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严复与陈独秀道德观的现实价值

严复与陈独秀道德观的现实价值

严复与陈独秀道德观的现实价值
严复与陈独秀道德观的现实价值

严复与陈独秀道德观的现实价值

严复与陈独秀道德观的现实价值

作者/ 朱效梅

严复和陈独秀这两个在近代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在道德问题上先后提出了“新民德”和“伦理的觉悟是最后的觉悟”的思想。他们对道德教育的认识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启发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道德教育的规律。

一、德育根本在身体力行,不可套用智育模式

在道德教育规律方面,严复和陈独秀有相同的认识,他们都认为要尊重德育自身的规律,强调德育与智育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德育需要身体力行,德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训,不是告诉学生“何以为生”的本领,而是注重学生精神方面的发展与培育,启迪学生思考并践行“为何而生”和“如何而生”的价值与意义,通过精神性的成长、反省、思考外推到行动中,进而体现出德育的成效。因此,德育遵循的原则与智育遵循的原则应有很大区别,不能简单套用智育模式。杜威在谈到哲学问题时就提到:“哲学现在所处困境的原因是:有用的知识越增加,哲学则越忙于完成其与人生无关的任务。”当年梁启超也曾对此有过类似的担忧:“吾恐今后智育愈盛,则德育愈衰。”他们的担忧和思考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德育与智育是有区别的,如果用智育的模式来套用德育,就会背离德育育人的宗旨,只见智识的增长而不

见精神的成长,只重“才”而忽视“德”。

陈独秀意识到“道德是人类本能和情感上的作用,不能像知识那样容易进步”。严复更明确提出德育与智育发展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重视身体力行。一方面他提出“五洲德育之为教,莫不取其种族宗教哲学之公言类纂之”,各民族德育内容在表述上看似千差万别,但总有一些共通甚至普世的东西,是人类基本处事准则,所以应编纂“公言”以成教科书来进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他更认识到身体力行这些“公言”对德育的重要性,“德育之事,虽古今用术不同,而其著为科律,所以诏学者,身体而力行者,上下数千年,东西数万里,风尚不齐,举其大经,则一而已。”德育的根本不在于其内容表现是否有新意,而在于是否能将“不大异”之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之,身体力行之。从今天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角度来说,就是如果能够使学生做到身体力行,即使他们不能将“公言”的条条背诵下来,不会用于考试,德育也是成功的。反之,如果学生只会在考试时回答问题式地将“公言”内容记述下来,而与其日常生活没有产生关联,更不会在生活中付诸行动,那么无论多么好的考试成绩,都不能说德育是成功的。

《礼记-中庸》提出为学的五个层次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最终的落脚点也在笃行。离开行动,没有知行合一,则前面学问、思考的意义都要大打折扣。然而,对于今天的德育来说,“笃行”并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难以被纳入现有的、适用于智育的学科评价体系之中。于是,在实际中我们只能忽视德育自身的规律,将德育与智育同样对待,把道德

设定为可以用标准化考试来测量的知识,致使德育套用智育模式而难以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因为套用智育模式,德育被简化为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留在学生头脑里的也大多是干瘪的、适宜背诵的条目,而缺乏针对学生心灵和道德成长的内容,更鲜有学生从中获得情操的陶冶、道德的提升以及精神的成长,更不用说在日常生活和实际行动之中体现出这些成长。而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之所以为学生所诟病、反感的最根本原因。前人关于重视德育自身规律,根本在身体力行的论述,对于今天套用智育模式而处于困境的德育来说极富现实价值和启示。

二、德育环境重人心风俗,避免本本主义式教育

就德育的环境来说,严复和陈独秀有很多相似的看法,他们都认为应该避免道德问题的孤立化,都重视各种文化力量及其形成的文化合力对德育的影响,实际上提倡了一种大德育的思想。无论是严复还是陈独秀,都一定程度上意识到道德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与社会、文化、文学、政治等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这其中,人心风俗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须避免本本主义式的教育,不能仅仅是停留于书本中的文字,更要结合德育的社会环境来进行教育。陈独秀从来不是孤立地看待道德和伦理问题,而是在一定的文化视野下进行思考,他反复强调“旧文学与旧道德,有相依为命之势。”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伦理道德盘踞于文学艺术之中,开展伦理革命的同时也必须开展文学革命,否则伦理革命不但难以成功,即使获得暂时成功也会成果不保。

