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业4.0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分析(1)

工业4.0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分析(1)

工业4.0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分析(1)
工业4.0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分析(1)

工业4.0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分析(1)

华南工业机器人应用培训中心余任冲2015,广州

1.1什么是工业4.0?

工业4.0概念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国业界提出该想法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描述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告诉我们创新和跨越要成为下一个发展中的主题,如何通过创新来跨越,在短期市场绩效中的成功转型获得成功,这是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具体而言,“工业4.0”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集中式控制的工业生产模式不同,“工业4.0”将更强调“分散化”,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将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1.2为什么是4.0?

工业化革命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工业1.0。这是一场始于18世纪末,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生产模式变革过程,伴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制造设备的出现,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

济社会从农业社会向以机械制造带动的工业社会转变。

(2)工业2.0。第二次工业领域的大变革发生在19世纪末期,形成生产线生产的阶段,即随着基于劳动分工的、电力驱动的电气化时代。

(3)工业3.0。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化工业革命被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其标志是1969年第一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出现,使得生产组织可以用电

子和IT(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实现制造流程的进一步自动化,机械设备开始代

替人类作业。

(4)工业4.0。所谓“工业4.0”,是相对于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的“工业1.0”、20世纪初电气化的“工业2.0”及20世纪70年代信息化的“工业3.0”而言的

第四次工业革命。在2011年于德国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Hannover Messe

2011)上,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董事兼行政总裁沃尔夫冈·瓦尔斯特尔教授

在开幕式中提出,要通过物联网等媒介来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提高制造业水

平。在2013年举办的“Hannover Messe 2013”上,由官产学专家组成的德国“工

业 4.0工作组”发表了最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

4.0”战略的建议》,宣告以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

1.3工业4.0和“智慧工厂”

“智慧工厂”是以信息物理系统(CPS)为核心的新一代制造业模式。CPS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在2006年提出,被认为有望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的第三次浪潮,其核心是3C(Computing、Communication、Control)的融合。CPS是融合技术、包括计算、通信及控制(传感器、执行器等)。

具体而言,“工业4.0”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慧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CPS的“3C”概念模型

工业机器人属于上述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或"物理计算"理念或课题(Physical Computing)。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00万机器人在世界各个角落辛勤工作,特别是在人类难以胜任的危险环境里。日本是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每10万人中就有295个机器人(如下图所示)。

企业实施智慧工厂战略,将以可编程柔性自动化代替刚性流水线自动化,从而实现更灵活的生产;将把能源和资源消耗控制在最佳水平,并在智能自动化和IT系统的支持下进行更快速的决策,产品生命周期的集成将大大减少研发迭代次数和周期,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决策和研发;将物理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自动化IT系统高度集成,从而实现人、设备、环境的安全;将实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生产,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从而达到更环保的企业生态;在智慧工厂里,人和设备、人和环境、人和产品达到更加理想的协调,人在高度愉悦的状态下从事富有创造力的工作,从而实现更和谐的工厂;最后,整个企业以更高的运营效率、极高的质量以及合理的成本,以对环境最小的代价,生产所谓的智能化产品,这种智能化产品充满了个性化色彩,将硬件、软件、服务和智能集成起来,对每一个消费者提供独一无二的卓越体验,这种模式将是一种可持续的,不断优化的卓越运营模式,将助推中国制造企业不断超越自我,向所谓的“世界级制造”进发。(资料来源于网络)

智慧工厂的架构

智慧制造企业是一个由不同企业间相互组成网络,包括智慧的创新网络、智慧的制造网络和智慧的管理网络,是建立在“云计算”或“云制造”基础上的,具有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的特征。可以用三个维度来描述智慧工厂:工程、生产、供应链。分别对应设施、产品和管理三个概念。其中,产品是可以集成互联功能的,即具备通信或者感知能力,其内置的数字存储器承载着在其整个供应链和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各种信息。设施是可以实现自我组织的柔性化生产线,会根据从产线上采集到得产品信息动态调整生产工艺或者流程。供应链系统则是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利用物联网使供应链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物品在供应链的任何地方都被实时追踪,在整个供应链中流动-从生产线到最终的消费者,实现对整个生产从部品到半成品到成品的单个、类别以及全部的产品追溯、质量控制和流程管理,建立完整的生产追溯管理系统平台。与生产计划、物流、能源和经营相关的ERP、SCR、CRM等,和产品设计、技术相关的PLM处在最上层,与服务网紧紧相连。

数字化工厂模型

智慧工厂的流程

通过建立描述这三个维度的信息模型,利用适当的软件,能够完整表达围绕产品设计、技术支持、生产制造已经原材料供应、销售和市场相关的所有环节的活动。

智慧工厂的生产过程就是智能物料在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支持下实时数据交换,实时下达指令制导这些活动,全面的优化,在三个维度之间交互,这个流程就是智慧工厂生产流程。

智慧工厂的生产流程

“工业4.0”通过CPS,将生产设备、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融合成一个基于云的智能网络,使得设备与设备、服务与服务、设备与产品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

智慧工厂中的工业机器人技术

工业机器人、信息软件系统、数字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正在将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时代带往“智慧制造”时代,企业生产管理和竞争格局因此发生巨变。而“无人工厂”也随之出现。

无人工厂又叫自动化工厂、全自动化工厂,是指全部生产活动由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生产第一线配有机器人而无需配备工人的工厂。这种工厂,生产命令和原料从工厂一端输进,经过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加工和检验包装,最后从工厂另一端输出产品。所有工作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机床、无人运输小车和自动化仓库来实现,机器人也不再被固

定在安全工作地点,而是与人一起协同工作。人在无人工厂里更多起的是监视照看作用。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劳动条件改善的要求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无人化”工厂在我们国家这个世界工厂诞生,那时,中国将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1.5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

