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洋军事》第一节:“无足轻重”的古代海军

《海洋军事》第一节:“无足轻重”的古代海军

海洋军事篇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海洋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最大的资源宝库,同时也是人类战争的最主要和最大的战场。

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各国对海洋水域管理权、海洋资源归属权、海峡通道控制权的争夺日趋激烈,马汉“得海洋者得天下”理论在当今国际社会得到了践行。

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更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强大的海军和高水平的海上作战能力是保卫国家利益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了解海洋军力的发展历史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无足轻重”的古代海军

中国古代,由于世界航海技术水平较低,海上威胁几乎没有,这导致统治者历来重陆轻海,海防观念与海洋意识薄弱,海洋军事力量发展缓慢,故有“只有水军而没有海军,其部署特征也是各地分防,散而无当”之说。

春秋水军

中国是古代战船的发源地之一。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明确记载了水上活动,至周朝已有水战的记录,但舟师和战船的制度不祥。春秋时期,为了适应水网地区作战的需要,南方的吴国、越国、楚国和北方临海的齐国,都先后建造和改装战船,并抽调官兵进行水上训练。至此,中国古代海军也应运而生了。春秋战国时期水军的发展,为以后的秦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水军的发展都做了一个奠基,其中一些水战理论和战术运用放到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吴齐海战】

石臼所介于青岛、连云港之间,自古就是军事要塞。这里的龙王庙周围曾出土戟、戈等古代兵器;这里的万平口,据说,古代能泊船万艘。历史上,石臼所曾发生过两次大的海战,其一就是有史书记载的中国舟师第一次大海战。

公元前485年,邾国君娶齐悼公之妹做夫人,自觉有了靠山,渐与鲁国不和。鲁哀公派季孙斯率兵伐邾,将其国君俘去。悼公怒,约吴王夫差一起伐鲁。哀公闻讯大惊,立即放回邾君。悼公挽回面子,不想再战,派使者对吴王说:?鲁已求和,不敢再劳大王的大军了。?吴王不满,于是率军伐齐。据《刘太公世家》云:?鲍子与悼公有隙,不善。?趁吴攻齐,国内混乱之机,?鲍子杀悼公,赴于吴。?据《左传》载:?吴子三日哭于军门之外。徐承率舟师,将白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吴舟师从何处登陆?《史记》记载系?齐南鄙?,当时为齐长城入海处琅琊台以南海域。当时,琅琊台有齐舟师重兵把守,日照地域则是齐之南边缘地带。因此,吴王夫差在陆战齐国之时,又趁悼公被杀、国内混乱之际,避开齐舟师要塞琅琊台之实,就石臼所无齐舟师之虚,攻其不备,大败齐舟师。

秦汉水军

秦汉时代水军己经颇具规模,随着水军的独立和作用的加强、统治者的重视,至汉时,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水军已有了定制,有了统一而固定的称谓“楼船军”。从现有的史料查考,汉代楼船军的主要基地有: 豫章、寻阳、庐江、枞阳、会稽、句章(句章城在今浙江慈溪县以西与上虞以北交界的杭州湾海边)、博昌(博昌属千乘郡,在今山东博兴县小清

河入海口附近,小清河自济南经高苑县流过博昌而入莱州湾。)彼时专门的水军教育也己经开始。

魏晋水军

魏晋南北朝至宋金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夺在长江一带进行,这在客观上促进水军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水军有艨艟、楼船、飞云、盖海、青龙、赤龙等名号众多、规制不一的战船,大者可载八九百人,不仅用于内河流域,而且还游弋于辽阔的海域。

艨艟(蒙冲):中国古代具有良好防护的进攻性快艇。又作艨冲、艨艟。东汉刘熙《释名.释船》载:?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也。?可见蒙冲船形狭而长,航速快,专用以突击敌方船只。蒙冲有3个特点:①以生牛皮蒙背,具有良好的防御性能。②开弩窗矛穴,具有出击和还击敌船的作战能力。③以桨为动力,具有快速航行的性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中,东吴大都督周瑜以?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点火后突入曹军船阵,一举烧毁了曹军舰队。这是中国军事史上以蒙冲突击的一个典型战例。

斗舰:古代的一种装备较好的战船。自三国时期一直沿用到唐代。据唐李筌《太白阴经》记载,斗舰船舷上装设半身高的女墙,女墙上皆有箭孔,用以攻击敌人,两舷墙下开有划桨孔;舷内五尺建楼棚,高与女墙齐,棚上周围又设女墙,上无覆盖。树幡臶、牙旗,臵指挥攻守进退用的金鼓。

