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实验十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目的要求】

1.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的某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测定CuSO 4溶液中Cu 2+和SO 42-的迁移数。

【实验原理】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若正负离子传递电量分别为q +和q -

,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为Q , 则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 +=q +/Q t -=q -/Q

离子迁移数与浓度、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相应增加;温度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但温度升高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差别较小;同一种离子在不同电解质中迁移数是不同的。

离子迁移数可以直接测定,方法有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和电动势法等。

用希托夫法测定CuSO 4溶液中Cu 2+和SO 42-的迁移数时,在溶液中间区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分析通电前原溶液及通电后阳极区(或阴极区)溶液的浓度,比较等重量溶剂所含MA 的量,可计算出通电后迁移出阳极区(或阴极区)的MA 的量。通过溶液的总电量Q 由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量计测定。可算出t +和t -。

在迁移管中,两电极均为Cu 电极。其中放CuSO 4溶液。通电时,溶液中的Cu 2+在阴极上发生还原,而在阳极上金属银溶解生成Cu 2+。因此,通电时一方面阳极区有Cu 2+迁移出,另一方面电极上Cu 溶解生成Cu 2+,因而有

n n n n =+-迁后原电

2u C n t n +=迁电

,2241u SO C t t -+=- 式中n 迁表示迁移出阳极区的电荷的量,n 原表示通电前阳极区所含电荷的量,n 后表示通电后阳极区所含Cu 2+的量。n 电用表示通电时阳极上Cu 溶解(转变为Cu 2+)的量也等于铜电量计阴极上析出铜的量的2倍,可以看出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至少包括两个假定:

(1)电的输送者只是电解质的离子,溶剂水不导电,这一点与实际情况接近。

(2)不考虑离子水化现象。

实际上正、负离子所带水量不一定相同,因此电极区电解质浓度的改变,部分是由于水迁移所引起的,这种不考虑离子水化现象所测得的迁移数称为希托夫迁移数。

图2-15-2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装置图

【仪器试剂】

迁移管1套;铜电极2只;离子迁移数测定仪1台;铜电量计1台;分析天平1台;台秤1台;移液管(20mL)3只;

H2SO4(2mol.L-1);硫酸铜溶液(0.05mol。L-1);HCl(4mol.L-1)

【实验步骤】

1.水洗干净迁移管,然后用0.05mol/L的CuSO4溶液洗净迁移管,并安装到迁移管固定架上。电极表面有氧化层用细砂纸打磨。

2.将铜电量计中阴极铜片取下,先用细砂纸磨光,除去表面氧化层,用蒸馏水洗净,用乙醇淋洗并吹干,在分析天平上称重,装入电量计中。

3.连接好迁移管,离子迁移数测定仪和铜电量计(注意铜电量计中的阴、阳极切勿接错)。

4.接通电源,按下“稳流”键,调节电流强度为20mA,连续通电90min。

7.停止通电后,迅速取阴、阳极区溶液以及中间区溶液称重,滴定(从迁移管中取溶液时电极需要稍稍打开,尽量不要搅动溶液,阴极区和阳极区的溶液需要同时放出,防止中间区溶液的浓度改变)。

