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部动机与心理理论的相关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部动机与心理理论的相关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部动机与心理理论的相关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部动机与心理理论的相关性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 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 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 强度决定的。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 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 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 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 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 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 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 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 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 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 力量和价值,使他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在人生道路上自 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带孩子的妇女或开卡车的妇女,一个在流水线上工作的男人或 做炊事工作的男人,他们都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 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维持体内的平衡状态不能只靠自动装置来解决。当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指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动机在普通心理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章,在心理学考研中,经常会出考点,在教育心理 学中也会涉及。

大学心理学习题 第六章 需要与动机

第六章需要与动机 一、填空题(10分)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_不平衡_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按起源分,可分为自然需要和_社会需要_。 3、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_心理过程_,而非指活动本身。 4、精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一定的_物质产品_。 5、需要是人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_直接原因_。 6、自然需要也称_生物需要_,包括饮食、休息、运动、空气等多种需要。 7、社会需要是_人类_特有的需要,如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劳动的需要等。 8、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_动机_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 9、需要转为动机,除了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还需要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 10、研究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_活动性质_的不同而不同。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属于人类需要的有( D )。 A 自然需要 B 社会需要 C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D 以上都是 2、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的自然需要( C )。 A 饮食 B 运动 C 劳动 D 睡眠 3、哪个心理学家提出需要层次论( C )。 A 杜威 B 西蒙 C 马斯洛 D 巴蒲洛夫 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 A )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 B 认知派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 5、动机有哪些功能( D )。 A 激活的功能 B 指向的功能 C 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D 以上都是 6、下列不属于奥苏伯尔提出的动机类型是( A )。 A 社会性动机 B 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7、研究发现,( B )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A 低等 B 中等 C 高等 D 不确定 8、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强化程式及行为塑造技术( B )。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杜威 D 西蒙 9、按照S—R心理学家的观点,人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 C )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A 需要 B 动机 C 强化 D 以上都不是 10、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成就动机论( B )。 A 威纳 B 阿特金森 C 皮亚杰 D 詹姆斯 三、判断题(10分) 1.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错) 2. 需要是个体活动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对) 3.需要转为动机不需要条件。(错)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精神分裂症到底能不能根治

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经常遇到许多病人家属提出这样的问题:“精神分裂症是 否断得了根。”病人家属所说的“断根”,意指经治疗病愈后,终身不再复发。郑州 精神病医院专家指出,家属的这种顾虑可以理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精 神疾病,很多患者经过长期治疗后病情仍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仍旧反复发作,很多患 者因此放弃治疗。精神分裂症到底能不能根治?下面我们请郑州精神病医院专家杨俊国主任为我们做详细介绍。 【专家解读】精神分裂症能不能根治? 精神分裂症要“断根”确实不容易。但是,要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提 高缓解率还是有可能的。一般来讲,起病急者预缓好,缓慢、隐匿性起病的,预缓较差;起病年龄越小,预缓越差;有精神文明病家族史的病人,预缓较差,无遗传史的病人,预缓较好;临床症状中情感色彩丰富者,预后较好,情感淡漠者,预后较差;已婚、家庭融洽者,预后较好,虽已结婚但家庭关系紧张者,预后较差;独身、分居、丧偶、离异、生活自理能力差者预后较差,虽独居,但生活自理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者,预后较好;工作能力较强者,较工作能力差者预后好;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强的,预后较好,反之,则差。 从精神分裂症的类型来看,紧张型和偏执型的病人,较青春型和单纯型者预后好。病程越长,越容易复发,发病的最初3年是治疗的重要时期。若3年后再治疗,会明 显降低治愈率,同时增加了疾病复发率。由此可见早期治疗的重要。不少家属虽已发 现病人不正常,却碍于面子,不去正规医院治疗,结果,转为慢性,给治愈带来了难度。提高治愈率,药物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措施,若结合家庭关怀和社会功能训练,可使不复发率提高到75%;若单独用药,不复发率仅为38%,只有及时治疗,采取综 合性康复措施,才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精神分裂的危害不可轻视 郑州精神病医院专家指出,精神分裂的患者常出现情绪波动大,喜悦、悲伤、兴奋、抑郁、焦虑等,遇事容易激动,或烦躁易怒,或易于伤感。久而久之,会产生其 它并发症,如眼花、耳鸣、胸闷、气短等。精神分裂的孩子会记忆力下降、精神疲惫,脑力迟钝,常常感到身体疲劳乏力,行为懒散,心烦意乱,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思维 能力下降,对学习造成破坏作用。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 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精神分裂症能治疗康复吗?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 1、坚持服用药物,维持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在用药1至2个月后,精神症状得到了控制,但是这个时候并不意味着你能够完全不依靠药物治疗而继续生活,病程与疾病复发次数可能会导致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所以家属也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2、培养一个兴趣爱好,锻炼自己接触社会:有时候你也许还会听到一些让你难受的声音,他们试图钻进你的思想里!这个时候,培养的兴趣爱好也许可以帮助你进入一个避难所,从而远离这些让你难受的东西! 3、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就如躯体疾病患者处在康复期一样,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期也“需要调理”,很多家属都发现出院以后病人越来越懒了,也不爱做家务。实际上,许多平时我们不注意的小细节如生活能力、沟通交往等等,对于精神障碍康复者来说都是需要“重新调理”的一个环节,有的甚至需要重新学习和训练。

