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下一代异构无线网络 NEXT GENERATIO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下一代异构无线网络 NEXT GENERATIO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下一代异构无线网络 NEXT GENERATIO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下一代异构无线网络 NEXT GENERATIO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XT GENERATIO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WITH QOS GUARANTEES Yu-Chang Chen, Chen-Chun Yang, Shiang-Chi Tseng, Ya-Bo Hu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hu-Te University, Kaohsiung County, Taiwan 824, ROC.

Corresponding author: Yu-Chang Chen, E-mail: sclass@https://www.sodocs.net/doc/c016897374.html,.tw

A BSTRACT

The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

is going to include various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In a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vertical handoff processes caused by the movement of users are inevitable. However,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how to achieve seamless vertical handoff and improve QoS guarantees in today’s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is still something to work on.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Advanced Vertical Handoff Translation Center (Advanced VHTC)architecture for Wi-Fi/WiMAX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by means of packet formats translation betwee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and the MIH-based seamless vertical handoff mechanism, which cut down the time for vertical handoff and obtain high quality and persistent connection service. Lastly, with the brilliant results of a complete simulation, this paper will show the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delay, jitter, packets loss and throughput to prove that the Advanced VHTC for next generatio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can provide good QoS guarantees and obtain persistent transmission with high performance while performing seamless vertical handoff.

Keyw ord: heterogeneous; Advanced VHTC; QoS; Wi-Fi/WiMAX

1. I 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step by step, the government, schools, business and even families have been using Wi-Fi in their public or private areas to build up cheap or free WLAN services. The future WiMAX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will also extend their service scope gradually. Therefore, you can imagine that the whole city you live in the future will be covered in the scope of wireless network services, and become

a ubiquitous network city [1].

In the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data is inter-transmitted by means

of vertical handoff processes [2]. However, most wireless network systems provide mobile services only in a homogeneous environment, in which mobile devices move within the service scope of hom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and perform handoff among base stations. This process, called Horizontal Handoff Process, can not continue the service when the mobile devices move to a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seamless vertical handoff mechanism fo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which can extend the transmission scope and guarantee to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2. R ELATED W ORKS:MIH

In the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handoff can have two types: horizontal handoff and vertical handoff. A handoff should posses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minimum handoff latency, low packet loss, and guaranteed high end-to-end throughput.Seamless vertical handoff is the key

to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3] in the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The seamless vertical handoff method in the Advanced-VHTC architectu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IEEE 802.21.

2.1Media Independent Handoff (IEEE802.21, MIH)

MIH is aimed at providing the maximum standard of handoff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enabling the mobile nodes to achieve seamless handoff among networks with different technologies (3G, HSPA, Wi-Fi, WiMAX), without worrying about service suspension due

to moving out of the service scope of the wireless networks [4].As shown in Figure1, IEEE 802.21 defines the intermediate layer of MIH between the link layer and network layer; the network layer and its upper layers are called Upper Layers or MIH User; the MAC layer and PHY layer are called Lower Layers. Through MIH,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in the Lower Layers can be sent to the MIH User.

2011 IEEE 1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Figure1.IEEE 802.21 Architecture.

3.A DV ANCED V ERTICAL H ANDOFF

T RANSLATION C ENTER

As shown in Figure2, we add the Advanced VHTC into each WiMAX Base Station (BS) and each Wi-Fi Access Point (AP). The proposed Advanced VHTC architecture enables MNs roaming between WiMAX and Wi-Fi to obtain seamless vertical handoff and persistent connection by integrating the environments of these two different wireless networks. The exchange in the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can also be smoother with optimal quality by establishing MAC Format mapping and QoS mapping between the packet formats of Wi-Fi and WiMAX. Figure3shows the Advanced VHTC architecture, in which you can see PFTM (Packets Format Translation Module), QoS Mapping Module, Admission Control Module, and Handoff Management. The

following describes the function of each module. Figure2.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Figure3.Advanced VHTC Architecture.

3.1. Packets Format Translation Module

PFTM is mainly to perform packets format translation between WiMAX and Wi-Fi. We will analyze the packet formats of WiMAX and Wi-Fi, and perform mapping and merging of these two formats. The packets sent out from the Queue Management Module are directed to different translation areas in PFTM to have packets format translation carried out. Figure4 shows the MAC Format mapping between WiMAX and Wi-Fi; as you can see, it focuses on the field mapping of Wi-Fi’s Frame Control and

WiMAX’s Generic MAC Header.

Figure4.MAC Format Mapping.

Table 1.QoS mapping table.

3.2. QoS Mapping Module

Given that Wi-Fi and WiMAX each have their own QoS architecture, and in order for the packet translation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and at the same time achieving QoS transparency while performing QoS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QoS formats and packet types, so that the same QoS transmission class can be maintained after transmission, here we propose a mapping table

for QoS architectures of IEEE 802.16 and IEEE 802.11, as shown in Table 1. During packets format translation in the Advanced VHTC, the QoS translation i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QoS formats or packet types in the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Figure 5.

CAC flow chart.

Figure 6.Simulation network topology.

3.1.Admission Control Module

The Detect Label Module (DLM) is to detect the type of a coming packet. Remember that in the packet formats of WiMAX and Wi-Fi, some fields in the heading are reserved for the packet’s label definition in order to identify its type and priority.While the Queue Management Module (QMM) is primarily used for bandwidth management, it can be used with Admission Control Module (ACM)to decide if a new connection is accepted. In QMM, bandwidths a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classes: R CBR, R rt_VBR, R nrt_VBR and R BE with their priorities as the following:R CBR>R rt_VBR>R nrt_VBR>R BE. ACM serves as a very important part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QoS. When the network has high traffic load, ACM must decide if a new connection request is accepted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system resource, so the QoS of the existing connections is guaranteed. However, in the proposed Connections Admission Control (CAC), we allow a lower-priority connection to borrow resource from a high-priority connection when its resource is insufficient, provided that the high-priority connection has spare resource. But the borrowed resource should be returned once the high-priority connection needs it. In this way,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can be increased.On the contrary, a high-priority connection is not allowed to borrow resource from a lower-priority connection, so as to avoid starvation. Figure5 shows our CAC flow

chart.

