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高考》2016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五 光学 五年高考真题

《大高考》2016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五 光学 五年高考真题

《大高考》2016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五  光学 五年高考真题
《大高考》2016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五  光学 五年高考真题

考点一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1.[2015·新课标全国Ⅱ,34(1),5分](难度★★★)(多选)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

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解析由题图可知,a光的折射角大于b光的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可以判断

出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故C错误;根据n=c

v可知,

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故A正确;a光的频率大于

b光的频率,根据λ=c

ν可知,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故B正确;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因为a光的折射率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故D正确;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故E错误.

答案ABD

2.(2015·安徽理综,18,6分)(难度★★★)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入射到棱镜的AB面上,经AB和AC两个面折射后从AC面进入空气.当出射角i′

和入射角i 相等时,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θ.已知棱镜顶角

为α,则计算棱镜对该色光的折射率表达式为(

)

A.sin α+θ2sin α2

B.sin α+θ2sin θ2

C.

sin θsin (θ-α2)

D.

sin αsin (α-θ2)

解析 由题图可知,a 光的折射角大于b 光的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可以判断 出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 光的折射率,故C 错误;根据n =c

v 可知, 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故A 正确;a 光的频率大于 b 光的频率,根据λ=

c

ν

可知,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故B 正

确;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因为a 光的折射率大,则折射 光线a 首先消失,故D 正确;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分别用a 、b 光在 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 光的干涉条 纹间距,故E 错误.

答案 A

3.(2015·福建理综,13,6分)(难度★★)如图,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 两束单色光a 、b ,波长分别为λa 、λb ,该玻璃对单色光a 、b 的折射率分别为

n a 、n b ,则(

)

A .λa <λb ,n a >n b

B .λa >λb ,n a <n b

C .λa <λb ,n a <n b

D .λa >λb ,n a >n b

解析 由题图知,三棱镜对b 光的折射率较大,所以n a <n b .又因为光的频率

越大,介质对光的折射率就越大,故b 光的频率大于a 光的频率,又根据c =λν,所以b 光的波长小于a 光的波长,即λa >λb ,所以B 正确,A 、C 、D 错误.

答案 B

4.(2015·天津理综,2,6分)(难度★★)中国古人对许多自然现象有深刻认识,唐 人张志和在《玄真子·涛之灵》中写道:“雨色映日而为虹”.从物理学角度 看,虹是太阳光经过雨滴的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形成的.右图是彩虹成因的

简化示意图,其中a 、b 是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则两光( )

A .在同种玻璃中传播,a 光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b 光

B .以相同角度斜射到同一玻璃板透过平行表面后,b 光侧移量大

C .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若b 光能引起光电效应,a 光也一定能

D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入空气,在空气中只能看到一种光时,一定是a

解析 由题图可知,a 光的折射率大于b 光的折射率,即n a >n b ,有f a >f b , B 错误,C 正确;由v =c

n 知a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A 错误;由 sin C =1

n 知a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b 光,D 错误.

答案 C

5.(2015·四川理综,3,6分)(难度★★)直线P 1P 2过均匀玻璃球球心O ,细光束

a 、

b 平行且关于P 1P 2对称,由空气射入玻璃球的光路如图.a 、b 光相比( )

A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较大

B .玻璃对a 光的临界角较小

C .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D .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短

解析 由图可知,b 折射程度较大,故玻璃对b 的折射率较大,A 错误;由 sin C =1n 知b 的临界角较小,B 错误;由v =c

n 知,b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C 正确;由t =s

v 知,b 在玻璃中传播距离大且传播速度小,故b 在玻璃中的传 播时间较长,D 错误.

答案 C

6.(2014·北京理综,20,6分)(难度★★)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 > 0).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为负值(n <0), 称为负折射率材料.位于空气中的这类材料,入射角i 与折射角r 依然满足sin i

sin r =n ,但是折射线与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此时折射角取负值).现空气中 有一上下表面平行的负折射率材料,一束电磁波从其上表面射入,下表面射 出.若该材料对此电磁波的折射率n =-1,正确反映电磁波穿过该材料的传

播路径的示意图是( )

解析 折射线与入射线应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故选项A 、D 错误.因为材料 折射率n =-1,在电磁波由空气进入介质的入射点,sin α=-sin (-β),得 α=β,则C 项错;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7.[2014·重庆理综,11(1),6分](难度★★★)打磨某剖面如图所示的宝石时,必 须将OP 、OQ 边与轴线的夹角θ切磨在θ1<θ<θ2的范围内,才能使从 MN 边垂直入射的光线,在OP 边和OQ 边都发生全反射(仅考虑如图所示的光 线第一次射到OP 边并反射到OQ 边后射向MN 边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 .若θ>θ2,光线一定在OP 边发生全反射

B .若θ>θ2,光线会从OQ 边射出

C .若θ<θ1,光线会从OP 边射出

D .若θ<θ1,光线会在OP 边发生全反射

解析 作出θ1<θ<θ2时的光路如图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有i 1=90°-θ,

2θ+90°-i 1+90°-i 2=180°,即i 1+i 2=2θ.则有i 2=3θ-90°.可见θ越大 时i 2越大、i 1越大.要使光线在OP 上发生全反射,应有i 1≥C ,即θ≤90° -C ;要使光线在OQ 上发生全反射,应有i 2≥C ,即θ≥30°+C

3.可见在OP 边和OQ 边都发生全反射时应满足θ1<30°+C

3≤θ≤90°-C <θ2.故当θ

>θ2时一定有θ>90°-C ,光线一定不会在OP 边上发生全反射,同时也一 定有θ>30°+C

3,即光线若能射在OQ 边上,一定会发生全反射,故A 、B 皆错误.当θ<θ1时,一定有θ<90°-C ,即光线一定在OP 边发生全反射,

C 错误,

D 正确.

答案 D

8.(2014·福建理综,13,6分)(难度★★)如图,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

砖,O 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述其光路的是( )

解析 光束沿玻璃砖半径射向O 点,在界面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 反射,小于临界角时,在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A 正确,C 错误;当 光束由空气射向玻璃砖时,由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可知B 错误;在玻璃中的折 射角应小于入射角,D 错误.