2014年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元年。在这一年里,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以外的一般工业领域应用需求快速增长,中国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4.55万台,同比增长35.01%;A股市场上新增了15家上市公司涉足机器人领域,投资总规模达到44.39亿元;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机器人相关扶持政策,机器人产业园超过35个,总规划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

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四大特点

投资热。2014年,机器人产业备受关注,机器人题材企业受到投资商前所未有的热捧,上市公司不断加码机器人业务。GRII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市公司投资机器人规模达44.39亿元;2014年A股市场新增15家公司涉足机器人业务,累计达到42家(不含新三版)。

地方政策密集出台。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超过15个地方政府出台了机器人发展政策或机器换人政策;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的产业园(基地)已经超过35个,产业园规划面积超过3万亩,到2020年的规划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

工业4.0概念热炒。“工业4.0”是2014年工业自动化领域和机器人领域被谈及最多的一个词汇。德国“工业4.0”是通过信息网络与物理生产系统的融合来改变当前的工业生产与服务模式,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要实现“工业4.0”的目标,中国制造业商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该概念确实受到热炒,甚至有企业已经套上了“工业4.0”的标签。

外资品牌加快布局。“四大巨头”加快布局中国市场,扩大领先优势,年初库卡上海年产5千台的亚洲新工厂开幕,至此,四大巨头均已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且在汽车制造之外的一般工业领域,四大巨头已基本完成了布局;价格是竞争最直接的体现,外资品牌加入价格战,以安川、川崎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大幅降低机器人产品价格,以抢在国产机器人品牌起来之前抢占市场。

2014年市场新增4.55万台

GRII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预计达到4.55万台,同比增长35.01%。2015年市场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增幅将超过40%,达到6.42万台,电子制造业已经成为第二大增长引擎,主要集中在高精密、高速度的平面关节机器人以及直角坐标机器人上。

1.6 人才挑战

在德国企业界谈到工业4.0未来面临的挑战时,无论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还是ICT企业,都把人才问题看作他们面临的共同挑战。德国企业普遍认为,工业4.0导致了对优秀员工标准的转变,工业4.0建立在一个开放、虚拟化的工作平台之上,重复性的熟练体力和脑力工作不断被智能机器所替代,人机交互以及机器之间的对话将会越来越普遍,员工从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一个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德国认为,目前德国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学科设置和教学理念是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工业需求制定的,过去的40年学科专业不断细分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能够驾驭日益复杂综合的制造业体系,工业4.0的实践不仅仅对企业自身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传统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新挑战。

最近有两本书大家很关注,《第二次机器时代》和《21世纪资本论》,他们讨论了一个共同话题——谁来控制财富和资源的分配。《21世纪资本论》强调了资本在财富分配中的重要性,认为工业革命以来资本的收益率长期来看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换句话说,长期以来资本收益高于劳动的收益率,社会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均衡,这是一切不平等的根源。《第二次机器时代》以及该书作者关于幂率经济的文章都强调了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作者认为,数字化技术使得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创新型人才是“第二次机器时代”最稀缺的资源,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并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商业模式的人才正成为市场的主要支配力量,是资本追逐的对象,是社会财富主要分配者,创新性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2013年牛津大学调查了美国702种工作,并分析了未来10到20年被机器取得的可能性,其中47%的员工肯定会被替代、19%的员工有可能被替代,这意味着你在职场上的竞争对手将不是你的校友,而是智商快速提升的机器人,智能制造时代让人们都要思考,什么样工作将会被机器替代?全社会应当如何打造一支适应智能制造体系的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应当面向智能制

造如何建立一套新的教育理念、学科体系和培养模式。(来源:网络《深刻解析:工业4.0——为什么?是什么?如何看?怎么干?》)

2014下半年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话题非常走红,大家最关心的一个话题,就是机器人是否能取代人类。在其它的领域尚且难说,人才市场首先就受到巨大的冲击。由牛津大学与德勤公司在11月发布的一项联合研究报告中称,自动化技术将在未来20年冲击30%的英国劳动力市场。另一项由牛津大学于2013年底进行的研究中称,自动化技术将在未来20年冲击近半数美国劳动力市场。两项研究认为,低技能劳动力与低技术人才在未来20年所受的影响最大。

在另一方面,2014年智能终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正在全面推进,快速发展。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在中国市场,上述每一个领域都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85万亿元,同比增长34.5%;B2B交易额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32.4%;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43.9%。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大量跨产业、跨领域、跨技能的融合,都在挑战着传统人才的技术与能力。

1.7 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人才荒

伴随着机器人热的另外一个隐忧也随之浮出水面,那就是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的人才荒。一台工业机器人(机械臂)能否投入到生产当中去,以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取决于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产品的多样性还有周边设施的配套程度。而解决这些问题却需要3到5

名相关的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目前,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以外的一般工业领域应用需求快速增长,而相应的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却捉襟见肘。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行业,其特征是三高一低,即高技术门槛、高人才门槛、高资金门槛,一低就是低产出。这就决定了其应用很难从一个行业直接地推广到另一个行业,最近的例子是电子制造行业代工巨头富士康科技集团,试图把机器人汽车行业的经验移植到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性电子)行业,富士康本想用“百万机器人计划”来解决中国工厂日益上涨的劳工成本,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iPhone产线全自动的想法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很长的时间。“百万机器人”计划受挫,说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不仅需要机器人专业知识、一般学科知识与特定领域知识的深度融合,更需要大量成功的案例经验,这就导致“试错”成本畸高,广大潜在的机器人用户持观望态度。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大量培养掌握机器人系统知识并能与各行业工艺要求相结合的应用工程人才,帮助用户解决机器人的应用的实际问题,取得实效,以此开拓机器人市场。

