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1世纪初期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21世纪初期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21世纪初期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21世纪初期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21世纪初期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其启示

[摘要]文章详细分析了英国《使用技术:下一代学习(2008-2014)》战略和美国《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战略,认为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在于: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研究: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需求为导向,开展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以教育质量为抓手,促进教育系统整体变革;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教育惠及全民,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自信体系;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教育生产力

引言

21世纪初期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飞速发展,它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努力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我国于2010年7月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其中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列一章,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纲要。为了实现《纲要》规划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目标,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编制工作。由于我国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且水平不高,因此迫切需要借鉴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国际经验。

英、美等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近年来又推出了新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英国于2005年3月发布了《利用技术:转变学习和儿童服务》战略,随后又委托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对其进行更新和修订,并于2008年7月发布了《利用技术:下一代学习(2008-2014)》战略,2010年3月又发布了《下一代学习:2010-2013执行计划》,不断地推进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美国于2010年11月正式发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力图利用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促进美国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深入研究近十年来英国和美国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借鉴他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本土化,这对于制定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和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英国教育信息化战略--构建信息化自信体系

1.战略制定的背景

英国政府将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变革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为贯彻落实英国政府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英国政府于2005年3月发布了《利用技术:转变学习和儿童服务》计划,规划了2006-2010年英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四个主要目标:(1)通过为专业人士提供共享的理念、更令人兴奋的经验教训和在线帮助,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成果;(2)为"难以达到"的学习者提供特殊需求的学习支持、更激励的学习方法以及关于学习方式和学习地点的更多选择。(3)建立一个开放性访问系统,为家长和监护人、儿童、青少年、成人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等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在线服务;并建立更多的跨组织合作,增加个性化支持和选择;(4)通过在线调查、观念分享和课程计划,在儿童服务、共同采购和方便管理方面改进系统和流程,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英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英国比较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满足中小学、大学利用技术实现教学核心目标的需求。自《利用技术:转变学习

和儿童服务》计划实施以来,英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学生和员工使用技术支持学习的自信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英国中小学和大学在电子成熟度(e-maturity)方面已经取得稳步进展,这里的电子成熟度是指教育机构进行战略地、有效地使用技术支持教育成果的能力。第二阶段,英国将进一步扩大技术在教育与技能系统中的应用范围,构建一个信息化自信体系,深入地探索技术在促进学习中的优势,提供具体的、可测量的改进和成果。特别地,在信息化自信阶段,教育信息化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具备更大的学习自主权;(2)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发展高层次技能;(3)领导和机构都能利用技术给学习者发送更加个性化的服务;(4)所有学习者,包括弱势群体、亟需援助和有特殊需要的人,都能通过技术获得价值。因此,这是一个系统范围的教育变革,需要各部门相互协作,不断努力才能实现。

2.战略的核心内容

英国《利用技术:下一代学习(2008-2014)》计划的战略目标是构建一个信息化自信体系(e -confident system)。所谓信息化自信体系,就是指让学校、家长、学生、政府机构以及企业等所有教育参与者都拥有利用技术进行自我提高的能力。英国政府认为,建立一套现代化、世界一流的教育与技能体系是保障英国在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它能帮助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与个性化服务、开发高层次的技能,促进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学习者提高学习收益。信息化自信体系的架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体系的领导力,学习者、父母和用人单位,教育机构的容量和能力,技术以及个性化学习等组成部分。信息化信息体系是以支持学习者开展个性化学习为核心,以提高信息化自信体系的领导力、促进学习者参与和给学习者赋权、提高教育机构的容量和能力、建设一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保障。

(1)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

个性化学习是英国政府教育和技能方针的基本要求。为了促进个性化学习,下一代学习战略强调:使用技术工具支持学习者演示和共享他们的学习成果;确保学习者和参与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高质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以适应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难度;为学习者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学习经验,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开发和发送14-19岁的课程和文凭,支持灵活的发送途径,使学习能够在学校、工作场所、社区、家里等多种条件下发生;开发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使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个体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够很好地混合起来;研究使用技术支持个性化评估的规范和功能需求,使用数字化评估为学习者提供即时反馈和学习诊断,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提高系统的领导力与创新性

组织变革的战略领导力是实现技术效益的关键。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将与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高等教育学院(hea)、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学习和技能促进服务机构(lsis)、国家学校领导学院(ncsl)和领导

