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以学生为中心的民办高校的学分制教学改革途径

以学生为中心的民办高校的学分制教学改革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e3677343.html,

以学生为中心的民办高校的学分制教学改革途径

作者:刘元园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06期

摘要:学分制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支持学生跨专业和跨学科选课,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已受到国家和高校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完全学分制改革途径和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课程全开放或半开放,开出足够数量的和高质量的课程,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和与其他高校教师资源共享、建立完善导师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和保证每个学分的含金量、增大教学资源利用率是民办高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108-04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计算机、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为了生存就必须与国际接轨、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培养素质全面的、具有创新理念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弹性学制、导师制、绩点制等为配套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由于其具有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等特点,近十年来受到我国高校的广泛关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2],因此实行完全学分制是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和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相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推进学分制改革,就必须对国内外大学、特别是民办大学的学分制改革的发生、发展、运行机制进行调查和分析,才能为民办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学分制发展现状

学分制最早始于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选课制度,作为教学管理制度首次出现于1872年美国哈佛大学[3],由于美国高校之间竞争激烈、学生独立性强、职业流动性大,高校为吸引

生源就必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开展学分制教学,其中许多为民办高校,而且民办院校的发展也十分引人注目,美国名牌大学排行榜的前十名几乎都是民办高校,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目前美国大多数高校实行了完全学分制,已呈现程序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活动方案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活动 工作方案 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深化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县教育教学工作,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树立一批教学思想先进,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方法灵活得当,课堂教学改革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典型,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经研究决定,结合《邵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活动工作方案》,我县自20XX年秋季开始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新课堂”为主题,在全县举办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活动。为确保全县比赛活动顺利实施,成立“新宁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县比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新宁县教研室。各县属学校、中心学校、民办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活动实施过程的组织领导。 一、组织机构 1.成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设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县教研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二、活动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用新课程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先进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全县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手段、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名师团队。进一步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意识,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整体优化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参与对象 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的在岗教师。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的必须参加学校预赛,不在此年龄段的教师自愿参加。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地理论依据及其分析报告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学校变革的重要内容。探寻其背后的理论根源可发现,“学为中心”的课堂改革深受四种理论影响,即:人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教育底色;人本主义――课堂教学的生命主张;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的实践旨向;多元智能――课堂教学的评量尺度。此项研究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正本清源,明确课堂教学变革的理论渊源,也有利于形成共识,更好地推动教学实践开展和质量提升。 学为中心课堂课堂教学 在强调合作、对话、创新和生命关怀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已然成为现代学校转型的主要特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学生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其知识获得、个性发展及品德塑造也多在课堂中完成。然而,反观国内的课堂变革,纵使从国家到地方,从设计者到执行者的变革热情持续高涨,但“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却依旧根深叶茂。在“教为中心”的课堂里,储蓄灌输的教学观念、预设僵化的教学内容、丝丝相扣的时空安排、居高临下的教学形态十分流行。由于失去了自主学习、反思、分享与表达的权利,学生不是游离就是置身在课堂之外,沦为课堂中的“隐形人”。毫无疑问,这种压抑生命、生长的课堂与教育的本

义、新课程的指向大相径庭。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1]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智慧生长、“生命栖息的家园”。如果期望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改造。即让课堂回归到学生本身,以多元互动的“对话式教学”置换一元主导的“独白式教学”, 实现教学从预设、静态向动态、生成的转变。就像奈勒所告诫的:“我们的儿童像羊群一样被赶进工厂,在那里无视他 们的个性,而把他们按同一个模样加工和塑造。我们教师们被迫,或自认为是被迫去按照别人给他们规定好的路线去教学。这种教育制度既使学生异化,也使教师异化了。现在已经到了要改善的时候。”[2] 综观当今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形态,我们认为,“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教育底色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国教学变革的理论基石和价值底色。“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关注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指出,人类全部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是那些从事感性活动、社会的、历史 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却被无情异化为机器的附属物,未来社会应该把人从一切“非人”的境遇中解救出来,实现人类的解放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人作为实践的存在,