【注意事项】

1.实验中的铜电极必须是纯度为99。999%的电解铜。

2.实验过程中凡是能引起溶液扩散,搅动等因素必须避免。电极阴、阳极的位置能对调,迁移数管及电极不能有气泡,两极上的电流密度不能太大。

3.本实验中各部分的划分应正确,不能将阳极区与阴极区的溶液错划入中部,这样会引起实验误差。

4.本实验由铜库仑计的增重计算电量,因此称量及前处理都很重要,需仔细进行。

【数据处理】

温度:开始:24.3 ℃大气压:101.9kpa

终了; 24.2 ℃

平均:24.25 ℃

Ccuso4=0.0521 mol/l Mcu=63.5g/mol Mcuso4=159.5g

电量计阴极铜片通电前W1=0.3436g 通电后W2=10.3468g 通电后阳极区全部溶液质量W2后39.7628g

25.00ml溶液质量W(25后) 25.1105g

通电后阳极区Ccuso4后0.0594mol/L 原溶液25.00ml溶液质量W(25原) 25.0842g

与阳极区同质量溶剂的原溶液质量W2原39.7142g

原溶液Ccuso4(原) 0.0521mol/L

由电量计中铜电极质量增加,计算n电

n电=2(W2-W1)/Mcu=[2(10.3468-0.3436)/63.5]=1.0079l*10^(-3)mol

有阳极区的溶液得n后

V2=25.00(后)*W2后/W(25后)=25.00*39.7628/25.1105=35..5878ml

n后=Ccuso4(后)V2/1000=【0.0594*39.5878/1000]=2.3515*10^(-3)mol

由原硫酸铜溶液得n原

V1=25.00(原)*W2原/W(25原)=25.00*39.7142/25.0842=39.5809ml

n原=Ccuso4(原)*V1/1000=0.0521*39.5809/1000=2.0622*10^(-3)mol

所以n迁=n电+n原—n后

=1.0079l*10^(-3)+2.0622*10^(-3)-2.3515*10^(-3)=0.71861*10^(-3)mol

t(cu2+)=n迁/n电= 0.71861*10^(-3)/ 1.0079l*10^(-3)=0.71

t(so42-) =1-t(cu2+)= 1- 0.71=0.29

铜片的增量/铜的原子量=n 电

5.计算阴极区离子的迁移数,与阳极区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阳极部得到:20.31u C t +=;24

0.69SO t -= 阴极部得到:20.29u C t +=;240.71SO t -=

思 考 题

1.通过电量计阴极的电流密度为什么不能太大?

2.通过电前后中部区溶液的浓度改变,须重做实验,为什么? 3.0。1mol.L -1KCl 和0。1 mol.L -1NaCl 中的Cl -迁移数是否相同?

4.如以阳极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计算t (Cu 2+),应如何进行?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杨岳洋 同组实验者:张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且 1=+-+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t 和+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 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t Q 当量的+H 通过界面向上走,-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

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此界面将随着+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 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在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往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形成界面向上移动的速率。在某通电的时间t 内,界面扫过的体积为V ,+H 输送电荷的数量为该体积中+H 带电的总数,即 VCF q =+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常以库[仑](C )表示。 (3)界面保持清晰的原理: Cd 阳极上Cd 氧化,进入溶液生成CdCl 2,逐渐顶替HCl 溶液,CdCl 2与HCl 不相混合,因为 +2Cd 淌度(u )较小,即++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实验报告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姓名/学号:何一白/2012011908 班级:化22 同组实验者姓名:苏剑晓 实验日期:2014年11月20日 提交报告日期:2014年11月26日 带实验的老师或助教姓名:王溢磊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离子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2 实验原理[1] 当电流通过电解池溶液时,电极上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与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则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 ?=q ? Q t += q + 且 t ++t ?=1 在包含数种电解质的溶液中,t -和t +分别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浓度,其离子迁移数增加;对只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的改变使离子间引力场改变,自然离子迁移数也改变;若温度改变,迁移数亦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差别减小。 实验中采用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量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H +离子迁移数。在一截面均匀的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盐酸溶液,通以电流,当有Q 电量的电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t +Q 当量的H +上行,t -Q 当量的Cl -通过界面下移。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Cd 2+取代,此界面将随H +的上移而移动,界面位置可利用界面上下溶液pH 值的不同,使用指示剂显色。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向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上移速率。在某通电时间t 内,界面扫过体积V ,H +输送电荷数为该体积中H +带电总数,即 q +=VCF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以库[仑](C)计。 要想使界面保持清晰,须使界面上、下的电解质不相混合,这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指示离子在通电情况下达到,Cd 2+就符合这个要求。Cd 2+的淌度(U )较小,有 U Cd 2+dE dL 说明CdCl 2溶液中电位梯度较大(如图1),导致H +难以扩散至下层,而Cd 2+也难以扩散到界面以上,可保持界面清晰。 2 实验操作 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迁移数的测定方法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7.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 7.1.1电化学研究对象 电化学主要是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电能通过电解转化为化学能 化学能通过原电池转化为电能 7.1.2 电化学的用途 1. 电解精炼和冶炼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 电解法制备化工原料; 电镀法保护和美化金属; 还有氧化着色等。 2. 电池汽车、宇宙飞船、照明、通讯、 生化和医学等方面都要用不同类型的化学电源。 3. 电分析 4. 生物电化学 7.1.3两类导体 1.第一类导体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a.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b. 导电过程中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 c.温度升高,电阻也升高 d.导电总量全部由电子承担 ⒉第二类导体又称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等。正、负离子作反向移动而导电 导电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温度升高,电阻下降 导电总量分别由正、负离子分担

