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4 立体图形的认识

1.把长方体涂上红色,正方体涂上蓝色,圆柱涂上黑色,球涂上黄色。

2.连一连。

3.数一数,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个

4. 数一数,填一填。

答案:

1~2. 略

3. 5 4 4

4. 2 2 6 7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物体和图 形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习题精选

比较习题精选(一) 1.左边有几个西瓜,右边一共有几个西瓜?左边的西瓜和右边的西瓜一样多吗? ()()一样多吗?() 2.小动物把它下面的水都喝完,它们喝的水一样多吗?在喝水最多的小动物下面画“√”,在喝水最少的小动物下面画“×”。 ()()()() 3.哪根绳子最长?在最长的下面的()里画“√”。 ()()() 4.比一比。 (1)在最重的物品下面的()里画“√”。

(2)在最多的蛋的下面的()画“〇”。 答案 1.左边有三个,右边有七块,不一样多。 2.小猫喝的最多,因为杯里面的水高度一样,只是它用的杯子比较粗;小羊喝得最少,因为杯子最细,因而盛的少,喝得也少。 3.中间最长,因为绕的圈数多。可以这样想,因为中间的那个物体一样粗,所以绕的圈数越多,就越长。 4.(1)菠萝最重。(2)第一个鸡的蛋最多。 比较习题精选(二) 1.(1)在比较少的一行右面的()里画“√”。 () () (2)在多的一行右面()里画“〇”,在少的一行右面的()里画“√”。 ()

() 2.看图比一比,再填空。 (1 () (2 ))。 3.画一画,画的〇和?同样多。 △△△△△△ 答案 1.(1)在比较少的一行右面的()里画“√”。 () (√) (2)在多的一行右面()里画“〇”,在少的一行右面的()里画“√”。 (√) (○)

2.看图比一比,再填空。 (1 (一样多) (2 多)少)。 3.画一画,画的〇和?同样多。 △△△△△△○○○○○○ 比较习题精选(三)1.先把大的图形圈在一起,再把小的图形圈在一起。 2.比一比,再填空。

比)。 3.(1)在大的下面的()里画〇。 ()(2)在轻的下面的()里画√。 ()() 4.请比一比下面动物的轻重,在最轻动物右面的()里画√,在最重动物右面的()里画〇。 ()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 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 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 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 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 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 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

一年级数学上册 对应与比较 1教案 沪教版

对应与比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样多”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用规范的语言口述比较的结果,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一样多”等比较性短语。 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互动一(背儿歌): 叮铃铃,上课了。书放桌角,人坐正,认真上课我最棒。快快乐乐学数学,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 师:国庆节要到了,小伙伴们准备用鲜花来布置校园。 出示:花与花盆图 师:花与花盆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巧和小亚进行比较呢? 板书:比较 学生可能的方法:数数、将一朵花种进一个花盆再比较(即两两配对) 媒体演示:一一对应 师:这种一个对应一个进行比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对应 师:比较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从不同方面来说比较的结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

比花多,) 第二阶段:创设情景,参与操作,学会表达 师:张老师还准备了水笔作为国庆节活动的奖品,不过被粗心的小胖给弄乱了。张老师想请你们一起来看看,在你手中,笔与笔套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结果,进行汇报) 【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兴趣,积极自觉地想办法进行比较活动。初步感受比的过程,因为笔和笔套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配对出现的,所以在比较散落的笔与笔套的多少时,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种两两配对的方式,从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法在生活中的呈现】 师:比较的结果怎么样? 【描述比较的结果,对于同一种结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话说一说】 形式 1:个别汇报——规范表达 2:补充表达——从不同角度描述比较结果 3:同桌互说——强化表达,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第三阶段:在情境中练习,应用方法,熟练表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 学生边翻边说:翻翻翻,20页 【用口令的形式让学生重复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完成要求】 师:小巧和小丁丁也在为国庆节做着准备。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每幅图的内容比一比,说一说,练习用不同的话规范表达比较的结果) 形式:同桌互说,再个别汇报。 师:说的真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

课题:认识图形彭杨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2.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3.师: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4.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5.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6.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二)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为什么不是?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还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4.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 5.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生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未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并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的利用信息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认识位置复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认识位置复习题 一、填一填。 ①一共有()只小动物,从右边数,排第(); 左面有()只小动物,右面有()只小动物。 ②把从左往右数第3只小动物圈起来。 (2)、把每一行中和左图有关的一种物品圈出来。二、选一选,分一分。你一定能行! 1、在正确答案的下面画“√”。 2、分一分,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3、圈一圈,把每行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4、比一比。(2)、在身材最高的小兔子下画“√”, (1)、重的画“√”。在身材最矮的小兔子下面画“” 页码/ 总页数

页码 / 总页数 4、比一比下面4 个物品,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三、数一数,填一填。 四、想一想,填一填。(如果想不起来可借助画图解决)