学分制起源与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学分制改革的起源与变迁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分制由恢复试行到深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本文就这一时期学分制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并指出了目前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学分制;恢复;变迁;问题 引言: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本质上是以学习自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它随着一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而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逐步发生了较大变革,社会文化得到发展,教育体制也随之变动,本文简单地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分制的起源变迁历程。 一、学分制的恢复试行阶段①(1978-1985) (一)恢复试行的原因(条件)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我国经济也由单一的计划经济逐步转移到市场经济,这为学分制在高校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条件。 我国大学实行的单一的学年制的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弊端日益显露,专业设置狭窄、课程陈旧老化、课程管理死板,很难培养新时期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恢复试行过程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大会上要求“高等学校可以试行走读制、旁听制、学分制。总之,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努力扩大招生数量”。这表明: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施学分制。同年9月,教育部发表《关于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也提到“有条件的高校可试行学分制”。为摸索学分制实施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在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进行学分制试点,以获取学分制实施的直接经验。 1980年12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大力提倡高等学校推广学分制。受此影响,学分制在高校得到较快推广。 198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许多高校把试行学分制作为高校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学分制逐步由部分重点大学试行推广到非重点大学,由综合性、多科性高校扩大到其他类别的学校。 1985年5月,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改革现有教育体制的弊端,“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1]。在这一《决定》的规范约束和引领之下,学分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三)恢复试行的阶段特征 在20世纪70年代,学分制仅仅在我国为数不多的重点高校“试点”,并没有得到较大2014/7/2

浅析高校学分制改革实施及若干问题

浅析高校学分制改革实施及若干问题 摘要:2014年某高校作为本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院校,在一年多的学分制改革试点过程中,该校在教学方面、收费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的变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不免凸显出一些问题,本文较为详实地介绍和分析了该校学分制改革的成功实例,并明确指出当前影响学分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些尖锐的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改革;学分制;收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16-02 2014年9月份,某某大学有幸与其他7所高校被指定为本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院校。在学分制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本着配合本省高校教育发展改革目标,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从而促进该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宗旨,深度贯彻上级有关学分制管理规定的文件精神,在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了学分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本科生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现将该校学分制改革

实施情况、经验以及存在问题介绍如下: 一、教学改革情况 (一)教学投入方面 为保障学分制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该校加大在教学实验设施方面的投入。2014年主校区立项建设特教中心综合大楼项目,修建分校区部分体育教学场馆;多方筹集经费新增设备,加大实验室硬件建设,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开展实验室只能信息化管理化平台建设探索工作并初见成效,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投入专项经费升级改造教务管理系统,满足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选课、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出台了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施意见,自2014级以后为每位学生都配备了专门的学业导师,指导学生适应学分制教学改革进行选课以及学业规划;加大对实训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设投入以及管理,并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创业学院。 (二)课程建设方面 开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积极探索,利用暑期学校引入网络通识课程工学生学习;升级改造了课程中心平台,并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推进课程视频网络资源共享,以满足学分制改革的需求。

中小学如何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傅爱云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改革内涵任何改革都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显然,课堂教学改革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是探索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钟启泉说:“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程,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课堂改革的核心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不只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它的内容很丰富,但概括起来主要有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学生良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管理的改革等。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达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而言,课堂教学既要努力让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为学生当前的升学服务,更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是更高的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改革后,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有一个根本转变,从课堂教学流程上看,即要从“教——学——用”到“学——教(思或疑或问)——用”转变;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上看,要从教师清楚讲授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转变;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看,要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二、要提出一个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在教师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的前提下,学校应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的办学理念提炼出一个课堂教学改革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理念,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旗帜与具体的指导思想。如,某校提出的“幸福课堂”教学理念,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幸福,教师勤奋、创新工作是幸福,校园和谐、充满活力与激情是幸福;某校提出的“人本健智教育大课堂”教学理念,即以师生健康发展为本,构建健康、智慧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体健、心健、智健,让每一个教师激情、荣耀、幸福,努力构建有情趣、有活力、有思想的课堂。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理念,这里讲的是在学校办学理念之下的提炼,不是随意的编撰。不是别人提出“435课堂教学”,我就提出“246课堂教学”,不是别人提出构建“灵动课堂”,我就提出构建“灵性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不能成为一句挂在嘴上的口号,或一段挂在墙上的标语,课堂教学理念要有内涵,全校师生要透彻理解把握,师生要能为实现教学理念而不断探索。三、要建构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并不是实践层面上的改革,要落实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还要构建一个新的、承载着课堂教学改革理念的基本教学模式,并在学校统一推行这个基本教学模式。改革后的课堂,要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教学活动所以,新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一般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当堂检测等环节构成。当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流程,基本的东西,在实际运用中,应有所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个教学环节的容量可以不同。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弱,展示(表现)的欲望强,那么教师就少让学生自主、合作,而多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活动,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到了高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强了,而展示的欲望却弱了,那么教师就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另一方面是教学环节的活动程度应有所不同。如,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低年级,合作学习的方式就可能只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分解班级,小组内相互检查检查作业,相互督促学习,以小组的总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等,目的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合作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到了九年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有很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就可以更细、更高,甚至可以要求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一个问题的研究。四、要掌握有效运用教学模式的技术构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有效地运用教学模式,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什么、如何自主学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自主学习等一系列问题。从我们的改革经验看,要有效运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一是要掌握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技术。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基础。建设合作学习小组,首先要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其次要在这种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探索合作