*固体电解质,如2AgBr PbI 、 等,也属于离子导体,但它导电的机理比较复杂,导电能力不高,本章以讨论电解质水溶液为主。 7.1.4 正极、负极 阴极、阳极 正极: 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在原电池中正极是阴极;在电解池中正极是阳极。 负极: 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在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在电解池中负极是阴极。 阴极(C a t h o d e ): 发生还原作用的极称为阴极,在原电池中,阴极是正极;在电解池中,阴极是负极。 阳极(A n o d e ): 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在原电池中,阳极是负极;在电解池中,阳极是正极。 离子迁移方向 离子迁移方向:阴离子迁向阳极 Anion →Anode 阳离子迁向阴极 Cation →Cathode 原电池(g a l v a n i c c e l l ) Z n 电极: Zn(S)→Zn 2++2e - 发生氧化作用,是阳极。电子由Zn 极流向Cu 极,Zn 极电势低,是负极。 C u 电极:Cu 2++2e -→ Cu(S) 发生还原作用,是阴极。电流由Cu 极流向Zn 极,Cu 极电势高,是正极。 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 电极①: 与外电源负极相接,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是阴极。 Cu 2++2e -→Cu(S) 电极②: 与外电源正极相接,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是阳极。Cu(S)→ C u 2++2e - 电流效率

界面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实验名称:界面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图解积分测定电荷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在两电极上发生法拉第或非法拉第过程,溶液中承担导电任务的阴、阳离子分别向阳、阴两极移动。阴、阳离子迁移的电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即: 但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率不同,各自所迁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将某种离子传递的电量与总电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则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并且 t+ + t- = 1 若溶液中含有数种阴、阳离子,则t+、t-各为所有阴、阳离子的迁移数之和。一般讲来,某种离子浓度增加,其相应的离子迁移数也有所增加,但也不尽然,由于离子之间的引力场影响的大小随离子的种类不同,所以离子迁移数的改变可能由正负之别,还要视离子的种类及周围环境而定,另外,迁移数也要受温度影响,一般温度升高,t+和t-的差别减小。 测定迁移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界面移动法,一种为电解法(即希托夫法)。本实验采用界面移动法测定盐酸中H+的迁移数,迁移管中离子迁移示意图见图1,装置如图2所示。