据统计,2014年中国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预计达到4.55万台,同比增长35.01%。2015年市场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增幅将超过40%,达到6.42万台,电子制造业已经成为第二大增长引擎,主要集中在高精密、高速度的平面关节机器人以及直角坐标机器人上。下面以国内某知名电子制造企业自动化工程师/专家(机器人应用)的招聘要求为例,来了解目前客户对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岗位的要求:

我们需要您:

1. 负责电子产品制造自动化的推行,根据产品的制造工艺流程结合IE知识提出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

2. 负责生产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开发及应用实施,主导本领域现场改善;

3. 进行本业务范围自动化综合改善团队的技术和项目管理工作;

4. 带领工程师/技术员/技师分析和处理解决现场自动化设备应用中的异常及设备故障,组织技术攻关和改进。

我们期望您:

1、机械设计或自动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四级以上

2、精通ABB或三菱机器人应用经验,对电子产品生产全流程深刻理解;

3、具备机器人为核心的系统方案规划、机器人应用3年以上工作经验

4、有电气设计及软件设计经验,如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机器智能应用等相关专业优先

5、具有系统IE相关技能并能组织现场改进实施经验者优先

从上面招聘要求不难看出,目前客户对使用工业机器人的要求无外乎是熟悉一到两个著名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知识,具备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能与产品的制造工艺流程结合提出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最好是软硬件结合(具备上位机软件系统和机器视觉系统开发经验)。这样的要求能最大程度降低“试错”成本,提高设备的周转率和加快项目实施速度。但这样一个机器人高端集成应用的技术人才从目前来讲属于凤毛麟角,而操作机器人的技术人员,一年来工资已涨了一倍,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将随着机器人产业的雄起而迎来新的事业起点。机器人始终需要人来操作、维护、保养。人和机器的关系属于一种控制链的关系,因此只有将人与机器进行协同合作才能达到人机合一的效果,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工作效率,所以机器人产业的壮大又为机器人服务人才制造了新的市场机会。人不可能完全被机器人代替,眼下很多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工人的招募和管理问题,目前普通企业中最缺的就是熟悉机器人操作和维护的技术工人,而机器人应用的系统的开发工作往往就交由系统集成商完成。

企业把工业机器人买回来以后,想要把标准的机器人变成一台可以投入生产的专用自动化设备,这就需要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结合生产工艺和工件的类型,通过手动示教编程并结合周边的辅助设施,才能使机器人完成特定的任务,这样的系统我们一般称为机器人工作站。

一般来说,对如何操作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只不过是对传统学科理论的一种综合。一般涉及的专业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

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

本专业培养具备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化工、炼油、医药、轻工、环保、食品等领域从事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设计、研究、制造、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各类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各类热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嵌入式开发专业

嵌入式系统开发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嵌入式系统微处理器及外围设备的硬件设计能力、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重视学生实践开发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开发能力。学校需要配备嵌入式开发实验室,大量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机会。

机电一体化

本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设备的管理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领域广泛。毕业生主要可从事数控设备的维护、调试、操作、制造、安装和营销等技术与管理工作,就业岗位群大。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掌握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还包括电、车、钳三种工人的职业。

1.8 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教育

2012年5月30

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列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将占全球比重16.9%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10年后机器人产业将是一个上万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目前,不少教育集团也将目光转向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教育领域,希望为我国的高端制造业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发展添砖加瓦,通过职业教育和企业人才培训来助力“中国智造”。

工业4.0时代背景下,信息化与全球化融合、个性化和定制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生活等等新技术的和理念的涌现,都给现代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要培养出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人才培养理念

工业4.0的人才培养理念将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为核

心,以云计算、云教育、大数据等新兴的交互式媒体运用为方式,结合成功的案例经验,注重跨学科视野和思维的培养,注重个性化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注重知识的学习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并重,强调应用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要求不同,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与工厂或客户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为企业输送一批既具备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知识,又能结合工艺和生产要求,能提出自动化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应用人才。

人才培养内容

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岗位的不同,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定位为面向培养面向汽车、机械加工、食品、电子等行业企业,主要从事包含自动化成套装备中工业机器人作业单元的现场编程、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人机界面、触摸屏编程等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工业机器人技术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工程师岗位分成3类:工业机器人现场示教编程维护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系统开发方案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工程师。

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

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教育面临更多非传统领域的挑战,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视频授课等模式,以网络教育、游戏化学习、虚拟化学习与校中厂、厂中校等现实课堂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实现超时空学习和超时空互动学习。因此,工业4.0背景下人才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且拓展为社会培训、企业内训、社区教育,也不局限于正规教育,还有非学历培训;有虚拟课堂,也有企业实践、网上课堂、在线学习;有学校学习,也有终身学习。

人才培养体系

大力发展企业、学校双重职业认证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中国资格证书教育的发展史虽然较短,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也得到迅猛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学校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先进经验,以此确定我国资格证书的考试制度,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性人才。

职教集团化体制改革实施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的需要。而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合作教育理论,实行企业职业教育资质认证制度,搭建校企合作发展平台,可以有效提升集团成员互惠服务能力。首先,通过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建立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标准、培养规格标准、课程体系标准、学习成绩考核、教学质量测评标准、专兼职教师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实施职业教育资质标准,开展职

业教育办学资质和水平测评,提高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其次,校企共建高新产品与优质服务产品研发体系、管理创新咨询服务体系、校企文化创新服务体系、优质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行动计划,校企共建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管理创新团队、文化服务团队,全面深化集团成员合作层次。