构建“以学习为中心”数学课堂的反思

构建“以学习为中心”数学课堂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不是仅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或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要由“以老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一、什么样的课堂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课堂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把书本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遵从、模仿和记忆”,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直接经验给予应有的重视,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教代替了学的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很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得到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指出了: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不应当都以定论的形式呈现,方法与技能的获得,不应只是模仿与照搬,人的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在探究过程是通过意义构建获得的。主要做法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验证、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的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观察——分析——数据验证——归纳总结”,一直是学习的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学生是以“做”而非“听或看”介入到学习活动中,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不是把定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直接经验,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了。 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构建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1、把握好教学内容的作用和地位; 对于数学的教学内容,因数学学科的逻辑特征,会让我们觉得每一个内容都是重要的,缺少了哪一个都似乎不妥当——这一点,令到我们的老师在教学当中不敢取舍,害怕因为取舍使学生的知识链“断链”,造成学习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常常是“宁可讲多,绝不放过”,教学上必须要“讲深讲透讲全”,这也是很多老师上课“滔滔不绝”的原因之一。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

重庆医科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节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入我校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当事先向学校教务处招生办公室请假,请假一般不能超过两周,请假经学校批准后方为有效。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体检标准分别由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查阅本院系学生档案,进行政治、思想品德复查,由校医院组织进行健康复查。全部复查合格者准予注册,正式取得学籍,并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进行电子注册。复查不合格者,学校根据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不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经学校批准,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交有关部门查究。 第三条新生在健康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经学校指定医院(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经本人申请,报所在院系、教务处审核,由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应当立即办理离校手续,回家疗养,户口迁回原籍;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学生待遇。 因病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经治疗康复,可在下一学年开学前一周内向学校教务处提交入学申请,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入学体检要求,复查合格后,可以按当年新生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者或逾期两周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四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报到日期按时返校,并持本人学生证、缴费收据到所在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注册者(不可抗力因素除外),事前必须向所在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请假,办理暂缓注册手续。因事请假的学生,必须将事假申请、父母单位或家庭所在地街道(乡)等单位开具的事假理由证明材料交寄学生工作办公室;因病请假的学生,必须持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否则请假无效;因突发事件不能按期交寄请假材料的,应及时以电话、电报或其他通信形式请假,并在返校后补交请假材料。请假需经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审核,报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后,方为有效。 未请假或请假未准两周内不报到注册者,不论实际听课与否,均作旷课论,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旷课时间计算:规定报到的当天按四学时计,其它按实际授课和实习学时计。

学分制社团草案

学 分 制 社 团 提案人:创业协会惠征标二〇一四年二月一日

目录 一:学分制社团提出的背景 (1) 二:学分制社团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 (1) 三:学分制社团课程的教学管理 (2) 四:学分制的机遇与挑战 (3) 五: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4) 六:师生意见表 (6)