图1 迁移管中的电位梯度图2 界面法测离子迁移数装置界面移动法测离子迁移数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指示离子,造成两个界面;另一种是用一种指示离子,只有一个界面。本实验是用后一方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在一截面清晰的垂直迁移管中,充满HCl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量为Q的电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摩尔量的 H+通过界面向上走,摩尔量的Cl–通过界面往下行。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界面(aa’),在该界面以下没有H+存 在,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取代,则此界面将随着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若在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则由于上下层溶液pH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形成清晰的界面。在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往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向上移动的速率。在某通电的时 间(t)内,界面扫过的体积为V,输运电荷的数量为在该体积中H+带电的总数,根据迁移数定义可得: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杨岳洋 同组实验者:张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 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 q 和- 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 且 1 =+-+ 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 - t 和+ 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 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 t 和+ 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流通 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 t Q 当量的+ H 通过界面向上走,- 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假定在管的 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 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 此界面将随着+ 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 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实验十二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1 目的要求 1.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的某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测定CuSO 4溶液中Cu 2+和SO 42-的迁移数。 2 实验原理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 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若正负离子传递电量分别为q +和q - ,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为Q , 则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 +=q +/Q t -=q -/Q 离子迁移数与浓度、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相应增加;温度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但温度升高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差别较小;同一种离子在不同电解质中迁移数是不同的。 离子迁移数可以直接测定,方法有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和电动势法等。 用希托夫法测定CuSO 4溶液中Cu 2+和SO 42-的迁移数时,在溶液中间区浓度不变的条件下, 分析通电前原溶液及通电后阳极区(或阴极区)溶液的浓度,读取阳极区(或阴极区)溶液 的体积,可计算出通电后迁移出阳极区(或阴极区)的Cu 2+和SO 42-的量。通过溶液的总电量 Q 由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量计测定。可算出t +和t -。 在迁移管中,两电极均为Cu 电极。其中放CuSO 4溶液。通电时,溶液中的Cu 2+ 在阴极上 发生还原析出Cu ,而在阳极上金属铜溶解生成Cu 2+ 。 对于阳极,通电时一方面阳极区有Cu 2+迁移出,另一方面电极上Cu 溶解生成Cu 2+ ,因而有 n n n q n u Q Cu 电阳极原始迁+-== +++ + Cu C 222,,, 对于阴极,通电时一方面阴极区有Cu 2+ 迁移入,另一方面电极上Cu 2+ 析出生成Cu ,因而 有 n n n q n u Q Cu 电原始阴极迁+-== +++ + Cu C 222,,, n n t Cu Cu 电 迁+ + = 22. ,224 1u SO C t t -+=- 式中 n Cu + 2, 迁表示迁移出阳极区或迁入阴极区的Cu 2+ 的量, n Cu + 2, 原始表示通电前阳 极区或阴极区所含Cu 2+ 的量,n Cu + 2, 阳极表示通电后阳极区所含Cu 2+ 的量, n Cu + 2, 阴极表示 通电后阴极区所含Cu 2+ 的量。 n 电 表示通电时阳极上Cu 溶解(转变为Cu 2+ )的量,也等于铜电量计阴极上Cu 2+ 析出Cu 的量,可以看出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至少包括两个假定: (1)电的输送者只是电解质的离子,溶剂水不导电,这一点与实际情况接近。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希托夫(Hittorf )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的某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测定CuSO 4溶液中Cu 2+和SO 42-的迁移数。 二、实验原理 电解质溶液依靠例子的定向迁移而导电,为了使电流能够通过电解质溶液,需将两个导体作为电极浸入溶液,使电极与溶液直接接触。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同时电极上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根据法拉第定律,在电极上发生物质量的变化多少与通入电量成正比。通过溶液的电量等于正、负离子迁移电量之和。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用符号t 表示。其中,t 为无量纲的量。若正负离子传递电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为Q ,则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 +=q +/Q t -=q -/Q 离子迁移数与浓度、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相应增加;温度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但温度升高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差别较小;同一种离子在不同电解质中迁移数是不同的。 离子迁移数可以直接测定,方法有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和电动势法等。本实验选用希托夫法。希托夫法是根据电解前后,两电极区电解质数量的变化来求算离子的迁移数。 用希托夫法测定CuSO 4溶液中Cu 2+和SO 42-的迁移数时,在溶液中间区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分析通电前原溶液及通电后阳极区(或阴极区)溶液的浓度,比较等重量溶剂所含CuSO 4的量,可计算出通电后迁移出阳极区(或阴极区)的CuSO 4的量。通过溶液的总电量Q 由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量计测定。可算出t +和t -。 以Cu 为电极,电解稀CuSO 4溶液为例。通电时,溶液中的Cu 2+在阴极上发生还原,而在阳极上金属铜溶解生成Cu 2+。电解后,阴极附Cu 2+浓度变化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①Cu 2+迁移入,②Cu 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1/2Cu 2+ + e→1/2Cu(s)。 因而有:(阴极区) +迁后前电=-n n n n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实验十五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 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若正负离子传递电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溶液 的总电量为Q , 则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 +=q +/Q t -=q -/Q 离子迁移数与浓度、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相应增加;温度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但温度升高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差别较小;同一种离子在不同电解质中迁移数是不同的。 离子迁移数可以直接测定,方法有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和电动势法等。 (一)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目的要求】 1. 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及方法。 2. 明确迁移数的概念。 3. 了解电量计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实验原理】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示意图如图2-15-1所示 : 将已知浓度的硫酸放入迁移管中,若有Q库仑电量通过体系,在阴极和阳极上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阳极: 2OH -→e 2O 2 1O H 22++ 阴极: 2H + +2e→ H 2 此时溶液中H +离子向阴极方向迁移,SO 2- 4离子向阳极方向迁移。电极反应与离子迁移引 起的总后果是阴极区的H 2SO 4浓度减少,阳极区的H 2SO 4浓度增加,且增加与减小的浓度数值相等,因为流过小室中每一截面的电量都相同,因此离开与进入假想中间区的H+离子数相同,SO 2- 4离子数也相同,所以中间区的浓度在通电过程中保持不变。由此可得计算离子迁移数 的公式如下: ()()-+--=???? ??=???? ??=24 24 SO H 4242SO 1mol SO H 21mol SO H 21t t Q F Q F t 增加的量阳极区减少的量阴极区 式中,F=96500C ·mol -1为法拉第(Farady)常数;Q为总电量。 图2-15-1所示的三个区域是假想分割的,实际装置必须以某种方式给予满足。图2-15-2的实验装置提供了这一可能,它使电极远离中间区,中间区的连接处又很细,能有效地阻止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1 引言[1] 1.1 实验目的 1、用界面移动法测定H + 离子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 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介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与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量为 Q q q +-=+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量与总电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q t Q --= , q t Q ++= (1) 且 1t t +-+= (2)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t -和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相应增加。 但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的差别减小。 测定离子迁移数,对于了解离子的性质有很重要的意义。迁移数的测定方法有界面法、希托夫法和电势法等,本实验详细介绍界面法。 利用界面移动法测迁移数的实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两种指示离子,造成两个界面;另一类是只用一种指示离子,有一个界面。本实验是用后一种方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在一截面均匀的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量为Q 的电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t Q +当量的H + 通过界面向上走,t Q -当量的Cl - 通过界面往下行。 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H + ,而被其它的正离子(例 如Cd 2+)取代,则此界面将随着H +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值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在正常条件下,界 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 往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向上移动的 速率。在某通电的时间(t )内,界面扫过的体积为V ,H +输送电荷的数量为在该体积中H + 带电的总数,即