校企合作模式—共建专业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高端技术人才需求飙升,一方面是相应的人才供应奇缺,而在人才市场中还存在大量低技术人才或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工业机器人应用及高端技术人才的大量缺口,已经开始制约相关技术领域的进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掣肘。因为,强化校企合作,推行嵌入式课程,创新专业申办,岗位实训等学科教育创新模式,通过开设短期培训班或专业共建模式,引入实务课程,提升教育质量。推行“出口即入口”教育模式,即为从人才培养的最终就业目标倒过来设计课程内容,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工业的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材料优选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工业机器人正向全球范围内普及1.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工业机器人向更深更广方向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周还在不断地扩大,已 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系统维护维修机器人等各种非制造行业。此外,在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无人侦察机(飞行器)、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均有应用实例。机器人正在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业4.0”两大主题,“智慧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工业机器人属于上述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或物理计算理念或课题(Physical Computing)。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00万机器人在世界各个角落辛勤工作,特别是在人类难以胜任的危险环境里。日本是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每10万人中就有295个机器人。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总量已达到100多万台,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机器人新增的需求主要来自中

国等新兴市场,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保有量较为平稳。.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最初规模应用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及焊接。工业机器人主要以点焊、弧焊、装配和搬运机器人为主,以后,对各种以工业机器人WTO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开始形成,特别是加入为主的先进自动化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现有的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工程基本掌握了操作机家。家,其中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超过80单位超过200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 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开发出以上用于90%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目前生产的各类工业机器人中有生产中。 2.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4年以来,国内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201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率更是高达51%,位居全球第一。23000台的绝对增量也仅次于日韩,排在全球第三位。中国工业机器人几年内或将迎来井喷式发展,而非简单的线性增长。这种井喷式增长,与我国人口和经济现状密切相关。过去我们曾依靠低廉而充沛的人力资源,将中国发展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大国。但随着用工成本的增长,“人才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 工业机器人的井喷式增长,既反映出这样的趋势,也将为中国制造提“智”奠定坚实基础。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智能制造的代表,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将成为制造模式变革的核心和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发动机。数据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日益。三年内,机器人的应用会有快速的增加,五年40%强劲,新安装量年均增长高达

工业机器人介绍及分析三篇

工业机器人介绍及分析三篇 篇一:工业机器人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智能制造顶层设计正在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获利 ------- 1 第二篇: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长-------- 3 第三篇:“机器换人”政策逐步落地工业机器人市场爆发 ------- 4 第四篇:20XX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猛增54% ----------------- 5 第五篇:机器换人时代来袭工业机器人现状与前景分析 --------- 6 第六篇:机器人再获政策红利工业机器人产业前景可期 --------- 8 第七篇: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将出服务/工业机器人同迎利好 -- 9 第八篇:中国制造2025再获力挺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 10 第九篇: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引领智能制造时代 ---------- 12 第十篇:20XX-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年销售量预测数据--- 13 第十一篇:机器人将成富士康支柱业务工业机器人发展态势趋好14 第十二篇:大族激光募重金发力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产业前景窥探15 第十三篇:“智”造中国工业机器人三大黄金市场分析 -------- 17 第十四篇:昆山富士康两年裁员5万人工业机器人产业兴起在即18 第十五篇:东莞无人工厂探秘:工业机器人前景分析 ---------- 19

第十六篇: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大传感器发展现状分析 -------- 20 第十七篇:20XX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破万亿-------------- 21 第十八篇:工业4.0概念凶猛引中兴入局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 2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XX-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第一篇:智能制造顶层设计正在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获利 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对媒体透露,工信部正在加强智能制造顶层 设计,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编制智能制造专项规划;推动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分行业制定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路线图,组织开展重点行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试点,培育一批样板企业并 组织推广行业应用示范。 早前,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通过“三步走”实现我国我国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智能制造成为工业制造转型的重中之重。 如今,智能制造战略再获工信部关注,在智能化的大势下,智能装 备下游应用领域加快拓展,工业机器人发展可期。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及国内外发展的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世界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从20世纪下半叶起,世界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20世纪90年代,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4年增长率达到创记录的20%。其中,亚洲机器人增长幅度最为突出,高达43%,如图1所示。

各区域用户工业机器人定购指数(以1996年作为100) 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中国制造2025》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计划,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2.5万台,同比增长27%。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并已成为全球机器人重要市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5.6万台,同比增长52%,再次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用户已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为主,向内资企业、乃至中小企业发展。国内沿海工业发达地区不少企业产品用来出口,对产品质量要求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机器人代替产业工人。在珠三角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年均增长速度已达到30%,尤其在装配、点胶、搬运、焊接等领域,已经掀起了一股机器人使用热潮。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程度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自2013年中国已经是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但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仍然很低,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30台/万名产业工人,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与工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韩国(437台/万名产业工人)、日本(323台/万名产业工人)和德国(282台/万名产业工人)相比差距更大。为此,机电工程系专业教师通过实施每学期一次的专业调研制度,深入各晋东南地区企业、兄弟院校进行

