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物饵料复习题

生物饵料复习题

生物饵料复习题
生物饵料复习题

绪论

1、饲料(food,forage):凡饲养动物(如畜禽等)的食物都叫饲料。

为供应在一定食台上的食物,在应用技术上已定型的饵料,如水产动物人工配合饵料(已成熟的)也称为饲料。

2、饵料(food,food for fisheries):为鱼、虾、贝等水产动物的食物,为诱食性的食物,专指水产动物的食物。如:鲜活的称为饵料,配合的可称为饲料或饵料。

3.饵料生物(live prey food):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生物。

4、生物饵料(food organisms) :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能进行人工大量培养后,以活体作为养殖对象食用的专门饵料。或说作为水产经济动物苗种饵料的饵料生物。

生物饵料的筛选原则,即特点①基本原则: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培养的食物来源广;生活史短;生殖力强(具“暴发式”增殖);可高密度培养。

②营养物质丰富:不含有毒物质,具有含量高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③大小适口:作为开口饵料(几→十几um );

④便于摄食:悬浮于水中或运动能力较弱、均匀分布,适于幼体摄食;

⑤嗜食性和易于消化:幼体均喜食,且易消化吸收。

⑥营养能级低:食物链短,培养成本低。

5.培养的主要类群

(1)微生物饵料:光合细菌和海洋酵母;

(2)植物性生物饵料:微藻类;

(3)动物性生物饵料:主要有轮虫、卤虫、双壳贝类的卵和幼虫、枝角类、桡足类、颤蚓、沙蚕等。

应用情况主要为鱼、甲壳类的虾蟹、贝、海参、海胆等饵料。

1、鱼类育苗:目前离不开活饵料,微藻、

双壳贝类的卵和幼虫、轮虫、卤虫、枝角类、桡足类。

2、甲壳类:在早期利用微藻,后期利用卤虫幼体;大多利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

3、贝类:利用微藻中的金藻类和硅藻类;

4、海参、海胆:主要利用底栖硅藻类。

第一章光合细菌的培养

一. 光合细菌(Photo synthetic bacteria,简写PSB)——是一类光合色素为菌绿素,自养性营养,在厌氧下光合不产氧的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

二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1、净化养殖水质:能利用有机物、硫化物、氨氮;拌泥沙撒于池底,可减少换水量30%。用量1-2 ml/m3。

2、作为饲料添加剂:蛋白质高及氨基酸齐全,VB 种类和数量多,活性辅酶Q丰富;

3、用于培育鱼、虾、贝类幼体:作为饵料,可提高培养幼体的生长率、成活率和变态率,减少换水量;

三比较光合细菌与植物光合作用的不同点

1.光区不同:吸收波长在715-1040微米,属于红外、远红外光区;

2.光合作用器官、色素不同:载色体和绿色包囊,菌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3.供氢体不同:以H2S及硫化物为供氢体

4.获能形式不同:①光合作用②脱氮或发酵:③呼吸作用

5.厌氧条件下不放出氧气

6.碳源不同:CO2+有机物为碳源;

7.氮源不同:存在固氮酶,具固氮能力

8.光反应系统不同:只利用光反应系统I

9.光合作用效率高。

第二章微藻的培养

一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①直接作为水产动物幼体的饵料;

②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

③净化养殖水质;

④作为饲料添加剂;

⑤在养殖池内起藻相和菌相的平衡作用,保持水质的稳定,防止疾病发生;

⑥起遮阴作用:防止养殖动物因光照太强而产生应激反应。

二微藻培养的重要种类(实验中重点观察的种类)

绿藻类1、扁藻:4根不等长鞭毛;杯状色素体。2、小球藻:圆球形或椭圆形,

硅藻门1、三角褐指藻:细胞有3种形状卵形细胞:在固体中培养出现。三叉形细胞:三个臂,臂长6-8 μ。梭形细胞:长14-17 μ,

2 、角毛藻:细胞长梭形,四角有刺毛。

金藻门1、球等鞭金藻:细胞裸露、形状多变,大多数椭圆形,幼年花生形,老年园球形。前端有2条等长鞭毛。

三微藻的培养

1.消毒的“三无”是:无离子,无杂质,无细菌;

2.培养液的配制:①室内小型培养:

--母液的配制:配方中各营养盐含量扩大1000倍各种母液(3-6种)。

--培养液配制:各母液按培养液的1/1000加入;

②室外大型培养:直接称取、溶解、泼洒水中。

3. 藻种:指将要被接种到新的培养环境中的高浓度微藻类单种或纯种;

藻种质量:为指数生长期最好;原因:无敌害、生长旺盛期、生命力强;

接种时间:选择晴天,上午8~10点

A、上午藻类上浮,起到选种作用;

B、分裂高峰在0-5点,分裂后急需营养和光照

4.、藻种分离与保藏

(1)采样①个体大:用浮游植物网采集;②个体小:采集水样——预培养。

(2)预培养:营养盐浓度要低,是原培养液的1/2-1/4,加入土壤抽出液生长更好

(3)分离方法

①离心法:根据藻类下沉速度不同而分开;

②趋向运动法:有鞭毛种类会趋光移动而分离;

③毛细管法:直径5mm玻璃管,拉成微细管,直接吸出;

④水滴分离法:a、小滴,b、稀释到每小滴1~2细胞,c、观察正确,d、操作快(易干);

⑤稀释法:取5根试管,每管加9ml培养液,在第一根管中加混合藻液1ml,摇匀,从第1管中取1ml混合液移入第2根管中,振荡均匀;同法依次移入第3-5根管中并摇匀稀释,然后各取1ml分别加入5个培养皿中培养;

⑥平板分离法:如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划线或喷雾培养。

保藏:保存条件:4-5℃冰箱,内装8W日光灯,每天光照1-2小时;

※液体保藏:弱光、低温,20-40天接种;

※固体保藏:培养基的营养盐浓度增加1倍,加琼脂;适合无鞭毛种类,低温,半-1年。

5、“四防”:防风、防雨、防灰尘、防昆虫。(可用专用房或池子建高)

6、①正常藻类:颜色不断加深,悬浮不沉淀,无菌膜(白色)。

②异常藻类:退色:阳光太强,死亡,敌害生物;

沉淀:不适应,盐度太低,营养盐耗尽、老化;

附壁:到新培养液中,营养盐浓度太高;

异色:被其他微藻污染。

7、对藻类的危害作用

(1)、掠食

①轮虫:摄入微藻量为1万个细胞/只.小时;

②原生动物:种类多,如游仆虫、尖鼻虫、变形虫、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喇叭虫等常污染;可用20~30ppm甲醛溶液处理。

