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思修作业

思修作业

思修作业
思修作业

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实践教学论文

(二○一三至二○一四学年度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所在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年级专业: 13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2班任课教师:周细波

完成日期:2013年12 月15日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小组成员:

学号: 20130206310049 姓名:胡丹学号: 20130206310056 姓名:李雪杰学号: 20130206310063 姓名:王海林学号: 20130206310071 姓名:谢远学号: 20130206310083 姓名:张智

成绩:

一.调查背景

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然而我们的法律意识却没有随经济的增长成正比,而因为法律意识缺失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仍毫无知觉,不知所措,正是因为我们的置若罔闻,才让不法分子逍遥法外,亵渎法律的尊严,有悖人民的意愿,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二.调查目的

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简单了解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从而对症下药,努力寻求改善社会的良方,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让公民在权利受到侵犯时能有效地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并自觉守法并全力捍卫法律的尊严,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三.调查方式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法律意识的调查,并做好数据的统计工作。(调查结果见附件)

四.调查时间和地点

周末,主要在海大南门,北门,解放西,东湖

五.调查分析

(一).数据分析

大约67%的人认为法律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当我们的与别人发生重大纠纷时,很少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对于公路上闯红灯的人只有41%的人认为应当加强教育,而还是有些人对这种现象已不足为奇了,当谈到现在社会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时,大家都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的,是社会贫富差距造成的,而更多认为是公民的自觉性的问题。对于法律的执行,公民更多地是希望通过网络,媒体,群众来监督执行,而不太指望政府机关,党委等权利机构来监督执行,我们只有一半的公民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有信心。

(二).社会现状

近年来,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与机动车数量猛增有很大关系,而驾驶员的法律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酒后驾车大闹交警岗亭、

开悍马拒绝接受检查,这些行为都是在交通违法之后错上加错,当事人却并没有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当回事。这两起个案告诉我们,对法律的无知会让一些人连最起码的羞耻感都丧失了——一个是口出狂言“小心我把你手机砸了”,一个是装疯卖傻,要当众在交警岗亭里小便。当违法行为失去了责任的担当也就是失去法律存在的意义,失去了对其他公民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交通环境其实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闯红灯、酒后驾车、拒绝接受检查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对城市文明的伤害。只要这样的违法行为存在,我们出行的路上就埋下了隐患。除了有关部门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外,还应该在全社会开展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只有每个人都把交通法规当成铁律从而以身作则,健康、和谐的交通文明才能成为现实。

社会主义国家是法制国家,法律生活应该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国家法制健全,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生活本身协调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这为我国法律生活的协调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现实生活表明,我国法律生活要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协调,还要作出久远的努力。目前,我国的法制还不十分健全,法律还不是真正完备,法律的渗透还不太强,法律的触角还没能完全伸展到各个角落;再者,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从内容到贯彻执行还不够严谨,有些地方甚至相互矛盾。如:同一性质或后果的行为,在不同地方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应有的权威就会受到削弱,公民的法律意识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能正确处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这种状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官僚主义倾向(如生活中出现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表现在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要么滥用国家权力,侵犯公民权利或是影响公民权利的实现;要么是不愿充分使用国家权力来保护公民权利,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疾苦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二是公民权利的滥用,表现在只顾自身利益,不惜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三是公民不知道或不能充分行使公民权利。主要表现在一些公民由于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所限,加之我们司法宣传力度不够,使得他们对法定的许多权利不知怎样行

使,更谈不上充分利用(比如选举权、控申权、身份权等)。笔者近期在下乡检查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时,曾与四个乡镇八个村委十六个自然村三百二十名村民座谈,了解基层普法宣传的有关情况和公民所掌握的法律常识,除极少数村民外,百分之九十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只知道偷盗、抢劫、杀人放火犯法,其它什么也不知晓。有一个壮年男性公民说:普法教育就是村里主任、支部书记上乡里开会,回来在墙上写点标语,这些事不是俺农民的事,是当官们的事,俺只要交公粮,不犯法算了。由此可见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在一些地方只是空谈,这也是法律生活失衡的一个原因。

(三)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顺利推进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从行政与司法来看,能否实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取决于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如果没有他们相应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工作就难以进行。从守法与护法的角度看,公民能否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取决于公民的法律意识。我国的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整体水平还不高,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它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总之,认识必须到位,行动必须自觉,工作必须一贯坚持,才能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2、切实抓好普法教育

