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配套K12]2016-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特色训练 (新版)新人

[配套K12]2016-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特色训练 (新版)新人

[配套K12]2016-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特色训练 (新版)新人
[配套K12]2016-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特色训练 (新版)新人

24《出师表》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结合文下注释,读懂文章内容。领会诸葛亮提出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正确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拳拳忠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加强诵读,体会作者的拳拳忠心,领会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学习难点】了解本文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本文情词恳切,感人肺腑,宜先按文后示例,读准节奏、停顿;结合文下注释,粗知文句大意;然后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拳拳忠心,耿耿情意。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文学常识:《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_(时代)的政治家,字,号 ,谥号,后世称其为。“表”是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

2、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⑴中道崩殂.()⑵益州疲弊.()⑶恢弘.()志士之

⑷妄自菲薄

..()()⑸忠谏.之路)⑹陟.罚臧否.()()⑺以遗.()陛下⑻性行.淑均()⑼行.阵和睦()

⑽猥.自枉屈()⑾庶.竭驽.钝()()⑿咨诹.善道

()

3、仿照文后示例,运用所掌握的文言句读法,读准句子停顿(用“/”划出停顿处)。

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

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查有关资料,运用积累的文言词汇解释加点词义。

1)中道崩殂

..()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盖追先帝之殊遇

..圣听()

..() 4)诚宜开张

5)以光.先帝遗德() 6)恢弘

..志士之气()

7)引喻失义.() 8)陟罚臧否

..:()

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0)作.奸.犯.科.()

11)此皆良实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12)是以

13)悉以咨.之() 14)性行淑均

..()

15)优劣得所

....() 16)躬.耕于南阳() 17)

先帝不以臣卑鄙

..() 18)猥.自枉屈()

19)遂许先帝以驱驰

..()

..() 20)尔来

21)夙.夜忧叹() 22)深入不毛

..()

23)庶竭驽钝

..奸凶()

....()() 24)攘除

25)斟酌损益

..() 26)以彰.其咎.()

27)咨诹

..()

..善道() 28)察纳雅言

5、整体感知:

本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_______(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

“先帝”指,“陛下”指。“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三国。《出

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①_____________,②_____ _,③____ 。

6、质疑:你在自学过程中还有哪些疑惑?或者你估计同学们最多的疑惑是什么?请把它写在

下面。

资料链接: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

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

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

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

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课堂·研讨

1、导入:

2、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朗读方法)

3、检查预习,疏通文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小组讨论:

(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最关键的是哪一条?这些建议表达了他怎样的政治愿望?

(2)这篇表文仅仅是提出一些建议吗?还写了哪些内容?都贯穿着一种什么情感?

(3)《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结:关于“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关于“寓情于叙”的特点: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句句忠言;启发后主奋发图强,声声顺耳。

三、巩固?检测

(一)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我会认组词 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 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 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 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 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 嫉:jí(嫉妒、嫉恨、嫉恶) 妒:dù(嫉妒、妒火、妒恨) 瓷:cí(瓷器、瓷盆、陶瓷) 二、多音字 累:léi (果实累累)lěi (长年累月)lèi (劳累) 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 三、近义词 新鲜一一新奇常常一一经常满足一一知足 踪迹——痕迹款款一一慢慢兴趣——兴致 满盈——充满疑心——怀疑漂亮——美丽 羡慕——艳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 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 四、反义词 新鮮一一陈旧疑心一一信任漂亮一一丑陋 争执一一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 清清晰晰一一模模糊糊 五、理解词语 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3.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 4.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5.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累累的骨朵儿”比喻成“繁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骨朵儿的细密白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赏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心远地自偏(1分) (2)、“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3)、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5.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七八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三、四句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案: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3.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见到了悠远的南山。 4.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我,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正因为如此才能过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的“无我之境”。 5. 作者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应该返回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 春望 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19.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1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19.忧国思家的情怀。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答:(一)(4分)5.“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和作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 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品课件

24诗词五首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妒、袅”等6个生字,读准“悄、累”这2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月亮的足迹都会出现在哪里,品味月色的美。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3、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的含义。体会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赏读文章,理解月亮代表的情感和寓意。 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孩子们寻月踪迹,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认识文中奶奶的形象,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抒发人们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能享有的纯真愿望。。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资料和古诗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寻月踪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4)回读课文,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5)体会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抒发情感。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板书:月迹/贾平凹) 2、作者资料。(贾平凹在陕西农村长大,父母为他取名平娃,“娃娃”的“娃”,长大后就用陕西方言中的“凹”来代替了“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4课《古人谈读书》 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24 古人谈读书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兴味:兴趣,趣味。 B.未晓:天还没亮。 C.思量:思考,考虑。 2.“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密合,贴近;②紧急;③切实,实在,着实。“读书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切身须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们有时读书不要急躁,而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4.诗人认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而与自己的内容则一定要细读深思。 5.关于读书,我们读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参考答案】 1.B 2. ③① 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4.暂且放过去切身相关 5.示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谈读书(两则) 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 (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2)限制、阻碍。() (3)自求上进。() (4)形容整个儿。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24 诗词五首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饮酒》(其五) 《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课-30课

