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8 哪杯水多

8 哪杯水多

8  哪杯水多
8  哪杯水多

8 哪杯水多

教学目标

1、会进行猜想和假设,及时反思,会用多种方法辨别哪杯水多;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或其他量具测量液体,初步学会估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2、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知道如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感官更有效,更准确。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烧杯、锥形瓶、量筒、量杯等。

2、学生准备:纸杯、茶杯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老师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昨天,我在一家超市想买一瓶矿泉水,商店的服务人员向我推荐了两种品牌的矿泉水,一种是崂山牌矿泉水,一种是雀巢牌矿泉水,价格都是1.5元。我该买哪一种呢?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下。老师边说边把两种矿泉水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研究。

生1:我认为应该买崂山牌的,因为崂山牌的矿泉水是没有受到污染。

生2:我也认为应该买崂山牌的。我去过崂山,崂山上的水是很清的。

生3:我不知道雀巢矿泉水的水质怎么样,如果和崂山矿泉水的水质一样,买哪一种品牌的都可以。

生4:如果两者水质一样,我建议老师买水量比较多的一种。

师:谁来猜一猜哪瓶水多呢?

生:我想雀巢牌矿泉水多。

生:我们小组认为崂山牌矿泉水多。

师:还有哪些可能性?

生:也有可能两瓶水一样多。

师:想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生:掂一掂。

生:看看商标上的数字。

生:也可以通过观察瓶子的形状,确定哪瓶水多。

……

2、教学新课

(1)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难题,同学们再来看,这里有四杯水,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老师把水染成了红色,分别是1号,2号,3号和4号,1号是水杯,2号是锥形瓶,3号和4号是型号不同的烧杯。同学们猜一猜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

生:4号多。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4号瓶的水最多,我们把它放在旁边。

师:现在还剩下3个瓶子,再来猜一猜哪杯子水最多?哪杯子水最少?

(学生踊跃举手)

生:3号最多,2号最少。

生:3号最多,1号最少。

生:1号最多,2号最少。

生:1号最多,3号最少。

师:你为什么这样猜想?

生:我发现1号水杯水面比较高,3号烧杯水面低。

师:还有哪些可能性?

生:2号最多,1号最少。

生:2号最多,3号最少。

生:也有可能一样多。

师: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太一样,下面统计一下,看看同意每一种观点的同学各有多少,注意每位同学只能举一次手。

师:同意1号最多的同学请举手。板书:6名。

同意2号最多的同学请举手。板书:13名。

同意3号最多的同学请举手。板书:11名。

同意一样多的同学请举手。板书:0名。

有其他想法的同学请举手。板书:0名。

师:根据统计的结果,同意2号杯子水最多。

(2)验证猜想

师:现在能不能就判定2号杯子的水最多。

生:不能。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要验证一下。

师:看来,不能根据人数的多少来判断,你们想用什么办法,证明你们的观点呢?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生: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想出办法来了吗?你想的办法可行吗,需要亲自动

手试一试。不过在研究过程中,你也许会发现新的方法,也要试一试。

注意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要洒出水来。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和老师的杯子同样的三个盛有水的杯子。下面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来研究,除了同学们桌子上的器材外,这里还有部分器材,如果需要,可以自由选择,注意要轻拿轻放。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我们发现1号杯子里的水最多,3号最少。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实验结果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你们是怎样做的?

生:把三个杯子倒进同一个杯子,用尺子量。

师:为什么要倒入同一个杯子。

生:这样标准统一。

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倒入同样大的三个杯子来测量。

生:用小杯子来量。

生:我们用天平比较出了水的多少。

生:我们是用(学生指着量筒)那个仪器来测定的。

师:你说的哪个仪器就是量筒。

还有其他异想天开的方法吗?

学生沉默

师:其实老师给同学们还准备了底部有小孔的杯子,可以通过水

流出的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哪杯子水多,同学们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生:老师这个办法真奇妙,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生:这种方法确实好!不过还需要手表计时。

生:不用手表记时也可以,不过要用两个底部有小孔的杯子。

生:小孔的大小还要一样!