精神分裂症能遗传几代 1、首先需要说的是,对于精神分裂症来说,确实是有遗传的可能的,如果出生在有精神分裂症历史家族中,患上精神分裂症几率应高于常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把这个病遗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2、其次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病因,不单单是因为遗传的因素,虽然现在具体的定论没有,但是对于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普遍认为是因为遗传的因素,然后还有就是社会因素,导致人的心理发生变化,共同作用的。 3、最后需要总结的就是,对于精神分裂症会不会遗传来说,是会有遗传的可能,但是这并不是发病唯一的因素,生育的后代是否会发病这个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所生活的环境,和其他的一些因素一起起作用的。 精神分裂症的食疗 1、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百合 百合60克,加水3碗,煎至2碗,然后取鸡蛋2个,取蛋黄搅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文火煮,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调味,分2次一天内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多言善惊、烦躁不眠者。 2、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苦瓜

心理学动机和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随之减弱或消失。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 标签: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精神康复学 顶[1] 分享到发表评论(0) 开心001 人人网新浪微博 目录 ?? 第一节绪论 ?? 第二节康复精神医学的发展概况 ?? 第三节精神康复的领域及基本原则 ?? 第四节精神残疾康复的主要内容 [显示全部] 第一节绪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精神病之一,给患病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对疾病本身的浅表认识,因此,无论从医学本身,还是从社会和经济发展,这一疾病的威胁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病因学到临床治疗学,一整套的方案都在各国的精神医学界,同时还包括在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康复医学等学科内,广泛地开展起来旨在于将本病的发生降至最低的限度、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康复处于最好状态、回归社会后适应达到最高水平。早期因受Kraepelin的“早发性痴呆”概念的影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逐渐精神衰退的过程,故对这些病人生活技能的重新恢复和重返社会持较为悲观的态度。20世纪5 0年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和20世纪60年代的“非住院化运动”的开展,使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出现了独立生存机会。近年来一些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表明,在维持药物治疗和采取不间断的康复措施后,约1/2~2/3病人可以在社区中以“正常化”的方式生活。近20年来,精神科医生面临了这样一项事实,抗精神病药物缓解了大部分病人的精神病性症状,但药物并不能重塑病人的工作、家庭和社会生活。 这些方面的恢复需要主动的康复措施,并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方法。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这一庞大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都在为这一组成部分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奉献。 第二节康复精神医学的发展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学科。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中,康复服务被界定为“是针对目标并且时间有限定的一段过程,旨在有缺陷的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都能达到最佳程度,从而为他们提供改善生活的工具。为此可以采取种种措施来弥补某种丧失的功能或某种功能上的限制,也可以采取一些协助他们适应或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

