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global mapper经纬方格生成

global mapper经纬方格生成

global mapper经纬方格生成
global mapper经纬方格生成

4、设置格网成图

还记得UTM吗?下面是一张UTM全球分区图:

24.

在UTM系统中,北纬84度和南纬80度之间的地球表面积按经度6度划分为南北纵带,也称为投影带(就是一个竖长条儿)。从180度经线开始向东将这些投影带编号,从1编至60(广东大部分位于49-50带)。每个带再划分为纬度差8度的四边形。四边形的横行从南纬80度开始。用字母C至X(不含I和O)依次标记(其中第X行是一个例外,它包括北半球从北纬72度至84度全部陆地面积,共12度,而不是8度),每个四边形用数字和字母组合标记(这个四边形的大小就是经度6度*纬度8度)。参考格网向右向上读取(基本上每种格网系统都是向右向上读取,图中的24N114E也是向右向上读取)。

在UTM的每个投影带中,位于带中心的那条经线,赋予其横坐标值为500 000米(500K米)。对于北半球赤道的标记坐标值为0 000 000米(0米),对于南半球为10 000 000米(10KK 米),往南递减。大比例尺地图UTM方格主线间距离一般为1KM,因此UTM系统有时候也被称作方里格。因为UTM系统采用的是横轴墨卡托投影,沿每一条南北格网线(带中心的一条格网线为经线)比例系数为常数,在东西方向则为变数。沿每一UTM格网的中心格网线的比例系数应为0.99960(比例尺较小),在南北纵行最宽部分(赤道)的边缘上,包括带的重叠部分,距离中心点大约363公里,比例系数为 1.00158。(因此UTM方里格只是近似正

方形)

船底顶的地理坐标是24°28'N,113°15'E,在UTM分区图上可以看出它位于49R(一般称为49区或49N,49N是将R的分区忽略,只区分南北半球[N or S],这并不影响定位,因为

UTM纵坐标是以赤道为基准的)。

在工具“设置”--“投影”选项中选择“UTM”,椭球类型选“WGS84”,平面单位选“米”,软件会自动跳到49区,如不能,你需要在地区中选择“49(108度东-114度东,北半球)”。

25.

然后仍在工具“设置”中,在“一般设置”中,选择“目前投影网格”,并在“网格间距”中选择“定制”“1000”的地面单位。这代表图上一方格长宽皆是1000米(由于地球的不规则形状,UTM方格并不是严格意义的正方形,只是近似正方形,但不影响使用,它的优点是非常方便估算两点间的距离和定位,不需要借助比例尺进行计算)

26.

确定后,可以看到图上出现了灰色的正方形及横形和竖形的数字,这就是UTM格网,最下面的状态栏由最初的GEO(WGS84)变成了UTM(WGS84),后面的两串数字就是UTM坐标(这个坐标是你鼠标所在的位置,可随鼠标的移动而变化)。如何理解这两串数字呢?(729240.729,2708032.847)

27.

UTM坐标的表达方式:49R或

49N 729240.729E 2708032.847N

结合上面介绍的UTM知识,

729240.729E:每个经度的投影带,赋予其中央经度的横坐标值为500 000米。49投影区的中央经度为111度(49区是从108E到114E),那么729240.729E即从111度E向东走729240.729-500 000=229240.729米。

2708032.847N:对于北半球,设赤道为0 000 000米;对于南半球,设赤道为10 000 000米,数值从北向南递减。2708032.847N即从赤道向北走2 708 032.847米

如果你觉得这一块比较难于理解,没关系,只要记住前面的729240.729E是横坐标值,后面的2708032.847N是纵坐标值就可以了。只要有这两个数值,就能在有UTM坐标格网的地图上准确定位。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会省略后面的3位小数。

在“工具”--“线风格”--“Gird Line”中设置UTM格网的线型,颜色,线宽及坐标字体字号。

28.

好了,可以打印输出成图了。关于打印,有很多种方式,我只提供我常用的一种(我认为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其他的方式不是不可以),就是输出成TIF文件,然后传到照相馆冲洗出来。这样的图很清晰,背面贴一层胶纸就可以做到防水,为了节省成本和方便携带,可以打印小一点的尺寸,那么在输出前需要将所有文字,数字的字号调大一些,这样出图后才能看得清楚。

然后点击“文件”--‘输出栅格和高程数据’--“输出GeoTIff”,GeoTiff是包含地理信息的一种Tiff格式的文件。它的后缀名是TIF,与JPG,GIF,BMP等图像文件一样都可以用任何图像处理软件打开查看。

29.

选中“24位RGB”,勾选“保存地图布局”,“保存矢量数据显示”,“创建TFW 文件”,TFW文件是关于TIFF影像坐标信息的文本文件,此文件定义了影像象素坐标与实际地理坐标的仿射关系。如果你觉得用不上它,呵呵,你也可以不选择。

在采样间距的X与Y轴中填入9,或者8,或者7(7,8,9只是我的经验值),你最后得到的成图显示精度取决于这个数字。

30.

然后到“导出边界”选项中,回忆一下,这个界面是不是与生成等高线时很相似?这里的几个选项都是让你选择成图的范围,定出最后图片的尺寸大小。你仍可以通过画框的方式来设定。画框的方式是最简单的,以前我会先确定四个点的坐标,现在看来太麻烦了,有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那就用简单的。

这样,你就得到了一个TIF文件,用图像软件打开它,看看。图太大,无法上传,只好随意截一块,是不是挺不错?是不是很简单?

31.

如果你的确照我所写,做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做出来的与我的有差异?那是自然的,在工具设置的高程选项中,有些数值是需要自己摸索的,我作了自己的修改,你

可以自己试一试,不要害怕会搞坏什么东西?大不了重新来过嘛。这太容易了是不是?32.