调研,从多个角度、多层面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行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方法以《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山西省“十三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为支撑,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一、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于2018年的最新报告,全球制造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达到74台/万人(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而在2015年,全球平均机器人密度为66台/万人。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在2013~2016年,机器人装机量显著增长,由2013年的25台/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68台/万人。在最新数据统计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位于全球排名第23名,政府也不断通过政策扶持,欲在2020年之前,将中国打造为全球自动化程度前十的国家,在产业政策《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中,规划到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87000台,占全球整体市场的30%,较2015年上升3%,接近欧洲与美洲的安装总量97300台。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13.8万套。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据调研,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分析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31T11:01:55.357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07期作者:闫伟 [导读] 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智能机器人的推广使得生产制造有着质的飞跃,尤其是在工业领域, 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200 摘要:面对我国工业行业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光景,现代化科技技术已经代替大部分的传统人力生产线。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汽车制造行业中,大量的使用了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在这种情形下,工业机器人也逐渐问世。其良好的科技技术性能在汽车行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其自身优势能够更好的帮助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目前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为了使工业机器人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相关人员应当了解其应用现状,研究系统中存在的智能性能做,并做出一定的完善更新,从而推动我国工业产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应用现状;发展 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智能机器人的推广使得生产制造有着质的飞跃,尤其是在工业领域,运用工业机器人能够使生产技术水平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对于工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可持续性发展作用。本文通过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在实现机器人更理想应用的同时,介绍了机器人的主要应用范围,旨在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发展道路。 1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现状 在所有的工业机器人中,其种类多种多样,光是汽车行业的机器人应用就占有市场的2/3左右。随着中国制造战略的提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发展不断扩大的同时,应深入了解其结构,功能在汽车制造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这对于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下文将介绍几种现代工业汽车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1.1焊接机器人的应用 首先在汽车生产制造中所运用到最多的技术为焊接工作。焊接作业作为一种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过去运用人力制造非常耗费工作时间,而目前随着焊接机器人的问世,能够代替人力承担焊接工作,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对于各种类型的焊接工作,其要求范围也不一样,此时的焊接机器人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选择,比较常见的有点焊,弧焊和激光机器人等等。在汽车行业制造中,相对于人工焊接而言,焊接机器人能够更好地提高焊接的数量,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焊接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掌握处理,在维护高质高效的同时,能够凸显其自动化优势。对于该类机器人而言,操作便捷而不需要过多时间。从前需要很多人力工作的缓解现如今只需要多个机器人来完成,只需要一个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既可,这对于企业实现成本有效节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汽车的使用质量需求也在不断上涨,汽车制造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产量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上涨,此时运用焊接机器人能够更好的完成精细化焊接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具备强感知水平的情况下,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1.2装配机器人的应用 汽车生产中零件的装配人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程,工作需要耗费很多的劳动力。对于以往的人力装配方式来说,由于人员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不同,在技术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人为错误,不仅导致生产效率较低,还会影响后期的生产质量,因此在近几年,该项工作已逐渐被工业机器人取代。对于装配机器人而言,其中涵盖了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利用一定的光学原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研发人员只需要根据流程和程序进行编写输入,在装配工作中进行应用融合。此时机器人能够凸显出高安装精度的效果,在具备很强灵活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汽车的整体耐用程度。在一些装配的精细复杂工程点制造时,可以利用装配机器人来安装一些电子零件或者经济,不仅避免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设备零件变形或者损坏情况。 1.3检测机器人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由于面对的生产环节不同,种类也多种多样,对于各种生产方面的附加功能,检测机器人能够代替特殊岗位上的工作,在一些高危区域,利用机器人进行探测,可以达到人们无法探测到的区域效果。利用探测机器人结合视觉激光测图获取被测部件图像是能够根据云计算模型来获得相应的尺寸,在于理想尺寸进行对比时,可以反应出比较精确的误差信息。此类机器人与传统的坐标测量设备相比,具有更快速,直观的特点,其精准度不仅更高,而且测量的范围较大,能够提高整车的合格率,在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误差的同时,为整体制造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精确度。 1.4机器人喷涂 最后还有一种机器人喷涂,一般在系统中包括了涂胶泵和枪等等。在利用机器人进行车身材料喷涂的同时,机器人能够快速的对于一些焊接和减震的部位进行涂胶工作。此时根据不同的形状和厚度进行涂胶的同时,能够均匀快速地对车身表面进行喷漆。不仅提高了整车的美观程度,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2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 2.1进一步强化柔性制造能力 在我国的柔性制造系统中,工业机器人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在替代人工实行重复性生产制造工作中,虽然仍旧无法依据制造任务和环境进行自主的调整生产,但是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会进一步的提升便捷使用性。在通用平台下进行生产制造时能够使各个方面的需求得到良好的满足。针对目前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可以对于重构性和适应性的相关生产技术进行完善研究,可以在智中加入自动导航和安全维护,使得机器人技术得以更好地完善发展。此时能够与柔性制造相结合,体现自身的应用价值。 2.2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 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应当在实际应用中为机器人系统录入人工智能化技术。在实现交互生产时,利用互联网创新功能,在基础上使机器设备和工作人员之间进行更好的紧密联系,此时在生产工作中,人员只需要通过智能化的设备技术来控制机器人在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机器人控制系统选择人工智能时,可以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和传感器融合来实现人机交互,将工业机器人的理想应用和应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改善工业机器人运行过程中的缺陷,从而推动整个系统的科学运行发展。 2.3工业机器人需进一步提升精度及性能 汽车生产制造行业中需要非常高精准度的生产技术,根据实际生产发展情况,工业机器人在越来越成熟的同时,应当更好地提高其安全稳定性。在往后的发展应用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视觉伺服控制,将其更好地提高生产速度。在位置确定和精度稳定控制是通过对于新

调研报告(工业机器人)

调研报告 1 工业机器人的概念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2 工业机器人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2.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简史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它是最早的工业机器人设想。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机器人的研究与发明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关注。50年代以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研究能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操纵机械手,如图0.2所示,这是一种主从型控制系统,主机械手的运动。系统中加入力反馈,可使操作者获知施加力的大小,主从机械手之间有防护墙隔开,操作者可通过观察窗或闭路电视对从机械手操作机进行有效的监视,主从机械手系统的出现为机器人的产生为近代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作了铺垫。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2.2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戴沃尔提出的工业机器人有以下特点:将数控机床的伺服轴与遥控操纵器的 连杆机构联接在一起,预先设定的机械手动作经编程输入后,系统就可以离开人的辅助而独立运行。这种机器人还可以接受示教而完成各种简单的重复动作,示教过程中,机械手可依次通过工作任务的各个位置,这些位置序列全部记录在存储器内,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在伺服驱动下依次再现上述位置,故这种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功能被称为“可编程”和“示教再现”。 1962年美国推出的一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大致相似,但外形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后来,出现了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的工业机器人系统。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机器人应用》 课程标准开发与课程基本信息 (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详细信息 (一)课程简介 z35134 893E 褾33963 84AB 蒫20484 5004 倄W27797 6C95 沕38790 9786 鞆: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主要了解机器人的分类与应用、机器人运动与动力学基本概念、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机器人轨迹规划、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及编程语言、典型工业机器人自动线的基本组成及特点等内容,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自动化生产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工业机器人课程应定位于为企业