一、比长短(10分) 1.长□√,短□ ○。2.最长□√,最短□ ○。 二、比高矮(15分) 1.最高□√,最矮□○。2.重的画“□ √”轻的画“□○”。三、比远近(10分) 1.小蚂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在□里画“√”。 2.在最长的后面的“□”里画“√”。 四、实践能力题 (7分) 把同样多的方糖放进下面的杯中,哪一杯水最甜,在( )里打√。 ( ) ( ) 页码/ 总页数

( ) 五、多□ √,少□○(6分) 六、1.比一比,大□ √,小□ ○(10分) 2.比一比,厚的画□ √,薄的画□○。 □□□七、比一比(12分) 1.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2. 最快的画√,最慢的画△。 ①②③④ □□□□ 八、和哪个重?重□√,轻□○。 十、两个杯里的水一样多,放进大小不同的石块后, 哪个杯子里的水会变得更高?在更高□√。 ① ② ③ ④ □□ □□ □ □ 页码/ 总页数

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部编版】

备课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走进科学课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 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 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 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 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展台、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眨眼睛,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二、初步认识“科学”。1、今天学习什么 课?(指定学生回答:科学课) 2、什么是科学? (1)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 密? (2)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它们都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 吗?(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 究的兴趣)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通过做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1、科学课上做什么? 引领学生观察图片,深入理解科学课上需要完成的事情。2、我们一起做一做。 (1)教师引领学生观察绿萝的叶子。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你还知道哪些形状的叶子?(2)教师做“小 鱼有什么变化”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3)教师做第4页 中的水溶实验。建议学生回家尝试一下,并做好观察。 教师搜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简单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拓展活 动 1、给学生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2、学生回家让父母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走进科学课》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我的“小问号”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儿童爱动 脑筋,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启蒙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喜欢的玩具1个。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分类全能训练(完美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分类全能训练 1. 填出拼图所用的图形和个数。 这朵七色花中有______ 个______ 和______个______ 。 2. 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 3. 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 4. 仔细思考,下面这些立体图形依次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分别是什么形 状,请把相应序号填到下面的括号里看图填空。 (1)从正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的有______,看到的是正方形的有______,看到的是圆的有______;21 (2)从侧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的有______,看到的是正方形的有______,看到的是圆的有______; (3)从上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的有______,看到的是正方形的有______,看到的是圆的有______。 5. 将下面图形的序号填上横线上。 长方形______正方形______ 三角形______ 圆______ 平行四边形______ 6. 根据七巧板中的图形把下图分一分。

7. 下面的图形中有______个圆。 8. 运动会授奖台的平面图如下所示,你能否只剪一刀,把它拼成一个正方形? 9. 一分钱硬币是______体. 10. 从右图中找出1个和左上角形状相同的图形,涂上漂亮的颜色。 11. 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填一填。 12. 圈一圈。(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用笔圈出 来。) 13. 如图,七巧板中有______块□,______块△,______块□ ,其中3号是______形,______号和______号一样大,______号和______号一样大。 14. 判断.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 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比较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 数学练习题 1、数一数比一比 一、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 二、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 三、请你先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 里面画什么,要画得与上面的物体同样多。 亲爱的小朋友,欢迎你来数一数、比一比,

四、想一想,画一画。 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3、多的画√,少的画○。 4、长的画√,短的画○。 5、高的画√,矮的画○。 五、想一想,做一做。 1、哪个人高,在高的下面画√。

