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沙河子镇南村小学唐涛《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重要。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让学生在摆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首先,让学生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形成认知冲突,产生学习需要。先明确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用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呢,刚好摆了2个正方形,这一环节为后面起着铺垫的作用。之后让学生动手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学生自己动手发现有剩余1根的情况,讲述怎样写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再一次用10根小棒摆正方形,剩余2根小棒,用除法算式表示,并强化算式的读法以及算式表示的含义。使学生在模仿中继续体会有余数除法中的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逐步完善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然后比较3次摆小棒的异同,自然引出课题。结合合作学习,用11根、12根、13根小棒分别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能不能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摆小棒的过程呢?同桌两人,分工合作,一个负责摆,一个负责记录结果,并写好算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意

识。联系摆的过程中的算式,发现余数小于4。为使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用小棒摆五边形。为不重复上述环节,在学生对余数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猜会有哪些余数,之后再将正方形和五边形的过程联系起来,探究余数和什么有关,引发学生深思,从图形的边数到除数,充分地验证了余数<除数。

整节课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得出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掌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去探求数学的奥秘。自己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当平均分有剩余时,需要用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那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而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凸显了有余数除法的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纵观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还有设置的第一题练习难度过大,学生都不会计算,应该采用圈一圈、画一画的这样的题型使学生更易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地搞好教学工作,使自我驾驭教材的能力更进一步提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除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利用情境带入,以此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植树节期间,学校开展相应的活动,引领大家去公园进行植树,已知一班派出28人,二 班派出32人,每五个人为一组,请问一班和二班各能组成几组,如果两个班合并在一起可 以凑成几组。 教师:从当前数字上看,因为两个班级人数都为两位数字,同时还要根据5个人一组来进行 划分,那么可以先通过乘法来进行估算,5的几倍距离28和32更加接近。但是接近28和 32的同时,并不能超过他们彼此,。 学生:一班的人数应该为 28÷5=5 (3) 学生:二班的人数应该为 32÷5=6 (2) 教师:1班总共可以分为5组,而且还会剩余3个人,而二班可以分为6组还会剩余2个人,在求第三个问题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将两个班级剩余的人数相加再进行分组,或 者将两个班级的总人数相加,再重新进行分组,通过两种方式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学生 们可以尝试去进行计算。 学生:方法一(3+2)÷5=1 5+6+1=12 学生:方法二(28+32)÷5=12 (二)教学反思 在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先让学生们去利用乘法来进行估算,但是有余数 的除法,学生们在估算的过程中不能将估算值超过原来的数值,这样的话是无法构成等式成立。所以当乘法计算时所缺少的数值就应该是除法中对应的余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 善用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以此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作操作,探究新知识 (一)列题分析 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们自行的展开操作,从而提高学生们操作能 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探索能力,以此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给予学 生们一组火柴棍,并让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自行填空。如总共有()根火柴棍,每()根为 一捆,可以凑成()组,最后剩余()根。 在这道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同时还要确保其内容符合 当前学生们的需求。 教师:学生们可以3个人为一组展开探讨,并根据几组对比做出明确的分析。 教师可以请1或2组学生来到台前进行表演,并观察他们的分析情况,根据实质情况做好改善。 教师:你们明确火柴棍按照组分配的标准么?他们采用了什么原理? 学生:在分配的过程中有分配完整的,也有分配不完整的,他们采用的除法原则,在分配完 整的情况说明可以被除尽,如果有剩余则说明存在一定的余数。 教师:如果火柴棍共有25根,在确保整除的情况下怎样分组,有几组分配方法。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 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问题: 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2. 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 4。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这节课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除法的特征。 设计理念: 教学中,首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交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体会,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按要求摆学具。接着练习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巩固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省谷城县冷集镇胡湾中心小学胡静秋 案例背景: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容,这部分容是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有机地体现与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除法,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求商时因为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熟练而出错,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时要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案例主题: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通过操

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 能摆几个?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有余数的除法(一) 除法竖式

