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

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

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
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解析作业

————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

引言:本文以两个层面对大伦敦城市规划进行综合解析,并按照时间线索及理论线索两个线索对全文进行逻辑性的把握。

伦敦简介:

伦敦是世界著名都市、英国的首都,是英国金融、文化、艺术、教育的中心。她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她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生活,众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伦敦交通发达、地铁、火车、地面公共汽车连接成网,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

层面一:大伦敦规划属性解析

规划概况:

大伦敦环加放射线,城周用绿化环带围绕的城市发

展模式,以市中心为半径48km范围内,分四个同心圆

地区。规划核心的开发策略,是寻求一种整合的、多中

心的路径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它特别强调要为次区

域层面的开发活动提供持续的规划框架。大伦敦规划确

定次区域发展策略的地区包括:中心伦敦、北伦敦、西

伦敦、南伦敦、东伦敦和泰晤士河口门户地区。

1982年编制的大伦敦规划方案中,采取在外围建立

卫星城镇的方式,并且提出大城市人口有机疏散因该从

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及人口分布的规划着手。这样建

立卫星城的思想开始和地区的区域规划联系在一起。

伦敦四同心圆规划示意图

思想来源:

早期的大伦敦地区的规划方案是公元1942~1944年由P.艾伯克龙比主持制订的。规划区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共143个。规划区内的人口为650万(1938)。

大伦敦规划也汲取了E.霍华德和P.格迪斯等人的关于以城市周围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体现了格迪斯提出的城镇群(见城镇集聚区)的概念。

规划历程:

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 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

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1946年《新城法》通过后,掀起了新城建设运动,到1950年代末,在离伦敦市中心50公里的半径内建成8个被称为伦敦新城的卫星城。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1970年代,英国政府调整了疏散大城市及建设卫星城的有关政策,1978年通过《内城法》,开始注重旧城改建和保护。1992年,伦敦战略规划委员会提出了伦敦战略规划白皮书,突出体现了重视经济的重新振兴、强化交通与开发方向的关联性等四点指导思想。1994年该委员会又发表了新的伦敦战略规划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重视经济的重新振兴;第二,提高生活质量;第三,提升面向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第四,为每个人提供均等发展机会。1997年,民间规划组织“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发表了为大伦敦做的战略规划,目标旨在确定伦敦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规划提出了四重目标组成的指导思想,包括强大的经济、高水准的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所有人提供机遇。

规划内容:

大伦敦规划是在半径约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地域圈: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内圈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绿带圈的宽度约16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严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外圈计划建设8个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从中心地区疏散40万人到新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5万人),另外还计划疏散60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规划意义

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层面二:大伦敦规划现状解构

大伦敦发展战略规划包括伦敦经济发展战略、空间战略、交通战略、文化战略、城市噪音战略、空气质量战略、市政废物管理战略和生物多样性战略等八大战略。此外,为保持各战略规划的一致性,,所有战略的编制都要遵守五个共同的主题,即:繁荣的城市,宜人的城市,宜达的城市,公平的城市,绿色的城市。

人口

1937年,英国政府为研究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问题而成立了以巴罗为首的专门委员会──巴罗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提出的《巴罗报告》(1940年发表)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的不断聚集,是由于具有活力的工业所起的吸引作用;认为在当时条件下,集中的弊端远远大于有利因素,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地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

据2001年人口普查,伦敦市区及其自治市(镇)(约610平方英里)拥有7,172,036 人口。其中大约71%为白人,10%是印度、孟加拉或巴基斯坦后裔,5%为非洲黑人后裔,5%为加勒比海黑人后裔,3%混血人种,还有大约1%为华人。58.2%的人口信奉基督教,15.8%的人口则无宗教信仰。大约有21.8%的伦敦居民出生在欧盟以外地区。

交通

以削减总的交通流量为发展目标,具体措施是促进交通方式的改变;有效利用能源;提高环境质量;对中心区交通进行管制,减少中心区的噪音;提倡发展公共交通等。

英国警察总监特里普的《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一书

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见解。他的关于“划区”的规划思

想是在区段内建立次一级的交通系统,以减少地方支路

的干扰。这种交通规划思想后来同邻里单位规划思想相

结合,发展成为“扩大街坊”概念,试行于考文垂,直接

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伦敦规划。

此后,学者们提出了树枝状道路系统、等级体系道

路系统等多种城市交通网模式。发展公共交通的原则现

已被广泛接受。城市交通规划同城市结构和城市其他规

划问题息息相关,已成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人们对交通的认识,也从认识它的单纯运输功能,进

而认识到它对

空间组织的意义和空间联系作用,并了解到城市伦

敦市区环加放射线交通图

交通是土地使用的函数。对城市交通的研究也发展

到从城市环境的多种要求出发论交通。

中心区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新区域主义认为参与形成某个区域的城市和城市之间,中心区和边缘地带之间,城市、郊区和农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会自发地相互支持和制约,而且区域的空间结构、边界和规模是暂时的、模糊的、弹性的,是随时间和突发事件而不断变化和重新被定义的,边缘地带有可能成为中心区,中心区也可能成为边缘地带。