心理学基础知识(自己整理)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发展概况:美国:初创: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发展:弗洛伊德。成熟:布鲁纳,人本主义思潮,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完善:皮亚杰&维果斯基发展了许多有效地教学模式。前苏联:产生: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世界上第一步以……命名的专著)。发展: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布隆斯基《科学的心理学概论》;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奋力前进时期注重结合教学和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中国:起源:战国;产生和初步发展:清末随师范教育的兴起而兴起。第一本译著:方东岳译小原又一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承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陆志伟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发展1949-1958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959-1966纠正错误;1966-1976文革;1976以来恢复、迅速发展。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瑞士):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2.认知发展阶段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2-7表象或形象图式,单维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有抽象思维,能进行逻辑推理,多为思维,可逆,去自我中心)、形式运算阶段(11-16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3影响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4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获得成效的根本保证。维果斯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该过程有四个表现: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内化学说: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能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4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后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4对教学的影响:他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此外,他的思想也强烈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止局限在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而且开始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 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18个月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人格发展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月-4自主—羞怯与怀疑;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6主动性—内疚;获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内容:(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二、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等。内在动机的强度大,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事实上,这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如交往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等。(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可将动机划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期末考试获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基础。前者为近景动机,后者为远景动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体现远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对近景与远景动机辩证关系的描述。

如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如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摘要】精神分裂症在世界人口中的患病率约为1 %。临床表现多样,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及现实检验障碍;阴性症状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生活自理能力差和动机缺乏、认知缺陷、抽象推理缺陷,记忆缺陷大多数病人经药物治疗可得到改善。由于精神分裂症病人对心理、社会因素非常敏感,需要综合持久的支持,绝大多数的病人通常所需要的不仅是一位大夫和一种治疗,他们需要系统的照顾体系,而心理治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关键词】精神分裂;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被称为世纪顽症,由于病因不清,至今尚无根治的方法。据卫生部最新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在所有疾病总负担(经济上、精神上) 已超过癌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现代医学已由原生物性模式向生物、心理和社会模式转变,作为精神疾病的精神分裂症尤为如此,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转归和愈后方面极为重要。 急性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个别心理治疗最适宜的对象。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基础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则由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缺乏对疾病的自知力——也就是不承认有病,因而主动要求治疗的欲望不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病人需强迫治疗,而且其思维、情感和行为皆受症状影响,理解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已经逐渐引起研究者和治疗者的重视,心理治疗虽不能消