严复把民俗、国性、世道、人心等关乎国家盛衰之要素的状况与道德状况联系在一起,认为道德本身就系于国性之中,“道德者,其相吸力之大用也。故必凝道德为国性,乃有以系国基于苞桑。即使时运危险,风雨飘摇,亦将自拔于艰难困苦之中,蔚为强国”。作为社会环境的人心风俗一旦败落,道德风气也必然随之扫地,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衰弱。严复从世界的角度得出结论:历来“国于天地,其长存不倾,日跻强盛者,必以其民俗、国性、世道、人心为之要素。……”所以,严复提出的救国方案是,“欲救当前之弊,其事存于人心风俗之间”。也就是说,只有人心风俗向善向上,才会给德育提供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道德进步,两者互为表里,增强国家的实力。严复所处的时代,盛行“后义先利,诈伪奸欺”的人心风俗,在甲午海战中甚至出现“以铁滓沙泥代火药”的现象。严复痛心地指出,正是这样“各奋其私”、“其群将涣”之民德,导致了“今日之败衄,他日之危亡”。联系当今中国社会,食品安全问题、豆腐渣工程等现象已不仅仅是社会环境问题,同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他们本身就是这些现象的受害者,也是人心风俗日下信息的接受者甚至传播者。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的德育就必须结合现状超越本本主义式的教育模式。

信息化时代的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而且便捷,他们接受关于社会的各种负面信息、负面的社会导向、习气等,这些都与正统的教育内容相抗衡、抵制。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不能受到本本的束缚,局限于教科书,而必须同时把

人心风俗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考虑进去。本本主义式的教育往往在达成教育目标上是急功近利的,而就实践中如何达成德育目标来说,道德的进步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严复和陈独秀都充分认识到因其难度大而应当重视长远性。严复指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者都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这其中又尤以新民德一事“为三者之最难”。陈独秀也说要想使一般国民觉醒,“其日尚远也!”

严复把民德问题看作造成中国积弱积贫的根源,同时认识到其改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他不赞成熊纯如的观点,认为共和后“国家从此统一,社会从此康宁”。这是因为他意识到,今日之民力、民智和民德都不是朝夕之间形成的,而是“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刑政教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今日欲以旦暮之为,谓有能淘洗改革,求以合于当前之世变……殆可不待再计而知矣”。严复很清楚中国强大的传统伦理道德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变化。他赞同斯宾塞“民之可化,至于无穷,惟不可期之以骤”的观点,认为道德的进化需要加以强力震撼和长时间的磨合,不能期冀取得一蹴而就的成就。唯有经过长期的教化,逐渐扭转人心风俗,才能最终实现德育的目标。

三、明确历史规律性,洞悉当下复杂性

就德育内容的针对性来说,不仅要明确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同时更要贴近现实,洞悉当下的复杂性,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陈独秀和严复都很重视社会进化对德育的影响,但他

们的具体主张又各有侧重。其中,陈独秀的观点提示我们,教育者要立场坚定地明确历史规律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不能因现实的曲折程度而动摇的。而严复思考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历史规律性的呈现不可能是直线式的,更可能是迂回的、曲折的。他们观点上的差异就如“自相似”理论所揭示的那样,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海岸线的形状大体相同,但如果我们身处其中沿着海岸线走上一遭时,就会发现每个地形图上的直线其实都是由无数的曲折甚至断裂组成的。我们不能说航拍的海岸线就是错误的,因为它以宏观的视角抽象地代表了我们所能够亲历的具体的海岸线。正如陈独秀是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把握和阐述了他对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理解,而严复更多的是从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未来的角度看待中国可能经历的变化与曲折。对于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既要给学生大方向的指导,把规律性的认识理直气壮地、明确地传授给学生,同时,更要重视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复杂性,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注重当下的体验,对来自现实的冲击和影响也更为强烈和明显。

