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筑基本三要素

建筑基本三要素

建筑基本三要素
建筑基本三要素

建筑基本三要素

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建筑功能,即指建筑的实用性,是房屋的使用需要,它体现了建筑的目的性,任何建筑都有为人所用的功能.建筑功能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也将日益提高,满足新的建筑功能的房屋也应运而生。

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的手段,它包括建筑材料(比如钢筋、水泥、木材等),结构与构造(比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设备与施工技术(比如垂直升降机、塔机、滑模升降机等)。

建筑形象是指建筑物的内外观感,它包括建筑体型(矩形、塔形、L形、圆形等)、立面处理(横向分格、竖向分格等)、内外空间的组织装修、色彩应用等。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

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三)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当一组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在主要建筑前后延伸布置多进院落,在主轴线两侧布置跨院(辅助轴线)。曲阜孔庙在主轴线上布置了十进院落,又在主轴线两侧布置了多进跨院。它在奎文阁前为一条轴线,奎文阁以后则为并列的三条轴线。至于坛庙、陵墓等礼制建筑布局,那就更加严整了。这种严整的布局并不呆板僵直,而是将多进、多院落空间,布置成为变化的颇具个性的空间系列。像北京的四合院住宅,它的四进院落各不相同。第一进为横长倒座院,第二进为长方形三合院,第三进为正方形四合院,第四进为横长罩房院。四进院落的平面各异,配以建筑物的不同立面,在院中莳花植树,置山石盆景,使空间环境清新活泼,宁静宜人。

(四)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但是装饰性特别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效果。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可以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效果。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

天花即室内的顶棚,是室内上空的一种装修。一般民居房屋制作较为简单,多用木条制

成网架,钉在梁上,再糊纸,称「海墁天花」。重要建筑物如殿堂,则用木支条在梁架间搭制方格网,格内装木板,绘以彩画,称「井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装饰性的一种屋顶内部装饰,它结构复杂,下方上圆,由三层木架交构组成一个向上隆起如井状的天花板,多用于殿堂、佛坛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绘有藻纹,故称藻井。

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它原是施之于梁、柱、门、窗等木构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后来逐渐发展演化而为彩画。古代在建筑物上施用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庶民房舍不准绘彩画,就是在紫禁城内,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绘制彩画也有严格的区分。其中和玺彩画属最高的一级,内容以龙为主题,施用于外朝、内廷的主要殿堂,格调华贵。旋子彩画是图案化彩画,画面布局素雅灵活,富于变化,常用于次要宫殿及配殿、门庑等建筑上。再一种是苏式彩画,以山水、人物、草虫、花卉为内容,多用于园苑中的亭台楼阁之上。

(五)写意的山水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从造景艺术创作来说,它摄取万象,塑造典型,托寓自我,通过观察、提炼,尽物态,穷事理,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之表现自己的情思。赏景者在景的触发中引起某种情思,进而升华为一种意境,故赏景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这个艺术再创作,是赏景者借景物抒发感情,寄寓情思的自我表现过程,是一种精神升华,使人心性开涤,达到高一层的思想境界。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的意境大体分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儒学讲求实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重视道德伦理价值和治理国家的政治意义,这种思想反映到园林造景上就是治世境界。老庄思想讲求自然恬淡和炼养身心,以静观、直觉为务,以浪漫主义为审美观,艺术上表现为自然境界。佛、道两教追求涅与幻想成仙,园林造景上反映为神仙境界。治世境界多见于皇家苑囿,如圆明园四十景中约有一半属于治世境界,几乎包含了儒学的哲学、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全部内容。自然境界大半反映在文人园林之中,如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司马光的独乐园。神仙境界则反映在皇家园林与寺庙园林中,如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方壶胜境、青城山古常道观的会仙桥、武当山南岩宫的飞升岩。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特征有三。其一,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往往动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抽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会整体效果。