答案 A

9.(2014·四川理综,3,6分)(难度★★★)如图所示,口径较大、充满水的薄壁

圆柱形浅玻璃缸底有一发光小球.则( )

A.小球必须位于缸底中心才能从侧面看到小球

B.小球所发的光能从水面任何区域射出

C.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频率变大

D.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传播速度变大

解析设发光小球在P点,如图甲,当发光小球不在缸底中心O时,仍有光线从侧面射出,所以A错误;光从水面射入空气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如图乙,只有在入射角θ小于临界角C的范围内光才能从水面射出,B错误;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保持不变,C错

误;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c

n,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真空中的传

播速度c,所以D正确.

答案 D

10.(2013·福建理综,14,6分)(难度★★)一束由红、紫两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三棱镜.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分离成两束单色光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意在考查考生对折射率以及折射定律的理解.红光和紫光的折射率不同,红光的折射率较小,对比各选项中的图象可知选B.

答案 B

11.(2013·浙江理综,16,6分)(难度★★)与通常观察到的月全食不同,小虎同学在2012年12月10日晚观看月全食时,看到整个月亮是暗红的.小虎画了月全食的示意图,并提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A .地球上有人用红色激光照射月球

B .太阳照射到地球的红光反射到月球

C .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

D .太阳光中的红光在月球表面形成干涉条纹 解析 小虎同学观看月全食时看到的整个月亮是暗红的,这是由于太阳光中 的红光经地球的大气层折射到月球而形成的,则C 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答案 C

12.(2013·天津理综,8,6分)(难度★★★★)(多选)固定的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 如图,O 点为圆心,OO ′为直径MN 的垂线,足够大的光屏PQ 紧靠玻璃砖 右侧且垂直于MN .由A 、B 两种单色光组成的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O 点, 入射光线与OO ′夹角θ较小时,光屏NQ 区域出现两个光斑,逐渐增大θ角, 当θ=α时,光屏NQ 区域A 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θ角,当θ=β时,光

屏NQ 区域B 光的光斑消失,则( )

A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

B 光的大 B .A 光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比B 光的大

C .α<θ<β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

D .β<θ<π

2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

解析 当θ较小时,屏上NQ 区域有两个光斑,这是两种单色光折射后折射 程度不同的结果,当θ=α时NQ 区域A 光消失,说明A 光发生了全反射,A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α,同理,B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β,由于β>α, 由n =1sin C 可知,B 光的折射率小,A 项正确;由v =c

n 可知,B 光在半圆形 玻璃砖中传播速度较大,B 项错误;α<θ<β时,NQ 区域只有一个光斑,而由 于光的反射,在NP 区域还有一个光斑,β<θ<π

2时,两种单色光全部发生 全反射.在NQ 区域没有光斑,在NP 区域有一个由全反射形成的光斑,D 项 正确.

答案 AD

13.[2015·江苏单科,12B(3)](难度★★)人造树脂是常用的眼镜镜片材料.如图所 示,光线射在一人造树脂立方体上,经折射后,射在桌面上的P 点.已知光 线的入射角为30°,OA =5 cm ,AB =20 cm ,BP =12 cm ,求该人造树脂材

料的折射率n .

解析 设折射角为γ,由折射定律n =sin i

sin γ,其中i =30°

由几何关系知

sin γ=

BP -OA OP

,且OP =(BP -OA )2+AB 2

代入数据解得n =449

14(或n =1.5)

答案 449

14(或n =1.5) 14.[2015·山东理综,38(2)](难度★★★)半径为R 、介质折射率为n 的透明圆柱 体,过其轴线OO ′的截面如图所示.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细束光线,以 角i 0由O 点入射,折射光线由上边界的A 点射出.当光线在O 点的入射角减 小至某一值时,折射光线在上边界的B 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求A 、B 两点间

的距离.

解析 光路如图;

当光线从A 点射出时,设折射角为r ,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n =sin i 0

sin r ,则A

点到左端面的距离为x 1=R tan r ;若在B 点发生全反射时,则sin C =1

n ,故B

点离左端面的距离x 2=R tan C ,联立解得A 、B 间的距离为Δx =x 2-x 1=

R (1

n 2-1-n 2-sin 2i 0sin i 0)

答案 R (1

n 2-1

-n 2-sin 2i 0sin i 0)

15. [2015·海南单科,16(2),8分](难度★★★)一半径为R 的半圆柱形玻璃砖, 横截面如图所示.已知玻璃的全反射临界角γ(γ<π

3).与玻璃砖的底平面成 (π

2

-γ)角度、且与玻璃砖横截面平行的平行光射到玻璃砖的半圆柱面上.经 柱面折射后,有部分光(包括与柱面相切的入射光)能直接从玻璃砖底面射

出.若忽略经半圆柱内表面反射后射出的光.求底面透光部分的宽度.

解析 光路图如图所示,沿半径方向射入玻璃砖的光线,即光线①射到MN 上时,根据几何知识,入射角恰好等于临界角,即恰好在圆心O 处发生全反 射,光线①左侧的光线,经球面折射后,射到MN 上的角一定大于临界角, 即在MN 上发生全反射,不能射出,光线①右侧的光线射到MN 上的角小于 临界角,可以射出,如图光线③与球面相切,入射角θ1=90°,折射角即为

γ,从MN 上垂直射出.根据几何知识,底面透光部分的宽度OE =R sin γ

答案 R sin γ

16.[2014·新课标全国Ⅱ,34(2),10分](难度★★★)一厚度为h 的大平板玻璃水 平放置,其下表面贴有一半径为r 的圆形发光面.在玻璃板上表面放置一半 径为R 的圆纸片,圆纸片与圆形发光面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圆纸片

恰好能完全遮挡住从圆形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不考虑反射),求平板玻璃的折

射率.

解析如图,考虑从圆形发光面边缘的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假设它斜射到玻璃上表面的A′点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有

n sin θ=sin α①

式中,n是玻璃的折射率,θ是入射角,α是折射角.

