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版E标准培训教材

2015版E标准培训教材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

标 准 培 训

2015年11月

主要内容

一.起草过程和总体框架

二.术语和定义的变化

三.标准结构的变化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五.标准内容解析

一、起草过程和总体框架

ISO14001改版的背景

1.1996年发布第一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至今全

球的环境保护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全球

温室效应”问题。这给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提出了

很多新的要求。

2. 从2004年之后, ISO/TC207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国

际标准,以不断丰富环境管理的手段。例如:环境标志标准,环境绩效标准,生命周期标准,以及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

一、起草过程和总体框架

ISO14001改版的背景

3. 如何使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适应全球环境保护的新要求,如何使这一通用的管理体系标准与ISO/TC207发布的各专项的环境管理标准相结合,均需解决。

4. ISO/TC207/SC1决定,近期安排ISO14001标准的再次改版。

一、起草过程和总体框架

成立改版特别工作组(Ad Hoc Group)

1、ISO/TC207 SC1根据墨西哥里昂会议决定,2010年底决定成立二个特别工作组,分别研究ISO14001和 ISO14004

改版的问题。

2、ISO14001特别工作组由6个国家的代表组成,包括: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中国、墨西哥、津巴布韦。

一、起草过程和总体框架

成立标准起草组WG5

2011年6月,TC207/SC1通过了特别工作组(Ad Hoc Group)提交的文件:

1、关于ISO14001修订原则的建议;

2、新标准工作项目建议书(NWIP)

3、 ISO14001新版标准框架.

2011年10月,SC1决定成立专门的起草组WG5和WG6分别具体起草新版ISO14001和ISO14004

一、起草过程和总体框架

环境管理体系新版标准的起草进程

一、起草过程和总体框架

ISO14001新版起草的原则

1、应服从ISO/TMB批准的管理体系通用标准(MSS)的框架结构(HLS),共用子条款、共用正文、术语和定义。

2、应考虑“EMS未来挑战”研究组在最终报告中提出的建议。要对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条款进行修订或补充,使之更加明确,以便于使用者理解和实施。

3、本次修订提高与其他ISO 14000系列标准要求的兼容性。在附录A中增加:与ISO 14004, ISO 14005, ISO 14006,ISO14031等标准之间的联系;以及和其他 ISO 相关标准(如社会责任,能源管理)之间的联系。

一、起草过程和总体框架

ISO 导则83的要求

1. 标准的总体框架遵从ISO导则 83 (ISO/IEC Directives 1 )中 High Level Structure的要求;

2. 标准准中的术语要采用ISO导则83 (ISO/IEC Directives 1)中的定义(Terms and definitions)共22个;

3. 标准的子条款应采用导则83中(ISO/IEC Directives 1)共用的子条款名称(Sub-clause titles),根据体系各自的需要允许增加;

4. 上述共用子条款(共23条)都制定了统一的正文;各专业管理体系原则上均应使用这些共用正文

一、起草过程和总体框架

一、起草过程和总体框架

2015标准的

PDCA 运行模式

运行模式图中的几个变化

1、增加了“组织的环境背景”

2、强调了领导的核心作用

3、明确了“支持”要素的地位;

一、起草过程和总体框架

一、起草过程和总体框架

综合上述情况,ISO 14001

:2015标准的重要变化将:1.将“附录SL ”结构导入ISO14001:2015,“附录SL ”是所有新出版的标准和修订的标准都要采用的结构。

2.综合考虑ISO 组织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未来挑战”的报告以及ISO14001持续改善调查结果

3.维持和改进目前ISO14001

标准的原则和要求

术语和定义

二、术语和定义的变化

3.1 有关组织和领导作用的术语3.1.1 管理体系3.1.2 环境管理体系3.1.3 环境方针3.1.4 组织

3.1.5 最高管理者3.1.6 相关方

术语和定义

二、术语和定义的变化

3.2 与策划有关的术语3.2.1 环境3.2.2 环境因素3.2.3 环境条件3.2.4 环境影响3.2.5 目标3.2.6 环境目标3.2.7 污染预防

3.2.8 要求3.2.9 合规义务3.2.10 风险

3.2.11 风险和机遇

术语和定义

二、术语和定义的变化

3.3 有关支持和运营的术语3.3.1 能力

3.3.2 形成文件的信息3.3.3 生命周期3.3.4 外包 3.3.5 过程

术语和定义

二、术语和定义的变化

3.4 有关绩效评估和改进的术语3.