有余数的除法(一) 除法竖式 教学内容:西师版二下第70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 含义及算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书写及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 5×()=15 6×()=42 9×()=72 4×()=24 14÷2= 32÷4= 27÷9= 56÷7=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用乘法口诀口算的。 师:如果数字较大不能口算的时候就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想知道吗?(板书课题:除法竖式) 师:关于除法竖式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例2整合后的例题:分桃子 (1)出示例题情境图,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一共可以分给几只猴? (2)请一名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在黑板上分一分。 师:原来的桃怎么一个都没了? 生:都分走了。 师:分走了多少个桃? 生:3×4=12个。 师:说明12个桃刚好分完. (3)学生列式:12÷3=4(只)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叫做什么?(被除数)3叫做什么?(除数)这个4叫什么?(商) (4)师:下面我们就学习用除法竖式来计算这个题。(灯片演示竖式的书写过程)

师: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对除法竖式的含义和书写提出各种疑问) (5)师生探讨,解开学生的疑惑。 教师边讲述边板书:横式下面空一行写出被除数12,给12戴上一顶帽子“厂”表示除号,除数3写在“厂”左边当小耳朵。 师:算12÷3想那句口诀?(三四十二)商几?(4),4该写在什么位?(个位)为什么?(4表示4个一) 教师标出除法竖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学生看着竖式齐读:12除以3等于4。 师:这里的12、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有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4只猴。) 师:那被除数下面的12和0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同桌讨论后汇报。 生:12表示分走的桃,是用3×4得到的;0表示桃子没有剩余,是用原来的桃减去分走的桃得到的。(强调0放在个位) (6)学生规范书写一遍竖式计算过程。 2、试一试:竖式计算45÷5= (1)学生独立做。 (2)订正。 (3)小结,除法竖式计算三步曲:商、乘、减。 三、巩固应用 1、引导练习:教材第70页“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 请一名学生按照三步曲的顺序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纠错练习 3、自主练习:看横式写竖式。 (1)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48÷6的竖式,请一名上台展示,全班点评。 (2)同桌合作,说出横式让对方写竖式。 4、综合练习:你有几种填法? 四、课堂总结 师:学会了什么本领?写除法竖式要注意些什么? 48 48 6 0 8 63 7 0 9 () 2 () () 8 0 () 2 7 2 7 3 0 8 27÷3=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三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横式和竖式表示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欢乐的六一儿童快要到了,你瞧,这是同学们正在布置庆祝会的会场呢! 师:他们“先搬了15盆花”,那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呢?算式怎么列? 生:15÷5=3(组) 师板书 师:这个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口诀,三五十五) 师:现在,谁再来说一说这里的15、5、3各表示什么?(15表示一共有15盆花,5表示每组摆5盆,3表示可以摆3组)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列式 师:可是,你看这里有23盆花呢。 师:如果也是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呢?你能列算式吗? 生说,师板书。 板书:23÷5= 2、圈一圈 师:怎么进行计算呢?先请你在点子图上分一分。 生完成练习纸第1题。 3、展示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圈得结果是怎样的? 师:这3盆还能不能圈成1份?为什么? 生:剩下3盆,比5盆少,不够了,所以不能再分。 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还剩3盆,这里剩余的3盆,就是余数。 板书:余数。 4、写得数 师:那这个算式的结果该怎么写呢?谁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 师示范写:算式可以这样写:23除以5等于4组,后面写6个小圆点,表示“多下来”的意思,剩余3盆。(边说,边写) 板书:23÷5=4(组)……3(盆)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算式:23除以5等于4组余3盆。 师示范读,学生齐读两遍。

