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精编范文】塔院寺导游词-精选word文档 (12页)

【精编范文】塔院寺导游词-精选word文档 (12页)

【精编范文】塔院寺导游词-精选word文档 (12页)
【精编范文】塔院寺导游词-精选word文档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塔院寺导游词

篇一:五台山导游词

陈悦多

五台山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国务院首批

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产品之一,也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

五台山地处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环绕而成,

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盛

夏时节,绿草红花与台顶千年不化的坚冰为伴,景色秀美,气候凉爽,又名清

凉山。

北台也称叶斗峰,海拔3061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西台也称挂月峰,中台也称翠岩峰,东台也称望海峰,南台也称锦绣峰。五座台山各有特色,各具风韵。每到盛夏,五座台山山花烂漫,香气四溢,游人至此,犹如置身花海,令人陶醉。

五台山自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开始建庙,至今历时近201X年,形成了国内唯一的一处由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并居一山共同讲经说

法的道场,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缩影、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迄今仍保存着北魏、唐、宋、元、明、清等7个朝代的寺庙建筑47处,荟萃了7个朝代的彩塑、5个朝代的壁画,以及堪称典范的古建艺术。南禅寺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华瑰宝。佛光寺被世人誉为东方

古建明珠、亚洲佛光。五台山的标志建筑塔院寺大白塔,为我国现存元代覆钵

式塔最高建筑。

中国山西五台山于201X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篇二:五台山导游词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

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

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

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

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

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

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

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

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

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

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

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

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

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

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

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

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

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

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

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

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

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

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

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

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

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

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

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

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

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

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

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

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

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

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

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

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到它的艺

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在这之前,他们

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0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

的珍品,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

是除了这“祖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量绘图,写出了论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

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

光寺从此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国学者公开称呼佛光寺为“亚

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内东

部的制高点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

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上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

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

直发。这三尊塑像,都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

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的塑像同出

一范。另外,供养菩萨均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耸的莲座上。这种塑像除了甘肃

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华严寺以外,在国内还不多见。

佛坛的左梢间又有普贤菩萨骑像,两个菩萨胁侍,獠蛮牵着象,普贤像前有起

陀和一个童子像。佛坛的右梢间是文殊菩萨骑狮像,拂林牵着狮子,两个菩萨

胁侍。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贤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此外,沿着佛殿两山墙砌台上还排列着五百罗汉塑像。据东大殿前明代嘉靖三

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补塑罗汉碑记云,确系明代遗物。

东大殿内柱额上的几幅拱眼壁画,亦为唐代遗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右次间内

柱前额上的横幅。横分三组:中间一组以佛为中心,七菩萨胁侍。左右两组以

菩萨为中心,其旁边又各有菩萨、天王、飞天等。壁之两端有僧俗供养人像,

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内有一人,好像是在

权衡长短,那嘴边上的胡须飘然若动,与敦煌画中的人物几乎没有两样。壁画

颜色除石绿以外,都是深暗铁青色。各画像的衣纹姿态都极其流畅,具有唐代

风韵,而画脸和胡须的笔法,还含有汉画的遗风。

东大殿左右四梁下还有唐人题字,如:“敕河东节度观察个置等使检校工部尚

书兼御史大夫郑”、“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功德主上都送供女

弟子密公遇”、“执笔人李行儒”等字迹,清晰劲沉,实属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迹。

我们刚才介绍的东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此,就是

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孤例的“四绝艺术”。

金阁寺:我们从南路进五台山,过收费处牌楼,前行不远,这座立于路北山坡

金碧辉煌的庙宇,便是台怀腹地第一大寺——金阁寺。这金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的金阁岭上,海拔高度达到1900多米,除台顶寺庙外,金阁寺所处地势最高。该寺距台怀镇约十五公里。金阁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由印度来的大法师不空,根据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江南高僧道义来五台山礼佛,梦幻中看见这里“金阁浮空”的传说,主持建造的。当时“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之圣名,整个寺庙金光灿烂,无比辉煌,从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