24、梅兰芳 教学目的: 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说说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4、能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5、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全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板书课题:梅兰芳。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吗? 2、出示自探提示 (1)、梅艳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本文讲述了梅艳芳的什么事迹? (3)你从梅兰芳身上的精神体会到什么? 二、解疑合探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掌握新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1937年,由海沦陷,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的邀请。 第二段(5、6):写梅兰芳来到香港,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第三段(7~12):写香港沦陷了,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蓄须宣告不再登台演出。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导学案(人教版)

24、《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会写一些重要的词语。 2. 知道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 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 请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选贤与能 A. yǔ B. jǔ ②矜、寡、孤、独 A. guān B. jīn ③男有分 A. fēn B. fèn ④货恶其弃于地 A. è B. wù 2.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④不独子其子() ⑤矜、寡、孤、独()()()()⑥废疾() ⑦男有分()⑧女有归() 3. 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____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题目中的“大道”__________________。 二. 按原文填空: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少年闰土)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少年闰土)解析 少年闰土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bǐng)钢叉,向一匹猹(chá)”尽力的"刺去。(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闰土勇敢、机敏的性格特征。)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kuà)下逃走了。// 第一部分(1)写“我”记忆中的闰土。 (2)这少年便是闰(rùn)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jì)祀(sì)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写“我”和闰土的关系。) (3)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写“我”对闰土的到来充满了期待。)他是能装弶(jiàng)捉小鸟雀的。(为下文闰土给“我”将乡村趣事做铺垫。)// 第二部分(2、3)写“我”和闰土的关系,以及“我”和他认识的过程。 (4)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zhān)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24 诗词五首 第1课时 《饮酒〈其五〉》《春望》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 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提问1: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提问2: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提问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提问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提问5: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三、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 山夕飞鸟伴——内心愉悦宁静致远 淡泊名利 春望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自由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点名读,正音。注意“搔(sāo)、簪(zān)”是平舌音。 提问1:思考: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描绘画面 提问2: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写了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提问3: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学生可能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言之成理即可) 提问4: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4课《月迹》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月迹》同步练习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嫉(jì jí)________妒屏(bǐng píng)________气袅(niǎo xiāo)________袅炊烟 骨(gū gú)________朵儿羡(xiàn qiàn)________慕瓷(cíchí)________花盆 2.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的桂树________的骨朵儿 ________的感觉________地爬高 ________地溜进来________地闪着银光 3.用“然”组成的词语填入相应的空中。 ①奶奶________说:“月亮进来了!” ②我们都跑了出来,它________就在院子里。 ③一向落后的平平这次________得了满分。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________ (2)没有边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________ (3)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忌恨的心理。________ 5.写出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________ (2)(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________ 6.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________(时间)孩子们寻找月迹的过程,他们先后寻找到了________等足迹,表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让人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7.按要求完成句子。 (1)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仿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8.重点段落品析。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4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教学方法:体验式导学法 4、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5、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境,谈话导入(5分钟左右) 1、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说说喜欢它的原因。那么,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出示课件一一狐狸的图片,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板书课题)(生齐读) ㈡自我感受,初知课文(7分钟左右)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2)出示自学提纲: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 ④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2、合作自学,质疑问难 (学生结合提示自学,教师巡视,深入到学习小组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必 要时可以给予适当的点拨或提示。)(适时板书:小狐狸、老狐狸、正太郎)㈢互动交流,感悟真情(15分钟左右) 1、集体讨论交流,深入体会情感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预设:①“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②“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板书:咬木桩、喂奶) ③“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可能是由于惦记小狐狸,明显得瘦了。” ④“老狐狸觉察到无论如何也咬不断那铁链,就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 (适时板书:老狐狸一聪明、善良;)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预设:“他费力地睁开眼睛,朦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 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板书:搭救)(3)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板书:送食、要回,放) 预设:针对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如下内容: (1)开始,正太郎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1.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他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2.思想主旨 《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渔家傲》: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3.重点问题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句子赏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句子赏析 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叫着。 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光秃秃“冷清清“孤零零,三个相同结构的叠词连续出现,刻画出孤清、悲伤、让人心生同情的氛围,这也是正太郎感受到的小狐狸所处的境遇。 “嗥叫是“大声叫的意思,孤单可怜的小狐狸,仰起脖子,大声叫着,善良的正太郎敏感地觉察到它是无助地叫着“妈妈──妈妈──,这清脆的、悲伤的声音,深深刻在了正太郎的心上,为下文正太郎对狐狸的救助埋下了伏笔。 2、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一个“冲字和“大摇大摆一词,让我们在初读时怀疑,这只狐狸怎么啦?如此大胆?这不是自投罗网吗?怀疑与担心,在下文的阅读中迎刃而解:原来狐狸夫妻俩为营救小狐狸而不顾危险设了“调虎离山之计!回读时,自然有一种欣喜与佩服之情油然而生,这真是一种大无畏的勇士精神,对孩子深切浓厚的爱才会使它们这样做!3、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 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看到此情此景,正太郎在想什么呢?肯定有千言万语,但这个情景一定温暖了正太郎的心,坚定了要送小狐狸回家的决心;也一定温暖了