在汲取历史资源应用于今天道德教育的问题上,我们要摈弃“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模式化观念,而应对他们的选择加以具体分析,这样才能给今天我们的选择和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借鉴。陈独秀的积极意义在于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确定的。陈独秀的“激进”虽然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其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则需引起深思和警惕。当然,陈独秀对新道德的颂扬和对旧伦理的批判有其对中国社会巨大惯性的理解,所以他根据

取乎其上得其中,取乎其中得其下的判断策略性地提出了对旧伦理道德毫不保留地痛加批判和抛弃,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策略在当时对旧传统摧枯拉朽的批判和对新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也不必讳言它对后来人们正确认识、看待传统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另外,陈独秀在如何利用历史资源方面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陈独秀坚持认为孔子之道不适于现代生活,但他不是一概地把“温良恭俭让信义廉耻诸德及忠恕之道”作为孑L教所独有的来加以反对,还认为“此等道德名词,乃世界普通实践道德”。可见我们利用道德教育的历史资源,就必须对之加以深入分析,而后进行取舍。

同样,严复的“保守”在今天看来未必没有价值和意义。在时代发生巨变时,需要有人保持理性,而非对“新事物”不加质疑地全盘接受,更不能同时伴以对所谓“旧事物”毫无顾忌、不加分析的抛弃。垂垂老矣的严复面对新文化的浪潮,以其对现实和历史的深刻洞悉,更多地关注于历史进程呈现出的复杂性与曲折性,感受到传统渐行渐远的悲哀,所以他从学者的角度得出一个似乎与历史潮流相违背的结论,“以为耐久无弊,尚是孔子之书。”今天我们从历史与当下结合的角度重新审视严复的结论,就会发现严复的价值更多地在于启示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达成目标一定不是直线式的,必须考虑到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学生接受的可能性和程度的差异性,在保证总体目标的前提下,不能一味拔高道德标准而忽视现实,这样才可能更好地实现最终目标。

借用张汝伦先生对严复的理解,虽然“严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但严复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理想,仍是我们今天的目标和理想。因此,严复留下的问题,也仍然是我们今天的问题。对于今天和未来的历史来说,重要的不是显示我们在政治上比严复正确,而是以他同样的热情与执著来继续思考他留下的问题。”探寻德育的历史资源,就是要站在历史与当下结合的高度,去整合以往那些为道德教育进行了有益思考的人们的思想,借鉴他们的启示和教训为今人所用,才能使今天的德育同时拥有历史感和当下感。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发表时间:2014-05-07 来源:四川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八个字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现代社会的根本价值遵循。 自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 自由,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美好价值形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可以自由地做正确的事情”;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到“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人民的“自由”作为己任。党的七大将“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作为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等诸多自由。 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成员在经济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共同享有平等权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等贵贱、均贫富”;从“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平等的认识和追求。