培养能够完成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维保的应用型人才。其前修课程有《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等,后续课程有《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确定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从初级工到专家的发展顺序,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从单一机器人的操作,到机器人工作站的整体把握。全部课程都安排在机器人实训室上课,每一个项目都有实践环节,每一次的学习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并且在实践操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规范操作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每一次的考核评价都有相关内容,这种职业素质是在任何企业工作都应具备的。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根据项目任务通过视频、图像、实训设备等,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在各种场合的应用。对于机器人的工业应用着重讲解其各种结构形式及应用场合,通过该项目使学生对机器人学科有全面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RT-TOOLBOX2仿真软件完成虚拟机器人的加载和控制。 (四)课程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的完整认识; (2)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3)了解机器人轨迹规划与关节插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4)掌握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操作方法; (5)掌握机器人语言的基本程序命令和编程方法; (6)熟悉工业机器人的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维护技术; (7)熟悉喷漆、涂胶、焊接、装配和包装等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自动线; 2.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理解机器人本体的基本构成和运动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2)学会正确操作工业机器人,能独立或小组协作完成规定的实验与实训; (3)具备识图和仪器仪表使用的基础能力; 24671 605F 恟26011 659B 斛22716 58BC 墼37813 93B5 鎵24225 5EA1 庡21992 55E8 嗨` (4)会观察和分析实验与实训现象,编制、调试、运行程序,熟练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 (5)会查阅相关手册和产品使用说明书,正确阅读和分析实际应用程序; (6)能在自动线生产现场基本正确完成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程序编制或调试任务; (7)能在自动线生产现场基本正确完成工业机器人安装与维护任务; (8)能对工业机器人出现的故障进行初步的诊断和处理。 3. 素质目标

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34.6万台,同比+17.6%,预计至2020年达到52.1万台。2017年中国销量占比30%以上。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保持加速增长,中国占比逐步提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量13.1万台,同比+81%,预期2018-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年化增速20%-30%。3C消费电子需求占比提高明显,预期近两年将代替汽车成为工业机器人销量第一大领域。

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59706台,同比+24%,销售额47亿美元,同比+2%。2017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约销量78700台,预计2018-2020年40万台销量空间,268亿美元销售额空间,销量与销售额增速保持年均20%-25%。 “量看物流机器人+价看医疗机器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物流机器人销量2.54万台,占比42.5%销量最大,销售额9.92亿,占销售额21.1%;预计2018-2020年销量18.97万台,对应58.45亿美元市场空间。2016年,医疗机器人销量1600台,销售额16.12亿美元最大,占比34.3%,单价超100万美元;预计2018-2020年将有约77.48亿美元市场空间。 对于工业机器人,中国总体上是净进口国,依赖进口国际高端品牌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内机器人企业在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及下游集成应用等方向正多点寻求突破,我们认为专业化的集成应用领域有望成为突破口。

机器人四大家族介绍

机器人四大家族介绍 ?行业资讯 ?时间:2014-01-15 ?来源:速途网 ?编译:毛文杰 ?我要投稿 近来关于谷歌大量收购机器人公司的新闻满天飞。据说,截止目前,谷歌眼镜成功收购了九家机器人初创公司,正在强势进入机器人领域。 机器人如此重要,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被称为机器人4大家族的制造商吧。 一、瑞士abb ABB(Asea Brown Boveri),是一家瑞士-瑞典的跨国公司,专长于重电机、能源、自动化等领域。在全球一百多国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总公司设于瑞士的苏黎世。ABB的股票分别在苏黎世、斯德哥尔摩及纽约的股票市场上上市买卖。 ABB 的营收有一半以上是来自欧洲市场,五分之一来自亚洲、中东和非洲,四分之一来自北美和南美洲市场。 ABB有两个核心事业部,电力技术事业部和自动化技术事业部,分别对客户提供相关产品与服务。 ABB是机器人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早在1974年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ABB拥有当今最多种类的机器人产品、技术和服务。目前,abb机器人业务部的全球装机量已超过16万台,是全球装机量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 ABB是位居全球500强之列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ABB的技术可以帮助电力、公共事业和工业客户提高业绩,同时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2万名员工。ABB在中国拥有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在中国的1.5万名员工,在60个不同城市服务于27家本地企业和38个销售与服务分公司。 ABB五大业务部门之一——机器人业务部的全球总部于2006年迁到上海,使上海成为ABB机器人业务的核心区域。上海机器人业务部全球研究中心是ABB公司继瑞典和挪威之后在全球设立的第三个相关业务的研发机构。自2005年成立以来,该中心已经在华取得了多项研发成就和荣誉,2005年,全球发布第一个塑料模具软件