关于UTM网格坐标系统,大家可以参看下面的贴子,这两个贴子对于网格坐标系统讲得简便易懂,可以加深理解吧,对地图把玩越深,越害怕讲错--误导人。

DEM数据生成方法

DEM数据制作方法与步骤 摘要:DEM数据是地形可视化表达和地形分析的基础。就目前DEM 数据的类型、DEM数据生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在ArcGIS 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试验环境,初步实现了由高程数据生成格网DEM数据和TIN DEM数据的思路、方法与步骤。 关键词:DEM;等高线;格网;TIN;ArcObjects 引言 DEM是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高科技产物,已在测绘、资源与环境、灾害防治、国防等与地形分析有关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在国防建设与国民生产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ArcGIS是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一套功能强大的GIS软件。ArcObjects是ArcGIS提供的一套开发组件库,可以开发出所需要的各种GIS功能,同时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开发自主性,它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生成DEM数据和进行各种DEM分析的对象库和接口,用户可以使用这些对象库和接口快速创建自己的应用软件系统。 现基于ArcObjects生成DEM数据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1 DEM数据的常见表现形式 DEM模型按照数据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简称TIN,也称三角网DEM)和规则格网(简称GRID,也称格网DEM)。 1.1规则格网(GRID)格式DEM

GRID是以规则排列的正方形网格来表示地形表面。GRID数据结构简单,数据存储量小,还可压缩存储,适合于大规模的使用和管理。现在我们常说的DEM及大规模的DEM数据建设,主要是指这种形式,这里所称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也是指GRID。 栅格模型支持大量丰富的空间分析,比如空间一致性分析、邻近分析、离散度分析以及最低成本路径分析等,这些分析速度也比较快。 1.2不规则三角网(TIN)格式DEM TIN采用离散数据点生成的连续的不重叠的不规则三角形网格来表示地形表面,在地形平坦的区域,三角形较少,而在地形复杂的区域,三角形较多。因此,TIN能较好地顾及地形地貌特征,逼真表示复杂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并且能够克服地形平坦区域的数据冗余。但TIN的数据结构复杂,数据量大,一般只适用于小范围大比例尺的高精度地形建模。 由于三角形在形状和大小方面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这种模型能较容易表示断裂线和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TIN模型还支持很多的表面分析,如计算高程、坡度、坡向、进行体积计算、创建剖面图等,因此TIN建模方法在地形表面建模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在GIS 中得到了普遍使用,已成为表面建模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ArcGIS中主要提供了RASTER和TIN两个类型的数据,它们分别对应GRID数据和TIN数据。在ArcGIS中的各种三维操作和三维分析功能都是基于这两种数据进行的。所以这里也主要研究和探

标准图框生成

标准图框生成 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十多种不同的标准图框,1:5000-1:200000图 框必须有公里网和经纬度,采用高斯-克里格投影。 步骤: ①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打开投影变换 ②选择标准图框比例尺 ③设置图框参数(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一般选高斯坐标实线公里网),输入地图参数,输入图名,确定椭球参数,确定 ④输入图框辅助选项和内容,确定 ⑤保存文件 该模块由于生成的图框形式较多,故没有设置生成的图框是哪种坐标系,必须用投影变换将其转化为和栅格图一致的坐标系统。 其它:①1:250000-1:1000000图框方法与上述相同,仅投影有多种。根据不同的目的或用途选择投影方式 ②大比例尺1:500-1:2000等大比例尺地图标准图框是选平面直角坐标系,故图框内无投影和椭球参数。 投影变换: ①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打开投影变换 ②打开文件(若生成标准图框的文件未关闭,省略此步) ③投影变换-出现对话框,选择文件,确定投影文件,设置当前投影和目的投

影,开始转换,确定 ④保存文件 该转换是将标准图框的图上坐标转化为以米为单位的大地坐标。 MapGIS:校正好的“MSI”文件与“标准图框”套合 对于需要生成标准图框并进行校对的地图,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寻找并记下该图的经、纬度。 第一步:载入校正好的“MSI”文件,查看左下角的经纬度。 第二步:收集到了所需资料,开始生成标准图框。 1.打开MAPGIS→实用服务→投影变换。点击菜单栏上的“系列标准图框”→生成1:1万图框。

2.在弹出的“1:1万图框”对话框中依次键入“起点纬度”数值、“起点经度”数值(二者均在第一步中所得),再点击图框文件名,准备输入图框名称。

最新MapGIS经纬度生成图框四角经纬度

M a p G I S经纬度生成图框四角经纬度

MapGIS 经纬度生成图框 今天我把这个问题好好的研究了一番,MAPGIS虽然是国产软件的佼佼者,但与此同时很多操作较之于ARCGIS等非常成熟的软件,它还是有很多需要做的。很多东西复杂化了,让应用者很头疼甚至恶心到想吐,不过也莫得办法,问题不搞复杂化,怎么简化呢?还想不想捞钱了呢?要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是它们的一贯追求,当然,既然是国产软件,还是支持一下,就像周星驰《大话西游》里面,紫霞有着猪八戒的躯体,却安慰至尊宝,吐吧,吐吐,吐完之后就好了。开玩笑的,记录下我用经纬度生成图框的一些心得吧。 这两个分别是左下角坐标和右上角坐标。用它生成图框