摘要: 1、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做好学生社团工作, 对于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团引进学分制是当前高校社团的一个创新, 也是社团发展到一定程度所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模式, 即社团活动课程, 它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参加社团的热情和积极性。 2、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给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应主动适应完全学分制教育改革, 树立阵地意识, 充分开发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辅助深化专业学习和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功能,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学分制社团 一:学分制社团提出的背景: 1、高校学生社团是指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 自愿、自发组织的学会、协会、研究会和以开展思想交流、学术研究、文体娱乐等活动为目的的学生团体, 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一般都是进出不设卡,同学们只要交纳了一定数额的会员费, 甚至不用交会员费就可以自然成为会员, 大都不会拥有什么具有效力的身份证明, 随时随地都可以单方面宣布退出。频繁的人员流动导致社团的发展缺乏规范性和组织性, 社团活动、计划、思想不能保持连续, 更谈不上积累、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学分制的引入改变了这种自由的状况。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和学校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为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志向的学生灵活地安排学习进程、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了条件。学生可以在确定了专业方向以后, 在一定的课程范围内进行多方面的选择。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体系, 学生参加社团犹如选修一门课程, 参加一个学期的社团活动经考核合格, 同样可以取得学分, 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团人员流动性大、参加活动有头无尾等问题, 使会员参加社团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2、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每所高校平均都有学生社团四五十个, 60%以上的在校学生属于一个或几个社团, 而90% 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由社团举办的某种活动。这说明近年来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学生社团的数量和参加人数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 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战略抉择。 二:学分制社团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 参加了学分制社团的会员、对社团开设的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并因有相关特长而受到校级以上奖励的同学可以选修社团活动教学班开设的课程。课程性质为通识课程, 学制一年, 第一学期重理论, 第二学期重实践。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活动课程, 以激发学生潜能, 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 增强学生选择和修读课程的自主性。 ( 一)课程设置 以浙江师范大学社团联合会为例, 引入学分制的社团有: 合唱团、舞蹈队、数学建模协会、电子协会、演讲与辩论协会、红楼梦研究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协会、大嘴俱乐部等社团。社团开设的课程有:合唱、舞蹈、数学建模、电子系统设计及自动化、演讲与辩论、红学研究方法与现状、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前沿发展、外语情景与对话等等。 ( 二) 教学组织形式

学分制的利弊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起源“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这个学分量代表着学生所修习的课程量。1894年学分制源于美国,美国的哈佛大学首先采用学分制,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到了20世纪初,美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陆续推行了学分制。 定义到底什么是学分制?形象的说法就是,学分制如一个教育超市,学生上课像在市场选购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自己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是攻读一个学位或两个学位,提前毕业还是推后毕业,是否跨专业、跨系科选修课程都由学生自己选择,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我国高校为什么要实行学分制改革?主要原因是"一言堂"的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学什么课程?上哪个老师的课?学制多少年?不上课到底交不交学费?想提前毕业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在实行学分制改革前都是学校说了算。在一个信息透明、追求公平、和谐的时代,"一言堂"教学制度明显不合时宜。现行的高等教育形势要求必须进入学生"自主点菜"时代。 好处 一是学分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有裨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学时和课程,达到真正学有所好、学有所成。同时,学生选课、选教师使教师上课"创造"的收入一目了然,这就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武汉大学学生刘东梅在大学三年级时就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提前一年毕业的她告诉记者,只要修满本专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刘东梅说:"我在大一大二就选修了很多高年级的课程,大三上学期就把规定学分修满,剩下的时间就做论文和找工作。" 更多的同学是享受学分制带来的自主选择专业和自主选课的好处。武汉大学新闻系学生蒋乐进在毕业时选修课学分远远高于规定的学分,他说:"我从大一开始就拿着学分卡在学校到处选课,选修自己感兴趣的文学、哲学、法学等课程。学分制让我有机会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二是学分制整合教育资源。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是广西较早试行学分制改革学校。教师鲁娟说,学分制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过去一些学校开设课程重复,即使同一内容,在类似课程中反复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资源浪费,实行学分制后,重复课程学生可以不选。 三是学分制改革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规范了收费行为。以往学校通常每年只是给学生一个学费的总数,不管学生选多少课,均缴纳统一标准的学年学费,提前毕业的学生照样缴纳学费等。学分制改革后,每一个学分"明码实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行选择。这样的"明码实价"让学生心里有了底,在一定程度上也克服了高校的乱收费。 四是高校学分制收费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的意义。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如果选择三年修完全部学分,实质上等于减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总费用。同样,有的贫困生可以通过延长毕业期限的办法,通过适当少修学分、半工半读的办法,来分解学费负担。刘冬梅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提前一年毕业可以省下学费3600元,一年工作下来净收入大概20000元,这样就可以为家庭节约开支23600元。"这笔钱对贫困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学分制的不足 (1)教学计划的强制能力的减弱和学生在修学计划上的充分自由,在第一学期往往会因学生的选课经验不足,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迷茫,需要加强有关人员的指导。(2)学生选课自由度的加大,容易导致学习缺乏集体荣誉感,给学生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3)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较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学习过程靠自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分类学分制是由学年制到选课制再到学分制这么过渡过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各所学校所实行的学分制虽然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大致相同,但其具体内容和具体形式却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学年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是高等学校既规定修业年限又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修业年限,有的学校是刚性的,有的学校虽有一定弹性,但弹性不大,都规定学生在一定年限修满一定学分才能毕业。