力基金会一起采取行动,以确保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能够具备信息化战略视野,深入理解技术在学习中的潜力,全面支持利用技术来变革学习和提高组织效率。各级部门领导要以"科技领导者"的角色参与到这场变革中。通过网络将学校、供应商、大学、政府、企业的领导人组织起来,使他们对如何使用技术解决他们的问题达成共识。总之,提高系统的领导力和创新性,就是为了充分使用技术更好地发挥现有教育系统的能力,支持知识转化和共同发展,促进各级部门之间的知识和经验共享。

(3)促进学习者参与和给学习者赋权

英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强调改革当前的教育和培训系统,使它成为以需求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系统。英国教育信息化政策非常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的平等参

与。各级教育部门的所有学习者都可以通过技术访问到学习服务,确保没有学习者会因为客观条件无法访问而失去学习机会。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将与儿童、学校与家庭署商定一个国家目标,即5-19岁的学习者及其家庭都能够获取技术和学习服务,以确保没有一个孩子掉队。二是为学习者提供积极支持,确保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够访问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将和国家评估机构(naa)、质量课程论证(qca)等相关部门合作,为学习者在学校、社区、家庭等环境下开展学习提供技术支持,使学习具有连续性。

(4)提高教育机构的容量和能力

建构信息化自信体系,必须要提高教育机构的容量和能力。中小学、大学及其它教育机构应该具备高水平的电子成熟度,才能使用技术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所有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都应该具备使用技术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技能和能力,并知道如何使用技术支持更加个性化学习方法。高校已经具备数字化学习的基础设施,但还需要进一步支持远程学习和基于工作的学习,吸引海内外学生,扩大学习者的数量。除了劳动力开发以外,教育机构还将致力于提高技术资源和工具的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将与国家合作伙伴一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具体包括:在学习评估方面,确保评估与课程更紧密地匹配,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在课程和学习设计方面,处理优化学习进度、时间和学习风格等问题;在资源定位、获取与整合方面,支持使用媒体和通讯工具,获取第一手的、真实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交互方面,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并向学习者、家长和用人单位提供监测、评估和报告,利用一切技术满足他们的需求。

(5)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将与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一起共同推动信息系统的互联,以支持政府的整体发展目标。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入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连接服务,确保为学习者和教育机构提供连贯的、个性化的服务,包括实施跨部门信息管理、学习者统一身份认证和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等,从而促进信息在不同信息平台之间传递,帮助学习者在机构内部或跨机构之间成功过渡。此外,还要努力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地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优质的学习资源支持所有学习者。英国政府将在资源采购、内容和服务等方面加强协调,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金效益。

二美国教育信息化战略--技术支持下的教育系统变革

1.战略制定的背景

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两个明确的教育目标:一是到2020年,将大学毕业生比例由39%提升到60%,使他们拥有2年或4年的学位,使美国大学毕业生比例再次位居世界第一;二是消除由种族、收入差距带来的学生间的学习成就差距。为了利用技术实现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于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技术规划行动,并于2010年11月份正式发布了题名为《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该计划号召对美国教育实施整体变革,呼吁美国民众与机构一起合作来设计有效、高效和灵活的教育结构和教学过程,提出了通过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来变革美国教育。

2.战略的核心内容

《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战略是以信息技术和学习科学为重要支柱,以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为核心,从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教育生产力五个方面规划了技术支持下美国教育变革的路径。在学习领域,借助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更强有力的个性化学习经验;在评价领域,借助技术为有效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持续改善整个教育系统;在教学领域,借助技术开展联结性教学(connectedteaching),强化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基础设施领域,建立让所有学生、教师都随时随地可用的基础设施;在教育生产力方面,利用技术的优势控制学习成本和提高学习绩效。

(1)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

美国教育系统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利用学习科学和信息技术,为所有学习者创建引人入胜的、相关性、个性化学习经验,以反映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未来的现实。学习变革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学习者,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能够获得丰富而强大的学习经验,为他们成为全球网络社会中主动的、创造性的、知识渊博的、有道德的参与者而做好准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战略提出了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师将相同的信息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给所有的学习者,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通过提供多个维度的灵活性来让学生控制自己的学习。通过建立一套核心的、基于标准的概念和能力,形成所有学习者应该学习的内容基础。除此之外,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学习参与上有更多选择:大群体、小团体以及适合个人目标、需求、兴趣的活动。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中,技术对学习的支持表现在:(1)通过提供沉浸式学习环境和工具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内容;(2)技术提供了比在传统教室中更广泛、更灵活的学习资源,连接了更广泛的教育者,包括校外的教师、家长、专家和导师,使学习者可以开展个性化学习;(3)支持学习者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展个性化学习;(4)在特定的知识领域,虽然制定了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标准,但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5)学习者可以通过技术管理自己的学习,例如电子档案袋。