Figure 7.Simulation architecture.by NS2.

4. S IMULATION R ESULTS AND

P ERFORMANCE A NALYSIS

Figure6shows the simulation network topology. Since we add the Advanced VHTC architecture into Wi-Fi-AP and WiMAX-BS, MN is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network through Advanced VHTC packet translation. When MN in Wi-Fi network wants to transmit data to CN in WiMAX network, it can translate Wi-Fi’s MAC Format into WiMAX’s MAC Format through Wi-Fi-AP with the Advanced VHTC. Upon receiving this packet, it will decide which wireless network the packet format belongs to, and then translate the packet format to that of the other wireless network, so the handoff in the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can be smoother and the optimal quality of services can be achieved.Figure8 is our simulation architecture. The simulation is based on NS2 (Network Simulator 2), in which the Advanced VHTC is responsible for packets format translation and seamless vertical handoff

mechanism,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roughput, delay, jitter and packets loss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seamless vertical handoff with the Advanced VHTC.

As described in Figure7, we use NS2 to generate five nodes, of which the middle one is set to be AP (BS) and the other four are placed to surround it. Four lines are generated from each of the four surrounding nodes, and they are CBR, rt_VBR, nrt_VBR and BE,respectively. Then under the normal network load, each line’s load is increased in turn to prove that the Advanced VHTC can provide good QoS guarantees even with high network load.

4.1.Simulation Results

Figure8shows the throughput within the simulation of MN1 in Figure6transmitting data to CN1 with four different priorities by means of the Advanced VHTC. As you can obviously see, although the throughput goes down temporarily due to vertical handoff in the handoff processes, the connection remains persistent and the

throughput restores to its original level quickly.

Figure 8.Throughput within the simulation.

In summary of the abov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proposed Advanced VHTC for next generatio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can provide good QoS guarantees and persistent transmission with high performance while performing seamless vertical handoff.

5. C ONCLUSION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Advanced VHTC architecture for next generatio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environment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by means of packets format translation and MIH-based seamless vertical handoff mechanism in the architecture.The goal of QoS guarantees and seamless roaming are achieved, and these enable users roaming in the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to use wireless networks for more convenient information exchange.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have proved that the Advanced VHTC can provide good QoS guarantees in the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and achieve persistent transmission with high performance while performing seamless vertical handoff.

6.A CKNOWLEDGMENTS

The authors thank the editor and the anonymous referees for their invaluable comments made on this paper.This paper is fu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grant number NSC98-2221-E-366-007and NSC99-2220-E-366-003.

7.R EFERENCES

[1] Mirmotahhary N, Mafinejad Y, Atbaei F,

Kouzani A. An Adaptive Policy-Based

Vertical Handoff Algorithm fo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orkshops IEE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8. p.188-193.

[2] Yang S-F, Wu J-S. Handoff management

schemes across hybrid WiMAX and Wl-Fi

networks. TENCON 2007 IEEE Region 10

Conference; 2007. p.1-4.

[3] Wang Y-H, Hsu C-P, Huang K-F, Huang W-C.

Handoff decision scheme with guaranteed

Qo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Fir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Media

Computing; 2008. p.138-143.

[4] Allawi Y, Kim M-G, Minho K. Advanced

Handoff Mechanism for Delay Sensitive

Applications in IEEE 802.11 Wireless LAN.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008.

p.1517-1520.

浅谈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无线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无线网络相对于有线网络系统更容易遭遇非法攻击和入侵。无线网络遭遇盗用、无线用户信息被窃听、遭遇无线钓鱼攻击是最为常见的安全问题。无线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无线网络工作方式的特点、破解无线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用户的安全意识淡薄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采取一定的策略能够增强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关键词:无线网络;安全;措施 相对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客户端接入网络不受网线接头的物理位置限制,更加方便快捷。随着笔记本电脑、3G手持设备等客户端的发展,无线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无线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导致了许多安全隐患并成为威胁网络安全的一大源头。 一、无线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无线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无线网络被盗用、网络通信被窃听、遭遇无线钓鱼攻击和无线AP遭遇控制。 1.1 无线网络被盗用 无线网络被盗用是指用户的无线网络被非授权的计算机接入,这种行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蹭网”。无线网络被盗用会对正常用户造成很恶劣的影响。一是会影响到正常用户的网络访问速度;二是对于按照网络流量缴纳上网服务费用的用户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是无线网络被盗用会增加正常用户遭遇攻击和入侵的几率;四是如果黑客利用盗用的无线网络进行黑客行为造成安全事件,正常用户可能受到牵连。 1.2 网络通信被窃听 网络通信被窃听是指用户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产生的通信信息为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所捕获。由于大部分网络通信都是以明文(非加密)的方式在网络上进行传输的,因此通过观察、监听、分析数据流和数据流模式,就能够得到用户的网络通信信息。例如,A计算机用户输入百度的网址就可能为处于同一局域网的B计算机使用监视网络数据包的软件所捕获,并且在捕获软件中能够显示出来,同样可以捕获的还有MSN聊天记录等。 1.4遭遇无线钓鱼攻击 遭遇无线钓鱼攻击是指用户接入到“钓鱼”无线网络接入点而遭到攻击的安全问题。无线钓鱼攻击者首先会建立一个无线网络接入点,“欢迎”用户接入其无线接入点。但是,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