现假设A′恰好在纸片边缘.由题意,在A′点刚好发生全反射,故

α=π2②

设AA′线段在玻璃上表面的投影长为L,由几何关系有

sin θ=

L

L2+h2

由题意,纸片的半径应为R=L+r④

联立以上各式得

n=1+(

h

R-r

)2⑤

答案1+(

h

R-r

)2

17.[2014·新课标全国Ⅰ,34(2),9分](难度★★★)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的半圆,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n= 2.

(1)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

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

(2)一细束光线在O点左侧与O相距

3

2R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求此光

线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

解析 (1)在O 点左侧,设从E 点射入的光线进入玻璃砖后在上表面的入射 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θ,则OE 区域的入射光线经上表面折射后都能

从玻璃砖射出,如图.

由全反射条件有sin θ=1

n ①

由几何关系有OE =R sin θ②

由对称性可知,若光线都能从上表面射出,光束的宽度最大为l =2OE 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已知数据得l =2R ④

(2)设光线在距O 点3

2R 的C 点射入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为α,由几何关 系及①式和已知条件得

α=60°>θ⑤

光线在玻璃砖内会发生三次全反射,最后由G 点射出,如图.

由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得 OG =OC =3

2R ⑥

射到G 点的光有一部分被反射,沿原路返回到达C 点射出.

答案 (1)2R (2)见解析

18.[2014·山东理综,38(2)](难度★★★)如图,三角形ABC 为某透明介质的横 截面,O 为BC 边的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自O 以角i 入射, 第一次到达AB 边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θ=15°,BC 边长为2L ,该介质的

折射率为 2.求:

(1)入射角i ;

(2)从入射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可能用 到:sin 75°=

6+2

4或tan 15°=(2-3).

解析 (1)根据全反射规律可知,光线在AB 面上P 点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 ,

由折射定律得

sin C =1n ①

代入数据得C =45°②

设光线在BC 面上的折射角为r ,由几何关系得 r =30°③ 由折射定律得 n =sin i sin r ④

联立③④式,代入数据得 i =45°⑤

(2)在△OPB 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OP sin 75°=

L

sin 45°⑥

设所用时间为t ,光线在介质中的速度为v ,得 OP =v-t ⑦ v =c n ⑧

联立⑥⑦⑧式,代入数据得

t =6+2

2c L ⑨

答案 (1)45° (2)

6+22c L

19.[2014·江苏单科,12B(3)](难度★★★)Morpho 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呈 现出闪亮耀眼的蓝色光芒,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翅膀的鳞片上发生了干涉.电 子显微镜下鳞片结构的示意图见题图.一束光以入射角i 从a 点入射,经过 折射和反射后从b 点出射.设鳞片的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两片之间空气

层厚度为h .取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c ,求光从a 到b 所需的时间t .

解析 设光在鳞片中的折射角为r ,折射定律sin i =n sin r

在鳞片中传播的路程l 1=2d cos r ,传播速度v =c n ,传播时间t 1=l 1

v ,解得t 1= 2n 2d

c n 2-sin 2 i

同理,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 2=2h

c cos i

则t =t 1+t 2=2n 2d c n 2-sin 2 i +2h

c cos i

答案 2n 2d c n 2-sin 2 i +2h c cos i

20.[2013·江苏,12B(3),4分](难度★★)右图为单反照相机取景器的示意图, ABCDE 为五棱镜的一个截面,AB ⊥BC .光线垂直AB 射入,分别在CD 和EA 上发生反射,且两次反射的入射角相等,最后光线垂直BC 射出.若两次反 射都为全反射,则该五棱镜折射率的最小值是多少?(计算结果可用三角函数

表示)

解析 由题意知,光线经界面CD 和EA 两次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了90°, 光线在两界面上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和都为45°,则对应的入射角α =22.5°

则折射率最小值n =1

sin 22.5°

答案 1

sin 22.5°

21.[2012·新课标全国卷,34(2),9分](难度★★★★)一玻璃立方体中心有一点 状光源.今在立方体的部分表面镀上不透明薄膜,以致从光源发出的光线只 经过一次折射不能透出立方体.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2,求镀膜的面积与 立方体表面积之比的最小值.

解析 光源发出的光线只经过一次折射不能透出立方体,则表示光线第一次 到达表面时需要发生反射,则全反射区域不需要镀膜,非全反射区域需要镀 膜.

考虑从玻璃立方体中心O 点发出一条光线,假设它斜射到玻璃立方体上表面 发生折射,由折射定律可知 n sin θ=sin α①

式中,n 为折射率,θ为入射角,α为折射角.

现假设A 点是上表面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边缘上的一点.

由题意,在A 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故αA =π

2②

如图所示,设线段OA 在立方体上表面的投影长为R A ,由几何关系有 sin θA =

R A R 2A

+(a 2)

2

式中a 为玻璃立方体的边长.

由①②③式,并代入数据得R A=

a

2n2-1

a

2④

由题意,上表面所镀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应是半径为R A的圆,所求的镀膜面积S′与玻璃立方体的表面积S之比为

S′S=6πR2A 6a2⑤

由④⑤两式得S′

S=

π

4

答案π4

考点二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1.[2015·重庆理综,11(1),6分](难度★★)虹和霓是太阳光在水珠内分别经过一次和两次反射后出射形成的,可用白光照射玻璃球来说明.两束平行白光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会形成MN和PQ两条彩色光带,光路如图所示.M、N、P、Q点的颜色分别为()

A.紫、红、红、紫B.红、紫、红、紫

C.红、紫、紫、红D.紫、红、紫、红

解析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由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可知M点为紫色、N点为红色,P点为红色,Q点为紫色,故A项正确.答案 A

2.(2014·天津理综,8,6分)(难度★★★)(多选)一束由两种频率不同的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出射光分成a、b两束,如图所示,则a、b两束光()

A.垂直穿过同一块平板玻璃,a光所用的时间比b光长

B.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临界角比b光的小

C.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b光形成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小

D.若照射同一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应,b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

解析由图知n a>n b,则由n=c

v知v a<v b,故由t=

d

v知t a>t b,A正确;由

sin C=1

n知C a<C b,故B正确;因对同种介质频率越大、波长越短时折射率

越大,故λa<λb,结合双缝干涉条纹宽度Δx=L

d

λ可知C错误;由光电效应

方程E km=hν-W=h

c

λ-W可知,同一金属W相同时,a光频率高,用a光

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D错误.