建筑初步复习重点

选择题、填空题 建筑三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色彩的三属性包括色相、明度、纯度。 黄金分割比例的比值是0.618 中国银行大夏是贝律铭的杰作 建筑设计中需要了解的人体尺度是人体静态尺度、人体动态尺度 西方建筑的建筑体系主要都是采用以石为材料 平面构图要素中包括块 形式美基本法则包括多样统一、节奏、比例 形态的视知觉有单纯化原理、群化法则、图底关系、图形层次。 希腊时期的柱式包括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 建筑方案设计的六步骤是调研分析、设计构思、方案优选、调整发展、深入细化、成果表达。 编写《走向新建筑》一书的作者是勒·柯布西耶 形态分类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两种 依据目的性质不同,方案表现可以划分为设计推敲性表现,展示性表现。 有机建筑是赖特的主张 要看到建筑里面的各个房间的形状大小关系,需要假设将建筑物平行地面剖切一刀,取走上部再朝下看,这样画出来的图样称为平面图。 红、黄、蓝称为三原色,橙、绿、紫称为间色 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的建筑是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日本香川县厅舍、达兰石油与矿物大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的是采用“梁柱式”结构体系,形成以“间”为单位的平面,空间组织方式;以“院落”为单位,注重中轴对称?;材料方面一木材为主。 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是建筑空间 行为建筑学的范围十分广泛,大致可分为人际关系与空间和人与环境两类。 建筑图纸上不同粗细和不同类型的线条代表一定的意义,其中虚线表示建筑物被遮拦部分的轮廓线 较小的形比较大的形容易形成图形。 形态构成基本方法中分割类的手法包括等形分割、自由分割、等量分割。 建筑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功能要求。 “有机建筑论”是建筑师赖特提出的。 构图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 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重檐庑殿顶 物体对光谱中色光全部反射呈现的是白色 雅典卫城的建筑群包括山门、依瑞克提翁神庙、帕提农神庙、胜利神庙。 形态构成基本方法中分割类的手法包括等形分割、自由分割和等量分割。 物质和精神是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 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有空间的限定、空间的形状与界面处理、空间的围与透、空间的穿插与贯通。 视觉要素指的是大小、形状、位置、方向、色彩和肌理等。 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包括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绿色建筑的目标及实践原则

绿色建筑的目标及实践原则 绿色建筑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意志,具有明确的目标、目的/价值标准和实施原则。 一、绿色建筑的目标:通过人类的建设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安全、健康、和谐共生,满足人类追求适宜生存居所的需求、愿望。 二、绿色建筑的目的 首先是要解决人类拥有发展所必备的自然资源、环境可持续、稳定、均衡地为发展提供保障的问题;其二是控制和约束人类行为消耗自然资源的规模、水平与效率;其三是保持社会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丰富度,使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在建筑中得以表达、达到借鉴、继承与发展统合,实现人类生存观的修正、优化与进步;其四是依赖人类社会行为和生活的核心载体之一——建筑与景观,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诉求,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降低资源消耗,达到和谐、宜居的生态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发现新资源、再生资源、循环资源以及可替代资源,缓解并最终解决制约和威胁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瓶颈问题。三、绿色建筑的价值标准 在明晰目标的前提下,价值标准便成为固化和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自然创造了人,人依赖自然并向自然索取生存所必要的资源供给与环境条件,同时用自己的行为结果不断地扰动破坏甚至毁灭自然的规律结构与系统。自然的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存在,自然是可以从一种创造专化为另一种创造,继而毁灭她现在的创造结果。因此,价值标准的形成始终不是来自于人对人的强制和胁迫,而是来自于人类对生存要求与自然规律之间的科学认知、认同和认真的思辨。共同意志、社会意志是建构社会行政意志与法律意志的前提和基础。绿色建筑遵循以上的价值标准。 四、绿色建筑的原则 A.和谐原则B.适地原则C.节约原则D.高效原则E.经济原则F经济原则G.人文原则 五、实践绿色建筑的方式、方法 基于绿色建筑的主张及其目标和价值标准,实践绿色建筑的方式、方法是遵循科学发展观,通过具体的基础科学理论研究,落实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技术的实践。绿色建筑应用方式的选择与确定具有功能性、地域性、社会性和特质性,须符合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要求。 六、绿色建筑能源的生态策略设计 绿色建筑能源的生态策略设计有以下几个宏观原则: 1.建筑节能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也必须考虑尽量采用低品质的能源 2.在建筑中利用再生能源,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高品质能源来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 4.注重绿色建筑设备的系统节能。

浅谈绿色建筑的绿色理念

浅谈绿色建筑的绿色理念 摘要: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作了总结,最后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 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1.1绿色建筑的产生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

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某些无知而又贪欲的人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和环境污染频生,从而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发展的负效应行为将毁灭人类本身。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高潮。 1.2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

