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谈谈你对哲学地认识

谈谈你对哲学地认识

谈谈你对哲学地认识
谈谈你对哲学地认识

谈谈你对哲学的认识(哲学的含义、哲学的性质、哲学的功能、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并谈谈学习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

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

可以归纳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的性质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科学之王;是艺术之母.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在古希腊语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是使人聪明的学问。为什么?这是因为: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是大智慧

亚里士多德: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因此,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和追求智慧,而不是为了实用。

总之,哲学是大智慧,是大学问,懂了哲学道理,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哲学是大智慧,是大学问。它不是一种实用技术,但是,不实用并不等于无用。

哲学的功能

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研究对象是客观现实世界社会历史发展及精神世界功能:

1.指导认识改造世界。

2.指导生活实践。

3.为人们提供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

第一,哲学最主要和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哲学的功能还表现在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

具体而言: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

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

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哲学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第二,哲学是通过一定的概念和范畴系统把握对象的,这是由哲学是一种反思所决定的。第三,哲学是远离物质基础的意识形态。

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笛卡尔曾说过:知识好比是大树,哲学是树根,科学则是树枝。海德格尔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并强调“这一点适合于任何一门科学”。而马克思则在肯定了科学于历史变革中的推进作用的同时指出了只有哲学才是批判现实世界的“思想武器”。哲学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科学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健康的发展。马克思称自己的哲学为“实践的”唯物论。

由此可见,哲学与科学不是对立、水火不容的。哲学孕育了科学,而科学则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有人曾断言:哲学与科学必然是统一的,如果始终不能统一和沟通,那么,不是哲学有谬误,就是科学有虚假。

哲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按照当代中国的学科分类,共有十二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这些学科门类又具体区分为一系列的“一级学科”,而“一级学科”中又包括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相关的分支学科(二级学科)。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级学科”包括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和历史学。

哲学的“一级学科”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和科技哲学等八个“二级学科”。其中科技哲学,包括自然辩证法和一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的应用性哲学学科。这种“二级学科”的划分是同哲学的研究领域和理论内容相互交叉的,而不是一一对应的。

学习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

基本问题:

(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要充分认识自己的现状,结合自己所能整合的所有资源,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既不骄傲自满,也不自卑无望,相信前途是光明的,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

秀的人才。

找工作的时候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搞清现实和期望的差距,也即是说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这样才能摆正心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和智慧;是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生道路的系统反思;是爱智慧以及对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教人们“怎么样”做才能取得成功,教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真诚的人格,教人成为人。哲学教化启蒙人用最美好的思想智慧去完善人性,以获得成为人的内在文化要素和精神气质,由此以本真的方式去规定自身生存与生活。

4.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真诚的思考,教人形成科学人生观,;哲学给人以真诚的信仰,教人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5.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人们的生活和行动将变得盲目,对未来将失去预见性,心灵也将失去寄托。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指出: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技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又常常促进科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此基础指导下,人们有了重大的科学发展:把三角形与圆联系起来,创立了三角理论;把粒子性(非连续性)和波动性(连续性)结合起来,确立了量子理论;把生物体同环境联系起来,就建立起了生态学。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处,从而建立新学科,从事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指出,事物之间存在着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这一点对于科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以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吸纳物质与能量,是一个无法填满的无底洞,霍金却不以为然,认为黑洞必存在对立矛盾的一面,它在吸纳物质与能量的同时,也必向外辐射一些粒子、能量。另外,贝塔朗菲运用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矛盾观,用定量化的数学模型抽象描述出现代系统论。不同事物的对立处存在大学问,有待人们去研究。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实践,强调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实事求是。这对我们从事科研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自然科学是实践的科学,没有实践就不能有所发展,不实事求是就无法了解自然规律的庐山真面目。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到现代原子物理的夸克理论;从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到现代宇宙天体论;从19世纪的热质说到现代热学的三大定律,科学家们正孜孜不倦地通过实践来揭开自然的神秘面纱,认识并改造世界;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批判地看待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它原理对于指导科学的发展同样功不可没,限于篇幅,不再赘述。由上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青年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文化素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教育我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树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维体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还教会我们做人的意义、目的和价值;此外,它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及时更新价值观念,使之与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一致。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强大“软件”支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偏废。西方学者很早就认识到哲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维水平的作用无可替代。马克思在青年时曾经说过,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现在,我们要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就不能创新和提高!”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如何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代大学生作为人类社会群体中特殊的一部分,正处于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中间阶段,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每位大学生必修的课程,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可见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之重大。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等一系列原理无论对大学生个人而言,还是对起思想而言,都会产生一个重大的指导性影响。当代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无论当代大学

生在社会中从事什么样的活动,都将离不开实践,而马克思实践观及其其他原理都将会为大学生的实践提供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理论依据。

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总结过去,客观地分析现实、科学地思考未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实践而言,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价值原理的论述,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大学生关系甚密,它们二者正如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辨证思维一样,二者的关系是相互的,是辨证统一的。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使自身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这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最高产物和结晶。哲学以其独有的方式引导人们深层次地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通过一学期的马哲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其中阐述的哲学理念和思想精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哲学博大精深,又因为自己的人生阅历有限,可能对它的了解只触及皮毛,对深层次的问题了解不够,在此我仅以自己所学和所知的知识来论述老师给的题目。一、对教科书的批判性思考

从小到大,我们都以教科书为我们学习的依据,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就我而言,小的时候一直对教科书很崇拜,认为它就是圣言,绝对没有错的,如果老师有和书上讲的不一样的东西,我肯定会认为是老师很差劲,是老师讲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教科书也是人编的,其中的内容并不是圣言,里面的东西也不一定全对,才明白所谓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上大学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知识层次的加深及知识面的扩广,对书上的一些内容和观点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对其作出一些判断和评价。在接受马哲课本中一些诸如唯物论,辨证法的观点时,我觉得也应该对一些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哲呢?俗语道:“思想是行动的先锋。”有了正确的思想作旗帜,我们的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就有理可依,有矩可循。同时,马克思主义还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的思想指南,实践也证明它是经受得住考验的。其次,时代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内容由于其时代局限性,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对其中一些观点予以思考再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不是要我们墨守成规地去接受其中的思想。最后,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同的,教科书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学者们编写的,毕竟有其不完善的

地方,此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吧。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勤思考,多动脑去发现其中那些不完善的细节部分,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多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从而达到在批判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二、对批判性思考的批判性思考如今,几乎整个人类都浸泡在经济的海洋中,思想的花朵开始枯萎,哲学成了不合时宜的“文物”。所以,“批判”这个带有浓重理性色彩的词语几乎被人们忘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性地体验着“竞争”的乐趣。但是,在近现代思想史上,“批判”一词曾经红火过,在今天回忆起这个词语,或许能够获得些微的学术乐趣。因为一个无批判和不再需要批判的时代,可能恰恰是从激烈的批判时代衍生而来的。我想老师出的关于批判性的题目也是想要我们静下心来,对课本以及身边的一些事进行辨证而又理性的思考吧!