答案AB

3.(2014·大纲全国,17,6分)(难度★★)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 nm的光,在距双缝1.00 m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0.350 cm,则双缝的间距为()

A.2.06×10-7 m B.2.06×10-4 m

C.1.68×10-4 m D.1.68×10-3 m

解析由Δx=l

d

λ可得双缝间距d=

l

Δx

·λ=

1.00×589×10-9

0.350×10-2

m=1.68×

10-4 m,选项C正确.

答案 C

4. [2014·江苏单科,12B(1)](难度★★)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

上观察到题(甲)图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题(乙) 图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

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C.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

解析由(甲)和(乙)两图可知改变条件以后条纹变宽,由Δx=l

d

λ可知,只有

B正确.

答案 B

5.(2014·浙江理综,18,6分)(难度★★★)(多选)关于下列光学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

B.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C.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

D.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

解析因为频率f蓝>f红,则n蓝>n红,又因为在水中v=c

n,得到v蓝

边看水中物体时比实际深度浅,则C项正确;Δx=L

d

λ,λ

>λ

,同一装

置L/d相同,所以用红光时条纹间距更宽,D项正确.

答案CD

6.(2012·天津理综,6,6分)(难度★★★)(多选)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AB 为直径,O点为圆心.在该截面内有a、b两束单色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AB 射入玻璃砖,两入射点到O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界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b两束光()

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光的折射角大

C.若a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b光也一定能

D.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解析根据题意,a、b两束光在半圆形玻璃界面以相同入射角入射时b光发

生了全反射而a光没有发生全反射,根据sin C=1

n可知b光折射率大,根据

折射率定义式n=sin i

sin r可知选项B错误;又根据n=

c

v可知b光在同一均匀介

质中传播速度小于a光,选项A正确;b光折射率大,其频率也大,则a光若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b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选项

C正确;a光频率低则波长长,根据Δx=L

d

λ可知a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大,

选项D正确.

答案ACD

7.[2012·江苏单科,12B(1)]如图所示,白炽灯的右侧依次平行放置偏振片P和Q,A点位于P、Q之间,B点位于Q右侧.旋转偏振片P,A、B两点光的强度变化情况是()

A.A、B均不变B.A、B均有变化

C.A不变,B有变化D.A有变化,B不变

解析白炽灯光属于非偏振光,通过偏振片P后的自然光变成了偏振光,当P转动时,通过偏振片P后光强不变,选项B、D错误;同时,P的偏振方向发生变化,使B处光强发生变化,选项A错误,C正确.

答案 C

8.(2012·全国理综,16)(难度★★★)(多选)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

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解析根据条纹间距Δx=l

λ可知:要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可增大λ,

λ

>λ黄,选项A正确;λ黄>λ蓝,选项B错误;增大到屏的距离l,Δx增大,选项C正确;增大双缝间距d,Δx减小,选项D错误.

答案AC

9.(2011天津理综,6,6分)(难度★★★)(多选)甲、乙两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

缝干涉装置得到各自的干涉图样,设相邻两个亮条纹的中心距离为Δx ,若 Δx 甲>Δx 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光能发生偏振现象,乙光则不能发生 B .真空中甲光的波长一定大于乙光的波长 C .甲光的光子能量一定大于乙光的光子能量 D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甲光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光

解析 Δx =L

d λ,Δx 甲>Δx 乙,故λ甲>λ乙,故B 正确;光都具有偏振现象, 故A 错误;由c =λf 可知f 甲<f 乙,故甲光的光子能量小于乙光的光子能量, 故C 错误;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波长大的光传播速度大,故D 项正确.

答案 BD

10.[2015·江苏单科,12B(2)](难度★★)用2×106 Hz 的超声波检查胆结石,该 超声波在结石和胆汁中的波速分别为2 250 m/s 和1 500 m/s ,则该超声波在 结石中的波长是胆汁中的________倍.用超声波检查胆结石是因为超声波的 波长较短,遇到结石时________(选填“容易”或“不容易”)发生衍射.

解析 根据λ=v

f ,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保持不变,所以λ1λ2

=v 1v 2

=1.5;根据

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所以超声波遇到结石时,不容易发生衍射.

答案 1.5 不容易

考点三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1.[2015·北京理综,21(1)](难度★★)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 上放好玻璃砖,aa ′和bb ′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1所示.在 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 1和P 2,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 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P 3和P 4.在插P 3和P 4时,应

使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图1

A .P 3只挡住P 1的像

B.P4只挡住P2的像

C.P3同时挡住P1、P2的像

解析在插上大头针P3时,应使P3挡住P1、P2的像;插上大头针P4时,应使P4挡住P3,同时挡住P1、P2的像.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 C

2.[2015·新课标全国Ⅰ,34(1)](难度★★★)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2相比,Δx1____Δx2(填“>”、“=”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 nm,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1.00 m,测得第1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 mm,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 mm.

解析双缝干涉条纹间距Δx=l

d

λ,红光波长长,所以红光的双缝干涉条纹

间距较大,即Δx1>Δx2.相邻条纹间距Δx=10.5 mm

5=2.1 mm=2.1×10

-3

m,根据Δx=l

d

λ可得d=

Δx

=0.3 mm.