2020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调研报告

2020年工业机器人专业 人才培养规格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调研时间:2020年8月13日 调研对象: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柳州五菱科技有限公司、鹿寨永航自动化有限公司 调研目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以及毕业生需求等情况 调研方法:实地考察 调研参与人员: 二、调研内容: 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包括三家企业,分别是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柳州五菱科技有限公司、鹿寨永航自动化有限公司。其中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由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原有汽车零部件、发动机、专用车业务,总资产达131.8亿元,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84.8亿元,是国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国家“863”计划课题承担单位及千亿元产业广西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入选全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企业。柳州五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06日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科技推广及应用服务;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生产、销售、安装;电子产品生产制造;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施工;计算机系统维护;科技中介服务;网页设计;软件开发及销售;汽车销售、技术服务、售后服务及再制造;创业指导服务;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企业住所托管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物业服务;会议服务;展示展览服务;企业营销策划;财税咨询、商务咨询(保险、期货、证券、金融业务除外);知识产权服务;市场调研;代理记账;房屋租赁;贸易代理及货物、技术进出口服务;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润滑油、润滑脂、冷却液、机动车辆制动液销售;网上销售商品(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二手车经纪;汽车租赁;汽车修理与维护;汽车拖车、救援、清障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汽车美容服务;橡胶制品制造;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制造;安全、消防用金属制品制造;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金属切削机床制造;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制造;数控机床制造;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物料搬运装备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伺服控制机构制造;液气密元件及系统制造;金属材料批发;五金产品批发;电气设备批发;智能机器人销售;能量回收系统研发;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除尘技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工业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广西鹿寨永航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于2018年07月1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吴朝忠,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机械设备制造、

工业机器人背景介绍

郑州领航机器人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的背景介绍 机器人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并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人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对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尤其在高温、高压、粉尘、噪音以及带有放射性和污染的场合,应用的更为广泛。因而受到各先进国家的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以研究和应用。 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学的一个分支,它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工业机器人,一般指的是在工厂车间环境中,配合自动化生产的需要,代替人来完成材料或零件的搬运、加工、装配等操作的一种机器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工业机器人所下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设备,以执行种种任务”。它综合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及人工智能等多种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代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机器人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机器人的外形美观、操作简单,而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机器人技术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2世纪60 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了短短的50 年,已取得巨大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在经历了诞生、成长、成熟期后,已成为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而且工业机器人不仅在工厂里成了工人必不可少的伙伴,而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航空航天、军事、服务、娱乐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据世界机器人联合会统计,仅2014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就达到22.5万部,较上年增长27%,触及纪录最高点。预计2015 年增长率会更大。根据2012 年的统计,世界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是日本,约31 万台;其次为美国、德国的16 万台和韩国的14 万台。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历史已经有20 多年,从“七五”科技攻关开始,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在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不仅在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在工业机器人整机方面,己经陆续掌握了喷漆、弧焊、点焊、装配和搬运等不同用途、典型的工业机器人整机技术,并成功的应用于生产,掌握了相关的应用工程知识。但总的看来,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的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国目前拥有工业机器人为13 万台,位居世界第五。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密度仍然较低,因此机器人需求量很大,以目前25%的年增长率,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有望在2018 年超越日本达到世界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1国内工业机器人得发展现状 1、1发展概述 我国得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家得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已经基本实现了实验、引进到自主开发得转变。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勘探等行业得发展。但随着我国门户得逐渐开放.国内得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大得竞争与冲击。虽然我国机器人得需求量逐年增加,但目前生产得机器人还很难达到所要求得质量.很多机器人得关键部件还需要进口。所以目前来说。我国还处在一个机器人消费型得同家。 现在,我国从事机器人研发得单位有200多家,专业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得企业有50家以上。在众多专家得建议与规划下,“七五”期间由机电部主持,中央各部委、中科院及地方科研院所与大学参加,国家投入相当资金,进行了工业机器人基础技术、基础元器件、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应用工程得开发研究。“九五”期间,在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得支持下,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机电一体化工程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四川绵阳思维焊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确立为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基地。此外,还有上海富安工厂自动化公司、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国家机械局机械研究院及北京机电研究所、首钢莫托曼公司、安川北科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都以其研发生产得特色机器人或应用工程项目而活跃在当今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上。 1、2机器人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得不断进步,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走上了自主研发阶段,这样标志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走向了新得里程碑按照工业机器人得关键技术发展过程其可分为三代:第一代就是示教再现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器与示教盒组成,操作过程比较简单。第一代机器人使用示教盒在线示教编程,并保存示教信息。当机器人自动运行时,由运动控制器解析并执行存储得示教程序,使机器人实现预定动作。这类机器人通常采用点到点运动,连续轨迹再现得控制方法,可以完成直线与圆弧得连续轨迹运动,然而复杂曲线得运动则由多段圆弧与直线组合而成。由于操作得容易性、可视性强,所以在当前工业中应用最多。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高专)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适用年级: 专业负责人: 制定时间: 业务主任审批: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 系主任审批: 教务处审批: 主管院长审批: 审批时间:年月日

2015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80218)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按照行业安全工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各项工艺流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现代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及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1.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a.工业机器人正向全球范围内普及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工业机器人向更深更广方向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周还在不断地扩大,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系统维护维修机器人等各种非制造行业。此外,在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无人侦察机(飞行器)、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均有应用实例。机器人正在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业4.0”两大主题,“智慧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工业机器人属于上述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或"物理计算"理念或课题(Physical Computing)。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00万机器人在世界各个角落辛勤工作,特别是在人类难以胜任的危险环境里。日本是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每10万人中就有295个机器人。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总量已达到100多万台,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机器人新增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保有量较为平稳。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最初规模应用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及焊接。工业机器人主要以点焊、弧焊、装配和搬运机器人为主,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开始形成,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各种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先进自动化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现有的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工程单位超过200家,其中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超过80家。基本掌握了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开发出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目前生产的各类工业机器人中有90%以上用于生产中。 b.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4年以来,国内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201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率更是高达51%,位居全球第一。23000台的绝对增量也仅次于日韩,排在全球第三位。中国工业机器人几年内或将迎来井喷式发展,而非简单的线性增长。这种井喷式增长,与我国人口和经济现状密切相关。过去我们曾依靠低廉而充沛的人力资源,将中国发展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大国。但随着用工成本的增长,“人才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工业机器人的井喷式增长,既反映出这样的趋势,也将为中国制造提“智”奠定坚实基础。 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智能制造的代表,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将成为制造模式变革的核心和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发动机。数据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日益强劲,新安装量年均增长高达40%。三年内,机器人的应用会有快速的增加,五年后,机器人的应用就会有一个直线式的上升。

