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get up and bar the door1

get up and bar the door1

get up and bar the door1
get up and bar the door1

Part one Early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about 5 C---1485)

Chapter one The Making of England

一、The early inhabitants in the island

Britons a tribe of Celts(古代住在不列颠岛南部的凯尔特人的一个部落。)

二、The Roman conquest(55BC---410AD)

1. 55BC, Britain wan invaded by Julius Caser, the Roman conquer

2.Britain wan not completely subjected to the Roman empire until 78A.D.

3. For military purpose, they built a network of highways(Roman Roads)

4.During the Roman rule, Christianity was introduced to Britain.

5.In 410 A.D., all the Roman troops went back to the continent for their empire

was in danger.

三、The Angles, Saxons and Jutes conquest

1. They were swarms of pitates.

2. They built small kingdoms in Britain which were combined into a united

kingdom called England.

3. The Angles, Saxons and Jutes mixed into a whole people called English.

4. The three dialects spoken by them grew into a single English called old

English.

5. The Anglo-Saxon period witnessed a transition from tribal society to

feudalism.

6.The Anglo-Saxons were Christianized in the seventh century.

四、Anglo-Saxon poetry falls into two groups: Pagan and Christian. Christian poetry

came into being after Anglo-Saxons became Christians.

Chapter 2 Beowulf (a pagan poetry)

一、English literature began with the Anglo-Saxon settlement in England.

Five relics are still preserved, which are poems or songs by Anglo-Saxon

minstrels. Four are short fragments of long poems. One is a long poems of over 3000 lines: Beowulf, the national epic of English people.

二、The analysis of Beowulf’s content and features:

1.The primitive Northern tribes have to fight against the beasts and struggle

against the forces of nature, which remained mysterious and unknown to

them. Monster s→whales, crocodiles→sharks, They were brave but

superstitious.

2.Beowulf is a great hero, brave and faithful to his prople. He forgets himself

in face of death, thinking only that it profits others. He is the product of a

primitive, tribal society on the continent.

3.①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in its poetical form is the use of alliteration.

②use of metaphor and understatement

sea→swan’s path, whale’s road

ship→sea wood

not troublesome→very welcome

need not praise→a right to condemn

Chapter 3

一、The Danish Invasion.

二、The Norman conquest and its influence

1.The French-speaking Normans came in 1066. Norman conquest marks the

establishment of feudalism in England. The Anglo-Saxons sank to the

position of slaves.

2.Norman-French: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the conqueror.(P8)

Latin: the learned language of the clergy.

English: the tongue of the great mass of the people.

三、The Romance

1.Definition :P10

2.The Romance cycles:

The matter of France

The matter of Rome→the Trojan War

The matter of Britain→King Atthur and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

3.The Romance had nothing to do the common people.

They were composed for the noble of the noble.

Chapter 4 Langland

William Langland Piers the Plowman(written in alliterative verse P13.)

It’s important both i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He wrote about social discontent and preached the equality of men and dignity of labor. It has the form of dream vision. It ‘s perhaps the greatest of English allegories.

Chapter 5

The English Ballad

1.Oral literature: which is owned by the common people.

2.The ballad: (definitionP19 and subjects) are common

3.The Robin Hood Ballads: (comment P21)

Chapter 6 Chaucer

Part 2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Chapter 1 Old English in Transition

一、The new monarchy

The Tudor dynasty was founded which met the needs of the rising bourgeoisie and won its support.

二、The Reformation

The contradictio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the Monarchy

Get Up and Bar the Door (4)

The wind blew high, the wind blew cold, It blew across the moor,

When John Jones said to Jane, his wife, "Get up and bar the door."

"Oh, I have worked all day," said she,

"I've washed and scrubbed the floor,

You lazy man, get up, I say,

Get up and bar the door.

"Oh, I have worked so hard," said he,

"I know I can't do more;

So come, my own, my dearest wife,

Get up and bar the door.

Then they agreed between the two,

A solemn oath they swore,

That the one who spoke the very first word Would have to bar the door.

The wind blew east, the wind blew west, It blew all over the floor,

But neither one would say a word

For barrin' of the door.

Three robbers came along that way, They came across the moor;

They saws Light and walked right in, Right in through the open door.

"Oh, is the owner of this house

A rich man or a poor?"

But neither one would say a word

For barrin' of the door.

They ate the bread, they drank the ale, Then said, "Come, give us more."

But neither one would say sword

For barrin' of the door.

"Let's pull the old man's beard" said one, "Let's beat him till he's sore."

