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鼠给药剂量大鼠给药剂量转化

小鼠给药剂量大鼠给药剂量转化

小鼠给药剂量大鼠给药剂量转化
小鼠给药剂量大鼠给药剂量转化

关于剂量换算的问题

最近不少战友询问关于不同实验动物之间或者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剂量如何作“等效”换算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学习药理的战友来讲,可能是非常熟悉了。但对于非药理专业但又需做药理实验的战友来说,仍然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下面我们分以下几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换算

第二、体表面积法换算

第三、系数折算法与体表面积法的比较

第四、系数折算法的相对误差

第五、小孩与成人的剂量换算

第六、少常用实验动物剂量间的换算

第七、不同给药途径间的剂量换算

第八、LD50与药效学剂量间的换算

下面我来简单说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

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

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

表如下所示:

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

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0.018/0.2kg=6.3

X mg/kg.

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

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每种动物的体重(包括人),在上表中以蓝色显示的。还要注意到折算系数,也就是表中以红色所示的。将人的剂量转换成哪种动物的,就在相应的动物那一列下找到与人的相交的地方的折算系数,将剂量乘以折算系数,再乘上人的体重与那种动物体重的比值。注意体重的单位要化成一致。这个折算系数是以上表中蓝色所示的标准体重计算得来的。

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算出小鼠、豚鼠等其它动物剂量与人的比值。

小鼠的剂量=X mg/kg×70kg×0.0026/20g=X mg/kg×70kg×0.0026/0.02kg=9.1 X mg/kg.

豚鼠的剂量=X mg/kg×70kg×0.031/400g=X mg/kg×70kg×0.031/0.4kg=5.42 X mg/kg.

兔的剂量=X mg/kg×70kg×0.07/1.5kg =3.27 X mg/kg.

猫的剂量=X mg/kg×70kg×0.078/2.0kg=2.73 X mg/kg.

猴的剂量=X mg/kg×70kg×0.06/4.0kg=1.05 X mg/kg.

狗的剂量=X mg/kg×70kg×0.32/12kg =1.87 X mg/kg.

注意,人的临床剂量常会以××mg/d来表示,这时我们一定要把它转化成××mg/kg才能以上式来折算。

如:某药,成人每天服用50mg.计算大鼠的等效剂量。

大鼠的等效剂量=50mg/60kg×6.3=5.25mg/kg.

在这里,我们一般把成人的体重按60kg来算比较合理。尽管在这个表中,成人的标准体重设为70kg。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来编制这样一个简表,希望能给广大战友们提供一个方便。这样,我们不必去翻阅厚重的药理实验参考书,也不必在初涉实验时茫然无措了。见下表:

关于这个表,我说以下两点:

1.这个表虽然是以体重的比来计算剂量,但实际上计算的是体表面积。很多人误认为这是按体重来算剂量,不准,提出要按体表面积来算。这是误解。这个折算系数实际上就是已经把体重与体表面积的关系折算过来了的。不信,你可以用体表面积的公式来算,结果是相差无几的。

如:一个70kg的人平均体表面积是 1.73m2, 一只200g大鼠的体表面积约305cm2.

我们来换算一下。按体表面积来算,那就是要算于它们单位体重所占的体表面积的比值,也就相当于它们的剂量比。

人:1.73m2/70kg=0.02471 大鼠:305cm2/200g=305×10-5/0.2=0.1525 大鼠剂量/人的剂量=大鼠比表面积/人比表面积=0.1525/0.02471=6.17

可以看出,与我们上述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几乎相同。

为什么说要按体表面积来算才是准确的呢?起初人们也以为是直接按体重比计算剂量就可以了,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经研究才知,是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的。这是根据能量代谢的原理而得出的,认为人和动物向外界环境中放热的量与其体表面积成正比。很多研究指出:基础代谢率、热卡、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血药浓度_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肌酐(Cr)、Cr清除率、血液循环等都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因此按照动物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比体重更为合理。应该说,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推论。在目前没有更好的、也没有更方便的换算方法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把当前这种折算关系当作一种重要的参考。

附:早在十九世纪末年,生理学家Voit 氏等发现虽然不同种类的动物每kg体重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相差悬殊,但都如折算成每m2体表面积的散热量,则基本一致。例如马、猪、狗、大鼠和人的每m2体表面积每24小时的散热量都在1000 kCal 左右。药理学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则习惯于以mg/kg 或g/kg 等方式来计算药物的剂量。这种办法行之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时,问题似乎不大;但用于不同种类动物时,常常会出现严重偏小或偏大,以致无法完成实验。1958年Pinkle氏报告6-MP等抗肿瘤药物在小鼠、大鼠、狗和人身上的治疗剂量,按mg/kg计算时差距甚大,但如改为按mg/m2体表面积计算,就都非常接近。此后,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的概念逐渐为药理学家接受,被认为尤其适用于不同动物之间剂量的换算。

以上所述,一方面是想说明按体表面积算剂量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想表明通过折算系数后,以体重为参照,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实用的,且方便。

2.这种换算关系的前提是:各种动物对某药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在上述的折算关系中,我们是没有考虑到种属差异的。我们理想地认为,对任何药物,各种动物和人的敏感程度是完全一样的。这是我们折算等效剂量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例如:犬无汗腺,对发汗药不敏感,而对流涎药比较敏感;大鼠无胆囊,对利胆药及有明显肝肠循环的药物与其他动物差别较大;鼠和兔对催吐药不敏感,而犬猫则较为敏感;吗啡对一般动物有抑制作用,但却对猫引起兴奋。抗凝血药(毒鼠强等)对小鼠特别敏感,中毒剂量可以其他动物小数百倍;抗胆碱类药物(阿托品,莨菪碱等),家兔有明显耐受性(黑色家兔,特别不敏感,但新西兰家兔除外);同是啮齿类动物,家兔是草食动物,大鼠小鼠是杂食动物,对一般药物在静注时剂量换算尚属可用,在口服用药时家兔往往起效较迟,吸收较差,特别是对胃动力药及消化系统药差异更大。大鼠对血管阻力药敏感,却对强心苷类不敏感,而猫

对强心苷类则很敏感;大鼠对缺乏维生素及氨基酸敏感,因能自行合成维生素C,故对缺乏维生素C不敏感,而豚鼠对缺乏维生素C及变态反应特别敏感。我们可以用常用的麻醉剂试试对不同动物的作用。如果机械地按等效剂量去算,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实际上,我们都是一半参考等效剂量,一半靠自己的摸索。因此,不能把这个所谓的等效剂量完全照搬。当然,我们同样反对毫无根据地乱设剂量。如:有的人做实验相当然地自己随意地设置10mg/kg ,20mg/kg, 40mg/kg. 好像是方便自己配药,而不是根据科学的道理来设置。这是我们所应当摒弃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换算方法只是一个重要参考而已。遇到有很大种属差异的药物或化合物,上述换算关系就相差很大了。这一点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体型系数。

体型系数是人们根据不同动物的体重与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来的。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体型系数。不少动物(包括人)的体型系数在0.09~0.1。

体表面积=体型系数×体重2/3

在此附上一些常用实验动物的体型系数表。

下面我们来算一下,各种动物之间的体表面积比。

如:一个70kg的人与一只200g的大鼠的体表面积。

人的体表面积=0.1×(70)2/3=1.722

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2)2/3=0.0306

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306/1.722=0.0177~~=0.018再算体重为20g 的小

鼠的。

小鼠的体表面积=0.06×(0.02)2/3=0.00436

体表面积比(小鼠/人)= 0.00436/1.722=0.00254~~=0.0025可以看出,这个

计算结果与前面我们所说的那个表基本是一致。事实上,那个表就是根据体型系数算出来的。这个按体型系数计算体表面积的公式被称为Mech公式。于1879年发表。这个公式的发表,可以说,对于科学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使得我们从事药理、实验动物学的科研人员有了很好的借鉴。

从上述解析也可以看出,我们完全可以信任第一个表中所列出的折算系数,当然,也完全可以信任后面我编制的那个简表。因为,这一切都是由体型公式计算得来的,也就是说,是按体表面积来计算等效剂量的。

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按第一个表,或者是我编制的简表来计算实验动物的等效剂量,要动物基本上在标准体重的区间内相差不大才会准确。也就是说,小鼠在20g左右,大鼠在200g左右,豚鼠在400g左右等等,这样计算出来才会准确。如果实验动

物的体重与此相差比较大,按刚刚我们所讲的体型公式计算,与按折算系数计算的结果,就会有较大的偏差。

我们不妨以大鼠为例来算一算。

当大鼠的体重为180g, 250g ,300g ,350g,400g时,那么它的剂量根据体型系数计算实际体表面积应是多少?而按我们前面所说的折算系数算又是多少?它们之间相差有多大?当大鼠体重在哪个范围内波动时,上述折算系数仍然基本准确呢?这个问题我们再进一步探讨。

为什么说,当实验动物体重不在上述标准体重的附近的话,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剂量就不那么准了呢?