1.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的定义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以及人均资源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于绿色建筑还没有一个共同的表述。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Green building (also known as green construction or sustainable building) is the practice of creating structures and using processes that are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and resource—efficient throughout a building′s life—cycle: from sitting to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aintenance, renovation, and deconstruction. This practice expands and complements the classical building design concerns of economy, utility, durability, and comfort.”即在整个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建筑材料的开采、加工、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的过程)中,从选址、设计、建造、运行、维修及拆除等方面都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对环境负责。此定义从全寿命周期出发来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环境的友好相处。 而英国研究建筑生态的BSRIA中心把绿色建筑界定为:“The creation and responsible management of a healthy built environment based on resource efficient and ecological principles.”即一个健康的建筑环境的建立和管理应基于高效的资源利用和生态效益原则。此定义则是从建筑的建设以及管理角度来界定,强调了资源效益和生态原则以及健康环境的要求。 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建筑节能研究所(BEER)对绿色建筑有如下定义:“A green approach to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volves a holistic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All the resources that go into a building, be they materials, fuels or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users need to be considered if a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is to be produced. Producing green buildings involves resolving many conflicting issues and requirements. Each design decision has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绿色建筑环境的设计是一个建筑物的整体设计。可持续建筑要综合考虑到所有资源,无论是材料、燃料或使用者本身。绿色建筑涉及到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设计的每一环节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且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6年6月1日颁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通称为建筑的三要素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概论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通称为建筑的三要素。 建造房屋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人们最初居住石洞、巢穴。后开始利用天然材料建造各类房屋。在国外,奴隶社会的代表性建筑是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城市规划、园林、民居、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逐步发展成独特的建筑体系。 建筑可以从使用功能、建筑规模、建筑层数和主要承重材料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建筑物耐久年限分为四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两个方面来决定的,也分为四级。建筑构件的耐火火极限的概念是:建筑构件在规定的耐火实验条件下,对构件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构件失去支撑能力或构件出现裂缝或构||件背火面温度升高到220℃时为止的这段时间叫做耐火极限。 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技术复杂的项目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丁图设计三个阶段。 建筑设计的依据主要是空间尺度的要求、自然条件的影响、建筑规范的规定。建筑模数是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概念,基本模数M=100mm,根据具体使用要求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就是要解决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各种房间的具体设计,以及各房间之间的关系问题。 决定房间面积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房间的人数及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二是房间内家具设备所占面积,三是交通面积。房间的形状选择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结构、施工、建筑造型、经济、美观等因素,矩形平面是房间的常用形式。门的设计主要考虑到门的数量、宽度、位置、开启方式等问题,窗的设计还要考虑到采光与通风方面的要求。 在设计厕所、浴室、卫生间、厨房等辅助房间时,要熟悉各种设备的尺寸和使用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走道、楼梯、门厅等。 走道按使用功能分为交通型和综合型两种方式。 走道的宽度要根据人流通行、走道的性质、安全疏散和空间感受几方面综合考虑。楼梯的设计要妥善处理好楼梯的宽度、数量、形式、位置等问题。门厅的设计要注意位置要明显、面积要适当、功能要明确、交通要方便。

最新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汇总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汇总(民用建筑) 1.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2.住宅、学校、办公楼、影剧院这些直接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建筑称为建筑物,而像水坝、水塔、蓄水池、烟囱之类的建筑则称之为构筑物。 3. 建筑三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4. 对于风向,建筑设计中一般用风玫瑰图表示。 5. 功能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物质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技术对功能又有约束或促进的作用;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反映。建筑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这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使建筑既实用经济又美观。 6. 耐火等级取决于房屋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7. 建筑工程设计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三个方面。 8. 城市规划与单体设计的关系是:单体设计必须服从规划的要求。 9. 房间面积的组成有::家具和设备所占用的面积;人们使用家具和设备及活动所需的面积;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10. 民用建筑,日照是确定房屋间距的主要依据。 11. 中小型民用建筑常用结构类型为混合结构与框架结构。 12. 混合结构的承重形式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共同承重、内框架结构。 横墙承重:适用于开间多数相同,且符合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经济跨度。 特点:建筑物横向刚度好,房间隔声效果好,但房间开间受限制,且横墙上不宜开较大洞口。 框架结构建筑的特点有:层高大,空间分隔灵活,立面开窗自由,可形成大面积独立窗,也可成带形窗,甚至可作大面积幕墙。作为围护分隔的墙体可以根据各个楼层的不同需要设置,无需上下对齐。 13. 建筑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有: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尺度。 14. 建筑形体组合的造型要求是:完整统一、比例适当,主次分明、交接明确,体型简洁、尊重环境。 15. 民用与工业建筑,主要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及地坪层、楼梯、屋顶和门窗等六部分八大构件所组成。 16. 门窗属于房屋建筑中的围护及分隔构件,不承重。 组成房屋的构件中,既属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的是墙、屋顶。 17. 隔墙有块材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三种类型 18. 墙面装修按施工的不同,可分为抹灰类、涂料类、贴面类、裱糊类、铺钉类五种。 19. 墙面抹灰按照面层材料及做法分为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 20.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部墙体设置的在同一水平面上连续闭合的梁,以增加墙体整体性。 21. 构造柱从竖向加强层间墙体的连接,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骨架,作用是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 22. 基础是房屋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结构,它的作用是把房屋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23. 按基础的材料和受力特点可分为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 24. 为防止人为活动影响基础,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 m。 25.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处在地下室地面以上时,必须采取防水措施。 当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处在地下室地面标高以下时,只对地下墙体和地坪作防潮气