居住区

伦敦的规模达到1500平方公里,。在这样大的规模城区范围内,城市各区域的居住区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伦敦东区居民中,外来移民的比例较高,环境差一些;伦敦南、北两区中,普通阶层的居民比例较高,环境相对比较一般,住宅的装饰性也很普通;与其它几个区域相比,伦敦西区居住环境是最好的,伦敦的核心区的西部边缘是当地公认的富人区。

每一片居民街区都很自然地连接成一大片,没有很明显的界线将居民区划分出不同的区块,伦敦的居住区住宅密度比较低,住房一般排列于街道两侧,多数是二层联排式或二层双拼式,平行道路,并与道路保持相同的距离铺列开去,街区表现为自然的形态。

绿化

19世纪,城市规划的领导思想是建设绿色斑块,即公园;20世纪,重点思想是建设绿带,即公园道或者绿色通道;21世纪人们渴望拥有多样化的城市开放空间,而不是仅限于街道、广场、公园。具有很强的自然特征和很高的生态价值的绿色通道为规划提供了有效途径,最近几年,绿色通道被系统的认为是保护城市生态结构、功能,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城市开放规划的核心。20世纪40年代由阿伯克隆比主持的《伦敦规划》中所制定的宽度约5英里的绿环,之后到70年代初,又一进步把一些乡村公园等扩大成区域性公园,确认绿环价值,并扩大绿环面积达到900平方英里。这样使伦敦外围形成多层次的环状绿带。

伦敦各时期绿化模式

1、1929年这个规划是大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制定包括关于Raymond Unwin雷蒙德昂温的规划思想即引入绿化隔离带概念和开放空间的一些指标。

2、1943-1944年由Patrick Abercrombie帕特里克.阿伯克龙比推进了1929年的思想并且引入一种设想:用绿色通道将内城的开放空间与大伦敦边缘的开放空间连接起来,创建伦敦的绿色通道网络

3、1951年伦敦行政县发展规划参与机构单一(伦敦县议会,1951)。目的就是尽可能增加有植被的公园空间。

4、1976年的伦敦开放空间规划基于对社会科学的广泛深入研究,这个研究被描述为:“任何近来的休闲研究中最有意思和最有用的”(Burton 伯顿和Veal维尔,1971)。

5、1976年后关于伦敦开放空间最有意义的改变就是发展不同类型的绿色通道,也被称作绿链。开放空间全面的以链状形式在伦敦东南部展开。在开放空间之间规划了绿链步道,连接成一串绿珠项链。

6、1991年绿色战略报告(Turner 特纳,1991)提出了一系列的叠加的网络,每个都有不同的属性。

后记:

本文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城市规划实例解析作业,完成之后收获颇多,更宝贵的是,在撰写本文的同时也让我感到一种使命感。城市规划的学习道路还很漫长,在这条道路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众多城市规划先辈的思想的光辉下继续学习前进……本文有许多理论不足之处,还请老师多多指正,最后感谢任云英老师对我的教导。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宋培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以及部分网络资料等。

伦敦城市发展战略介绍——《伦敦规划》2036

伦敦城市发展战略介绍 ——《伦敦规划》2036 一、伦敦规划的持续性演变 伦敦规划是伦敦的整体战略布局,着眼于今后20~25年伦敦经济、环境和社会一体化发展,涵盖了伦敦地理范围和行政范围内的交通、经济发展、住房、文化、社会(如儿童和青年人)和环境(如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噪声和垃圾处理)等内容。伦敦规划制定了伦敦的土地利用和发展框架,包括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的改善,规划涉及了执行、协调、资源配置以及大伦敦管理集团组织之间的统一政策等环节。 伦敦这一轮规划历经多个版本,第一版发行于2004年,经过两次修改后其更新版于2008年发行;但同年7月新市长上任后提出了新的“更好的伦敦”设想,于是在2011年将2004年规划、2008年

规划和市长新设想整合起来,出版了新的版本。伦敦规划并没有因为新版本出现而停止,规划依据政策及其政策效果而不断进行修改。规划的计划、监督和管理部分规定,在出现环境变化、经济重大变化时,其必须有所调整变化,如有可能和需要,甚至可以被新规划所取代。2011年以来伦敦规划的修改,主要起因于英国政府的指导意见和2011年7月通过的国家立法,包括2012年颁布的国家计划政策框架和2013年颁布的国家经济适用房的政策。同时,2014年伦敦市长发表《2020年的愿景:地球上最伟大的城市——伦敦的雄心》,提出了住房改善、经济能力提升、伦敦可持续发展等愿景。这些都需要在伦敦规划中重新得以体现。 新的伦敦规划(整合进2011年规划版本)目标定位于2036年,这是按照政府规定的20年规划期而确定的,也是因为市长觉得伦敦的发展前景有必要告知决策者、开发商和投资者。同时鉴于伦敦人口增速超过2011年规划的估计,而这种人口增长究竟是结构性的还是周期性的还不得而知,有赖于规划中既有的战略和理念能成功地适应预测的人口增长水平,由此,需要在2015年开始对既有规划和计划进行审查,从而进行规划的修订和整合。此外,为了反映政府住房标准,市长也需要对伦敦规划进行调整,还得考虑政府对停车政策的变化,如新的政策取消了最高停车标准而变得更灵活,同时还考虑如何通过停车政策修改来激活镇中心的活力。市长认为,有充分理由在核心区和内伦敦区维持居住区的现有停车标准,但在外伦敦区部分可以执行更灵活的停车方法,尤其是在公共交通通达性较低的区域。