师:经过同学们这样一补充,这个方法就更科学了。

(3)反思猜想

师:通过刚才猜测,对照实验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生:学科学不能只猜,还要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

师:有的同学猜错了,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只从杯子中水的高度来猜,所以猜错了。

生:我只注重了杯子的粗细。

生:我们看问题不全面。

……

师: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去猜呢?

生:要有根据地去猜。

……

(4)认识量筒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种实验方法判断水的多少。你认为

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最科学、最简便、最准确呢?为什么?

生:用量筒。

师:刚才有几个组是用量筒来比较的水的多少,谁来说一说你们

是怎样使用量筒的?

生:把水到进去测量,观察水面的高度。

师:你们发现量筒上有什么?

生:刻度、ML

师:量筒是测定液体体积常用工具,液体体积用毫升作单位,每一小格是1毫升,用字母“ML”表示,测量液体的体积的仪器还有量杯、带有刻度的烧杯、锥形瓶等(教师出示这三种仪器)。

(5)探究量筒的使用方法

师:现在各组都用量筒来测一下1号杯中有多少毫升水。

(学生尝试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测量的结果。

生:50毫升。

生:47毫升。

生:52毫升。

……

师:老师给同学们倒入的是同样多的水,为什么会读出不同的结

果呢?

生:可能洒了些。

生:可能使用量筒的方法不正确。

师:你是怎样观察的?到底怎样观察才正确呢?

教师指三名学生同时上台演示使用的方法,其他同学讨论其观察的科学性,纠正台上同学的错误。

生:向量筒倒水时,不能把水洒在桌面上。

生:量筒要放在光滑的桌面上。

生:不能让量筒倾斜。

生:观察时不能用手拿着量筒。

生:使用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部相平,使用量筒也要采用这样的方法。

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实验方法。

教师(出示课件)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同学们想出办法来了吗?你想的办法可行吗,需要亲自动

手试一试。不过在研究过程中,你也许会发现新的方法,也要试一试。注意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要洒出水来。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和老师的杯子同样的三个盛有水的杯子。下面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来研究,除了同学们桌子上的器材外,这里还有部分器材,如果需要,可以自由选择,注意要轻拿轻放。

(最新)第8课《咬文嚼字》及答案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 积累整合 1.下列划线的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晕车(yùn)红晕(yùn)轮外圆晕(yùn)晕头转向(yūn)B.咀嚼(jué)嚼舌(jiáo)细嚼慢咽(jiáo)咬文嚼字(jiao)C.没镞(zú)斟酌(zhuó)蕴藉丰富(yùn)清沁肺腑(qīng)D.岑寂(cén)付梓(zǐ)锱铢必较(zīizhū)尺牍宣言(dú)2.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援引:引用成例。援,引用。 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付梓:把稿件印出来。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文章要简捷,努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 B.每讲一题,老师都要告诉我们一些简洁的解题方法。 C.我们要养成学习所必须的好习惯。 D.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摔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B.在“5.12”地震抢险救灾中,可敬的军人个个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大家虽然有点累,但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损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C.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D.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K12学习】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主题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主备人单元目标1、在游戏中乐于提出提出问题,喜欢大胆想象;能关心身边的科学,关注新事物;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在游戏中能多角度提出问题;能用语言或图画观察到的现象;能参与交流、讨论能对物体位置和物体的音色进行判断。3、认识玩具的特点;学会简单的分类;正确描述一个物体位置以及判断不同声音的音色,认识身边的科学。单元重点会用感官感知、观察玩具的特征,动植物的外部特征,能够提出感兴趣的物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单元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单元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是科学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科学教科书的基础。这一单元的教材,以学生玩玩具的经验为线索,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这些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通过亲历活动,“走进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教科书的编排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第一课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第二课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课,不仅让学生提出

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培养能力方面,如第二课给动植物分类,先让学生按自己确定的标准自由分,接着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什么是分类及分类的方法。本单元主要以玩、游戏为主,以培养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为目的,以便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一共用5课时。第一课时:科学在我们身边第二课时:玩具里的科学 第三课时: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第四课时:单元测评第五课时:单元测评分析备注第二单元单元备课主题《我们怎么知道》主备人单元目标1、科学探究: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问题。2、情感态度价值观:善于交流、大胆想象等。3、科学知识:能用感官判断事物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等。单元重点游戏求乐、竞赛求知、设疑求趣、实践求效单元难点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问题。单元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紧密结合了学生已有的探究经验和方法,是本册书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通过本单元学生对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做准备。本单元由运用感官认识到利用工具测量,以及对事物内部本质的探究、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探究,