总之,在教学方面,《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战略认为:(1)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协作、多媒体交流等能力,并将这些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中;(2)21世纪的学习是按需学习(on-demand learning),它既是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又是全方位的学习(life-widelearning),并且技术为按需学习提供了重要桥梁,使学习者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情境中都能通过学习资源开展学习。

(2)基于技术的评估系统

为了促进美国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变革美国教育:用

技术促进学习》战略认为应该在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建立更好的基于技术的评估系统,促进整个教育系统不断地完善。基于技术的评估系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诊断学习者的强项和弱项,通过提供有关学生的数据来支持教学决策,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政府官员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应该制定能够衡量21世纪能力和所有领域专业知识水平的评价标准,以便能够测试学习者是否具备21世纪能力所要求的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多媒体交流能力等。在应用方面,应该将基于技术的评价系统与学习系统结合起来,以便学习系统能够了解学习者的能力水平,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同时,学习系统不断地收集有关学生的数据,也为持续改善教育系统提供了基础。

(3)联结性教学

为了促进美国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战略提出了联结性教学。联结性教学的关键在于采用相互联系的教学团队代替了单独的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室是完全联网的,教学团队能够利用各种连接的内容、资源和系统,创建、管理和评估相关的学习经验,为学习者提供校内外的学习支持。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学习资源和专业知识,改善他们的教学实践,促进他们成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联结性教学是一种团队活动。通过在线学习社区,一线教师、资深的教育家、图书馆研究员、课外活动人员、世界各地的各学科专家、社区组织成员等都可以在学生离校的时候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家长也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他们孩子的教育中来。因此,联结性教学为教育系统提供了更有效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

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为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建立和完善国家数字化基础设

施,确保每个学习者、教育者、各级教育系统随时都能够访问到他们所需要的学习资源。这里的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宽带连接、服务器、软件、管理系统和管理工具,而且还包括人员、过程、学习资源、政策等。完善的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可以支持传统的课堂教学向联结性教学转变,使教学团队和学生们能够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工作场所、家庭等任何地方通过互联设备连接起来,使学习者能够参与到跨学科、跨组织、跨国界和跨文化的在线学习社区中开展在线学习。

(5)教育生产力

为了实现变革美国教育的目标,必须重新设计教育系统。教育系统必须充分地应用技术来实现个性化学习,确保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k-16系统取得适当的发展。教育系统必须要利用技术来规划、管理、监测和汇报教育支出,以通过一个可靠的、准确的、完整的各级教育系统财政绩效的视图来支持决策。为了提高教育生产力,教育系统应该采取必要的改善策略,具体包括:测量和管理成本;根据评价数据进行决策;采用迭代设计和开发;重组教学与学习;延长学习时间等。

三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近十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正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过渡到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阶段。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阶段,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保障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英国和美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纷纷制定了新的教育信息化战略,企图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整体变革,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人才,以达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的目标。英国和美国的教育信息化战略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

1.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研究

英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既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又制定了具体的年度执行计划,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评价,及时调整行动措施,以确保实现最初的战略目标。教育信息化战略描绘了一个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未来发展的蓝图,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行动计划将未来发展的蓝图具体化为一步步措施,从而将教育信息化战略落到实处。近年来,我国实施的教育战略主要包括1999年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宏伟的教育发展蓝图。这两个重大的教育战略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了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突显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战略研究方面还有待加强,特别缺乏一套"战略规划--行动计划--评估与建议"的机制。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够可持续发展,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成本效益,应该加强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需求为导向,开展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由于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应该围绕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从整体上分析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各个环节的影响,分析目前教育现状与教育现代化的差距,划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然后才能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信息化战略。

2.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促进教育系统整体变革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而教育改革与发展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英国特别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者开展个性化学习;而美国特别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新型的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通过联结性教学和持续的学习评估来促进学习,企图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改革,从而达到变革美国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从英美教育信息