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解析作业 ————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 引言:本文以两个层面对大伦敦城市规划进行综合解析,并按照时间线索及理论线索两个线索对全文进行逻辑性的把握。 伦敦简介: 伦敦是世界著名都市、英国的首都,是英国金融、文化、艺术、教育的中心。她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她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生活,众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伦敦交通发达、地铁、火车、地面公共汽车连接成网,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 层面一:大伦敦规划属性解析 规划概况: 大伦敦环加放射线,城周用绿化环带围绕的城市发 展模式,以市中心为半径48km范围内,分四个同心圆 地区。规划核心的开发策略,是寻求一种整合的、多中 心的路径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它特别强调要为次区 域层面的开发活动提供持续的规划框架。大伦敦规划确 定次区域发展策略的地区包括:中心伦敦、北伦敦、西 伦敦、南伦敦、东伦敦和泰晤士河口门户地区。 1982年编制的大伦敦规划方案中,采取在外围建立 卫星城镇的方式,并且提出大城市人口有机疏散因该从 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及人口分布的规划着手。这样建 立卫星城的思想开始和地区的区域规划联系在一起。 伦敦四同心圆规划示意图 思想来源: 早期的大伦敦地区的规划方案是公元1942~1944年由P.艾伯克龙比主持制订的。规划区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共143个。规划区内的人口为650万(1938)。 大伦敦规划也汲取了E.霍华德和P.格迪斯等人的关于以城市周围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体现了格迪斯提出的城镇群(见城镇集聚区)的概念。 规划历程: 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 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_secret

典型城市评析 ——伦敦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 摘要:从区域规划的角度,介绍了大伦敦地区及该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历次城市规划;重点放在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1944):这一时期的规划背景(巴罗报告)、规划内容、及规划的作用和影响,并作出相关的分析和评价;从大伦敦的地区的规划发展中所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伦敦;大伦敦地区;大伦敦规划(早期、后期、现代三个阶段);巴罗报告;区域规划;伦敦都市圈 ●城市概述: 伦敦: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是极高的。首先,在经济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同时又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欧洲美元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除了作为世界四大股票交易所之一的伦敦股票交易所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橡胶、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买卖。其次,政治文化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政治中心,也是许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世界级历史文物、博物馆,著名新闻机构集中于此,这一切都决定了第三产业在伦敦的发展尤为突出。另外,伦敦还是世界最大的国际港口和航运市场之一,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航运、造船和租船公司,都在这里设有代表机构。伦敦港是英国最大,也是仅次于鹿特丹、纽约、横滨和新加坡的世界著名港口之一。 大伦敦地区:随着伦敦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逐渐扩大,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产生了“大伦敦”地区的概念。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 ●工业革命后伦敦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工商业向机器向大生产转型,直接带来了城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工业和人口的增长都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和中部,尤其是在伦敦周围。当时全国只有伦敦及其附近地区以及英格兰中部的就业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率的高升,带来了伦敦人口的高涨和城市空间的扩张。据统计,1600

比较伦敦和纽约在城市发展上的异同分析

比较伦敦和纽约在城市发展上的异同 伦敦的城市发展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自然产物,这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大多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起都是建立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得到较好发展的基础上的。英国伦敦的发展都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漫步伦敦老城区,游客很少会看到宽阔、豪华、现代化的门廊,但古典、高贵的气质却从屋檐上一处石头雕塑、窗口挂着的蕾丝窗帘、大厅里悬挂的水晶吊灯上流露出来。一打听,你也许会突然发现,这里就是英国女王钟爱的用下午茶的最佳去处,那里曾经住过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公爵……似乎每一块砖头后面都藏着一个故事,无声地彰显出历史的厚重感。和一些新兴国家的人痴迷于新设施不同,在英国似乎是历史越悠久的房子价值越高,老房子流露出的古典气息在很多人眼里恰恰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伦敦的面孔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元素聚合而成的。提到伦敦的怀旧风情,人们想到的不仅仅是老建筑,还有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和市政设施。红色的电话亭、黑色老爷车样式的出租汽车,点缀在古老的街头巷尾之间是那样相得益彰。根据这些造型设计的旅游纪念品,比如钥匙链、茶叶盒,也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纪念品,如此独特的设计俨然已经成为了伦敦的符号。伦敦全城没有摩天大楼,房屋大多只有四五层,高的十来层,最高的楼仅有二三十层,且寥寥无几。除了古旧的建筑,伦敦拥有620多个文化设施,上百家公园和四通八达的交通。 伦敦市中心的街道狭窄、曲折,尽管交通拥堵一直是令市政府头疼的事情,但将老建筑推倒以拓宽马路并不在政府的计划之内。车辆进入伦敦中心地带被严格控制,收取高昂的进城费,发达的地铁设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伦敦的交通压力。去年,伦敦市政府曾经有计划仿效纽约在市中心建造多座摩天大楼,但是遭到多数民众的强烈反对,而他们反对的原因是担心这些摩天大楼会掩盖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的光芒,使这些历史建筑存在于现代化的阴影之下。最终伦敦市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这项计划。英国人并不羡慕生活在高楼大厦之中,享受久远历史带给自己生活的乐趣才是这个岛国民众的追求。 伦敦也并不是没有现代建筑,站在泰晤士河边沿河望去,吸引了众多游人的摩天轮“伦敦眼”、全钢结构的“千年桥”、螺旋式外观的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大楼等摩登建筑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摩登建筑的建造并没有以牺牲老建筑为前提,伦敦整个城市的风骨并没有因为少数新建筑的加入而被破坏。就以泰晤士河边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为例,这里可以与巴黎的蓬皮杜中心相媲美,可以说是世界现代艺术展出的顶级场馆之一。就博物馆的这个定位来看,修建一个摩登建筑似乎无可厚非,但伦敦的泰特博物馆却是由一座有74年历史的废旧发电厂厂房改建的,这座始建于1933年的电厂曾承担了伦敦近两成的电力供应,却因为排放出过多温室气体而长期遭受指责。1982年,这座电厂终于被关闭,但是伦敦人并没有轻易放弃这座旧电厂,而将它改建成了一座多功能展览馆,举办摇滚音乐会,艺术展览以及社交晚会,它成了当地居民的休闲场所。前不久,伦敦的金融区实现了整个无线上网,为了不破坏城市景观,无线网络的“节点”都隐藏在灯柱、标志牌和红绿灯旁边。伦敦向世界大城市展示了这样一个理念:传统与现代化并不是格格不入。 伦敦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经济一度迅速发展,伦敦的工厂不断增加,城区迅速扩大,农民进城务工增多,与此同时,城市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因为污染严重,格林尼治天文