什么是绿色建筑,浅谈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

什么是绿色建筑,浅谈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因此从绿色建筑的定义上来看,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总结下来就是五个字:四节一环保;5个关键词: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 节约能源是指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 主要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光与光能)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

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 绿色建筑的认证标准 1993年,美国成立了“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简称USGBC。1998年出台LEED1.0版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经过广泛修改,2000年出台LEED2.0版;2005年修订的LEED2.2版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版本。我国在2006年3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这是中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建筑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1、灰是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则是水硬性胶凝材料。(对) 2、烧结空心砖强度较低,一般只能用于非承重墙。(对) 3、水泥砂浆掺入适量的灰浆,既不降低强度,又能增强砂浆的和易性。(错) 4、、毛等建筑材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都很好。(错) 5、基础已经是建筑物最下部位的承重构件了,所以,地基不承重。(错) 6、结构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结构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对) 7、工程上将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的主动力称为荷载。(对) 9、过梁是承重构件,承受上部荷载;而圈梁是加固构件,不承受荷载。所以,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单独配置。(对) 10、砖混结构是指以砖墙、柱、钢筋混凝土楼板为主要承重构件的结构。(对) 1、全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仅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而砖混结构的房屋,墙体还要起[承重]的作用。 4、按结构形式分,楼梯一般分为[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两种类型,我校教学楼的楼梯属于[板式楼梯]。 5、通常所说的建筑施工,是指建筑[结构]施工、建筑[装饰]施工和建筑[设备安装]施工的总称。 6、[防震]缝为防止建筑物两部分上部结构的刚度不同使其在地震中的振动频率和变形不一致而引起较重的震害而设置的变形缝。 7、建筑业是生产建筑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属于第[二]产业。而房地产业则属于第[三]产业。

9、从使用性质上看,我校的教学楼应属于[公共]建筑。从承重结构材料上看,我校教学楼则属于[钢筋混凝土]建筑。如果从结构的承重式上看,那么,我校教学楼又属于[框架结构]建筑。从建筑层数和高度来看,我校的教学楼当属于[多层]建筑。 10、在建筑工程中,位于建筑物的最下部位,埋入地下,直接作用于土层上的承重构件叫做[基础]。承受建筑物总荷载的土层叫[地基]。建筑物总荷载是通过[基础]传给[地基]的。 11、钢筋混凝土是由两种力学性能不同的[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它们都要承受拉力和压力,其中前者主要承受[拉力],后者主要承受[压力]。 三、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我们校区的(D)都属于建筑物。 A.教学楼、围墙 B.实训楼、小桥 C.通讯塔、配电房 D.体育馆、宿舍楼 2、不属于建筑三要素的是(D)。 A.建筑形象 B.建筑功能 C.建筑物质技术条件 D.建筑文化 3、当前,我国多层住宅主要采用(D)结构。 A.砖木结构 B.砖结构 C.钢结构 D.砖混结构 4、熟灰的主要成分是(C) A.氧化镁 B.氧化钙 C.氢氧化钙 D.碳酸钙 5、墙体是房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墙的平面位置不同,可以分为(C) A.纵墙与横墙 B.承重墙与非承重墙 C.外墙与墙 D.山墙与女儿墙