无线网络架构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图书馆无线网络设计与建设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图书馆无线网络的设计与建设 摘要:文章以XXXX图书馆网络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应用无线局域网技术拓展高校图书馆信息网络的技术方案,探讨了无线局域网的技术特征及其在高校图书馆实现的具体方法,同时对实现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wlan、高校图书馆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是相对有线网络的局域网组建技术,在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一、技术特征 无线局域网是利用电磁波发送和接受数据的非线缆介质型局部区域网络。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达到108Mbps,传输距离可达20km以上。它是对有线组网方式的补充和扩展,实现了网络内计算机的便携性和可移动性。无线局域网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1.1 安装便捷 通常有线网络的布线施工工程在网络建设中施工周期较长、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而无线局域网则避免或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ccess Point)设备,就可以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 1.2 使用灵活

有线网络中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在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 1.3 经济节约 有线网络要求网络规划尽可能地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缺少灵活性,不可避免地导致预设大量利用率较低的信息点,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要求,就需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而无线局域网技术可以避免或减少这种现象。 1.4 易于扩展 无线局域网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灵活、多样的配置,能够胜任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扩展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 二、应用环境 一般情况下,图书馆往往可能有多台用户笔记本电脑同时使用,而有线局域网不可能满足用户的自有电脑上网需要。然而,无线局域网能够通过在有限的信息点上连接无线接入器来轻松地实现信息点的扩展。为解决读者不断增长的无线上网需求和电子阅览室现有电脑数量有限的矛盾,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我们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尝试在图书馆采用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 三、无线图书馆局域信息网络

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与技术

《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与技术》课程报告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姓名:田雷 学号:2009302911 学院:理学院 日期:2010.6.15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随着网络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出现了许多的无线通信协议。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从WAN到MAN,再到LAN,PAN,这些技术已逐渐成熟。目前,各类网络中最具增长潜力的是无线网络,许多机构会选择采用无线局域网(WLAN)来拓展他们的现有网络,获得在机构区域内部移动接入网络的能力。 怎样不通过电缆,摆脱物理连接上的限制,使设备互联起来呢?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多年来,人们不断探索,形成了当今令人眼花缭乱的无线通信协议和产品。其中,最流行的关于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的3个标准是蓝牙(Bluetooth),802.11(Wi-Fi)和IrDA。另外,还有UWB,NFC和ZigBee等技术。1蓝牙 1.1 蓝牙简介 爱立信在1994年开始研究一种能使手机与其附件(如耳机)之间互相通信的无线模块,4年后,爱立信、诺基亚、IBM等公司共同推出了蓝牙技术,主要用于通信和信息设备的无线连接。 蓝牙工作频率为2.4 GHz,有效范围大约在10 m 半径内。在此范围内,采用蓝牙技术的多台设备,如手机、微机、激光打印机等能够无线互联,以约1 Mb/s 的速率相互传递数据,并能方便地接入互联网。随着蓝牙芯片价格和耗电量的不断降低,蓝牙已成为许多高端PDA和手机的必备功能。 1.2 蓝牙技术的应用 作为一种电缆替代技术,蓝牙具有低成本高速率的特点,他可把内嵌有蓝牙芯片的计算机、手机和多种便携通信终端互联起来,为其提供语音和数字接入服务,实现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处理,并且蓝牙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据称要低于其他任何一种无线技术。目前蓝牙技术开发重点是多点连接,即一台设备同时与多台(最多7台)其他设备互联。今后,市场上不同厂商的蓝牙产品将能够相互联通。蓝牙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3类: (1)语音/数据接入是指将一台计算机通过安全的无线链路连接到通信设备上,完成与广域网的联接。 (2)外围设备互连是指将各种设备通过蓝牙链路连接到主机上。 (3)个人局域网(PAN)如图1所示,主要用于个人网络与信息的共享与交换。蓝牙产品涉及PC、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和A/V设备、汽车电子、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领域。蓝牙的支持者们预言说,一旦支持蓝牙的芯片变得非常便宜,蓝牙将置身于几乎所有产品之中,从微波炉一直到衣服上的纽扣。 蓝牙在个人局域网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应用包括无绳电话,PDA与计算机的互联,笔记本电脑与手机的互联,以及无线RS232,RS485接口等。 采用蓝牙技术的设备使用方便,可自由移动。与无线局域网相比,蓝牙无线系统更小、更轻薄,成本及功耗更低,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

异构无线网络间数据通信方案_精选精选

异构无线网络间数据通信方案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异构无线网络间数据通信方案本文关键词:数据通信, 无线网络, 异构, 方案 异构无线网络间数据通信方案本文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种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纷纷投入使用, 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通信服务, 而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发展速度最快、技术类型最多的一个分支, 在各个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多种各具特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里, ZigBee 网络由于其布设成本低、控制方式简单、通信质量可靠而得到了 异构无线网络间数据通信方案本文内容: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种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纷纷投入使用, 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通信服务, 而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发展速度最快、技术类型最多的一个分支, 在各个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多种各具特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里, ZigBee网络由于其布设成本低、控制方式简单、通信质量可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LoWPAN则针对IPv6协议而研发, 支持大规模复杂数据的传输, 是未来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的首选方案。结合气象数据的传输需求, 针对这两种异构网络间的跨网通信方法展开研究, 设计了相关的协议转换模型, 可靠地实现了数据跨网的无缝传输。