这是因为,我们用这个折算系数,只是一个点对点的关系。就是说,70kg的人对200g的大鼠,那么这个剂量完全准确的。但如果大鼠不是200g,那么就会有偏差了。这个偏差来源于体型系数的公式。

我们是应当按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的。

体表面积=体型系数*(体重)2/3

注意,体表面积是与体重的2/3次方成正比的。

而我们按折算系数计算的时候,是直接按体重给药的。也就是说,剂量是与体重成正比的,而不是与体重的2/3次方。这就是偏差的来源。

我们下面就来一一地算一算。

以大鼠为例。设人的剂量为X mg/kg,体重70kg.

体重为150g时:

按折算系数算:

大鼠的剂量= 6.3 X mg/kg , 1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0.15*6.3 X mg/kg=0.945X mg/kg

按体表面积计算:

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15)2/3=0.02525

人的体表面积=1.722

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2525/1.722=0.01466

18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X mg/kg*70*0.01466=1.0262 X mg/kg

体重为180g时:

按折算系数算:

大鼠的剂量= 6.3 X mg/kg , 18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0.18*6.3 X mg/kg=1.134 X mg/kg

按体表面积计算:

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18)2/3=0.02853

人的体表面积=1.722

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2853/1.722=0.0166

18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X mg/kg*70*0.0166=1.162 X mg/kg

体重为250g时:

按折算系数算:

大鼠的剂量= 6.3 X mg/kg ,2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0.25*6.3 X mg/kg=1.575 X mg/kg

按体表面积计算:

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25)2/3=0.03555

人的体表面积=1.722

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3555/1.722=0.02064

2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X mg/kg*70*0.02064=1.4445 X mg/kg

体重为300g时:

按折算系数算:

大鼠的剂量= 6.3 X mg/kg , 30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0.3*6.3 X mg/kg=1.89 X mg/kg

按体表面积计算:

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3)2/3=0.04017

人的体表面积=1.722

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4017/1.722=0.02333

2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X mg/kg*70*0.02333=1.6331 X mg/kg

体重为350g时:

按折算系数算:

大鼠的剂量= 6.3 X mg/kg , 3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0.35*6.3 X mg/kg=2.205 X mg/kg

按体表面积计算:

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35)2/3=0.04454

人的体表面积=1.722

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4454/1.722=0.02586

2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X mg/kg*70*0.02586=1.8102 X mg/kg

从上述计算我们是不是看出了一点规律?

那就是,当大鼠体重小于200g时,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比按体表面积的结果要偏小;而大鼠体重大于200g时,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比按体表面积的结果要偏大。

推广一下,当实验动物体重小于标准体重时,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比按体表面积的结果要偏小;而当实验动物体重大于标准体重时,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比按体表面积的结果要偏大。

哪一种计算结果更准确呢?当然是按实际的体表面积来算。

哪一种计算方法更方便呢?当然是按折算系数来计算。尤其是对非药理、实验动物专业方面的战友来说。

那么,二者的误差有多大?我们该怎么样调整?

下面我们就谈一谈两种计算等效剂量方法的误差问题。

从上面我们已经知道按折算系数计算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应该说是属于系统误差。是由于这个公式本身给我们的实验带来的误差。还有一种误差是我们在实验中实际给药时,由于称体重、给药时的不准而产生的,那就不是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问题了。

我们仍以大鼠为例来讨论这个误差问题。

设人的剂量为U mg/kg, 体重为70kg。

设大鼠的体重为X kg,

按折算系数计算得出的Xkg大鼠的用药量为Y1。

则:Y1=U *6.3*X=6.3UX

按实际体面表面计算得出的Xkg大鼠的用药量为Y2。

Y2=0.09*(X)2/3/1.722*U *70=3.66U(X)2/3

这样,我们就构筑了两个函数关系式。

函数Y1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其值是与X成直线相关的。

函数Y2是一个指数函数,其值是随X增大的,但不成直线。

这两个函数在什么时候相等呢?很显然,就是当X=0.2的时候。因为折算系数是当大鼠体重为0.2kg时来计算的。

根据前面计算的结果,我们可以预测到:

当X<0.2时,函数Y2在Y1的上方,

当X>0.2时,函数Y2在Y1的下方。

如下图所示:

我们知道,一般用于实验的大鼠,其体重大多在150~350g之间。常常选用的是180~220g的大鼠。如下图矩形框所示。

下面我们来计算误差。

这个误差应为相对误差。

令: 按折算系数计算的剂量=A

按实际体表面积计算的剂量=B

相对误差=(A-B)/B×100%=A/B-1

很显然,这个相对误差是有正负的。当X<0.2时,误差为负;当X>0.2时,误差为正。

因A=Y1=6.3X,

B=Y2=3.66(X)2/3

这样,我们就可以以X为自变量,以相对误差为因变量,再构筑一个函数Y3。Y3=6.3X/3.66(X)2/3-1=1.72(X)1/3-1

现在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有什么用呢?

我们可以这个来估算按折算系数计算的剂量与实际相差多少。如果相差不大,我们认为是可以接爱的。

从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当大鼠体重在200~300g时,误差不到20%.

在200g以下,是负的误差。

体重(kg)相对误差

0.1 -0.201646721

0.11 -0.175875785

0.12 -0.151623046

0.13 -0.128682913

0.14 -0.106891014

0.15 -0.086113631

0.16 -0.06624034

0.17 -0.04717878

0.18 -0.028850818

0.19 -0.011189702

0.2 0.005862102

0.21 0.022354576

0.22 0.038331447

0.23 0.053831216

0.24 0.068887982

0.25 0.083532103

0.26 0.097790739

0.27 0.1116883

0.28 0.125246811

0.29 0.138486223

0.3 0.151424674

0.31 0.164078706

0.32 0.176463451

0.33 0.188592796

0.34 0.200479512

0.35 0.212135382

0.36 0.223571297

0.37 0.234797349

0.38 0.245822908

0.39 0.256656695

0.4 0.267306836

0.41 0.277780921

0.42 0.288086051

0.43 0.298228878

0.44 0.308215647

0.45 0.318052224

0.46 0.327744132

0.47 0.337296577

0.48 0.346714469

0.49 0.356002448

0.5 0.365164905

从以上数据可知:

当大鼠体重在170~230g范围内,按折算系数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

当大鼠体重在150~260g范围内,按折算系数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当大鼠体重在120~300g范围内,按折算系数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当大鼠体重在100~340g范围内,按折算系数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在20%以内。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大鼠在实验期间的体重在180~250g。这样,我们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剂量,其相对误差不会超过10%.基本上能接受。如果比较均匀,在180~220g,则相对误差在5%以内。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至此,我们是否明白了?