化政策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教育领域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构建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提升教育质量,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必须落实到如何提升教育质量。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就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质量工程非常强调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其中建设了3000门国家精品课程,并通过互联网共享,并且建立了网络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2011年我国继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融入到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中,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抓手,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人才。

3.以教育惠及全民为基础,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优势在于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让那些地理位置偏远的、有残疾的、经济条件差的弱势群体都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英国非

常重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通过研究新型的接入方式,使偏远地区能够接入教育网络,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强调研究新型的辅助设备,为有残疾的人提供学习支持;此外,还强调为经济条件差的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让他们享受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英国建立了"连锁学校",这种"连锁学校"的建立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支持。

教育信息化越发达越应该关注教育公平。由于教育信息化初期发展的不均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数字鸿沟,因此在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教育惠及全民,促进教育公平。我国2003年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就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接收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新时期,应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区域学校布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各种途径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发挥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推动作用。

4.以提升应用效益为根本,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应用阶段,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例如,针对教育信息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浙江大学开展了"浙江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与推进策略"的研究工作,结合浙江省的实际制定了浙江省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以评估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不是指一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是长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三者的结合。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必须转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从注重孤立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面向应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基础数据共享,以信息化为手段协调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实体,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效益,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小结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保持国际竞争力,英、美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了新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力图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英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信息化自信体系,使教育机构、教师、学习者、管理者等能够深入地探索技术在促进学习中的优势,自信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提供具体的、可测量的改进和成果。美国教育信息化战略强调通过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转变学习方式,建

立联结性教学,实施持续性的教育评估,从而实现美国教育整体变革的目标。

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我国应该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研究,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需求为导向,开展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以教育质量为抓手,促进教育系统整体变革;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教育惠及全民,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 展规划 1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未来社会要求学校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当前很多发达国家教育领域都已相继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以教育为服务内容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这种信息化网络以先进的应用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快了学校之间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应用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教育基础设施,推动了本国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信息化是培养几代新人的长远大计,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经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当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是: 1.大部分教师虽已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快速提高教学业绩,但对如何建设和发展,认识比较模糊。

2.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缺乏深入了解,对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确立发挥各种教育媒体作用的观念。对教育媒体如何跟课堂教学和教室环境设计三者相适应的研究相当肤浅。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指导。 1.适用于校园辅助教育的软件资源太少,软件建设思路不明,课件制作问题上认识有偏差,受上级各种评比活动的导向影响较大。 2.骨干学科带头人对信息技术指导和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缺乏相应的教科研活动带动应用的开展。 3.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评估、教学管理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相应配套政策没跟上。 二、发展目标: 第一,继续全面推广应用视听传播技术,积极探索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领域。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大趋势。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及教学管理,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我旗教育网站建立及各校校园网开通已有一段时间,这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学理念都是一种新的挑战。结合我旗的教育实际,我觉得教育网站建立及校园网开通在促进教育管理、教师成长、学生学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给教育教学管理带了了诸多便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教育网站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及各学校的沟通 我旗教育网站资源丰富,覆盖教育发展、党建之窗、政务公开、教育教学、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政策法规、教学资源等教育平台。还包含了教育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学校展示、名师在线等许多丰富的内容,也是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增进了解的桥梁,是发布政务信息,落实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通过它,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的教育管理思想、最新教育动态、名师名校。二、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交互功能,实现网络交流 网络环境下多向互动的多种传输系统为信息交流创造了条件,网络是学习的平台,也是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我旗通过网络视频多次与深圳宝安区进行视频交流,把优秀的教师、新鲜的教学理念从“网”上请进来,自己也努力从“网”上走出去。通过网络把我们的教育现状、学校面貌、师生状况展现给外界,让外

界来了解我们地区的教育教学、民族风情。 三、利用教育网站实现教育全过程的具体管理 由于网络的快捷和方便,我们可以及时掌握教师和学校的相关信息,能够快速的收集整理各种数据材料,同时能够更迅速的上报和交流信息材料。我们在进行各种管理工作时,真正实现了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化。 四、利用校园网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发展需要一种氛围,而网络的交流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空间。我旗各校校园网开通之后,对教师们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们改变了备课方式,由“备教材、备教法”转变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媒体和网络”。教师们变得善于思考了,学会了反思和交流,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就在这样的追寻中有了深刻的变化。 综上所述,从我旗教育网站建设及校园网开通的管理作用中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教育教学管理及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实效。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好的开发网络应用功能,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提高师资水平,突破作秀意识 教育部门应重视网络教学。教师们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和带动学科教学。并鼓励更多的人参加进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真正为信息化找到切实可行的路。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顺利整合,教育部门与各校应建起网络资源