首先来看看“批判”在哲学家眼中的发展变化吧。在德国哲学家眼中,“批判”一词是倍受青睐的。自从康德用“三大批判”构建起哲学大厦以来,批判就成了哲学家手中的法宝。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曾使批判泛滥过。在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再一次滥用批判,把哲学批判发展到顶点,以致于再也无路可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因为,这种批判对现实中的一切存在所作的绝对否定,使哲学不再是人类的理性,而完全成为哲学家愤世嫉俗的牢骚。

其次是我对“批判”的一些观点。对一件事情为什么有的人持肯定意见也有的持否定意见呢?另外,即使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也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为什么呢?这即是哲学上的辨证思想了。辩证法这个概念已经蕴含着否定的含义,即通过否定达到肯定。我们对周边发生的事情或者现象能提出自己批判性见解那代表着我们还在理性的思考,即使这种批判带着个人主义色彩,毕竟那也是我们自己的一种想法,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就在于人能理性的思考。同时我觉得辩证思考是一种尊重客观事实的思维方式,是关于社会和自然的对抗的普遍解释原则。当然,作为普遍解释原则的辩证法决不停留在对表层的解释上,而是要求对现实的内在联系作以批判性反思。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吧,针对当前学生中普遍的反日情绪及抵制日货的行为,部分自视理智的人便站出来指手画脚了,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应该感情用事,要拿出我们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来对待这件事情。后者可谓是对前者行为的批判性思考了。然而,在想想呢,既然我们是热血澎湃的知识青年,日本以前对我们的侵略和迫害姑且不说,但是他在今天还不能就历史问题有个清醒而明确的表态,还不能反省他所犯下的历史罪行,同时还一再篡改日本历史教科书。请问这样的行为我们能容忍吗?此外,日本还不遵循国际法上的有关规定,对权属我国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霸占。再问这样的耻辱我们能一再的忍气吞声吗?最近,日本在不承认历史问题的前提下还要吼着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我想任何一个有点理性的中国人都不会同意的!由此可见,上述事实是对后者观点的批判性思考了。

总的说来,任何事情我们都要用辨证方法去思考,用批判的眼光(即用怀疑的眼光)去看问题,对事情的一个侧面进行质疑,从而可以看到事情的另一个侧面,这样就可以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的看待事情。

三、对自我独立性的现状和成长过程的批判性思考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只能在于摆脱的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我觉得人之所以成为人那是因为人能劳动,能理性的思考问题,这即为人的本质所在。人是社会存在物,我想这是任何有点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的。然而老师给的题目是叫我们对自己的独立性成长进行批判性思考。在此我就觉得疑惑了,作为社会存在物之一,我从小就生活在家人与朋友的大环境中,即使成长也不是独立的过程啊。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成长的过程的确是独立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这即为事物的矛盾性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千差万别、各不

相同的。因此,任何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第一层含义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第二层含义是说每一件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在。另外,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件事物的矛盾及其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同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从嗷嗷待抚的婴儿到成熟理智的大学生,这一成长过程中有欢笑也有悲伤。可以说对小学一年级之前的事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印象的了,本文中我将从我的小学生涯开始来阐述一些重要事情对我成长历程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机器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时间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诸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但是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他们很多人都意识不到马克思主义对于自己的现实指导意义,根根据调查,40.68%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精神洗脑,25.3%的大学生认识没有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还有很多大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其实种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当代大学生作为人类社会群体中特殊的一部分,正处于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中间阶段,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每位大学生必修的课程,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可见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之重大,那么当代大学生究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呢?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意义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当代大学生作为具有高的社会群体同样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研究的一般社会规律,在每个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或多或少地隐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观点和思想。

我们在这里先引入一个哲学名词:意识。意识是什么呢?意识是具有高度完善、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简单的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而人们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动过程,即是我们所熟悉的思维。思维与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人通过思维所达到对某种客观事物的意识反映,而每个人通过思维及意识,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即思维。毛泽东同志指出:“……感知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就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思想已经渐进成熟,但是处于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样的思想才能是符合时代潮流,才能是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呢?

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时期,每个大学生的思想是否正确,将决定着其个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革命的先进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反动的落后的思想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必须有正确的、积极的、先进的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给当代大学生一条光明的路线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等一系列原理无论对大学生个人而言,还是对起思想而言,都会产生一个重大的指导性影响。

此外,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革命的后一阶段了。”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前一个阶段,要想更进一步地发展,必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推广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群具有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既是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又是无产阶级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无论是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而言,还是从社会发展、国家意识形态而言,当代大学生都完全有必要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更好的发展自身,进而能够更好的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人处世,但事实上我们已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去学习,去生活,但是任然不够,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在学习马克斯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由于对许多概念都是模糊的,所以在实践上做得并不够好,如果能将理论掌握的更好,就能更好地把原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

我们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生力军,必须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将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更脚踏实地,从我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哲学的性质和功能一、哲学的性质(一)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在古希腊语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是使人聪明的学问。为什么?这是因为: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哲学将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并能使人坚定自己的信念。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非常复杂,反映这个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具体科学也非常复杂,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三大类:自然知识(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知识(研究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思维知识(研究思维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物质世界的某一方面及其规律性;而哲学则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反映了各门具体科学中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人们的世界观总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方法表现出来。用一定的世界观为原则指导人们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哲学这个层次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也总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使抽象的哲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人们更具有智慧。(二)哲学是大智慧

亚里士多德: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因此,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和追求智慧,而不是为了实用。

费尔巴哈这样说过:动物只为生命所必需的光线所激动,人却关注那遥远的星辰所发射出来

的无任何功利性质的光线。

总之,哲学是大智慧,是大学问,懂了哲学道理,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哲学是大智慧,是大学问。它不是一种实用技术,但是,不实用并不等于无用。

本内容摘自霍福广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一门让人追求智慧的学问,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科学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都在第一单元

哲学,顾名思义就是被折叠了的学问,属于阶级社会的精神文化概念。每个时代的哲学家都完美的支持当前人类群体生活的精神需要。比如亚里士多德之流或东方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孟之流就是一个赞同当前奴隶制社会,并为受到压迫的人们提供一些适合生存的理念。

在官僚主义体制地区,不论是奴隶社会,还是什么社会。土地和所有资源都属于大小奴隶主的。当然,皇权贵族享有的更多。奴隶所享有的就只有健康时候所呼吸的氧气。所以,官僚主义体制地区的富豪,就是大小土地资源或者奴隶的拥有者。在这片土地上的教育都是奴隶制思想为主的,奴隶们的奴隶制学习,最终也只能成为小奴隶主,而且不是人人都能。最小的奴隶主大概是10个或100个里有一个能成功。这是阶级社会里,普通人的最终命运。

斗争的最终理想结果就是平等,所以非但起源,而且也适用于包括奴隶,封建,资本,社会主义等各种类型的阶级社会。

人类由于无知而将生活交付给开拓者,这就是政治这种理念的来源。而实际上,这些开拓者们不是开拓我们的生活,而是包围压榨我们的生活。

首先,国和家是不能并称的。国是一种权利机构,家是一种亲情团体。在这两者都还没有诞生之前,文字和语言都较为成熟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是由禅让制领导和大众共同抚养平均分配共同劳动的极少矛盾的时代。后来伏羲氏创立了五行和八卦说,将当时的领导人喻为天子,从此拉开了领导人和普通人的感觉差距。最终在大禹的儿子启手中变为不劳而获的坐享权力,是为国。其余支持者分管一方,是为诸侯。国创造了许多自私自利的文化,比如阶级和金钱以及刑法,鼓励人们多劳动给政权创造利益(也就是税收)则有奖赏,反抗政权将受到严惩。一直发展到今天的规则几乎完全变质,许多累死累活一辈子的还是什么都买不起。所以我们应当把人类这种尽管文明已经有一定程度但阶级仍然存在的时代,称为低级文明时代。

管制是阶级社会的明显特色。人类在原始社会时产生带头团结和抵御外强的头领,这一点和狮子群,狼群的社会体制一样。后来,人类能够战胜或驱赶陆地上所识别的所有动物,成为立足地球的小霸主以后,慢慢的形成了比较鲜明的权力文化(五行说和八卦论)什么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等都是暗指你们是我的子民,应当为我服务……自奴隶社会开始以来,最初是由帝王的个人意愿管制他们所能管制的区域,包括人和所有动物。后来,人们在开采土地推广农业的时候,无意发现铜这种数量较多的金属元素,青铜器时代开始了,在大量制造铜器用具时期,奴隶主发现奴隶们在建造铜具的时候,发现部分或者许多奴隶喜欢偷藏这些东西的碎片。于是,大王就用这些碎片命人制造成大小不一的货币,鼓励劳动者用于兑换土地或牛羊猪狗等。时间大概是商代时期。那时最盛行青铜器用具。然而历经千年,在东方文明历史上,第一个将这种货币统一铸造并刻上印发字样的,就是秦始皇帝。

法律是树立阶级形象,维护阶级利益的工具,是统治者说了算的。以前省部级贪污几百万被枪决的一大把。现在不同了,为了巩固交替禅让和家族化统治,为了证券屹立不倒。也为了避免要除掉的周薄同党的破釜沉舟。所以对于他们拿走股市的几十万亿都可以当做不闻不问,开除几个小兵了事。所以对于钓鱼岛,南海等所谓领土主权问题,以及现在的520TW独立也只能强行忍之。新拆那不是贪官问题,是体制问题,每年10多万亿的CZ收入就养3,5千万人。想想吧,是不是那些道貌岸然每天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每天的收入达到九,十位数呢?