[关键词]气象数据;ZigBee;6LoWPAN;协议转换模型;无线网络 近年来,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速度与日俱增, 尤其是物联网技术在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后, 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无论是后续的云技术、大数据技术还是区块链技术, 都离不开物联网的支持。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的关键环节,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数据采集和环境感知任务, 因此也成为了无线网络领域研究的热点。在气象观测领域, 大量自动化设备的引入使得对各类型传感器网络的需求日益提高, 无论是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还是远程控制方面, 都需要采用多种网络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这其中最主要的两种网络就是ZigBee网络和6LoWPAN网络。因此, 研究这两种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间的数据传输, 从而将其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显著提高数据跨网通信效率, 对于提高气象观测工作的稳定性与实时性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1ZigBee网络的特点 ZigBee网络以IEEE802.15.4协议为基础, 并衍生出一系列的通信规程。该网络主要针对物理层和MAC层的接入机制进行设定, 同时也支持高层采用不同类型的网络接入方式, 目前已经成熟的应用在了各种工业控制与监测场合。该网络的特点是采用电池供电、功耗低、带宽小、控制指令简单、组网方式灵活, 尤其适合针对复杂环境下的气象和水文监测场合, 但如何与互联网实现高效无缝衔接则是该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 6LoWPAN网络的技术特点恰好与ZigBee网络形成互补, 该网络具有带宽大、支持复杂协议传输需求、以及支持IPV6协议, 这使得该网络可以很好地与现存及未来的互联网络进行衔接。随着气象数据的规模不断变大, 数据复杂度不断提高, 6LoWPAN网络无疑将成为该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精编版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所谓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随着3G时代无线应用的日渐丰富,以及无线终端设备的层出不穷,对于无线网络,尤其是基于技术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在产品技术应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应用的当下,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网络不但在带宽、覆盖范围等技术上均取得了极大提升,同时在应用上,基于Wi-Fi无线应用也已从当初“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接入”服务转变成车载无线、无线语音、无线视频、无线校园、无线医疗、无线城市、无线定位等诸多丰富的无线应用。 在某种意义上,Wi-Fi无线网络已不再仅仅只是2000年左右所承担“作为有线网络的一种延伸”的吴下阿孟,“取代有线”已不再只是梦想。 推动无线网络市场迅猛发展 作为目前市场主流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标准采用多入多出(MIMO)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使得网络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提升。相比b/g的25Mbps、11Mbps、54Mbps,可将WLAN的传输速率提高到300Mbps甚至600Mbps。同时,在覆盖范围方面,接入点发射的信号虽然并不比传统硬件发射的信号传输得更远,但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动态调整波束,保证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

的信号,并可减少其他信号的干扰,使Wi-Fi无线网络移动性极大提高。 此外,在兼容性方面,采用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技术,从而成为一个完全可编程的硬件平台,不同系统的基站和终端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的不同软件实现互通和兼容,这使无线网络的兼容性得到极大改善。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基于的产品实现高质量语音通话、高清视频传输以及更大范围的移动上网。 而在制约市场发展的最大问题——产品价格,随着正式标准的颁布,以及各个企业纷纷调低无线产品价格,目前,已逐渐取代b/g设备成为市场主流。在ABI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几乎所有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移动互联网设备(MID)与智能手机都开始内建Wi-Fi芯片,预期未来此趋势可望延续,而由于的功能强大,加上芯片价格也一路下滑,所以在新产品均陆续选用标准后,2010年出货量将超越成为市场主流。 中国联通设计院无线传输部一室主任冯毅表示,支持标准的WLAN网络代表了无线宽带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联通将在未来网络建设的招标中引入设备,并在部分数据热点地区进行建设,提高空口传输速率,以满足用户需求。 动讯网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电信将在全国铺设的Wi-Fi热点将超过10万个;中国移动在2009年底进行了大规模WLAN采购,计划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超过11万个Wi-Fi热点,预计到2010年年

浅谈无线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无线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新 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浅谈无线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新编版)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或者组织内部通过无线通讯技术来连接单个的计算机终端,以此来组成町以相互连接和通讯的资源共享系统。无线局域网区别于有线局域网的特点就是通过李间电磁波来取代传统的有限电缆来实施信息传输和联系。对比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无线网络的构建增强r电脑终端的移动能力,同时它安装简单,不受地理位置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同时,也正是由于无线局域网的特性,使得其很难采取和有线局域网一样的网络安全机制来保护信息传输的安全,换句话无线网络的安全保护措施难度原因大于有线网络。 IT技术人员在规划和建设无线网络中面临两大问题:首先,市面上的标与安全解决方案太多,到底选什么好,无所适从;第二,如何避免网络遭到入侵攻击?在有线网络阶段,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部署防火墙硬件安全设备来构建一个防范外部攻击的防线,但是,“兼

顾的防线往往从内部被攻破”。由于无线网络具有接人方便的特点,使得我们原先耗资部署的有线网络防范设备轻易地就被绕过,成为形同虚设的“马奇诺防线”。无线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便捷性网络资源,正在日益普及,尤其是在现代办公的应用更是大势所需,对我技侦而言,尤其是在近些年办案过程中,无线网络传输的应用尤为重要, 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成为应用中的一大难题。下面就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1、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措施 无线网络受到安全威胁,主要是因为“接入关”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因此以下从两方面着手来直接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1.1MAC地址过滤 MAC地址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有线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凭借其操作手法和有线网络操作交换机一致的特性,经过无线控制器将指定的无线网卡MAC地址下发至每个AP中,或者在AP交换机端实行设置,或者直接存储于无线控制器中。

无线局域网-计算机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 学号: 外文出处:Chris Haseman. Android-essential (用外文写) s[M].London:Spring--Verlag,2008 .8-13.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注:请将该封面与附件装订成册。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无线局域网 一、为何使用无线局域网络 对于局域网络管理主要工作之一,对于铺设电缆或是检查电缆是否断线这种耗时的工作,很容易令人烦躁,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找出断线所在。再者,由于配合企业及应用环境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原有的企业网络必须配合重新布局,需要重新安装网络线路,虽然电缆本身并不贵,可是请技术人员来配线的成本很高,尤其是老旧的大楼,配线工程费用就更高了。因此,架设无线局域网络就成为最佳解决方案。 二、什么情形需要无线局域网络 无线局域网络绝不是用来替代有限局域网络,而是用来弥补有线局域网络之不足,以达到网络延伸之目的,下列情形可能须要无线局域网络。 ●无固定工作场所的使用者 ●有线局域网络架设受环境限制 ●作为有线局域网络的备用系统 三、无线局域网络存取技术 目前厂商在设计无线局域网络产品时,有相当多种存取设计方式,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窄频微波技术、展频(Spread Spectrum)技术、及红外线(Infrared)技术,每种技术皆有其优缺点、限制及比较,接下来是这些技术方法的详细探讨。 1.技术要求 由于无线局域网需要支持高速、突发的数据业务,在室内使用还需要解决多径衰落以及各子网间串扰等问题。具体来说,无线局域网必须实现以下技术要求: 1)可靠性:无线局域网的系统分组丢失率应该低于10-5,误码率应该低 于10-8。