【清华】界面法测离子迁移数-2006030027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吴大维 2006030027 生64 同组实验者:王若蛟 实验日期:2008年5月29日 提交报告日期:2008年6月6日 助教:张荣俊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 采用界面法测定H + 离子的迁移数。 2. 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 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介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与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量为 Q q q +-=+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量与总电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q t Q --= , q t Q ++= (1) 且 1t t +-+= (2)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t -和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相应增加。但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的差别减小。 测定离子迁移数,对于了解离子的性质有很重要的意义。迁移数的测定方法有界面法、希托夫法和电势法等,本实验详细介绍界面法。 利用界面移动法测迁移数的实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两种指示离子,造成两个界面;另一类是只用一种指示离子,有一个界面。本实验是用后一种方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在一截面均匀的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量为Q 的电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t Q +当量的+H 通过界面向上走,t Q -当量的Cl - 通过界面往下行。假定 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其它的正离子(例如2Cd + ) 取代,则此界面将随着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值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在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往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向上移动的速率。在某通电的时间(t )内,界面扫过的体积为V ,H +输送电荷的数量为在该体积中H +带电的总数,即 q VNF += (3) 式中,N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量常以库伦(C )表示。 欲使界面保持清晰,必须使界面上、下电介质不相混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指示离子在通电情况下达到。CdCl 2溶液能满足这个要求,因为Cd 2+ 淌度(U )较小,即 2Cd H U U ++< (4) 在图2-14-2的实验装置中,通电时,H + 向上迁移Cl - 向下迁移,在Cd 阳极上Cd 氧化,进入溶液生成CdCl 2,逐渐顶替HCl 溶液,在管中形成界面。由于溶液要保持电中性,且任一截面都不会中断传递电流,且H+迁移走后的区域,Cd 2+紧紧地跟上,离子的移动速度(v )是相等的, 2Cd H v v ++=。由此可得: 2Cd H U dE dE U dL dL ++ '= (5) 结合(4)式,得 dE dE dL dL '> (6) 即在CdCl 2溶液中电位梯度是较大的,如图2-14-1所示。因此若H +因扩散作用落入CdCl 2溶液层。它就不仅比Cd 2+迁移得快,而且比界面上的H +也要快,能赶回到HCl 层。同样若任何Cd 2+进入低电位梯度的HCl 溶液,它就要减速,一直到它们重又落后于H +为止,这样界面在通电过程中保持清晰。 2 实验操作 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实验仪器: DYY-Ⅲ型稳压稳流电泳仪1个、SL-1恒温仪1个、电迁移法迁移数测定仪1套、万用表1个、秒表1个 实验药品: 0.09549mol/L HCl 溶液(已加入甲基橙指示剂) 2.2 实验条件 恒温槽温度:30.0℃ 2.3 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 2.3.1 仪器准备 按图2-14-2安装仪器。用少许已加入甲基橙的盐酸溶液润洗迁移管两次,而后在整个管中加满盐酸溶液。注意:切勿使管壁粘附气泡。将镉电极套管加满盐酸溶液(安装前检查镉电极,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岳洋 同组实验者: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 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且 1=+-+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t 和+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 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t Q 当量的+H 通过界面向上走,-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