注:之所以有这么高的CZ收入,除了各种KJZS以外,主要的是房产,这种泡沫经济破灭不得。但是无异于是派发给每个老百姓的吸血鬼。所以请不要以毛来代表新拆哪了。

政治是什么东西?政治是一种人和高等动物与生俱来的思维意识,狼有狼群,狮子有狮子群。不同的是动物的政治仅仅限制于团结合作和抵御外强。而人类的政治却用于压榨和利用。这种东西起源于人的无知和狂妄自大,而且是一种巧妙的为己谋私的工具。

通常人们总会认为盗贼,黑社会,j女必定承认自己的行业很坏,感到羞耻。实际上完全相反,凡是由于命运的安排触发错误的观念主宰这些人头脑而趋使走进歪路的人,无论他们处于多么不正当的地位,却总是本能地去依附那些承认他们对生活保持相同看法,承认对他们的生活地位不可缺少的交际人群。每逢事情涉及盗贼夸耀他们的本领,黑帮夸耀他们的暴力,j女夸耀他们的淫荡。这样的事情就会使得我们感到震惊。然而,这所以会使得我们感到惊讶,无非是因为这些人的生活圈子和生活气氛局限在狭小的范围,而我们却处在局外罢了。不过,每逢富翁夸耀他们的财富,也就是他们对生活的炒作和掠夺。果加夸耀他们的税收,也就是他们制定的合法强暴,统治者夸耀他们的权力,也就是他们的随从和2奶。这样的事情就不会使得我们感到意外。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由祖辈那儿传承下来的思想意识不但吻合了生活现状,而且我们也都是生活在这个圈子里的人而已。

无阶级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作为现代的人类社会来说,共产主义社会和机械产力社会都已经看到了一些曙光。共产主义呢,就是每种东西就一个生产和维护模式,普及到这个社会范围各地,这种社会下,钱币这种衡量各种物质价值的东西已经消失了,而且没有所谓的果夹证券植物之类说法。机械产力社会呢,是建立在共产主义思想之上更为科技一些的社会,简单的说,就是非人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社会,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人享乐,由人创造的能源和机械代替劳动。这样的社会有一定范围和人口限制。不过可以像蒙古包一样大量建造共同的环境。当然,作为生命来说,还有一个最高等的特殊化阶段,那就是独立化时代,又称为无社会时代,蚁后时代,UFO时代。是目前人类的科技和脑力无法想象的时代,这相当于打破了牛顿的万有引力论点,打个比喻来说就是地球离开太阳还能一直生存下去。这时人类能够以家庭为最大团体,实现独立去寻找并开发外星球,征服宇宙各地,一家人一个星球并能存活发展并繁衍下来的时代。当然,说不定到时候的人类是两性同体化了,像蚁后一样,生出各种后代并且不同分工。人类如果能够在地球灭亡前发展到可以实现这种近似科幻化的时代,那么就可以和宇宙同存,生命永久不息了。总的来说,整个人类社会,就是由思想分裂到合作进步,然后再到摆脱对其他同类依赖,实现完美个人主义的必然过程。

哲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题目。归根结底,就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种理论体系,一门社会学科。他属于社会学范畴,研究的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规律性的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的看法,和整体认识的总和。即,整个世界是物质第一还是意识第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任何一个学习哲学,研究哲学,还是在不自觉的使用哲学原来解决问题的人来说,都必须做出回答,无可回避。否则,就不能称为哲学。

本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应用的。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但,唯心主义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承认存在,其实就是承认其客观性,仍然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的问题,是一个“理”的问题,只研究理论的哲学,不是完整的,关键在於实践,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哲学。

整个哲学体系的完整,经过了一个漫长复杂的历史过程。后人总是在不断的进行否定之否定,进行“扬弃”,到目前为止,使整个哲学体系更加丰富、完善、科学。

《易经》是我国历史上很早的一部哲学书籍,综合而言,是一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将方法论贯穿始终的哲学书籍。

我们整个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哲学的观点解决问题,及时你不懂哲学。

例如“猫”这个通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对象事物,就是一个由唯一名称或观念同许多存在于不同地域空间的大猫、小猫、黑猫、白猫、花猫、好猫、坏猫、懒猫等猫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我用双手抱着的小黑猫不仅具有黑猫这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名称或观念,而且它还具有猫、动物、生物、事物等一系列普遍性、共性或属性不同的名称或观念。

事物是存在于人脑外部的认识对象和存在于人脑内部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一个事物既是一个存在于人脑内部的知识或观念同众多存在于人脑外部的认识对象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也是一个存在于人脑外部的认识对象同一系列或众多存在于人脑内部的普遍性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人类从认识个别事物出发对事物进行了长期艰难的思想认识,最终发现了事物和事物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因果关系,发现了处在天地万物后面的本体事物,发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从混沌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天地万物能力,发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事物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人类可以认识、界定和研究的对象,为人类根据一个事物是否具有创造和生产其它事物的能力对事物进行分类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人类取得的关于事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哲学把世界上的事物划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本体事物,另一类是非本体事物。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都从属于事物,是事物的两种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什么是本体事物?本体事物是以语言作为工具、以人类的思想理性和生存发展意识作为内容或统帅,以判断和推理作为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通过哲学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具有名称、包含多种内容和形式规定,具有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天地万物的能力,同天地万物具有因果关系和密切关联的事物。什么是非本体事物?非本体是具有约定俗成的名称,具有时间、空间、价值、数量等内容和形式规定,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因果关系和密切关联的天地万物,是人类通过科学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自然认识对象同人脑中形成和产生的关于自然认识对象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道、无名、有名、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形而上者、本体、本根、本源是本体(本源)事物拥有的部分中国汉语名称;器、形而下者、天地、万物、众妙是非本体(非本源)事物拥有的部分中国汉语名称。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道”是万物之母、天地之根、众妙之门;“有名”和“无名”是“道”的两种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中国战国时期解说《易经》的论文集《易传》系辞上的第十二章曰:是故,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本体”是…本?和…体?两个汉字组成的汉语复合词。…本?字的含意是植物的根和主茎,…本?字的引申意是事物的本源或来源。…体?字的含意是人的身体,…体?字的引申意义是事物的身体或形体。在中国文化典籍中“本体”这个复合词被用来指事物的主体、事物的来源或根源。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日本学者用“本体”这个汉语复合词表述西方哲学所追求的,超越和主宰一切现象或存在者的“根本实体”,把十七世纪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用希腊词

Onta(意译:超越者、主宰者、实体、存在)与logos(音译:逻各斯;意译:言说、认识)结合在一起构建的,具有对超越者、主宰者、存在或实体进行言说和认识含义的拉丁语新词“Ontologia”翻译为“本体论”。继而有中国学者把“Ontologia”一词翻译为“物性学”、“万有学”、“存有论”、“存在论”、“是论”。从此,“本体”一词有了哲学名词的含义。

智慧、真理、辩证法、逻各斯、奴斯、实体、存在、本质、原本、不变者是本体(本源)事物拥有的部分希腊语名称。存在者、是者、现象、假象、动变者、摹本、个体、第一实体、第二实体、属性是非本体(非本源)事物拥有的部分希腊语名称。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用“逻各斯”这个词表述和界定能够主宰和决定万物的根本实体。赫拉克利特说:“逻各斯(言说、陈述、道、判断)是一种隐秘的智慧,是万物生灭的尺度和根据(本体、存在)”;他还说:“存在是logos(逻各斯、逻辑),一切存在者均在存在之中”。

