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近年来,全市仔细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等“”公共文化政策的实施,严格执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有力促进了首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公共文化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是履行首都职责,贯彻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首都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两次视察北京时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框架要求,充分发挥全国

文化中心的示范表率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切实增强首都意识,树立首善标准,体现北京特色,着力塑造北京城市品质、提高市民文化素养,落实“”公共文化政策,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辟首都文化建设新境界,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北京篇章贡献力量。

(二)主要目标

到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率先建成均衡发展、供给丰富、服务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北京建设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获得有力支撑。

(三)基本原则

——坚持首都意识、首善标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建设任务,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按照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基本要求,坚持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途径,充分发挥政府主体责任,采取购买服务、民

办公助等举措,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局面。

——坚持资源整合、提升效能。把握好首都“都”与“城”的关系,统筹协调,共建共享,有效整合首都各类文化资源,形成公共文化建设的工作合力。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做好有效对接、精准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发展。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活力。深入挖掘首都文化资源禀赋,切实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首都发展优势。

二、主要任务

(一)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巩固公共文化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原创作品、品牌文化活动、文化团队建设等各方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首都文明金名片,努力使北京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城市。深入挖掘“一城三带”的深厚文化内涵,围绕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创作生产更多优秀文化产品,鼓励开发文化艺术

衍生品,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和供给,传承好中华优秀文化,展示好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文化特征。

(二)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持续迸发首都文化活力。坚持靠改革引路,靠改革破题,向改革要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需求导向,构建公共图书、文化活动、公益演出、公益电影等配送体系,采取“菜单式”“订单式”“点单式”等服务方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提供优质服务。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激发内生动力。整合文化资源,形成统筹合力,全面推进基层图书服务资源整合,建设基层综合文化中心,提高服务效能。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机制。

(三)以首善标准为基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作为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的基本建设投资,纳入城市运行保障。仔细落实《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以分钟为服务半径,规划基层文化设施布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制定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艺术普及、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传承中

华优秀文化等活动。用考核推动落实,制定考核标准,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四)以城乡同步为着力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化。着力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均等化,优化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布局,完善农村文化设施网络,补足重点新城、大型社区(居住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鼓励设置区域综合文化中心,支持实体书店建设。着力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一体化配送与运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鼓励城乡文化联动,扶持乡村民间文化艺术,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常态化。统筹推进农村地区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作,加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提供无障碍设施、盲文阅读书籍,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五)以激发活力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完善指导性目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统筹开发各类文化资源,鼓励和引导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内部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创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运营模式,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办法,吸引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专业化管理和运营水平。支持民办机

构兴办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实体书店、公共阅读空间、点播影院,鼓励社会力量捐赠公共文化事业。加强对文化类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规范有序发展。打造文创产品服务交易平台,培育北京特色文化消费精品,开展业态融合文化消费活动,发挥北京作为消费试点城市的先行示范作用,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引导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六)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依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空间,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科技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创新科普舞台剧、科学表演秀等科普文化形式,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应用创新,以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云系统,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和美术馆数字化。加快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平台,实现乡镇(街道)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全覆盖。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文化社区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合理布局实体书店、小时书屋、公共阅读空间、自助图书馆,打造“书香京城”。

(七)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健全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系列活动,鼓励专业文艺院团与群众文艺团队结对帮扶,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群众文艺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统筹首都地区文化资源,围绕“歌唱北京”“舞动北京”“戏聚北京”“艺韵北京”“影像北京”和“阅读北京”,持续开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形成贯穿全年、覆盖全市、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鼓励引导各区、各部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一区一品、一街乡一品、一社村一品系列活动品牌。办好春节庙会、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北京书市、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科学嘉年华、科普文化进万家等活动,打造“百姓春晚”、首都市民音乐厅等专项活动。实施“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周末场演出计划”“百姓周末大舞台”“民族艺术进校园”等文化惠民工程,把优质文化资源输送到基层群众身边。完善《北京市优秀群众文化项目扶持办法》,培育扶持优秀群众原创作品、群众文艺团队和群众品牌文化活动。

(八)以深化合作为牵引,推进京津冀公共文化协同发展。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规划城市副中心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推进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影院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副中心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仔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对接雄安新区公共文化建

设,完善京津冀三地文化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培育活动品牌,支持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文艺演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创意产业、影视展映、人才交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仔细履行职责,强化主体责任,协同推进,狠抓落实。各区要仔细贯彻执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保障和重点议题,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纳入本级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全面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二)强化设施保障。严格落实本市居住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指标有关规定,确保公共文化设施、全民健身设施与新建、改扩建住宅小区建设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及时交付使用。已建公共文化设施,未经区政府和市相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改变使用性质或转让。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开展,积极推动疏解后腾退的空间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改善和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三)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扶持公益文化惠民项目,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和运行。坚持重心下移,统筹用好现有渠道资金,重点扶持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健全监管机制,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及现代理念、创新理念的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采取多种方式,选优配齐配强公共文化管理干部、业务干部、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培育群众文化大家、基层文化能人等公共文化领军人物,发挥好他们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带动作用。健全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实施千人培训计划和群众文化培训工程,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调动各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公共文化队伍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

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落到实处。市文化局要会同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