4.1 审核3.4.2 合格3.4.3 不合格3.4.4 纠正措施3.4.5 持续改进3.4.6 有效性3.4.7 指标

3.4.8 监视3.4.9 测量3.4.10 绩效3.4.11 环境绩效术语和定义的变化

新版标准共有术语:33个

- 2004版中的20个术语去掉6个,剩余14个;

在2004版剩余的14个术语的定义,大部分做了修改。 未修改的术语仅有: 环境影响、环境方针、不符合、 污染预防和程序5个; - 新增加术语19个。

二、术语和定义的变化

需特别关注的二个术语

1、新标准中

未再提及“管理者代表”的岗位;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及权限 ……………………………….. 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及权限以:

a)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该国际标准的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

2、新标准中在术语和正文中均去掉了“预防措施”

二、术语和定义的变化

1. 标准的结构(标题)

4

组织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4.2 理解相关的需求和期望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4.4 环境管理体系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5.2 环境方针

5.3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三、标准结构的变化

1. 标准的结构(标题)

6 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 总则6.1.2环境因素6.1.3 合规义务6.1.4策划措施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 环境目标

6.2.2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策划

三、标准结构的变化

1. 标准的结构(标题)

7 支持

7.1资源7.2 能力7.3 意识7.4 沟通7.4.1 总则7.4.2 内部沟通7.4.3 外部沟通

三、标准结构的变化

1. 标准的结构(标题)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7.5.1 总则7.5.2 创建和更新7.5.3 形成文件的信息控制

三、标准结构的变化

1. 标准的结构(标题)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三、标准结构的变化

1. 标准的结构(标题)

9

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9.1.2 合规性评价9.2 内部审核9.2.1 总则9.2.2 内部审核方案9.3 管理评审

三、标准结构的变化

1. 标准的结构(标题)

10 改进10.1 总则

10.2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10.3 持续改进

三、标准结构的变化

三、标准结构的变化

2. 标准结构变化小结—1

标准的层次结构如下: 第一级:7章

第二级:22节(其中 5节仅为标题) 第三级:15条(在上述 5节之下)共计:32条要求

三、标准结构的变化

2. 标准结构变化小结—2

简化了对文件和程序的要求

1、将原标准(ISO14001:2004)中的 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4.4.5文件控制和4.5.4记录控制三个要素合并为新标准的一个条款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2、仅有一个条款要求“建立程序”(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有5个条款要求“策划并实施”一个或多个过程,( 6.1.1、7.4.1、8.1、8.2和9.1.2 )

三、标准结构的变化

2. 标准结构变化小结—3

细化了信息交流的要求7.4 沟通 7.4.1 总则 7.4.2 内部沟通 7.4.3 外部沟通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1、关于战略性环境管理;

2、关于领导力;

3、关于保护环境;

4、关于环境绩效;

认可委(秘)(2015)38号文“主要修订差异”

5、关于生命周期思想;

6、关于信息交流;

7、关于文件化信息;

8、关于PDCA 循环

ISO14001:2015的主要修订差异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1、强调与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管理相结合

2、更加重视环境绩效

3、提出对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的观点

4、提出了“风险控制”的要求

5、标准条款的要求更加明确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 确保环境方针及环境目标符合组织的战略方向和背景环境; — 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整合到组织的业务流程

1、强调与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管理相结合;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6.1.1 概述

在6.1中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须考虑4.1中所提及的问题和4.2中所述的要求。

6.1.4 策划措施

b) 如何在环境管理体系过程或其它业务过程中整合和实施这些措施;

6.2.2 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策划

组织应考虑如何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整合到组织的业务流程里;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或有能力影响组织的环境条件。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相关需求和期望(如要求等);

c) 将哪些需求和期望作为其合规义务。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A4.1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

4.1意在帮助使用者从高层次及概念性的理解可影响(正面或负面)组织对其环境责任管理方式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是组织的重要议题,是用来辩论和讨论的问题,或是影响组织实现其为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的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变化的情形。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可能与组织的背景环境相关的内外部问题的示例包括:

a)环境条件,包括能够影响组织目标或被组织环境因素影响的气候、空气质量、水质、土地使用、存在的污染、自然资源的可用性和生物多样性;

b)国际、国家、区域或地方范围内外部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法律的、规定的、财政的、技术的、经济的、自然的和竞争性的环境;

c)组织的内部特征或条件,例如活动、产品和服务、战略方向、文化和能力(例如,人员、知识、过程、体系)。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理解组织的背景环境有助于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见 4.4

)。4.1中确定的内外部问题可以给组织或其环境管理体系带来风险和机遇(见6.1.1-6.1.3)。组织确定需要应对和管理的问题(见6.1.4、6.2、第7章、第8章和9.1)。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4.4 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

,组织应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与本标准要求一致的所需过程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的结果

— 指导并支持员工为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作出贡献;

2、更加重视环境绩效;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5.2 环境方针

e) 包含对为提升环境绩效而进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承诺。

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

2、更加重视环境绩效;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9.1.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c)