绿色建筑的三要素

绿色建筑的三要素 ,即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适用和经济的活动空间,从产业链到生态链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环境,已渐渐得到人们的共识。 绿色建筑的专业领域甚广,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管理,从市政、园林、物业到经济,从建工建材、化工到轻工、从建筑、结构、机电到给排水,都与绿色建筑休戚相关。这是一个偌大的系统工程,既要全民运动为其添砖加瓦,反过来,她又造福于全球民众。 特别是对结构工程师而言,在这场绿色建筑革命中能做出什么贡献呢?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怎么显示“绿色”的特征呢?这都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 建筑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体系是建筑的骨架。当建筑师们勾划出建筑物的形状、高度、色彩、造型、平面布置后,其骨架、基础、围护的设计均是由结构工程师来完成的,这涉及到选型的问题。 我国的结构体系是非常丰富的。从较原始的土结构、石结构、木结构到以后的砖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膜结构、组合结构,无所不有。它的取用决定于资源、价格成本、结构型式、气候条件、文化基础等多种因素。 建国以来,我国主要采用两种结构形式,即砌体结构(普通实心砖、空心砖、砌块)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框支、框剪、框筒、筒中筒)。改革开放前,以多层的砌体结构为主,约占80%~90%左右。改革开放后,土地供需紧张,建筑需求量大幅上升,高层建筑在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地发展,特别是国家的墙改政策强制出台,为了避免毁田烧砖,在170个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预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例要占到60%以上,即这种结构已成为我国新建工程中的主导结构。 国外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耗能量,为钢结构建筑的1.2倍,其耗能所产生的CO2排放量为钢结构建筑的1.4倍,可见钢筋混凝土建筑对地球环保有很大的杀伤力。钢筋混凝土建筑构件的断面大,要消耗大量的砂石、水泥和