工业机器人专题报告

报告题目: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201210402116 姓名:何亚琦 2015年12月26日

摘要: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越来越大,其技术研究与发展越来越深入。 这将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未来走向 引言 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在20 世纪9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是最先产业化的机器人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瞩目。40余年来,有关它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各种形态、功能的机器人相继面世,而未来的机器人将是一种能够代替人类在非结构化环境下从事危险、复杂劳动的自动化机器,是集机械学、力学、电子学、生物学、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一、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1962年美国推出的一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大致相似,但外形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后来,出现了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的工业机器人系统。作为人类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机器人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海洋资源的探索,乃至太空作业等领域,机器人可谓是无处不在。目前机器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机器人已经在很多的领域代替着人类的劳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机器人帮助。 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机器人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工业机器人的概念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它是最早的工业机器人设想。 50年代以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 始研究能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操纵机械手,如 图所示,这是一种主从型控制系统,主机械 手的运动。系统中加入力反馈,可使操作者 获知施加力的大小,主从机械手之间有防护 墙隔开,操作者可通过观察窗或闭路电视对 从机械手操作机进行有效的监视,主从机械 手系统的出现为机器人的产生为近代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作了铺垫。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 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1959年UNIMATION 公司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我国工业机器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工业机器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30T10:03:37.8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杨曼琴 [导读] 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尤其在制造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尤其在制造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及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重要现代制造业自动化装备。美国于1962年研制出世界上第1台示教型工业机器人,从此引领了机器人技术及相关产品的飞速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国外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而国内由于相关研究展开得比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技术基础仍然很薄弱。 工业机器人的产生引起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剧变,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如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及加工精度,降低了丁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可以在工人难以适应的环境下工作等。随着近些年机器人研究广泛而又深入的开展,工业机器人不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还被推广到采矿、救援和水电系统维修等非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及其成套产品成为自动化产业的主要方向,逐渐构成国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动其他支柱产业的升级,成为推动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国外发展现状 196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将第1台示教工业机器人投入使用,标志着工业机器人的诞生,之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美国已经成为最顶尖的机器人强国之一。起步晚于美国5年的日本在这一领域得到了更为快速的发展,无论在机器人拥有数目还是密度上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机器人王国。2O世纪9O年代中期开始,欧洲和北美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日本机器人发展的短暂低潮期强大了起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日趋成熟,其标准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装备已经成为自动化作业的主流方向,工业机器人的装机数和销售营业额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工业机器人被推广到了建筑、采矿和救援等非制造领域。当前,国际上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公司有日系的安川、OTC、FANUC、松下和川崎等,以及欧系中瑞典的ABB,德国的KUKA、CLOOS,意大利的COMAU及奥地利的IGM 公司等。日本安川电机公司于1977年研制出了第1台全电动工业机器人,公司的核心产品还包括半导体晶片传输机器人,其最早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到半导体领域。日本FANUC公司成立于1972年,致力于工业机器人与工厂自动化的研究。公司所研制的R一2000iA 系列多功能智能机器人上安装有视觉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能够将无序放置的工件捡起并正确装配起来。瑞典ABB公司于1974年研制的用于搬送物料的工业机器人IRB6是世界上第1台能够实现全电控的机器人。德国KUKA 公司生产的机器人种类繁多,负荷为5~1 300 kg,工作领域可小到部件检测、小部件装配或打磨等作业,大到汽车车身侧面加工或货盘堆垛等较重的作业。 1.2 国内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我国又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因此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与推广显得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O世纪7O年代对工业机器人开始展开研究,“七五”期间,我国对基础技术、基础元器件、几类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应用工程进行了开发研究,实现了我国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的跨越。经过“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我国工业机器人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而且,“九五”期间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建立了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电一体化工程公司和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等9个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基地和7个科研基地。90年代后期,我国实现了机器人的商品化,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五”期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国内知名机器人企业与科研机构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首钢莫托曼机器人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主要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引进安川UP 系列机器人生产技术生产了“SG—MO~TOMAN”机器人,并且研制出适用于工业领域的焊接、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和机器人工作站。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是满足国内市场,只有小部分用于出口,并且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国内汽车行业,包括弧焊、点焊、检测、搬运、研磨抛光和装配等复杂作业,在其他领域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前景。虽然我国发展水平跟国外仍有一定差距,但是总体而言已经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设计、制造及应用中的多项关键技术,工业机器人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世界工业机器人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为了推动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适应新时代的产业化需求,提出了“敏捷制造”策略。“敏捷制造”的基本思想是企业能迅速以多种形式实现竞争环境下的敏捷性,主要包括个性化需求满足、快速反应性、低成本、生产系统重组与资源重用等。为此,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呈现出3个方向,即模块化、结构创新和智能化。 1)模块化。所谓模块化就是为实现产品(系统)的总功能,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将整个产品分解为若干特定模块,然后通过模块的不同组合得到不同品种、不同功能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模块化设计具有下述几个优点:能够使机器人便于拆卸,减小安装空间,方便组件的运送;便于组件的替换,方便维修;通过组件的不同搭配,既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诸多需求,又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2)结构创新。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机器人不再仅被应用于制造业领域,其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非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对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各种恶劣的作业环境,需要对机器人的结构进行改进和创新,例如为了服务于抢险救援场所,仿生足式机器人等新型行走机构成为机器人研究的热点。固定作业机器人中,为了提高动作灵活度,多关节、多自由度的机械臂等直杆机构开始出现。 3)智能化。在柔性制造自动化及特殊作业中,要求机器人要有一定的智能,即检测功能和判断功能。为了实现该功能要求,需要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