异构无线网络干扰协调——挑战和应对

一网规网优L 1引言 有统计表明,未来80%~90%的系统吞吐量将发生在室内和热点场景。但是传统的蜂窝网技术具有“重室外、轻室内”,“重蜂窝组网、轻孤立热点”。“重移动切换、轻固定游牧”等特点,LTEAdvanced的工作重点之一就在对室内和热点场景进行优化。对此许多公司都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其中异种网络(heterogeneousnetworks)能很好地满足LTEAdvanced提出的要求。异种网络结构引进一些相对于传统的小区基站发射功率更小的发射节点,包括微微蜂窝(Picocell)、毫微微蜂窝(Femtocells)以及用于信号中继的中继站(Relay)。这些节点的引入可以为室内和热点场景的覆盖提供很好的保障;这些节点的发射功率小,便 收稿日期:2009年11月12日 责任编辑:左永君zuoyongjun@mbcom.cn>>>于灵活地部署网络;同时这些节点的覆盖范围小,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LTEAdvanced潜在的高频段频谱。但是新的节点的引入改变了原来网络的拓扑结构,使这种网络结构的小区间干扰成为一个新的挑战。 2分层异构网络介绍 异构网络。按照小区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小区分成宏小区、微微蜂窝小区、毫微微蜂窝小区,以及用于信号中继的中继站。宏小区基站相当于传统的小区基站,微微蜂窝小区主要面向办公室和企业用户,毫微微蜂窝小区主要面向家庭用户。产业应用方面,市场研究机构ABI公司2009年7月预计,到2013年全球将部署36.6万个PicocelI基站…。Femtocell是一种家庭基站技术。主要用来解决家庭室内覆盖的问题。它具有运行于IP协议、通过用户IP宽带网接入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所谓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随着3G时代无线应用的日渐丰富,以及无线终端设备的层出不穷,对于无线网络,尤其是基于802.11技术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在802.11n产品技术应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应用的当下,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网络不但在带宽、覆盖范围等技术上均取得了极大提升,同时在应用上,基于Wi-Fi无线应用也已从当初“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接入”服务转变成车载无线、无线语音、无线视频、无线校园、无线医疗、无线城市、无线定位等诸多丰富的无线应用。

无线网络发展状况

计算机通信分两种: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包括卫星,微波,红外等等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局域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极其理论基础,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阐述了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探讨了无线局域网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扩频安全性移动IP 一、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局域网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尽管目前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独立于有线网络,但近年来无线局域网的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正以它优越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网络应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 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促进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已经商用化的802.11b网络也正在证实这一点。随着802.11a 网络的商用和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无线局域网概述

无线网络技术

1.无线局域网通信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具体内容是什么?(ppt1··5) ①红外线方式无线局域网 红外线在电磁波频谱中仅低于可见光的频率。 红外线的优势:易于设计;价格低廉;抗干扰能力强;带宽不受限;使用频率不受限。 ②基于射频方式的无线局域网 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 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有线电视系统就是采用射频传输方式的。 2.802.11MAC 报文可以分成几类,每种类型的用途是什么?(h3cppt··34) ①数据帧: 用户的数据报文 ②控制帧:协助发送数据帧的控制报文,例如:RTS、CTS、ACK等 ③管理帧: 负责STA和AP之间的能力级的交互,认证、关联等管理工作 例如:Beacon、Probe、Authentication及Association等 3.试述AP直连或通过二层网络连接时的注册流程。 ①AP通过DHCP server获取IP地址 ②AP发出二层广播的发现请求报文试图联系一个无线交换机 ③接收到发现请求报文的无线交换机会检查该AP是否有接入本机的权限,如果有则回应发 现响应 ④AP从无线交换机下载最新软件版本、配置 ⑤AP开始正常工作和无线交换机交换用户数据报文 4.干扰实际吞吐率的因素有哪些? 1不稳定是无线通讯的本性2无线环境不停的保持变化3物理建筑的构成4AP的位置 5共享介质:用户数数据量 5、什么叫虚拟载波侦听,它有什么效果?(ppt1··55) 虚拟载波监听(Virtual Carrier Sense)的机制是让源站将它要占用信道的时间(包括目的站发回确认帧所需的时间)通知给所有其他站,以便使其他所有站在这一段时间都停止发送数据。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碰撞的机会。“虚拟载波监听”是表示其他站并没有监听信道,而是由于其他站收到了“源站的通知”才不发送数据。 这种效果好像是其他站都监听了信道。所谓“源站的通知”就是源站在其 MAC 帧首部中的第二个字段“持续时间”中填入了在本帧结束后还要占用信道多少时间(以微秒为单位),包括目的站发送确认帧所需的时间。 6.无线交换机+Fit AP系统构成特点是什么?(h3cppt··63) 1) 主要由无线交换机和Fit AP在有线网的基础上构成的。 2) AP零配置,硬件主要由CPU+内存+RF构成,配置和软件都要从无线交换机上下载。 所有AP和无线客户端的管理都在无线交换机上完成。 3) AP和无线交换机之间的流量被私有协议加密;无线客户端的MAC只出现在无线交换机 端口,而不会出现在AP的端口。 4) 可以在任何现有的二层或三层 LAN 拓扑上部署H3C的通用无线解决方案,而无需重新 配置主干或硬件。无线交换机以及管理型接入点AP可以位于网络中的任何位置。 7.试述AP通过三层网络连接时的注册流程_option 43方式。 1) AP通过DHCP server获取IP地址、option 43属性(携带无线交换机的IP地址信息) 2) AP会从option 43属性中获取无线交换机的IP地址,然后向无线控制器发送单播发现请求。 3) 接收到发现请求报文的无线交换机会检查该AP是否有接入本机的权限,如果有则回应发现响应。 4) AP从无线交换机下载最新软件版本、配置 5)AP开始正常工作和无线交换机交换用户数据报文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