(2)异种:一般为海区存在大量藻类,水处理不彻底引起;

(3)自身分泌有害物质:抑制和毒害,危害更大。

预防措施

①严格防止污染源

污染途径防治对策

A、水不净a、小型培养用水:煮沸,

大量培养用水:漂白粉消毒;

B、空气或昆虫携带进b、专用房或盖塑料薄膜,建高位池;

C、容器、工具不洁净c、专用并彻底消毒,做到“三无”;

D、肥料不洁、过量d、肥料存放好,追肥减半;

E、操作不严格e、手消毒、上池脱鞋等。

②保持藻类生长和数量优势:注意接种的数量和生长期;

③做好藻种的分离、保种和供应工作。

治理

①过滤:采用300目过滤网加棉花,过滤掉大型敌害生物。但轮虫卵很难滤掉,等孵化后2-3天还未再产卵前再过滤一次,连续2-3次;

②使用药物

A、0.03%氨水:有效地杀死尖鼻虫;

B、5-10ppm漂白粉:轮虫对漂白粉很敏感,

能抑制或杀死;

C、25-30ppm甲醛:有效地抑制或杀死原生动

物,1-2天后再接种;

D、青霉素:抑制细菌。

③改变环境条件

A、提高比重:轮虫、原生动物在高盐(73.1-78.3)中不能存活,而高盐对微藻会影响一些,经1-2天后再稀释盐度可恢复。

B、降低pH:利用1mol/L HCl酸化藻液,使pH=3,0.5-1h后即可杀死原生动物。然后,利用1mol/L NaOH中和恢复pH,24小时后藻类可恢复正常生长。

四微藻生长

a、延缓期c、指数生长期d、相对生长下降期e、静止期f、死亡期

1、延缓期:适应期。

原因:

①藻细胞老化,繁殖酶缺少活力:接入指数生长期藻种最好,其延缓期为零;

②缺少藻类自身分泌的某些物质(如羟基乙酸),当其达内外平衡后才具繁殖能力;加入低浓度(1mg/L)羟基乙酸可缩短或消除延缓期;

③新培养液中某些元素浓度过高,微藻类对新环境不适应。

*尽量缩短此期:需要提供指数生长期的藻种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2、指数生长期:快速生长,以几何级数增长

3、相对生长下降期:原因:

①营养盐耗尽;②co2供给不足;③pH改变:升高;④自荫:浓度高互相遮盖,使光照不足;⑤自体分泌抑制物:有益的和有害的。如抗生素、溴苯酚、有机酸或有机碱等。

*此期冲气量要加大,并更新培养液。

4、静止期:细胞数量不再增加。(非不生长,而是生长量=死亡量)

原因:以上限制因子不断增多*此期一定要更新培养液。

5、死亡期:原因:

①细胞老化;②繁殖酶无活力;③水质恶化(pH升高,自身分泌毒素多等)。

*此期的藻类绝不能利用。

五影响生长繁殖的因子

(一)光

①补偿光强——细胞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时的光强,即维持细胞基础代谢,不生长;

②饱和光强——当光合作用或生长率达到最高值时的光强。

(3)当光照强度高于饱和光强时,叶绿体遭破坏而崩解、褪色变白——称“日射病”。(二)温度:与种类、培养液中某些物质浓度有关。但易逐渐适应。

(三)盐度:大多数海洋微藻为广盐性。淡水藻类对盐度突变十分敏感。但海水种和淡水种可互相逐渐驯化。

(四)营养:主要是氮、磷的含量和比例。

(五)CO2:水中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生物呼吸和大气溶解。微藻利用:CO2 、HCO3- (六)pH:适宜7-8.3。随微藻类生长,CO2、HCO3-吸收多,pH升高,影响生长。(七)生物因子

1、共生

2、抑制:

3、摄食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一轮虫养殖特点:生活力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大小适宜,易培养。

二轮虫的三大特征

(1)轮盘:摄食、运动;

(2)咀嚼器:磨碎食物;

(3)原肾管:肾的雏形,内有焰细胞

三单性生殖——孤雌生殖:某些水生动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雌性个体产生的卵无需受精直接发育成雌性小个体,如轮虫、枝角类,卤虫等。

四有性生殖——混交生殖:不混交雌体产生混交雌体,混交雌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混交卵(需精卵)。若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不与雄体交配,不论以后有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的雄体;若混交雌体交配了,混交卵受精,精和卵结合为双倍体的受精卵,再形成壳厚的休眠卵。

刺激产生休眠卵的方法

(1)高密度+饥饿;(2)突然改变盐度和温度

在不良环境下:[饥饿、缺氧、密度过高、种群本身产生有毒物质和生态环境(水温、盐度、PH等)突变等]非需精卵→混交雌体→混交卵→休眠卵(冬卵)。

五影响休眠卵形成效率的因素——遗传因素、温度、食物种类和浓度、培养液的盐度、pH 值等。

六轮虫的分离和培养

种源

1、分离:水温>15℃时出现,用250-300目的浮游生物网捞取,用眼或在解剖镜下吸出。

2、休眠卵孵化

(1)产品:300-400元/斤;

(2)原培养轮虫池排掉旧水(留10-20cm),纳入新水和微藻,池底休眠卵即可孵化。

3、索取或购买。

投饵生物种类的优缺点

(1)微藻类:

①优点:营养好,水质好;

以绿藻为最优,金藻次之;

②缺点:需要培养池,培养密度低(40-60个/ml)。

(2)微生物团絮:为人工制成的有机碎屑,是利用葡萄糖为碳源,用尿素、磷酸钾为辅助原料,以海水中生成的微生物群为主体的有机悬浮物。其主要成分是酵母和细菌。

(3)酵母类:主要是面包酵母

①优点:供应稳定,投喂简便,生长快,

培养密度可达400-600个/ml;

②缺点:水质易污染,酵母轮虫缺少高度

不饱和脂肪酸。

(4)混合投喂

用微藻(30%-50%)和面包酵母(50%-70%)混合投喂是一种规范化的投喂技术。两者在营养和使用上可取长补短

养殖水色培养

1、清池,彻底消除淤泥:抽掉污泥或晒干后利用推土机推掉。

2、消毒

A、漂白粉:60ppm,氯0.15-0.2ppm,药效3-5天;

B、石灰:200ppm,药效7-10天;

C、氨水:15-17%,250ppm,杀死动物,培养藻类。药效2-3天;

D、茶饼:50kg/亩。泡1天后用,杀死动物,培养藻类。药效1个

3、纳水:30-50cm

①轮虫养殖:进水滤网250目;