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论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教育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革命,传统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追求,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著特点。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 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校校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 2、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 一方面学校教学软件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不知道学校有这些资源;二是这些资源一般由学校的资料室集中管理,教师使用时可以去借,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是嫌麻烦;三是有些教学软件实用性较差,教师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不愿意用;四是多数教师不会对购买来的教学软件进行再加工或者没有时间加工等等。这些情况既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积极性。 3、信息技术培训重技能轻应用 这几年,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及人事部门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评职称时必须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目前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大多都是单一模式一一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属于最低的层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仅有技术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面向教学应用、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部】2012年3月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 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 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 实施 序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

教育信息化培训计划 为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特拟定此计划: 1、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积极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根据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学校内涵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开展分层、分项、分类的专业培训,达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技能的目的。 2、开发校本资源,服务课堂教学。聚集课堂,开发和应用校本教育教学资源,既要有教的资源,又要有学的资源;形成一套各年级各学科的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各学科都要有相当数量的课堂实录作为教研的素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后的诊断,为教师的网上教研提供资源,拓宽教研的组织形式,优化教研的质量。 3、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利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提升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水平,做到信息技术设备随处都有、随手可用;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初步建成能为全体师生提供综合服务的数字化平台。 4、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继续完善已有的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学生接受计算机教育的机会,巩固和

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用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 5、完善管理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组建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和分工。充实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改进教学管理流程与运作方式。

教育信息化培训实施方案 1、加强学校教职员工的信息化专题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海教育资源网应用培训;课堂摄录、基本编辑技能培训;教学管理平台使用培训积极组织参与教学设计、教学理论、课程整合、教育技术、信息能力等各项专项培训活动,提高学校管理者信息化的领导力,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的服务能力。 2、做好数字化资源的校本建设,积聚校本教育资源。基于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要利用好网络提供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学科主题的校本资源建设,着重梳理优化,形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大家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贡献。 3、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网络服务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调整和修改学校网站的结构项目,体现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服务功能。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籍管理、教师人事档案管理、财务资产、图书管理、校务管理的信息化。做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 4、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建设,逐步搭建、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同时加强市、区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工作。要分学科、分学段建立充实学校教学资源,以ftp形式或网页形式存储。本学年,学校将购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黑泉镇永丰小学 一、实施背景 黑泉镇永丰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名,教职工10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交互式一体机4台,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

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黑泉镇永丰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上王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信息化工作现状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目前,我校采用“有线+无线”信号接入方式,教学楼(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室)可以做到网络信号全覆盖,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要,距离信息化校园的目标却还差的很远。但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学校自身的努力,不久我们即将在所有功能室和教学班级安装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届时教师可以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人人通”,也可以进行浏览访间,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应用情况 虽然硬件设施不足,但我学仍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广活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效果好。许多青年教师包括一些即将退休的有这方面特长和爱好的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设备,能充分应用网上资源进行敎学,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功能并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要求每学科教师在毎周内至少使用多媒体设备或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两个课时;对每学期举行的上课比赛都严格要求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三、数字校园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校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的发展原则。 1、统筹规划,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2、分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人员培训、推广应用等,因此整个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布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加强应用,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分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4,整合资源,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三),建设目标,力争用五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畅,高速流畅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构建数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数字校园。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模式

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班竹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工作,不断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技能,充分发挥我校现有信息化教育设施和资源的效能,增强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业务学习、教育管理、教学应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和能力,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遵义市2011年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考评标准》,给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班竹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1.学校教育信息化中层管理人员。 2.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教师。 3.学校在职任课教师。 二、考核原则 1.考核以定量+定性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公平为准则,及时公布考核结果。 2.根据管理岗位职责和任课教师任课实际情况,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检查,平时考核与学期考核相合。 3.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逐年调整考核内容,考核要求逐步提高。 三、考核目标