XX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无线网络技术 论文名称: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2012 年 6 月 28 日

结合IT-Stack协议栈例程介绍Zigbee自组网 摘要:之前介绍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校园火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现在结合IT-Stack协议栈例程提供的一个传感例程来说下zigbee无线自组网络的设计与实现。简要阐述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基本体系结构,介绍Zstack协议的工作机制和原理,以及各硬件节点的设计。 关键字:Zigbee IT-Stack 自组网 前言 随着半导体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世界各地蓬勃地展开,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的ZigBee技术无疑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首选技术之一。同时,ZigBee的特点也决定它是无线智能家居,自动抄表系统,无线防盗系统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理想解决方案幢。ZigBee联盟成立于2001年8月,目前其成员已经超过200余家。2004年12月,ZigBee联盟制定了ZigBee SpecificationVl.0,并于2006年11月推出了ZigBee—Pro Specification增强版。世界各知名芯片提供商如:TI、FreeScale等纷纷推出ZigBee芯片和各自的ZigBee协议栈。目前,国内外陆续出现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自动抄表系统和无线防盗系统,并且正在形成产业化。ZigBee技术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ZigBce网络节点的设计及整体网络的实现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的ZigBee网络节点的设计及整体网络是基于FreeScale公司的ZigBee 解决方案来实现的。 1 相关概念介绍 1.1 无线传感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它的英文是Wireless Sensor Network, 简称WSN。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将探测数据,通过汇聚节点经其它网络发送给了用户。 因为节点的数量巨大,而且还处在随时变化的环境中,这就使它有着不同于普通传感器网络的独特“个性”。首先是无中心和自组网特性。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预先指定的中心,各节点通过分布式算法来相互协调,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节点就能自动组织起一个测量网络。而正因为没有中心,网络便不会因为单个节点的脱离而受到损害。 1.2 Zigbee技术及Zstack协议 1.2.1Zigbee技术简介 ZigBee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定,底层是采用IEEE802.15.4标准规范的媒体存取层与实体层。主要特色有低速、低耗电、低成本、支援大量网络节点、支援多种网络拓扑、低复杂度、快速、可靠、安全。ZigBee协定层从下到上分别为实体层(PHY)、媒体存取层(MAC)、网络层(NWK)、应用层(APL)等。网络装置的角色可分为ZigBeeCoordinator、ZigBeeRouter、ZigBeeEndDevice等三种。 1.2.2 Zigbee协议 ZigBee协议与其他网络通信协议一样采用了分层模型,对各层所实现的功能和在整个协议中所起的作用做出了明确的划分。ZigBee协议套件由高层应用规范、应用会聚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如下图所示。

(完整版)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

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 1、世界范围内电信业的发展期待振兴 目前,全世界电话用户大约22亿多,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各占一半,移动电话略多;因特网用户数(包括无线互联网用户数)5亿;预计,电话用户数发展速度:移动通信用户即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预计互联网用户数在4-5年时间后,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历来,网络的发展对于运营商影响极大,因为运营商几乎所有的业务都是依靠网络进行的。这些影响是:原有网络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是运营商能否取得稳定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新的网络的诞生,将从老的网络中抢走大量用户,使得运营商的利润大量转移。例如移动网络的诞生和发展,使得固话用户流失,收入下降。小灵通对于移动通信也有极大的影响,在老的网络上开展新的业务或者增值业务,将使得运营商增加大量的业务和利润。网络业务发展停滞,运营商就将“下课”。 2、最近的两个动向: (1)美国宽带发展提速: 2002年,美国宽带用户增加了640万户,达到1740万户.其中仅Comcast 公司cable modem 用户就增加了120万户;预测至2005年,宽带用户将超过窄带用户,至2007年,宽带用户将达到4900万户。图1 : 图1 美国宽带发展提速 (2)光纤到户(FTTH )启动,美、日走向实用 目前的最新进展,表明,网络的干线在向全光网络发展,接入网则向光纤到家庭(FTTH )发展。图2 : 美国宽带用户增长率预测 2002年新增电缆用户数

图2 FTTH-EPON实验网 光器件价格不断下降,使FTTH如约到来: 据介绍,今年以来,FTTH用的激光器和收发器价格, VCSEL(850nm) 3-5US$/只, 收发器(850nm)40US$/只, 用户对于FTTH的承受能力:估记在300US$,(据了解,目前中国电信ADSL的建设费用约180US$。) 根据资料介绍,美国和日本的FTTH最近有较大的发展: *美国加快光纤到户的部署 据FTTH协会估计,美国已经有20个州的70个社区,72000个用户铺设了光纤到户的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话音、视频和互联网服务;预计到2004年传统运营商将开始全面铺设和提供FTTH服务。据分析和预测,至今年年底,美国的FTTH用户可达31.5万户,2004年底可达80万户;图3 :