2、比一比下面动物的高矮,在最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 六、请你试一试。 1、哪根绳子最长?最长的画√。 2、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家畜解剖组织学》本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胸廓:指由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肋和腹侧的胸骨组成一个前口小、后口大的截顶、平卧的 圆锥形腔体,称为胸廓。 2.骨盆:指由左右髋骨、背侧的荐骨、前3~4个尾椎及两侧的荐结节阔韧带围成的前口大、 后口小的腔体。 3.鼻旁窦:指头骨内外骨板之间含气腔体的总称,它们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故称为鼻旁 窦,又称副鼻窦。 4.乳镜:指家畜乳房的皮肤薄而柔软,毛稀而细,与阴门裂之间有线性聚合毛流的皮肤纵褶, 称为乳镜。 5.内脏:指大部分位于胸腔、腹腔和骨盆腔内的管道系统,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直接参与动 物的新陈代谢,个体生存,种族繁衍的器官系统,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等。 6.胸膜腔:指胸膜壁层和胸膜脏层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围成的腔隙。 7.神经核:指在中枢神经系内,由功能和形态相似的神经细胞胞体和树突集聚而成的灰质团 块称为神经核。 8.内脏神经:指分布于内脏器官、心脏、血管、腺体、皮肤立毛肌等的神经总称。 9.细胞器:指分布于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功能的微小器官,如线粒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10.血浆:指为血液的细胞间质成分呈淡黄色,其中水分约占91%,其余9%为各种溶解状 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纤维蛋白原、血清蛋白、球蛋白、糖类、脂质、激素、无机盐及代谢产物等。 11.肌节:指骨骼肌和心肌肌原纤维上相邻两条Z线间的部分。 12.气血屏障:指肺泡与肺泡隔内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13.卵泡:指卵巢皮质中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包在其周围的卵泡细胞构成,包括原始、生长、 成熟和闭锁卵泡。 14.精子获能:指进入母畜生殖道内的精子,需要在子宫、输卵管内渡过一段时间进行受精 的准备,最后获得受精能力的过程。 15.受精:指精子穿过卵子的放射冠、透明带后进入卵子后形成合子的过程。或:精、卵细 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20分)答案: 1.光镜下切片的厚度一般为( A )。 A、5~8微米 B、20~30微米 C、50~80纳米 D、20~30埃 E、5~8毫米 2.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有(ACE)。 A、嗜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尘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组织细胞 3.为细胞提供所需能量,被称为细胞内“能量工厂”的细胞器是( E )。 A.内质网 B.高尔基复合体 C.溶酶体 D. 中心体 E. 线粒体 4.单层扁平细胞位于哪些器官的内表面( ACE )。 A、淋巴管 B、膀胱 C、心脏 D、小肠 E、动脉 5.变移上皮分布于(CE)。 A、气管 B、肠 C、膀胱 D、食管 E、输尿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比较2教案北京版

分类、比较 前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利用学生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引出物体之间的比较关系;再让学生观察场景图,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判断,并组织学生反思比较的方法。 学习需求分析: 通过小组活动交流,让学生感知轻重是相对的,再次体会比较的方法。最后通过划线等一些方法让学生体会同样多、谁比谁多或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了解轻重、多少、同样多等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建立比较的数学意识。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与多少,以及如何判断物体同样多;体会比较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 思想与情感: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比较的方法,了解比较的结果,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比较。找两个同学来比个子,说说他们俩比起来怎样 呢?[一开始用与老师比身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经 验,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引起学生兴趣,更加直观。)你们真棒,已经会比较高矮了,在生活中,除了比较身高,还有许多事物 需要我们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去比较轻重与多少。 [通过创设情境,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学生的比较方法,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板书:比较] [ 板书:轻重、多少] 那再请两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现在你们能比一比他们俩谁轻谁重吗?你是 怎么知道的? 二、自主探究比较轻重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观察场景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判断。] 看,在游乐园里,小花猫与小鹿也想比比谁轻谁重(课件),大家观察一下,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出它们俩谁轻谁重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昨天老师去菜市场买菜,买了土豆和青椒,现在老师分别拿来一个,大家 来比一比它们俩谁轻谁重呢?现在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 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并渗透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三、创设情景,体会同样多。大家都知道在前不久刚举行的奥运会上,我 国羽毛球和乒乓球都取得了非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比较棒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一、看图写数 二、看数画出缺少的珠子 三、按要求排顺序 1.把6、5、7、9、10、8从大到小排列。 2.把0、4、6、8、5、10、7从小到大排列。 四、在○里填上“>”、“<”或“=”。 3○5 7○9 10○8 6○5 2○8 4○3 6○6 10○1 0○1 6○4 8 4 10 9 6

五、请你接着画△ △△△△△ △△△△△ 六、填一填 1.在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2.在5、9、4、2、1、6、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3. 有()只有()只有()只比比 9 10 7

一年级数学(上)测试卷 1、想一想,连一连: 2、找规律,接着画,画满10个。 △○△○ □△○□△○ 3、(1)最短的画“√”,最长的画“○”。 (2)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4、 ○○○○○○ 5、填一填: (1)在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2)在5、9、4、2、1、6、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比○多( ),( )○( ) ○比△少( ),( )○( )

6、在4、6、2、0、1、5、8中,一共有()个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左边起第3个数是(),右边起第2个数是()。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7 、请你填上合适的数。 5>( ) ( )<8 ()>7 2<()9<() 1>()()<()()=()8、用上、下、左、右填空。 9、看图填空: (1)第1盆开4朵,第4盆开( )朵花, (2)开3朵花的是第( )盆,它左面一盆开了( )朵,它右面一盆开了( )朵。 10、数一数,涂一涂: 一共有()只苹果。从左起涂第3个,从右起涂3个。 11、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1 2 3 1、小熊猫在小猴的( )面。 2、小鱼在布娃娃的( )面。 3 小马在熊猫的( )面。 4、小兔在熊猫的( )面。 5、小猴的( )面是小狗。 6、小猫的( )面是小鱼。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18】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