答案0.3 mm

3.[2012·江苏物理,12B(2)](难度★★★)“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两个大头针A、B,在另一侧再竖直插两个大头针C、D.在插入第四个大头针D时,要使它____________.图是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痕迹,其中直线a、a′是描在纸上的玻璃砖的两个边.根据该图可算得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大头针A、B确定的是入射光线的方位,大头针C、D确定的是与之对应的出射光线的方位.故达到目的时四个针位于同一光路上,D能挡住C及

A、B的像.如图所示,连接A

B、CD并延长分别与a、a′相交于E、F两点,

再连接EF即可得到与入射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过E点作a的垂线,则

2021年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

2021模拟模拟-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交变电流 本考点是电磁感应的应用和延伸.高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三突出”:一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二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图象和交变电流的四值;三是突出考查变压器.一般试题难度不大,且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电磁场和电磁波只作一般的了解.本考点知识易与力学和电学知识综合,如带电粒子在加有交变电压的平行金属板间的运动,交变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等.同时,本考点知识也易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相联系,如“电动自行车”、“磁悬浮列车”等.另外,远距离输电也要引起重视.尤其是不同情况下的有效值计算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对变压器的原理理解的同时,还要掌握变压器的静态计算和动态分析. 北京近5年高考真题 05北京18.正弦交变电源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10Ω,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0V。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 ) A.通过R的电流i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 R=2cos100πt (A) B.通过R的电流 i R 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 R=2cos50πt (A) C.R两端的电压u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 R=52cos100πt (V) D.R两端的电压u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 R=52cos50πt (V) 07北京17、电阻R1、R2交流电源按照图1所示方式连接,R1=10Ω,R2=20Ω。合上开关后S后,通过电阻R2的正弦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则() A、通过R1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A B、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V C、通过R2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2A D、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2V 08北京18.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5。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连接,输入电压u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 Ω的电阻。则() A.流过电阻的电流是20 A B.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1002V C.经过1分钟电阻发出的热量是6×103 J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 W 北京08——09模拟题 08朝阳二模16.在电路的MN间加一如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负载电阻为100Ω,若不考 虑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则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A.220V,2.20 AB.311V,2.20 AC.220V,3.11A D.311V,3.11A t/×10-2s U/V 311 -311 1 2 3 4 A V M ~ R V 交变电源 ~ 图1 u/V t/×10-2s O U m -U m 12 图2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弹簧问题

弹簧问题 轻弹簧是不考虑弹簧本身的质量和重力的弹簧,是一个理想模型,可充分拉伸与压缩。 无论轻弹簧处于受力平衡还是加速状态,弹簧两端受力等大反向。合力恒等于零。 弹簧读数始终等于任意一端的弹力大小。 弹簧弹力是由弹簧形变产生,弹力大小与方向时刻与当时形变对应。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 性质1、轻弹簧在力的作用下无论是平衡状态还是加速运动状态,各个部分受到的力大小是相同的。 其伸长量等于弹簧任意位置受到的力和劲度系数的比值。 性质2、两端与物体相连的轻质弹簧上的弹力不能在瞬间突变——弹簧缓变特性; 有一端不与物体相连的轻弹簧上的弹力能够在瞬间变化为零。 性质3、弹簧的形变有拉伸和压缩两种情形,拉伸和压缩形变对应弹力的方向相反。 分析弹力时,在未明确形变的具体情况时,要考虑到弹力的两个可能的方向。 弹簧问题的题目类型 1、求弹簧弹力的大小、形变量(有无弹力或弹簧秤示数) 2、求与弹簧相连接的物体的瞬时加速度 3、在弹力作用下物体运动情况分析(往往涉及到多过程,判断v S a F变化) 4、有弹簧相关的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 除此之外,高中物理还包括和弹簧相关的动量和能量以及简谐振动的问题 1、弹簧问题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对象是弹簧连接的物体,而不是弹簧本身 找出弹簧系统的初末状态,列出弹簧连接的物体的受力方程。(灵活运用整体法隔离法); 通过弹簧形变量的变化来确定物体位置。(高度,水平位置)的变化 弹簧长度的改变,取决于初末状态改变。(压缩——拉伸变化) 参考点,F=kx 指的是相对于自然长度(原长)的改变量,不一定是相对于之前状态的长度改变量。 抓住弹簧处于受力平衡还是加速状态,弹簧两端受力等大反向。合力恒等于零的特点求解。 注:如果a相同,先整体后隔离。 隔离法求内力,优先对受力少的物体进行隔离分析。 2、瞬时性问题 题型:改变外部条件(突然剪断绳子,撤去支撑物) 针对不同类型的物体的弹力特点(突变还是不突变),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3、动态过程分析 三点分析法(接触点,平衡点,最大形变点) 竖直型: 水平型:明确有无推力,有无摩擦力。物体是否系在弹簧上。 小结:弹簧作用下的变加速运动, 速度增减不能只看弹力,而是看合外力。(比较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判断) 加速度等于零常常是出现速度极值的临界点。速度等于零往往加速度达到最大值。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doc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 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 打点计吋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o 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_____ 和_______ 之间某 吋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_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 为______ m/so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屮加速度的大小为a二_____ m/s2,若用纟來计算物 g 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 数的真实值___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乙=儿,其中T = 5x^ = OAs ,得 (9.00+11.0 l)xl0-2| 心 , (11.01 + 12.28) xl0~2/

= ------------------------ = 1.00m Is、 = ------------------------------ = 1 ? 16/n/ s , 2x0.1 2x0.1 「7 = (12.28+10.06)x1° =] ]4加/s ,因为v6 > v5, v7 < v6,所以可判断物块2x0.1 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冬是正确的,*、*7是错误的。因为公式 竝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2T 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吋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Z间的As = 2.00cm ,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间的距离应该为s67 = 556 + As = 11.01+2.00 = 13.01,但图中567= 12.28cm,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As = 2.00",加速度a =耸=] ° mls = 2.00m/s T~ 0.12 所以* 二v_ +aT= 1.00+ 2.00x0.1 = i.20m/s。 因为v =£L±£L=(10?66+&61)X10-2 =@96 物/$ 8 2T 2x0.1 v7 = v8-aT= 0.964- (-2) x 0.1 = l.l&n/s。 ③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 3=10.6061 = 1.99cm, As*2 = &61-6.60=2.01如,Ay3 =6.60-4.60= 2.00cm,求平均值A.v = -(Av, + Av2 + ) = 2.00^ ,所以 力口速度a = = 2.00x]0皿」s1 = 2.00ml s1 T2 O.l2 根据“mg = ma,得a = “g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zmg+ f = md (此 式中/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ajg 丄这是加速度的理论m 值。因为a'> a所以“二纟的测量值偏大。 g

高考物理专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轻绳、轻杆、弹簧模型专题复习

高考物理专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轻绳、轻杆、弹簧模型专题复习 , 吊着重为180N的物体,不计摩