浅谈大学生爱情观与人生观

浅谈大学生爱情观与人生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之相伴随,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越来越趋于开放,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孤立存在。而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了相当的判断能力,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恋爱中正确地处理自己人生观与爱情观之间的关系,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可回避的问题。 据调查,49.3%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着你选择一种生活,一种生命。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更有60.7%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寻觅真爱,很多男大生说“真爱无敌,真爱无言,真爱无限,真爱无悔。”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爱情在这男生的眼中是如此神圣。 爱情观与人生观是统一的。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人生观内在地包含着爱情观,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从社会的整体需要出发,去看待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从而把人生真正意义看作贡献,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同时,正确的爱情观,有利于人们客观地分析人自身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肩负着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所以必须懂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确立是人的一种奋斗目标与追求。多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中华民族的座右铭,激励无数的中华儿女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要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更大的报复与更深远的人生观。应有更伟大的成才动机,正如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指出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宏伟目标。“志乎上,得乎中,志乎中,得乎下”,宏伟的目标将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巨大动力。应该树立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应该有比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渴望为国家和社会施展才华。大学生在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依别是“对社会、集体的贡献大小”、“取得的社会声望高低”、“拥有精神财富的多少”,而不是“这个月我换了几个女朋友”、“我又认识几个漂亮妹妹”、“今天又收到多少封情书”以此为显耀,以此为大学生的恋爱目标。应当把学习与奉献社会和对集体的贡献放在了第一位,力争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材。 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社会核心价值观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 我校自开展认真学习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来,行动积极,迅速成立了以校长钟景云为组长,以德育副校长张艳清为副组长,以德育主任及各年级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宣传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首先拉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横幅、在校园内安排专门的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发动,营造氛围。建立了以班主任为主体,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格局,并把班级管理和育人效果纳入了教师个人考核。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宽泛、不易理解的特点,我校确立了以开展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向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与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与学习美德少年先进事迹和争做美德少年结合起来。具体活动总结如下: 一、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氛围, 在校区醒目的北楼大厅前挂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横幅; 设置专一宣传栏,大力宣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二、以班为单位组织宣传、学习,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进行宣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同时,各班开展针对性的深入认识和理解24个字的內容,在上班会课时一二三年级书写、听写、熟读并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并将书写工整的学生稿件收集展出;四五六年级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朗诵、读后感、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五六年级每班选交学生学习心得2篇进行展岀。 我们深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资源和财富,为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践行文明行为,将培养学生们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和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引导全校同学进一步增强讲究文明礼仪的思想意识,并不断把文明礼仪意识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好风尚,让文明礼仪之花香飘进校园,让学生真正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开展了“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建文明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制定了共和镇中心小学学生礼仪规范。利用国旗下讲话,倡议学生“向不良行为告别”,并进行了“告别不良行为,做文明青少年”的签名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真正懂得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在全校形成了人人懂文明、人人讲文明、人人践行文明的良好格局。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已经在我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我们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而贡献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不同层面的内涵分析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不同层面的内涵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侧重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侧重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侧重个人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富强”,即富足强盛,是经济价值目标。它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创造出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的要求。这是近代以来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主要体现为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文明”是文化价值目标,其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和谐”即和睦协调,是社会价值目标,其实质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各种矛盾处在可控的范围内。“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方面强调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最核心的价值导向。“富强”是基础,“民主”是保障,“文明”是灵魂,“和谐”是目标,四者构成有机整体,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诉诸于社会管理实践而形成的基本价值导向,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和新境界,体现了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自由主要指人与自然:人的生存发展能力;人与社会:享有法律规范的权利;人与自身: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平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标准,其内容指权利平等———国家保障所有公民享有广泛而平等的权利;机会平等———社会为每个公民平等地提供其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结果平等———每个公民可以平等地分配全社会的劳动产品和价值物。社会公正的核心要义就是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利益分配上给予每个人所应得的。法治的内涵有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并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对包括政府权力、政党权力、司法权力、军事权力、议会权力等所有公权力的合理配置与制约。对民个人权利和自由的确认、保护和规范。自由是前提,平等是基础,公正是底线,法治是保障,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爱国”即热爱祖国,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荣誉和利益,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公德。“敬业”,是职业道德,要求人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忠于职守,提高技能,精益求精,敢闯敢干,开拓创新。“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个人处理与他人、社会、国家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要求,要求以信立业,以质取胜,讲信誉,守诺言,没有隐瞒欺诈等行为。“友善”,是对公民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上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修身律己,与人为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公民对国家、对职业、对社会、对他人应持的态度和应尽的责任。它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道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核心的价值导向。 ;.

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资料综合

人的价值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具有的积极意义,而事物本身是没有需求的。但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的重要标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可见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2)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1)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所以哲学上的价值就应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人的价值的评价。既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而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二是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从性质上讲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不同性质的价值观所起的导向作用不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而言,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作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幸福观、家庭观和恋爱观,也决定着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一、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简单讲,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各种现象和事物总的看法,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有了世界观,也就会产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同的世界观对人们有着不

《浅谈人生观对人生的影响》

《浅谈人生观对人生的影响》人的生命过程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沟通、创新,从而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合适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不同的人生意义。成就人生,除了受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人生观。 其实,人对自我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于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就在这种客观又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再是,人们通过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会逐渐地认识认识和领悟人生,形成与自己相关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而且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当然,人生观都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世界观作为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被世界观所决定的,总而言之,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是世界观对待人生问题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的世界观又非常重要的,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当然,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其世界观也会随之变化。总之,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人生观与世界观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的人生需要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来指引,那么我们就得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列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其实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实践中起很大的作用。人生目的一定程度决定了我们的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同样,也决定着我们的人生价值标准。可见,人生目的可以看作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当然,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要自觉的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单有人生目的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正确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与重要内容,因为我们的人生我们需要认真,需要务实,需要乐观,需要进取,所以,我们就必须端正我们的人生态度,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不断丰富我们人生的意义。 确定了人生目的与态度,我们就要来认识人生价值了。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作为处理生活中的一系列的矛盾,总会有一定的标准。所以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但是价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范畴,在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区别

