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战斗在东北战场的最后一支抗联小部队成员

战斗在东北战场的最后一支抗联小部队成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c675031.html,

战斗在东北战场的最后一支抗联小部队成员作者:卢德峰

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09年第06期

1942年8月,东北抗联主力转移苏联成立抗联教导旅。在国内只留下为数不多的几支抗

联小部队坚持战斗。于天放带领的这一支部队,一直坚持到1944年12月19日在绥棱被捕,成为在国内坚持抗战的最后一支小部队。而杜希刚就是这支小部队的重要一员。

参加革命

杜希刚,原名杜希宝,1920年8月1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望江镇西复中村东关屯的一个贫农家庭。自小给地主放牲口,当过半拉子,练得一手好庄稼活。他从小爱学习,上不起正式学校就趴在学校窗下偷听,一次被老师撵走,他哭了一鼻子。以后就靠自学,达到能写能看文章的程度。杜希刚“人穷志不穷”,有一次他给地主放猪,地主的儿子要把他当马骑着玩,他咽不下这口窝囊气,拿着小棍就把地主儿子好顿打。地主抓不到他,就打伤了他的母亲。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烙下了印迹。为此,他给刻薄的地主编个讽刺的顺口溜:“东家老财真狠毒,打骂长工不当数。小米饭里掺耗屎,馇子粥里搅糠麸。小豆包赛地皮,无油的菜实在稀。蘸酱白菜不洗泥,臭大酱两羹匙。三根肠子空两个,小脸蜡黄太可怜。”

1935年,15岁的杜希刚在他的家乡汤原县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不久就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骑在马上奔跑,两手同时对两个目标开枪,保证弹无虚发。

转战下江

1937年六军第一次西征时,杜希刚留守汤原。1938年4月3日(农历三月初三),杜希刚在王明贵(六军三师八团团长)的带领下,随部队由北道林来到了漂筏河屯,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困难,白天化装成农民到地里干活,晚上向农民宣传抗日救国道理。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七)凌晨,头道林子的交通员送来情报,有一部约150多个鬼子追踪而来,要血洗飘筏河。王明贵断定敌人不会从老渡口过河,于是带领队伍到了西渡口,并将部队分成两部分,分别在两岸埋伏下,两艇机枪一面一挺,等候日军到来。次日凌晨,果然不出所料,敌人从这里过河,当鬼子军官骑马带队走到河中心时,王明贵举起匣子枪,一枪就把敌军官打到河里。战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