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3《隆中对》字词整理

23《隆中对》字词整理

23《隆中对》字词整理

23《隆中对》字词整理

【字音】

陇.亩lǒng 好.hào 乐.毅yuè颍.川yǐng 徐庶.shù屯.tún 枉.驾wǎng 诣.yì屏.人bǐng 倾颓.tuí度.德量.力du?liàng 信.大义shēn 遂.用猖蹶

..suìchāng jué不可胜.数shēng 挟.天子xié沔.水miǎn 吴会.kuài 殆.dài 险塞.sài 刘璋.zhāng 民殷.国富yīn 存恤.xù胄.zh?u 诸戎.r?ng 夷.越yí

箪食

..壶浆dān shí

【通假字】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②自董卓已来:通“以”,表时间界限。

【一词多义】

1、为①好为《梁父吟》(唱,吟唱)

②谓为信然(是)

③以弱为强者(成为,变成)

④贤能为之用(被)

⑤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作为)

2、已①然志犹未已(止,停止)

②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已经)

③自董卓已来(通“以”,表时间界限)

④已历三世(已经)

3、遂①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②遂用猖蹶(终于或就)

③然操遂能克绍(终于)

④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4、信①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②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③谓为信然(确实)

5、因①因屏人曰(于是,就)

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③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

6、将①则命一上将(名词,将领,领兵的人)

②将荆州之军(动词,率领)

7、诚①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

②诚如是(如果)

8、用①遂用猖蹶(因此)

②贤能为之用(任用,使用)

③此用武之国(运用)

9、以①以弱为强者(凭借)

②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把)

③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用来)

④箪食壶浆以迎将军(来)

10、好①好为《梁父吟》(hào爱好,喜欢)

②情好日密(友好)

11、然①谓为信然(这样)

②然志犹未已(然而)

③然操遂能克绍(然而)

12、谓①谓先主曰(对…说)

②君谓计将安出(认为)

③谓为信然(说)

【古今异义】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古义:拜访今义:照顾

②凡.三往——古义:总共今义:平凡

③孤.不度德量力——古义:我,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立

④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大概今义:危险

⑤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⑥遂用.猖獗——古义:因此今义:使用

⑦遂用猖獗

..——古义:失败今义:凶狠而放肆

⑧抑.亦人谋也——古义:而且今义:压抑

⑨因屏.人——古义:命人退避今义:除去,排除

⑩此可以

..为援而不可图也——古义:可以把今义:表示许可

⑾此人可就.见——古义:接近,趋向今义:就是。

⑿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某种打算今义:故意

【词类活用】

①箪食壶浆箪:名词作动词,用竹筐盛,壶:名

词作动词,用壶盛。

②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③思贤如渴贤: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相关成语】

①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

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②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

思去指挥别人。

③天府之国:现多指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富庶之

地。

④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

情况。

⑤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⑥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

长的贤人。

⑦思贤如渴:也作“求贤如渴”像口渴思饮一样访

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急迫。

⑧度德量力: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

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⑨不可胜数: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1

语文:备课资料【练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3课《隆中对》

《出师表》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表, 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 一种文体,奏议的一种,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政治家.军事家.主要著 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二、字词解释 1. 崩殂: 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 死亡 2 秋: 时 3. 殊遇,优待.厚遇 4. 光:发扬光大 5. 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 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6. 恢弘: 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7. 引喻: 称引譬喻 8. 义: 适宜.恰当 9. 宫中: 皇宫中 10. 府中: 朝廷中 11. 臧否: 善恶12. .陟: 奖惩 13. 刑: 罚 14. 昭: 表明彰显 15 理: 治 16. 简拔: 选拔17. 遗: 给予 18. 咨: 询问 19 裨: 弥补 20 性行淑均: 淑: 善均: 平 21 猥: 辱 22 驱驰: 奔走效劳 23. 倾覆: 兵败 24 .尔来: 那时以来 25 .夙: 早晚 26 不毛:不长草的地方27.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 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 刀刃不锋利28.攘除: 排除.铲除 29. 损: 除去 30 益: 兴办.增加 31. 慢: 怠慢. 疏忽 32.彰: 表明.显扬 33 .咎: 过失 34. 诹: 询问 35. 雅言:正言 36.效: 实现 37. 临: 面对 38. 诚: 确实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 1. 分析蜀国(益州)当时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 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2. 作者分析当时有力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 表达蜀国形势危机,令人担忧的语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4. 形成有力主观条件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 5. 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1)开张圣听(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 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 6. 作者提出“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以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8. 体现’赏罚分明”的句子(第二段中提出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 臧否,不宜异同 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本文中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