1.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负责,业务熟练,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无责任事故。 2.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较强或提高较快,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意识得到提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3.增强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考核办法 1.学校成立考核工作小组,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2.按照工作目标执行情况,对管理干部、管理教师和任课教师量化考核,实行9分以上(A等)、8分以上(B等)、7分以上(C等)、7分以下(D等)等级考核。 3.管理干部、管理教师考核按等级A等6分、B等4分、C等2分、D等0分加入个人学期绩效工资考核。任课教师考核结果按学校现行教师绩效工资有关考核记分办法执行。 4.分类制定管理人员、管理教师、任课教师考核标准 附件1:学校教育信息化中层管理干部考核细则 附件2: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教师考核细则 附件3:学校教育信息化教师教学应用考核细则 五、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教育信息化中层管理干部考核内容 1.指导信息技术教育各岗位制定工作计划和全校信息化工作计划,及时上报学校并组织实施。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变革是深远的、根本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教育的革命。 (1)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传统教育观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课程建设、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都环绕着传授知识这个中心展开。但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了驾驭知识的能力,就会在现代社会游刃有余.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促使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教育的“知识观”、“学习观”和“人才观”上进行根本的变革,将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到“培养能力”这个轨道上来。 (2)教育信息化给教育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办学开放化、学习社会化、教学个别化、教育终身化四个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之中。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竞争压力增加,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学习,学习将更加社会化、终身化.教育信息化也使教学个别化成为了可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新的教育思想的引人,将使得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教学计划更加柔性,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3)教育信息化给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借助于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检索功能和资源共享,我们的每门课程可以吸收本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更好、更便捷、更精炼地表达教学内容,从而增大了每节课的课容量.同时,学科之间互相交叉、渗透,教学内容博收众长,更具综合性.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言传身教,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突出双向性、参与性、互动性,通过合作、交流、商讨等活动,更多地开展启发式教学和协作式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扮演着“知识传授权威”的角色,知识的传授以单向传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过程中.教育信息化改变了知识的单向传输模式,学生除了通过教师的传授接收知识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直接搜索和接收本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知识的接受方面处于和教师同等的地位,并可以按自已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真正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师生间的角色因此发生了互换,学生将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高级合作伙伴”。 1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水平。高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正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当前高校信息化发展已经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然而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和寻找一条可行的、适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信息数据源建设、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保障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 目前,高等学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校园在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83%,学校无限网络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了16.7%,学生人均信息点数达到了0.59;我国自主研发的Cernet软件系统,连接了分布在200多个城市的大学,教育机构、科研单位,互联单位达到了2000多个,用户超过了2000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 2.数字资源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成员图书馆超过500家,联合目录数据库数据量180万条,馆藏总量近700万条;“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集中收录了近2800种中外文期刊和37万种外文图书,面向全国高校开放文献传递服务,注册用户近4000个,成员馆遍及全国。“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收集了30所高等院校的10余万件优质教学标本和特色藏品等基础资源,涵盖了地球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和科学技术四大领域。此外,绝大多数高校建立了教学数据库,包含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库和题库等。 85.7%的高校建立了电子图书资源,校均电子图书资源达到29.3万册。 3.信息化教学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 高等学校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比例

浅谈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网络建设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和教育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学校信息化正在成为新的产业热点,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及教学管理,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校园网的开发利用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同时,校园网也是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建设高素质学校的必要条件。 作为教育信息化主体部分的校园网,目前已渗透到学校职能业务与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以及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挑战。目前,很多学校建设有自己校园网站,但是,有多少学校能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及教学管理,有多少学校又能通过校园网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园宽带及校园网站在促进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习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具体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促进教学和管理 校园网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教育科研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促进了教育教学及管理,这是十分可喜的进步。但是,仔细分析学校校园网发现存在这些现象:教师用的多,学生或家长用的少,内部人员用的多,外部人员访问少,存在这些现象问题,说明学校的网站要真正吸引人,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我想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不断更新充实,把最新的最有吸引力的内容放到网上,学校的校园网才会真正吸引同行。所以我校发动教师积极为学校网站出谋献策,撰写稿件,通过网络交流,可以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深挖教材,学习理念,研究学生。这是我们教师真正接触计算机走出的坚实的第1步。 2、利用校园网站激发教师钻研业务,不断学习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得到了人们更广泛的认同。教师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各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全国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特级教师顾泠沅教授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说过去的校长以教学质量为他的责任的话,那么现在的校长的职责有两条,还应把教师的发展作为他的职责。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种氛围,而网络的交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我校校园网络开通以来,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上网与反思,已经逐步成为教师们的至爱。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就在这样的追寻中有了深刻的变化。因为教师的成长除了独立奋斗之外,还需要合作,还需要与外界广泛的交流,在碰撞与融合中发展,在写作或参与各种讨论的时候,激起了强烈的专业意识,从观念到思想,从精神到行动,都进入了一种专业的状态。 3、利用校园网站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学校可利用校园网站中的“校园之窗”展示学校的各种活动,如学校的招生就业情况、学校的健康教育、学校教师风采,学校的艺术教育以及校企联合办学等,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提升了我校的社会声誉。特别是我们通过设立网上招生就业咨询处,网上报名点,给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学校情况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日趋增强。 4、利用校园网站实现学校全过程的具体管理 (1)、便于各种数据材料的收集整理。 由于学校管理事务数据的繁杂性,在没有信息技术之前,我们真的难以及时看到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所以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评价或多或少都带有盲目性,有了信息技术,我们搜集数据的速度变快了,对任何事物的评价就可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来判断事物的属性,所以我