②鱼虾养殖:滤网60-80目,使动物及卵进不来。

4、施肥:培养水色。选择好天气,上午8-10点施肥。

①有机肥:鸡粪(100-150kg/亩)或猪粪(200-300kg /亩);

发酵:100kg(湿)+5kg石灰混合后盖上塑料薄膜发酵7-10天。

②无机肥:尿素(2kg/亩)+过磷酸钙(0.5kg/亩),或复合肥(2kg/亩)+尿素(0.5-1kg/亩)。

酵母轮虫的营养强化技术

(1)用微藻进行二次强化培养2-6h;

(2)用生鸡蛋(粘着)和水乳化鱼肝油强化6-12h;

(3)用50DE微囊强化12h,15ml可强化3-5亿只轮虫;

(4)投喂含w3HUFA的油脂酵母。

*一般一个玻璃钢桶(1m3)放一个气石可强化轮虫3-5亿。

第四章卤虫的培养

一卤虫的营养特点

1、无节幼体:卵黄多、含蛋白质60%、脂肪20%和丰富矿物质;是鱼虾蟹幼体良好饵料,普遍使用;

2、成体:蛋白质57.62%、脂肪18.11%、灰分19.05%、糖类5.22%;是仔鱼、虾的好饵料。

二生殖方式:

A、单性生殖(孤雌生殖):环境良好条件下进行;

B、有性生殖:环境不良条件下进行。

三、休眠卵的孵化

1、卤虫卵的选择:以天津、美国为好

2、孵化方法

(1)孵化容器(孵化桶):气石1-2个/m2,加热棒一根,黑色或透明玻璃钢桶,底部为透明或白色,黑色盖子(到收集时盖),上面装1-2盏30-40W日光灯。

⑵清洗、浸泡和消毒:壳上杂质、细菌、病毒、寄生虫;

清洗:利用自来水清洗杂质;

浸泡:放120目网袋中用海水泡15分钟,使卵壳变软;

消毒:其方法:

A、20-50ppm福尔马林泡30分钟;

B、15-30ppm高锰酸钾泡5分钟;

C、20ppm漂白粉泡30分钟;

D、碘液:2-10ppm,泡30分钟。

3、孵化条件

⑴温度:最适25-30℃;水温<7℃,>45℃不孵化;

⑵盐度:最适28-30,>30孵化减慢,孵化率降低;

⑶pH:以8-9(偏碱性)为好,能激活孵化酶;可用1g/L NaHCO3或65mg/L CaO提升PH;

⑷光照:在黑暗下仅约一半孵化,光照后又孵化;要连续1000-2000lx光照效果好;

⑸溶解氧:>3ppm,接近饱和更好。

4、收集方法:孵化24-36小时

A、将气石、加热棒拿掉,盖上黑盖子;

B、利用一盏灯放在底部,光诱无节幼虫;

C、120目网袋套在出口上收集。

四应用:广泛应用于鱼虾蟹幼体育苗中。

(1)适合虾蟹等甲壳类的营养需要;

(2)要在24小时内应用,否则营养将损失,可利用冷藏保存48小时;

(3)对于鱼类缺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不能单独使用,需与桡足类、枝角类等混合投喂。应用形式:初孵无节幼体、卤虫去壳卵、中后期幼体及成体。

(4)营养强化

1、鱼肝油+鸡蛋——无节幼体

2、投喂小球藻强化24h;

3、用50DE微囊强化12h,

(15ml可强化1-2亿)。

第五章其他动物性生物饵料的培养

第一节枝角类的培养

1、营养价值与应用:

①蛋白质高:30-70%,且氨基酸齐全和高;

②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

孤雌生殖为主要方式。在良好环境下进行。

2、培养方法基本与轮虫培养相同,也可与轮虫混养。与轮虫培养不同点:

1)饵料量较大(个体较大):小球藻:400万个/ ml ,酵母:200-300g/亿.日;

2)培养密度低:2-8个/ml;

3)水质易恶化:残饵、脱壳。大概20天倒池、移池;

4)收集网:成体用120目,幼体用60目。

3、生态特点

⑴生殖系统

①雌、雄异体;②在淡水蚤状蚤中有出现雌、雄同体;③也有雄性变雌性的性逆转现象。

⑵孤雌生殖:主要方式。在良好环境下进行

⑶有性生殖:在不良环境下进行。在淡水中环境变化大,有性生殖出现多

⑷生活史:夏卵雌性

雌性雄性

休眠卵

4、生长与发育:主要影响是温度和饵料。

5、食性

①滤食性:大多数为淡水种,主要滤食微藻类、细菌、小型原生动物、酵母等;

②捕食性:海洋种。捕食小型原生动物和浮游幼虫。

第二节桡足类(酵母桡足类仍缺少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但没有酵母轮虫明显

为什么不能大量培养?

这是由桡足类的生态习性决定的:

⑴分布:

A、区域分布:河口种类较多,深海不多。

B、垂直分布:

白天:在水下80-100米以下;

晚上9点:开始上浮:从80米上浮到20米;

晚上10点:上浮到表层;

午夜1点:开始下沉。

⑵温度:影响生长、生殖周期和个体大小。

⑶光照:怕光。黑暗下几乎不繁殖。在光照1.5万lx繁殖最高;在夏季光照强(2-3万lx)

不适应,几乎捞不到桡足类。

⑷食性:

①滤食性:多数哲水蚤,为植物性;

②捕食性:剑水蚤类和一些哲水蚤;

③混食性:刺水蚤、宽水属

(5)发育时具有发育敏感区

前三期:靠卵黄营养

受精卵→无节幼体

后三期:摄食→桡足

幼体(5-6次蜕皮)→成体

发育敏感期:对营养、生态环境比较敏感,容易死亡。

第三节颤蚓的培养

一、栖息地: ⑴有机质丰富;⑵有一定流水(提供氧气);⑶松软的泥土。

二、利用

1、漂洗吐污:外部寄生细菌和寄生虫,内部有污泥。

①漂洗池:200×80×20cm,遮阴,流水;

②管理:每2小时搅动一次,从水尾先搅,

每天用60-80目筛网压爬移池1-2次;清除底部红虫吐出的污物及死虫。

2、消毒

①食盐:5‰,泡30分钟,充气;

②抗生素:土霉素3ppm,泡30分钟;

③碘液:聚维酮碘(水剂)5ppm ,泡30分钟。

3、利用

①漂洗吐污时间至少24小时,才可投喂;

②投喂时拌入鳗多维,摄食量会明显增加。

第二本书

绪论

发展水产饲料的重要性

答:由于:①天然水产资源衰竭:过度捕捞、环境污染②各国提出200海里专属区。

因此,现代水产渔业发展方向:

1、向远洋渔业发展:远洋捕捞需要现代化的捕捞船,一般一个船队需要4艘捕捞船、2艘加工船和2艘补给运输船。

2、发展增养殖:海洋“农牧化”。

①在淡水的湖、水库中基本实现“农牧化”。

食物

即捕捞亲体育苗放流生长又捕捞。

②海洋沿岸增养殖:内湾、盐田,利用栏鱼栅。

因此,水是根本,苗种是基础,饵料是关键。

第一章水产动物营养原理

一、动物营养定义——动物获取并利用饲料的过程。

二、营养素(6大元素)——作用:

1、供能量:Pr.、碳水化合物、脂肪;

2、构成机体物质:Pr.、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水;

3、调节生理机能: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

三、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特点

1、不需要维持恒定体温,比水温高0.5℃;

2、可在水域中摄食一些天然饵料;

3、消化器官分化简单:对脂肪、蛋白质消化力强;对糖类消化力差;

4、需要蛋白质高:对精aa、赖aa、蛋aa要求高,对色aa要求低;

5、原料粉碎度细,≥40目,一般80-100目;

6、要求饲料水中稳定性高,诱食性强;

7、需求为n-3 ,n-6系列的不饱和脂肪酸;

8、对维生素类(如Vc)合成少;对VB6、烟酰胺、VE需要量多

第一节蛋白质营养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⑴供体组织蛋白质的更新、修复以及维持体蛋白质现状;Im

⑵用于生长(体蛋白增加);Ig

⑶作为部分能量来源;Ie

⑷组成机体各种激素和酶类等物质。

I吸收=Ig+Im+Ie

生长物质:Ig=I吸收-Im-Ie

★Ig和Im是蛋白质特有的功能,其他物质无法代替;

★Im在一定条件下为恒定值。

Im=I粪+I尿+I鳃;如鳗鲡占饲料0.5-0.8%

★Ie可以用脂肪、糖类代替。

●饲料质量好:用于Ig、Im多;

●饲料质量差:用于Ie多。

适当增加脂肪、糖类的含量,可以节约蛋白质。

2、蛋白质、氨基酸代谢——饲料在消化道内没有被吸收消化的废物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而被吸收了的氨基酸主要用于合成体蛋白质,一部分氨基酸经脱氨基以氨的形式通过鳃和肾排出体外。

肠壁吸收、血液运输→肝脏;

蛋白质——氨基酸

脱氨、脱氢、转氨→氨

3、氮平衡——动物所摄取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

4、研究方法

⑴梯度法:范围5%-50%

①先了解研究对象大概蛋白质需求范围;

②要求:组数≥10个,如鲈鱼:30、32、34、36、38、40、42、44、46、48%;设平行组;蛋白质不同,其他营养成分相同;

③百分比不平衡时:加纤维素、糊精等填充物;

④高蛋白组设计:添加酪蛋白(80-90%),

增加蛋白质含量。

⑵回归法:≥4组,指标:蛋白质→增重率(%)在坐标上4个点可拟合成

:①直线y=A+Bx ②曲线y=a+bx+cx2

可求出:交点(2个)和最高点,由最高点与其中的一点或其平行点为该动物所需适宜蛋白质范围。

5、氨基酸平衡——饲料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等于鱼虾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

限制性氨基酸——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鱼虾的需求量和比例不同,其相对不足的某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

蛋白质或氨基酸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不同,将多种优劣饲料合理搭配,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相互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达到氨基酸平衡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第二节糖类营养

一、糖类的生理功能

1、糖类及其衍生物是鱼虾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如五碳糖为核酸成分,半乳糖为神经组织的必需物,糖蛋白为细胞膜成分;

2、提供能量。占50-55%,鱼虾偏低。多余糖类被运送到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元;

3、合成体脂肪的重要原料。当糖元储备足量后则合成脂肪;

4、提供非必需氨基酸的碳架。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磷酸甘油酸、α-酮戊二酸、丙酮酸可合成一些非必需氨基酸;

5、增强机体免疫力。多糖、寡糖、β-葡聚糖等;

6、节约蛋白质。减少蛋白质的供能,同时ATP大量合成有利于aa活化和蛋白质合成。

二、粗纤维——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一般不被鱼虾消化利用。而是鱼虾健康所必需的。

营养价值

⑴可被肠道内微生物分解、发酵,产生葡萄糖;⑵促进消化道的蠕动作用;

⑶刺激消化酶分泌;⑷增进微生物产生VB;⑸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

⑹吸附有害物质——解毒。

但过多有反作用

⑴降低动物的适口性;⑵食物糜流速过快,消化率差;

⑶二价阳离子利用率降低,也降低磷和脂类的吸收;⑷增加粪便排泄量,污染水质。

三、鱼虾的糖代谢特点

葡萄糖(肝)糖元能量

无氮浸出物脂肪

糖类形成非必需氨基酸碳架

粗纤维

1、鱼类糖代谢机能低:糖分解酶活性低;

2、鱼体内胰岛素水平不足:使鱼类耐糖能力低下,

糖类不能被有效利用;似“糖尿病”。

第三节脂肪的营养

一、脂类的功能

1、生长和修补组织:组织细胞含脂肪1-2%;

2、提供能量:高效、易利用(利用达90%以上);

3、是脂溶性维生素和激素的溶剂和合成原料;

4、节约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

5、对器官或组织起保护性隔离作用;

6、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外观,防止粉尘;

7、在高温下具抗应激作用。

二、必需脂肪酸——鱼虾生长所必需。鱼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直接提供。现代营养

学认为,所有不饱和脂肪酸均为必需脂肪酸。

三、磷脂作用

⑴促进脂肪消化、吸收及运转;⑵提供和保护不饱和脂肪酸(EFA);⑶提高制粒的物理质量;⑷诱食作用;⑸提供一种未知生长因子。

四、胆固醇

⑴有鳍鱼类:可由醋酸和甲羟戊酸合成;

⑵甲壳类:不能合成。胆固醇又能合成脱壳激素,饲料中必需添加。

幼体:0.05-0.1%,成体:0.1-0.2%

五、脂肪氧化及其危害

1、氧化酸败

⑴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在光、热和适当催化剂(如铜、铁等)存在时,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分子量较低的醛、酸的复杂混合物。常发生在不饱和脂肪酸高的饲料中,也是常见酸败。

⑵油脂:在微生物或植物细胞内脂肪酶、高温、湿度大、通风不良情况下,使油脂酸败,生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一步氧化形成的β-酮酸,进一步脱羟形成酮。常发生在油饼和米糠内。

2、危害⑴产生不良气味,影响摄食⑵营养价值下降;⑶产生醛、酮、酸,有直接毒害作用;⑷产生过氧化物,破坏某些维生素。

3、预防⑴改善仓储条件(通风);⑵减少贮存时间:粉料<2月,颗粒料<3月;