那就是说:

《药理实验方法学》所编的等效剂量折算表,按体重给药,只要大鼠体重相差不是很大,其误差是可以接受的。这个表的编制,就是为了方便广大科研工作者。

如果大鼠体重达300g以上,尤其是达350g以上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用实际体表面积来算。我们知道,要把体重转化成体表面积,要用到计算器。这在我们给药的时候带来很大的不便。那么,如果我们真的一定要很严谨,坚持要按实际体表面积给药的话,我们如何快速、简便地算出剂量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理论的结果来进行修正。

凡体重在250~300g之间的,误差按10%计算。即:A-B/B=0.1。我们可以直接按折算系数,算出A的值。而B才是我们需要的真正最接近实际体表面积的值。易知:B=0.9A. 那就是说,在这个体重范围内的大鼠,剂量打九折就行了。

凡体重在300~350g之间的,误差按15%来算。B=0.87A。剂量为八点七折。

凡体重在350~400g之间的,误差按20%来算。B=0.83A

凡体重在400~450g之间的,误差按25%来算。B=0.8A

凡体重在450~500g之间的,误差按30%来算。B=0.77A

这只是理论推算,除极少数情况外,实际体重太大的恐怕不能用于实验。

此前,不少战友对于剂量到底是按体重算还是按体表面积算,是有过一番争论的。在此,当我们了解了其中的相对误差后,就会有选择依据了。我们可以根据上面提到的误差,权衡一下用哪一种方法。

除了这些误差之外,我们在实验中常有不少人为误差。给药的剂量常会因为人为的操作而出现偏差。而那样的偏差达10%我想是很常见的。而我们这个折算系数公式算出来的剂量误差在15%以内的话,是不足为虑的。

因此,在说了这么多之后,我想说的是:

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按折算系数算出来,剂量是八九不离十的。按照前面我所编制的简表,大家都可以非常方便的算出剂量来。也就不必经常来论坛里问剂量了咯~~~多一句很笨笨的话:有人会问,那我要算大、小鼠之间的剂量比呢,要算大鼠和豚鼠的呢?在鼠和兔的呢?这就很简单了。我们知道它们之间与人的剂量比,相比一下就知道它们之间的比了。

至此,我们对于这个折算系数换算剂量的方法基本解析完全。

附:为了这一个小小的剂量的问题,花大量的篇幅来讲,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论证《药理实验方法学》上那个等效剂量折算表的权威性。按此表来计算,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而如果一定要用实际体表面积来算,一则相差无几,二则繁琐,令人不胜其烦。看了以上的论述种种,您是否已有了上述感受呢?

现在,您就可以放心地用我编的那个简表了。很简单的几个数字:

小鼠:9.1倍大鼠:6.3倍豚鼠:5.42倍

兔:3.27 倍猫: 2.73倍猴:1.05倍狗:1.87倍。欢迎大家多多探讨~~!本人意见仅供参考。

又附:在此对那个《药理实验方法学》中的折算关系表再提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商榷。我觉得,此表中,人的体重设为70kg,是有点不妥的。我们国人的平均体重是否能达到70kg?难道我们都能吃得这么好?这恐怕不是太合理。如果设为60kg或55kg,则能为大多数人接受。这样一来,这个表就得进行修正。如果为60kg,则人的体表面积为1.55m2左右。那么,这样一来,折算系数表的中数字,全部要修正。最后一行的数字要乘以1.72/1.55=1.11而表最右上端的人的体重改为60kg.

如此一来,我所编的那个简表就要修正了。

按人体重60kg计算:

这样,计算各种实验动物与人的剂量的倍数时就是这样了:

实验动物用剂量=人的剂量*60*1.11*折算系数/动物体重。

而原有的计算方法为:

实验动物用剂量=人的剂量*70*折算系数/动物体重。

这样,相当于简表中的数字都要乘以60*1.11/70=0.95

结果如下:

小鼠:8.65倍大鼠:5.98倍豚鼠:5.15倍

兔:3.11 倍猫: 2.59倍猴:0.998倍狗:1.78倍。

同理,按人体重55kg计算:简表中数字乘以55*1.175/70=0.92

小鼠:8.37倍大鼠:5.80倍豚鼠:4.82倍

兔:3.01 倍猫: 2.51倍猴:0.97倍狗:1.72倍。

同理,按人体重50kg计算,简表中数字乘以50*1.25/70=0.89

小鼠:8.1倍大鼠:5.61倍豚鼠:4.82倍

兔:2.91倍猫: 2.43倍猴:0.93倍狗:1.66倍

此结果与大家共探讨。如有不同看法,请与我交流。

说完了实验动物的,我们下面来谈谈人的。

毕竟,临床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知道,老人和小孩的用药剂量与成人通常是不一样的。

目前,我们对于成人的剂量常常是没有考虑体表面积的。无论高矮、无论胖瘦,一律是用XX mg/天这样的剂量。从临床应用来说,是不妥的。但是,对药品生产厂家来说,他们也只能如此。他们在说明书所说的剂量,在大多数人通常的剂量。当然,成人自己或医生可以根据疗效调整用药剂量。

那么小孩的剂量该如何来算呢?

实际上,仍然是沿袭了体表面积的折算法。

成人体重一般按70kg算,体表面积一般按1.72m2算。

下面介绍常用方法:

1按体重计算:

在成人体重70kg计,

小儿剂量=小儿体重(Kg)/70*成人剂量

2按体表面积算:

小儿剂量=小儿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成人剂量

成人体表面积一般按1.72m2来算。

按经验公式:小儿体表面积=(4*体重(kg)+7) /90+体重

例如:小孩重8kg,折算剂量=(4*8+7/90)/1.72*成人剂量=0.231成人剂量

此方亦非常简便,可操作性强。

实际上,因为成人与小儿体型系数是一样的,所以其体表面积就是他们体重比的2/3次方。

那我们来验算一下上面这个例子:

(8/70)2/3=0.233 ,可以看出,与上述结果相差无几。

再算一例:

小儿体重12kg.

经验法:4*12+7/90+12/1。72=0.313

直接法:(12/70)2/3=0.306

可以看出,经验法基本准确。

另有计算体表面积的经验公式如下: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这是较为适合我国人的公式。一般用于计算成人。

还有些其它方法,因计算稍微复杂,在临床上不实用。不再列出。

在此,我推荐体表面积法。按经验公式计算体表面积,非常方便,笔算甚至口算可得出答案。当然,有计算器在身边的,也可直接把体重的比输入,求其2/3次方也可很快得出。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是按照成人与小孩的等效剂量来刻板地计算的。

如前所述,这种换算的前提是:小孩与成人对此药的敏感程度是一致的。

但是,小孩由于发育不完全,尤其是肝脏这一承担主要药物代谢的器官发育不完全,实际上小孩比成人要敏感。

因此,在此剂量基础上还要酌减。本人认为,减至等效剂量的3/4~4/5较为适宜。而且,

儿童用药要“摸石头过河”,不可盲目用较大剂量。

以上只是原则性的谈了一下小孩与成人剂量的换算。在临床上还要牵涉到配药的问题。那则是护士们拿手的了。在此不再讨论。

在做动物实验的时候,我们通常要用到不同的给药途径。

而且,有时候我们想知道不同的给药途径之间的效果相差有多大?

以什么样的比例给予能使不同给药途径之间的效果差不多呢?

比如:某药,可静脉注射,也可以腹腔注射,我们想把静脉途径改为腹腔,到底给多少药比较合适呢?或者,把静脉的改成口服,又大概是多少呢?

这些问题,许多实验书上并没有定论。大多数是我们在实践中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谈到生物利用度。按照经典的定义,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吸收的速度反反与药物的达峰时间相关联。而吸收的程度与发挥作用的药量是相关的。而我们常常主要关注的是吸收程度。因而,生物利用度F=药物吸收量/经静脉给药的量,这就是绝对生物利用度。

我们谈到不同给药途径之间的换算,就是要用到绝对生物利用度。通常我们以静脉为参照,来比较其它途径给药能达到静脉的百分之几来衡量。关于不同途径给药的问题,在不少的药理及相关的书上,有如下的叙述:

以口服量为100时,皮下注射量为30~50,肌肉注射量为20~30,静脉注射量为25。

这些是我们实验时所得到的一般的经验。从以上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常常把口服生物利用度估计为25%左右。认为肌注相当于静脉的80%,皮下相当于静脉的50%。应该说,这样的估计是比较合理的。口服一般生物利用度可有30~40%,高者也可达70%,低者在15%以下。估计为25%,有点偏于保守,本人倾向于估计为30%。除此之外,在动物实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就是:腹腔注射。它可达到不错的效果,而又比静注要简单方便,因此常常采用。除了有吸收不太规则的缺点之外,其余方面很不错。而且吸收一般可达静注的80~85%。

因此,我们可以将上述结果列于下:

对此简表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给药剂量可参照经验,但最好亲自实验。因为每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不一样的。简表中所示只是一种多数情况下的估计。可能与实际会有较大出入。

第二,能够不改给药途径时,尽量不改。实验药量足够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改给药途径。一则是各给药组间要剂同对比;二是给药途径改后效果不好对比。尤其是口服和静注之间有时按上述折算给药时,血药浓度相差太大。主要是口服影响因素多。

第三,有时实验操作熟悉程度影响很大。尤其是静注。而口服途径一般来说,较易实现相对准确。

以上所述,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和我交流~~~~

附:关于局部给药的剂量折算问题

有时候,我们做的虽然是在体实验,却是局部给药。如:想考察一种药物对烧伤的作用。一般用兔子做实验。那么,在多大的面积上给多少药才与临床差不多等效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讨论皮肤给药的。

我个人认为,如果只是看药物在局部的作用(如:烧伤),就和人体用相同的剂量。即用于人体多少面积涂多少药,动物也是多少面积涂多少药。不过,要注意一点,这是我们设想实验动物对此药敏感程度与人相同的情况下。

那么,如果是透皮吸收的呢?也就是说,把皮肤只当作一个给药途径,最终在体内发挥作用的呢?那实际上就相当于体内给药了,仍然按前面所述的等效剂量给

药。

LD50与药效学实验剂量的换算

面对一个全新的化合物,无任何资料可参照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去设置剂量?我想,首先至少我们会做一个急性毒性实验。在急毒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LD50,或者是最大耐受量(MTD)。这可能成为我们选择剂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那么,如何根据LD50或MTD来选择剂量呢?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下面我来跟大家探讨一下。

在不少的药理书上,都是讲测出药物或化合物的LD50以后,取其1/10,1/20,1/30的剂量作为药效学的高、中、低剂量。

对此,我们差不多也是这样做的。只是有个预试过程。在预试中摸索并调整剂量。但上述剂量的设置似乎没有一个定量的、理论的依据。

那么,我们如何来估计药效学实验的剂量呢?

在此,我提出一个自己的想法。

我们知道,药物是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存的。在达到很好的药效的时候,可能已经产生毒性了。我们既要控制毒性,又要在这个基础上尽量最大地发挥药效。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满足这样一个要求呢?

我觉得,就是:当药物差不多刚刚引起毒性反应时的剂量设为药效学的最高剂量,再往下以等比递减。如果要给一个定量的数字,我觉得取LD5比较好。就是说,把引起5%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定为药效学最高剂量。

如果这样,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寻找LD50与LD5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运用药理学与数学的知识来探讨这个问题。

为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基础知识。

我们知道,药理效应跟剂量(或药物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

完全地成比例,可能是效应与浓度的对数成比例,也可能效应与浓度的对数亦不成比例,而是表现出一种这样的规律:浓度较小时,增加浓度药效增加不很明显;浓度中等时,增加浓度药效有较明显地增加;浓度较大时,增加浓度药效增加又不太明显;直到出现最大效应。这就是所谓的“量-效关系”或“浓度-效应关系”。

如何用数学的模型或是公式来描述这样一种“浓度-效应关系”呢?

早已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比较为大家所公认的是由A.V.Hill提出的一个方程:

E=Emax.Cs/ECs50+ Cs

这就是著名的Hill方程。

式中,Emax表示药物的最大效应;EC50表示达到50%的Emax时的药物的浓度;C表示药物的浓度;上标S是表示浓度-效应关系曲线形状的参数。

毒理效应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药理效应。因此,我们将这一公式移植到急毒实验中来进行一些应用。

对于一定大小的动物而言,一定的剂量与一定的血药浓度基本上成正比的。所以,我们就以剂理来代替浓度进行计算。

上式中,以LD50代替EC50,以LD代替C,则得:

E=Emax.LDs/LDs50+ LDs

很显然,在毒理实验中,Emax就是死亡率为100%时的效应。

相应地,LD5则为死亡率为5%时的效应;LD1则为死亡率为1%时的效应;LD50则为死亡率为50%时的效应。我想对此大家应无异议。

如此,我们来看,当剂量为LD5时,LD5与LD50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E5=5%Emax =Emax.LD5s/LDs50+ LD5s

得:0.05= LD5s/LDs50+ LD5s

化简,

得:LD5s=0.05/0.95X LDs50

=1/19X LDs50

同样地, LD1s =1/99X LDs50

如果S=1, 则LD5大约为LD50的1/20; LD1则为LD50的1/100.

如果S=2, 则LD5大约为LD50的0.229; LD1则为LD50的0.1.

如果S=3, 则LD5大约为LD50的0.378; LD1则为LD50的0.219.

如果S=4, 则LD5大约为LD50的0.479; LD1则为LD50的0.317.

如果S=5, 则LD5大约为LD50的0.555; LD1则为LD50的0.399.

如果S=6, 则LD5大约为LD50的0.612; LD1则为LD50的0.464.

S是决定药效随血药浓度增加而变化的趋势的程度的参数。当S<2时,药效是随血药浓度呈渐进式的;当S>6时,药效是随血药浓度呈突进式的;而当S介于二者之间时,药效是呈过渡式的。

很多药物的S值在2以下,一部分在2~5之间,大于6的极少。也就是说,大多数药物的效应随血药浓度增加是渐进式的,或近于渐进式的。

那么,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我们是否可以初步地得到一个结论呢?

那就是说,当我们知道一个化合物的LD50以后,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关于它的LD5或LD1的信息。我们希望在做药效学实验时,动物的死亡率不要超过5%,最好不要超过1%。也就是说,药效学的最高剂量是否可以估计为LD5或者LD1呢?

我觉得是可以的。而且,我更趋向于保守地估计。那就设为1%吧。剂量就给到LD1的样子。

同理,虽然我们知道有些药物的S值是大于2的,这样量-效曲线比较陡,算出来的LD1与LD50接近了许多,但为保守起见,我们仍取比较小的剂量作为药效学的实验剂量。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药效学剂量的一个最保守的估算值:大约取LD50的1/100。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相当保守的估计。如果药物的S值是大于2的,则这个剂量可能要高好几倍。因此,药效学的剂量高的可以取到LD50的1/10,甚至1/5。

因此,这些是需要我们去摸索的。因为,毕竟毒理反应和药理效应的机理可能不同,其量-效关系的变化规律可能不一样。我们通常给的剂量大概是LD50的1/50~1/20之间。在新药研究指南中,并没有规定剂量取LD50的多少分之一。而是给出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只要遵循了这些原则就可以了。长毒实验中规定低剂量不能有毒性反应,中剂量有轻微毒性反应,高剂量要有一定的毒性反应。是否可以考虑将LD50的1/100作为长毒试验的低剂量?我觉得上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对化学合成药而言,剂量在100mg/kg以上就是相当大的剂量了。多数药效学实验的剂量在10~100mg/kg。甚至在10mg/kg以下。如果LD50超过5g/kg,那样化合物的毒性就是相当低了。

对于中草药而言,可能很多时候测不到LD50,而是用最大耐受量来表示。在MTD 时,还没有出现一只动物死亡。那可以这样说,此药的LD1肯定是比这个MTD 要大的。因此,从理论来上说,药效学的最高剂量可以达到MTD。当然,这个思维的出发点是,在这个剂量点基本上还没有动物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但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没有死亡不能就推定没有毒性。因此,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以MTD的几分之一来定药效学剂量。1/2或1/3是常用的。在实践中观察效果。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呢?因为,当剂量达到MTD时,可能药效早已达到了最高点。从量-效曲线的规律我们也知道。所以,没有必要用那么高的剂量。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希望大家多多探讨。

附:由于上面的公式有点看不清。上传一张图片。

(2020年7月整理)实验动物剂量换算.doc

实验动物剂量换算问题的解析 一、体表面积计算法 关于不同实验动物之间或者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剂量如何作“等效”换算的问题。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表如下所示: 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