浅谈建筑三要素之屋顶

浅谈建筑三要素之屋顶 发表时间:2019-07-19T09:34:29.310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上作者:黄明鹏张婷婷(指导老师)[导读] 建筑物构成的三要素分别为台基、柱梁与屋顶。在《中国百科全书》中解释屋顶是房屋上层起到了覆盖作用的围护结构,中国屋顶的造型起始于“人”字形。《说文·宝盖顶部》记载着:“宝盖顶,交覆深屋也,象形。”而覆指解释是屋盖,交覆解释是人字形屋盖。(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摘要:建筑物构成的三要素分别为台基、柱梁与屋顶。在《中国百科全书》中解释屋顶是房屋上层起到了覆盖作用的围护结构,中国屋顶的造型起始于“人”字形。《说文·宝盖顶部》记载着:“宝盖顶,交覆深屋也,象形。”而覆指解释是屋盖,交覆解释是人字形屋盖。关键词:建筑;屋顶;节能;环保 在《淮南子》中记载:“是故十围之木,可持千钧之屋。”简单介绍了最早的房屋的形式,它由一根立柱支撑了一个“人”字形下垂两檐而组成。屋顶是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基本元素,后世中带有“反宇飞檐”特点的大屋顶也是从“人”字形的屋顶发展改进而来。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建筑的屋顶形状也因为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审美、制度、审美、材料、气候、技术、材料、气候、生活习惯等原因而不同。在研究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时,通常也是从考察其屋顶形态开始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髓是屋顶,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象征是屋顶,它不仅是建筑技术发展的特征,还是民族审美文化的部分。况且,我国南北跨度大且各地气候风俗存在很大差异而赋予了屋顶不同的生命力,它是我们了解地域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以详细分为五种:九脊顶(歇山顶)、四阿顶(庑殿顶)、不厦两头(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屋顶坡度及四角是将构件和部位的端部做成弧形,让构件和部位的看上去显得柔美而富有弹性(即卷杀)。卷杀于元明前使用很普遍,到了清代的官式建筑就只有斗拱拱端还保留了卷杀做法,这是后代曲面屋顶的来源。而古建筑屋顶从大的形态上又分为坡顶和平顶两种,其中坡顶又分为一面坡屋顶、二面坡屋顶、四面坡屋顶和攒尖顶四种。而屋顶的主要作用是避雨,这就是在夏商时期采用茅草树叶编制覆盖在屋架上做成屋顶,即是所谓的“茅茨土阶”。后来于西周时创造出了瓦,一直采用到现在。瓦可以分为板瓦和筒瓦。屋顶上面延伸出到墙外的部分叫做屋檐,屋檐的作用:一、屋檐是房屋美感的重要来源;二、屋檐还能保护四周的立柱和墙面;三、屋檐还有调节光线的作用。 屋顶部位在现在提倡绿色节能建筑中也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屋顶除了是整个建筑物自然通风系统的组成部分,它除了还能为气流提供进出口,还可以成为一个单独的通风系统。在这种屋顶的内部一般设置了一个空气夹层,采用热压通风原理让气流在空气夹层中运动,从而提高或者降低屋顶表面的温度,从而改变室内温度。 屋顶采光在整个建筑的采光中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太阳光是一种安全洁净的再生能源,建筑中可以采用自然光采光来节能。屋顶采光的优点:一、屋顶相对于立面门窗的采光效果是不会产生眩光;二、屋顶采光面积和立面门窗一样的时候,屋顶采光效果比门窗的效果好5到10倍;对于大进深与四周合围建筑的立面采光不达标时,可以采用屋顶采光。屋顶采光的方式是开天窗,常用的天窗有以下几种:一、矩形天窗:相当于高侧窗,采光系数(见采光标准)平均值可以达到5%。二、锯齿形天窗:单侧采光天窗,因为倾斜的顶棚反光,所以采光效率比矩形天窗好15~20%,采光系数平均值可达7%。窗口是南北朝向时,直射阳光不好射入室内。在北半球,窗口朝北时,能避免阳光直接照进室内,利于控制室内温湿度与避免眩光。三、平天窗:用平板玻璃制成平面形式或者用合成材料制成壳体形式天窗。平天窗布置灵活,构造简单,采光效率是矩形天窗高两倍以上,平天窗于各类建筑中广泛使用。但是平天窗是水平放置,所以要采取适当的遮阳措施,避免阳光直接射入室内。四、横向天窗:在屋架垂直面上安放窗扇,降低建筑高度,节省天窗架,节省建筑费用。横向天窗的采光效率与矩形天窗相近,但施工比较复杂,屋顶整体刚度差。五、其他天窗:包括避风天窗,井式(下沉式)天窗等,一般不安装玻璃,采光系数一般不超过1%,采光效率很低,主要用在需要通风良好的车间里。 南方屋顶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都是采用太阳光来节能的,两者不同是建筑的协调美感。一、太阳能是一种安全洁净的绿色能源,在能源危机存在的时代,太阳能大范围开发利用是迫在眉睫。屋顶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投入较少,投入技术简单,它适合在我国推广。相对而言,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比燃气和电热水器更经济(不用缴纳气费电费)、更安全(不会有漏气漏电的安全隐患)。如果在住宅屋顶(尤其是坡屋顶)上跟现在安装家用空调主机一样设计一个适当的位置摆放,并在视觉上加以技术的美化或遮挡,太阳能热水器就不会影响屋顶整体形象。当然,要想彻底解决太阳能热水器对屋顶外观的影响,最好还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和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是指从设计一开始就把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当作建筑的部分考虑,把内部管线到外部形象的各个部分融入建筑中。传统的平板式和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是屋顶形象不和谐的因素,因为热水器不仅不能沿着屋面坡度安装,而且还要附加的构件支撑,所以很不美观。新型的分体式热水器是将水箱和集热器分离,用铝管把两者连接。水箱可安置隐蔽之处。没了笨重的水箱,那片状集热器就可以安在屋面和墙面上,或作为雨罩、遮阳板等构件安在建筑适当位置。 屋顶绿化的好处:一、降低“城市热岛”;二、建筑节能、净化空气与滞尘降噪;三、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四、提供舒适、环保的生活、工作空间。屋顶绿化是一道风景线,还可以充当建筑屋顶的天然保温隔热层。对于城市而言,大规模的屋顶绿化还能改善城市气候条件。一项研究表明:太阳光照射在绿色植物的叶子上,平均约有60%的太阳能消耗于水分蒸发,约有30%透过植物体,仅有2%用于光合作用和制造大量的生物能,其余8%被反射回大气中。通过植物叶片的水分蒸发,消耗了大量的太阳能,也补充了空气中的水分、调节了空气湿度。 参考文献 [1]普通图书 [2]汤德良.《屋名顶实中国建筑·屋顶》.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01-08 [3]电子期刊文献 [4]佚名《国内外屋顶绿化的探索》中国风景园林网 2011 01 11 [5]尹佳蕾.《屋顶绿化初探》.《现代园艺》2015年第11期57-58页 作者简介:黄明鹏(1996.09—),男,四川会理人,本科,学生,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建筑。

最新建筑基本三要素教学内容

建筑基本三要素 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建筑功能,即指建筑的实用性,是房屋的使用需要,它体现了建筑的目的性,任何建筑都有为人所用的功能.建筑功能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也将日益提高,满足新的建筑功能的房屋也应运而生。 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的手段,它包括建筑材料(比如钢筋、水泥、木材等),结构与构造(比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设备与施工技术(比如垂直升降机、塔机、滑模升降机等)。 建筑形象是指建筑物的内外观感,它包括建筑体型(矩形、塔形、L形、圆形等)、立面处理(横向分格、竖向分格等)、内外空间的组织装修、色彩应用等。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 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