上面我们看到,最小起始经度、纬度,最大结束经度、纬度。它们分别是左下角经度、左下角纬度,右上角经度、右上角纬度。按照上面的填上就是了,经度线间隔现在先不用管它,因为现在我们绘制的是公里网格,所以只需要在右边设置经网格设置就行了,这里我们设置传统的1KM。内外边框的设置,一般只设置内边距,假如我们设置了外边距地话就会出现下面的效果。 上图中,在外面的当然就是外边了,里面的就是内边框。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一个边框就行了,一般选择内边框。而它们具体的数值是您后面设置的毫米,假如你的比例尺是1:1000的话,每个方格网的距离是1000m,在图上是1000mm,这样如果你的内边距是100的话,就相当于边距在图上看起来是方格里网距离的1/10长。 左下脚的经线点密度那些可以不用管的,我试了一下,似乎没做什么作用似地。 这样我们开始下一步操作。

这样设置就好了,不用管高程的。 上面的设置,比例设置为1000,单位为毫米。因为实际上MAPGIS里没有比例尺设置的,而我们看到的1:1000默认情况,其实是图上的1mm相当

由DWG地形图生成DEM

1.由DWG地形图生成DEM 1.1从DWG中提取高程点数据 1.1.1切割DWG地形图 数据量太大,先切割再进行其他操作。具体步骤为: 用CAD2005把上、下两幅图转换成2000格式(CASS是CAD2002配套产品)-用CASS打开上、上两幅图(CAD中没有SAVET保存选择多边形内图形功能)-“插入”-“块”-名称中打开红线研究区-去掉“在屏幕上指定点”(X,Y,Z全是0)-确定后就可以显示红线研究区-用矩形圈出研究区-“SAVET命令”-输入比例尺(10 000)-多边形保存1-选中刚画的矩形-OK。 1.1.2合并上下两幅图 CAD中有一些命令,qselect可以选择满足条件的数据,就可以选择一层数据,wblock可以制作块保存选择的数据,具体步骤为: 打开裁剪后的图上-“插入”-“块”-打开裁剪后的图下-去掉“在屏幕上指定点”(X,Y,Z 全是0)-选上左下角的“分解”(如果不分解,整个下图就是一块,选中一条线就把图下全部选中了,删除一条线就把整个删除了,当然现在不选,可以用CAD分解命令分解开)-确定后两幅图就拼接好了-然后打开红线-再次整体裁剪两幅合并的图-打开图层管理-只显示等高线和高程数据图层-另存为CAD图。 1.1.3补充高程点数据 由于等高线质量太差了-断线或缺少线,没有高程属性等,不用等高线生成DEM,用高程点数据生成DEM)。具体步骤为:

设置文字样式通过“格式”-“文字样式”-设置和原来的高程文字相同样式-补点用TEXT 命令-用鼠标确定文字位置-确定角度为0-输入高程数据-复制高程数据文字-沿着等高线粘贴该高程数据即可(以后用回车或空格完成粘贴)-换等高线时粘上错误高程后双击文字可改-然后再复制新文字 1.1.4获得高程点数据表 原先已有高程点是由“高程点和高程数据注记文字”组成的,高程点提供了准确的位置(X,Y)而没有Z属性,但文字注记提供了高程值而位置是不准的,有一个解决办法可以得到准确位置的准确高程值,先得到所有点的位置数据表(包含X,Y),再得到高程数据表(包含X,Y,H),再编程实现点和高程值的匹配,具体实现方法为:点的位置数据和高程数据分别保存在两个数组中,从第一个点开始在高程数据中找距离与他小于一个定值的高程文字,这个文字的内容就是这个点的高程,找到后马上去掉这个高程文字数据,减小以后的寻找负担(在VC中可以用CUintArray作为数据数组,有删除函数,采用GetSize()得到要寻找的数据个数;当然还有一种方法是,现在已经有EXCEL数据,转换成ACESS数据库,然后在VC中读取数据库,一个在VC中好实现读取ACESS数据库,再一个是不是速度比VC中读取EXCEL文件快呢?具体实现时在点数据表中新那一个字段,保存高程,在另一个高程表中读取XY值比较距离,打到高程就把高程数值更新到点数据表中的新字段中,当然找到一个就把高程表那一条记录删除,当然找到一条记录最好是再接着找,要是找到两个就说明那附近有问题,一个点和两个高程数据接近,或者说没有找到任何一个点,是不是距离设置太小了。可以通过VC,VB访问数据库,当然也可以在ACESS的VBA中使用),开始没有做点和高程的匹配,只是把高程数据文字的位置当作高程点的坐标了,在CAD图上看了一下,一般高程点和高程文字注记的距离为30多米。不过,后来把研究区分解成四部分在Excel中根据阀值和最小距离实现了坐标和调和的匹配,在测绘通报和其他测绘方面的期刊上有这样的论文。在这里提取文字信息也是在明经CAD论坛中找到VBA的代码的。获得高程点数据的具体步骤为:

遥感影像添加经度图框

遥感影像添加经度图框

作者: 日期:

遥感影像添加经纬度图框 需求描述 常见的遥感影像都是平面坐标显示,添加图框是读取了数据的平面坐标的数值,在图框上显示的也是平面坐标值。该平面坐标是影像参照系统下平面坐标,例如演示数据是在 WGS-84椭球下UTM投影,如下图所示 坐标类型:骰黒平面宜角 投影类型:|i :通用福向昱韦托投影坐标系血町坐标单位:昧比例尺:p 滋帝删:巒癬弟序号:P T 按羁中心点经度?):|990000:0000 傷改投郭參数 奁看详细信身Q编辑一) F图所读取的坐标为平面坐标,该坐标和标尺显示读数相同。