例2: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 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 、D 两点,A 、B 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 .现在C 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为使CD 绳保持水平,在D 点上可施加力的最小值为 ( ) A. mg B. 33mg C. 21mg D. 4 1 mg 变式训练1.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4-7所示,其中OB 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 A .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 .必定是OC D.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C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 .两根轻细绳AB 和AC 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当AB 、AC 均伸直时,AB 、AC 的夹角60θ=,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也与水平线成60θ=的拉力F ,若要使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 的大小范围. 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壁之间,更换水平绳OA 使连结点A 向上移动而保持O 点的位置不变,则A 点向上移动时 A .绳OA 的拉力逐渐增大 B .绳OA 的拉力逐渐减小 C .绳OA 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 .绳OA 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变式训练4.一轻绳跨过两个等高的定滑轮不计大小和摩擦,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 1 = 4Kg 和m 2 = 2Kg 的物体,如图所示。在滑轮之间的一段绳上悬挂物体m ,为使三个物体不可能保持平衡,求m 的取值范围。

高考物理弹簧模型总结

特级教师分析2013年高考物理必考题: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命题规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传送带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 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 “高考直通车”联合衡水毕业清华北大在校生将于2013年5月中旬推出的手写版高考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该笔记适合2014年、2015年、2016年高考生使用。凡2013年5月中旬之后购买的高一、高二同学,每年指定日期可以免费更换一次最新一年的笔记。另外,所有笔记使用者将被加入2014年高考备考专用平台,每周定期提供最新资料和高考互动。笔记对外公开时间:5月20日 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胡克定律:F=kx,ΔF=k·Δx.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例4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两弹簧分别连接A、B,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和B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解析】取A、B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

高考物理专题一(受力分析)(含例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定位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高考试题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 考题1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面B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图1 A.A与B之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审题突破B、D选项考察地面对B的作用力故可以:先对物体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A、C选项考察物体A、B之间的受力,应当隔离,物体A受力少,故:隔离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受到重力(M+m)g、支持力F 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水平方向:由于两个推力的合力为零,故

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竖直方向:有F N=(M+m)g,故B错误,D正确;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推力F、斜面体B对A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在沿斜面方向:①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②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③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设斜面倾斜角为θ,在垂直斜面方向:F N′=mg cos θ+F sin θ,所以B对A的支持力不一定大于mg,故A正确,C错误.故选择A、D. 答案AD 1.(单选)(2014·广东·14)如图2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 A 解析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N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D错误. 2.(单选)如图3所示,一根轻杆的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球A、B,用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虚线为竖直线,α=θ=30°,β=60°,求轻杆对A球的作用力() 图3 A.mg B.3mg C. 3 3mg D. 3 2mg

高考物理弹簧类问题专题复 习

《弹簧问题专题》教案 一、学习目标 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该模型是以轻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可以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能的转化与守恒,以及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考命题中时常出现这类问题,也是高考的难点之一。 二、有关弹簧题目类型 1、平衡类问题 2、突变类问题 3、简谐运动型弹簧问题 4、功能关系型弹簧问题 5、碰撞型弹簧问题 6、综合类弹簧问题 三、知能演练 1、平衡类问题 例1.(1999年,全国)如图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m1g/k1 B.m2g/k2 C.m1g/k2 D.m2g/k2 解析:我们把看成一个系统,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整个系统受重力和弹力,即 当上面木块离开弹簧时,受重力和弹力,则 【例2】、(2012 浙江)14、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N。关于物体受力的

判断(取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沿斜面向上 C.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沿斜面向下 D.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练习1、(2010山东卷)1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的两个物体 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地面,在空中),力与水平方向成角。则所受支持力N和摩擦力正确的 是AC A. B. C. D. F 2、在水平地面上放一个竖直轻弹簧,弹簧上端与一个质量为2.0kg的木板相连。若在木板上再作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使木板缓慢向下移动0.1米,力F作功2.5J,此时木板再次处于平衡,力F的大小为50N,如图所示,则木板下移0.1米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增加了多少? 解:由于木板压缩弹簧,木板克服弹力做了多少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就增加了多少,即:(木板克服弹力做功,就是弹力对木块做负功),

高考物理弹簧专题,包含弹簧问题所有类型的经典例题

v 0 1如下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左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 2、l 3、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A .l 2 > l 1 B .l 4 > l 3 C .l 1 > l 3 D .l 2 = l 4 2如图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两小球均保持静止,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 与下面小球B 的加速度为 A .a1=g a2=g B .a1=2g a2=g C .a1=2g a2=0 D .a1=0 a2=g 3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 、m 1g/k 1 B 、m 2g/k 1 C 、m 1g/k 2 D 、m 2g/k 2 4.两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在一起, 现在m 1上施加压力F ,.为了使撤去F 后m 1跳起时能带起m 2, 则所加压力F 应多大? g m m F )(21+> 5一根劲度系数为k,质量不计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 的物体,有一水平板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 <g =匀加速向下移动。求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开始与物体分离。 解:设物体与平板一起向下运动的距离为x 时,物体受重力mg , 弹簧的弹力F=kx 和平板的支持力N 作用。 当N=0时,物体与平板分离 6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两物块A 和B ,已知m A >m B ,A 物块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B 物体以初速度v 0向着A 物块运动。在B 物块与弹簧作用过程中,两物块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 A .弹簧恢复原长时, B 物块的速度为零 B .弹簧恢复原长时,B 物块的速度不为零,且方向向右 C .弹簧压缩过程中,B 物块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在与弹簧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B 物块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7一弹簧竖直静止在水平面上,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处于原长状态,原长为L 。现一均匀小球质量为m 从离弹簧上端高h 处由静止自由下落,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试分析小球从接触弹簧上端开始至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做的是什么运动?在什么位置小球的速度最大? 8.质量均为m 的两物体b 、c 分别与轻质弹簧两端相连接,将它们静止放在地在地面上。弹簧劲度系数为k 。一质量也为m 小物体a 从距b 物体h 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a 与b 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以后不再分开。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在a 与b 一起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