学分制实施计划方案

秦安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学分制管理指导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我校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多地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中等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增强学生、学校、市场之间相互的选择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高质量、多种类、多规格的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原则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指导方案(试行),现公布如下,请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1.全面推行学分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量和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课业的必要时间和成就的单位,是学生获得学业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的依据。 2.实行学分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分制可以满足多层性和多样化的要求,可以促进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产学结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及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的结合,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零距离接触”、“无缝隙链接”,使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实行学分制是推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必由之路。学分制可以满足个性化和柔性化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和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实行学分制是形成全新教育质量观的客观要求。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发现并强化他们的优势,把面向全体学生与注意个体差异结合起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学习上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上的灵活性,教学质量评价上的动态性,专业设置上的市场引导性,人才标准上的职业岗位适应性,教学管理上的人本性等优势选择,为每一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发挥主导作用。 二、课程结构 (一)推行学分制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提升为目的,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和个性发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坚持学分制课程结构的基础性、开放性和模块化特点: 1.构建两大基础平台。一是构建文化基础课平台,调整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文化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分(总学分的30%);允许学习者根据

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下文。 20**年8月16日,德宏州委、州政府启动了德宏州教育教学改革,并将州民中、芒市中学、梁河一中、××一中等学校作为改革试点学校。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白涛教授的指导下,××县教育局在××一中高中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现已全面启动实施。并将于20**年9月在全县部分中学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为认真做好此项工作,根据德政发【20**】199号《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经县教育局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请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提高课堂效益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通过3-5年的实践和努力,全县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并步入良性发展阶段,课堂教育教学发生明显变化,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理念发生转变,教学和学习状况发生变化,学校工作效益和教学明显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缓

解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改变我县教育落后局面,形成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模式。 本次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教育主管部门 要变单一的行政管理为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要将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下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把政府的宏观政策具体地落实在学校的管理上。深入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增强对学校的服务意识。让每一个职能部门对口承担一个乡(镇)或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将干部的考核与学校的工作绩效挂钩。要让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参与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在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推行管理措施的时候,邀请教科研部门和学校的有关领导或专家参与,或建立一支常态的业务专家队伍为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出谋划策。 (二)教研部门 要建立以教科研部门为核心的业务管理机制。要加强教科研部门建设。以在职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相结合的形式,分小学、初中和高中,建立一支能够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学科专家队伍。要以教科研部门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各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学校教科研部门要成立不同学段的学科专家组,指导、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研究和教师培训,评估学校的教育教学;在统一部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又为

北华大学学分制及学分绩点章程

学分制时代 学分制内涵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而学分制则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北华大学现在试运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即为学分制。 修业年限 一般定为本科四年(医学类五年),本科生英修满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学分和总学分,符合毕业的其他要求方可毕业,本科生符合国家学位授予条例和北华大学学位管理条例的授予学士学位。 学科学分简介 首先,学分的多少是决定你是否能够毕业的重要条件。如果你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则有该学院该专业规定的学分要求,即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专业要求最低学分才能拿到学位证。具体学分在北华教务系统可以查到。 北华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有通识教育及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组成。通识教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要求学生修满54.5分。理科类学生必须修满人文社科类5学分,工科类学生必须修满经管类课程2学分,文史类学生必须修满自然科学类5学分。 学分与毕业证和学位证息息相关。为了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北华大学实行学分绩点制。学分由理论学分,实验课学分,实践课学分组成,三部分之间不能相互代替。 理论课学分:每周一学时,上满十八周,一学期为1学分。 室验课学分:学分成半,包括理科实践,音乐美术体育课等课程减半。 教育实习见习:每周一学分,医学类级长周实习2周1学分。 社会调查、劳动每周1学分,军训2周1学分。 各专业的本科毕业分数一般在160——170分左右,医药学200学分左右。 学分绩点计算