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此界面将随着+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 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在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往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形成界面向上移动的速率。在某通电的时间t ,界面扫过的体积为V ,+H 输送电荷的数量为该体积中+H 带电的总数,即 VCF q =+ 式中:C 为+ 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常以库[仑](C )表示。 (3)界面保持清晰的原理: Cd 阳极上Cd 氧化,进入溶液生成CdCl 2,逐渐顶替HCl 溶液,CdCl 2与HCl 不相混合,因为 +2Cd 淌度(u )较小,即++

物理化学-实验十三: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实验十三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希托夫法和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库仑计的使用; 3.测定AgNO3水溶液中Ag+离子和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二、实验原理 当电流通过含有电解质的电解池时,经过导线的电流是由电子传递,而溶液中的电流则由离子传递。如溶液中无带电离子,该电路就无法导通电流。 已知溶液中的电流是借助阴、阳离子的移动而通过溶液。由于离子本身的大小、溶液对离子移动时的阻碍及溶液中其余共存离子的作用力等诸多因素,使阴、阳离子各自的移动速率不同,从而各自所携带的电荷量也不相同。由某一种离子所迁移的电荷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荷量(Q)之比称为该离子的迁移数。而 Q = q _ + q + 上式中q _和q +分别是阴、阳离子各自迁移的电荷量。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 _ = q _ /Q ,t + = q _ /Q(1) 显然t _ + t + = 1 (2) 当电解质溶液中含有数种不同的阴、阳离子时,t _和t + 分别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 测定离子迁移数的方法有希托夫法(Hittorf Method)、界面移动法(Moving Boundary Method)和电动势法(Electromotive Force Method)。本实验采用希托夫法和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I.希托夫法(Hittorf Method) 测定离子迁移数 一.希托夫法基本原理 希托夫法测定迁移数的原理是根据电解前后,两电极区内电解质量的变化来求算离子的迁移数。两个金属电极放在含有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池中,可设想在这两个电极之间的溶液中存在着三个区域:阳极区、中间区和阴极区,如图1所示。并假定该溶液只含1—1价的 图1 离子的电迁移示意图