巴门尼德在自己写的一首诗中把众多的可感事物斥之为幻觉,提出了唯一真实的“存在(实体、超越者)”是“(与幻觉或众多相对立的)一”、“存在(实体、超越者、永恒者)与思维同一”的思想观点。巴门尼德还指明了寻找实体(超越者、存在、道)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对于被万物所分有的“实体”只有通过思维向超验领域中寻找,不能通过感觉从经验领域中获得。

阿那克萨戈拉用“奴斯”一词来表述万物的终极原因。他说:奴斯(nous 意译:思想认识、道)是万物的本源,通过奴斯万物分门别类地、有序地向人彰显出来。他认为,奴斯和任何个别事物不同,它不和别的事物相混,是独立自在的;奴斯是事物中最稀最纯的,它能认知一切事物;奴斯是运动的源泉,宇宙各种天体都是由奴斯推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东西都是由奴斯安排的。

根据我对西方哲学思想文化的理解,“onta”、“logos”、“nuos”这三个拉丁语词和英语的“being”一词具有相同的含义,都是指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情(事物)。把源自希腊语的“onta”、“logos”、“nuos”这三个拉丁语词,和英语的“being”一词翻译为中文的“本体”、“道”、“形而上者”、“万物之母”,把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用拉丁文编撰的《哲学辞典》中的,具有对超越者、主宰者、存在或实体进行言说和认识含义的拉丁语新词“Ontologia”翻译为本体学、道学、形而上学或哲学,既符合被翻译词的原意,也符合西方哲学思想文化的基本理论观点。

我认为现在有些人把“onta”、“logos”、“nuos”这三个拉丁语词和英语的“being”一词翻译为“存在”、“有”或“是”,把“Ontologia”翻译为本体论、存在论、是论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错误。

把“onta”、“logos”、“nuos”这三个拉丁语词和英语的“being”一词翻译为“存在”、“有”或“是”,存在着翻译词语的概念外延比被翻译词语的概念外延过于宽泛的问题。虽然中国汉语动词“存在”和“有”的含意是叙述,现代汉语系动词“是”的含意是判断,叙述和判断都是具体形式的言说,都是具体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但是叙述和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叙述和判断才具有发现、彰显和产生新事物、形成事物知识的能力,才有资格被称为万物的本体或本源。

源自希腊语的“Ont”这个拉丁语词只有在与“存在者”处在相互对立的情况下,才具有本体或道的含义。在没有“存在者”与之对立的语言环境中,“Ont”这个拉丁语词具有存在者(属性、器)和存在(本体、道)的双重含义,如果不

加以严格区分,很容易引起概念混乱。

“学”是一个汉语动词,具有思想认识活动的含义。把“Ontologia”翻译为本体学、形而上学、道学、哲学符合被翻译词的原意。“论”既是一个表述讨论或言说这种事情的动词,也是一个表述某种事物的知识或理论的名词,把“Ontologia”翻译为本体论、存在论、是论,容易使人们对被翻译词含义的理解发生偏离,使人们把被翻译的“Ontologia”一词错误地理解为关于本体、存在、是的知识或理论。

本体事物是通过哲学从混沌自然中被人类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和天地万物)都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结果和对象。本体事物是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的结果和对象,非本体事物是人类科学思想认识活动的结果和对象。

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通过长期的哲学思想认识活动从混自然和各种学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人类哲学史是人类从混沌自然或各种学之中、从天地万物之后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和产生出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体事物,不断获得和积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或本体事物知识的历史。

本体事物是怎样通过哲学从混沌自然中被人类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人类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了本体事物,拟定了本体事物的名称,创立了包含着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思想观点的多种哲学理论。

哲学开端于本体(本源)事物概念在人脑中的形成和产生,开端于天地之根、万物之母、众妙之门、超越者、本体、实体、存在这类概念在人脑中的出现。人们从个别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原因的经验知识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就会得到一个全部事物的产生必定有一个终极原因或本体的结论,在大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本体(本源)事物的概念。

本体事物是通过哲学对本体的大胆假设和细心求证,通过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思想认识活动,把本体事物同各种形式的非本体事物从内容和形式上、从概念的逻辑关系上真正区分开来后,从混沌自然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在人类哲学史上,组成有形物体的基本材料,可以被人感知的个别有形事物,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通过思维知道的一般抽象事物、普遍性、共相、属性事物,自然和人类具有的精神、意向、必然性,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都曾经被哲学设想为具有生产或创生能力的本体事物。经过哲学无数次地从问题的终点返回到问题的起点的思想认识活动,哲学终于发现了本体事物同天地万物(个别事物、一般事物、属性事物)之间的明晰界限和对立关系,发现了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都从属于事物,是事物的两种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具有统一关系,确立了事物一元论的哲学世界观。哲学终于掌握了本体事物概念的外延和非本体事物概念的外延没有重合之处,本体概念的外延加上非本体概念的外延等于它们的属概念(事物概念)的全部外延的知识,从而把世界上的事物划分为没有创生能力的非本体事物和具有创生能力的本体事物两个不同的大类。本体事物是通过哲学对各种学的研究分析,发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各种学具有的、共性、普遍性或属性,是可以言说、界定、彰显的研究对象,具有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天地万物的能力,是最有资格被称为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的事物后,从各种学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判断和推理是各门科学具有的一般存在和表现形式,也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具有的一般存在和表现形式。哲学发现了各种学的判断和推理具有从混沌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各种事、获得各种物知识和观念的能力,逐渐形成和产生了知识或观念是判断推理的结果,事物是通过判断推理形式的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产生出来的经验知识,从而使本体事物或一般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在人类面前得到了彰显和产生。二、定义哲学这件事

什么是定义哲学?定义哲学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通过语言判断或命题的形式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产生哲学这个事物,获得哲学这个事物简明知识的判断认识活动。“定义”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分别具有动词和名词两种不同的词性、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两种不同的语法功能。“定义”一词作为动词使用时,它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工具,通过语言判断或命题的形式界定、彰显、产生事物的判断认识活动这样的事情。“定义”一词作为名词使用时,是指事物所具有的含义,指事物所包含的自己在有关事物综合分类系统中的种属位置和关系的规定这样的物体。例如,在定义哲学这个动宾词组中,“定义”是一个动词,它指一个以哲学为行为对象的事情。在哲学的定义这个语言环境中,“定义”是一个名词,它指依存在哲学这个事物中的一个物体。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存在是任何一个可以用判断系动词“是”或存在动词“有”来描述的对象。

判断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具体存在形式之一,世界万物都是经过人类的认识判断被发现、被界定和被彰显出来的。事情是具体形式的事物,每个动词都表示一个事情,判断系动词“是”表示的事情是人类的判断认识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说:万物都是被人通过语言判断或命题的语言逻辑形式彰显和产生出来的,都是被人们从混沌自然中“是”出来的。存在动词“有”表示的事情是事物的持续存在,事物的存在同时间和空间有密切关联,因此可以用存在动词“有”表述存在于一定时间段和空间体之中的任何一个事物。

人类为了满足记忆、思维、交流的需要,必须在循环往复不断深入认识对象事物的基础上,判定或确定对象事物在包含全部已知事物的事物综合分类系统中的种属位置、关系、界限和规定,给予每个对象事物一个确定的含义和名称。定义事物必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通过认识掌握被定义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规定;二是具有涵盖被定义事物的事物综合分类系统;三是掌握逻辑学所揭示的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

什么是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是形式逻辑学揭示出来的,通过界定认识对象在一个事物综合系统中的种属位置、指明它同系统中其它事物的界限和关系,使这个认识对象从有关事物的集合体或综合分类系统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思想认识方法。

用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给事物下定义必须在一定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上,在建立一个涵盖被定义事物的事物综合分类系统的条件下才能够实现。本文关于哲学的定义,就是在事物一元论世界观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关于事物的哲学综合分类系统的条件下实现的。我根据事物一元论建立的事物综合分类系统有一个一级概念——事物,有两组并列的二级概念:一组是本体事物(本源事物)和非本体事物(非本源事物);另一组是(动词表述的)事情和(名词表述的)物体。事物或世界万物既是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也是事情和物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定义哲学是人类运用语言判断或命题的形式,认识哲学、发现哲学、界定哲