5、认识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23是被除数,5是除数,4是商,3是余数。 师:余数3表示什么意思? 生:剩余3盆。 师: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生: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4组,还多3盆。 师:现在请你把这个算式写在练习纸上,然后与同桌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表示的意思。明白的头点点,开始! (二)出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三)感知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1、探究除法竖式的列法。 师: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时,都能用竖式计算,我们的除法同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你能尝试着列一列15÷5=3(组)这个算式的除法竖式吗? 学生自主在练习纸上列式。 展示学生的作业。 师:说一说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示范结合讲解:在写除法算式时,我们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写除数5,写等于号,写商3,(商写在被除数上面,但是老师忘了写在1上面还是5上面?你们觉得应该写在哪里?商写在1上面就表示1个十。商是3一位数,应该和15的个位5对齐) )再把3乘5的积写在被除数15的下面,最后15减15的差是0,划线下写0。. (请小朋友们照着老师的样子在练习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一遍) 师:写完了竖式,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来说一说除法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字分别表示除法算式中的什么? 2、探究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列法。 师:哎,写完了这一个除法的竖式,那么像这个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该怎么列呢?你能写一写吗?请你自己独立地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展示学生的写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 师:是啊,我们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时,我们也是这样写的,师边讲解边写竖式。 3、比较两个除法竖式的不同点 说一说这两个除法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习1:有20个面包…… 师:接下来,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挑战一些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数学问题吧! 20个面包,第一种5个一袋,第二种6个一袋 你想选择第()种包装方法。这些面包可以装()袋。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2020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 (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 格) 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 年级三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情分析:本班共45 人。有5 人数学思维较特别,绝大部分学生勤于动脑可墨守成规,是好学生但不是优秀数学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设置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的中探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式题。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式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资源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复习导入 看谁能很快说出( )里最大能填几? ( )x 5v 6 ( ) x 3v 20 5X( )v 38 ( )X 4v 22 6X( )< 34 7X( )< 24教学活动2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用谈话导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学们有没有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去展开过春游或者野炊活动,当中就有很多数学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活动日记,大家请看: 10月18日晴 今天,我们去野炊,老师规定5人分为一个小组,并做好出发准备。我们班这次参加旅游的女同学共有15人…… 想想看,这些女同学能够分为几组? (学生独立解决、检查除法竖式的书写) 教学活动3 三、尝试解决问题、引入主题 1、如果这次参加的女同学不是15人,而是16人,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把结果表示出来。

2、生独立思考或合作解决 (1)怎样列式?(2)用教具摆一摆。 3、师生交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重点理解横竖式的表示方式及每一步的含义。)16人,每组5人,分了3组,还剩1人。这1人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这里剩下的1表示什么?你能给这个数起个名吗? (板题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这道题的得数怎么写呢?(让学生说一说。)写得数时,要先写商3 ,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1. (板书16-5=3 ()……1 ()) 这里商3表示什么?(3组)(板书单位名称“组”)这里余数1 表示什么?(1人)(板书单位名称“人”)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的写法)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余数。教学活动4 四、教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提出问题:如果参加的女同学是17、18、19……25人呢,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 2、观察质疑:那么,(教师板书,连贯成一串对比算式): 16-5=3 (组) (1) (人) 17-5=3(组) (2) (人) 18-5=3 (组) (3) (人) 19-5=3 (组) (4) (人) 20-5=4 (组) 21-5=4(组) (1) (人) 22-5=4(组) (2) (人)…… 学生:(当20-5时,商是4……) 3、发现规律: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生观察、交流) 4、全班反馈,得出规律:余数<除数(为什么?) 五、看书质疑(完成例题内容) 六、巩固练习。 1、教材P51。“做一做”。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6 = 33 - 8 = 3、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七、全课小结。 [1]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 发现了什么规律? [3] 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格)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师:他们的花按每组5盆来摆,也有剩余的情况,大家观察一下,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教材49-5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教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个?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4=?(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三四十二12÷4=3

二、讲授新课 老师这有一个盒子,里面装了一些小棒,我想用这些小棒来摆三角形,你们猜猜看,盒子里可能有多少根小棒? 1、假设盒子里面有12根小棒,那么最多可以摆几个独立的三角形? (1)用算式怎样表示? 12÷3=4(个),谁来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2)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加、减法一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我们一起来看看除法的竖式怎样列。 先写一个除号,再写被除数12,把被除数12写在除号的里面,除数3写在除号的外面。 我现在要写什么了?商4你们觉得商4应该写在哪里呢?我能把它写在1的上面吗? 总结:有4个3所以写在个位。4个3是多少? 12我把它写下来,这个12就是4与3的乘积。原来有12根小棒,摆三角形用了12根,还有没有?(没有了)也就是原来有12根减去摆三角形用掉了12根等于0。(3)谁再来说说,被除数下面的12和0表示什么呢?(全用了,没有剩余)

二年级数学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教学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一段时间就是元旦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格)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师:他们的花按每组5盆来摆,也有剩余的情况,大家观察一下,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和我们刚才摆花时出现的余数情况怎么样呢?(生答相同,都有1、 2、3、4。)