第8课《咬文嚼字》 配餐作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怀仁八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配餐作业 2020年10月12日制作人杨盛林编号015 班级姓名 课题《咬文嚼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些年以传奇、玄幻、仙侠等为故事________,以人气偶像、华丽场景、炫目特效、IP改编等为外在________的古装剧受到青少年尤其是“网生代”的大力追捧,据称仍有不少这类作品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透过如此趋之若鹜的制播风潮,应该对时下古装剧做一些理性的反思。 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电视剧亦然,( )。近年的古装剧数量庞大、风格各异、制作考究,有的服饰和道具花费天价,有的在摄影和构图上力争每帧画面都唯美养眼等,主创团队于这些硬件层面的用心和发力的确________。然而,让观众获得视听愉悦之时可伴有“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振和精神荡涤的作品少之又少,甚至空空如也。电视剧应成为________的大众文化,而非不求内涵的快餐文化。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有理有度的奇异想象、匠心独具的美术置景,都可作为艺术手段应用于创意和创作过程中,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屏蔽乃至弱化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材标志可圈可点潜移默化 B.体裁标识乏善可陈润物无声 C.题材标识可圈可点润物无声 D.体裁标志乏善可陈潜移默化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切不可因此屏蔽乃至弱化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B.但切不可因此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让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C.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D.但切不可因此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立意不明朗、不积极,必定称不上好作品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请喝水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请喝水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杯子的形状分类,目测比较同一形状容器内水的体积。 2、善于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 6个杯子、3个量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幼儿产生比较的兴趣。 师:今天是小明妈妈的生日,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客人分成两桌 坐下,妈妈给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师揭开遮挡杯子的布)小明发现 左边桌子上有3杯水, 3只杯子是不一样粗细,右边也有3只杯子, 这3 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样,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别特别 的想知道,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帮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 水少?(引导幼儿自由猜测)二、尝试根据杯子的形状分类,目测比 较同一形状容器内水的体积。 1 、引导幼儿观察,提出疑问。 (1)、你们是怎么比的呢? (2)、我们来看看究竟谁说得对。 2、教师演示引导幼儿了解比较的方法。 (1)、将左边3只杯子装满水,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难 直接判断出来的。 (2)、师:这3杯水哪一个装得多,哪一个装得少?(幼儿自由 发表意见)(3)、拿出测量水杯,引导幼儿观察水面到达的不同刻度,进行比较。

(4)、师:现在可以说一说,那杯水多?(教师将三个量杯放在 一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面高的那个水多)。 我们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准确地比较出多少的,得用测量工具 来测量。 3、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对右边桌子上的水进行比较。 (1)、师:大家来看看右边这3只杯子,这3只杯子是一样大, 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样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导幼儿先比较杯 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种类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结论。)(2)、师:相同形状的杯子怎么目测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说出水面高 看起来满的就是多。)4、小结:这节课,大家都知道怎样比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吗?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们一起请客人喝水。这节课 我们就学习了新课《请喝水》。 在家里尝试找不同形状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测量哪杯水多。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水2比较水的多少教案(新版)湘科版

第一单元水 2. 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 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并实施。 3.动手自制刻度杯,了解刻度杯的优点。 4.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话。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能积极思考。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 提炼“同一标准”的思想方法,并能想办法利用标准小杯制作刻度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2号材料袋和3号材料袋。 教师准备材料:两个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两个盛水瓶(瓶子大小不同,水位相同)、两杯水(直径大的杯子里水位低,直径小的杯子里水位高)、红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组:出示两瓶水(水位不一样,瓶子相同)比谁多。 第二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 第三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不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并说出理由。 (逐步引发思维冲突。表面上是结果的冲突,其实质是学生比较思维中标准不统一的冲突,这就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活动1 哪杯水多 1.到底哪杯水多?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2.口头设计实验,进行交流。 3.学生进行实验。 4.分组汇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比较方法虽然很多,但都是有一个比较标准的。) 5.比较的方法虽然不同,但用这些方法比较时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那就是都确定了一个标准来进行对比。至此完成思想方法的提炼——就是“统一标准”。) 三、活动2自制刻度杯 1.我们比较出来这两杯水哪杯多?那多多少呢? 2.用小杯子装水,看看各能装满几小杯,最后再来比多少。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5