一些研究需要,我们确定研究区的范围,而该范围是使用经纬度的形式表示的,如何在 MapGIS中给影像新建一个经纬度的图框呢? 操作步骤 第一步:读取影像外包矩形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平面坐标值。读取坐标值时可以将鼠标移 动到图像外包矩形左下角,然后在状态栏上读取坐标,下图过程显示了如何读取左下角坐标。 X- U: . .13. r - 读到的左下角坐标是x=535966.05 ;y=4202097.75单位为米。采用同样的方法读取影像 右上角的坐标是X=772527.99 ;Y=4414286.64。 第二步:单点投影得到左下角和右上角的经纬度信息。 单点投影的过程是做投影转换,通过投影转换将影像平面坐标转换成球面坐标,具体转换操作如下,在遥感平台中菜单栏顺次找到“矢量编辑”“工具” “投影变换” “单 点投影”打开单点投影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设置源坐标系和目的坐标系。源坐标系为影像坐标系: WGS84 -UTM (47)如图所示: 9h?4: 占?,处.K {■哥RS 实;:n 肩Wl 2总时遇__1__ IDMuK 站fi-i± 卜「4 十 ff* ?£ 鮭 I ■ — 口 Stlt血7 '! !!■<■* - 本刃子午堆 l&ft H^tr 也杯即践0 3E | BHI 设置好源坐标系后设置目的坐标,WGS84如图所示:

DEM制作步骤

步骤 1.将采样点数据存为Excel格式. 2.Arcmap中,Tools--add xy data,将Excel加载进去,以经纬度为xy值,生成点状图层. 3.打开3D analysis工具,creat TIN,然后convert TIN to raster,生成DEM. 4.在ArcScene中,打开生成的DEM和照片,通过联合高程信息将照片覆盖在DEM数据层上(右击照片图层-属性-base heights-obtein heights for layer from surface 选择DEM). ArcScene9.2 1// 等高线或者高程点数据用3D Analyst —Create/Modify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选择源文件(带有高程的点/线/面)Height source 高程源/hard line 硬线/软性线/点--ok--生成Tin文件) --------------------------------------------------------------------------- 2// 生成了Tin文件;Tin图层属性, [/1/Source--Z unit conversion factor 转换因子; /2 /Display--透明度可能用到; /3/Sysbology 符号颜色等; /4/Fields; /5/Base Heights --Height 得到高程方式(Use a constant value ……用一个常数值作为高程--一般不用这个;Obtain heights for layer from suiface 图层从某一表面,获得高程--这个符合要求,选择Tin文件表面);Z unit conversion Z值转换因子!!! /6/Rendering 绘制---Visibility 可见性(all time/航行停止后可见/only 航行可见); /7/Effects --shade areal……阴影(必须,不然Tin颜色相同,看不到高地区分);Use smooth shading if possible 平滑;Optimize --优化。 --------------------------------------------------------------------------- 3// 用Tin生成Raster(tingrid,平面样式);3D Analyst --Convert---Tin to Raster (Tin源文件/Attribute高程/Z factor/Cell size 大小/Tingrid位置); [/1/Extent--Set the extent to:raster范围---a/根据当前layer范围显示;也可以根据这个裁减raster,里面还有一个手动设置坐标范围的// /2/Display /3/Sysbology color Ramp 选择不同高程的区分颜色;] /4/Fields; /5/Joins&Relates /6/Base Heights 同Tin属性 /7/Rendering 同Tin属性 -------------------------------------------- 这样就可以搞定到一定步骤了! ===================================== 首先DEM是一个名词, DEM 是“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的英文简写。 数字高程模型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的一个分支。一般认为,DTM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 在ArcGIS中一般都是表面surface,ArcGis中表面有两种,一种是Raster surface,一种就是Tin surface

MapGic 经纬度生成图框

这两个分别是左下角坐标和右上角坐标。用它生成图框 上面我们看到,最小起始经度、纬度,最大结束经度、纬度。它们分别是左下角经度、左下角纬度,右上角经度、右上角纬度。按照上面的填上就是了,经度线间隔现在先不用管它,因为现在我们绘制的是公里网格,所以只需要在右边设置经网格设置就行了,这里我们设置传统的1KM。内外边框的设置,一般只设置内边距,假如我们设置了外边距地话就会出现下面的效果。 上图中,在外面的当然就是外边了,里面的就是内边框。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一个边框就行了,一般选择内边框。而它们具体的数值是您后面设置的毫米,假如你的比例尺是1:1000的话,每个方格网的距离是1000m,在图上是1000mm,这样如果你的内边距是100的话,就相当于边距在图上看起来是方格里网距离的1/10长。左下脚的经线点密度那些可以不用管的,我试了一下,似乎没做什么作用似地。这样我们开始下一步操作。

这样设置就好了,不用管高程的。 上面的设置,比例设置为1000,单位为毫米。因为实际上MAPGIS里没有比例尺设置的,而我们看到的1:1000默认情况,其实是图上的1mm相当于实际距离的1m,也即1000mm 相当于一个经网格的距离。而如果是1:10000的比例尺的话,图上的100mm相当于一个方格网。接下来要设置,投影区内任意点的纬度,只要是范围之内就行了。这里顺便提一下,108°08′16″填作1080816,这是DMS格式的要求,如果要换成十进制的话,上面的那个DDDMMMSS.SS就改变为度数了。再往下面看看,需要投影带的填写,这就需要大家熟悉高斯坐标系的分带方法了。对于6°带的,带号=(经度/6)*6-3对于3°带的,带号=【(经度-1.5°)/6】*3平移就不用管了确定后可以回来设置下线和点的显示参数。

舒尔特方格5乘5(100题可打印)

舒尔特方格5*5 100题 19146138 18117245 221541012 1712132 923162025完成时间:____________ 15516721 3102068 17911319 242141823 412112225完成时间:____________ 2112436 1610242211 919131420 12231817 1557825完成时间:____________ 202261914 923121517 1084162 112418131 2175325完成时间:____________

1122105 321151416 222362024 1789134 187111925完成时间:____________ 1419211220 925167 11811104 1713836 2415222325完成时间:____________ 19471218 1249811 172232114 1631056 1322201525完成时间:____________ 191424103 23112166 122041522 2118917 71851325完成时间:____________