高三物理专题训练

高三物理专题训练 —连接体 一、选择题 1. 如图1-23所示,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二个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一 轻弹簧秤连接。水平力F1=30N和F2=20N分别作用在m1和m2上。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弹簧秤的示数是10N。 B. 弹簧秤的示数是50N。 C. 在同时撤出水平力F 1、F2的瞬时,m1加速度的大小 13m/S2。 D. 若在只撤去水平力F1的瞬间,m1加速度的大小为13m/S2。 2. 如图1-24所示的装置中,物体A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由此可知: A. 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物体A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 D. 物体A一定受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无法判定。 3.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1-25所示。如果它们 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且F1>F2,则1施于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 F 1 B. F2 C. (F1+F2)/2 D. (F1-F2)2 4. 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1-26所示,对物 体A施于水平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A. m1F/(m1+m2) B. m2F/(m1+m2) C. F D. m1F/m2 5. 如图1-27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A、B两个长方形物块,质量分别为m A、m B,在平 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推动下,两物体一起沿斜面向上做加速运动。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A、B之间的相互作用为T,则当它们一起向上加速运动过程中: A. T=m B F/(m A+m B) B. T=m B F/(m A+m B)+m B g(Sinθ+μCosθ) C. 若斜面倾角θ如有增减,T值也随之增减。 D. 不论斜面倾角θ如何变化(0?≤θ<90?),T值都保持不变。 6. 如图1-28所示,两个物体中间用一个不计质量的轻杆相连,A、 B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当它们在斜面上加速下滑时,关于杆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μ1>μ2,则杆一定受到压力。 B. 若μ1=μ2,m1m2,则杆受到压力。 D. 若μ1=μ2,则杆的两端既不受拉力也不受压力。

高考物理含弹簧的物理模型专题分析

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 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者的亲睐。题目类型有: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与动量和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 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胡克定律:F =kx ,ΔF =k ·Δx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例题1: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C A . 2121F F l l -- B .2121F F l l ++ C .2121F F l l +- D .21 21 F F l l -+ 例题2:如图所示,两木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两弹簧分别连接A 、B ,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 ,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 和B 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A .212221)(k k g m m ++ B .) (2)(212221k k g m m ++ C .)()(212 1 2221k k k k g m m ++ D .22221)(k g m m ++1 2211)(k g m m m + 解析:取A 、B 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向上提A 的力F 恰好为: F =(m 1+m 2)g 设这一过程中上面和下面的弹簧分别伸长x 1、x 2,由胡克定律得: x 1= 121)(k g m m +,x 2=2 21 )(k g m m + 故A 、B 增加的重力势能共为: ΔE P =m 1g (x 1+x 2)+m 2gx 2= 22221)(k g m m ++1 2 211)(k g m m m + 答案:D 【点评】计算上面弹簧的伸长量时,较多的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压缩量,然后计算后来的伸长量,再将两者相加,但不如上面解析中直接运用Δx = k F ?进行计算更快捷方便。 2.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定、另一端接 有物体的弹簧,形变不会发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 (2)如图所示,将A 、B 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 与A 开始分离。 在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由于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有关,随着物体的运动,弹簧的长度随之改变。因此,在许多情况下,物体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定性知道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及大小变化情况,分成几个阶段,各段情况如何,相互关系是什么,等等。 例题3:一个弹簧秤放在水平地面上,Q 为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P 为一重物,已知P 的质量M =10.5 kg ,Q 的质 量m =1.5 kg ,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 =800 N/m ,系统处于静止,如右图所示,现给P 施加一个方向向上的力F ,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 时间内F 为变力,0.2s 以后F 为恒力,求力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取g =10m/s 2 ) 分析:P 受到的外力有三个:重力M g 、向上的力F 及Q 对P 的支持力N ,由牛顿第二定律: F +N -Mg =Ma Q 受到的外力有也三个,重力mg 、向上的弹力kx 、P 对Q 的向下的压力N ,则 kx -N -mg =ma (1)P 做匀加速运动,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是恒力。其中重力Mg 为恒力,在上升过程 中,弹簧压缩量x 逐渐减小,kx 逐渐减小,N 也逐渐减小,F 逐渐增大。题目说0.2s 以后F 为恒力,说明t =0.2s 的时刻,正是P 与Q 开始脱离接触的时刻,即临界点。 (2)t =0.2 s 的时刻,是Q 对P 的作用力N 恰好为零的时刻,此时刻P 与Q 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因此此时刻弹簧并未恢复原长,也不能认为此时刻弹簧的弹力为零。 (3)当t =0的时刻,就是力F 最小的时刻,此时刻F 小=(M +m )a (a 为它们的加速度)。随后,由于弹簧的弹力逐渐变小,而P 与Q 的合力保持不变,因此力F 逐渐变大,至t =0.2 s 时刻,F 增至最大,此时刻F 大=M (g +a )。 以上三点中第(2)点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明确了P 与Q 脱离接触的瞬间情况,才能确定这0.2 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从而求出加速度a ,其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解:设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 1,t =0.2 s 时弹簧压缩量为x 2,物体P 的加速度为a ,则有 ()g m M kx +=1 ① ma mg kx =-2 ②

高考物理大题专题训练专用(带答案)

高考物理大题常考题型专项练习 题型一:追击问题 题型二:牛顿运动问题 题型三:牛顿运动和能量结合问题 题型四:单机械能问题 题型五:动量和能量的结合 题型六:安培力/电磁感应相关问题 题型七:电场和能量相关问题 题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 题型一:追击问题3 1. (2014年全国卷1,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答案:v=20m/s 2.(2018年全国卷II,4,12分★★★★★)汽车A在水平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发现其 正前方停有汽车B,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B.两车碰撞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B车向前滑动了4.5 m,A车向前滑动了2.0 m,已知A和B 的质量分别为2.0×103 kg和1.5×103kg,两车与该冰雪路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 轮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g = 10m/s2.求: (1)碰撞后的瞬间B车速度的大小; (2)碰撞前的瞬间A车速度的大小. 答案.(1)v B′ = 3.0 m/s (2)v A = 4.3m/s 3.(2019年全国卷II,25,20分★★★★★)一质量为m=2000kg的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