一般学分只反映学生完成学习量的情况,课程考试及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而不能 区分学生各自在学习质量的差异,绩点学分制的优点可以区分学习成绩的优劣。 学分制的成绩按A、B、C、D、F分为五个等级,赋予对应的绩点成绩值为4、3、2、1、0,如下表: 一学期所修各门课程的学分几点想家为该学期的总分绩点,计算方法为: 各门学分绩点之和 平均学分绩点=———————————— 各门课程学分之和 平均学分绩点成绩超过3.5者可作为选拔优秀学生和推荐面试硕士的智育方面条件 之一,大于2.5可授予学士学位,修满3以上的可提前毕业。 当然,获得学分的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课,军事理论课程学时实践内容归入军事训练 即军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即大三下学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均有相应学分。 总之,了解与学分有关内容对以后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是很重要的,我介绍的这些 可能不是很完整,等你们来北华慢慢亲身体会吧!

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现状和思考

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现状和思考-教育管理学论文 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现状和思考 陈雯,张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笔者通过对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现状进行总结,肯定了成绩,同时对教学管理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管理;现状;建议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12-03 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机制,通过实施多样的教育规格和采用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并根据学生已取得的一定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1]。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了学分制,它给高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题。而由“教学”和“管理”集合而成的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学分制系统运行是否稳定、效果是否良好和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保证。 一、学分制概述 学分制起源于18世纪末德国的课程选修制,后被引入美国,并在美国高校得到广泛运用与发展。我国开始以学分制为主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之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学分制概念,主要有学年学分制、复合型学分制、计划学分制、全面加权学分制和特区学分制[2]。 二、教学管理现状

1.学分制管理制度。在实行学分制之前,教学方面最重要的变革就是学分制学生管理规定。在考核与成绩记载、学籍时间、转专业、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等方面都有所变化。学生成绩登记表的课程成绩以该门课程四项成绩的最高成绩予以记入;学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在校最长年限为八年(含休学);学生在一年级结束时可因成绩优秀、有专业特长或者某种特殊原因不转专业即无法继续学习来申请转专业;除了在受过处分、实践环节不合格等方面相同之外,增加了必修课学分加权平均成绩必须达到一定分值的要求。 2.教学计划修订和管理。制定了学分制管理制度之后,与之同等重要的是教学计划框架改变和修订以及管理。我校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最初作了以下变革: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识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本位,把学校培养人才的定位和各专业特色融于培养方案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结合、统一规格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结合,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二是进一步精简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突出理论联系实践,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不少于15%~20%,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提高至25%~35%左右;三是强化全面服务中国气象事业的“三个主动”的指导思想,开设气象特色课程模块;四是将毕业总学分规定为180,比之前的总学分提高了20%,并且尽可能提供较多的自主选择课程机会。 3.学分制信息支持系统。学分制给予学生极大的选课自主权和学习空间,并且学生可以多次对不及格课程或者对成绩不满意的课程进行重修,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量和复杂度,此时若仍然采取手工方式进行选课和重新学习报名,则既不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又使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更加繁重。在此情况下,

学分制实施细则

湖南工程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机制,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条为深化我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发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试行办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学习年限 第三条我校本科专业的学制,除建筑学专业为五年外,其余均为四年。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四年制本科在校学习年限为3-6年,五年制本科在校学习年限为4-7年。 第四条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学完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毕业要求的总学分,准予毕业;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湖南工程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 第五条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因患病、出国、创业等原因可申请休学1-2年,休学期限以学年为单位计算,学生最多可申请休学2次,累计时间最多2年。学生休学须本人提出申请,经家长签字确认,学院院长审核,报教务处批准。 第三章课程、学分与成绩考核 第六条人才培养计划内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各类课程和实践环节均有最低学分要求规定。 必修课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 选修课指为加深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简称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简称任选课)两种。限选课指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任选课指为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就业方向选修的课程。