But still the old man wouldn't speak

For barrin' of the door.

"I'll kiss his pretty wife," said one, "Oh, her I could adore."

And then the old man shook his fist

And gave a mighty roar.

"Oh, you'll not kiss my wife," said he,

"I'll throw you on the floor.

Said she, "Now, John, you've spoken first, So get up and bar the door.

It fell about the Martinmas time,

And a gay time it was then.

When our goodwife got pudding s to make, She's boild them in the pan.

The wind sae cauld blew south and north, And blew into the floor;

Quoth our goodman to our goodwife, "Gae out and bar the door."

"My hand is in my hussyfskap, Goodman, as ye may see;

An it should nae be barrd this hundred year, It's no be barrd for me."

They made a paction tween them twa. They made it firm and sure,

That the first word whaeer shoud speak, Shoud rise and bar the door.

Then by there came two gentlemen,

At twelve o'clock at night,

And they could neither see house nor hall, Nor coal nor candlelight.

"Now whether is this a rich man's house, Or whether it is a poor?"

But neer a word wad ane o' them speak, For barring of the door.

And first they ate the white pudding s,

And then they ate the black:

Tho muckle thought the goodwife to hersel, Yet neer a word she spake.

Then said the one unto the other,

"Here, man, take ye my knife:

Do ye tak aff the auld man's beard,

And I'll kiss the goodwife."

"But there's nae water in the house,

And what shall we do than?"

"What ails ye at the pudding broo,

That boils into the pan?"

O up then started our goodman,

An angry man was he:

"Will ye kiss my wife before my een,

And scad me wi pudding bree?"

Then up and started our goodwife,

Gied three skips on the floor: "Goodman, you've spoken the foremost word: Get up and bar the door."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方法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方法: (1)科学问题的提出 (2)(2)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与实验 (3)科学假说的形成 (4)科学理论的创立 科学思维方法—非演绎方法 ①分析与综合②归纳与概括③类比与联想④思想模型 2.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1)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2)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交织起来的画面。 3.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 1.谈谈你对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具体设想 21世纪初是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依然沉重。基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中国们必须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对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帮助学生树立环境生态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道德观念。 二是改革生产方式,做强生态产业。对现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发展生态产业的重点,是要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少污染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发展道路。要下决心关停并转那些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重的企业。发展生态农业,主要包括绿色农业食品和绿色食品原料,生态林业、草业、花卉业,生态渔业,观光农业,生态畜牧产品,生态农业手工业等方面。为此,要研究开发生态技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进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实现生活用能替代和多能互补、废弃地复垦利用和陡坡地退耕还林,发展山地综合开发复合型生态经济、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以及农村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另外,还要重视生态旅游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三是实施生态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生态工程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特点,“十五”期间,应重点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一要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生态处理,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二要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工程,特别是北京地区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三要防治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危险废物污染,防止生态破坏; 四要加快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城市和生态省(市、自治区)的创建工程;五要继续推进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全社会的计划生育意识,确保控制人口数量,确保提高人口质量;六要在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提倡少用或不用不可再生资源,防止资源骤减,力争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四是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动,也需要政府和权力机关出台必要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硬约束。要建立综合决策制度,用政府的权威保证生态环境免遭破坏。特别是在制定规划、计划及重大经济行为的拟议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综合决策的作用,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以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的危害问题。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包括:引导生态型项目开发的扶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1、论技术创新: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就是强调科技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这一论断说明了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只有经济发展了,才可能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因此,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两大重要支柱,发展生产力需要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自邓小平提出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一论断开始,中国就在推进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几十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不能忽视结合的不彻底,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今,中国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更符合创新规律的方式来推动。在对结合的认识上,不仅要加深对其重要性的理解,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将结合问题看作科技界的问题,也要看作经济界的问题,切实转变经济工作的根本理念,体现创新的重要性。我们更应该明确技术创新的经济属性,从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入手,获得高价值。此外,现阶段我国的新产品主要应用者不能依赖于国外市场,应该发挥本国市场对自主创新活动的牵引作用,将市场应用作为自主创新实践不可或缺的环节。另外,资本市场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也至关重要。硅谷的成功不仅仅因为有一流的技术,更是因为有一流的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机制。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尽管开办了创业板,但真正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还远远不够,短期利益导向严重阻碍了科技与经济结合。当前,在政府资金越来越充裕的条件下,应该下大力气引导投资市场关注科技与经济结合,关注创新型企业培育,形成鼓励创新的投资市场。 或者 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答:A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B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C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 D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还集中体现在生产的影响上。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 技术创新的主要原则: 1、技术上的新颖性或创造性。技术创新特征在技术上的体现就是“新颖”,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市场范围内,相对于原有技术的改进或创造。2、经济上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技术创新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去创新,这是因为创新存在极高的回报。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或过渡性。作为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中间环节的创新具有中介性,是技术与经济。 2、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的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①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②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③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④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⑤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其表现为: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 (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①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②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③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④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⑤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3、根据选题的基本原理,在你的专业上选一个题,并简述选题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所谓科研选题,从狭义上来讲,是指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从广义上来说, 它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研究课题两个方面。研究课题是指科学技术领域中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而研究方向是指研究者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从事研究活动的领域。 选题的过程 (一)课题调研和实际考察。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 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 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3个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分为运动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1、运动自然观的内容有以下3点: 自然界存在辩证运动,自然界指广义的自然界包括三大运动: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辩证运动是多维的。 自然界不仅是事物集合体也是过程集合体。要从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中理解科学,从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转化中理解技术工程,从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转化中理解产业。 任何变化都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共产主义建立在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统一的基础上,共产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也等于自然主义。 2、系统自然观的内容: 1)自然界本身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与外界之间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自然辩证法考试分析题