除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全部症状,达到科学治愈的目的,但通过心理治疗,可清除病人的部分症状,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恢复自知力。给恢复期病人以心理支持,恢复自信心,改善情感,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不无益处。 常用心理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 1分析性心理治疗 尽管弗洛伊德(freud)认为,由于精神分裂症病人与外界相隔离,并缺乏保持亲密关系的能力,他们很难有效地参与精神分析治疗,但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些带头人,如阿德勒(adler)、荣格(jung)、沙利(sullivan)等及其支持者仍努力探索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个别治疗的方法和技术,由于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见解不见,他们采用的技术及治疗的重点也各不相同。①缺陷理论的治疗,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心理发展中的某一缺陷,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具备利用早期亲子关系及发展稳定自我的能力。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可能是器质性或遗传性的,也可能来自儿童时期也父母关系中创伤性经历。无论何种原因,这样的孩子不能准确的区分幻想(内部体验) 与现实(外部世界) ,因此不懂得压抑原始的俗望和冲动以保护自我,治疗师应该起到教导性自我的作用,坚决可靠地向病人提供理性的外部结构以代替病人所缺乏的内部认识结构。②防御理论的治疗,这一观点认为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无法承受的情感的反应,原因来自婴儿期情感的剥夺或被母爱拒绝(缺乏母爱) 。有学者认为这种无法承受的原始情感是愤怒,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失去生活中某一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四原则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四原则 1坚持服用药物,维持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在用药1至2个月后,精神症状得到了控制,但是这个时候并不意味着你能够完全不依靠药物治疗而继续生活,病程与疾病复发次数可能会导致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所以家属也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当出院病人前往门诊做随访时,医生可能会给你一个维持治疗的药量,理论上来说维持量是一种最低药量,可以巩固疗效并且防止复发。但是这需要依靠长时间的摸索,所以病人与家属可以积极配合医生做好门诊随访工作,复查症状,了解病情变化,这样医生可以尽最大努力帮助病人康复。 最后,请记住,频换换药或是换一个医生就医可能会降低疗效,与医生建立固定的治疗关系才是正确的选择;也不要随意私自减药停药,如果你这么做了,请告诉你的医生,他们永远是可以帮助你的人。 2培养一个兴趣爱好,锻炼自己接触社会 有时候你也许还会听到一些让你难受的声音,他们试图钻进你的思想里!这个时候,培养的兴趣爱好也许可以帮助你进入一个避难所,从而远离这些让你难受的东西! 这些兴趣爱好可以是音乐欣赏、体育锻炼、一项固定的运动;或者是通过观看新闻或其他增长见识的电视节目和网络新闻,可以是纪实频道或者是新闻频道或者是娱乐频道,不要小看这些电视节目,他们里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而体育锻炼的好处都有啥?增强心血管系统、有助于减轻体重或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疲劳、有助于改善睡眠、有助于预防便秘发生等等。 3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就如躯体疾病患者处在康复期一样,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期也“需要调理”,很多家属都发现出院以后病人越来越懒了,也不爱做家务。实际上,许多平时我们不注意的小细节如生活能力、沟通交往等等,对于精神障碍康复者来说都是需要“重新调理”的一个环节,有的甚至需要重新学习和训练。另一方面,如果病人有很好的支持系统,例如:一个有良好沟通氛围的家庭、结交的康复病友、同学、亲属等等能够帮助康复者更好的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适当的生活能力训练、语言感情表达、文明礼仪训练都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关注的地方,因为这些细节都在康复者的一言一行中。很多家属怕康复者再受刺激,过度溺爱只会让康复者与社会脱钩,产生“分裂”。有可能的话,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康复计划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并自信面对精神疾病,这样的一种改变也许需要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是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幸运的拥有良好的支持系统,这时可以依靠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助残人员、社会组织帮助找到你自己的支持系统。有时候我们需要承认,光靠一个人战胜疾病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 4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遵循健康的作息时间 过量饮酒与抽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许多男性病人在住院期间受到病友影响,学会了抽烟。吸烟不仅会伤害自己,同样影响他人健康。过量饮酒可能会加重疾病甚至导致疾病复发,少量适度的饮酒可以接受。 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以外,康复者应该遵循医嘱用药,如果有更换药物剂量与品种,应该在门诊随访中主动告诉医生您的用药感受,有没有严重的副反应,家属应该督促康复者定期复诊,多与医生接触,鼓励训练康复者自我观察和自主服药的能力。切忌事事包办,也不要急于求成指责康复者不如他人,多鼓励、多交流才是能够真正帮助康复者回归社会的基本途径。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1、坚持服用药物,维持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在用药1至2个月后,精神症状得到了控制,但是这个时候并不意味着你能够完全不依靠药物治疗而继续生活,病程与疾病复发次数可能会导致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所以家属也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2、培养一个兴趣爱好,锻炼自己接触社会:有时候你也许还会听到一些让你难受的声音,他们试图钻进你的思想里!这个时候,培养的兴趣爱好也许可以帮助你进入一个避难所,从而远离这些让你难受的东西! 3、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就如躯体疾病患者处在康复期一样,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期也“需要调理”,很多家属都发现出院以后病人越来越懒了,也不爱做家务。实际上,许多平时我们不注意的小细节如生活能力、沟通交往等等,对于精神障碍康复者来说都是需要“重新调理”的一个环节,有的甚至需要重新学习和训练。 1、首先需要说的是,对于精神分裂症来说,确实是有遗传的可能的,如果出生在有精神分裂症历史家族中,患上精神分裂症几率应高于常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把这个病遗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2、其次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病因,不单单是因为遗传的因素,虽然现在具体的定论没有,但是对于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普遍认为是因为遗传的因素,然后还有就是社会因素,导致人的心理发生变化,共同作用的。 3、最后需要总结的就是,对于精神分裂症会不会遗传来说,是会有遗传的可能,但是这并不是发病唯一的因素,生育的后代是否会发