学、产生哲学、获得哲学知识的判断认识活动。定义哲学既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完成的事情,只有勇敢、真诚、勤奋、聪明的爱智者才能获得成功。爱哲学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定义哲学吧从天地万物之后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和产生出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体事物,不断获得和积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或本体事物知识的历史。

本体事物是怎样通过哲学从混沌自然中被人类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人类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了本体事物,拟定了本体事物的名称,创立了包含着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思想观点的多种哲学理论。

哲学开端于本体(本源)事物概念在人脑中的形成和产生,开端于天地之根、万物之母、众妙之门、超越者、本体、实体、存在这类概念在人脑中的出现。人们从个别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原因的经验知识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就会得到一个全部事物的产生必定有一个终极原因或本体的结论,在大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本体(本源)事物的概念。

本体事物是通过哲学对本体的大胆假设和细心求证,通过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思想认识活动,把本体事物同各种形式的非本体事物从内容和形式上、从概念的逻辑关系上真正区分开来后,从混沌自然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在人类哲学史上,组成有形物体的基本材料,可以被人感知的个别有形事物,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通过思维知道的一般抽象事物、普遍性、共相、属性事物,自然和人类具有的精神、意向、必然性,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都曾经被哲学设想为具有生产或创生能力的本体事物。经过哲学无数次地从问题的终点返回到问题的起点的思想认识活动,哲学终于发现了本体事物同天地万物(个别事物、一般事物、属性事物)之间的明晰界限和对立关系,发现了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都从属于事物,是事物的两种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具有统一关系,确立了事物一元论的哲学世界观。哲学终于掌握了本体事物概念的外延和非本体事物概念的外延没有重合之处,本体概念的外延加上非本体概念的外延等于它们的属概念(事物概念)的全部外延的知识,从而把世界上的事物划分为没有创生能力的非本体事物和具有创生能力的本体事物两个不同的大类。本体事物是通过哲学对各种学的研究分析,发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各种学具有的、共性、普遍性或属性,是可以言说、界定、彰显的研究对象,具有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天地万物的能力,是最有资格被称为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的事物后,从各种学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判断和推理是各门科学具有的一般存在和表现形式,也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具有的一般存在和表现形式。哲学发现了各种学的判断和推理具有从混沌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各种事、获得各种物知识和观念的能力,逐渐形成和产生了知识或观念是判断推理的结果,事物是通过判断推理形式的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产生出来的经验知识,从而使本体事物或一般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在人类面前得到了彰显和产生。二、定义哲学这件事

什么是定义哲学?定义哲学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通过语言判断或命题的形式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产生哲学这个事物,获得哲学这个事物简明知识的判断认识活动。“定义”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分别具有动词和名词两种不同的词性、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两种不同的语法功能。“定义”一词作为动词使用时,它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工具,通过语言判断或命题的形式界

定、彰显、产生事物的判断认识活动这样的事情。“定义”一词作为名词使用时,是指事物所具有的含义,指事物所包含的自己在有关事物综合分类系统中的种属位置和关系的规定这样的物体。例如,在定义哲学这个动宾词组中,“定义”是一个动词,它指一个以哲学为行为对象的事情。在哲学的定义这个语言环境中,“定义”是一个名词,它指依存在哲学这个事物中的一个物体。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存在是任何一个可以用判断系动词“是”或存在动词“有”来描述的对象。

判断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具体存在形式之一,世界万物都是经过人类的认识判断被发现、被界定和被彰显出来的。事情是具体形式的事物,每个动词都表示一个事情,判断系动词“是”表示的事情是人类的判断认识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说:万物都是被人通过语言判断或命题的语言逻辑形式彰显和产生出来的,都是被人们从混沌自然中“是”出来的。存在动词“有”表示的事情是事物的持续存在,事物的存在同时间和空间有密切关联,因此可以用存在动词“有”表述存在于一定时间段和空间体之中的任何一个事物。

人类为了满足记忆、思维、交流的需要,必须在循环往复不断深入认识对象事物的基础上,判定或确定对象事物在包含全部已知事物的事物综合分类系统中的种属位置、关系、界限和规定,给予每个对象事物一个确定的含义和名称。定义事物必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通过认识掌握被定义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规定;二是具有涵盖被定义事物的事物综合分类系统;三是掌握逻辑学所揭示的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

什么是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是形式逻辑学揭示出来的,通过界定认识对象在一个事物综合系统中的种属位置、指明它同系统中其它事物的界限和关系,使这个认识对象从有关事物的集合体或综合分类系统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思想认识方法。

用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给事物下定义必须在一定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上,在建立一个涵盖被定义事物的事物综合分类系统的条件下才能够实现。本文关于哲学的定义,就是在事物一元论世界观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关于事物的哲学综合分类系统的条件下实现的。我根据事物一元论建立的事物综合分类系统有一个一级概念——事物,有两组并列的二级概念:一组是本体事物(本源事物)和非本体事物(非本源事物);另一组是(动词表述的)事情和(名词表述的)物体。事物或世界万物既是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也是事情和物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定义哲学是人类运用语言判断或命题的形式,认识哲学、发现哲学、界定哲学、产生哲学、获得哲学知识的判断认识活动。定义哲学既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完成的事情,只有勇敢、真诚、勤奋、聪明的爱智者才能获得成功。爱哲学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定义哲学吧

哲学的性质和功能一、哲学的性质(一)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在古希腊语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是使人聪明的学问。为什么?这是因为: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哲学将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并能使人坚定自己的信念。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非常复杂,反映这个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具体科学也非常复杂,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三大类:自然知识(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知识(研究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思维知识(研究思维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物质世界的某一方面及其规律性;而哲学则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反映了各门具体科学中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的世界观总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方法表现出来。用一定的世界观为原则指导人们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哲学这个层次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也总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使抽象的哲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人们更具有智慧。(二)哲学是大智慧

亚里士多德: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因此,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和追求智慧,而不是为了实用。

费尔巴哈这样说过:动物只为生命所必需的光线所激动,人却关注那遥远的星辰所发射出来的无任何功利性质的光线。

总之,哲学是大智慧,是大学问,懂了哲学道理,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哲学是大智慧,是大学问。它不是一种实用技术,但是,不实用并不等于无用。