《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应当说,这两个字是嵌得相当不错的,是颇合原句的意境的。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她说:“这是常人用的俗字,平直,无味。”换句话说,即缺乏诗句应有的含蓄和诗味。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风韵: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黯然失色了。这样,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足见,在古代诗词中,一个字的变动,整首诗的意境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应该学习苏小妹,在创作中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咬文嚼字,让自己的文章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考试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考试

————————————————————————————————作者:————————————————————————————————日期: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玩具里的科学 1.把有趣的玩具记录下来: 玩具名称主要材料特点玩法 我的发现 2.读读下边的这些话,你觉得这些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2)树叶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3)汽车做成流线形主要是为了美观。 (4)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将它拆开研究。 3.做个小游戏:在玻璃杯中放半杯水,在杯口放一块硬纸片,在纸片上放一枚鸡蛋,迅速把硬纸片抽走,结果会怎样呢?快来试一试吧! 我的猜想: 我的发现: 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4.万吨货轮为什么能在海上航行?说说其中的道理。 5.生活中有好多玩具是充气的,如果放了气或充气不足,还能玩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6.我来猜想: (1)布娃娃会说话,里面有: (2)电动小车里面有: 7.我的创新设想: 设计或改进一件玩具。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或画出来。 参考答案:

1.略2.(1)√(2)×(3)×(4)×;理由:略。 3.我的猜想:略。我的发现:鸡蛋会漏进杯中。 其中的道理:鸡蛋具有惯性,纸片快速抽走后,鸡蛋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鸡蛋不会被纸片带走,只有漏进杯子中。 4.这是因为万吨货轮在水中受到了大于它本身重量的浮力。 5.不好玩了。因为压缩空气有弹性。玩具充满了空气,玩具就具有了弹性,充气越足,弹力就强,弹跳效果就好。如篮球,充满了空气后弹跳就好,如果篮球的充气不足,就弹跳不起来。再比如,蹦蹦床充满气后,人就能在上面弹跳,如果充气不足,就无法弹跳了。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1.我来选一选: (1)下列观察植物的方法中,比较科学的是()。 A.观察图片上的植物,做好观察记录。 B.到自然界中观察植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这句话是()说的。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3)我们在研究科学时,要先提出问题,再对问题进行(),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A.验证 B.猜想与假设 C.观察与汇报 (4)下列物体中,有生命的是()。 A.火 B.松树 C.石头 (5)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是()。 A.没有关系 B.相互竞争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2.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 (2)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 (3)蚂蚁是怎样认路的? 3.科学探究:一棵小草的根。 (1)选择一棵生长旺盛的小草。 (2)深挖土,不要伤到小草的根,用水将土冲掉。 (3)数一数根的数量,测一测根和上面植株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4.如果我们不保护身边的动物,将来有一天,这些动物一旦灭绝了,我们人类会怎样?说说你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量筒》完美教案