⑶防止霉变;⑷加入抗氧化剂。

第四节维生素营养

一、维生素——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是某些酶类或辅酶重要的组成部份。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需要量也少

二分类

①脂溶性维生素(4种):是一类溶解于脂肪才能被动物吸收的维生素,包括V A、VD、VE和VK。

②水溶性维生素(11种):溶于水。

酸性:硫胺素(B1)、核黄素(B2)、尼克酸(烟酸,B5 )、吡哆醇(B6)、叶酸、抗坏血酸(C );

*碱性:泛酸(钙)(B3)、胆碱(B4)、肌醇;

*稳定:生物素(B7或H)、氰钴素(B12 )。

特点

是天然饲料中的一种成分,含量极微;

生理功能所必需;

有典型的缺乏症;

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

*脂溶性维生素:经胆汁由粪中排出;体内运转慢,易得过多症。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由尿中排出;体内运转快,易得缺乏症(除B12 )。

三、VC有哪些类型及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普通型:含量98%,适用于粉料;

2、稳定型VC

--油脂、硅铜包膜型:耐30-80 ℃,适用于粉料,含量50-70%;

--纤维素包膜型:耐110 ℃,适用于颗粒料,含量30-50%;

--多聚磷酸酯化:耐360℃,适用于膨化料,含量10-30%。(普通型VC:含量98%)

在水产养殖红的作用:

(1)提高各种应激能力(2)增强机体免疫力;

(3)解毒作用:异体生物、毒素、药物等分解;

(4)提高动物受精率和孵化率:胚胎发育需要,高浓度促产生睾丸酮,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5)促进动物生长

第五节矿物质营养

一、常量矿物元素——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必需矿物元素,包括钠、钾、氯、钙、磷、镁、硫7种。

微量元素——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必需矿物元素,

二、矿物质吸收与水环境的关系

①主要吸收途径

从食物中吸收:肠道直接吸收利用;

从水中吸收:通过皮肤、鳍、鳃吸收,海水鱼少量从肠道吸收。

②对饲料中矿物质的需求量受养殖水体中矿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影响,如水体中含钙5ppm和50ppm,而5ppm水体从饲料中吸收更多的钙;

③鱼虾从水中吸收钙很活泼,而磷从水中吸收钙不活泼。

第六节能量营养

饲料中各营养素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

蛋白质:23640J/g ;脂肪:39539J/g ;糖类: 17154J/g;维生素:量很少,一般不计;矿物质:不产生能量。

第二章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一、口位与摄食,饵料类型的关系

1、腹位口:以底栖生物为饵;如对虾、鲎等,只吃沉性饲料;

2、前位口:

⑴上位口:吃浮游生物→浮性饲料;如鲈鱼;

⑵端位口:追捕食物,凶猛,牙齿尖锐,游泳快;如大黄鱼;

⑶下位口:吃底栖生物,沉性饲料;鲟鱼、鲶鱼、鲤鱼等。

3、特位口:

⑴管形口:海马→吃小型浮游生物;

⑵针形口:吃小型浮游生物;

⑶扭形口:吃底栖生物为主,如比目鱼、牙鲆。

二、摄食方式

1、滤食:动物打动水流(浮游动物靠腭足,单细胞靠纤毛和鞭毛,鱼类靠游泳)→激发食物流→滤器(浮游动物靠腭足上刚毛,单细胞靠胞咽,鱼类靠鳃耙等)→选择→吞食、吐出。如:原生动物纤毛虫、轮虫、双壳类、有鳃耙鱼类。

2、渣食:无滤器,专吃尸体、有机碎屑等残渣,为固着生物和附着生物的摄食方式。如:原生动物、环节动物、底栖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

3、捕食:利用游泳快或捕食器官取食。如:游泳快的鱼类、乌贼等,水母靠触手,甲壳类靠附肢。

4、啮食:利用啮舌舔岩礁上的藻类及有机碎屑等。

如:腹足类(鲍)、蝴蝶鱼等。

三、摄食选择

1、饵料物理性状的选择

⑴形状:滤食性动物不吃带刺、刚毛、纤毛的食物;

⑵大小:<口裂60%;但凶猛动物例外;

⑶颜色:真鲷(红色食物)、石斑鱼(浅色)、红鳟(兰青色)

⑷强度:软饲料:均可以吃;硬饲料:腹位口和下位口鱼;

⑸密度:①浮性:<300g/L ②半沉半浮:300-400g/L ③沉性:>400g/L

2、味质的选择——特点:诱食

⑴天然诱食物:对虾——贻贝鲤鱼——蚕蛹鰤——鲹肉黄鳝——红虫

石斑鱼、真鲷、鲈鱼——虾

⑵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丙氨酸、核苷酸+丙氨酸;

⑶海鲜味①鲜味:谷氨酸、天门冬氨酸②甘味:甘氨酸、丙氨酸③辅助氨基酸:丝氨酸、辅氨酸

*滤食动物的选择如大型蚤:投喂①小球藻(吃)+原球藻(不吃);

②原球藻(吃)+石棉。

四影响食欲的因素

①饥饿:促进食欲产生,但饥饿过长反尔影响食欲;

②溶解氧:缺氧时,动物不吃或少吃,换水后恢复摄食;

③水温:适温内,食欲随温度升高而旺盛,温度低、温差大抑制食欲;

④水中氨氮:≥1mg/L时,动物摄食不良;

⑤养殖密度:高密度促进食欲。

摄食行为食欲→激发→探究→捕食

↑↓

连锁反应:饥饿←- - -饱食←吞咽(或吐出)

五影响鱼虾摄食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胃容量:个体越大,胃容积越大;饱食量越大,摄食量越小;

2、饥饿时间:饥饿1-2天,再摄食量大;但过长,摄食量反而减少;

3、摄食活动日周期变化:

对虾在黄昏及黎明时索饵旺盛,占60%;

大鲮鲆在黎明至下午两点索饵旺盛;

大多数海水鱼类在下午3-5点索饵旺盛;

4、种群性质:多种群种类,数量多时索饵旺盛;如鳗鲡、鲫鱼、石斑鱼等;

5、训养:饲料的改变,破坏习惯,需逐步训养。

(二)、外部因素

1、水温:水温过高或过低或温差大均影响摄食;

2、溶氧:“泛塘”之前均有缺氧症状,造成食欲减退(40% )

3、水质污染:水质指标超标;

4、光照:影响视觉和化学感觉,适当光照有助于摄食;

5、应激反应:环境突变、受惊、药物中毒等造成绝食;