第23课隆中对 班级:座号:姓名: (完成本作业用时:40分钟) 一、基础优梳理 1.一词多义: (1)谓谓为信然(说)谓先主曰(对……说) (2)已然志犹未已(停止)自董卓已来(通“以”)已历三世(已经)(3)信谓为信然(确实)信义著于四海(信用)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4)然谓为信然(……的样子)然志犹未已(可是) (5)用遂用猖獗(因此)贤能为之用(任用)此用武之国(运用)2.翻译句子: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诸葛孔明,是卧龙啊。 (2)省略句:君与俱来。您和他一起来吧。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二、探究新视点 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前三段,完成1-4题。 1.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在整部三国故事中,有一人与诸葛亮齐名,他是庞统,人称凤雏(凤雏先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3.针对诸葛亮的自比,当时的人们有何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诸葛亮远大的政治抱负,同时也为下文徐庶的推荐做铺垫。 4.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说的一席话,这表明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雄心有抱负,坚持不懈,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 三、延伸提能力 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

2016秋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

23 隆中对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概括分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形势推断与战略方针。 3、学习文章突出重点裁剪材料的笔法。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就是____,____朝______家。 【词语解释】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 (1)亮躬.耕陇亩( ) ( ) (2)时人莫之许.也( ) (3)谓.为信然 ..( )( ) (4)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 ) (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 (6)将军宜枉驾顾 ...之( )( ) (7)因.屏人曰( ) (8)欲信.大义于天下( ) (9)遂用猖蹶 ..( ) (10)然志犹未已.( ) (11)自董卓已.来( ) (12)则名微而众寡 ..(.) (13)抑亦人谋也( ) (14)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 ) (15)利尽 ..南海( )( ) (1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 (17)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 (18)总揽.英雄( ) (19)保其岩阻 ..( ) (20)内修政理.( ) (21)诚.如就是( ) (2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 (23) 于就是 ...与亮情好日.密( )( ) (2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1)为:①好为.“梁父吟”( ) ②谓为.信然( )③以弱为强( ) ④贤能为之用( ) (2)之:①时人莫之.许也( )②先主器之.( )③将军宜枉驾顾之.( ) ④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划分句子节奏】 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1)时人莫之许也。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翻译句子】 5、翻译下列句子。 (1)时人莫之许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由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阅读及答案

《隆中对》复习资料 解释重点词语 1、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自董卓已来()必能裨补阙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词类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3、一词多义 已停止然志犹未已()遂由是先主遂诣亮() 自董卓已来()遂用猖蹶()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为好为《梁父吟》() 因屏人曰()谓为信然() 于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贤能为之用() 欲信大义于天下()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4、古今异义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古:今:】此人可就见【古:今:】 将军宜枉驾顾之【古:今:】主上蒙尘【古:今:】 遂用猖獗【古:今:】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今:】5、重点字词 躬耕陇亩()先主器之()此人可就见() 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因屛人曰() 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 度德量力()()曹操比与袁绍()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殆所以资将军()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总揽英雄()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内修政理()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先生解之曰()帝室之胄() 三.翻译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诸葛亮集〉表 隆中对 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进〈诸葛亮集〉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答案 附翻译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权既宿服仰备又