组织拟进行环境绩效评价的准则及适宜的指标;组织应在内部和外部沟通其沟通过程识别的和合规义务要求的有关环境绩效的信息。

9.3 管理评审

d) 组织环境绩效的信息

2、更加重视环境绩效;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6.1.2 环境因素

在所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组织应从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确定……

3、提出对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观点;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控制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过程,并实施标准第6.1和6.2条款确定的措施,通过:— 为过程建立运行准则;— 按运行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注:控制可以包括工程控制和程序。控制可以具有层级结构(如清除、替换、管理),并且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3、提出对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观点;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组织应控制计划变更并评审非预期变更的后果,必要时,采取措施减少负面影响。

组织应确保对外包过程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对这些过程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类型和程度应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做出规定。

3、提出对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观点;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从生命周期

的观点出发,组织应:

a)建立适当的控制,确保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每一个阶段都满足环境要求;

b)确定适当的采购产品和服务时的环境要求;c)与外部供方沟通相关的环境要求,包括承包商;d) 考虑提供关于其产品或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报废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联的潜在重要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

组织应在必要的程度上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确信过程是按计划运行的。

3、提出对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观点;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A4.1 理解组织的环境

理解组织的背景环境有助于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见4.4)。4.1中确定的内外部问题可以给组织或其环境管理体系带来风险和机遇(见6.1.1-6.1.3)。组织确定需要应对和管理的问题(见6.1.4、6.2、第7章、第8章和9.1)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4 与威胁和机遇相关的风险

组织应确定需要处理的与威胁和机遇相关的风险,

4、提出了“风险控制”的要求;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6.1.5 措施的策划

组织应策划:

a)采取措施处理与威胁和机遇相关的风险、重要环境因素、以及守法义务

9.2.2 内部审核

审核方案应考虑相关过程对环境的重要性,与威胁和机遇有关的风险 9.3 管理评审

- 其重要环境因素及与威胁和机遇相关的风险

4、提出了“风险控制”的要求;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6.1.1 与威胁和机遇相关的风险

并且确定与环境因素(参见6.1.2)、合规义务(参见6.1.3)以及4.1和4.2中所确定的其他问题及要求有关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便:

— 给予环境管理体系能够获得其预期结果的保证;— 防止或减少非预期结果,包括外部环境条件对组织的潜在影响;

— 实现持续改进。

4、提出了“风险控制”的要求;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6.1.4 策划措施组织应策划

a) 采取措施去应对:1)重要环境因素;2)合规义务;

3)条款6.1.1识别的风险和机遇;

4、提出了“风险控制”的要求;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示例:

6.2.2 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策划

7.2 能力

7.4.1 总则(沟通)

5、标准条款的要求更加明确;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6.2.2 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活动

当策划如何实现环境目标时,组织应确定: ─ 做什么; ─ 需要的资源;─ 谁负责; ─ 何时完成;

─如何评价结果,包括为监视可测量的环境目标过程中的监视参数。 组织应考虑如何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整合到组织的业务流程。

5、标准条款的要求更加明确;

四、标准要求的变化

7.2 能力组织应:

a)确定在组织控制下从事影响其环境绩效和满足其合规义务能力的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

b)确保这些人员在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基础上是胜任的;c)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及其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培训需求;

d) 适用时,采取措施以获取必要的能力,并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注:适当的措施可以是诸如提供培训、辅导、重新分配任务或者招聘或签约胜任的人员等。

组织应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提供能力的证据。

5、标准条款的要求更加明确;

五、标准内容解析

引言

0.1 背景

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因污染、资源的低效使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

因此,各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环境管理,以期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0.2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通过下列途径以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可选方案: ——预防或减轻有害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

——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有害影响;

——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

——提升环境绩效;

——采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等的方式,能够防止环境影

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

——实施环境友好的、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务和运营收益;

——与有关的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不拟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法规要求。

0.3 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

组织各层次和职能承诺。组织可利用机遇,尤其是那些具

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

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

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的优先项相

协调,并将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体系中,最高管

理者就能够有效地应对其风险和机遇。成功实施本标准可

使相关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个组

织可能从事类似的活动,但是可能拥有不同的合规义务、环

境方针承诺,使用不同的环境技术,并有不同的环境绩效目标,然而它们均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将取决于组织所处的环境、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其合规义务,以及其活动、产

品和服务的性质,包括其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

0.4 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

构成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是基于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PDCA)的概念。PDCA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用以实现持续改进。该模式可应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及其每个单独的要素。该模式可简述如下:

——策划:建立所需的环境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与组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结果。

——实施:实施所策划的过程。

——检查:根据环境方针,包括其承诺、环境目标和运行准则,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

图1展示了本标准采用的结构如何融入PDCA模式,它能够帮助新的和现有的使用者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

图1: PDCA与本标准结构之间的关系环境管理体系范围PDCA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和运行绩效评价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内、外部问题组织所处的环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