6、饲料物理性状:大小、颜色、形状、硬度等影响选择和摄食;

7、饲料化学组成:缺乏甜味氨基酸,诱食性差。

六含有几种酶以及胃蛋白酶与胰蛋白酶的异同点

1、蛋白质分解酶

⑴食道:遮目鱼食道有很强蛋白酶活性,但胃无蛋白酶;

⑵胃:大多数鱼类胃能分泌蛋白酶和盐酸,胃蛋白酶最适PH2~3,温度30~50℃,盐酸

是将胃中PH降到2~3。

⑶肠道和胰脏:

①分泌胰蛋白酶最多:适宜PH8.0~8.3(与胃蛋白酶的区别)

②胶原酶:分解胶原蛋白;

③弹性蛋白酶——胰肽酶E:适宜PH7.0,对弹性蛋白、酪蛋白和血红蛋白有很强活性。

2、脂肪分解酶

⑴胰脏:主要分泌脂肪酶和酯酶;

⑵胃粘膜:肉食性鱼类脂肪酶和酯酶活性高;肠系膜、肝也会分泌;

⑶幽门垂:海水鱼类脂肪酶和酯酶活性最高。

3、肠内微生物区系→有益菌、EM

主要为肠杆菌和弧菌;对付难消化的纤维素、木聚糖、果糖、几丁质等。

4、糖类分解酶:

主要有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少量蔗糖酶、B-葡萄糖苷酶和B-半乳糖苷酶。

七、消化吸收的主要方式

消化吸收途径和机制

饲料(经过机械处理+酶作用)→中间产物(低聚糖、单酸甘油酯及少量单糖、氨基酸等)通过消化道上皮吸收→在细胞内降解为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等(通过中肠吸收)→运输到各个器官。

吸收的主要方式:

⑴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⑵过滤:靠压力;

⑶主动运输:靠载体,耗能;⑷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原始摄食机制

八、-消化率----可被消化吸收的程度。是动物从食物中所消化吸收的部分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九--测定方法体外:食物+酶→试管中体内:饲料喂养动物实验

1、直接法

表观消化率AD=(I-E)/I×100%

I是总摄入量,E是粪便总排出量

真消化率TD=[I-(E-e)]/I×100%

2、间接法:饲料中存在或掺入一种不被消化的指示剂。

⑴指示剂要求

A、不被消化吸收;

B、本身无毒、无味;

C、易定量,分布均匀。

⑵指示剂种类

A、外源性:Cr2O3 ,Fe2O3 ,TiO2 ,BaSO4 ;

B、内源性:酸性不溶灰分、粗纤维、色原等。

⑶消化率D=[1-(A'/A×B/B')] ×100%

A,A‘代表饲料和粪便中某成分的含量;

B,B'代表饲料和粪便中指示剂的含量。

第三章渔用配合饲料原料

一、饲料分类法:(Harris,1963年)

1、粗饲料:粗纤维>18%,如干草、农作物等;

2、青绿饲料:天然水分>60%,青绿植物、树叶类、瓜果类等;

3、青贮饲料:半干青贮料,水分在45~55%;

4、能量饲料:粗蛋白<20%,粗纤维<18%,如谷实类、麸皮、根茎类等;

5、蛋白质饲料:粗蛋白>20%,粗纤维<18%,如动物性饲料、饼粕类。

6、矿物质饲料:包括合成的、天然的单一种矿物质饲料,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及加有载体或稀释剂的矿物盐添加剂;

7、维生素饲料:工业合成或提取的单一种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但不包括含维生素较多的天然饲料;

8、添加剂:不包括矿物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在内的所有添加剂。主要是助消化吸收、刺激生长、保护饲料品质、改善饲料利用和水产品的质量。

二、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一)豆科籽实类:大豆、蚕豆、豌豆

1、特点:

⑴蛋白质高:20~40%,赖aa含量高(占蛋白质6%)

⑵含一定糖类、脂肪:大豆含糖类28%、脂类19%;

蚕豆、豌豆含糖类57~63%,脂类仅1.4-1.5%;

⑶含丰富维生素:但胡萝卜素、VD、B1、B2较低;

⑷含磷高:但多为植物磷。

2、缺点:

⑴含抗营养因子或毒素:如生大豆中含有血球凝集素、皂素、植酸、抗胰蛋白酶、异磺酮等;蚕豆、豌豆:含有生物碱,对动物神经系统有害;* 采用适当的加热会使之灭活。

⑵蛋氨酸含量较低;

⑶植酸含量高,过多会降低二价阳离子的利用率,可考虑多加一些矿物质如锰、锌等;另外,磷含量高,但2/3为植酸磷,吸收差;

⑷蚕豆是草鱼良好饲料,可改善肉质。

*国外大量使用全酯大豆替代鱼粉,但不超过30%,会影响粘性。

(二)油饼、油粕类

制油工艺不同

①压榨法→油饼②溶剂抽取→油粕

1、豆饼、豆粕

⑴优点:蛋白质含量高,42%~48%,品质好;赖aa含量丰富,消化能值高;

⑵缺点:蛋aa含量低,且为豆饼的第一限制性aa;热处理程度不够的浸提豆粕中含较多的抗胰蛋白酶、血球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

⑶应用:在水产饲料中普遍使用。但一定要经过加热处理。在颗粒饲料中因要进行加热加工可直接加入;但在粉状饲料中一定要利用膨化豆粕。

2、棉籽饼(粕):我国产量400~600万吨

⑴优点:带壳:蛋白质含量27~33%,

去壳:蛋白质含量40%,消化率在80%以上;

⑵缺点:①利用率差:只有66%;除了精aa、苯丙aa外,其他都低,尤其是赖aa,只占蛋白质的3.6%;

②含有毒棉酚:

--结合棉酚:无毒;

--游离棉酚:含量0.05-0.08%有毒;可使肝脏、肾、神经、血管中毒中毒表现为食欲下降,生长受阻,并影响繁殖性能。

棉酚解毒法:蒸煮法、碱水浸泡、酵母发酵、亚铁盐法(加游离棉酚含量的5倍,去毒彻底,成本低);

③含有黄曲霉素:20ppm,用氨除去。

⑶应用:在淡水鱼类和对虾中使用多。需去毒或限量使用。棉酚为低毒,含游离棉酚0.1%

以下,用量在15 %以下可不经去毒处理

3、菜籽饼(粕):产量350万吨左右。

⑴优点:蛋白质含量35~38%,消化率比豆饼、棉籽饼稍低,对草鱼仅69%;

⑵缺点:①氨基酸与棉籽饼相似;