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 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复习课件):全班集体回答。 2.谈话:你们能给数学王国里的宝宝找找他们的家吗?(出示课件)这些数有的大,有的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100以 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请听:(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出示课件)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出示课件)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 追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看十位,一个是四十几,一个是三十几,肯定四十几比三十几大。) 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我们一起用手势表示一下。(出示课件“〉”) 5、指名板书后全班读一读。 6、练习扩展(出示课件)学生说一说想法。 师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6.(出示课件)比较63和68的大小。 7.扩展练习。(出示课件) 师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上的数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8、再独立完成试一试。(出示课件) (1)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全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内容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此外,课文第一次出现对话,教学要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数、彩”等12个生字,会写“问、有”等5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乛”,认识3个偏旁“彡、穴、刂”。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乛”,认识

3个偏旁“彡、穴、刂”。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学生跟唱: 2.组织学生说一说听完这首歌的感受。 3.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点儿》。 4.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读儿化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雨点儿有大有小。你们听,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正在说说悄悄话呢!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4.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①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多少教案(新)新人教版

比多少 学习比多少,教材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通过比较小兔和砖(一只小兔对一块砖,4只小兔正好对4块砖,小兔没有多余的,砖也没有剩余的)引出“同样多”概念。第二次活动是通过小猪和木头(把猪和木头一个一个地对起来,木头多1根)引出“多”、“少”的概念。第三次活动是通过对教材资源的观察,提出“还可以比什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比较,可以进行动物之间的比较,也可将桌上的水果与猪和兔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经历观察、操作、体验、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从1数到1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创设情景: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请边看大屏幕,边听故事。 看这是谁?这又是谁呢?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看一看,它们在做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 (渗透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 三、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样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块砖,你能摆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长方形表示砖。 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到黑板上用放大的教具摆一摆。小朋友们评一评,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课件操作(1只小兔搬1块砖。边说边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学生读。 你能边指图边用“同样多”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图中还有同样多的事物了吗? 2、认识“多”、“少”。 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了。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同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板书“多少”) 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比较吗? 四、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探索生活 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找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那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能发现那些同样多,还有多出与少出的事物呢? 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评价。 2、在多的后面打对 3、在少的后面打对 4、动手操作

一年级数学上册《对应与比较》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对应与比较》教案设计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correspondence and comparison in ma thematics volume I of grade one

一年级数学上册《对应与比较》教案设 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样多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用规范的语言口述比较的结果,如谁比谁多、 谁比谁少、一样多等比较性短语。 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 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互动一(背儿歌) 叮铃铃,上课了。书放桌角,人坐正,认真上课我最棒。快快乐乐学数学,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

师:国庆节要到了,小伙伴们准备用鲜花来布置校园。 出示:花与花盆图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师:花与花盆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巧和小亚进行比较呢? 板书:比较 学生可能的方法:数数、将一朵花种进一个花盆再比较(即两两配对) 媒体演示:一一对应 师:这种一个对应一个进行比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对应 师:比较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从不同方面来说比较的结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第二阶段:创设情景,参与操作,学会表达 师:张老师还准备了水笔作为国庆节活动的奖品,不过被粗心的`小胖给弄乱了。张老师想请你们一起来看看,在你手中,笔与笔套比,谁多谁少呢?

最新部编版2017一年级科学上 册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第1课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

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较(二)教案 沪教版

比较(二)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 P:81、82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学过了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同时,20以内的数也有了认识,所以教材中的第1部分就可以作为旧知的复习。新知识的引入后,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将数的大小比较转入到数与式的大小比较。在学具小圆片和数射线的帮助下,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活动中寻找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学会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通过学具小圆片和数射线知道如何进行数与式、式与式的大小比较。 3、学会如何把不等式补充完整,并且会找出不同的答案。 教学重点: 会进行数与式、式与式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如何把不等式补充完整,学会找出不同答案。 教学准备: 小圆片,数射线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以前曾经学习过两个数要比较大小可以怎样表示呢?你能举出几个例子 吗? 现在有这样一组题目,你们能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把它完成吗? (出示书上81页第一大题,让学生在组内共同完成) 二、展开 (一)1、教师出示:2 5 ,同时在这两个数的上面用小圆片演示。 提问:2和5比较填什么符号? 2、师:现在,在2这边添上一个小圆片后,和5比较会怎样?为什么? (配合演示,并填上算式:2+1 5 ) 添上2个小圆片呢?( 2+2 5 ) 添上3个小圆片呢?(2+3 5 ),结果和5一样大,所以用等号。 如果添上4个小圆片,结果会怎样呢?小组讨论后得出结果。 3、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现在是算式和数在进行比较,比的时候要先把算式的结果算出来,再和另一个数比 较) 4、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练一练。(81页第3大题和第4大题) 5、学生在练习时发现题目中出现了算式和算式间的比较,在小组内商讨后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