一、区别 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一个人的世界观一旦形成是相对稳定的不轻易改变的,一个人世界观的改变是一种根本性的改变。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际遇,文化素养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反之这将人带入歧途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 二、联系 1、世界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世界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价值选择。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能够指引人们正确的看待人生,想问题、办事情以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做奉献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反之,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致使人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并误导人们的言行 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是统一的,价值观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人生观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从社会的整体需要出发,去看待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从而把人生真正意义看作贡献,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同时,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人们客观地分析人自身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价值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现实体现 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怎样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通过观察其对具体事件的态度和行动来判断,一个人对具体事件的态度和行动就是其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这充分展示了其的价值观。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者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 所谓区别就是表现在所指的内涵和范围的不同,世界观面对的是整个世界,人生观面对的是社会人生的领域,价值观则更进一步,指人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三者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一方面,世界观支配和指导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人生观、价值观又反过来制约、影响世界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在联系 一、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相比较,显得更加细化,也更具可行性。只有将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落实,才不会使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成为空中楼阁。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基础。爱国是针对公民的基本政治操守而言的,作为一国公民就应热爱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家,为这个国家尽一份微薄之力。当全体公民都谨记爱国,国家的富强民主、社会的公正法治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济基础。敬业是针对公民的职业道德而言的,每个公民都在这个社会扮演一个较为固定的角色,而这个角色的取向主要基于这个公民从事的职业。这就要求每个公民都能热爱所从事的职业,站好本职岗位,为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这样,国家的经济发展才会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对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诚信、友善是针

对公民的个人道德而言的,每个公民在这个社会都有一张关系网,这张关系网能否畅通稳固的关键就在于公民的诚信水平。只有有了诚信这一底色,才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与支持,这个人才能在社会站稳脚跟。只有以与人为善、团结友爱作为润滑油,才能使这张关系网联结得更加紧密和谐,其道德水平才能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进一步而言,由于公民是社会的节点,当每个公民都能诚信做人、友善待人,则有利于社会层面的公正、法治和国家层面的文明、和谐价值观落到实处。 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核。以笔者的理解,自由、平等更多地表现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而公正、法治更多地表现为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然而,公民的联结主要落实于社会,国家对公民的影响也主要通过社会这一纽带。可以说,社会是介乎公民与国家的中介,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源于公民和国家的作用力。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所在。 自由、平等是满足公民价值准则的内核。自由、平等是公民在社会层面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理念,这样的理念折射出公民的精神面貌,也折射出公民的价值取向。同时,只有谨守自由、平等的理念,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更好地推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因此,自由、平等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核之一。

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党课提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就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高尚的人生追求;正确的价值观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 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学习实践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是肩负时代使命的迫切需要;是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握三点基本要求。一是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最高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党的事业不断成功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二是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来自于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在新形势下,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从本质上说,就要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三是坚持以艰苦奋斗敬业奉献为正确实现途径。我市是西部内陆地区,尽管这些年发展很快,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的底子薄、经济总量小、人均低。必须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挥霍浪费,不松懈斗志,抓紧时间,埋头苦干,一年一年地苦干,一代一代地苦干,一刻也不放

松地苦干,励精图治、百折不挠,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奉献精神与利益原则的关系。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对待和把握个人利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要把个人利益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中。二是正确处理党的事业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要体现在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民带来幸福上,要通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来实现个人价值。三是正确处理社会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关系。共产党员在追求社会价值的同时要恪守道德规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加强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建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四是正确处理人生追求与权力地位的关系。共产党员要立志做大事,不能把职位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只有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树立高尚的人格,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努力实践、刻苦锻炼形成的。具体来讲,就是要努力做到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加强学习,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要紧密联系实际。二是加强实践,积极投身我市跨越式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去。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奋力推进我市跨越式发展。这是全市广大党员最大的实践。只有满腔热情地投身于跨越式发展这一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实践中,才能磨炼意志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三是加强党内生活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自觉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之下,是党员自觉进行党性锻炼,加强世界观改造的组织保证。党内生活锻炼要严于解剖自己,党内生活锻炼贵在高度自觉,党内生活锻炼必须持之以恒。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制度环境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作用。好的制度往往有利于塑造完善的人格,而有缺陷的制度则可能使人的心灵发生扭曲。我们一定要在继续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个