每一个孩子的心,触动了孩子的心怀: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会更加温暖、美好。 4、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这是故事的结局,一个美丽的结局!雪地里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预示着狐狸一家又开始了甜蜜欢乐的生活。 这种光芒,不仅要用眼睛来观察,更要用心灵来感悟:“金色的光芒是动物那种真切感人的浓浓亲情的光芒!是人们努力创造的和谐美好的地球生活的光芒! 直到今天,不论喂什么,它都不吃。 光秃秃的柞(zuò)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 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háo)叫着。 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正太郎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狐狸。 他想,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多可怜呀!这天半夜,秋田狗汪汪地叫着,正太郎被惊醒了。 爸爸、妈妈都睡得十分香甜。 正太郎悄悄地爬起来,睁大眼睛看着仓房那边。 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duō)哆嗦(suō)嗦的鸡。 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转身逃跑了。

必备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大道之行也

必备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大 道之行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jǔ能睦mù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 点拨:注意多音字“与”“分”“恶”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 (2)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女子出嫁。 (3)货恶其弃于地。恶:憎恶。 (4)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作:兴起。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解释为:选拔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方面。 (2)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4)希望社会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点拨:重点理解“与”“信”“修”等词语。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点拨:重点理解“亲”(第-个“亲”意思足“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的意思。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点拨:重点理解“分”“归”等词语。 通过对必备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大道之行也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 相关链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精品教案

24《月迹》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袅、嫦”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在夜晚你观察过月亮吗?说说你们知道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句。 预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月亮的喜爱,是中国人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月亮有关的。(贾平凹《月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 3.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预设: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陕西省丹凤人。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浮躁》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二、初读感知 (一)认读生字。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1)认识生字新词:悄累袅嫦娥嫉妒瓷 (2)比一比:看谁为生字组词最多。 (3)注意读准“悄、累”这两个多音字。

2.近义词辨析。 嫉妒--忌妒 (1)读音不同:嫉妒(jí dù)忌妒(jì dù) (2)词意相同:因别人比自己好而忌恨。 3.联系生活法:袅(袅袅炊烟) 4.让我们一起来做个钓月亮的游戏吧! (二)了解大意。 1.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预设: 时间:中秋。 地点:中堂、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弟弟、妹妹。 事件:盼月、寻月、议月。 2.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哪些地方寻到了月亮? 预设:镜中、院中、杯中、河里、眼中。 三、鉴赏课文 (一)镜中看月。 1.说说你对课文第一句话的理解。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预设:“新鲜、不满足”表现了孩童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 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为下文写几个孩童追寻月亮预设了心理基础。 2.思考一下:第2自然段写月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溜、长了腿、爬”这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把月亮当作一个可爱的孩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亮在镜子中由缺变圆的过程。 孩子这样的想法合理么? 预设:合理,符合儿童的心理,体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二)院中赏月。 1.自读第3-1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奶奶说月亮上有什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梳理字词,积累文言知识,掌握一些重点名句。 2.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脉络,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体会儒家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假如同学们到南京旅游,一定会去中山陵。那里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理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2.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二、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过渡语:让我们首先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打好学习的基础。 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提示: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示意老师。 1.初读课文至少两遍,读准字音,读好停顿。用红笔标出你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读完后查字典或课下注释,并在课本注音,有疑惑的圈出来做好标记。(温馨提示: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 2.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课文,理解大意,重点字词做好批注(温馨提示: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等),不会的用红笔标注出来。 知识链接:《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自学检测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了解文学常识: 课文选自《》,这本书是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以辑录、编纂而成,共_____篇。大道,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课文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

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