最新新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0页-61页例1和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 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做个数学游戏,它的名字叫“抱组游戏——找朋友比赛”。请大家看屏幕,我们先来看看游戏的规则。 大屏幕显示:[游戏准备]请八个小朋友。[游戏规则]:第一步,每次几人抱成一组;第二步,听清口令,按要求做;第三步,口令是:找呀找,找朋友,()个人,抱一组。获胜方法:谁按要求找到朋友,谁就获胜。 2.活动感知 做游戏,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2人一组>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活动的过程?(有8人,每2人一组,分成了4组) 师: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8÷2=4(组)) 小结:每组人数相同,平均分成了4组,就是“平均分”,用除法表示。 <3人一组> 师:谁来描述一下这次活动的过程?(指两名生说) 引导生说:有8人,每3人一组,分成了2组,多出了2人。

师:两次游戏,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刚才做游戏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大家都找到了朋友,一是部分人找到朋友,还有剩余的人找不到,这里余下的数,我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生说“余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有余数的除数” ①摆小棒 师:请大家将刚才有余数的情况,用小棒摆出来,看看余数在哪? 指一生上台摆 问:余数在图的哪个部分?谁上来指指?(指名一生上台指) 他摆的是什么意思? ②列算式 同桌讨论列除法算式,试列 8÷3=2……2(板书) 余数 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它们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③分析算式 师:在这里余数是几?8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商2呢? ④说算式意义 ⑤带单位,齐读算式:8÷3=2(组)……2(人) 巩固练习:书60页做一做第1题 2.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1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同桌摆,指一对同桌上台摆) 追问:如何列式?(板书:8÷4=2(个)) 4人一组,小组合作讨论:用9、10、11、12根小棒分别摆正方形是什么情况?如何列式?(板书:) 思考:观察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胡湾中心小学胡静秋 案例背景: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有机地体现与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除法,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求商时因为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熟练而出错,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时要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案例主题: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 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实际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 16 ( ) × 6 < 25 4 × ( ) < 23 13 3 × ( ) 47 > ( ) × 6 ( ) × 8 < 26 2、计算: 8 ÷ 4 = 45 ÷ 5 = 二、新知。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 ÷ 5 = [ ] (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 ÷ 6 = 33 ÷ 8 =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 ÷ 7 =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分析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应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 片段一: 师: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课件出示例1左边的图片) 生:3盘 师:好,请一位同学上来摆一摆。告诉大家你们摆了几盘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师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师:谁能用算式来表示? 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师:①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做什么? 师:如果给你7个草莓,还是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摆一摆。(生摆) 师:你是怎样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摆了3盘还剩一个 师:同意吗? 师:为什么这里剩下一个,没有继续再摆?

生:因为要2个摆一盘,1个不够摆。 【评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教师先让学生摆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这是前面学习的表内除法,学生很容易就操作完成而且列出除法算式;接着问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学生摆出3盘,发现还剩下一个,这个时候教师即使追问:为什么这里的一个没有再摆?生马上回答说:因为要2个摆一盘,一个不够摆。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到平均分物体余数存在的客观性和余数的产生过程,更好地理解了余数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重点学习内容的理解。 片段二: 师:刚才有些小组用小棒摆了正方形。(出示正方形图片) 师:几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4跟)那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2个) 师:怎样列式呢? 生:8÷4=2(个) 师: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那9根、10根、11根、12根能摆几个呢?接下来就请大家分别来摆一摆。 要求:大家看好,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不同数量的小棒,先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填在第一个空里,然后小组合作用小棒摆正方形,看能摆多少个,再把算式写在最后一个空。好,开始 小棒根数摆的结果算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 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3.掌握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整除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出示卡片:(能口算的要口算) 243= 253= 382= 18012= 392= 18412= 3.导入:通过刚才复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已掌握了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有余

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下载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整除概念: (1)教师出示出刚才口算卡片中的除法算式 243=8 253=81 382=19 18012=15 392=191 18412=154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每题的得数,将以上六道除法算式分类吗? 指名到前面重新将六道算式按照要求重新排列,进行整理.①243=8 ②253=81 382=19 392=191 18012=15 18412=154 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出示两组算式下载 学生讨论:根据什么这样分类? 使学生明确:根据得数有没有余数来排列的. (2)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第一组题 教师提问:这一组题的被除数、除数、商各是什么数?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又列举了很多被除数是整数,除数是一个不为0的整数,商也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的除法,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整除.(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