1 DDT案例简介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DT的使用范围迅速得到了扩大,而且在疟疾、痢疾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大显身手,救治了很多生命,而且还带来了农作物的增产。 但在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滴滴涕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内蓄积,甚至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也检测出滴滴涕,鸟类体内含滴滴涕会导致产软壳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处于食物链顶极的食肉鸟如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几乎因此而灭绝。1962年,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因此从70年代后滴滴涕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滴滴涕还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催生婆。DDT的有毒人造有机物是一种易溶于人体脂肪,并能在其中长期积累的污染物。DDT已被证实会扰乱生物的荷尔蒙分泌,2001年的《流行病学》杂志提到,科学家通过抽查24名16到28岁墨西哥男子的血样,首次证实了人体内DDT水平升高会导致精子数目减少。除此以外,新生儿的早产和初生时体重的增加也和DDT有某种联系,已有的医学研究还表明了它对人类的肝脏功能和形态有影响,并有明显的致癌性能。 由于具有较低的急毒性和较长的持久性,也降低了有机氯杀虫剂的使用次数。然而,却也因此使此类的杀虫剂具有较长的持久性,长期累积下来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许多问题。 2 案例分析 历史上,DDT的使用,不仅能很好地治疗疟疾、痢疾等疾病,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DDT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人类在自然面前取得了成功,但是自然反过来又开始报复人类,随着DDT进入生态链,它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类似DDT使用的现代生产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引起了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时今至日,才认识到人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主人,二是共存共荣的合作伙伴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协调发展阶段。 首先,人类应该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观念。这是因为,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而这种交换又势必带来自然平衡的改变。人类使用DDT,就是为了从自然界得到更多的农作物,促进农业的发展,当初就是为了追求这种短期的效果而不顾可能造成的长远影响,造成了现在生态环境破坏、物种种类减少。因此人和自然应该建立一种建设性的、尽可能完善的、和谐的关系。 再次,要通过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来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人和自然矛盾的解决,与生产力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根本无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才能为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发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参考答案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一)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二)主要内容 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总之,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三)相关解释 世界有三大组成部分,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顾名思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科。 科学的灵魂是发现,对自然界研究和认识的理论成果,表现为自然科学或狭义的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发明,在科学发现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技术。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事实上,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而一致性和差异性,都与人类的认识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研究自然界辩证运动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阐述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归宿。 (四)具体而言 第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哲学系统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哲学——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第二,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第三,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辩证法相近的学科有科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五)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它不研究自然界某一层次或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因此它具有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方法,它不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特殊方法,因此它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性质,而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层次。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功能及其发展规律,因此它具有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即科学性质: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