一是要克服形式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普法教育不能只停留做表面文章、走过场上,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取得工作实效。二是工作形式必须灵活多样。我国人口多,地区差异大,要以尽量少的投入取得最大收益,必须因地制宜,既可集中授讲,也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既可采取就地办案的教育方式,也可以采取法律服务与帮助的方式进行,要注重教育材料的典型性、灵活性、生动性。三是要注意普法教育的广泛性和针对性。普法教育要面向群众,要在机关、学校、工厂、农村和群众务工集中地点广泛进行。同时对于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要有针对性。当前普

法工作应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导干部手握权力,只有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才能使之依法行政;同时领导干部的责任和影响比普通群众大,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其依法办事的能力,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对于不同行业,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业普法教育。四是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事业心强的普法队伍,提高司法宣传队伍的综合素质。五是要重视法学教育,开展法学研究,在普法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这方面工作。法学教育不发达,法律专业人才少,势必影响到法律意识的提高。因为如果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差,它将直接影响具体案件的质量而影响法的权威和尊严,影响群众对法的认识、理解和态度。因此,必须重视法学教育,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为执法机关提供尽可能多的受过专门教育的法学人才,并为在职的执法人员继续学习和提高,提供更多的方便。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

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在文化建设上要注重发展多种形式和多层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异向,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思想道德上,要用科学思想和理论武装全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建设要努力培养“四有公民”,并且要在全体公民中广泛进行“道德规范进万家”和遵纪守法宣传活动,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使群众懂得公民的权利、义务和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促使他们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进而达到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目的。

4、加强立法,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

国家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那么对于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显然是句空话,为此,必须做到:一要通过立法健全做到有法可依;二是自觉守法护法,依法办事。从公民角度讲,要自觉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从执法者的角度讲,要依法不依人,依法不依权;三是要维护司法公正,通过冤、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强有力地促进司法人员公正办案,使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法定义务得到履行、违法行为得到惩罚,这样能够避免徇私枉法等司法腐

败。另外,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弘扬正气、打击邪恶活动,使好人敢做好事,使坏人不敢抬头;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为此在立法上要限制居于优势一方,保护弱势一方;在实际运行程序上,应给予弱势群体更多更有效的公平救济途径,用法律为他们讨回公道,用法律改变他们的命运;以此激发人们知法、守法和护法的积极性。

总之,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知难而进,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多管齐下、深入细致地开展这项工作,才能真正抓出成效来。

法律意识问卷调查(附件)

首先诚挚地感谢您协助我们完成此次调查。如今社会飞速发展,但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遇到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能否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能否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此次调查,希望能大致了解我们的法律意识,从而针对性地加强,让我们的生活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和谐。

一.您的基本信息

⒈性别:⒉年龄:⒊职业:⒋文化程度:

二.问卷内容(请在您认可的地方打“√”)

⑴您是否认为法律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

是( 67% ) 否(33% )

⑵您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

⒈保护公民的权利(57% ) ⒉处罚违法犯罪(14% ) ⒊规范人们的行为(19% )(其中三项都赞成的占10%)

⑶您知道您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吗?

⒈知道,我的行为就是根据这个来指导的(30%)

⒉大体上知道我有哪些权利(53%)

⒊我只知道不犯法(7% )

⒋不知道,做人靠良心,那些无所谓(6%)

⑷假如不幸遭到抢劫或被盗,您会报案吗?

⒈会,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3%) ⒉不会,报案也没有用(4%)

⒊会,但对挽回损失不抱太大希望(31% ) ⒋不会,司法机构不会提供有效保护(3%) ⑸如果您与他人发生纠纷,您觉得通过哪种途径解决更好?

⒈请双方单位领导出面解决(11%) ⒉双方协商解决(74%)

⒊向法院提起诉讼(9%) ⒋找关系或中间人解决(4%) ⒌其他途径(1%)

⑹对于公路上闯红灯或骑车带人的行为,您认为:

⒈不必大惊小怪(13%) ⒉应严格禁止(17%)⒊应加以处罚(23%)⒋应加强教育(41% )

⑺您认为造成法律教育薄弱的原因是:

⒈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22%) ⒉贫富悬殊是造成犯罪的土壤,影响了教育结果(21%)

⒊公民的自觉性是根源(34%) ⒋法律教育的局限性(21%)

⑻您认为当前社会的许多丑恶现象,是否该通过加强法制或完善法制来解决

⒈同意(72%) ⒉基本同意(27%) ⒊说不清(1%)

⑼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

⒈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舆论的监督(38%) ⒉群众的监督(40%)

⒊党委、政府、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8%) ⒋执法机关的自我监督(14%)

⑽您对我国建设法治社会是否有信心?

⒈有信心(50%) ⒉没信心,不可能走上法治社会(13%) ⒊说不定(3%)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