新课堂达标“学标练课”教案设计(完美稿) 课题名称21.量筒授课时间执教人 课时执教班级 课标要求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体积,并使用恰当的计单位进行记录。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学习目标1知道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认识量简及其结构组成,知道液体体积的计量单位。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液体体积,能根据量筒特征,自制简易量筒。能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井完成制作过程,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量筒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 评价任务1通过观察使用量筒,知道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认识量简及其结构组成,知道液体体积的计量单位。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2.在教师的引导演示使用量筒,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液体体积,能根据量筒特征,自制简易量筒。能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井完成制作过程,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量筒表现出探究兴趣。 4.在正确使用量筒定量测量一定量的水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 背景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对量筒有强烈的的好奇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见到过量筒,尤其是量筒的读数更缺乏认识,这一部分有待老师进一步讲解,针对孩子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需要灵活的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 所需条件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文字资料,量筒,胶头滴管若干等学生准备:准备自制量筒的材料 板书设计 21、量筒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读数: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水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4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解说:教学目的的确定最重要的依据有两条:一是单元要求,二是本课编者提示。这两者新编课本均有,万不可忽视。) [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2写法揣摩 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教学方法] 自读,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熟悉典故及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来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在大家预习——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以求能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并借鉴一些文章的写法,让我们的文章也变得美起来。 二、解题 1投影映出: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教师口头说明:清代,安徽桐城出了以刘大???、方苞、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的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2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本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大段。 ②在理清段落层次大意的基础上,讨论中心论点。 2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第1段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第2题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第3段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第4段,水到渠成,加以总结。) 解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颇易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一是本文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旨,中心论点在第3段才出现。二是本文中有的分论点,有的重要论据貌似中心论点,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这样的话,并且课后练习第四题的设计(“从读过的诗文中再单一两个例子说明这个论断”)也很能迷惑一些浅尝辄止的学生。为此中心论点的辨析要作为重点,并且让全班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与评析并重。) 3欣赏品味。 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核心段,可作典型剖析。 第3段计有7个完整句,第①句到第⑦句可以看作一个句群(意群)。第①句又承第前文揭示中心论点,第②句岔开,稍带一笔说到“咬文嚼字”的另一面,因非作者主攻方面,一句便打住。第③句承①句稍展开。第④句承①③说明原因。第⑤句进一步申说。第⑥句与第⑦句(含例)是从反面证明。如作图解,可这样画。 剖析这个核心段可以确立其在全课中的地位,进而有利于确定它在全文中的地位;再者也可以窥知作为有深厚桐城派古文根底的朱先生文章的雅洁谨严的风格。 4课堂训练。 ①本文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明确:观点与论题的异同(前面题解时没触及):①论题只是要论述的问题,论点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②论题多用短语及非判断句,非陈述句表达,而论点则要用判断句或陈述句表达;③论题指示、框定观点;论点围绕、点击论题。 ②完成课后练习二。 明确:A朱光潜与马南郁所论述的对象不尽相同:朱文兼顾阅读、创作两方面,马文单说阅读。如果说阅读有时只须观其大略而舍弃细枝末节的话,那创作则决不可粗枝大叶,须知炼字即炼意,即调整思想情感,最精确地表情达意。 B“不求甚解”“观其大略”这是粗读,“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是细读。有的书只须粗读,而且有时受种种条件(如时间)限制,也只能粗读,但粗读并不意味着不把握要旨,还是要做到“会意”。有的书必须细读,如文艺欣赏,只有咬文嚼字,函泳品味,才能沉潜其中。 C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并不一定反对咬文嚼字。多数认为“未晓处且放过”,不要死抠,待一段时间可以再细读。 因而这两种读书方法和态度并不完全对立,读书究竟取何法要视对象和条件而定。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哪杯水多(2)青岛版(六年制)

8、哪杯水多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用感官观察更准确。 (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能设计与众不同的方案验证自己的观点,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三)情感目标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验测量的科学方法及其准确性,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在探究中受到科学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哪杯水多。 (二)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课前准备: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三年级科学《哪杯水多》教案

课题:8哪杯水多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教学目标】: 1.会进行猜想和假设;学会正确使用量筒;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液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的记录。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并明确必须使用同一标准。知道人的感觉常常不够准确,于是科学需要借助仪器来测量。初步学会使用量筒,理解毫升的含义。 3.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由不同的测量工具意识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杨恒细致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多种方案比较水的多少。 【教具、学具】: 1.教师准备:实验材料(不同的瓶子、量筒)、实验记录单、瓶装饮料、盒装牛奶。 2.学生准备:大小形状不相同的饮料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切入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它就像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仔细地观察一下水。 2.教师在讲桌上放置三瓶水。三个瓶子的粗细不同,且水面的高低也不同提问:那个瓶子里的水最多?那个瓶子里的水最少?或者它们一样多? 二、师生互动学新知 1.提出猜想:把三个瓶子分别标号1、2、3。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多。 学生猜测。 2.师: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太一致,究竟那杯水多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想想办法,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学生设计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3.实验验证 师提问:同学们想出办法来了吗?谁先来说说? 生回答。 你们的办法可行吗?这需要咱们亲自动手试一试。 课件展示几点温馨提示:①你们小组准备使用哪种实验方法?需要什么材料呢?②小组内的同学怎样分工?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师谈话:谁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反思猜想 师提问:通过刚才猜测,对照实验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回答。 5.认识量筒 师:同学们真是厉害!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出了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现在我想知道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 学生描述。 师:大家用了各种方法来描述具体多了多少水,但是你们的标准或者单位统一吗?那么能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比较呢?看来这个问题难住大家了。要想知道多多少仅靠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出来的,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师:出示量筒并讲解,量筒是玻璃仪器,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仔细观察,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学生汇报。 师总结:量筒壁上有刻度,刻度的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用字母表示就是“ML” 提问: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我们应该怎样读数呢?(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来回答