本次考试[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上)] 您的得分为98分

第 1 题 域名的分布情况反映了各国家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真正水平。 第 2 题 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带宽出口显著提高。 第 3 题 我国互联网增值业全面发展,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活跃。 第 4 题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 5 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组建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袁贵仁部长亲任组长。 第 6 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并不高。 第 7 题 2006年,我国发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 第 8 题 北美洲域名占全球总域名的68.5%。 第 9 题 宽带中国战略将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进度。

第 10 题 过去二十年,国家互联网的接入骨干直联点一直是、、三个点。 第 11 题 截至2013 年 12 月,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年增长率为79.3%。 第 12 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快,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第 13 题 目前,我国IPV6的地址数持续提高。 第 14 题 目前,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亿。 第 15 题 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 展的战略选择。 第 16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由中央电教馆承担。 第 17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关于物理设施的接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来具体负责。 第 18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关于电子政务和交易信息数据的搜集和管理,由教育部 信息中心负责。 第 19 题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为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均衡。 第 20 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 化目标任务。 第 21 题 目前我国16%的小学、46%的初中、77%的高中、100%的大学建立了校园网络。 第 22 题 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主干网2004年建成开通。 第 23 题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 24 题 我国将构建全国教育系统统一网络域名服务体系。 第 25 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高速网络将积极运用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为教育部直属单位及各 省厅布署下一代互联网接入及应用。 第 26 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高速网络会将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基础应用纳入其中。 第 27 题 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世界三大学术网之一。 第 28 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覆盖全国、互联互通, 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 第 29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化支撑技术队伍规模将达到教职工总数的 4%以上。 第 30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60%高校将建立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 大学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深入。 第 31 题 我国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第 32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高校建成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开展混 合式教学。 第 33 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建于()。 第 34 题 ()年9月20日:我国第一封电子成功发出。 第 35 题 2000年,党的()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第 36 题 2014年,成立了以()为组长的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 第 37 题 截止到2013年12月,全球网民数约(),普及率为38.8%。