大伦敦规划

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以及影响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大伦敦的范围覆盖6735km2,涉及到134个地方政府,当时人口1250多万。因此该规划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伦敦市区的总体规划,而是整个大都市地区的规划。正如塔夫里等人评价的,该规划使“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既考虑到了城市建成区本身的延续性和进行全面改造的困难,同时也兼顾了城市向外扩散的需要采用了降低已建成区的人口密度,在城市的建成区之外有计划建设新城的方式来整合整个区域,使城市及其周边均纳入到有序的发展之中”。 关键词:疏散田园城市组合城市卫星城新城 Greater London range covers 6735 km2, involving 134 local government, at that time the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250 so the planning is no longer just a London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city, but the entire metropolitan area planning as tower in Cardiff, evaluation, this plan to the regional planning rafael case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the built-up itself in the city the continu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difficulties,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read outside the city to the need to adopt to reduce the density of population has finished, in the city of new city construction outside the finished in a planned way way to integrate the whole area, make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are subject to an orderly developing. 城市简介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是由城墙,环路,南北环线和25号高速公路包围着的.泰晤士河与Lee河,铁路跨线桥和干道,造成了更细致的格局。罗马路,Westway,辐射状立交,以及Kingsland,等各个路穿城而过,地貌特点和距离都被拉近了。公园和起伏的土地是对城市格局的良好补偿。 社会背景 伦敦市有700万人,如果按大都市区来计算有1800万人。与纽约和东京一样,伦敦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有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落户于伦敦市中心。伦敦是英国政治、商业、金融、文化和旅游的中心,有着2000年的悠久历史,人口