绿色建筑大会十年回顾

绿色建筑大会十年回顾 绿色建筑大会十年回顾 时至今日,绿色建筑大会已走过了十年。在2005年3月28日第一届绿建大会上,我的演讲题目为《智能、绿色建筑与中国建筑节能的策略》,同年5 月31日,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10月27日,建设部联合科技部发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2006年,第二届绿建大会的主题为《绿色、智能一一通向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捷径》,我的演讲题目为《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同年2 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城镇化与城市发展”,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则又是最为优先发展的主题;3月5日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鼓励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3月7日,我们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发布,建筑从此走向全生命周期出发的多目标多层次的评价。 到了2007年,第三届绿建大会的主题为《推广绿色建筑一一从建材、结构到评估标准的整体创新》,我的主题演讲为《我国推行建筑节能的主要障碍和基本对策》。绿色建筑是一个系统性的建筑节能,于是在7月27日,建设部决定在“ ^一五”期间启动100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100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建成“双百工程”);8月21日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

识管理办法》,规定了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三个星级;9月10日建设部颁布了《绿色施工导则》,10月15日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 2008年的第四届绿建大会主题为《推广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我的演讲题目为《建筑节能三要素一一专项检查、评价标识和组织机构》。这三项要素的落实再落实,促使我国的绿色建筑从零开始,已经上升到总数为10个的绿色建筑,总面积约141.2万m2。这是绿色建筑首次在中国大地上的展示。 2009年的第五届绿建大会的主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建筑节能》,我的演讲题目为《从专项检查到财政补贴一一建筑节能工作总结与展望》。当年,绿色建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一二三星的建筑项目数量比2008

建筑概论考试大纲

建筑学概论 考试大纲 1、建筑? 建筑———人类建造的构筑物(群)(避难所——空间)。建筑是人类劳动的构筑物。 建筑是人类的避难所。是人类区别动物的重要特征。 2、图示巢居和穴居的起源地区和发展历程。 “上古之处,人民少而禽兽多,有圣人架木为巢,以防其害” 3、建筑与人的哲学关系? 《黄帝宅经》: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得存,人宅相扶,感天动地。 4、维特鲁威的建筑三要素 实用、坚固、美观——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外观形象 5、如何看懂建筑 1)建筑的尺度 开间,进深。 古代:五开间,七开间;最大九开间。 一进深,二进深,三进深。 以皇家建筑和寺庙建筑为主。() 现代:自由分割,单体建筑可达70米长,70米宽,伸缩缝。 以体育场为例,长、宽达300米。 2)建筑的外观元素 屋顶,墙体,地面,门,窗等。() 门——门扇,门框,门楣,门廊,门插,门鼻,门墩,门槛,门钉,门兽,门锁,门画,门神(将门神)…… 窗——窗扇,窗框,窗眉,窗台,窗帘,窗棂,窗纸,窗花,封钩…… 建筑的内部元素(家具):床(、单子、被子),桌子,椅子,凳子,柜子,箱子,炉子——锅、碗、瓢、盆。 3)建筑的构造元素 元素的结合方式—————筐架的合理结合。顶,架,支,榫,定,接,铆 4)建筑的结构元素 力学结构,数学的合理性———不倒塌。 5)建筑的材料元素 石材(西方),木材(东方,墙倒屋不塌),泥土(),草(世界各地),玻璃(水

晶宫),水泥(),石灰,混凝土,火山灰,金属(埃菲尔铁塔)……… 为什么有些农村的住房没有窗户? 为什么西方建筑(城堡)都在山顶,而中国建筑多在平地或山腰?深山藏古刹。(俞孔坚的书)。 6)建筑的技术工艺 施工手段,设备,机械。 7)建筑的空间元素 6、建筑功能考虑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人类生理需求、使用方式和过程、心理的要求 7、建筑物质技术条件包括三大要素是什么? 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 8、建筑形象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稳定 9、建筑空间包括哪两大类?两类空间的意义如何? 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 10、老子《道德经》中对空间的精辟分析与意义?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牍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1、家的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 12、图示中国风水学中的四大神兽及位置?如何用现代生态理论解释——风水中的四大神兽对建筑选址的意义?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前朱雀,逐光,所以建筑前方有开阔,是为了满足采光需要!后玄武,静候敦实,易高但不易近压,主要是为了挡住北方吹来的冷风,同时不宜太近是防止山体滑坡带来的危险。青龙方即左方禁忌少,白虎方不能开口,不能高于青龙方,此主要是为东风的流通与停蓄。 12、建筑类型有哪些? 13、现代建筑的三强 教堂———神(中国的祖先————炎黄二帝像) 政府———权 银行———钱 14、你认为建筑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为什么? 建筑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生产力! 15、建筑设计的四大原则(基本要求) 建筑经济——经济 建筑结构——安全 建筑技术——满足人类物质的需要————(内部空间)实用 建筑艺术——满足人类精神的需要————(外部形态)美观 实用、安全、经济、美观四者的结合。 16、举例说明下列类型建筑艺术——外观符号应该如何表达。 法院建筑符号 教堂建筑符号 政府建筑符号