病这个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所生活的环境,和其他的一些因素一起起作用的。 1、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百合 百合60克,加水3碗,煎至2碗,然后取鸡蛋2个,取蛋黄搅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文火煮,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调味,分2次一天内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多言善惊、烦躁不眠者。 2、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苦瓜 苦瓜300克,切丝,加清水急火烧沸,换汤出苦味。瘦猪肉150克,切片,油煸后,入苦瓜丝同炒,加调味食用。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狂暴无知,便秘溲赤者。 3、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黑木耳 黑木耳30克,用水浸泡发开,加豆腐300克,核桃7个(去皮),用水炖熟,连汤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形瘦面红、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者。 4、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生萝卜 生萝卜200克,洗净切丝,浇上香麻油,加精盐、味精少许,拌匀,分次服食,一日内食毕,连日服。适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多怒伴大便秘结者。 5、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莲心 莲心3克,研末,大枣10枚煎汤送服,每日1次,饭后服。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时而躁狂者。 6、精神分裂症的的饮食原则 6.1、患者有被害妄想拒食者,除劝食外,应提供密闭包装食品,有条件的可以让家属提供符合口味的饮食。但应按医嘱调配,达到合理供应。 6.2、精神分裂症患者要多食绿色蔬菜以及新鲜水果,这样就可以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延缓病情衰退,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方法改善环境生活条件,对精神分裂症者进行心理社会功能训练,实行家庭干预,逐步回归社会。结果使精神分裂症患者适应周围环境,增加对周围环境事物的兴趣和注意力,恢复其工作和生活的能力。结论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使之尽早回归社会,发挥其社会劳动功能。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 康复医学是应用医学科学及其有关的科学技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体系,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所有精神残疾人的2/5以上都和精神医学有关,其中慢性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占相当大的比例,根据我国1993年全国七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为6.55‰,老年性精神障碍为0.67‰,精神发育迟滞为27‰[1],运用康复手段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个探讨性课题,几年来,我们运用康复手段和康复程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的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已取得较好效果,具体做法和体会是: 1 改善环境生活条件 环境设施的调整为开展康复工作的先决条件,行为技能的训练如在适应的环境条件下实施,将会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以往精神病的管理模式多为封闭式的,患者生活在高墙深院狭小的环境中。与社会的隔离,患者多产生被剥夺感和被歧视感,不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改善环境条件就是对康复对象在适当的监护下,逐步实行开放管理,扩大患者的“自由化”程序。目前,我们医院设置了开放疗区,建立了精神病康复中心。康复设施有:娱疗室、休疗室、图书室、美术书法室、音乐治疗室。康复护理工作由精神科各疗区的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选择短期药物治疗,精神症状期得到控制或主症基本消失的各类型精神病患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康复治疗及文体活动,为患者创造开放护理,温馨、整洁的休养环境,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各种康复活动巩固疗效,促进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许多研究表明:开放式职业劳动、公娱疗法、社会功能训练均可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延缓病情衰退,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2 心理社会功能训练 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心理社会性质的行为技能训练,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社会行为功能的恢复。 2.1 生活行为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的生活行为技能训练是针对病期较长、精神意志衰退的患者,这些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接触受限、生活依赖性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造成了生活懒散、反应迟钝、行为缓慢,有的生活不能自理。为恢复其工作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我们从加强生活技能训练入手,从洗脸、穿衣、上厕所基本抓起,采取帮、教、带的做法,使之逐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鼓励患者走上社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实施院外监护患者。可以假出院、带药探亲、请假购买所需物品。开展趣味性文体娱乐活动、郊游。单位或家属可来