②含有毒素:芥子酸,可以使甲状腺肿大。

③含有丹宁、植酸:影响饲料适口性和矿物质的利用。

⑶应用:在淡水鱼类和对虾中使用多。限量使用(不超过20%),并搭配赖氨酸。

4、花生饼:日本饲料法规规定:在水产饲料中禁用棉籽饼和花生饼。(由于含有黄曲霉素-致癌物)

⑴优点:①带壳:蛋白质含量26~28%

②去壳:蛋白质含量45~50%,压榨,有香味品质好,消化率高,组氨酸、精氨酸丰富,维生素多;

⑵缺点:①蛋氨酸、赖氨酸缺乏,

②维生素A、B、D含量低。

⑶应用:在鱼类饲料中一般不利用,在对虾饲料中利用多,具诱食作用。

5、葵籽饼

⑴优点:①带壳:蛋白质含量27~32%;

②去壳:蛋白质含量35~37%。

葵籽饼适口性好,蛋白质消化率高(与豆饼相当)蛋氨酸比豆饼高。

⑵缺点:多为带壳产品,粗纤维含量高,用量不宜过多。

三、红白鱼粉的区别

1、特点:氨基酸齐全,必需脂肪酸n-3多,

但严重缺乏维生素和纤维素。

2、分类⑴白鱼粉:蛋白质65~70%,脂肪2~6%。鳕、鲽、狭鲽等⑵红(褐)鱼粉:蛋白质50~65%,脂肪10~13%。沙丁鱼、竹刀鱼、太平洋鲱

①白鱼粉:蛋白质高,脂肪低,酸价和组胺低,味香,品质好。一般在高档水产动物饲料中使用,如甲鱼、鳗鲡、河饨等;

②红鱼粉:蛋白质稍低,脂肪稍高,酸价和组胺高,鱼腥味浓些。在水产饲料中普遍使用。

四、虾糠、虾头粉

1、虾糠:为加工虾米的副产品,蛋白质35%,脂肪2.5%,胆固醇1%;

2、虾头粉:为加工无头对虾的副产品,蛋白质50%,脂肪15%。

优点:⑴含有甲壳素、虾红素(起增色作用);⑵具有诱食作用;⑶含有胆固醇(合成脱壳激素)。

3、应用:一般在8%以内;多了会影响粘性。

五乌贼及内脏粉

1、优点:⑴蛋白质60%,氨基酸配比好,脂肪5~8%,精aa、组aa丰富;

⑵含胆固醇、磷脂、维生素等较多;⑶诱食物性好。

2、缺点:重金属含量高(汞、铅、铬等),价高,一般添加量:2~3%。

六、鲜活饵料

1、冰冻小杂鱼

⑴优点:蛋白质高,脂肪高,诱食性好,粘性好;

⑵缺点:①来源不稳定,受季节影响大;

②营养不全面:蛋白质、脂肪过高,而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等缺少;

③残饵多:头、鳃、内脏不被吃掉,污染水质和底质;

④病害多:含不卫生成分(微生物,冷冻长不新鲜),在高温季节易水质恶化,病原菌繁殖快,易得病害;

⑤过度捕捞造成海区资源衰竭,生态失衡。

2、蚯蚓:①含不饱和脂肪酸多;②蛋白质高,氨基酸配比;③诱食性好。

3、贝肉:①蛋白质高,氨基酸配比;②和诱食性好;③含有胆固醇。

七、酵母类三大作用------------提供蛋白质、维生素和酶。

八、能量饲料- 1谷实类——主要成分为可消化糖类(淀粉)2、糠麸类——为粮食加工的主要副产品3、淀粉质的块根、块茎类4、饲用油脂能量饲料是用作黏合剂

第四章渔用饲料添加剂

一、饲料添加剂-------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

二、作为添加剂的条件:来源广、价格便宜、好制作、无毒性、效果好。

三、饲料添加剂的目的与作用

目的:1提高水产动物生产能力;2改进产品品质;3节约饲料、提高经济效益。

2、作用-(1)完善饲料营养价值;

(2)改善饲料品质(包括适口性、加工性能、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提高饲料利用效率;(3)促进生物生长;(4)改进生物产品品质;(5)抑制或消除有害物或抗营养因子、防止生物疾病;(6)增进生物健康。

四、营养性添加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

五、小肽: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寡肽。

作用:⑴加快蛋白质合成;⑵提高矿物质吸收利用率;⑶提高躯体免疫力;

⑷起生理调节作用;⑸对瘤胃中的微生物作用;

⑹其他:A、阻碍脂肪吸收,促进脂肪代谢;B、促进细胞生长;C、促进葡萄糖转运,但不增加耗氧;D、促进DNA合成等。

六-------维生素添加剂的加工工艺

1、添加量的确定

(1)基础饲料中的含量将忽略不计;(2)按饲养标准添加;(3)需多加安全系数10%。2、配伍禁忌

(1)较不稳定的维生素要进行预处理;(2)碱性很强的胆碱要单独配料(子母袋);

(3)微量元素会破坏维生素,不能混入。

3、载体的选择与要求

种类:脱脂米糠、麸皮、玉米芯粉、次粉、酵母粉等;

水分:5-10%;(3)载体含量:70-85%。

4、配制加工技术

载体——逐一加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搅拌——逐一加酸性维生素(VC、叶酸、烟酸)搅拌——逐一加碱性维生素(肌醇、泛酸钙)搅拌。

5、包装与保存

包装:用铝箔纸或塑料袋多层包装、或抽真空包装;

贮存:≤25℃保存,可保质一年(当年用完)。

6、维生素添加原则

-(1)幼体合成少,需要量相对大,需多加;(2)环境压力大时,需多加;

(3)有病时需多加;(4)高密度养殖时需多加;(5)天然饵料多,青饲料用量大,可少加;(6)高脂肪饲料中需多添加维生素E、C和胆碱。

七、矿物质添加剂的加工工艺

1、添加量的确定①常量元素:饲养标准要减去饲料中含量②微量元素:按饲养标准量添加。

2、原料的选择:考虑生物学效价、价格、加工难易。

3、微量元素添加剂的配制:按总量1%配制。载体(纤维素85%以上)+各种微量元素原料。

4、配制技术①计算各种原料量;

②各种原料粉碎至40-60目;③以最多添加量为载体,按含量从大到小顺序逐一混合;

④包装:桶装(20公斤)塑料袋装(1公斤)。

八、益生素作用

1、补充肠道内的有益菌群;

2、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3、参与菌群竞争,协助排毒;

4、改善机体代谢,补充营养,提高饲料效率;

5、改善肉的品质;