浅谈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浅谈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把握着一个人人生的方向、抉择着一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而一个人的价值观则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是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着什么样的人生,而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则有什么样的追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地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同时,这也是我所信仰并为之奉行的: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的人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我有限的人生中,或许我不出类拔萃,或许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但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我要尽自己所能,度过一个丰富、精彩、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要怎样去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掌好人生的舵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在我看来,人生是一段曲折坎坷不平的旅途,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总是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还有许许多多生活中的挫折。但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是黎明前的黑暗!过了今天,明天就又是新的一天了。黑暗之后就是日出,影子的后面还有太阳!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挫折,我们不能随意的屈服气馁,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们更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要知道我们的生命并非只属于自己,它是一家人的牵挂,是我们的母亲十月怀胎将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是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养育成人,更是我们的家人给了我们无尽的呵护和关爱,让我们在爱的包围中幸福成长! 当我们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开始考虑我要度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往大了说,我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做那个改变世界的人,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退一步讲,即使我们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们也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让自己的人生虚度,在自己有限的青春年华中,拼搏奋发,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呢? 我对我的人生没有过多的要求,我并不要求说自己将来一定会有多大的成就,要为国家做多大的贡献,我就是希望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童年时候就尽情的玩,尽情的享受童真的快乐;青年时候就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等到该奋斗的时侯就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而现在的我,正按照自己人生的轨迹,无悔地走完了前两个阶段,步入第三个阶段,走入生物医学工程这一学科,在生物医学工程这一学科下不断探索,努力深入,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在我的梦想中,我期望将来的自己,那个学有所成的自己,可以攻克癌症,这是我人生的不断追求!是我人生为之努力拼搏的源动力!我不希望有更多的人因为癌症而面临生离死别的痛苦,不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 进性 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首先必须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明确强调,共产党员“要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曾庆红同志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广大党员把科学理论运用于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深刻检查、认真反思,端正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思想深处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把它贯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就是它的先进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一个先进的政党,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要由全体党员来执行;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全体党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来体现。作为一个党员,要具备这种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既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少数党员干部经不住利欲诱惑,堕落成腐败分子,就是动摇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只有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正确看待各种事物,改造主观世界有力的思想武器。在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践行“三个代表”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对我们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对我们的启示 我们通过个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其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与更深一层的体会。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就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与实践逻辑思考、理解与处理人生有关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信念与态度,即实践的人生观。以实践思维方式理解人生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集体主义。实践的人生观强调人们要从实践思考、理解与解决人生的相关问题、矛盾与发展的困惑,并为人生的实践提供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更具有时代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概念及其价值观特征 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人与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与人生观就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与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识出发,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取向。比如具有同样化学知识的人,有的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有的可以用来制造毒品危害人民。可见仅仅拥有科学知识并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就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就是以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人生观就是指对人生的瞧法,也就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与意义的瞧法。人生观就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与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就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对其一生的思想、追求、道德理想、实践以及对各方面的社会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在科学的人生观的指导下,才可能实现人生的科学化。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就就是这么一个科学的人生观。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基本理论 1、人的价值只能就是现实人的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实的人都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社会关系中从事生产劳动或其她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只有现实人才具有价值,抽象的人就是无所谓价值的。因为,第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就是她们并不就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就是在她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就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因此,个人的理想、抱负、个人的自我设计,只有从现实的条件出发,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得以实现。第二,人就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关系,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规定着人的生活条件、活动范围、活动方向。因而,离开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说明人的价值。第三,人就是活动的人,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想的真理性,人只有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2、人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就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现实的人”与人的“衣食住行”就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第一前提;另一方面“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个人层面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个人层面解读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创作了儒家经典,并周游列国宣扬儒家人格思想“仁、义、礼、智、信”,逐渐成为历代推崇的核心价值观,比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早了上千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新的概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24个字,质朴亲切又掷地有声,简明扼要又内涵丰富,语言平实又高屋建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是相契合的,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相承接的,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今天我大家共同学习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是个人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爱国、敬业、诚信、奉献这四种价值观。 第一提出背景第二主要内容第三如何践行第二部分:一、爱国 爱国就是要对祖国忠诚和热爱。俗话说有国有千万家,国才有家,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团结一致的强大动力,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有力支撑。自古以来,爱国者被后人敬仰,卖国贼遭人唾弃。PPT31爱国就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形象和利益;爱国就是要热爱广大的人民群众,孝老爱亲,怀着感恩之心,为人民服务,努力回报社会、回报人民,让人民生活更富裕、更美好;爱国就是要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自觉学习,大力继承发扬;爱国就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甘于奉献,甘于牺牲,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情系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进入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手段,肆意践踏中国的主权,横行霸道,巧取豪夺,操纵着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把中国拖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封建统治者则昏庸腐朽,丧权辱国,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压榨中国人民。在这样的形势下,中