大伦敦规划

、英国的战后重建a、大伦敦规划: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虽然在其后几十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当时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时宜的对策与方案,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四、五十年代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b、哈罗新城c、考文垂和斯蒂文乃奇市中心商业步行区。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伦敦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伦敦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传统与现代化并非格格不入 漫步伦敦老城区,游客很少会看到宽阔、豪华、现代化的门廊,但古典、高贵的气质却从屋檐上一处石头雕塑、窗口挂着的蕾丝窗帘、大厅里悬挂的水晶吊灯上流露出来。一打听,你也许会突然发现,这里就是英国女王钟爱的用下午茶的最佳去处,那里曾经住过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公爵……似乎每一块砖头后面都藏着一个故事,无声地彰显出历史的厚重感。和一些新兴国家的人痴迷于新设施不同,在英国似乎是历史越悠久的房子价值越高,老房子流露出的古典气息在很多人眼里恰恰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伦敦的面孔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元素聚合而成的。提到伦敦的怀旧风情,人们想到的不仅仅是老建筑,还有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和市政设施。红色的电话亭、黑色老爷车样式的出租汽车,点缀在古老的街头巷尾之间是那样相得益彰。根据这些造型设计的旅游纪念品,比如钥匙链、茶叶盒,也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纪念品,如此独特的设计俨然已经成为了伦敦的符号。伦敦全城没有摩天大楼,房屋大多只有四五层,高的十来层,最高的楼仅有二三十层,且寥寥无几。除了古旧的建筑,伦敦拥有620多个文化设施,上百家公园和四通八达的交通。 伦敦市中心的街道狭窄、曲折,尽管交通拥堵一直是令市政府头疼的事情,但将老建筑推倒以拓宽马路并不在政府的计划之内。车辆进入伦敦中心地带被严格控制,收取高昂的进城费,发达的地铁设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伦敦的交通压力。去年,伦敦市政府曾经有计划仿效纽约在市中心建造多座摩天大楼,但是遭到多数民众的强烈反对,而他们反对的原因是担心这些摩天大楼会掩盖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的光芒,使这些历史建筑存在于现代化的阴影之下。最终伦敦市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这项计划。英国人并不羡慕生活在高楼大厦之中,享受久远历史带给自己生活的乐趣才是这个岛国民众的追求。 伦敦也并不是没有现代建筑,站在泰晤士河边沿河望去,吸引了众多游人的摩天轮“伦敦眼”、全钢结构的“千年桥”、螺旋式外观的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大楼等摩登建筑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摩登建筑的建造并没有以牺牲老建筑为前提,伦敦整个城市的风骨并没有因为少数新建筑的加入而被破坏。就以泰晤士河边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为例,这里可以与巴黎的蓬皮杜中心相媲美,可以说是世界现代艺术展出的顶级场馆之一。就博物馆的这个定位来看,修建一个摩登建筑似乎无可厚非,但伦敦的泰特博物馆却是由一座有74年历史的废旧发电厂厂房改建的,这座始建于1933年的电厂曾承担了伦敦近两成的电力供应,却因为排放出过多温室气体而长期遭受指责。1982年,这座电厂终于被关闭,但是伦敦人并没有轻易放弃这座旧电厂,而将它改建成了一座多功能展览馆,举办摇滚音乐会,艺术展览以及社交晚会,它成了当地居民的休闲场所。前不久,伦敦的金融区实现了整个无线上网,为了不破坏城市景观,无线网络的“节点”都隐藏在灯柱、标志牌和红绿灯旁边。伦敦向世界大城市展示了这样一个理念:传统与现代化并不是格格不入。 城市轮廓线非常清晰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张在元院长表示,伦敦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这一城市的轮廓线或称天际线保存得相当完好。所谓轮廓线,就是那些最能代表伦敦历史、建筑特色的象征,

探讨伦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特点

探讨伦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特征 班级:城规1212 姓名:徐晓燕 学号:1220102221

探讨伦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特点 【摘要】: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是极高的。本文从伦敦城市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方面,分析伦敦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重点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其发展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伦敦英国城市建设工业革命发展特点 【正文】:伦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王朝建都之所在。伦敦最早是一个凯尔特人的城镇,由罗马入侵者于公元50年左右建立,作为泰晤士河畔的一个港口,并命名为伦蒂尼恩。伦敦市是围绕着伦敦城逐步发展而成的。伦敦在行政上分为33个区,伦敦城单独是一个区。城外的12个市区叫内伦敦;内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叫外伦敦。伦敦城加上内外伦敦合称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内伦敦主要行使行政、金融、贸易和文化职能。伦敦最早是罗马人所建,公元1世纪左右,英国在罗马的支配下成立了伦敦尼姆行政总部,并计划以泰昭士河做为重要的运输通道。然而要联系河道两岸就要有桥,所以便选择了在伦敦塔到城区一带建桥,其后那里迅速发展为当时的重镇。 1.公元1世纪—公元4世纪 罗马帝国的势力进入英格兰,后来在泰晤士河上建起一座城堡,这是伦敦的发源地。当时属于罗马副都特里尔的管辖之下,也是后来英国大主教的教区所在地。公元前2世纪晚期,伦敦已成为英国当时最大的城镇。公元4世纪时,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和罗马帝国势力的影响,伦敦开始富起来,但仅40年后,频繁的部落战争又把伦敦变成一个纯粹的军事要塞。公元886年,阿尔弗烈德大帝重新收复伦敦。公元12世纪后,伦敦成为了英格兰的首都。公元4世纪中期,沿河的城市部分也建造了城墙,城中道路大都笔直整齐,还有一些水路供交通运输使用。 2.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在文艺复兴时期实现了政府的中央集权,稳定的政治局势促进了工商业的发达,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中世纪时期,伦敦由城区和威斯敏斯特及周边地区两部分组成。城区基本上是原来古罗马时期的城区,也是英国当时最重要的商业中心。而威斯敏斯特及周边地区则是政府和议会所在地,唯一的一座伦敦桥连着泰晤士河南侧的城郊。 公元16世纪的伦敦是一个拥有20万人口的繁华都市。城市以南以泰晤士河为界,从西面的舰队河到东边的伦敦塔,有一圈半圆形的城墙。城内街巷纵横交错,但贯穿全城的只有两条大街。在城市西区,沿着泰晤士河,华丽的府邸一字排开,这其中的包括萨伏伊宫、王宫、白厅的花园和威斯敏斯特宫(图1)。其次便是在城市中大量兴建的剧院。那时,戏剧在英国成为大众娱乐节目,每逢集市或节日,而这些剧院的所在地往往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 3.绝对君权时期 公元17世纪,伦敦成为一座开放的城市,不断的向外扩张,在城郊周围沿乡间大道两旁出现了新的城郊。公元1666年,一场大火将伦敦的城市核心烧毁。