无线网络技术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让我们对现实应用有了更高千兆网络技术刚刚与我们会面,无线网络技术又悄悄地逼近。不可否认,性能与便捷性始终是IT技术发展的两大方向标,而产品在便捷性的突破往往来得更加迟缓,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更多,也因此而更加弥足珍贵。历史的脚印说到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能比各位想象得还要早。无线网络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是1997年6月的IEEE802.11标准的出台,虽然IEEE802.11标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革命性的网络变革,但802.11标准提供的“一点对多点接入”、“点对点中继”等工作模式提供了一种替代有线网络的高效高速的方案,为无线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后的被称为Wi-Fi的802.11b标准统一无线网络标准更是功不可没。 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通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无线电技术能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即使在室内或相距咫尺的地方, 无线电也可发挥巨大作用。于是无线网络技术随之应运而生, 它克服了传统网络技术的不足, 真正体现了5W的要求。由于网络一般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即因特网)两种,但本文将着重对局域网部分进行阐述。无线网络技术主要包括IEEE802. 11、https://www.sodocs.net/doc/c016897374.html,N2 、HomeRF、蓝牙等。它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在整个区域内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线连接。 虽然目前大多数的网络都仍旧是有线的架构,但是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应用却日渐增加。在学术界、医疗界、制造业、仓储业等,无线网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无线网络技术与Internet相结合时,其迸发出的能力是所有人都无法估计的。其实,我们也不能完全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无线网络。从概念上理解,红外线传输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只不过红外线只能进行数据传输,而不能组网罢了。此外,射频无线鼠标、WAP手机上网等都具有无线网络的特征。 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最终需要在应用层面上得到用户的充分认可。时至今日,无线传输标准可谓百家争鸣,除了最容易想到的无线局域网,用户也将能在不同的领域应用这些新技术,包括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两方面。目前,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红外线无线传输利用红外线波段的电磁波来传送数据,通讯距离较短,传输速率最快可达16Mbps。目前广泛使用的电视机或VCD机等家电遥控器几乎都采用红外线传输技术,只不过此时是窄带红外技术。蓝牙有着全球开放的自由频段2.4GHz,有效传输速度为721kb/s,数据传输速度1Mbps,2.0版本的蓝牙技术甚至达到3Mbps。WiFi即“无线相容性认证”,目前已出现多个标准。802.11b标准在理想情况下的传输速率为11Mbps,802.11g标准的理论传输速率也达到54Mbps。但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它们的传输速率也只有理论速度的一半左右。然而即便如此,用于音频传输也已经绰绰有余,此时可以很好地摆脱对线缆的依赖。但是,有些发烧音响爱好者怀疑无线传输是否能够保证音质。其实,无线传输的表现毫不逊色。现在市场上几款名家无线家庭影院产品,无论是红外线无线、蓝牙无线传输,还是WiFi无线技术方式,都有着很高的无线技术含量,并且都运用了自家的独门技术,无线传输的表现能力相当出色,能够确保连续和及时地传输数字影音讯号,不会出现讯号延迟停顿现象,音质清晰完美。在WiFi

wifi的研究与应用论文

wifi的研究与应用 1.背景 1.1.1研究意义 近年来,无线网络迅速发展,在众多无线标准中,无线局域网因为其较低的构建和运营成本、较高的传输速率、较远的传输距离等优点获得了人们的青睐。随着笔记本电脑、Wi-Fi手机、PDA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用户对无线接入的需求日渐突出[1]。 目前,Wi-Fi以其灵活性和可移动性,在家庭和小型办公网络用户对移动连接的需求是越来越大。在这几年,无线AP的数量呈迅猛的增长,无线网络的方便与高效使其能够得到迅速的普及。除了在一些公共地方有AP之外,国外已经有先例以无线标准来建设城域网,因此,Wi-Fi的无线地位将会日益牢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目前Wi-Fi用户最多的地区。廉价的Wi-Fi,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1.1.2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许多咖啡馆,快餐店等服务性营业厅场所和图书馆,办公楼等公共场所都已经被wifi信号覆盖,在这些区域携带支持wifi的终端即可接入互联网。随着无线城市概念的提出,许多国家地区都提出了wifi网络覆盖计划。2008开始,香港提出了香港政府wifi通计划。计划在指定的公共场所设置AP,让所有市民都能免费的接入连接都互联网。台湾也大力推广无线城市,台北市的wifi网络覆盖率目前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美国的休斯

顿投资了350万美元来建设城市中的wifi网络。Wi-Fi (Wireless Fidelity)是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商用名称。IEEE 802.11系列标准主要包括IEEE 802.11a/b/g 3种。在开放性区域,Wi-Fi的通信距离可达305 m;在封闭性区域,通信距离为76-122 m。Wi-Fi技术可以方便地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整合,组网成本低。 WiFi是由AP ( Access Point ) 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AP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 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 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市场上出现了3种Wi-Fi的应用模式:企业或者家庭内部无线接入模式、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无线宽带接入服务和"无线城市"的综合服务模式。"无线城市"是指在城市内架设基本全覆盖的Wi-Fi网络,为公众提供随时随地的移动宽带接入服务。全世界已经有超过600个城市开始或计划建设"无线城市",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无线城市"作为城市的基础建设,并试图通过无线宽带网络来寻求新的经济活力。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将有更多的业务层出不穷的出现,就目前可能的业务大致归纳有: VoIP话音业务、即时通信业务、上网浏览业务、视频点播、电视直播、搜索、MP3下载、无线视频监控等。从覆盖区域、速率能力、基本业务类别、可移动速率、前向扩展进走向等多方面综合分析WiFi和3G的关系, 可以得出WiFi作为3G的高效有利补充,与3G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

无线传感网络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网络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能力。传感器网络最初是由于军方的需要而发展期来的,随着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已从军事防御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景 引言 科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人类已经置身于信息时代。而作为信息获取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技术——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渐渐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并将会带来一场信息革命。 无线传感的发展历史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将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器网络雏形,我们把它归之为第一代传感器网络。随着相关学科的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网络同时还具有了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通过与传感控制器的相联,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这是第二代传感器网络。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发展和应用,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发达国家如美国,非常重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美国的《技术评论》杂志在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更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第一项未来新兴技术,《商业周刊》预测的未来四大新技术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列入其