实验12离子迁移数

实验十二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1 目的要求 1.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的某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测定CuSO 4溶液中Cu 2+和SO 42- 的迁移数。 2 实验原理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 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若正负离子传递电量分别为q +和q -,通 过溶液的总电量为Q , 则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 +=q +/Q t -=q -/Q 离子迁移数与浓度、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相应增加;温度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但温度升高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差别较小;同一种离子在不同电解质中迁移数是不同的。 离子迁移数可以直接测定,方法有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和电动势法等。 用希托夫法测定CuSO 4溶液中Cu 2+和SO 42-的迁移数时,在溶液中间区浓度不变的条件下, 分析通电前原溶液及通电后阳极区(或阴极区)溶液的浓度,比较等重量溶剂所含MA 的量,可计算出通电后迁移出阳极区(或阴极区)的MA 的量。通过溶液的总电量Q 由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量计测定。可算出t +和t -。 在迁移管中,两电极均为Cu 电极。其中放CuSO 4溶液。通电时,溶液中的Cu 2+在阴极上 发生还原,而在阳极上金属银溶解生成Cu 2+。因此,通电时一方面阳极区有Cu 2+迁移出,另 一方面电极上Cu 溶解生成Cu 2+,因而有 n n n n =+-迁后原电 2u C n t n +=迁电 ,2241u SO C t t -+=- 式中n 迁表示迁移出阳极区的电荷的量,n 原表示通电前阳极区所含电荷的量,n 后表示 通电后阳极区所含Cu 2+的量。n 电用表示通电时阳极上Cu 溶解(转变为Cu 2+)的量也等于铜 电量计阴极上析出铜的量的2倍,可以看出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至少包括两个假定: (1)电的输送者只是电解质的离子,溶剂水不导电,这一点与实际情况接近。 (2)不考虑离子水化现象。 实际上正、负离子所带水量不一定相同,因此电极区电解质浓度的改变,部分是由于水迁移所引起的,这种不考虑离子水化现象所测得的迁移数称为希托夫迁移数。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姓名:张腾 学号:2012011864 班级:化21 同组实验者:田雨禾 实验日期:2014年12月4日 提交报告日期:2014年12月6日 实验助教:王溢磊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离子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2 实验原理[1] 当电流通过电解池溶液时,电极上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与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则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 ?=q ? Q t +=q + Q 且 t ++t ?=1 在包含数种电解质的溶液中,t -和t +分别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浓度,其离子迁移数增加;对只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的改变使离子间引力场改变,自然离子迁移数也改变;若温度改变,迁移数亦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差别减小。 实验中采用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量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H +离子迁移数。在一截面均匀的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盐酸溶液,通以电流,当有Q 电量的电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t +Q 当量的H +上行,t -Q 当量的Cl -通过界面下移。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Cd 2+取代,此界面将随H +的上移而移动,界面位置可利用界面上下溶液pH 值的不同,使用指示剂显色。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向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上移速率。在某通电时间t 内,界面扫过体积V ,H +输送电荷数为该体积中H +带电总数,即 q +=VCF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以库[仑](C)计。 要想使界面保持清晰,须使界面上、下的电解质不相混合,这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指示离子在通电情况下达到,Cd 2+就符合这个要求。Cd 2+的淌度(U )较小,有 U Cd 2+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姓名:*** 学号:2015012*** 班级:化学**班 实验日期:2018年3月14日提交报告日期:2018年3月17日 带课老师/助教:*** 1 引言(简明的实验目的/原理) 2 实验操作 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迁移管,DC-0510节能型智能恒温槽(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d电极,Ag电极,UT56优利德万用表,DHD300V/50mA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秒表,砂纸。 HCl溶液(0.1005mol?L-1),甲基橙溶液。 2.2 实验条件 实验室室温:20.0℃;恒温槽温度设定在25.0℃。 2.3 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 1. 安装仪器 超级恒温水浴温度调至25.0℃。检查镉电极,用砂纸将电极表面打磨 干净。用加入少许甲基橙的0.1005mol·L-1的盐酸溶液(呈红色)润洗迁移 管两次后,在整个管中加满盐酸溶液。将镉电极套管加满盐酸溶液,安装 在迁移管的下部。迁移管垂直固定,避免振荡。将Ag电极打磨后安装在 迁移管上部,依照右图连接电路,准备开始实验。 2. 恒流法测迁移数

打开稳压稳流电源,选择开关选至稳流。调节电流至约3mA,随着电解的进行,阳极镉不断溶解变为Cd2+,由于H+离子迁移,出现清晰界面,当界面移动到第一个刻度时立即打开秒表,此后记录电流值及界面迁移到整数刻度时(即0.1mL,0.2mL,… 0.5mL)的时间即可。 3. 恒压法测迁移数 选择开关选至稳压,调节电流在6~7mA之间,随着电解的进行,当界面移动到第一个刻度时立即打开停表,此后每隔1min记录时间及对应的电流值,每当界面移动至第二、第三等整数刻度时记下相应的时间及对应的电流。直到界面移动至第五个刻度(每刻度的间隔为0.1mL)。比较两种方法。 注意事项: 1. 往迁移管中灌装HCl溶液时,管内、管壁上均不可有气泡,否则影响电路的导电性,甚至造成断路; 2. 恒压及恒流实验前,均应打磨电极; 3. 通电前以及在恒压、恒流之间切换时,都将电压、电流大小调节旋钮调至最小。通电后,再缓慢调大电压或电流。否则直流稳压稳流电源极易损坏; 4. 防止迁移管内两层间的对流和扩散,故管内温度应均匀且不宜过高,通过的电流不宜过大,管的截面积要小,实验时间不宜过长。 3 结果与讨论 3.1 原始实验数据 3.1.1 恒流法实验数据 实验得到在恒流条件下,界面扫过的体积V及相应的用时t、瞬时电流I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恒流法测定迁移数实验数据 V/mL t/s I/mA 0.000 0 2.999 0.100 372 2.998 0.200 747 2.999 0.300 1119 2.998 0.400 1491 2.999 0.500 1868 2.998 由表1的数据,可认为在恒流条件下,电流大小保持均值ˉI=2.999mA不变。 3.1.2 恒压法实验数据 实验得到在恒压条件下,每隔1min记录相应的电流值如表2所示。 表2 恒压条件下每隔1min记录的相应电流值 t/s I/mA t/s I/mA t/s I/mA t/s I/mA 0 2.824 540 2.354 1080 2.063 1620 1.858 60 2.757 600 2.314 1140 2.039 1680 1.839 120 2.695 660 2.277 1200 2.013 1740 1.820 180 2.636 720 2.244 1260 1.988 1800 1.804 240 2.581 780 2.210 1320 1.965 1860 1.785 300 2.530 840 2.178 1380 1.943 1920 1.768 360 2.483 900 2.150 1440 1.921 1980 1.752 420 2.438 960 2.119 1500 1.900 2040 1.735 480 2.395 1020 2.091 1560 1.879 2100 1.720

