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班级环境创设要点

班级环境创设要点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要点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又称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

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工作目标、工作方向、工作

思路、工作重点以及工作着力点、突破口等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达。只有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之后的政策措施、目标任务、保障机制

才好确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

相关的政策法规+

幼儿园的办园理念

二、班级环境创设目标及内容

(一)本班幼儿情况分析

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前期经验+幼儿的教育目标

思考:儿童的视角是怎样的?班级环境包含哪些方面?区域与课程是什么关系?从儿童视角出发的区域环境如何创设?

(二)班级环创目标

标就是你所期望的成果。(就是计划)

依据幼儿情况分析、幼儿年龄特点,参照幼儿园教育目标,使班级环创目标成为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一个层面或侧面;结合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目标确定环创目标。

(1)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2)能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3)能发展幼儿的潜力;

(4)能充实幼儿的生活经验;

(5)能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

(6)能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促进自信心的发展;

(7)能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8)能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班级环创内容

区域环境+主题墙

区域环境创设:环境创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环境设计邀请幼儿

参与,环境布置支持幼儿的需要,环境评价追踪幼儿的反应。

区域种类

表演区

角色区

美工区

益智区木工区、玩泥区种植区、临时

主题区……

图书区生活区

班级区域积木区

三、区域规划原则与方法

1.科学分割

2.动静分开,适宜搭配

静态、用水——科学区、美工区

动态、用水——角色区(娃娃家)

静态、不用水——阅读区、智力游戏区

动态、不用水——表演区、建构区、运动区

活动区环境的创设应当为幼儿建立一定的秩序,在布局活动区前,需要对班级活动区的结构做一个整体的思考。教师需要确定设置的活动区数量及活动区的规划,根据本班活动区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活动区。如:以每班30个幼儿为例,可设置5-6个活动区,每个活动区的人数以4-6人为宜。各种功能活动区相对稳定,物品摆放相对固定,活动区间隔相对清晰。

区域设置平面图

前门

阳台阳台门

水龙头

盥洗间门衣帽柜集体活动区域

(积木区)

后门饮水处白

主题

角色、表演区美工区图书区科学区益智区

门种养殖区

沙盘区

小班

中班

大班

四、区域材料的投放

材料的投放一定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适合并满足幼儿的活动

需求。具体的策略有:

(1)材料的性质上看,一是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提

供最适宜的材料;二是依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

材料;三是善用低结构材料,材料要具有战性、探索性,让每个区域都

有挑战和学习,有思维参与,能专注于游戏,能“玩起来,达到主动学

习的状态;四是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材料最好是幼儿生活中接

触得到的。

(2)从材料的数量上看,一是材料要多样且充足,能满足3-5名幼

儿同时游戏的需要;二是材料要分阶段投放,不宜一次投放太多,要视

幼儿的活动情况循序渐进地丰富和调整活动区材料。

(3)从材料的摆放上看,游戏材料的摆放要方便幼)L取放、操作。“存储方式有利于儿童完成“发现一使用一归还这一过程。”很多

时候,一些玩具经常无人问津,不是玩具本身不吸引幼儿,而是不方便幼儿取放。

(4)从材料的标志上看,使用幼儿看得懂的标志,或者让幼儿自己

设计标志。幼儿之所以乱放玩具,除了没有形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玩具柜上缺少幼儿能读得懂的标志,或者是标志不够清晰。

五、主题墙的创设要点

幼儿园的很多教育内容是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完成的。幼儿园的

主题墙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幼儿园主题墙的

创设,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关键在于让幼儿真正成为墙饰的创造者和设计者,在创设

主题墙饰中,要注重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亲身体验,让主题墙成为

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让幼儿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并与环境有

效地对话,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在“过新年”的主题中,从过新年

的话题开始交流,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找找有关各国过新年的习俗,把

找到的图片等一起放到主题墙上。然后再请幼儿把过新年的想法和

祝愿等,用绘画和做手工的形式制作出来,放到主题墙上。在这一过

程中,幼儿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知识。不断更换主题墙,让幼儿总有新鲜感,产生好奇心。在参与主题墙室更换的过程中,既满足了幼儿的

好奇心,又使幼儿在动手、动脑中得到了丰富的经验

在实施过程中,伴随主题的扩展,班级环境也渐渐丰富起来,有效地将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物化在班级的空间环境中,可以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和生动。将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物化在环境中,教师应重视利用活动室空间引导幼儿布置主题情景,让主

题情景与班级环境相互融合,让环境随着主题的延伸而拓展,使幼儿

的经验随环境的拓展而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营造主题围。如大班在开展“踏青”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先从班级的整体环境入手,让幼儿将自己在踏青中看到的景色用剪纸的形式剪出来布置成主题墙面,并按照从坐车出发一手拉手散步观察看见柳树、迎春花一看见农民伯伯播种一看见鸭、鹅在水中嬉戏等“踏青”的路线,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做成吊饰挂在活动室中,既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又从整体环境中渲染了“踏青”的氛围。

六、班级环境创设评价方法

(一)看环境与教育目标的结合

评价环境时应避免停留在形式上的评价,即只注重对环境装饰功能的评价,如画面的美、造型的美。评价者应更多地考虑幼儿教育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即幼儿园的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定期评估和修改。应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及结合幼儿园课程进展,不断更新环境布置,让环境发挥最大作用。

(二)看环境具有的教育功能的大小

评价环境时应看环境的教育功能作用如何,看环境创设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精力是否产生了教育作用,防止出现环境成

为摆设的现象。重点评价环境创设中的“一物多用和一室多用”的

情况。使环境具有最大化的教育功能,减少幼儿园的物力和财力浪费,以凸显环境的教育性功能。

(三)看局部环境和整体环境的统一

评价环境时应避免进行片面性评价,即只注重对环境中的些明显

的地方进行评价,例如只评价活动室墙饰的布置和几个区角的创设等。评价者要看局部环境与幼儿园的整体环境是否统一,与幼儿园的人文

环境是否统一。

(四)看幼儿与环境的互动程度

评价环境时应从尊重使用环境的主体——幼儿这一角度评价幼

儿园的教育环境,即在环境布置中从构思到设计、使用和评价、环境

的管理和环境规则的制定等方面都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给予幼儿做出

选择的机会。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程度也是评价的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