隋唐水军

隋唐时期,中国有了一支包括艨艟、斗舰、走轲、海鹘等各型战舰的庞大海军,并在公元663年的白江口海战中大败日本海军,取得了辉煌胜利。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它以唐朝、新罗联军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这场战争也改变了朝鲜半岛内部的力量对比,为半岛最终形成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海鹘:唐代及其以后水军装备的一种性能优良的中国古代轻型攻击战舰。船形如鹘鸟(一种猛兽--鸷鸟),船首较低,船尾高翘,前部较宽大,后部较狭小;两弦装设有浮板,如鹘之两翼,用以增大船的稳性和耐波力,并有排水以增加速度之功;船舱左右都以生牛皮围覆成城墙状,以防止巨浪打碎木制的船体,并可防火攻。牛皮墙上亦加搭半人高的女墙,墙上有弩窗舰孔以便攻击。甲板上遍插各类牙旗并臵战鼓以壮声势。宋代秦世辅在池州建造的铁壁铧嘴海鹘战船,行驶便捷。可容纳士卒108人

五牙战船:是隋朝最大的主力战船,一般在四川地区建造,由隋朝大将杨素筹措、打造。船上有五层楼,高百余尺,左右前后设臵六台拍竿,高五十尺。可容战士八百人。

拍竿是一种放在船上的古代水战武器,由提水工具桔槔改装而成。桔槔运用了杠杆原理,在一根直立木柱的上端,安装一根可以活动的横木,横木的一端吊着水桶,另一端系着一根供人牵拉的绳索,利用人力控制横木两端的落起,这样就能较省力地从井中取水或将水从低凹处提到高处。

在战船上安装拍竿,在重臂的一端安装巨石以代替原来的水桶。在水战中,要设法逼近敌船,将重臂的一端移到敌船上方,然后松开力臂,巨石疾速下坠,砸向敌船。拍竿打击的目标都在本船之外,所以重臂必须探出船身,其长度大于力臂,不易操作,加上一拍之后,必须拉回至本船原来的位臵上,才能再次施放,因而两次施放之间有一段停顿、准备的时间。敌人有时就钻这个空子,乘机进攻。

拍竿在以后各代都是水战有力的武器,隋朝的五牙大舰上装有六具拍竿,宋代的大型战船上也安装了拍竿。

公元588年,隋军五十余万人,水陆并进,大举攻陈。杨素统领的长江上游水军,自永安发船,出三峡,顺江而下,船多势大,锐不可挡。在延州(今湖北江陵西),隋陈两军展开决战,隋军以四艘五牙战舰冲击敌阵,先后用拍竿击沉十余艘敌船,俘敌二千余人,陈军闻风丧胆。不久,隋灭掉偏安江南的陈王朝,统一了中国。

【白江口海战】

朝鲜三国后期,公元660年,百济举兵进攻新罗,唐朝政府应新罗政府请求,派去舰队跨海支援新罗。663年,日本以援助百济为名,大举进攻新罗,白江口海战发生。

当日本出兵支援百济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唐高宗当即派右威卫大将军孙仁师率军增援和百济作战的刘仁轨、刘仁愿军。9月,唐军会合,刘仁轨决定先攻取“群凶所聚”的百济军巢穴周留城,认为“若克周留,诸城自下”。于是唐军分为二路:孙仁师、刘仁愿、及新罗将领金法敏率军从陆路前往周留城;刘仁轨则与部将杜爽,及百济降将扶余隆率战船护送粮船,由熊津沿白江(今韩国锦江)而下,从水陆前往周留城,以便水陆同举,攻打周留。27日,日本支援百济的水军先头船只在白江口遭遇刘仁轨军,双方进行交战,日军不利而退。28日,日军将领和百济国王会商,认为日军有战船400余艘,唐军仅百余艘,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盲目的认为“我等争先,彼应自退”,于是,未加整顿部署,便“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双方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军“左右夹船绕战”,打乱了日军阵形,致使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一时间“海水尽赤”,数万日军或溺死、或被唐军捕获。唐朝海军打了一场速战速决漂亮的海上歼灭战。

宋代水军

宋代水军分禁兵水军和厢兵水军2种。禁兵中的水军有神卫水军和殿司、步司两支虎翼水军,另加登州的澄海弩手。登州在山东半岛尖端,与辽朝所辖的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号为极边”,“便风一帆,奄至城下”,故北宋“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每岁四月,遣兵戍駞基岛(砣矶岛),至八月方还,以备不虞”。在登州驻有禁兵澄海水军弩手两指挥和平海水军两指挥,这是北宋最大的一支水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