自然辩证法考试解析

《自然辩证法》考试 答案 一、基本理论概念部分: 1、机械自然观或生态自然观 答:机械自然观:机械自然观是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机械自然观成为以后相当时间内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持有的观点。其要点为: 1) 宇宙像空架子,绝对静止---绝对空间; 2) 时间永远以等速流失,与物体运功无关; 3) 机械运动是唯一的运动规律,宇宙是一架大机器; 4) 分析、分解的方法是研究自然的主要方法。 总之:机械自然观把大自然比作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不再认为自然是个有机体,自然不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也不具有理智和理性,不能自主地运动和变化,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简言之“世界是一架机器”。坚持有神论的思想、决定论的思想、还原论思想和简单性思想。(概论P31)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的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系统的辩证的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而现代生态自然观的践行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斯、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发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还高度重视人在大自然中的独特价值和主体地位。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概论P82) 2、科学乌托邦或科学敌托邦、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几种观点 答:科学乌托邦:以现代科技为根本依托对未来社会进行理想设计,主张以科技理性为范式主导和规约人类未来,相信科学技术必定可以实现物质丰裕、持续合理、自由正义与社会和谐的人类梦想。 注:乌托邦新型理想社会的理念创新为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条件;理性启蒙运动推动了世界的全面理性化,为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条件;工业革命及其引领的西方现代运动为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 科学敌托邦:

最新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古代科学衰落原因 欧几里德写成几何学巨著《几何原本》,在这部划时代历史巨著的示范作用下,形成了共同原始科学结构学科群并对后世科学家进行示范。然而公元415年女数学家希帕提娅遭到基督徒的野蛮杀害,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下令关闭雅典的学校,严禁研究和传播数学,数学发展再次受到致命的打击,公元641年阿拉伯人攻占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再度被焚,希腊数学悠久灿烂的历史至此终结。 由此可得,古代科学走向衰落的原因是: 1.示范作用的极限。示范作用是指科学家利用已在某领域中明确的模式去搞新的研究,但这种末班的应用取决于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是否允许人们去利用示范。科学不仅常常和直观相矛盾,还和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相抵触。在古希腊奴隶社会的价值观念中,这种示范作用很难社会化,罗马的一个皇帝曾拒绝用机器搬运神殿大柱,因为那会使奴隶失去工作。几何学建立的原始科学结构在奴隶社会中几乎不能发挥示范作用。古希腊科学发展渐渐陷于停滞状态,而且古代社会对科学的需求比对技术的需求小的多。并且由于科学体系本身的专门性和复杂性,很多科学理论虽然正确,但和人们直观认识不相同,所以科学理论传播特别是方法论上的示范遇到的障碍可想而知。 2.教育和通讯技术的不发达,理论的传播范围有限。思想的社会化需要通过出版和印刷,跨地域的科学交流需要发达的通讯技术。古希腊的文字是写在纸草和羊皮纸上的,价格昂贵,购求和安放均极为困难,科学理论的教育和传播只能是奴隶主这一小部分人的特权,科学社会化程度太小,一旦社会结构面临变化,战争的风云就会摧毁原始科学结构。 3.罗马帝国的征服以及基督教的兴起,使整个古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希腊理性精神受到压制。古代宗教及相应的理性主义精神消失,对上帝的虔诚取代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科学土壤随着古代社会的解体而流失,而原始科学结构在古希腊罗马的社会化程度实在太小,所以古代科学的衰落成为必然。