人教版小学科学 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哪杯水多

《哪杯水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哪杯水多”是本册教材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其中“哪杯水多”一课排在本单元的第5课。编排意图是:要求学生尝试着把前三课所学到的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在本课中综合运用,并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进一步认识到运用工具测量比运用感官观察更准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的前四课已学习了感官观察、工具观察、科学分类等基本科学探究方法,所以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们把本课重点设立为“如何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方案来探究哪杯水多”,以帮助学生把已学知识和方法在本课中大胆迁移、灵活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储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用感官观察更准确。 (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能设计与众不同的方案验证自己的观点,通知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三)情感目标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验测量的科学方法及其准确性,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在探究中受到科学启蒙教育。

四、教学要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哪杯水多。 (二)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 2、实验用品: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 3、实验报告,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 每组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块抹布。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科学三年级《哪杯水多》教学设计-10页文档资料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哪杯水多》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科学》教学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努力创设“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探究中,大胆假设,自主探究,自悟自得,体验成功。《哪杯水多》一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之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能用科学的眼光来发现问题,思考和分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的方法,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培养学生估算液体多少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亲自实验,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在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动手探究的自信心,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2.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并初步学会估算液体的多少。 3.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 课前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个抹布。 2.实验用品: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 3. 实验报告,教学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游戏: 教师出示三支笔,以不同的展示方法让学生猜哪支笔最长,哪支笔最短?引起学生争论。引出不论我们不管做什么比较都要有一个标准,而且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五讲义第8课咬文嚼字Word含答案

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字词、名句。 2.反复诵读,把握文意,深刻理解作者的观点。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例证方法。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并吸收借鉴。 4.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求真求是的“咬文嚼字”精神。 二、作者连线 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 城人。他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名家。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 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1917年在香港大学攻读教育学。后来 赴英国留学,同时在巴黎大学注册,广泛涉猎西方文化。以论 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后先后在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并兼多种职务。 他是中国“美学”的真正鼻祖。新中国成立后,朱先生一直研究美学,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在国际上独成一派。“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个座右铭使他坦然应对一切,虚怀若谷,游刃有余。他曾经说过:“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三、背景探寻 提倡咬文嚼字,提高语言修养 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有些人不大重视语言修养,用一种粗枝大叶的态度对待语言文字,不注重推敲文字,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一现象,朱光潜写下这篇文章。他告诉人们:语言文字是多么美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大有讲究。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四、文体知识 文艺随笔 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学设 计

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教学目标】 1.会进行假设和猜想;学会正确使用量筒;会用量筒对水及其它液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2.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使用测量工具观察比感官更准确、更有效。 3.通过测量,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 【教学准备】 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每组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块抹布。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首先出示三杯水(杯子相同,水位不同),然后让学生观察回答哪杯水多?哪杯水少?教师板书:哪杯水多 2.教师提问:哪杯水多?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3.学生回答。 4.教师引导:除了水位高还有别的条件吗?学生会说杯子相同,总结出杯子相同的情况下,水位高的水就多。(教师板书:杯子相同,看水位高低) 5.再出示三杯水(水位相同,杯子粗细不同)让学生观察,哪杯水多?并说出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总结出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板书: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教师引导: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有三杯水,杯子不同,水位也不同,让学生再来猜一猜哪杯水多?