本内容摘自霍福广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近代哲学认识论的转向

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 从西方哲学总体发展过程来看,西方哲学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哲学。之后经历近代的理性主义、浪漫与古典之争,再之后进入现代的碎片化的哲学。其中从古罗马哲学到近代哲学经历了一个从本体论到认识论转向的演变过程。 世界的本体是古代哲学的核心研究对象。哲学家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世界万物的统一于什么?多种多样、变化无常的现象中是否有根本性的不变的东西,有的话又是什么?这种哲学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研究这个世界万物从何而来,万物的本质是什么,万物由什么构成,是古老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其中有水成说、火成说、土成说还有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当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并非我们现今物理学上的原子,但其思考对如今仍有重要意义。古希腊哲学又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和后苏格拉底哲学,前苏格拉底哲学更加关注自然,后苏格拉底更加关注社会。从苏格拉底开始注重研究人类社会,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美,等与人类关系更密切的事物。但后苏格拉底哲学也研究了世 界的本质,如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 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每个人看到的只是洞穴中的雕像的影子。之后的中世纪,哲学科学陷入沉寂,但也在为之后的近代哲学做准备。中世纪的哲学和科学几乎成了基督教神学的婢女。神与人、天国与世俗、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是中世纪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奥古斯丁等哲学家试图用理性去论证神的存在,这样理性的思考方式也得到发展。到文艺复兴时代诗人、画家、作家、哲学家的目光从上帝移向了人类,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中心,不再以神为中心,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近代哲学从古希腊的本体论(存在论)研究什么是真正的存在,转而变为近代的认识论,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世界,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古代哲学为了把握本体,在可见世界后设置了超验的本体世界,把世界分为可见可感觉的和可知不可体验的两个世界。古代哲学家断言的本体世界为何存在,这个世界的我们又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到达或者认识那个本体世界这些未解 决的问题被近代哲学讨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恩格斯撰写的《反社林论》——这部被马克思誉为他和恩格斯理论的“百科全书”——发表八年后,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说,本书有许多地方是应该修改的,例如“关于理论自然科学的那部分,这里叙述得极其笨拙,有些地方现在本来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些。更明确些。……我理应在这里作自我批评。” 恩格斯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去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许可以用列宁的两句话做出概括:“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发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已经不适合“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新的历史条件,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也谈大与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经常谈起大与小、强与弱、长与短等等,当前,也经常看到一些媒体上报道的有关各级政府发出的雄心壮志:“要把某某省(市、县)建成大而强、富而美”、“要把某某事(物……)做大做强”……等等。从中不难体会到,不少人对事物的看法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共性:认为愈是大的东西就愈强,愈是小的东西就愈弱,因此,也就有了“强大”与“弱小”这一对反义词,而且,被世人普遍接受与认可。但是,从哲学的角度看,并不尽然。 年少求学时,曾经粗浅地学习过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知识,也曾经过接触过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经过近期参加人民银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活动,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哲学的理解又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并且产生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联想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大小、强弱的认识,就萌生了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也谈谈大与小、强与弱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仅仅以物质形体的大小来界定强弱,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背道而驰的。大量的事实不胜枚举:周朝一统天下,可谓地大物博,但是,到了周幽王时期,却被一个北方的小小的游牧民族所灭,只落得“不觉胡尘满玉楼”的哀叹。清朝末期,中国在世界上仍然应该称得上绝对的“大国”,并以“天朝”自居,视海外列强为“弹丸之地”、“蛮夷之邦”;而“弹丸小国”们虽然小,但很强。结果,“大”输在了“小”的手里,被迫向小国开放口岸,割地赔款。在自然界,人们也普遍认为外形越大的愈是强,如:强壮的大象、威风凛凛的大老虎......但是,大象的天敌却是热带丛林里的小小的蚂蚁,而微小的病菌却足以让威风凛凛的老虎毙命。现存在曲阜师范大学的我国的第一台“大”型计算机足足有两层楼高大,但是,与现在流行的手提电脑的功能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大,不一定强,小,也不一定弱。 大与小,其实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体。这是说,大与小并不是绝对对立、绝对不同的事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强大的事物如果在内部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就会变成外强中干、外大内弱的事物。而弱小的事物如果优化机制、调整结构,就会成为小而强的事物。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我们在看待具体事物时,不会因一时的强大而骄傲自满,放弃机制的改革和优化,以至变成弱小者。也不会因自己的弱小而悲观丧气,而是不断改革,强化机制,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当今之中国,无论在地域上、人口上,在世界上是绝对的、无可非议的大国,但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还很长,相对于我们大而强、富而美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虽然我们的GDP 目前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跃居前八强,但是,以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14亿的人口折算,我们的人均水平仍然在世界后列,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用大与小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强”,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地域面积的“大”;我们在经济发展上的“弱”,也绝对不是因为我们的地域面积的“小”。目前世界上,经济强国如,德国,他们的国土面积也仅仅是中国的1/30,人口也仅仅相当于一个山东省的人口,但是,他们的经济总量确排在了我们的前头,这个差距该是多么的大?再拿拥有170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俄罗斯,比较历史上被我们称为“弹丸之国”,只有37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日本,他们的GDP却仅次于特“超级大国”美国,排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俄罗斯却被远远的甩在了后边,在经济上沦为三流国家。以此观之,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一方面不要躺在“地大物博”的优越感里睡大觉,丧失机遇,就是不以“大”而自居;另一方面,也不要因为我们的落后,就自甘堕落,失去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也就是不以“小”而丧气。只要我们坚

论如何理解近代哲学中的认识论转向

论如何理解近代哲学中的认识论转向 从西方哲学总体的发展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是古希腊罗马哲学中,这一阶段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及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接着第二阶段是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中世纪哲学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到了第三阶段也就是近代哲学,哲学的研究问题就是对前两个阶段的综合,即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具体地讲,在经院哲学后期,唯名论彻底颠覆了天主教神学的权威地位,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文学艺术风格的更新和宗教生活方式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教会的和神学观念的权威,大量作品怀疑权威呼唤关注人性此岸的幸福,主体性觉醒得到发展,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建树都是以他们所提供的这种新的人性模式和生活理想为前提的。17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对一切权威——无论是古代的权威还是中世纪的权威——都充满了强烈的理性批判意识。17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怀疑精神和经验方法,普遍的怀疑精神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基本原则。 正式标志近代哲学的诞生亦即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型就是从那个时代的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那里开始的。培根代表着实验科学的哲学,笛卡尔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哲学,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哲学才把重心转移到认识论问题上。认识论问题说到底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主观精神如何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因此17—18世纪西欧哲学的主要兴趣就表现为对认识的来源、过程及其真理性等问题的探讨。最终竟形成了经验论哲学和唯理论哲学的尖锐对立,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其初衷都是试图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试图建立起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萌芽,演变,成熟的历史,科学技术哲学也不例外。当代科学技术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演变发展而来的,并与近年来学术界崛起的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型领域——科学技术学有着密切的关联。科学技术哲学既是自然辩证法的当代范式,又是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进行哲学反思。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原本是19世纪中叶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尤其是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于转化定律和电磁转化理论)和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细胞学和生物进化论),批判的汲取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辉煌发展,它被拓展为包括现代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科学思想史,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学,科学技术史,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需要说明的是,在1995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将有授予学位权的“自然辩证法”学科专业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这标志着科学技术

哲学学科在中国的真正确立。其实这些变化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一方面,20世纪中叶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的科学技术已不单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而成了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于是需要我们除了从哲学的视角,也从历史和社会学等不同侧面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即从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转向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日趋科学技术化,我们需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社会本身进行研究,考察社会是如何在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到当代水平的,探索如何让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人类与社会。 那么作为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的科学技术哲学呢?科学技术学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是从哲学的维度上研究科学与技术,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反思。它从科学技术本体论,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论,科学技术价值论五个方面为科学技术学提供重要的哲学基础。 以上是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讨论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下面从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史来认识科学技术哲学。 其实在西方是没有科学技术哲学的,西方只有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哲学,顾名思义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而且在西方主要是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西方科学哲学最早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不过当时只是作为认识论的

对中国哲学的认识

对中国哲学的认识【主要是中国古代哲学】 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具有东方特色的内容十分丰富的中国哲学。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国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中国哲学约300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先秦哲学、秦汉时期的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隋唐时期的哲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近代和现代哲学。 先秦时期出现了很多学者,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为最盛。有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墨翟为代表的墨家理论,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惠子、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家,鬼谷子为代表的纵横家,孙子为代表的兵家。当时涉及的问题很多,主要以天人、古今、知行、名实等为研究讨论的重点。先秦哲学中提出了天人、气、太极、阴阳、道器、动静、有无、常变、心物、名实等重要哲学范畴,成为秦汉以后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 秦汉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崇尚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哲学思想几无发展。汉初记取秦亡教训,缓和矛盾,休养生息,黄老之学盛极一时。随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其后谶纬之学兴起,同时出现了王充等人的反正统思想。东汉后期,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社会危机频仍,哲学思想呈现复杂的新局面。汉代哲学主要围绕天人关系、宇宙形成、形神关系以及古今、人性等问题展开。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儒学的统治地位被打破,新的富于思辨性的玄学应运而生;佛教在中国逐渐传播,道教体系逐步建立;上述变化使得这一时期哲学思想极为活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哲学范畴、概念和命题,如“有无”、名教与自然、言意、形神等。 隋唐隋唐两代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儒、释、道兼宗的政策,提供了三教互相批判又互相吸收的条件。佛教哲学关于心性、理事问题的讨论;韩愈的道统说;柳宗元、刘禹锡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成为这一时期哲学的中心问题。 宋元明清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科学、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哲学思想也达到了新的高峰。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以理学为特征,理学以儒家哲学为基础,吸收道家和佛教思想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围绕理气、道器、心性、知行、两一、古今等问题展开,承上启下,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的时期。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是独立发展的哲学类型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维传统,许多哲学家运用不同的术语表达了他们的辩证思想,如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宋明理学家提出的“一物两体”、“分一为二,合二以一”等。他们把宇宙的演化视为一系列生成、转化的过程,把天地、万物、动、静、形、神视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它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与连续性。它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概念范畴。中国哲学这些独特的概念范畴如:道、气、理、神、虚、诚、明、体、用、太极、阴阳等。凝结着中国思想家的智慧。在中国哲学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范畴被不断地充实、丰富,赋予新的内