大伦敦区城市发展规划

英国伦敦概况及城市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09年9月1日来源: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业务考察报告》1、概况 伦敦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最大海港和首要工业城市,世界十大都市之一。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伦敦市城外的12个市区,称内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称外伦敦。伦敦城加上内外伦敦,合称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大伦敦人口751.24万(2006年)。人口密度4,761人/平方公里。都会区人口827.83万。通勤范围人口约1,200至1,400万。

2、城市发展历程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被英国的一些忠实的追随者所发展:翁温和帕克设计了英国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始建于1903年,位于伦敦东北64公里,城市和农业用地共1840公顷,规划人口35000人,但到1917年,仅达到18000人;1919年建造了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距伦敦27公里,城市和农业用地共970公顷,规划人口五万人。田园城市的设想未能解决大伦敦工业与人口的疏散和相应的交通问题。 英国的战后重建的标志之一是大伦敦规划:1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几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若干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

城市建设史——伦敦

伦敦城市规划 摘要:伦敦作为世界级大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可作为城市规划典例供如今探讨,本文主要简要分析伦敦城市发展状况及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的内容,影响以及问题等等。 关键词:伦敦;大伦敦;规划;交通;布局;改建;影响; 伦敦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交通的中心,最大海港和首要工业城市,世界十大都市之一。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伦敦市城外的12个市区,称内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称外伦敦。伦敦城加上内外伦敦,合称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 历史上伦敦曾是罗马帝国的巡省,其建筑风格首先受到了罗马建筑风格的影响;此外,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伦敦进入现代城市的转折点;第三,伦敦是一个岛国城市,而非大陆城市,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其具有全球视野,因此它比大陆城市还要开放;第四,伦敦的建筑特色还打上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文化的烙印。 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是极高的。漫步伦敦老城区,游客很少会看到宽阔、豪华、现代化的门廊,但古典、高贵的气质却从屋檐上一处石头雕塑、窗口挂着的蕾丝窗帘、大厅里悬挂的水晶吊灯上流露出来。一打听,你也许会突然发现,这里就是英国女王钟爱的用下午茶的最佳去处,那里曾经住过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公爵……似乎每一块砖头后面都藏着一个故事,无声地彰显出历史的厚重感。伦敦向世界大城市展示

了这样一个理念:传统与现代化并不是格格不入。我觉得这种规划理念恰恰是我们当今的城市规划所需要的。 大伦敦地区城市规划: 随着伦敦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逐渐扩大,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产生了“大伦敦”地区的概念。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 大伦敦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地域圈: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 (大伦敦规划的功能分区图)在交通规划方面伦敦铁路枢纽被简化到四个大车站,并用地铁联结起来,对街道网也进行了改造,并补充了3条新环形路。阿伯克隆

新一轮伦敦规划

新一轮伦敦规划 2014-05-14上海2040 20世纪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伦敦已经成功地从一个制造业城市转型为一个服务业城市,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投资、教育、文化的高地。在新的时期,伦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全球的城市竞争中,如何维系这一国际地位,因为这种地位,既是伦敦继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伦敦人对自己城市的梦想。 2000年大伦敦政府重新成立后,大伦敦市长于2004年发布了正式的伦敦规划,明确了伦敦成为欧洲主导城市和世界城市的发展定位,并提出了城市发展基本目标。其标志性文件是2004年颁布的The London Plan以及 2008年颁布的The London Plan:Consolidated with Alterations since 2004。后者总体上延续了04版规划的框架和内容,也对04版规划进行了部分总结和调整。

新的伦敦规划以空间发展为纽带,整合了经济发展、就业、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一系列议题,在实施上强调政府层级之间以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力图全面解决伦敦发展长期以来所面临的问题并使得伦敦在新时期的全球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伦敦规划的结构 伦敦规划从始至终贯彻了三个大的原则:强健而多元的经济增长;让所有市民能够共享伦敦未来成功的社会包容性;在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方面有根本性提高。简而言之,就是增长的原则,公平的原则和可持续的原则。 伦敦规划包括八个法定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空间发展战略、交通战略、文化战略、环境噪音战略、空气质量战略、废物管理战略、生物多样性战略。此外还包括十个专题政策:住房、水、老人、幼儿保育、儿童和青年人、能源、食品、酒精与毒品的危害、家庭暴力、首都的投资案例。 图1:伦敦规划所提出的问题,原则与战略 二、伦敦规划的原则 ●增长的原则 伦敦规划强调增长,这与之前几轮伦敦规划一直强调疏解有着很大的不同。伦敦规划中强调增长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作为世界级城市,大伦敦的发展对英国全国的发展带动作用很大。要保持其世界级城市的地位,限制增长是行不通的。二是这种增长主要是市场驱动以及人口自然发展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很难通过规