6、消除粪尿恶臭,改善水质

九、饲料调味剂(Feed Flavor)——诱食剂------用于改善饲料风味与适口性,增进饲养动物食欲的饲料添加剂;2、构成:香料+味觉物质+辅助成分

粘合剂-----使各种原料粘合在一起,防止饲料在水中溶失和溃散;

种类---⑴天然物质①糖类:α-淀粉(≥15%)、小麦粉、面粉、玉米粉、褐藻胶(≥4%)、琼脂(2-3%)、明胶(16.6%);②动物胶类:骨胶、皮胶、鱼浆等;

⑵化合物质:羟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0.5%)等。

十、水质和底质改良剂主要组成:有益菌+处理剂1、有益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放线菌等;2、处理剂:沸石粉、聚铝盐、腐植酸、硫代硫酸钠、酰胺类、薄荷等;3、种类:有固体和液体两种。

作用1、吸收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净化水质;2、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改良底质;

3、使水中有机物等微小的杂质沉淀;

4、在水中与微藻形成平衡作用。

十一、预混料------一种或多种微量组分(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药物等)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比均匀混合构成的中间型配合饲料产品。

预混料的目的:增加稀释度,提高全价料的混合均匀度

作用①微量添加剂成分可在配合饲料中均匀分布②补偿或改善微量组分的不理想特性;

③添加剂的添加水平容易控制;④简化一般饲料加工厂的生产工序;

第五章配合饲料

一、配合饲料-------根据动物不同发育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由3种或3种以上原料按一定比例合理配合,经机械加工而成一定形状的混合物。

(1)优点1、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营养物、aa互补;

2、扩大了饲料源:豆饼、内脏、骨粉、桔杆类等“变废为宝”;

3、减少疾病发生:加热消毒杀菌作用,加抗生素、免疫等;

4、降低饵料耗费:营养全、质量高、适口性好、饵料系数低;

5、利于贮存运输:干性可袋装;

6、便于投饵机械化:利用投饵机,进行企业化管理;

7、达到强化养殖目的;

(2)缺点1、消耗能源:加工耗电、耗能;2、残饵恶化水质。

(3)种类1、粉状饲料:含水≤12%,加水和鱼油拌成团;状或软颗粒,如鳗鱼、甲鱼;2、微粒饲料:供幼体⑴微胶囊:利用玉米胶,包膜包被;⑵微黏:靠黏合剂,大颗粒→破碎;⑶微膜:包膜+粘合剂。

3、颗粒状饲料:⑴软颗粒:含水25-30%,大多数鱼类、甲鱼;⑵硬颗粒:含水≤12%,对虾等甲壳类;腹位、下位口鱼类,如鲽,牙鲆,蓝子鱼、罗非鱼,淡水鱼;⑶浮性颗粒:

端位、上位口鱼类。海水鱼类(大黄鱼,鲈,金鲳),黄鳝,鳗鱼,乌龟等。

二、配方设计

配合原理:各种营养素的互补,主要是蛋白质中必需aa的互补。

设计原则1、科学性:①研究鱼虾营养要求,确定饲料营养标准;②根据鱼虾不同发育生长期的消化生理特点。

2、经济性:因地制宜,降低成本,保证稳定供应;

3、实用性:适口,营养高,水中稳定性,生长快,饲料效率高;

4、安全性:无毒、无杂质,无副作用,符合“饲料安全法”。

三、配方设计方法

(一)试差法:常用1、确定饲料标准;2、根据原料源情况及自己经验初拟配方3、查寻营养成分表:计算出各主要营养素的含量;4、作适当调整,并检查价格。

(二)方块法:只考虑粗蛋白质(三)数学公式法(方程法)

(四)程序法: f(x)=kx,K为原料营养成分;X为原料组成。

四、配合饲料加工工艺-:主要工序原料清理→粉碎→混合→制粒→破碎→筛分→包装。

1、原料清理:清除杂质①铁:利用磁铁;②石块:风筛排掉。

2、粉碎:水产动物要求≥40目粉料:鳗鱼、甲鱼:98%通过100目;虾料:98%通过80目;浮性料:95%通过80目;

3、混合:按比例混合均匀。

4、制粒:混合物添加水(硬颗粒料4-6% 、浮料14%)调湿,挤压。

①压力:虾料2-3kg,浮性料6-7kg;

②温度:粉料:50-60℃,虾料:70-100 ℃,熟化110℃,浮性料:140-150℃。

5、破碎:根据大小需要,利用波纹轴辊辗压;

6、筛分与包装:过筛去掉碎渣和粉末,返回再加工。

7、保藏:“工”、“井”字型堆放。

加工工艺流程

1、先粉碎后配合:适用于大厂。各原料粉碎→入各原料配料仓→按比例计量→混合→加工。

优点:按各原料的物性特点粉碎,并按其比重筛别;

缺点:需要配料仓多和粉碎机多,投资大。

2、先配合后粉碎:适用于小厂。各原料按配比混合→粉碎→再混合(添加剂等)→加工。

3、部分先粉碎→混合→再粉碎:一般名贵养殖动物。

五、加热对饲料制品的意义

1、杀菌作用;

2、粘结作用

3、解除“毒蛋白”:如生豆、生鸡蛋中抗胰蛋白酶等;

4、产生“美拉德”反应:具有诱食味道(“烹调味”),但破坏营养,蛋白质效率下降。*蛋白质+还原性酶类→非酶性黑棕色反应

六、配合饲料产品的质量管理1、配方管理:选择科学、合理的配方;

2、原料管理:⑴来源稳定

⑵质量保证:A、不能混有杂物、霉变B、作常规分析(检验);C、贮存要好、通风;

D、防止虫、鼠害。

3、生产过程管理⑴防止异物掺入;⑵常检查配比以及设备运转情况:配料→混合→制粒→熟化。

4、产品质量管理⑴专业化验室和化验员;⑵标明注册商标⑶标明成分保证值;⑷标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第六章投饲技术

一、投饲提倡:“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点;“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

二、投喂次数和时间

1、胃:⑴无胃:鲤科鱼类,少吃多餐;⑵有胃:2~3餐/天;

2、年龄:⑴低龄鱼:少吃多餐;⑵高龄鱼:多吃少餐;

3、投喂时间⑴鱼类:快、次数少;一般1-2次/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

⑵对虾类:慢、次数多;一般4-6次/天,每次1-2h;采用“少量多餐”、“日少夜多”。三投喂方法

1、勺泼法:颗粒料。采用手、勺、铲均匀泼洒;

2、吊串法:利用食料台;网箱养殖、鳗鲡养殖。

3、冰块法:冰鲜饲料冰冻结块上浮;

4、机械法:自动投饵机

①触碰式:一碰就落下饲料,形成条件反谢;

②定时定量:由电脑控制时间和重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