18171022 1791152 2119141513 168242312 6342025完成时间:____________ 9124715 1314191811 12516102 221782320 3421625完成时间:____________ 83171422 79242111 121320154 1052321 161961825完成时间:____________ 11241449 21918218 121352220 1161076 231715325完成时间:____________

如何利用等高线生成DEM

如何利用等高线生成DEM 2009620 据本人试验,介绍在ArcMap,ArcView 和Arcinfo中由等高线生成DEM的方法。其实操作很简单,也很有用,做一个笔记,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一.在Arcmap中,在工具栏处右击,添加3D analyst工具条,加载等高线矢量图层 1?生成TIN不规则三角网: Create/Modify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s... , Height source 选高程属性。ok 2?由三角网TIN转为DEM: con vert->TIN to raster Converts 日TIN to a raster of elevation,, slope, or aspect. cell size设置栅格大小,1 : 1万像元为5米,1: 5万像元为25米,1: 25万像元为100米1:25 万DEM , 100 米*100 米 1:5 万DEM , 25 米*25 米 经常提到DEM分辨率,我们知道DEM分辨率有两种: 水平分辨率:即所采用的格网大小

垂直分辨率:DEM数据的数值精度 .在Arcview 中,在File->extensions 中添加3D Analyst 模块,OK 1?添加等高线图层 2.Surface->Create TIN from features,选择高程属性做为Height source,生成tin 3?由TIN生成DEM 选中TIN,theme->Conver to Grid,选择保存路径,设置显示范围,cell size大小。OK

三.在Arci nfo 中 Arc: &wo d:test /*设置工作路径 Arc: shapearc 76elev 76el /* 把76elev 由shp 格式转为coverage Arc: build 76el li ne /* 建立拓扑 Arc: shapearc cut2 cut2 Arc: build cut2 polygo n Arc: clip 76el cut2 76clip line /* 裁剪76el 为76clip Arc: ae Arcedit: ec 76clip Arcedit: ef arc Arcedit: items /*显示属性表结构 Arcedit: sel elevatio n = 0 /*对等高线高程值做简单的检查,没有小于Arcedit: sel elevation > 10000 Arcedit: q Arc: createtin tin76 # # # 76clip /* 用76clip 作为边界生成名为tin76 Createtin: cover 76clip line elevation /* 以76clip 的elevation 属性Createti n: end Arc: tin lattice tin76 dem76 /* 以76t in 生成名为dem76 的lattice Enter lattice origin : /* 回车默认为TIN 的边界值 En ter lattice upper-right corner : /*回车默认 Enter lattice resolution : /*回车默认 Enter dista nee between lattice mesh poi nts : 25 /* 设置格网大小 Arc: grid Grid:disp 9999 3 Grid: mape dem76 Grid: image dem76 /*进入grid模块 /*设置显示模式 /*查看生成的lattice Grid: q Arc: latticedem dem76 demnew 格式的76el文件 0,没有大于10000的 的三角网 /* 把lattice 转为dem

生成标准图框的流程

1、生成标准图框的流程(方法一。方法二:利用标准图符号如此类似就不再赘述) 1)记录起始点经纬度的值,即左下角经纬度 2)打开软件的主菜单—实用服务—投影变换—系列图框生成,选择你所需要的比例尺大小(如1:2000、1:5000) 3)输入起始点的经纬度值并设置相应的网格间距。 4)设置椭球参数为北京54。便可点击确定,弹出“图框参数输入”对话框 5)输入图幅名。图框参数选择把“将左下角平移为原点”和“旋转图框底边水平”这两项的“√”取消。点击确定 6)输入接图幅(直接点击确定便可) 7)生成 2、经纬度图框生成 1)记录左下角和右上角的经纬度 2)打开软件的主菜单—实用服务—投影变换—投影变换—绘制投影经纬网 3)输入经纬度的范围值;选择绘公里网,并输入公里网间距 4)角度单位设置:坐标类型为地理坐标系,椭球参数为北京54,单位为DDDMMSS 5)椭球参数设置:比例尺;单位(多为毫米);坐标系数为投影平面直角;椭球参数为北京54;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带号如实输入。 6)点击确定生成经纬网 3、用公里网生成图框(多用于大比例尺图幅如1:1万、1:5000) 1)记录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公里值(注意:不包括带号) 2)打开软件的主菜单—实用服务—投影变换--系列图框生成—键盘生成矩形图框,弹出“矩形图框参数输入”对话框 3)输入图廓参数:即为第一步所记录的起止公里值(矩形分幅方法选“任意公里矩形分幅”) 4)选择坐标系为“国家坐标系”,并输入起始带号 5)输入“图廓内网线参数”(注意单位是公里);“网线类型”:绘制实线坐标线;输入比例尺 6)点击确定生成公里网 4、影像校正 1)打开软件的主菜单—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数据输入。。。将JPg或tif格式的栅格文件转换为msi格式 2)打开软件的主菜单—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打开影像msi 3)删除所有的原始控制点 4)方法一:①添加控制点 ②选择至少四个点(保证包括图幅的全部范围),输入新控制点的理论值(单 位是米,根据比例尺来确定理论值的单位和大小)残差控制在0.1之内。 ③镶嵌融合—校正预览,此时窗口分为两个,检查右边的窗口,核查校正 的结果。 ④确认无误,保存所有控制点便可退出窗口,原来的msi文件就已经被校 正

DEM制作及流程

6.2 数字高程模型生产作业流程及技术要求 6.2.1 作业方法 引入甲方提供的DEM数据,根据立体影像进行检查,当DEM范围或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需重新采集特征点、线,对特征点、线进行整合后,用VirtuoZo 重新生成DEM。 6.2.2作业流程