本人认为在此表中,人的体重设为70kg,是有点不妥的。如果设为60kg,则能为大多数人接受。这样一来,这个表就得进行修正。如果为60kg,则人的体表面积为1.55m2左右。那么,这样一来,折算系数表的中数字,全部要修正。最后一行的数字要乘以1.72 / 1.55 =1.11,而表最右上端的人的体重改为60kg。 那么我们来看看上面这个表的最后一行,这个也是我们通常要用到的,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但是如果按这个表来计算实验动物的等效剂量,需要动物的体重基本上在标准体重的区间内相差不大才会准确。也就是说,小鼠在20g左右,大鼠在200g左右,豚鼠在400g左右等等,这样计算出来才会准确。当大鼠的体重为180g、250g、300g、350g、400g时,那么它的剂量根据体型系数计算实际体表面积应是多少?而按折算系数算又是多少?它们之间相差有多大?当大鼠体重在哪个范围内波动时,上述折算系数仍然基本准确呢?为什么说,当实验动物体重不在上述标准体重的附近的话,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剂量就不那么准了呢? 这是因为,我们用这个折算系数,只是一个点对点的关系。就是说,70kg的人对200g的大鼠,那么这个剂量完全准确的。但如果大鼠不是200g,那么就会有偏差了。这个偏差来源于体型系数的公式。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mg/kg,换算成大鼠的剂量: 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 =(X mg/kg×70kg×0.018)/0.2kg =6.3X mg/kg。 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每种动物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实验 目录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实验二益母草煎膏的制备 实验三黄芩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四黄芩苷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注射剂的制备 实验五复方丹参片的制备 实验六复方丹参片溶出度的测定 实验七八珍丸的制备 实验八三黄栓的处方设计与制备 实验九鱼肝油微型胶囊的制备 实验十薄荷油包合物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要求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剧药散剂及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等量递增混合法”及“打底套色法” (3)熟悉散剂的质量检查和包装方法 二、实验原理 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合均匀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散剂属于古老的剂型之一,散剂的特点为“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意即其发挥药效较快,宜于治疗急证。这是因为散剂比表面积较大,从而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散剂也能产生一定的机械保护作用;此外散剂在制备方面又具有制备设施简单,剂量可随病症轻重而增减,若当患者不便服用丸剂、片剂、胶囊剂等剂型时,均可采用散剂给药。 散剂亦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由于药物粉碎后,比表面积较大,故嗅味,刺激性,吸湿性的化学活动性等也相应地增加,致使某些易挥发,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极易损失。因此,腐蚀性强,挥发性强及吸潮性强且易于变质的药物,不宜采用散剂剂型。 散剂根据医疗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散剂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药材的前处理(净选、洗涤、干燥、炮制),投入净料、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及包装等过程。其制备要点主要在混合环节上,散剂混合均匀与否,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形态(一般指散剂的细度,颜色等是否一致),而且直接影响产品的疗效。常用的混合方法有二种: (1)打底套色法:此法是中药丸剂、散剂等剂型对药粉进行混合的一种经验方法.所谓“打底”是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乳钵中(混合之前应首先用其它色浅的、量多的药粉饱和乳钵),即为“打底”,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地、分次地加入乳钵中轻研、使之混合均匀,即是“套色,此法的缺点是侧重色泽,而忽略了粉体粒子等比容积易混合均匀的机理。 (2)等量递增法:根据粉体粒子等比容积易混合均匀的机理,将比例相差悬殊的药物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习惯上称之为“配研法”。 散剂中的药物均应粉碎,除另有规定外,应通过六号筛,儿科和外科用应通

实验动物给药剂量计算方法

()动物给药量的确定 在观察一药物的作用时,应该给动物在的剂量是实验开始时应确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剂量太小,作用不明显,剂量太,又可能引起动物中毒致死,可以按下述方法确定剂量:1.先用小鼠粗略地探索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小于中毒量的剂量,或取致死量的若干分之一应用剂量,一般可取1/10-1/5。 4.确定剂量后,如第一次实验的作用不明显,动物也没有中毒的表现(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或其他症状),可以加大剂量再次实验。如出现中毒现象,作用也明显,则应降低剂量再次实验。在一般情况下,在适宜的剂量范围内,药物的作用常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所以有条件时,最好同时用几个剂量作实验,以便迅速获得关于药物作用的较完整的资料。如实验结果出现剂量与作用强度之间毫无规律时,则应慎重分析。 动物实验所用的药物剂量,一般按mg/kg体重或g/kg体重计算,应用时须从已知药液的浓度换算出相当于每kg体重应注射的药液量(ml),以便给药。

例2:计算给体重23g的小白鼠,注射盐酸吗啡15mg/kg重,溶液浓度为0.1%,应注射多少m l? 计算方法:小白鼠每kg体重需吗啡的量为15mg,则0.1%盐酸吗啡溶液的注射量应为15ml/kg 体重,现小白鼠体重为23g,应注射0.1%盐酸吗啡溶液的用量=15×0.023=0.345ml。 (三)人与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1.人与动物用药量换算人与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是相差很大的。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要比人大,也就是单位体重的用药理动物比人要大。人的各药物的用量在很多书上可以查得,但动物用药量可查的书较少,而且动物用的药物种类远不如人用的那么多。因此,必须将人的用药量换算成动物的用药量。一般可按下列比例换算:人用药量为1,小白鼠、大白鼠为25-50,兔、豚鼠为15-20,狗、猫为5-10。 此外,可以采用人与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来换算: (1)人体体表面积计算法计算我国人的体表面积,一般认为许文生氏公式(中国生理学杂志1 2:327,1937)尚较适用,即: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例:某人身高168cm,体重55kg,试计算其体表面积。 解:0.061×168+0.0128×55.0.1529=1.576m2 (2)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有许多种,在需要由体重推算体表面积时,一般认为Meeh-Rubn er氏公式尚较适用,即: 式中的K为一常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小白鼠和大白鼠9.1、豚鼠9.8、家兔10.1、猫9.8、狗11.2、猴11.8、人10.6(上列K值各家报导略有出入)。应当指出,样计算出来的表面积还是一种粗略的估计值,不一定完全符合于每个动物的实测数值。 例:试计算体重1.50kg家兔的体表面积。

中药药剂学A卷(带答案)

《中药药剂学》模拟卷(A) 一、名词解释: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 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剂。 3.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动植物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经适当精制与浓缩 得到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4.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 5.胶剂:是指用动物皮、骨、甲、角等为原料,用水煎取胶质,浓缩成干胶状的内服制剂。 二、单项选择题: 1. 制备含有毒性药材的散剂,剂量为0.05g,一般应配成多少比例的散剂?A A、1:10 B、1:100 C、1:5 D、1:1000 2. 二相气雾剂为:A A、溶液型气雾剂 B、O/W乳剂型气雾剂 C、W/O乳剂型气雾剂 D、混悬型气雾剂 E、吸入粉雾剂 3. 不宜制成软胶囊的药物是B A、维生素E油液 B、维生素AD乳状液 C、牡荆油 D、复合维生素油混悬液 E、维生素A油液 4. 制备胶剂时,加入明矾的目的是:B A、沉淀胶液中的胶原蛋白 B、沉淀胶液中的泥沙等杂质 C、便于凝结 D、 增加黏度E、调节口味 5.红丹的主要成分为( A )。 A.Pb3O4 B. PbO C.KNO3 D.HgSO4 E. HgO 6. 单冲压片机增加片重的方法为:A A、调节下冲下降的位置 B、调节下冲上升的高度 C、调节上冲下降的位置 D、调节上冲上升的高度 E、调节饲粉器的位置 7. 下列关于栓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栓剂是由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B、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纳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条件下能迅速软化、熔融 或溶解于分泌液中 C、栓剂既可用于局部治疗,也可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D、栓剂基质有油脂性和水溶性基质两种 E、肛门栓一般为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型,阴道栓一般为球形、卵形、鸭嘴 形。

人和动物给药剂量换算

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 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200g=X mg/kg×70kg×0.2kg=X mg/kg. 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倍。 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每种动物的体重(包括人),在上表中以蓝色显示的。还要注意到折算系数,也就是表中以红色所示的。将人的剂量转换成哪种动物的,就在相应的动物那一列下找到与人的相交的地方的折算系数,将剂量乘以折算系数,再乘上人的体重与那种动物体重的比值。注意体重的单位要化成一致。这个折算系数是以上表中蓝色所示的标准体重计算得来的。 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算出小鼠、豚鼠等其它动物剂量与人的比值。各常用实验动物折算系数的验证如下: 小鼠体型系数:标准体重:20g=0.02kg 小鼠的折算系数=(体型系数小鼠*W小鼠2/3)/(体型系数人*W人2/3) =(* 2/3 )/*70 2/3)* 70*X / = = 大鼠体型系数:标准体重:200g=0.2kg 大鼠的折算系数=(体型系数大鼠*W大鼠2/3)/(体型系数人*W人2/3) =(* 2/3 )/*70 2/3)* 70*X /