精神分裂症与心理治疗理论

1956年,Bateson和他的同事发表了著名的“指向精神分裂症理论”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们介绍了双重束缚的概念。他们认为精神病行为可能会在病态的家庭沟通情景下出现。在自治的情况下,病人不会出现疯狂的行为,病人是疯狂家庭环境的延伸。想像一个人身处重要的人际关系中,他无法逃离这一环境,他必须出现必要的反应。当他或她获得二个相关但在不同水平上自相矛盾时,而他们又很难发现并评价矛盾时(Bateson,Jackson, Haley,&Weakland,1956)这个人就处于双重束缚状态。 由于这个难懂的概念经常被看成自相矛盾的同义词或简单的矛盾信息而得到错误使用,我们有必要回顾作者所列出的双重束缚的每个特征,共包括6个: 1、二个或更多的人身处重要关系中; 2、重复经验; 3、呈现第一个负性强制性指令,如:“不要做某事,否则我会惩罚你”; 4、第二个强制指令更抽象,与第一个指令有冲突,也伴随着惩罚和感知到的威胁; 5、第三个负性指令禁止当事人回避,并要求他做出反应,没有这个限制“受害者”不会感 到被约束; 6、最后,一旦受害者条件化地用双重束缚的观点感知这个世界时,所有的上述因素已不再 需要,任何一个特征都足以引发恐慌和暴怒。 举一个并不充分的例子,因为它们没有包括这一概念的所有关键特征。例如,Robin Skynner 引述道:“男人应该象男人,而不该有娘娘腔”-但“不要太粗暴——不要对你们的母亲态度粗鲁”。有一点混乱?是的。自相矛盾?可能是。但是这二个信息并没有构成双重束缚,它们只是自相矛盾。在面对这样的二个说法时,孩子会随意地听从其中的一个或另外一个,或者甚至抱怨二个信息的矛盾性。该例子和许多相似的例子忽略了这样一个详细的说明:这二个信息应在不同的水平上传达出来。在Bateson,Jackson, Haley,&Weakland的早期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例子。一位住院的年轻人正从精神分裂症状态中康复过来,他的母亲来看他。当他的手臂放在他母亲身上时,他母亲的身体僵硬起来。但当他撤回手时,母亲问:“你不再爱我了吗?”听了母亲的话病人的脸变红了。母亲说:“亲爱的,你不要这么容易就感到窘迫不安,不要害怕表达你的情绪。”这段交流之后,病人马上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会见后,他攻击了医院的一个助手,医生只能将他关到隔离室。 可以发现双重束缚的六个特征都表现在这段交流中,而且病人也因此明显的受到影响。如果被试没有受到限制也就没有约束,真正的问题在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一个双重束缚的例子是一个教师要求他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实际上,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因提出意见而打断他的话时,教师变的很不耐烦。这时令人困惑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一些奇怪的原因,科学家要解释事实,而学生倾向于课堂不发言。他们的意见不受重视或受到嘲笑。当教授最终要求学生提问而没有得到任何反应时,他显得很生气,(“学生这么被动”)。如果学生敢于发表教授缺乏理解力的意见,那么教授可能会更生气。于是学生们将因准确地认识到教授其实只需要他自己的观点为大家所赞同和认可而可受到“惩罚”(当然,这个例子完全是虚构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偶尔遇到双重束缚的影响,但精神分裂症却持续不断的重复处理双重束缚的问题-结果是使人发狂。由于无法对二难局面做出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做出防御性反应,可能是具体或文字的反应,也可能是隐喻的形式表达出来,最终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认为在每个陈述背后,都隐含着其他意思。 发现精神分裂症症状出现于一些家庭情景下可能是一个科学进步,但它同时又具有道德层面或政治层面的寓意。这些探索者不仅吧他们自己看成杀死家庭的怪龙、解救被界定病人的复仇爵士,他们同时还反对现有精神病法规中的圣洁战争中的改革者。 Theodore Lidz-Y al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