2019年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

2019年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 xxxx年中小学课堂改革行动 一、目的宗旨 以“三个面向”、“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为理论支撑,以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改革为基本途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学生自主为主,突出学生的“学”与“习得”。抓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更新教育观念,重新构建课堂结构,把低效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向“教学效益最优化”的轨道上来,快速提升我县教育质量和水平,着力打造特色课堂。 二、愿景目标 一年迈好步,二年全覆盖,三年新常态。 三、具体措施 (一)模式构建 1、把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成果,与现有的中小学课堂改革的典型范例进行比较、归纳,初步提出“定安县中小学新理念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总体框架。各乡镇和中小学可以直接使用或借鉴或独创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 2、对全县中小长、教导主任及骨干教师开展“新理念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培训,了解和把握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模式的架构和流程等。 3、各中小学根据初中、小学《课程标准》的阶段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和形成(初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架构。 4、及时了解并定期分类开展培训、交流、指导,使全县初中、小学都熟悉、广泛应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力争乡镇内学校无空白,学校内年级无空白,内学科无空白,为课改打好基础。 (二)团队打造 1、按自愿和遴选方式确定县直属初中2所(七、八年级)、小学2所(四、五年级);乡镇中学3所(七、八年级)、中心学校3所(四、五年级)学校作为县级第一批重点团队培养、指导对象。加强、教导主任团队、学科教师(含)团队、学生(含小组长)团队的模式操作的准备工作培训,实施过程的教学监控和指导,确保改革工作起好步和有实效,不断优化,取得良好成果,为区域课改提供样本。 2、以改造和优化模式为重点,加强学校、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应用中考核、备课及导学案制定、小组学习等情况的反馈和问题研究,定期督查、巡回指导实施。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召开和参加现场会、研讨会等形式,重点解决推进中的管理、教师集体备课和导学案质量、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与教学质量效益等问题,尽快突破疑惑期、高原期的瓶颈制约,打造整体推进的样板学校或示范学校(初中2所,中心学校2所),积极推广成功经验,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模板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顾建民,王沛民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7月23日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内部适应性和外部适应性特点做了详细的阐述。 在欧洲大陆日德兰半岛的北部,有所鲜为人知然而生机蓬勃的新型大学:建于1974年的奥尔堡大学。“走新路”(AD NYE VEJE )三个大字赫然刻在奥尔堡大学的徽标上,表明该校要在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上走出一条新路的志向。奥尔堡大学的创新,在于它承认大学是社会成员中一个重要的文化机构,承认知识的进步必须跨越森严的学科壁垒而面向现实,从而创造了“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centred)、“由课题来组织”(pr oject—organized)的“做学问”(study)的新模式。 一、系科设置和学位 表面上看,奥尔堡大学的院系设置与传统别无二样。它有三个学院:人文学院(Faculty of the Humanit ies)、社科学院(Faculty ofthe Social Sciences )和科技学院(Faculty of Technology andScienc e)。人文学院设有3个系:音乐和音乐疗法系、交流系、语言和跨文化研究系。社科学院有2个系:社会研究和组织系,经济、政治和公共行政系。科技学院有8个系:发展和规划系、生产系、土木工程系、建筑技术和结构工程系、物理系、电子系统系(含通讯技术、医学信息和图像分析、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四个系)、能量技术系、机械工程系。 各系具有研究、开发、教学以及行政和服务的功能。这个顺序的功能配置,体现了它的“Institut”(英译为“department”,汉译为“系”)的本质。从教学方面讲,全校13个系提供大量单学科或跨学科的研修计划,因学科不同,分别授与—年的主修学士学位,以及4—5年的主修硕士学位或专业证书。为获得同名学位,工科年限最长,文科最短,而社科界于其间。多数院系还为硕士学位设有副修计划。 每个学年分为两学期。每个学期20周,前18周用于教学活动,后2周用于学业评价。每周研修5天,上下午共10个教学单位时间。每个教学单位时间为3个半小时,用于讲授、实验和课题研修工作。大学的第一学年为按学院划分的基础教育年,要生学习宽广的理论和方法,学会协作共事,发展问题求解能力。由于丹麦的普通教育实行13年制,因而,学生在第一学年就开始涉足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