= = 豚鼠体型系数:标准体重:400g=0.4kg 豚鼠的折算系数=(体型系数豚鼠*W豚鼠2/3)/(体型系数人*W人2/3) =(* 2/3 )/*70 2/3)* 70*X / = = 兔体型系数:标准体重:1.5kg 兔的折算系数=(体型系数兔*W兔2/3)/(体型系数人*W人2/3)=(* 2/3 )/*70 2/3) = = 猫体型系数:标准体重:2.0kg 猫的折算系数=(体型系数猫*W猫2/3)/(体型系数人*W人2/3)=(* 2/3 )/*70 2/3) = = 狗体型系数:标准体重:12kg 狗的折算系数=(体型系数狗*W狗2/3)/(体型系数人*W人2/3)=(*12 2/3 )/*70 2/3) =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1)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注射剂(附滴眼剂) 一、选择题 【A型题】 1.注射剂按下列给药途径,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A.肌肉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穴位注射 E.静脉注射2.供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pH值应为 A.酸性 B.偏酸性C.中性 D.偏碱性 E.碱性 3.在下列有关热原检查法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法定检查方法为家兔致热试验和鲎试验法 B.鲎试验法比家兔试验法更灵敏 C.鲎试验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靠 D.鲎试验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 E.鲎试验法对一切内毒素均敏感,可代替家兔试验法 4.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应为 A.除臭→脱水→中和→脱色→灭菌 B.脱水→除臭→中和→脱色→灭菌 C.中和→除臭→脱水→脱色→灭菌 D.中和→脱色→脱水→除臭→灭菌 E.脱色→脱水→除臭→中和→灭菌 5.下列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 A.吐温-80 B.月桂醇硫酸钠 C.硬脂酸钾 D.鲸蜡醇硫酸钠 E.硬脂醇硫酸钠 6.适用于注射剂偏碱性药液的抗氧剂应为 A.焦亚硫酸钠 B.亚硫酸氢钠 C.硫脲D.硫代硫酸钠 E.抗坏血酸7.为防止注射剂中药物氧化,除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外,可在灌封时向安瓿内通入 A.O2B.N2 C.Cl2 D.H2 E. O 2 CH2 8.在下列注射剂常用的抑菌剂中,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止痛作用的应为

E.硝酸苯汞 9.用水醇法制备中药注射剂时,为除去中药注射用原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应将含有醇量调整为 A.45% B.55% C.65%D.75% E.85% 10.当归注射剂的制备宜选用 A.渗漉法 B.蒸馏法C.双提法 D.水醇法 E.醇水法 11.注射剂最显著的优点为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E.比较经济 12.注射用水从制备到使用不得超过 A.5h B.10h C.12h D.10h E.20h 13.在水中溶解度低或为了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E.混悬型注射剂 14.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 15.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胆固醇 B.生物激素 C.磷脂 D.脂多糖 E.蛋白质 16.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 A.澄清滤过法 B.电渗析法 C.反渗透法D.蒸馏法 E.离子交换 法 17.下列能彻底破坏热原的的是 A.60℃加热120min B.100℃加热60min C.150℃加热30min D.180℃ 加热30min E.250℃加热30min

(完整版)人与动物之间的给药剂量换算

人与动物之间的给药剂量换算科研实验2010-03-03 18:43:23 阅读1203 评论5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换算 第二、体表面积法换算 第三、系数折算法与体表面积法的比较 第四、系数折算法的相对误差 第五、小孩与成人的剂量换算 第六、少常用实验动物剂量间的换算 第七、不同给药途径间的剂量换算 第八、LD50 与药效学剂量间的换算 下面我来简单说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 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

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 。至于该选择LD50 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 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 表如下所示

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大鼠的剂量=X mg/kg ×70kg ×0.018/200g =X mg/kg × 70kg ×0.018/0.2kg =6.3 X mg/kg. 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 倍。 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每种动物的体重(包括人),在上表中以蓝色显示的。还要注意到折算系数,也就是表中以红色所示的。将人的剂量转换成哪种动物的,就在相应的动物那一列下找到与人的相交的地方的折算系数,将剂量乘以折算系数,再乘上人的体重与那种动物体重的比值。注意体重的单位要化成一致。这个折算系数是以上表中蓝色所示的标准体重计算得来的。 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算出小鼠、豚鼠等其它动物剂量与人的比值。 各常用实验动物折算系数的验证如下: 小鼠体型系数:0.06 标准体重:20g=0.02kg

实验动物与人剂量换算

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 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 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 表如下所示: 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 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0.018/0.2kg=6.3 X mg/kg. 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 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每种动物的体重(包括人),在上表中以蓝色显示的。还要注意到折算系数,也就是表中以红色所示的。将人的剂量转换成哪种动物的,就在相应的动物那一列下找到与人的相交的地方的折算系数,将剂量乘以折算系数,再乘上人的体重与那种动物体重的比值。注意体重的单位要化成一致。这个折算系数是以上表中蓝色所示的标准体重计算得来的。 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算出小鼠、豚鼠等其它动物剂量与人的比值。 小鼠的剂量=X mg/kg×70kg×0.0026/20g=X mg/kg×70kg×0.0026/0.02kg=9.1 X mg/kg.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注射剂

一、填空题: 1. 注射剂俗称 。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 。 2.注射剂中热原的检查方法包括 和 。 3.注射剂由 、 、 和特制的容器组成。 4. 是热原致热活性中心。 5. 2000版《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为 。 6.等张溶液是指与 张力相等的溶液。 7.通常采用 和 来调整注射液的渗透压。 8.中药注射剂配料原料的形式有单体有效成分、 、总提取物。 9.注射剂的生产包括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 、灌封、 、质量检查和包装等步骤。 10.一般注射剂的配制到灭菌,应在 内完成。 11.一般1~5ml的注射剂可用流通蒸气100℃灭菌 分钟,10~20ml 的注射剂可用流通蒸气100℃灭菌 分钟,凡对热稳定的产品,也可采用 值应大于 。 灭菌方法。灭菌效果的F 12.眼部手术或眼外伤的滴眼剂宜制成 剂型,保证完全无菌且不允许采用 附加剂。 13.粉针剂的制备方法有无菌粉末直接分装法和 。 14.一般注射剂,混悬颗粒应小于 ,15~20μm的颗粒应不超过10%。供静脉注射用的注射剂,其混悬颗粒应更小, 以下的颗粒应占99%。 15.供静脉注射用的乳剂的微粒大小一般应小于 。 二、判断题: 1.注射剂首选的除热原方法为热压法。( ) 2.正常人血浆有一定渗透压,过高过低都会出现生理不适应,但调节等渗就可以避免。( ) 3.肌内注射需调整pH在 4.0~9.0之间。( ) 4.静脉注射或脊椎腔注射均不得加入抑菌剂。( )

5.三氯叔丁醇既可以用作止痛剂,又可以用作抑菌剂。( ) 6.离子交换树脂法处理原水应采用阴床、阳床、混合床的顺序串联树脂。( ) 7.滴眼剂多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所以一般无需加入抑菌剂。( ) 8.血浆代用液可以维持血压或增加血容量故可以代替全血使用。( ) 9.乳浊液型注射剂用于调整渗透压的附加剂除了氯化钠与葡萄糖外,还可以选用甘油,山梨醇。( ) 三、单项选择题: 1.热原是指( ) A LPS B蛋白质复合物 C磷脂多糖 D LPS与蛋白质复合物 2.下列( )需要加入抑菌剂 A药物的灭菌溶液 B药物的灭菌粉末 C无菌操作眼用溶液 D脊椎腔注射液 3.Vc注射液中可应用的抗氧剂是( ) A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钠 B焦亚硫酸钠或硫酸钠 C亚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 D硫代硫酸钠或焦亚硫酸钠 4.下列( )论述是正确的 A5%与10%葡萄糖输液均为等渗溶液 B5%与10%葡萄糖输液均为等张溶液 C5%葡萄糖输液为等渗溶液,10%葡萄糖输液为等张溶液 D5%葡萄糖输液为等张溶液,10%葡萄糖输液为等渗溶液 5. 制备碳酸氢钠输液,需通入( )惰性气体 A不充气 B CO 2 C CO 2 或N 2 D N 2 6.脂肪乳剂输液中含有甘油2. 5%(g/ml),它的作用是( ) A保湿剂 B增粘剂 C溶媒 D等渗液 7.眼药水与溶液型注射剂在质量要求方面相同点为( ) A pH值 B渗透压 C无菌性 D澄明度 8.关于输液剂的质量要求错误的是( )