(完整版)【他山之石】《伦敦街道设计导则》的解读与启示

【他山之石】《伦敦街道设计导则》的解读与启示 一、《导则》的概要与原则1、内容概要《导则》是为伦敦的街道设计从业者准备的工具手册,以指导伦敦市各行政区街道设计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材料选取,协调伦敦580 km道路网络的升级改造与管理。首要使命是为伦敦市民提供更好的街道,使居民对街道的认知由其交通功能转变为街道空间本身,设计性强的街道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空间,也可以增强行人对城市的体验,享受城市的环境与氛围。《导则》共12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3个部分:(1)第1章简介和第2章政策与愿景,明确道路层级和多样性,阐明基本理念和部门责任分工;(2)技术性指引:包括第3章设计流程、第4章核心设计原则、第5章材料选型、第6章街道环境特征,第7-9章分别对路面设施、市政设施、街道家具提供设计参数、选址要求、参考材料使用和最佳案例,以及第11章对街道设计细节做出指引;(3)第10章维护与管理,对相关技术要点和管理实施机构做出明确要求。2、原则《导则》确定了街道设计的基本原则(下表1)。为了维护伦敦市作为世界级一流城市的地位,街道设计必须沿用优质的工匠技艺。在满足可达性、安全性、易辨认性这些步行基本需求的同时,必须具备大方、稳重、美观等品质,为提高人们在伦敦出行的愉悦性

还需要考虑可持续性,使其成为精致、包容性强的设计。表1 《伦敦街道设计导则》设计原则二、《导则》的特点1、规范设计流程:明确职责、循序渐进(1)搭建多样化的团队《导则》对街道项目的整个设计团队中不同角色的工作和任务做了陈述,其中包括城市设计师、道路工程师、路灯工程师、维护工程师,还有施工设计协调管理人员、环境管理者和访问顾问等。值得一提的是伦敦交通局优胜交通模式(TfL Modal Champion),它的作用在于确保街道设计项目的道路安全性、公交优先性以及步行和自行车可达性等一系列指标的实现,由于其掌握预算,因此有更大的权利指导项目。除此之外,《导则》没有再介绍更多有关优胜交通模式选取的信息,对于保护相关利益群体的政策也极少提及。(2)构建设计流程框架《导则》将街道设计的流程(见图1)分为4个环节:项目启动、设计阶段、实施阶段以及维护与监管。在每个环节安排对应的管理主体和相应的管理内容。在伦敦交通局中设置街道设计审查小组,由多种专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确保设计遵守《导则》中规定的审批要求,例如铺装用料的规定。图1 街道项目设计流程2、材料面板:以统一形式、简洁耐用为原则《导则》为伦敦的道路系统提供了一套相对有弹性的材料面板,以指导伦敦市道路网络中的街道设计项目使用。除特色街区的材料设计方案须由街道设计审查小组审查同意

【文章】英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三个重要报告

【文章】英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三个重要报告2011年01月12日23:56:43 针对地区性衰退问题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英国政府的最初设想是给予这些存在严重问题的特殊地区直接提供政府援助。1936年,英格兰特别地区专员斯图尔特爵士给议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建议。他认为伦敦工业的增长主要不是客观的经济因素,而是由于可以由政府的行动来改变的主观原因。他认为政府不仅要帮助衰退地区,从正面引导工厂迁往那里,而且要限制在伦敦建厂。 这种看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反响,并促使政府采取行动。1941---1947年间,在政府的组织下,集中地出现了一批委员会的工作成果和报告文件。这些官方报告,针对城市发展的各个专门方向向政府提出建议,构成了战后英国城市和区域规划体系的基础。从此,现代城市规划越来越趋向于一种政策行为,与传统规划中的“设计方案”明显有别。 巴罗报告(Barlow Report) 巴罗委员会在英国城市和区域规划史上占有级其重要的地位。该委员会的工作导致1945年至1952年战后英国规划机构的建立,而巴罗委员会的成员阿伯克伦比则是战后英国规划体系的缔造者。 巴罗委员会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上的贡献在于:它把国家、区域问

题和大城镇集聚区的物质环境状况联系起来,并认为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巴罗委员会首先调查工业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原因以及未来各种影响因素可能的变化;其次,该报告认为把工业和人口集中在大的中心地区,将在社会经济和战略上造成缺陷。在这里,巴罗委员会已经把产业、人口在国家(区域)范围分布的问题与区域问题联系起来。巴罗委员会的报告表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工业和人口的增长都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和中部,尤其是在伦敦周围。当时全国只有伦敦及其附近地区以及英格兰中部的就业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巴罗报告分析了这种趋势的原因,它指出,这种工业增长和方式主要是由于“结构效应”的现象,即繁荣地区的增长几乎完全可以归因于它们较为有利的工业结构。只要这些地区的工业达到全国工业的平均增长率,就可以带动全区域的增长。而衰退地区由于基础工业下降得太快,使整个区域继续衰退。为此,有必要做更大的努力来维持经济的稳定。 巴罗报告分析认为,19世纪的工业曾经从接近燃料和原料供应地转向接近通航水域,但是由于20世纪的工业对这些因素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其吸引力正在减弱,工业将被引向它的主要市场。在进行工业布局时,这就趋向于把工业分布在非常大的人口中心,在那里有多种多样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服务,而这些都是小工业城镇所缺乏的。 但是,如果这种公布方式继续持续下去,必将促使新工业逐步远离传统工业中心,使大量的人口和社会资本闲置在那里。