什么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什么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为生存而忙碌,为事业而奔波,生命在社会中演绎。每当茶余或者饭后,当一个人静下心来的时候,思绪就会变得广阔,偶尔也会有一种想要想探索人生真谛的冲动,这或许是赋予我们智慧的存在给予的一种启示吧?我们不妨在这方面多做一些思考。(屌丝体悟:知识改变命运,智慧掌控人生,当我们感慨命运不公的时候,不妨多学习点知识吧。) 1、世界观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 作为一个人来说,世界观又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可以讲,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 2、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

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人生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 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 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 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 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 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

第七届如何帮助残疾人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自测

第七届如何帮助残疾人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自测
单选题(共 5 题,每题 6 分)
1 . ()判断好与坏
? ? ? ?
A.道德判断 B.理性判断 C. 科学判断 D. 价值判断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 2 . ()是人生三境界的第一个境界。
? ? ? ?
A.幸福人生观 B.人生观 C. 价值观 D. 世界观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 3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认识自己”是认识自己的()。
? ? ?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 心理自我 D. 以上均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 4 . ()个人对待世界,事物等的根本看法,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总体图景,是人们在世界上生存发展,实 践活动的认知依据
? ? ? ?
A.人生观 B.幸福人生观 C. 世界观 D. 价值观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5 . ()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和心理基础
? ? ? ?
A.幸福人生观 B.人生观 C. 价值观 D. 世界观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 5 题,每题 8 分)
1 . 职业道德塑造方法有()
? ? ? ? ?
A.自我暗示法 B.精神绿洲法 C. 人物访谈法 D. 性格分析法 E. 目标设置法
我的答案: ABCDE 参考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暂无 2 .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 ? ? ?
A.认识自己 B.修炼自己 C. 接纳自己 D. 相信自己 E. 肯定自己
我的答案: ACDE 参考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暂无 3 .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包括()
? ? ? ?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 办事公道 D. 服务群众 E. 奉献社会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我的党校学习终于顺利结业了。通过这一个月的理论学习,我感受颇多,收获颇多,特别是对黄迪民教授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节。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仅要对党的事业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向往党,追随党;更要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好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思想方面。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引,那么他只能算是一具会行走的空壳子,庸庸碌碌,一生无为;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作为规范,那么他将与毒蛇禽兽无异,害人害己,遭人唾弃。所以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 如同认识事物一样,首先让我们先看一看它的表现,明确何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基本看法。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所以不同的人,人生观也会大相径庭。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的业绩,最终会成为一个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人。而错误的人生观却会导致人背离人生的轨迹,误入歧途,最终成为危害人民危害社会的蛀虫。最后,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它也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破庐之于豪宅,有的人安居破庐,躬耕南亩;有的人却向往豪宅,追名逐利,这便是个人价值观不同的具体体现。 由此,我们知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好比天、地、人,天地相依,人才能活在其间;少了天地,人便无法生存,而少了人,天地的存在也毫无意义。世界观支配和指导人生观、价值观;而人生观、价值观又反过来制约影响世界观。 了解了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又要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根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