哲学学习心得

哲学学习心得 科学给人以知识,哲学给人以智慧。科学止步的地方就是哲学起步的地方。科学像个大人,哲学像个小孩。究竟哲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呢?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四、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这点大家很容易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所以正在郁闷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五、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 六、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仅仅以物质形体的大小来界定强弱,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背道而驰的。大量的事实不胜枚举:周朝一统天下,可谓地大物博,但是,到了周幽王时期,却被一个北方的小小的游牧民族所灭,只落得“不觉胡尘满玉楼”的哀叹。清朝末期,中国在世界上仍然应该称得上绝对的“大国”,并以“天朝”自居,视海外列强为“弹丸之地”、“蛮夷之邦”;而“弹丸小国”们虽然小,但很强。结果,“大”输在了“小”的手里,被迫向小国开放口岸,割地赔款。在自然界,人们也普遍认为外形越大的愈是强。 七、大与小,其实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体。这是说,大与小并不是绝对对立、绝对不同的事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强大的事物如果在内部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就会变成外强中干、外大内弱的事物。

国家开放大学哲学引论主观题三套

第一套: 题目1【单选题】儒家哲学可以归结为以()为核心的伦理哲学体系。 A. 仁学 B. 法学 C. 无为 D. 神学 题目2【判断题】哲学的功能问题典型地体现了哲学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对 错 题目3【多选题】以下属于清代实学的代表人物有()。 A. 黄宗羲 B. 王夫之 C. 朱熹 D. 顾炎武 题目4【判断题】从历史看,哲学的产生是宗教和艺术直接作用的结果。 对 错 题目5【判断题】从整个认识范围来看,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 对 错

题目6【单选题】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是者”概念的哲学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巴门尼德 题目7【单选题】近代经验论哲学的第一个代表人物是( )。 A. 休谟 B. 斯宾诺莎 C. 培根 D. 笛卡儿 题目8【多选题】宋明理学的主要形态包括()。 A. 心学 B. 道学 C. 佛学 D. 气学 题目9【多选题】中国先秦哲学的最主要特征是“百家争鸣”。“百家”是言其多,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 A. 墨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儒家 题目10【单选题】本体论的原初形式是()。

A. 是论 B. 在论 C. 人论 D. 道论 题目11【单选题】在古希腊哲学中,伊奥尼亚学派的哲学家普遍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不变的多” B. “变化的多” C. “变化的一” D. “不变的一” 题目12【多选题】中国现代哲学包括()三大思潮。 A. 现代保守主义哲学 B.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C. 中国化的科学哲学 D. 现代激进主义哲学 题目13【单选题】中国哲学中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的古代宇宙论是( )。 A. 缘起论 B. 五行说 C. 太极阴阳论 D. 气论 题目14【判断题】爱利亚学派的实际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巴门尼德的哲学思辨水平达到了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 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对其他所有学科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学科,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作为一个受过党和国家教育的中国公民,我自然最信奉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意义。简单说,哲学有以下几种作用。一是作为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基本的方法论。比如,共产党人在遇到问题时会用马哲原理的方法分析并解决;而虔诚的信徒则会祈祷,膜拜。二是形成一种思维方法,来分析问题,进而提出对策。三是作为其他学科研究深入的一种方法,为进一步取得突破寻找切入点,是其他学科的总纲。就如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本大法一样,起统领的作用。 哲学是深刻的代名词,是思考者的专享奢侈品。 中国古代有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尤以春秋时期为甚。孔子,老子,孟子,等等。虽然他们的思想各有异同,但都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西方哲学当以苏格拉底为始祖,后来的黑格尔,费尔巴哈,柏拉图,尼采,以及近代的罗素,卢梭,叔本华等等,对西方社会进步和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相比之下,中国的古代哲学,更擅长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从长远去分析,注重对“人”的研究;而西方哲学,则擅长从“理”的脉络去分析,更具体,也更客观。 还记得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当时中国总理朱镕基,我国得以全身而退。西方很多国家遭受重创。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原理的著作,曾在西方国家的街头巷尾风靡一时。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模式存在的根本矛盾,人们想从那里获得答案,寻找解决的办法。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与宗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哲学的分析论述更为科学,更为严谨。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哲学与宗教只是表述的方式不一样,意思大致相同。宗教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教育人们要诚实守信,要善良仁慈,要勤俭节约,等等。只是在某些具体的禁忌上有所不同。西方人信奉耶稣,但具体门派类别很多;佛教也有不同类别,但都信奉释迦牟尼;伊斯兰教的真主,穆汗默德,下面也分很多教派,并互相争斗不止。中国人则总体上信奉孔子,文化也受其儒家思想颇深。他们都是绝顶聪明又有智慧的人。很多宗教学说和论断,随着科学的进步,不断得到验证。比如释迦牟尼的空性理论,越来越接近于当前量子力学研究取得的成果。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 众所周知,哲学为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解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身处当今社会的我们除了应该认识并明确哲学在历史上的影响,也要了解哲学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哲学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所涉略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举凡有关自然、社会、思维和人生领域的重大问题,几乎没有一个不曾归属哲学的研究范围。但这些问题之间又不是无差别的“绝对同一”和“抽象同一”,在哲学的“问题域”中有一类问题是哲学需要着重加以解决的基本矛盾,一切哲学派别在本质上回避不了、必须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回答,因而是各种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他的解决规约和影响着其他哲学问题的原则、方向的解决。这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问题的时候,存在和物质、精神和思维都是作为哲学的最一般、最基本的范畴而出现的。但严格说来,存在和物质并不完全是同一个范畴。从哲学范畴的逻辑序列来看,存在才是具有最高普遍性的范畴。从逻辑上说,首先要肯定世界的存在,才谈得上探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存在是概括世界的最大普遍性的最抽象的范畴,又是潜在的包含一切的最具体的范畴,只是其具体性尚未确定的显露出来,因而又常被看做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范畴。但是,当我们提出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的问题的时候,存在同物质范畴一样,已具有在同思维或精神的对立中被规定的规定性,它也就是被当作和物质是同一层次或同等程度的范畴来使用了。此外,思维、精神本来是在人类产生以后出现的现象,思维精神只是适用于人类的范畴,为什么在哲学中它们也成了同存在、物质对偶的最一般的基本范畴呢这是因为,人们是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来考察世界的,人既是这个世界的存在物,又是一种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物。人的存在和活动,本身就包含着自己的意识思维同外部存在的世界的关系。同时,人们在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时候,一方面面对着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又往往按照自己存在和活动的特点来看待世界的存在及其本质,不仅把自己特定的思维、精神这种属性赋予物质世界,而且把它无限的普遍化甚至实体化,使之成了超物质的创造本原,于是就产生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要给人以智慧,教导人们善于处理自己和驾奴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首先就必须考察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哲学的其它问题的展开哲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都是以对这个问题的考察和回答为起点、为中心的。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学习哲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理论上来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但究竟怎样结合,还是要从实践中去获得和体会,所谓实践出真知。真正的哲学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人类总方法论的发现就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例如:卫生间有两只顶灯,其中有一只灯时明时暗,因为有另一只灯,就没有及时修理,所以时而不用,一用就时明时暗。终于有一天比较闲暇,打开开关一看,是接头接触不良。拧紧之后,问题就解决了。一切问题归根到底是空间问题。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也是空间手段。等待没有出路,解决不了问题。问题自在而超越,如果不积极应对,就不会自然解决。时间解决不了问题。再联想一下,车子坏了,鞋裂缝了,扣子掉了,家用电器坏了等,一切问题归根到底是空间问题。就是在具体的某一空间出了问题。出问题的原因也是空间原因。因为在共有的时间流程中,其他空间并没有出现问题。空间决定一切!从实践中总结理论、检验真理是人类社会千年发展总结出来的经验,哲学只用应用到实际中才能显现出其本真。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