高中物理弹簧专题总结

高中物理弹簧专题总结弹簧涉及的力学问题通常是动态的,常与能量、电场、简谐振动相结合,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且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近几年来成为高考的热点。下面从几个角度分析弹簧的考查。 一弹簧中牛顿定律的考查与弹簧相连的物体运动时通常会引起弹力及合力发生变化,给物体的受力分析带来一定难度,这类问题关键是挖掘隐含条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来分析。 例1 如图1 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 、N 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 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12m/s2,若不拔去销钉M 而拔去销钉N 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g 取10m/s2)(BC )A、22 m/s2,竖直向上B、22 m/s2,竖直向下 C、2 m/s2,竖直向上 D、2 m/s2,竖直向下 解析:开始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合力为零,拔去销钉M 瞬间小球受的合力与上面弹簧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此时加速度方向向上,则上面弹簧弹力F= m × 12, 方向向下。若拔去销钉N 瞬间则小球受到本身的重力和F,故加速度a=22m/s2,方向竖直向下; 反之则为C。 图2 图1 练习1如图 2 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放置在质量为连,它们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振动过程中的物体 B 上,B与轻质弹簧相 A、B 之间无相对运动,设弹簧的劲 度系数为k,当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时,A、B 间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mm kx D 、kx M M m A 、0 B、kx C、D、 练习2如图3所示,托盘 A 托着质量为m的重物B, 弹簧的上端悬于O 点,开始时弹簧竖直且为原长。今让托盘 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a(a

高中物理复习教案专题复习2—弹簧类问题分析

弹簧类系列问题 [P3.] 复习精要 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引起足够重视. (一)弹簧类问题的分类 1、弹簧的瞬时问题 弹簧的两端都有其他物体或力的约束时,使其发生形变时,弹力不能由某一值突变为零或由零突变为某一值。 2、弹簧的平衡问题 这类题常以单一的问题出现,涉及到的知识是胡克定律,一般用f=kx或△f=k?△x来求解。 3、弹簧的非平衡问题 这类题主要指弹簧在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力、加速度、速度、功能和合外力等其它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情况。 4、弹力做功与动量、能量的综合问题 在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一般以综合题出现。有机地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结合在一起。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P5.] (二)弹簧问题的处理办法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 2.因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

【物理】高考物理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详细答案

【物理】高考物理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 详细答案 一、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甲所示,小车B 紧靠平台的边缘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从光滑的平台水平滑到与平台等高的小车上,物体和小车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m /s 2,求: (1)物体A 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A 与小车B 的质量之比; (3)小车的最小长度。 【答案】(1)0.3;(2)1 3 ;(3)2m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v t -图像可知,A 在小车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21241m /s 3m /s 1 v a t ==?-?= 若物体A 的质量为m 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 1mg ma μ= 联立可得 0.3μ= (2)设小车B 的质量为M ,加速度大小为2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mg Ma μ= 得 1 3 m M = (3)设小车的最小长度为L ,整个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2 20 1 1() 22 mgL mv M m v μ=-+ 解得 L =2m 2.壁厚不计的圆筒形薄壁玻璃容器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圆形底面的直径为2R ,圆筒的高度为R 。 (1)若容器内盛满甲液体,在容器中心放置一个点光源,在侧壁以外所有位置均能看到该点光源,求甲液体的折射率; (2)若容器内装满乙液体,在容器下底面以外有若干个光源,却不能通过侧壁在筒外看到所有的光源,求乙液体的折射率。 【答案】(1)5n ≥甲;(2)2n >乙 【解析】 【详解】 (1)盛满甲液体,如图甲所示,P 点刚好全反射时为最小折射率,有 1 sin n C = 由几何关系知 2 2 2sin 2R C R R = ??+ ? ?? 解得 5n =则甲液体的折射率应为 5n ≥甲

3、高考物理弹簧专题

专题复习三:弹簧专题 一:平衡问题 1.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 2、l 3、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A .l 2>l 1 B .l 4>l 3 C .l 1>l 3 D .l 2=l 4 答案D 2.图中a 、b 、c 为三个物块,M 、N 为两个轻质弹簧,R 为跨过光滑定 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 A.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压缩状态 B.有可能N 处于压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 C.有可能N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 D.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答案 . A 、D 3.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 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 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 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m 1g/k 1 B.m 2g/k 1 C.m 1g/k 2 D.m 2g/k 2 答案、C 二:动力学问题 4.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的 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 ,将弹簧压缩, 弹簧被压缩了x 0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从物块与弹簧接触开始,物块M N a R c b F F F F F ① ② ③ ④ O x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 2,若用a 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T s s v n n n 21++=,其中s T 1.050 15=?=,得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 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因为56v v >,67v v <,所以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5v 是正确的,6v 、7v 是错误的。因为公式T s s v n n n 21++=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 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间的距离应该为01.1300.201.11s 5667=+=?+=s s ,但图中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加速度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 所以s m aT v v /20.11.000.200.156=?+=+=。 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 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 cm s 00.260.460.63=-=?,求平均值cm s s s s 00.2)(3 1321=?+?+?=?,所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ma =mg μ,得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ma f mg =+μ(此式中f 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 f g a +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a a >'所以g a =μ的测量值偏大。

(完整版)高考物理弹簧模型总结,推荐文档

特级教师分析2013年高考物理必考题: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命题规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传送带模型 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 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 述和例举.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 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 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 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 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 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 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 “高考直通车”联合衡水毕业清华北大在校生将于2013年5月中旬推出的手写版高考 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该笔记适合2014年、2015年、2016年高考生使 用。凡2013年5月中旬之后购买的高一、高二同学,每年指定日期可以免费更换一次最新 一年的笔记。另外,所有笔记使用者将被加入2014年高考备考专用平台,每周定期提供最 新资料和高考互动。笔记对外公开时间:5月20日 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胡克定律:F =kx ,ΔF =k ·Δx .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 的拉力. ●例4 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 数分别为k 1和k 2,两弹簧分别连接A 、B ,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 ,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 A 和 B 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 【解析】取A 、B 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