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吴会:吴国。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尽南海,东连吴会尽:完全 B.信义著于四海著:闻名 C.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身:亲自 D.大破其军,乘胜克捷破:打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曹操比于袁绍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C.扶天子而令诸侯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 D.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3.将两文中画线句子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5分) (2)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5分) 4.请结合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含答案)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躬耕于南阳躬:(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4)此人可就见就: (5)挟天子而令诸侯挟:(6)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7)斟酌损益损:(8)临表涕零零: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A.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B. 北定中原北通巫峡 C. 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 D. 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人教版九年级上《隆中对》中考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隆中对》中考试题(附答案) 一、【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身”的意思是------------,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二、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 6.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标2处)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7.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8、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

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

隆中对?同步训练 1.给红色的字注音。 (1)躬耕陇亩( lǒng )(2)汉室倾颓(tuí) (3)不知存恤( xù)(4)遂用猖獗(jué) (5)挟天子( xié)(6)帝室之胄( zhòu ) (7)枉驾顾之(wǎ ng)(8)南抚夷越( y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莫之许也()(2)先主器之()

(3)此人可就见()(4)宜枉驾顾之() (5)凡三往()(6)欲信大义于天下() (7)不可胜数()(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隆中对试题集锦及答案

《隆中对》同步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躬耕陇.亩()(2)汉室倾颓.()(3)不知存恤.() (4)遂用猖獗.()(5)挟.天子()(6)帝室之胄.() (7)枉.驾顾之()(8)南抚夷.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莫之许.也()(2)先主器.之()(3)此人可就.见() (4)宜枉驾顾.之()(5)凡.三往()(6)欲信.大义于天下()(7)不可胜.数()(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一、课内阅读 “由是先主遂诣亮”至文末 4.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6.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 23、隆中对 一、基础识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因屏.人()猖蹶 ..()()屯.新野()先主遂诣.亮()倾颓.() 陇.亩()不可胜.数()乐.毅() 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 颍.川()殆.()刘璋.()北据汉沔.()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每.自此于管仲、乐毅( )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⑤谓为信然 ..( ) ⑥此人可就.见( )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 自董卓已来 B 欲信大义于天下 C 故患有所不辟也 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4、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 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 C 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曰:“善.!”于是 与亮情好日密 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1

《出师表》《隆中对》课外阅读比较及答案

《出师表》《隆中对》课外阅读比较及答案 《出师表》《隆中对》课外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 躬: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③约己爱民 约: ④悉仰于官 悉: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 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 答案:21.①躬:亲自,亲身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③约: 克制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23.D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 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 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 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二: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13分) 【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 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

《隆中对》阅读练习与答案

隆中对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句,2分) (1)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2)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1)凡三往,乃见.胡不见.我于王(2)则名微而众寡.失道寡.助 (3)欲信.大义于天下愿陛下亲之信.之(4)国.险而民附等死,死国.可乎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0、选文中诸葛亮准确的分析了三方形势,针对曹操具有政治和的优势,提出“”的对策,针对孙权具有地理和的优势,提出“”的对策,针对处于战略要地的刘表,刘璋两个集团的弱点和刘表的自身优势,要求刘备,以奠定日后建立霸业的根基。(4分) 7、(2分)(1)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2)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或: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每小题1分) 8、B(3分) 9、(4分)(1)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实现,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2)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将军您呢?(每句2分) 10、(5分)兵力或:军事、军队不可与争锋民心或: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夺取荆、益两州 (每空1分) 隆中对 3、在文中,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目标是“”,最终目标是 “” 他主张在内政上应遵循的方针是“”在外交上的方针是 “”;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 “”,另一路是“”。 4、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说明他是个什么人? 5、诸葛亮认为应用什么策略对待曹操?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文段中诸葛亮提出了怎样的策略?提出该策略的目的是什么?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以弱为强者 B 曹操比于袁绍 贤能为之用信义著于四海 C 此用武之国 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时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史上本无《隆中对》一说,隆中对的标题是后人加的。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阳城西30里)(史料记载)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著名的“三顾茅庐”)。《草庐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在诸葛亮出山后,没有任何的官职,直到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时才拜军师中郎将,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hào)为《梁父(fǔ)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yuè)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