谈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测评。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在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评选结果的确令人深思。在人类社会即将过去的1000年中,思想大师群星璀璨,马克思逝世已经100多年,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他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立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一首先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他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理论和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告诉我们: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因而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

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部分组成,是一个十分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按照恩格斯的论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这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工人阶级在这一伟大革命变革中的历史使命。 二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 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成熟的无产阶级,欧洲无产阶级正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兴起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达尔文进化论)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东西;但是如果要细细问起马克思主义具体内容是什么,到底是哪种哲学,可能许多人一时半会儿也是答不上来的。尽管从高中开始便接触马克思主义,但在那时,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一行行晦涩难懂的,但又不得不死记硬背下来以应付考试的句子,而其后蕴藏的内涵,却没有真正了解。 到了大学,开始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门课程。老师通过各种生动的例子来解读剖析晦涩的理论性的文字。渐渐地,觉得这一门哲学是如此地贴近生活。他虽然精简概要,但如同艺术一般,完全是脱胎于现实,却又对现实有了高度的总结概括,并且整理出了普遍的意义。比如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不管你开心或不开心,日月星辰依旧东升西落,春夏秋冬依旧依次更替。在这一个物质的世界里,人是渺小的,如尘埃一般。但人类又可以通过不停地实践,总结出客观规律,并加以利用来改造客观世界。又比如说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又具有特殊性,而这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是普遍性,但要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来,就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还有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能一竿子打死,不能过于绝对地定义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而要将它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对于蒋介石,虽然是国民党人士,但也不能否认其在抗日战场上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再比如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理,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主观臆断。对于某一件未知的事情,我们要大胆地假设,小心地考证,全凭想象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主观的,不免有错误,这一切又与物质的第一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且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充实的。马克思主义也许会存在一些纰漏,但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充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生活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它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世,更好地学习生活。它与生活紧密地相连,学习它不只是枯燥的理论,还可以加以利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的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还处于比较浅显的阶段,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简单的。但总的来说,我觉得我还是入门了。已经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个符号化的口号,而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哲学。 今后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还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理论还是要学习的,虽然有些晦涩,但却是精华; 第二,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多与生活相联系,多与自己的人生相联系,通过对具体的生活实例的理解剖析,来理解马克思主义; 第三,自己还是要多思考,多思考生活,其实所有的一切的都是相通的,不可分割的,比如生活、艺术、哲学、文学甚至战争。多多思考有助于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而将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 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 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 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此刻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

什么是认识论

什么是认识论? 认识论。knowledge,theory of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不可知论否认客观世界可以被认识。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知识的定义。被证实的真实的信仰,关于知识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书中他发展了知识的定义。我们知道,想要被定义为知识,它必须是真的,并且必须被相信是真的。苏格拉底认为这还不够,人们还必须为之找到理由或证明。柏拉图将知识定义为被证实的真实的信仰(被相信的事物)。这个定义暗示我们不能因为

相信一件事并且那件事是真实的便说我们 知道这件事。一个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病人相信他很快会康复,即便日后事实如此,我们不能说这个病人知道他会好,因为他的相信在当时缺乏证实。因此知识由于证实而区别于人们所相信并且真实的事。认识论所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恰当地证实真实的相信。人们有时将这称为证实理论。《泰阿泰德篇》中的定义认为我们可以相信一件事而不去 知道它。它暗示我们可以相信一切我们所知道的事。这样,我们知道的事是我们相信的事的子集。 ▲先验与后验知识。 西方哲学家将知识分为两种:先验与后验。 先验意味着仅凭推理得到的知识(先于经验观察),而不受直接或间接经验(这里经验通常指通过感官对于世界的观察)的影响。 后验指其他种类的知识,也就是知识的得来和证实需要借助经验(经验观察之后),也被称作经验性知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学习意义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学习意义 不得不说马克思主义是非常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从中学到大学我们一直 没有停止过学习马克思主义, 记得刚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还是很懵懂, 虽然很多的理论知识都了解了, 但是却不是非常明白其中的深奥。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以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开始愈加深刻起来。 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也更加严肃认真起来。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基本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 19 世纪 40 年代由马克 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创立的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 放的学说。它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也是工人阶级政党 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更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 一个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了三个大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它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学。由于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基础、 条件和马克思、 恩格斯批判的继承和吸收人类关 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最终出现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可 以说它是 19 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无产 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 是无产阶 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1840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这个世界由此开始走向全新的光明的道路。 蕴含深刻的道理。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 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但是,同时,唯物史观并不是一种封闭的、主观思辨的逻辑体系, 它没有穷尽真理, 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宽广的道路。它必然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换言之,就是唯物史观同样是一种时代的、 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同样具有不同的形式和新的内容。 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的传统, 是一种真理相传、 真理积累和真理探索的传统。 一方面,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内容的基本理解: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

教育哲学学习心得

周浩明版 导言部分 哲学并不是超越时空的,它是时代精神更高层次的概括。它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逻辑延伸的力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研究主体自身的文化特质与思维敏感性,取决于自身的现实“生活方式”。 1963年英国教育学家彼得斯在伦敦大学接任里德讲座时发表《教育就是传递》 60年代之前的教育哲学研究特征: 第一,从研究方法上说,在演绎与经验归纳之间摇摆。就演绎方面看,它求助于一般的哲学理论(甚至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从中抽绎出一系列原理,如关于世界和人性的假定,关于真善美的假定,当做大前提,从而导出教育上的一系列结论。从经验归纳方面看,他将多种习传已久的教育经验用学术的语言不加论证地提供给读者。 第二,从目的上看,它总是试图为教育工作开处方、下指令,力图规范实践。分析教育哲学 把哲学当做动词而非名词使用,即对教育中的概念与判断进行分析、批判,为教育理论提供明晰的思维工具,但并不提供某种综合的。规范的、演绎的体系。 谢夫勒,分析是目的 彼得斯的“伦敦路线”,分析只是手段,教育哲学研究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才是研究的最高目的 如何确立教育哲学研究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理解教育 彼得斯的理解,教育是由教育人员和受教育人员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育哲学应该致力于探究哪些活动是有价值的。在此要求下,诞生了伦敦新教育哲学。该学派认为,“分析”只不过是力求理解教育的手段,而理性地

重建教育过程的新秩序才是目的。从本质上说,是把眼光深入到教育过程的内部,探求教育过程的内在价值及价值标准,为一种活动是否是教育活动进行合理性阐释和辩护。 二者的分别在于视界上。传统的研究是对外在于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做了研究,而新的研究则将目光转移到了教育过程上。 第一编教育 谢夫勒关于给教育下定义的三种方式: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 第一章教育意义的探寻 方法论选择“专家集团—历史—语言分析” 第一节意义与语境 现实的客观性为指称意义做了意义真值的标准。 19世纪末,戈特洛布·弗雷格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整体性原则”,一个语词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才有意义。 一个语词,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名称,第二是指称,第三是意义。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只有命题才有涵义;只有在命题的语境中,名称才有意义” 图式论,语言就是事实的图式表达。语词的意义在命题之中,而有意义的命题又是事实的逻辑图式。 两项工作:1.将不能图式化地表现事实的命题清除出思想之中,即“抵斥形而上学”;2.整理现代语言使之净化,最终废除日常语言,铸造人工语言。 维特根斯坦后期推翻前期结论,指出,意义在于用法。 抛弃本体论的提法,语言是有规则的,是约定性的。 从哲学的角度理解教育,应该追求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常识与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