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谈使用新教材后的课堂教学反思

谈使用新教材后的课堂教学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e12168308.html,

谈使用新教材后的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邢锋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2年第12期

新课程实施以来,思想品德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新教材与以前版本的教材编写完全不同,开放性很强,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突然的改变,让老师无所适从、手足无措、摸不着头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课程理念、新教材难免出现片面地或肤浅地理解,进而出现了虚假的繁荣。通过教学实践,我审视、研究新教材、研究和总结课堂教学,认真剖析我的一些教学行为,觉得需要做一下深刻反思。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过程中,会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题都包含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翅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应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材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学生升学,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地追求表面的形式,则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