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duó)德量力,欲信(shen)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chāng jué),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 一、,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陇亩lǒng 倾颓tuí猖蹶chāng jué存恤xù因屏人bǐng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隆中对(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23课隆中对(第2课时) 一、抓住“一”点,品文谈思 (二)一段佳话——三顾茅庐(多媒体出示话题二) 1.关于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遇,史书和小说也都各有不同的记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是刘备亲往寻访诸葛亮,也就是三顾茅庐,而《魏略》和《九州春秋》则说是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毛遂自荐。除去对史实的考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你更赞同哪种写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1)赞同刘备三顾茅庐,既能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风范,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何他后来如此信任和重用诸葛亮,同时也为刘备与诸葛亮之间深厚的君臣之情作了铺垫,符合人们对诸葛亮智者和忠臣的双重认识。 (2)赞同诸葛亮毛遂自荐,他用卓然超群的智慧与远见说服了刘备。更符合一般意义上的君臣际遇,也能够体现其兼济天下的大志。 2.可以这样说,三顾茅庐的佳话无论真伪其实早已深入人心。可是,同样是三顾茅庐,读了《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对比本文“凡三往,乃见”的简短记述,为什么小说和史传的叙事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作者这样创作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1)《三国演义》是小说,作者的目的是要抓住读者,因此会在情节设置上大做文章,三顾茅庐深入人心,是一个亮点,所以不惜笔墨,设置悬念和误会,来体现刘备的思贤若渴和诸葛亮作为隐士的高深神秘。

(2)《三国志》作为史传文学,一要尊重史实,不能对情节夸大渲染。二者惜墨如金,此文重在突出诸葛亮政治才能,因此简写三顾而详析对策,意在用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打动读者。 (三)一席策论——运筹帷幄(多媒体出示话题三) 既然陈寿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实在精彩,那我们不妨将视线投注到这一席策论,看诸葛亮是如何运筹帷幄、三分天下的。 1.从诸葛亮所作的分析来看刘备有哪些可乘之机和优势? ①荆州:“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②“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③“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2.看来诸葛亮是为刘备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让刘备看到了前方的希望。那么,他又抛出了怎样的构想去点燃他的希望之灯,使他坚信“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呢? ①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③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④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四)一对君臣——如鱼得水(多媒体出示话题四)

《隆中对》阅读答案

隆中对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屏 (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 (4)愿诸君勿复言愿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节选)阅读答案

隆中对(节选)阅读答案 隆中对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 9.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10.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11.“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6.家国之恨身世之悲 7.A 8.C 9.C 10.B 11.示例:运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

【甲】隆中对【乙】高帝求贤诏阅读附答案

【甲】隆中对【乙】高帝求贤诏阅读附答案 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②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③下相国,相国酂侯④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⑤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 义⑥、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 伯:同“霸”。②游:交游。“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③昌: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④酂侯:即萧何。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⑤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⑥义:同“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⑦癃(ló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谓为信然(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患在人主不交故也(4)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的句子。(4分)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君与俱来 B.凡三往,乃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其有意称明德者其如土石何 D.皆待贤人而成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4.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的作用是。 乙文列举周文王和齐桓公的例子的作用是。(2分) 15.甲文中刘备“思贤若渴”,乙文中汉高祖刘邦发诏令求贤,他们都渴求贤才来辅佐自己,但他们求贤的目的又有所不同。请指出不同点。(3分) 11.(1)确实这样(2)接近,趋向(3)缘故(4)通“无”,不(每小题1分)12.(1)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2)贤士大夫有愿意跟从我治理天下的,我一定能叫他们显贵。(每题2分)13.A (2分)14.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说明了贤才的重要性。(2分。每空1分)15.刘备还处于创业阶段,求贤的目的是兴复汉室;刘邦已平定了天下,求贤的目的是守住汉室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隆中对》课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隆中对》课文原文及译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

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隆中对》中考题集锦 【一】2004·山西省(10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1分) 13、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身”的意思是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3分) 1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1分) 1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蜀相》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2分) 1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二】2004·兰州市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