自然辩证法精彩试题(卷)问题详解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 学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1、论技术创新: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就是强调科技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这一论断说明了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只有经济发展了,才可能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因此,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两大重要支柱,发展生产力需要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自邓小平提出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一论断开始,中国就在推进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几十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不能忽视结合的不彻底,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今,中国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更符合创新规律的方式来推动。在对结合的认识上,不仅要加深对其重要性的理解,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将结合问题看作科技界的问题,也要看作经济界的问题,切实转变经济工作的根本理念,体现创新的重要性。我们更应该明确技术创新的经济属性,从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入手,获得高价值。此外,现阶段我国的新产品主要应用者不能依赖于国外市场,应该发挥本国市场对自主创新活动的牵引作用,将市场应用作为自主创新实践不可或缺的环节。另外,资本市场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也至关重要。硅谷的成功不仅仅因为有一流的技术,更是因为有一流的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机制。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尽管开办了创业板,但真正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还远远不够,短期利益导向严重阻碍了科技与经济结合。当前,在政府资金越来越充裕的条件下,应该下大力气引导投资市场关注科技与经济结合,关注创新型企业培育,形成鼓励创新的投资市场。 或者 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答:A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B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1、简述科研选题的步骤和基本原则。 科研选题的步骤一般来说,选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问题调研。这是选题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科研主体应首先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专长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究领域,然后对这一领域做全方位的调研。调研内容可以包括:了解人们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取得的成果以及失败的教训;目前的进展情况,在近期有可能取得哪些突破;哪些问题急需解决而尚未有人涉足等等。只要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掌握科研新动向,并以前人的工作的前提进行高起点的研究。 2.课题选择。这是提出问题和确定课题阶段。根据问题调研的结果,运用选题的原则,从所调研的问题中优选出备选课题,然后设计出研究方案,提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研究周期和所需费用,需要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等等。开题报告是对课题可行性研究和审批课题的重要依据。 3.课题论证。这一阶段是为了保证所选课题的正确和恰当而对课题及其方案做出的论证和全面评审。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实施条件,社会与经济效益及对科学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逐项分析审议。课题论证一般采取同行专家评议与管理决策部门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课题决策。经过专家对课题的论证与评议,最终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课题若通过论证则成为待研究课题。若通不过则被淘汰,或修改该课题,或另选课题。科研选题就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和多次论证。另外,科研选题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存在单一的模式。 选题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课题选择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理论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包括经济发展需要、国防建设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需要等。科学理论发展需要则包括开拓科学领域、更新科学理论、改进科学方法等方面的需要。 科学性原则要求人们选择课题时,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按客观规律办事。将选题置于时代和当时的科技背景下,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即要持之有故,选之有理。科学性原则,也称为限制性原则。 选题的原则3:创造性原则 科学研究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便是创造。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从选题开始就要十分注重创新。要注意以下几点:1、概念、观点上的创新;2、方法上的创新;3、应用上的创新。创造性原则系指选出的课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预期能从中产生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它与重复性不相容,要求课题具有先进性和新颖性。为贯彻和坚持选题的创造性原则,应当注意下述两点。首先,要弄清和确定课题本身所蕴含的新颖的实质内容; 其次,在课题选择中,要善于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要有穷根究底献身科学真理的气概。 选题的原则4:可行性原则 此原则主要指选题应与主客观条件相适应,根据已经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题。所谓选择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原则,就是说,选择研究课题要量力而为,要具有完成课题预期目的现实可能性。 选题的原则5:有兴趣的原则 科研选题,应当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最好是自己提出的假说,由自己亲手去验证,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动力。 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①需要性原则:满足社会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需要。②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为根据。③创造性原则:选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④可行性原则:选题应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⑤有兴趣的原则:应当是自己最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研究生考试)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研究生考试)

1、回顾每学期开班的讲座,尽可能准确列出讲座主题(题目),并根据自身需求提出本课程建设方案及合理化建议。并谈一谈印象最深的一次讲座。讲座主题(题目) 李猛技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 杨仕健理性精神与科学思维 张艳涛近代科学理性与现代性问题研究 贺威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 宋建丽生命伦理前沿问题研究 詹达中西科技制度比较与科技人才培养 章军理性对待转基因 马永慧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 陈玲李约瑟问题专题研究 蒋昭阳工具理性的人文反思 乐爱国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学 陈墀成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问题研究 梁丹环境议题和问题的社会建构 邱仲潘人工智能的当下与未来研究 印象最深的一次讲座: 张艳涛近代科学理性与现代性问题研究 主要观点:

1)为什么要关注现代性?现代性指我们现今所处的生活状态,其基本的制度结构,经济生产模式、文化形态、价值理念等。关心现代就是关心我们身边与周遭未来的一切。 2)“六神无主”的当下: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其结果是:经济发达,但内心空虚。 3)“我饿”-“我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整体上已走在从”生存性需求满足“向”发展性需求满足“的途中。较”生存性需求满足”而言,”发展性需求满足“是一种更为多样的需求。4)物化时代应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生存方式成为物化生存,需要防止精神懈怠。 5)“欲求“取代”需求“。人的”需求“有两种,一种是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从不可缺的”绝对需求“,另一种是相对意义上的,能使我们超过他人,感到优越自尊的”欲求“。 6)消费社会来临。资本逻辑指导下的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也是西方现代的基本特征。 课程建设方案及合理化建议 1)课程存在“课时少、任务重“的问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及试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辩证法P1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P4 3、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P2-3 二、重要问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 3、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P6-7 4、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区别P7 第一篇自然观 一、名词解释: 1、系统P39 2、人化自然P93 3、人工自然P95 4、可持续发展P115 5、可持续发展战略P117 二、重要问题 1、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特点P17-18 2、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和意义P24 3、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27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P29-33 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P33-36 6、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P91-92 7、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要性和基本途径P107-111 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P115-117 9、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P121-123 第二篇科学技术观 一、名词解释 1、科学P126-127 2、技术P128 3、科学共同体P132 4、无形学院P135 5、范式P148 6、技术创新P166 二、重要问题 1、自然科学的两个重要特征P127-128 2、技术的基本特征P128-129 3、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P131 4、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P132-133 5、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45-146 6、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P148 7、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50-152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P157-160 9、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和类型P166-168 10、技术进步与产业创新P168-170 11、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P191-194 12、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P198-201 13、科教兴国的内容和实施的历史必然性P206-211 第三篇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方法P220 2、科学问题P227 3、科学事实P240 4、实验方法P246 5、科学抽象P251 6、直觉思维P259 7、创造性思维P260 8、科学假说P263 二、重要问题 1、科学认识的特点P217 2、科学问题的来源P231 3、科研选题的意义、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P233-238 4、科学事实一般应该满足的条件P241 5、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和建立假说应遵循的原则P263-266 6、数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P275-277 7、运用系统方法应把握的原则P292 8、技术预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310-311 9、技术评估的标准和内容P315-316 10、技术方法的特点P305-307 绪论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 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 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 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 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 路。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 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 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 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 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 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 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 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 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 缺。 二、简答题(考5道,8分每 题,重点:2、4、6、7、10、 11、16、17、18)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 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 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 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科 学的本质,科学认识的过程; 形成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科 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 论的发展。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技 术的本质与结构;技术认识和 技术方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 会观;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 化。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 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 会运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 本思路 (1)定义所谓系统思 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 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 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 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 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 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 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 化的特征。 (2)系统思维方式的思路 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 思路是: 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 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 与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 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 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 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出 发,对事物进行综合研究,然 后以综合为指导、对事物的组 成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 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又在分析 的基础上回到整体的综合研 究。 第二,认为各要素组成的 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功能 简单相加的新功能,即认为系 统具有非加和的性质——系统 性质。人们认识系统就在于找 出这种系统性质,构造一个新 系统的目的就在于利用这种非 加性来实现某种新功能。 第三,把所观察的系统都 看做动态的开放系统,认为任 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 它与外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任何系统要得到自身的 发展,必定是与环境不断进行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第四,系统思维方式对某 一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于无 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 衡性、非线性等方面,这与传 统的千方百计将系统简化为稳 定、有序、均匀、平衡、线性 作用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 3、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1)开放性(2)动 态性(3)整体性(4)层 次性 4、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大 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 面: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 统。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 的整体性。 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 的开放系统。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 衡系统。 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 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发展原则(2)可持 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4) 公平性原则 6、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第一,为寻求事实之间的 联系提出问题。 第二,从理论与事实之间 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第三,从某一个理论内部 的矛盾(非自洽性)中发现问 题。 第四,从不同理论之间的 分歧中发现问题。 第五,从社会需求与已有 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 题。 7、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1)科学事实的特点:其 一,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 其二,科学事实渗透理论。科 学事实作为科学活动中的第一 阶段认识成果,是在一定的科 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并且为 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服务,其 中必然渗透着理论。其三,科 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科 学事实是对个别事物存在的陈 述和描写,而事物的联系和变 化是多样的。作为科学事实应 该比较系统的反映事物的存 在,只有这样才能为理性思维 加工提供可靠的事实根据。其 四,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 科学事实的发现和确定虽然依 赖于一定的科学理论,但科学 事实一旦被确认,就具有相对 独立性。 (2)科学事实的作用:首 先,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 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 学理论的基础。其次,科学事 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 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 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8、科学事实上升到科学定律的 途径 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 是科学认识过程中的飞跃,一 般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借助归 纳法从科学事实概括出来的经 验定律。另一条是借助于想象、 直觉与灵感得出的理论定律。 9、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其一,客观真理性。其二, 全面系统性。其三,逻辑完备 性。其四,科学预见性。 10、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 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 想渊源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1.生产 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 产生 2.18世纪末至19世纪 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 就:①“星云说”②地质“渐 变论”③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④尿素的人工合成⑤细胞学 说⑥生物进化论⑦电磁场理 论⑧元素周期律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 先驱:德国古典自然哲学 2.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 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11、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系统自然观 植根于系统科学等现代自然科 学理论,它深入揭示了自然界 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 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系统自 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 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 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 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 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 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 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 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 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 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12、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尽管观察是一个复杂的认 识过程,它的客观性仍然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保证:第 一,在标准条件下,观察者所 得到的感觉图像(或观察数据) 是能够重演的,当然要排除观 察者主观意愿的歪曲;第二, 观察中渗透的理论要经受过实 践的检验;第三,观察中使用 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手段,是符 合科学理论原理的。 1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 容 科学的社会规范以公有主 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