2010最新换算公式--人和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人和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1.人与动物用药量换算人与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是相差很大的。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要比人大,也就是单位体重的用药量动物比人要大。人的各种药物的用药量在很多书上可以查得,但动物用药量可查的书较少,一般动物用的药物种类远不如人用的那么多。因此,必须将人的用药量换算成动物的用药量。一般按下列比例换算:按每公斤体重人用药量为1,大白鼠、小白鼠为25~50,兔、豚鼠为15~20,犬、猫为5~10。 此外,可以采用人与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来计算: (1)人体体表面积计算法:计算我国人的体表面积,一般认为许文生公式尚较适用,即: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公斤)-0.1529。例:某人身高168cm,体重55kg,试计算其体表面积。解:0.0061×168+0.0128×55-0.1529=1.576m2。 (2)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有许多种,在需要由体重推算体表面积时,一般认为Meeh-Rubner公式较适用,即: A(体表面积,以m2计算)=K×(W2/3/10000);式中W为体重,以克计算;K 为一常数,随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小白鼠和大白鼠9.1、豚鼠9.8、家兔10.1、猫9.8、犬11.2、猴11.8、人11.6(上列K值各家报道略有出入)。应当指出,这样计算出来的体表面积还是一种粗略的估计值,不一定完全符合每个动物的实测数值。 例:试计算体重1.50kg家兔的体表面积。K=10.1 W=15002/3 解:A=10.1×(15002/3/10000)式中两边取对数后得: logA=log10.1+2/3log1500-log10000=1.1218 A=0.1324m2(体重 1.5kg家兔的体表面积)。 2.人与不同种类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1)直接计算法:即按A=K×(2002/3/10000)计算。例:某利尿药大白鼠灌胃给药时的剂量为250mg/kg左右,试粗略估计犬灌胃给药时可以试用的剂量。解:实验用大白鼠的体重一般在200g左右,其体表面积(A)为:A=9.1×(2002/3/10000)=0.0311m2。

动物实验给药剂量换算

动物实验给药剂量换算 医学 2009-02-19 14:24 阅读672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关于不同实验动物之间或者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剂量如何作“等效”换算的 问题。分以下几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换算 第二、体表面积法换算 第三、系数折算法与体表面积法的比较 第四、系数折算法的相对误差 第五、小孩与成人的剂量换算 第六、少常用实验动物剂量间的换算 第七、不同给药途径间的剂量换算 第八、LD50与药效学剂量间的换算 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 两条途径: 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 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 表如下所示: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align=absMiddle border=0> 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 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 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0.018/0.2kg =6.3 X mg/kg. 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 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每种动物的体重(包括人),在上表中以蓝色显示的。还要注意到折算系数,也就是表中以红色所示的。将人的剂量转换成哪种动物的,就在相应的动物那一列下找到与人的相交的地方的折算系数,将剂量乘以折算系数,再乘上人的体重与那种动物体重的比值。注意体重的单位要化成一致。这个折算系数是以上表中蓝色所示的标准体重计算得来的。 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算出小鼠、豚鼠等其它动物剂量与人的比值。 小鼠的剂量=X mg/kg×70kg×0.0026/20g=X mg/kg×70kg×0.0026/0.02 kg=9.1 X mg/kg. 豚鼠的剂量=X mg/kg×70kg×0.031/400g=X mg/kg×70kg×0.031/0.4kg =5.42 X mg/kg. 兔的剂量=X mg/kg×70kg×0.07/1.5kg =3.27 X mg/kg.

给药剂量换算

一.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 是来源于两条途径: 一种方法为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 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 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 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 二.不同动物给药剂量的换算: 1.折算系数法: A.根据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中人和动物体表面积比 值剂量表。 对此表说明:a.此表所得到的比值是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出来。

b.所有的比值都是根据点对点的关系计算出来的,即质量完全按照 蓝色数字计算出来的,如果质量有所改变时,对比值将会造成一定的偏差。 c.表中数据的值=横栏动物的重量*给药剂量/竖栏动物的重量*给药剂量。 d.给药剂量一般用mg/kg为单位,对于临床给药剂量有时单位为每天 服用Xmg,要进行单位转换。如:质量为70kg的人每天服用50mg 药物,应该如下转化:50mg/70kg= 0.7mg/kg B.根据上表进行剂量换算的方法: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mg/kg,换算成大鼠的剂量: 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 0.018/0.2kg=6.3 X mg/kg. C.以上述方法类推可得到其他动物与人的剂量换算关系,如下表: D. 2.体表面积法: A.原理:根据能量代原理,人和动物的向外界释放的能量与体表面基 本成正比的关系。很多研究指出:基础代率、热卡、肝肾功能、血药 浓度、血药浓度_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肌酐(Cr)、Cr清除率、血液循环等都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因此按照动物体表面积

动物实验给药剂量换算

动物实验给药剂量换算 关于不同实验动物之间或者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剂量如何作“等效”换算的问题。分以下几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换算 第二、体表面积法换算 第三、系数折算法与体表面积法的比较 第四、系数折算法的相对误差 第五、小孩与成人的剂量换算 第六、少常用实验动物剂量间的换算 第七、不同给药途径间的剂量换算 第八、LD50与药效学剂量间的换算 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 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 表如下所示: 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 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0.018/0.2kg=6.3 X mg/kg. 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A

中药药剂学试卷及答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科教材) (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 型题 1 ?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称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 制剂学 B.调剂学 C.药剂学 D.方剂学 E.临床药学 2?口服药品的卫生标准之一是大肠杆菌在每克(每毫升)制剂中(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 不得检出 B. 不得超过50个 C. 不得超过100个 D.不得超过500个 E.不得超过200个 3?制药厂的生产车间根据洁净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的洁净标准是(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二节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核心、记忆)级级级级级 4. 中药浓缩液直接制粒的方法是(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第四节制粒一般、记忆) A.挤出制粒 B. 高速搅拌制粒 C.喷雾干燥制粒 D.滚转法制粒 E.滚压法制粒 5. 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量为(第五章散剂第二节散剂的制备核心、记忆) 份份份份份 6. 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药材粒度 B.浸提温度 C.浸提时间 D.浓度梯度 E. pH值 7. 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 浸提核心、记忆) A.挥发油 B.叶绿素 C.生物碱 D.树脂 E. 有机酸 8. 用碱作为浸提辅助剂时,应用最多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