6.2.3 作业注意事项 ●模型定向、制作DEM时使用保密处理前的扫描影像。 ●将保密区域内的特征线转换为点上交数据。 6.2.4作业步骤及主要技术指标 6.2.4.1定向 直接使用空三加密创建的模型和保密处理前的航片影像数据进行定向,检查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定向精度要求如下: ●内定向:框标坐标量测误差不大于0.01mm。 ●相对定向:相对定向各点的残余视差一般不大于0.015mm,最 大不大于0.02mm。 ●绝对定向:平面和高程定向误差见下表:

6.2.4.2检查DEM数据 检查DEM数据的范围、精度、接边是否满足要求。 DEM精度的检查方法:采用将DEM生成等高线并叠加到立体模型上的方式来评价、检查DEM;在立体模型上采集检查点,评价DEM数据精度。 当等高线与立体模型套合良好且DEM数据精度满足6.2.5规定的相应要求时,可判断DEM数据精度符合要求。 6.2.4.3修改DEM数据 当地形、地貌发生变化或已有DEM数据存在错误时,需重新采集不符合要求部分的特征点、线,将特征点、线进行整合后生成DEM,使DEM的范围、精度、接边符合要求,并重新提交修改后的DEM数据。特征点、线的采集、整合、DEM 的生成具体要求如下: 1)采集特征点、线 采集内容: ①特征点:山头、鞍部、肩部、凹地等; ②特征线:有一定高差的地形变换线和静止水面,如:山地与平地交界的地形变化线;山脊、山谷线;有一定高差的堤、堑、坎、斜坡、梯田坎等要素;面积大于20米×20米的静止水面(如:水库、湖泊等);宽度大于5米的水系的水涯线;大面积平坦地区内的道路边线或道路中心线;其它有地形变换的要素。 在丘陵地、山地地区,特征点、线采集的密度、数量应能较好的反映实地地貌特征和特点。 特征点、线的采集除满足5.1.6的相应要求外,还要利用同种资料、相同设备采用重上仪器的方法检测特征点、线的高程精度,特征点、线的高程精度需达到下表之规定:

TIN及DEM的生成

GIS技能训练(四)上机实验报告 专业年级: 10国土基础班姓名:郭江珍学号:2010210628 实验名称:TIN及DEM的生成 实验地点:YF3505 一、实验目的 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通过对本次实习的学习,我们应: a) 加深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b) 熟练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c) 掌握根据DEM或TIN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d) 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数据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9.x ---ArcMap(3D分析模块) 实验数据:矢量图层:高程点Elevpt_Clip.shp,高程Elev_Clip.shp,边界Boundary.shp,洱海Erhai.shp 三、实验步骤 1. TIN 及DEM 生成 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 (1) 添加矢量数据:Elevpt_Clip、Elev_Clip、Boundary、Erhai(同时选中:在点击的同时按住Shift) (2) 激活“3D Analyst”扩展模块(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3D 分析模块),在工具栏空白区域点右键打开[3D分析] 工具栏 (3) 执行工具栏[3D分析]中的菜单命令[3D分析]>>[创建/修改TIN]>>[从要素生成TIN]; (4) 在对话框[从要素生成TIN中]中定义每个图层的数据使用方式; 在[从要素生成TIN中]对话框中,在需要参与构造TIN的图层名称前的检查框上打上勾,指定每个图层中的一个字段作为高度源(Height Source),设定三角网特征输入(Input as)方式。可以选定某一个值的字段作为属性信息(可以为None)。在这里指定图层[Erhai] 的参数:

MAPGIS软件做地图图框步骤和方法

MAPGIS软件做地图图框步骤和方法 一、绘制图框 1、打开 2、记下原图框左上角和右下角(对角便可)的坐标值A(a,b)B(c,d)。

3、绘制图框:MAPGIS6.7主菜单→实用服务→投影变换→MAPGIS投影变换系统→系列标准图框→键盘生成矩形图框→矩形图框参数输入(按要求输入相关参数)→确定→绘成图框①MAPGIS6.7主菜单→实用服务→投影变换 ②MAPGIS投影变换系统→系列标准图框→键盘生成矩形图框 ③矩形图框参数输入(按要求输入相关参数)→确定 注意: 1.如步骤2中所示,取原图框左上角及右下角坐标分别为A(a,b)和B(c,d)。则图廓参数中横向起始坐标值X为a,纵向起始坐标值Y为d;横向结束坐标值X为c,纵向结束坐标值

Y为b。起始点(a,d),结束点(c,b)。 2.图廓内网线参数:网起始值X及网起始值Y分别为比a和d稍大的数。 3.矩形分幅方法:选择用户自定义坐标框。 4.比例尺:选择与图相同的比例尺。 5.图框文件名:可以命名文件和选择保存路径 ④绘成图框

二、获取经纬度坐标值(该过程需要进行MAPGIS向ARCGIS的文件转换。) 1、MAPGIS转为ARCGIS:MAPGIS6.7主菜单→图形处理→文件转换→无标题(文件转换窗口)→F文件(下拉菜单)→L装入线(单击)→MAPGIS打开文件(窗口)选择要存入的线文件(原图框)→打开→O输出(下拉菜单)→输出SHAPE文件(单击)→选择文件(对话框)→确定→ESRI SHAPE(命名shape文件并保存在指定位置)→保存(单击) ①MAPGIS6.7主菜单→图形处理→文件转换 ②文件转换→无标题(文件转换窗口)→F文件(下拉菜单)→L装入线(单击)