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6年开始参与学院管理系统的建设,到2013年实地参观多个省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几年来在中关村参观了多个企业级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发现中小企业在借助3G互联的力量快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提高企业价值、创造新业务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3年参观中国联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其系统除发挥在线办公与信息共享的作用外,还为投资管理与决策分析提供数据依据。而与之对比的是在移动互联时代,本应走在技术前沿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担当其应有的责任,却还在办公自动化的时代里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总结了如下五点主要内容: ●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教育更应发挥它先进性的一面。移动互联时代,创新技术不断出现,而随之的应用更是能被快速推广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现在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借助移动智能手机快速分享新技术和新内容,而教师队伍中还在使用着旧式功能机(非智能机);移动办公已被企业大规模应用,而高校教师查看个人工资还要去财务领工资条;在校园中更是难于出现新的创新技术,这些问题的出现,集中在不对称的信息分享模式上,同时也体现了目前我国高校信息资源建设还相对滞后的现状。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更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和年青教师越来越喜欢使用新媒体分享和学习;另一方面是院校领导并没有足够认识,采购一些电子教学设备,建一个校园网就认为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平台。 ●缺乏对高校信息建设的有效规划和管理 在参观一些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后发现,在各个信息平台建设上仍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各院校各建各的模块或平台,没有从整体上统一规范标准,这为以后的各个平台数据连通和接口兼容留下隐患;造成目前分散建设严重,未来整体融合困难都是因为没有一个整体的协调和合作。国务院在2006年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方向、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这一战略一方面为高校信息化发展和建设提供发展指导建议,另一方面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提出要求,而实际的问题就出在没有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规范管理和统一协调。因为信息化需要在整合资源释放人力方面提出有效的执行方式,同时也需要规范流程和管理标准,所以要去整合资源就需要去从整体上协调和利用资源,提高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更需要有实际数据支撑。建立和发展高校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工程,这是需要执行部门从宏观上对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高度和长远的认识,并具有一定执行效果的推动力度。 ●缺乏专项资金投入 实现高校信息化会带来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开放化的信息平台会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同时也会带来各高校间的办学利益冲突;第二,信息化会打破各高校间相对封闭的办学模式,如何整体协调和调动人力和硬件资源需要统一管理;第三,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实现办公自动化那样采购几台电脑就可以了,而是需要能建立庞大的系统信息平台,不但需要政策的支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实施目标 以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市教育资源库和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校园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将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与学的转变、加强课程整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而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创建新型的现代化学校。 二、实施保障 1、各级政府在设备的配备和技术指导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以大连市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精神为指导,以各级政府的支撑为动力,学校建立、健全各项信息化制度,保障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学校现状特点分析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学校现有学生数527人,班级数15个,教师数36人。学生来源为本学区、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其中以本学区学生的比例居多。由于学校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自身的文化层次较弱,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到10%左右。家庭电脑的拥有率和上网率都偏低,不过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的实施,家长的信息化意识也会随着学校实验的进行而提高。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校长期以来,坚持德育为先,关注教育均衡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校园办公系统不够齐全,需要继续完善和开发。 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1、学校建有专题网页。 2、教师自制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部分学科购买了教学光盘资源。 4、市、区等教育信息资源库。 现有的资源少,对校外的资源的搜集和使用少,教师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较少,并且使用率较低。 除了量的增加,更需要质的飞跃,资源的类型要摆脱单一化,向多样性、实用 性过渡,这样才会改变和日常教育教学脱节,使用率低的窘境。 四、主要任务 1、创设符合千山路小学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建设并完善学校应用平台,建立相应的推广应用机制。 3、基于校本培训,开展多元培训,加速学生、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教技[20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我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制定和实施《规划》,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组织开展学习,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有序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切实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在落实《规划》过程中出台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及时报告我部。 附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 附件: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也是教师校本研修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对教育信息化及网络应用的认识伴随着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进程而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乃至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呢?一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以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现代社会,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必须手段。这是因为首先,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其次,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效果。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及稳定发展,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学校在去年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下设了1个中心与2个工作组:新世纪学校信息中心、信息报道组、信息化领导小组。而且学校还根据每年的教育装备的不同,与时俱进地修改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修改了《新世纪学校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新世纪学校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新世纪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新世纪学校办公室计算机管理的规定》,并且新制度《新世纪学校信息报道组通讯制度》、《新世纪学校论坛制度》、《新世纪学校电教设备管理维修制度》等新制度。保证了每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校园网、Inter宽带网的畅通,保证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成长,在探索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二、学校硬件设施。 新世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经历了将近三年的实践,已逐渐成效。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目前配备了49套多媒体教室,即48个班级加一个多媒体教室,实现了每个班级都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特别是2015年,学校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加有力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的提高,在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后,让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投资建设了无限网络,实现了网络的全校覆盖,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盾。另外学校还配置2个学生机房,一个课件制作室,实现100M光纤入室,实现“校校通”,”班班通”。 三、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我校紧紧抓住校本培训,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入手,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校本培训是我校提升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载体,本学年以来,为学校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队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临近,学校在校本培训上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的优势,针对性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校本培训。在前两年的经验基础上,继续组织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教师有计划进行计算机培训,从去年的最简单的汉字输入,Windows画图到能用Word编制教案,用Powerpoint制做简单的幻灯片、使用家校通开始,慢慢地提高到收发邮件、在论坛上与家长交流、更好地利用家校通与家长互动等等。并且选择年轻教师接受Powerpoint的进一步的制作,用年轻教师带动年龄大的教师的以点带面的形式开展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到教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计算机教室走进各种学科的课堂,使教育真正实现信息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质。 四、发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 1、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设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①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我校的信息技术课按照省定的课程计划表,小学从3年级开始至6年级,每周1节,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低起点,小步子,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②建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一方面是建立信息技术社团,利用平时的余业时间,进行小组活动,训练计算机技能。培养特长生。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社区假日活动,参加人数有200余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并能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