作业

房屋建筑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二章 一、名词解释:定位轴线、耐火极限、模数、基本模数、模数数列 二、问答题 1.建筑的构成三要素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2.建筑构件按燃烧性能分为几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建筑物按耐久年限划分为几级?各级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几级?每级中各主要构件之间的耐火极限的关系是怎样的? 5.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有哪几个方面? 5、现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6、我国建筑的方针是什么? 7、建筑抗震设防的标准是什么? 8、定位轴线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规定? 9、建筑物理环境包含哪些方面? 10、绿色建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1、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 第三、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开间 2.进深 3.袋形走道 4.大厅式组合 5.单元式组合 6.走道式组合 7.套间式组合8.封闭式楼梯间9.日照间距 二、问答题 1、建筑平面设计的任务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建筑物使用部分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民用建筑平面由哪儿部分组成?平面组合主要应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如何按功能要求进行建筑平面组合? 3、什么叫开间、进深?如何确定房间的开间和进深? 4、房间尺寸指的是什?确定房间尺寸应考虑哪些因素? 5、普通教室的平面设计中,在视听功能方面,应满足哪些要求? 6、影响房间平面形状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矩形平面被广泛采用? 7、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 8、走廊设计时要考虑那些因素? 9、如何确定走道的宽度? 10、如何解决中间走道的采光和通风问题? 11、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在平面设计中主要应解决哪些问题? 12、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何确定窗的面积和位置? 13、如何确定门的宽度?门的宽度与门扇数量有何关系? 14、确定门的位置时应主要考虑哪些要求? 15、如何确定房间的门窗数量、面积、尺寸、开启方向和具体位置? 二、设计题

建筑设计原理三要素和建筑形式美的理解

《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姓名:马乾 班级:城规1201 学号:1210210095

作业一:如何理解建筑三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建筑的三要素,早在公元前1世纪在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中表明,“实用、坚固、美观”为构成建筑的三要素,而这三要素又通过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体现出来。 建筑功能主要是指建筑的用途和使用要求,而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将产生出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类型,不同的建筑类型又有着不同的建筑特点与不同的使用要求。如工厂是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住宅是为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娱乐场所是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建筑功能在建筑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建筑的结构形式、平面布局和组合、建筑体型、建筑立面以及形象等。往往在建筑形成的过程中,随着生活质量与时代的进步,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也越发的完善及提高,因此,建筑功能其实是一个不断进化和完善的变量过程。 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结构、设备、施工技术等。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技术也将不断发展提高,随之促进了建筑各方面的改造。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为建造各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房屋提供了物质保障;随着建筑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建筑设计技术不断革新,为房屋建造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各种高性能的建筑施工机械、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供了房屋建造的手段;建筑设备的发展为建筑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创造了条件。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强度建

筑材料的产生、结构设计理论的成熟和更新、没计手段的更新、建筑内部垂直交通设备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建筑朝大空间、大高度、新结构形式的方向发展。例如在上世纪,大多数的建筑采用的是木、砖等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环保、更坚固的建筑材料,着也奠定了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建筑艺术主要在建筑群体、单体,建筑内部、外部的空间组合、造型设计以及细部的材质、色彩等方面基于体现。这些艺术要素处理得当,便会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并能满足人们对审美艺术和精神功能之要求。建筑形象反映了建筑物的物质、时代风采、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等。比如:住宅,外形简单朴素给人以亲切、宁静的气氛;剧院,巨大的观众厅,高耸的舞台、体量、高低的对比反映了剧院建筑的特性: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雄伟、崇高,有强大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唤起人们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怀念。不同的建筑给予它不同的造型以及色彩等,能够直观的表达建筑本身的意义以及吸引人们注意的作用。 而由此可得,建筑的三要素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它们不可分割,又有着主次之分。第一是建筑功能,起主导作用;第二是建筑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技术对功能又有约束和促进作用;第三是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反映,但如果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在一定的功能和技术条件下,可以把建筑设计的更加美观。 简单的说,任何建筑物均产生于某种功能需要,人类对其提出空间大小、室内环境等等要求,这就是适用。然而功能要求却会随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