2.学生猜测。 3.教师引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答案?原因出在哪?学生会总结出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板书:杯子不同水位不同)哪种猜想正确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经过认真地讨论分析后会设计出多种方案。如:用相同的杯子量;分别倒入一个大杯子画刻度;称重量;同样的杯子比杯数;用注射器抽;打孔比谁先流完等。 5.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 6.教师给大家准备好了各种仪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进行实验验证。 7.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倒水时不要洒了、选择适当的材料、合理分工,不要把水弄混了等。 8.在学生弄清了实验注意的问题后,各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各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实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2.教师引导:有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知道水的多少呢?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量筒(板书:量筒) 3.认识量筒 学生分组观察量筒,认识量筒的构造,比如:单位、最大量程、每一小格所代表的量。(板书:毫升ml)课件展示倒上水的量筒什么样。 4.播放微视频“量筒的使用”使学生学会使用量筒。 先让学生说量筒该怎么用,然后微视频展示量筒的用法。 5.使用量筒测量,发现存在问题 第一步:每组测量一杯老师提前测量好了的40ML的水,强调注意事项 第二步:汇报结果。有的小组测的比较准确,有的小组测的结果差别行大。 第三步:找出失败原因,巩固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咬文嚼字 1.读准字音 ①婵.娟( ) ②锱铢 ..( ) ③箭镞.( ) ④岑.寂( ) ⑤垂涎.( ) ⑥尺牍.( ) ⑦付梓.( ) ⑧剥啄.( ) ⑨援.例( ) 答案①chán②zī zhū③zú④cén⑤xián⑥dú ⑦zǐ⑧zhuó⑨yuán 2.词语辨析 (1)简洁·简捷 《遗迹守望者》操作上的并不代表内容上的浅薄,为了使玩家更容易上手,体验到游戏的畅快,游戏用的画面将内容一一展现出来。 (2)捉摸·琢磨 《米兰体育报》认为,性格乖戾的穆里尼奥行事总是让人难以,一会儿说在国米执教,一会儿又说希望回到英超;但国米的球迷们认为他其实一直在着接弗格森的班。 答案(1)简捷简洁(2)捉摸琢磨 解析(1)“简洁”侧重指说话或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侧重指快捷,有两个意思:①简便快捷;②直截了当。第一空是说“操作”,应用“简捷”;第二空说“画面”,应用“简洁”。(2)“捉摸”是猜测、预料的意思,多用于否定句。“琢磨”有三个意思:①思索、考虑;②雕刻和打磨(玉石);③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根据句意,第一空选“捉摸”,第二空选“琢磨”。 3.成语辨析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9日正式公布。正式文本对征 求意见稿做了400多处的细致修改,真可谓咬文嚼字 ....。( ) 解释: (2)所谓“B计划”,不是让欧盟顺利度过英国“脱欧”可能引致的危机,而是令“脱欧” 后的英国深恶痛绝 ....,以阻止其他国家,不要跟风“脱欧”。( ) 解释: (3)《中国传统农器古今谱》是一部用摄影图文系统记录的当代中国传统农器图谱,亦是 对学富五车 ....的中华农耕文明的一次巡礼。( ) 解释: (4)导演帕纳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对这个设计的自鸣得意 ....,他说想表现出一种曾经的伤 害,一个被隐去的前史。( ) 解释: 答案(1)×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实质内容。显然不符合所给语境。 (2)×深恶痛绝:深恶,非常厌恶。痛绝,极其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与后面的语境不符。 (3)×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学富五车”可用于人,不能用于事物,本句用错了对象。 (4)√自鸣得意: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使用正确。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水 1、认识水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水 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

●“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三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

2013年三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授课教材三年级上册集备时间 2013年 9 月 2日单元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科学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科学教科书的基础。这一单元的教材,以学生玩玩具的经验为线索,这些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通过亲历活动,“走进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教科书的编排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第一课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第二课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课给动植物分类,先让学生按自己确定的标准自由分,接着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什么是分类及分类的方法。本单元主要以玩游戏为主,以培养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为目的,以便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分别是《科学在我们身边》、《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科学在我们身边》主要是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看谁提出来的问题多;《玩具里的科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科学知识: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等特征。教学策略教科书较好地树立了开放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本册展示的不仅是小学生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更多的是引导他们到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初步感悟他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