根据两点经纬度计算距离

根据两点经纬度计算距离 这些经纬线是怎样定出来的呢?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轴是一根通过地球南北两极和地球中心的 假想线),在地球中腰画一个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使圈上的每一点都和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这个圆圈 就叫作“赤道”。在赤道的南北两边,画出许多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就是“纬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 叫做纬线。我们把赤道定为纬度零度,向南向北各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 北极就是北纬90度,南极就是南纬90度。纬度的高低也标志着气候的冷热,如赤道和低纬度地地区无冬, 两极和高纬度地区无夏,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 其次,从北极点到南极点,可以画出许多南北方向的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圆圈,这叫作“经圈”;构成这 些圆圈的线段,就叫经线。公元1884平面坐标图年,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近郊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 经线作为计算经度的起点,即经度零度零分零秒,也称“本初子午线”。在它东面的为东经,共180度; 在它西面的为西经,共180度。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东经180度和西经180 度的经线是同一条经线。各国 公定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同一地区使用两个不同的日期,国际日期变线在遇陆地时 略有偏离。 每一经度和纬度还可以再细分为60分,每一分再分为60秒以及秒的小数。利用经纬线,我们就可以确定 地球上每一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并且把它在地图或地球仪上表示出来。例如问北京的经纬度是多少?我们 很容易从地图上查出来是东经116度24分,北纬39度54分。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只要把所在地的经度测 出来,就可以确定船在海洋中的位置和前进方向。纬度共有90度。赤道为0度,向两极排列,圈子越小, 度数越大。 横线是纬度,竖线是经度。 当然可以计算,四元二次方程。 经度和纬度都是一种角度。经度是个两面角,是两个经线平面的夹角。因所有经线都是一样长,为了度量 经度选取一个起点面,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近郊、泰晤士河南岸的格林尼治皇家 天文台(旧址)的一台主要子午仪十字丝的那条经线为起始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平面是起 点面,终点面是本地经线平面。某一点的经度,就是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间的夹角。在 赤道上度量,自本初子午线平面作为起点面,分别往东往西度量,往东量值称为东经度,往西量值称为西

在ArcGIS中由等高线生成dem的步骤

在ArcGIS中由等高线生成dem的步骤 在arcgis中由等高线生成dem的步骤 1.进入arcgis的workstation模块 2.在Arc命令行下输入下面的命令(等高线的各层文件存放在el5目录中) Arc:arctin d:\el5 d:\tin line elev (黑色为提示符,蓝色为输入的命令,下同) (即为对el5 建立tin ,elev代表等高线的高程值,并且只有line 参与运算),这样就由等高线生成了tin 注:可以在Arc命令行设置workspace路径,以后的操作不必每次都有写上绝对路径,相对路径就可以了。命令为:Arc:wakespace d:\el5 Arc:w 可以显示当前系统的worksapce目录。 3.由tin生成lattice,需要输入如下命令 Arc:tinlattice d:\tin d:\lat 这样就有tin生成了lattice,转化为了grid形式,分辨率设置为30米 Enter distance between lattice mesh points :后要出入分辨率,对于其它的设置取其默认值即可。 4.最有一步,由lattice生成dem,命令如下 Arc:latticedem d:\lat dem 这样便由lattice转换得到了dem,运行结果如下: 然后在arcmap中可以打开生成的dem,同时也可以显示生成的tin,我们已经在d盘根目录建立了tin 和lattice子目录,目录名字分别为tin 、lat,在arcmap中会有对应的选项 分别单击之,则会加入到arcmap中成为图层。对显示tin的结果:

遥感影像添加经度图框

遥感影像添加经纬度图框 需求描述 常见的遥感影像都是平面坐标显示,添加图框是读取了数据的平面坐标的数值,在图框上显示的也是平面坐标值。该平面坐标是影像参照系统下平面坐标,例如演示数据是在WGS-84椭球下UTM投影,如下图所示 下图所读取的坐标为平面坐标,该坐标和标尺显示读数相同。

一些研究需要,我们确定研究区的范围,而该范围是使用经纬度的形式表示的,如何在MapGIS中给影像新建一个经纬度的图框呢? 操作步骤 第一步:读取影像外包矩形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平面坐标值。读取坐标值时可以将鼠标移动到图像外包矩形左下角,然后在状态栏上读取坐标,下图过程显示了如何读取左下角坐标。 读到的左下角坐标是x=535966.05;y=4202097.75单位为米。采用同样的方法读取影像右上角的坐标是X=772527.99;Y=4414286.64。 第二步:单点投影得到左下角和右上角的经纬度信息。 单点投影的过程是做投影转换,通过投影转换将影像平面坐标转换成球面坐标,具体转换操作如下,在遥感平台中菜单栏顺次找到“矢量编辑”→“工具”→“投影变换”→“单点投影”打开单点投影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设置源坐标系和目的坐标系。源坐标系为影像坐标系:WGS84 –UTM(47)如图所示: 设置好源坐标系后设置目的坐标,WGS84如图所示:

设置好坐标系后,输入采集的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平面坐标后,单击投影点按钮,计算出经纬度坐标。如图所示 左下角坐标X=99.4069333115476;Y=37.9506434562628右上角坐标 X=102.180406648833;Y=39.8191060659312。 第三步:生成任意经纬度图框。 生成任意经纬度图框是根据经纬度范围生成图框。在MapGIS K9遥感平台下顺次打开菜单“矢量编辑”→“工具”→“生成梯形图框”→“生成任意梯形图框”,打开生成梯形图框的对话框。根据计算的经纬度信息输入经纬度坐标绘制经纬框。如下图所示

使用Photoscan生成DEM与正射影像流程

使用Photoscan生成DEM与正射影像流程(使用像控点) 1.参数预设 使用工具菜单的工具-偏好设置打开PhotoScan Preferences对话框一般(General)选项卡上的参数设置下列值: 立体模式:浮雕(如果你的图形卡支持四轴缓冲,使用硬件) 视差: 将日志写入文件:指定Agisoft日志的目录 GPU选项卡设置如下:

勾选在对话框中PhotoScan检测到的任何GPU设备。 当使用少于两个GPU时,勾选“在执行GPU加速时使用CPU”高级选项卡参数设置下列值:

保持深度图:启用 存储绝对图像路径:禁用 启用VBO支持:启用 2.添加照片 从工作流菜单中“添加照片”选择添加照片命令或单击工作区工具栏上的Add Photos按钮。 在添加照片对话框中浏览源文件夹并选择要处理的文件。点击打开按

钮。 3.装载相机POS文件 生成的模型使用的坐标系统是由这个步骤中设置的相机POS坐标系统决定的。如果相机位置未知,这一步可以跳过。对齐照片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多的时间。 打开视图菜单中的参考面板,在参考面板工具栏上单击“导入”按钮,并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包含POS信息的文件。 最简单的方法是载入字符分隔的文本文件(每张照片的x-和y坐标和高度(相机方位数据,即俯仰、滚动和偏航值,也可以导入,但数据不是必须)。 然后单击参考窗格中的Settings按钮,在参考设置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并根据测量准确度设置照片POS精度及标记、连接点、精度,如果没有在导入POS时指定坐标系,也可以在这个面板中指定坐标系。 地面高程:在倾斜拍摄的情况下,应该指定对应坐标系统椭球面上的平均地面高度。 点击确认后,相机位置会标记在模型视图中,如果在POS数据正确的情况下无法看到相机位置,点击工具栏中的显示相机按扭,然后点击工具栏上的重置视图按钮。 4.检查相机校准 打开菜单栏“工具”-“相机校准”窗口。 默认情况下,Photoscan将在对齐照片和优化的过程中通过照片的相

Mapgis生成标准图框

Mapgis生成标准图框 1.1基本知识 1、Mapgis中图形文件由一个文件夹组成,一般包括工程文件(*.mpj)、点文件(*.wt)、线文件(*.wl)、区文件(*.wp)。工程文件(*.mpj)是把点文件(*.wt)、线文件(*.wl)、区文件(*.wp)三类项目组合起来而成一张图。 2、点文件(*.wt)包括文字注释、园、特定符号(如钻孔、三角点、矿点等)。 3、线文件(*.wl)是指地形线、地质界线、断层线坐标线等。 4、区文件(*.wp)是指地层填充上色。 1.2生成标准分幅地图的标准图框 我国基本比例尺的地形图包括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8种不同比例尺的图框。基本比例尺地图以经纬线分幅制作,它们以1:100万地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采用逐次加密划分方法划分图幅。这样不同比例尺的图幅将1:100万的图幅划分成若干行和列,使相邻比例尺地图的经纬差、行列数和图幅数成简单的倍数。 下面以1:500000的地图为例讲解如何生成标准分幅地图的标准图框,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在投影变换模块中选择“系列标准图框”——>“生成1:5000图框”功能选项,则系统提请用户如下对话框:

(1)选择图框模式 其中“图框模式”可选择如下六种方式来输出: ①地理坐标十字经纬网:即在外框用短线画地理座标标记(1'),用"+"画经纬网并标记分秒数。 ②图幅外框写高斯座标:即在外框写高斯座标,用短线画经纬标记(1')。 ③单线内框:即只画内框。 ④高斯坐标实线公里网:即在外框写高斯座标,用短线画地理座标标记(1'),用实线画公里网。 ⑤地理坐标实线经纬网:即在外框用短线画地理座标标记(1'),用实线画经纬网并标记分秒数。 ⑥输出图框控制点:输出控制点座标到文件F?COOR.DAT中。 (2) 输入图框左下角经纬度 用户只需根据需求设定待选模式项,继而按对话框提示输入该图幅的左下角经纬度值及相应的网间间距值。若选择模式为经纬网,则网间间距为角度值,单位是DMS。若选择模式为公里网,则网间间距为长度值,单位是公里(KM)。 (3) 选择椭球参数 (4) 输入图框辅助选项及内容 正确输入以上参数后,点确定,则系统弹出绘制内容选择窗口,如下图所示。

经纬度生成点图层

经纬度生成点图层 private IFeatureClass CreateShapefile(string folderPath, DatabaseRecordset model,string strFeatureClassName, int GeometryType) { IWorkspaceFactory pFeatWorkspaceFac = new ShapefileWorkspaceFactory(); IFeatureWorkspace pFeatWorkspace = pFeatWorkspaceFac.OpenFromFile(folderPath, 0) as IFeatureWorkspace; if (pFeatWorkspace == null) return null; ESRI.ArcGIS.Geodatabase.IField oField = new ESRI.ArcGIS.Geodatabase.FieldClass(); ESRI.ArcGIS.Geodatabase.IFields oFields = new ESRI.ArcGIS.Geodatabase.FieldsClass(); IFieldsEdit oFieldsEdit = null; IFieldEdit oFieldEdit = null; IFeatureClass oFeatureClass = null; long FCount = model.GetFieldCount(); try { oFieldsEdit = oFields as ESRI.ArcGIS.Geodatabase.IFieldsEdit; oFieldEdit = oField as ESRI.ArcGIS.Geodatabase.IFieldEdit; https://www.sodocs.net/doc/e65267073.html,_2 = "Shape"; oFieldEdit.Type_2 = esriFieldType.esriFieldTypeGeometry; IGeometryDef pGeo = new GeometryDefClass(); IGeometryDefEdit pGeoEdit = (IGeometryDefEdit)pGeo; if (GeometryType == 0) { pGeoEdit.GeometryType_2 = esriGeometryType.esriGeometryPoint; } else if (GeometryType == 1) { pGeoEdit.GeometryType_2 = esriGeometryType.esriGeometryPolylin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