的浸提核心、记忆)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铵 C.碳酸钠 D.碳酸钙 E.生物碱 9. 用下列方法提取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 浸渍法 B. 渗漉法 C. 煎煮法 D. 回流热浸法 E. 水蒸气蒸馏法 10. 下列干燥设备中利用热气流达到干燥目的的是(第七章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第二节干燥核心、记忆) A. 鼓式薄膜干燥器 B. 微波干燥器 C. 远红外干燥器 D. 喷雾干燥器 E. 烘箱 11.按浸提过程和成品情况分类流浸膏属于(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一节概述一般、记忆) A. 水浸出剂型 B. 含醇浸出剂型 C. 含糖浸出剂型 D. 无菌浸出剂型 E. 酒浸出制剂 12.含人参等贵重药材的汤剂,该药材的处理方法是(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二节汤剂核心、记忆) A. 先煎 B. 后下 C. 包煎 D. 另煎 E. 冲服13.下列液体药剂中,分散相质点最大的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 A.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B. 高分子溶液 C. 混悬型液体药剂D.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E. 溶胶型液体药剂14.可形成昙点的表面活性剂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 A.十二烷基硫酸钠 B. 溴苄烷铵(新洁尔灭) C. 卵磷脂 D.聚山梨酯类(吐温类) E.碱金属类 15.下面哪一种表面活性剂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 A.肥皂类 B.硫酸化物 C.氯苄烷铵(洁尔灭) D.磺酸化物 E.吐温-80 16. 下列注射剂中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 A. 肌内注射剂 B. 皮下注射剂 C. 皮内注射剂 D. 脊椎腔注射 E. 静脉注射剂 17?脊椎腔注射剂应使用不含有任何微粒的纯净水溶液,pH值控制的范围是(第十章注射 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 ?6 ?7 ?8 ?9 ?10 18.根据热原的基本性质,下述方法中能除去或破坏热原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二节热 原核心、记忆) A.用强酸强碱溶液浸泡容器C高温湿热灭菌30分钟C干热灭菌4小时 D.溶液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E.溶液用微孔滤膜滤过 19.下述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

中药药剂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2学时) 【课程介绍】 介绍本门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目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大约5分钟)【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及特点; 2.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及药剂工作者的依据; 3.熟悉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疑难点和重点】 1.中药药剂学的中医药理论指导; 2.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包括三方面; 3.药剂学常用术语如剂型、制剂、药物等 【指定的参考文献】《药药剂学教与学参考书》卫生部协编教材2001第一版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1.讲述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特点(约25分钟); 2.讲述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约25分钟) 3.解释药剂学常用术语(约20分钟) 【复习与思考题】(约5分钟) 1.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包括哪三方面? 2.“五方便”的要求指什么? 3.药剂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4.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与其他标准有何不同?

【目的要求】 1.掌握调剂工作制度和程序,审查处方和调配药剂的要点 2.熟悉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品种及用量;处方禁忌药。 3.了解处方种类与格式;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中药房的类型与任务。 【疑难点和重点】处方的概念和种类; 1.审查处方的要点; 2.毒剧药的管理和并开药物。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1.处方:介绍处方的含义、种类、内容、格式;中药处方的特点。(约10分钟) 2.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介绍调剂室、制剂室、供应室等的工作任务与内容;讲述调剂工作制度、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配伍及妊娠禁忌药等知识。(约25分钟) 3.调剂用药的供应:介绍调剂用饮片和中成药的采购、贮存、调拨、供应的方法和步骤。(约15分钟) 4.配方的基本知识与要点:详述中药处方的审查、调配、复核及发药的要求与方法;特殊药品的处理方法配方注意事项。(约20分钟) 【课堂总结】(5分钟) 【复习与思考题】(5分钟) 1.简述处方概念和分类? 2.配方的要点包括哪些? 3.中药处方组成的特点是

(完整版)人与动物之间的给药剂量换算

人与动物之间的给药剂量换算 科研实验2010-03-03 18:43:23阅读1203评论5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换算 第二、体表面积法换算 第三、系数折算法与体表面积法的比较 第四、系数折算法的相对误差 第五、小孩与成人的剂量换算 第六、少常用实验动物剂量间的换算 第七、不同给药途径间的剂量换算 第八、LD50与药效学剂量间的换算 下面我来简单说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 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

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 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 表如下所示

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 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0.018/0.2kg=6.3 X mg/kg. 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 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每种动物的体重(包括人),在上表中以蓝色显示的。还要注意到折算系数,也就是表中以红色所示的。将人的剂量转换成哪种动物的,就在相应的动物那一列下找到与人的相交的地方的折算系数,将剂量乘以折算系数,再乘上人的体重与那种动物体重的比值。注意体重的单位要化成一致。这个折算系数是以上表中蓝色所示的标准体重计算得来的。 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算出小鼠、豚鼠等其它动物剂量与人的比值。 各常用实验动物折算系数的验证如下: 小鼠体型系数:0.06标准体重:20g=0.02kg

-人和动物药物等效剂量换算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指导) (1) 先计算己知药用量的人或动物的体表面积。 A :人体表面积(m2) =0.0061 身高(cm ) +0.0128 体重(kg ) -0.1529 B :动物体表面积(m2 ) =K X 体重面积/10000 K 为一常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表 1-1 ) C :体重面 积=体重克数2/3 (2) (3) (4) 待试动物剂量=已知动物剂量(mg/m2 ) x 待试动物体表面积(m2) /待试动 物体重(kg ) 其中:大鼠的K 值为9.1 人与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1 .人与动物用药量换算 人与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是相差很大的。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要比 人大,也 就是单位体重的用药理动物比人要大。 人的各种药物的用量在很多书上可以查得, 而且动物用的药物种类远不如人用的那么多。因此,必须将人的用药量换算成动物的用药量。 例换算:人用药量为 1,小白鼠、大白鼠为 25-50,兔、豚鼠为15-20,狗、猫为 此外,可以采用人与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来换算: (1)人体体表面积计算法 计算我国人的体表面积, 一般认为许文生氏公式 (中国生理学杂志 12:327,1937 ) 尚较适用,即: 体表面积(m2 ) =0.0061 X 身高(cm ) +0.0128 X 体重(kg )-0.1529 例:某人身高168cm ,体重55kg ,试计算其体表面积。 解:0.061 X 168+0.0128 X 55.0.1529=1.576m2 (2 )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 有许多种,在需要由体重推算体表面积时,一般认为 较适用,即: W (体皿WR 讣尊护" ■比沐农面現,以mr 卜灯)土 K 疑 式中的K 为一常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小白鼠和大白鼠 9.1、豚鼠9.8、家兔10.1、猫9.8、狗11.2、猴 11.8、人10.6(上列K 值各家报导略有岀入)。应当指岀,这样计算岀来的表面积还是一种粗略的估计值,不一 定完全符合于每个动物的实测数 值。 例:试计算体重 1.50kg 家兔的体表面积。 10U00 log A = logiou + ^loglSOD - logl QOOO = 1 .1218 J 人-0.132 (休J?:l,30kg 家兔的体:抡面枳) 2 .人及不同种类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已知药物量 mg/kg 折算 mg/m2 :药物量 mg/kgx 体重kg/体表面积(m2 ) 待试动物的体表面积(公式 B ) 计算待试动物的用药剂量( mg/kg ) 但动物用药量可查的书较少, 一 般可按下列比 5-10。 Meeh-Rubner 氏公式尚

给药剂量换算

二.不同动物给药剂量的换算: 1.折算系数法: A.根据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中人和动物体表面积比值剂量表。 对此表说明:a.此表所得到的比值是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出来。 b.所有的比值都是根据点对点的关系计算出来的,即质量完全按照蓝色数字计算出来的,如果质量有所改变时,对比值将会造成一定的偏差。 c.表中数据的值=横栏动物的重量*给药剂量/竖栏动物的重量*给药剂量。 d.给药剂量一般用mg/kg为单位,对于临床给药剂量有时单位为每天服用Xmg,要进行单位转换。如:质量为70kg的人每天服用50mg药物,应该如下转化:50mg/70kg= 0.7mg/kg B.根据上表进行剂量换算的方法: 如:给人的荷叶临床剂量为x mg/kg,(X=200)换算成大鼠的剂量:(200g)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

×0.018/0.2kg=6.3 X mg/kg 大鼠的剂量=6.3X200=1260mg/kg 所以按0.2ml/20g给药时,需制备成0.126g/ml(低剂量组)和 0.378g/ml(高剂量组)浓度的浓缩水煎剂。 C.以上述方法类推可得到其他动物与人的剂量换算关系,如下表: D. 2.体表面积法: A.原理:根据能量代谢原理,人和动物的向外界释放的能量与体表面基本成正比的关系。很多研究指出:基础代谢率、热卡、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血药浓度_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肌酐(Cr)、Cr 清除率、血液循环等都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因此按照动物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比体重更为合理。 B.转换的公式为:a动物的体表面积/b动物的体表面积=a动物的给药剂量/b动物的给药剂量。 如: C.体表面积=体型系数*体重2/3. 各动物的的体型系数如下表:(认为可能根据一定的经验数据总结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