无线网络技术期末考试复习

1.无线局域网通信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红外线方式无线局域网。红外线不能穿透非透明物体而导致基于红外线方式的无线局域网系统只能在无障碍物的视距内进行工作。红外线局域网采用小于 1 μ m 波长的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体,有较强的方向性,受太阳光的干扰大;支持 1 ~ 2Mbps 数据速率,适于近距离通信。(2) 基于射频方式的无线局域网。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每秒变化超过10000次。将电信息源(模拟或数字)用高频电流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形成射频信号,经过天线发射到空中;远距离将射频信号接收后进行反调制,还原成电信息源,这一过程称为无线传输。扩频包括:直接序列扩频和调频扩频,无线局域网主要应用扩频微波技术。 2.802.11MAC 报文可以分成几类,每种类型的用途是什么? 答:(1)802.11MAC报文可分成数据帧、控制帧、管理帧三类。(2)数据帧:用户的数据报文;控制帧:协助发送数据帧的控制报文;管理帧:负责STA和AP之间的能力级的交互,认证、关联等管理工作。 3.试述AP直连或通过二层网络连接时的注册流程。 答:(1)AP通过DHCP server获取IP地址;(2)AP发出二层广播的发现请求报文试图联系一个无线交换机;(3)接收到发现请求报文的无线交换机会检查该AP是否有接入本机的权限,如果有则回应发现响应;(4)AP从无线交换机下载最新软件版本、配置;(5)AP 开始正常工作和无线交换机交换用户数据报文 4.干扰实际吞吐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不稳定是无线通讯的本性②无线环境不停的保持变化③物理建筑的构成④AP的位置⑤共享介质:用户数、数据量 5、什么叫虚拟载波侦听,它有什么效果? 答:虚拟载波监听的机制是让源站将它要占用信道的时间通知给所有其他站,以便使其他所有站在这一段时间都停止发送数据。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碰撞的机会。 “虚拟载波监听”是表示其他站并没有监听信道,而是由于其他站收到了“源站的通知”才不发送数据。 效果:这种效果好像是其他站都监听了信道。 所谓“源站的通知”就是源站在其 MAC 帧首部中的第二个字段“持续时间”中填入了在本帧结束后还要占用信道多少时间,包括目的站发送确认帧所需的时间。 6.无线交换机+Fit AP系统构成特点是什么? 答:①主要由无线交换机和Fit AP在有线网的基础上构成的。②AP零配置,硬件主要由CPU+内存+RF构成,配置和软件都要从无线交换机上下载。所有AP和无线客户端的管理都在无线交换机上完成。③AP和无线交换机之间的流量被私有协议加密;无线客户端的MAC只出现在无线交换机端口,而不会出现在AP的端口。④可以在任何现有的二层或三层 LAN 拓扑上部署H3C的通用无线解决方案,而无需重新配置主干或硬件。无线交换机以及管理型接入点AP可以位于网络中的任何位置。 7.试述AP通过三层网络连接时的注册流程_option 43方式。 答:(1)AP通过DHCP server获取IP地址、option 43属性(携带无线交换机的IP地址信息)(2)AP会从option 43属性中获取无线交换机的IP地址,然后向无线控制器发送单播发现请求(3)接收到发现请求报文的无线交换机会检查该AP是否有接入本机的权限,如果有则回应发现响应。(4)AP从无线交换机下载最新软件版本、配置(5)AP 开始正常工作和无线交换机交换用户数据报文。 8.FAT AP的认证加密方式有哪几种?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

《计算机新技术专题》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技术分析 姓名:曾亮学号:0643041176 专业:网络工程班号:06304012 评阅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提交时间:2009年10月9日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技术分析 网络工程专业 学生曾亮 [摘要] 随着无线技术运用的日益广泛,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常网络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两个方面。访问控制保证敏感数据只能由授权用户进行访问,而数据加密则保证发射的数据只能被所期望的用户所接收和理解。对于有线网络来说,访问控制往往以物理端口接入方式进行监控,它的数据输出通过电缆传输到特定的目的地,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物理链路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数据才有可能被泄漏,而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则是利用微波在空气中进行辐射传播,因此只要在Access Point (AP)覆盖的范围内,所有的无线终端都可以接收到无线信号,AP无法将无线信号定向到一个特定的接收设备,因此无线的安全保密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访问控制数据加密IEE802。11I 端口访问控制 一.无限局域网络技术介绍 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普通局域网基础上通过无线H UB、无线接入站(A CCESS P OINT,AP,亦译作网络桥通器)、无线网桥、无线M 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以无线网卡最为普遍,使用最多。不过,无线网络产品通常是一机多用。例如,几乎所有无线网络产品都自含无线发射/接收功能,有的无线路由器覆盖了无线网桥的功能,一些无线M ODEM经适当组合可以形成无线集线器(H UB),具有组合灵活、多样等特点。例如,用C Y L INK公司的A IR L INK无线M ODEM系列产品、TAL公司的R EMOTE C LIENT无线路由器、A CCESS P OINT无线网桥,都可以分别组成城域级无线网。 与有线网络一样,无线局域网同样也需要传送介质。但它不是使用双绞线或者光纤,而是红外(IR)或者射频(RF)波段,以后者使用居多。 红外线局域网采用小于1ΜM波长的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体,有较强的方向性,受太阳光的干扰大;支持1~2M BPS数据速率,适于近距离通信。而采用射频作为媒体,覆盖范围大,发射功率较自然背景的噪声低,基本避免了信号的偷听和窃取,使通信非常安全。 这其中,无线局域网一般普遍采用扩频微波技术,主要是由于如下因素: 第一,它使用的频段有三个,L频段(902MH Z~928MH Z)、S频段(2.4GH Z~2.4835GH Z)、C频段(5.725GH Z~5.85GH Z)。大多数产品使用S频段,这个频段也叫ISM(I NDUSTRY S CIENCE M EDICAL)即工业科学医疗频段,该频段在美国不受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限制,属于工业自由辐射频段。 第二,采用扩频技术,特别是直接序列扩频调制方法具有抗干扰抗噪声能力、抗衰落能力,隐蔽性、保密性强,不干扰同频的系统等性能特点,具有很高的可用性。 无线网通信协议通常采用IEEE802.3和802.11,802.3用于点对点方式,802.11用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