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一 实验目的 1:用界面移动法测定H +的迁移数。 2:用图解积分法测定电量。 二 实验原理 界面移动法是由测定离子的运动速度以确定离子迁移数的一种方法。图1为测定CA 溶液 中 C + 离子的迁移数,可加入 C'A 溶液做指示溶液,两种溶液 可形成清晰界面。通电后, C +和 C' +离子同时向阴极移动,若选择适宜的条件以使 C' 离子的移动速度略小于 C + 离子的移动速度,则可观察到清晰界面的缓缓移动。若通电 nF 电量后界面移动到 a'b' ,则可通过溶液的浓度 C 及 ab 与 a'b' 间的溶液体积以计算 C + 离子的迁移数。 若通过的电量为 nF , 有物质的量 t + n 的 C + 离子通过界面 a ′ b ′ ,也即是在界面 ab 到 a ′ b ′ 间的全部 C + 离子通过了 a ′ b ′ 。若界面 ab 与 a ′ b ′ 间的液柱体积为 V ,溶液的浓度为 c 。 图1 界面移动法原理 则有: t + n = Vc t + = V c / n (8.2.5) V 可由测得的玻璃管的直径与界面移动距离 aa ′ 算出;n 可由电量计测出。因此 t + 可以方便地测得。 图2 界面移动法测离子迁移数装置示意图 本实验用Cd 2+作为指示离子,测定0.1 mol ·dm -3HCl 中H +的迁移数。因为Cd 2+淌度(U )较小, 即U Cd 2+ <U H + . 在图2的实验装置中,通电时,H +向上迁移,Cl -向下迁移,在Cd 阳极上 Cd 氧化,进入溶液生成CdCl 2,逐渐顶替HCl 溶液,在管中形成界面。 设V 0是含有MA 物质的量为1 mol 的溶液的体积,当有1 mol 的电子通过溶液时,界面向阴极移动的体积为o V t +,如经过溶液电量为QC ,那么,界面向阴极移动体积为 o V t F Q V +?= (1) o QV FV t = + (2) 又c V o 1 = (3) 式中c 为MA 溶液的浓度

界面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界面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实验名称:界面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 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图解积分测定电荷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在两电极上发生法拉第或非法拉第过程,溶液中承担导电任务的阴、阳离子分别向阳、阴两极移动。阴、阳离子迁移的电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即: 但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率不同,各自所迁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将某种离子传递的电量与总电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则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并且 t+ + t- = 1 若溶液中含有数种阴、阳离子,则t+、t-各为所有阴、阳离子的迁移数之和。一般讲来,某种离子浓度增加,其相应的离子迁移数也有所增加,但也不尽然,由于离子之间的引力场影响的大小随离子的种类不同,所以离子迁移数的改变可能由正负之别,还要视离子的种类及周围环境而定,另外,迁移数也要受温度影响,一般温度升高,t+和t-的差别减小。 测定迁移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界面移动法,一种为电解法(即希托夫法)。本实验采用界面移动法测定盐酸中H+的迁移数,迁移管中离子迁移示意图见图1,装置如图2所示。 图1 迁移管中的电位梯度图2 界面法测离子迁移数装置 界面移动法测离子迁移数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指示离子,造成两个界面;另一种是用一种指示离子,只有一个界面。本实验是用后一方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在一截面清晰的垂直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量为Q 的电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H+通过界面向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