029.《大伦敦规划2016》空间分区战略的评介与启示

《大伦敦规划2016》空间分区战略的评介与启示 董韵笛 摘要:英国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源地和城市规划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在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大伦敦规划2016》为例,重点介绍和分析其中区域空间分区战略在规划编制、体系构建、策略制定方面的特点,即强调协同规划、重视策略的针对性和交通规划与空间规划的一体化。在总结大伦敦地区通过分区战略推动区域协同治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空间规划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体系构建、规划编制等方面的相关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大伦敦规划,区域空间战略,分区政策,区域协同治理,机遇区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大城市区域的规划正面临着人口、经济、交通、生态各方面的挑战。区域空间规划作为综合性、层次性和地域性空间问题的政策工具,在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土地开发和环境资源限制矛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建设全球城市,伦敦先后四次制定实施了《大伦敦区域空间战略规划》(2004版、2008版、2011版及2016版,简称《大伦敦规划》),其中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于处于同样背景下并致力于迈向世界城市的上海的发展有很大参考价值。本文针对最新版大伦敦规划中一条重要的区域空间战略,即分区政策(指机遇区、强化区、复兴区发展政策)进行评析,探讨其对上海区域规划创新的有益启示。 1大伦敦城市空间概况 《大伦敦规划2016》中,大伦敦地区包含伦敦市(City of London)与32个伦敦自治市镇(London Boroughs),空间范围1572km2。由内而外分为中央活动区(CAZ)、内伦敦和外伦敦。CAZ承担大伦敦、英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心职能;内伦敦是人口和经济优势区域;外伦敦是居住重要承载区域和大伦敦绿带的主要地区[1]。《大伦敦规划2004》中提出将伦敦分为五个次区域,即东伦敦、西伦敦、南伦敦、北伦敦、中伦敦,并确定了五个主要的增长地区:泰晤士河口发展走廊、伦敦—斯坦斯特德—剑桥—彼得伯勒发展走廊、伦敦—卢顿—贝德福德廊道、西部楔形区、温德尔谷地。之后十多年间,发挥发展走廊的“增长极”作用、加强次区域间的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减缓不同圈层经济社会差异、实现城市空间公平发展一直是《大伦敦规划》的主旨。

浅析伦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特征

浅析伦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特征 【摘要】: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是极高的。本文从伦敦城市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方面,分析伦敦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重点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其发展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伦敦英国城市建设工业革命发展特点 【正文】:伦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王朝建都之所在。伦敦最早是一个凯尔特人的城镇,由罗马入侵者于公元50年左右建立。伦敦市是围绕着伦敦城逐步发展而成的。伦敦在行政上分为33个区,伦敦城单独是一个区。城外的12个市区叫内伦敦;内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叫外伦敦。内伦敦主要行使行政、金融、贸易和文化职能。伦敦最早是罗马人所建,公元1世纪左右,英国在罗马的支配下成立了伦敦尼姆行政总部,并计划以泰昭士河做为重要的运输通道。然而要联系河道两岸就要有桥,所以便选择了在伦敦塔到城区一带建桥,其后那里迅速发展为当时的重镇。 1.公元1世纪—公元4世纪 罗马帝国的势力进入英格兰,后来在泰晤士河上建起一座城堡,这是伦敦的发源地。当时属于罗马副都特里尔的管辖之下,也是后来英国大主教的教区所在地。公元前2世纪晚期,伦敦已成为英国当时最大的城镇。公元4世纪时,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和罗马帝国势力的影响,伦敦开始富起来,但仅40年后,频繁的部落战争又把伦敦变成一个纯粹的军事要塞。公元886年,阿尔弗烈德大帝重新收复伦敦。公元12世纪后,伦敦成为了英格兰的首都。公元4世纪中期,沿河的城市部分也建造了城墙,城中道路大都笔直整齐,还有一些水路供交通运输使用。 2.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在文艺复兴时期实现了政府的中央集权,稳定的政治局势促进了工商业的发达,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中世纪时期,伦敦由城区和威斯敏斯特及周边地区两部分组成。城区基本上是原来古罗马时期的城区,也是英国当时最重要的商业中心。而威斯敏斯特及周边地区则是政府和议会所在地,唯一的一座伦敦桥连着泰晤士河南侧的城郊。

大伦敦地区规划.

大伦敦地区规划盛明洁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P l a n n i n g S H E N G M i n g j i e (S c h o o l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T s i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00084,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L o n d o n i s t h e c a p i t a l o f G r e a t B r i t a i n a n d t h e l a r g e s t c i t y i n E u r o p e , a n d i t i s u n i v e r s a l l y a c k n o w l e d g e d t h a t L o n d o n i s o n e o f t h e t h r e e W o r l d C i t i e s a r o u n d t h e g l o b e . F r o m t h e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P l a n i n 1944t o t h e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S t r a t e g i c P l a n n i n g i n 1999, L o n d o n p l a n -n i n g s y s t e m h a s g a t h e r e d m u c h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h a s e n j o y e d i t s w o r l d f a m e .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s t h e p l a n n i n g h i s t o r y o f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 a n d i n t r o d u c e s s o m e 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p l a n n i n g . K e y w o r d s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 p l a n n i n g ; w o r l d c i t y 作者简介 盛明洁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欧洲最大的城市 , 是国际公认的 3个世界级城市之一。伦敦规划体系的完善程度是世界领先的。从 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到 1999年的《大伦敦战略规划》 , 大伦敦地区的规划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 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对历次大伦敦规划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