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轼的艺术人生智慧

苏轼的艺术人生智慧

苏轼的艺术人生智慧
苏轼的艺术人生智慧

苏轼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是文化最发达的时代。公元十一世纪中叶,经历过晚唐长期的战乱,宋王朝建立之后就致力于文化复兴,经过了将近100年的时代积累,逐渐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人。王国维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学》里面有一段话,“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陈寅恪先生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由此可见,这两位著名国学大师都不约而同地把宋代看作文化的高峰。

对于苏轼的文化成就,我们所知道的就是苏轼在散文、诗和词各方面都是宋代的大家。文是唐宋八大家,诗是苏黄并称作为宋诗的代表,词有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另外苏轼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而他的绘画又是文人画的代表。除此之外,苏轼在思想上、政治上、哲学上、社会伦理学上、博物学上都有很大的成就。

思想的包容

思想的包容跟苏轼从小受到的教育分不开。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历史上四川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书不光看儒家之书,其他的诸子百家、小说、杂记等都要博览,所以这里出现的司马相如、杨雄、李白等人,都跟中原地区的文人有很大不同。”苏轼是一个非常具有好奇精神的文人,他的博物学知识很渊博。他和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二人在医学、药物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讽刺的是,

他们生前敌对,而死后两人的药方被后人合编为《苏沈良方》。这说明文化的意义是可以超越政治派别的,他们对人类文化的贡献被后人所认可,所以在流传过程中,文化的力量超越了政治的力量。

苏轼和韩愈被后人并称“韩潮苏海”,韩愈是一个正统的儒家学者,他曾经写过《原道》,把老庄和佛教都视为异端,他认为要把其他思想都统一到儒家正统思想之下,这难免显出他思想的狭隘。苏轼就非常不同。他认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中,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精华。他曾写过一篇《祭龙井辩才文》,是苏轼为僧人龙井辩才做的一篇祭文。辩才大师属佛教天台宗,苏轼既喜欢天台宗又喜欢禅宗,当时两宗之间互相有矛盾,所以苏轼在写这篇祭文的时候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孔老异门,儒释分宫,又于其间,禅律相攻。我见大海,有北南东。江河虽殊,其至则同。”他反对儒家和佛家之间互相斗争,也反对佛教内部宗派之间相互攻击。苏轼认为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而且他们所提倡的都是人类精神的普遍原则,就像每一条江河都要流到大海,无论是浩瀚的大江还是潺潺的小溪,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宋代两位文豪苏轼与王安石在政治上是相互敌对的,但更主要的是,苏轼不喜欢王安石的文化观念。苏轼在写给张耒的书信里说:“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王氏即王安石,说王安石的文章固然精妙,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好使人同己”,让大家都要跟他一样。苏轼指出“自孔子

不能使人同”,说孔子门下每个弟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长处。苏轼还做了一个精彩的比喻,一片肥沃的土地,可以生长各样的植物。相同之处是它们扎根的土地,不同之处在于这些草木各自不同。但只有一种土地上可长出统一的植物,那就是盐碱地,即“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这样一来,文化变得单一,思想受到禁锢。这种禁锢是非常悲哀的,所以王安石本人的艺术成就很高,但是他的学生里却并没有几个真正的文化巨人。这对于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最大的启示就是思想的包容。马克思因为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而愤怒,他说:“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芬芳,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的形式呢?”后来王安石政治上的失败,也在于他太好使人同己,听不进批评意见。他的新法成了贪官污吏牟取私利的工具,他的接班人都是祸国殃民的乱臣。这就是“王氏之同”造成的文化和政治的荒漠。反观苏轼,他的思想包容性对我们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人性的尊严

苏轼爱好玩乐,却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苏轼小时候和母亲一起读《后汉书·范滂传》。范滂因为反对豪强将被杀害,他对母亲说:“我不遗憾,只是不能养老了,但弟弟可以伺候母亲您。”他母亲却对范滂说:“一方面要有美好的名声,另一方面又要享受长寿,这不可能,母亲支持你。你能够跟当今名士一同赴难,作母亲的感到荣耀。”读至此处,苏轼对母亲说:“如果我成为范滂,母亲能同意吗?”母亲程氏就对苏轼

说:“如果你成为范滂,难道我就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吗?”这个故事见于苏轼弟弟苏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和《苏轼本传》,少年时就受到这样的儒家政治品格的熏陶,对苏轼的影响非常大。苏轼兼济天下的原则是他不能屈服于君王个人的权势,而是尊崇一种道义的原则。苏轼在几篇文章中都流露过这样的思想。比如《张文定公墓志铭》里的最后一段写道“大道之行,士贵其身。维人求我,匪我求人。秦汉以来,士贱君肆。区区仆臣,以得为喜。功利之趋,谤毁是逃。我观其身,夏畦之劳。”就是说,一个士大夫要遵循天下大道。儒家的道就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道一定是为人民之道。一个士大夫就一定要看重自己的所作所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人格是有尊严的。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士大夫认为,哪个君王有道我们就为哪个君王服务。而秦汉之后这个情况改变了,从焚书坑儒开始,很多文学家成为了帝王豢养的人。所以苏轼认为秦汉以来“士贱君肆”,君王的权力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原因在于士大夫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区区仆臣,以得为喜”,皇帝赏赐一个官职就感到非常高兴,人格萎缩、失去底线,就会变成“功利之趋,谤毁是逃”。苏轼认为他作为一个士大夫,哪怕是“谤毁”也要勇于承担。

历史上提到苏轼往往会说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对一切看不惯的东西都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在王安石政坛当红时,苏轼敢于写万言书,对其新法提出批判。后来王安石调他去当开封府推官,想让杂务把苏轼羁绊住,但苏轼仍坚持批评王安石为政不当之处。苏轼说话得罪了很多人,但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他在《思堂记》里说:“言发于心

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意思是我的语言发自于我的内心,如果吐出来就得罪人,但吞进去就得罪了自己。苏轼认为,我宁愿得罪人也不要得罪自己,要一吐为快。这是他非常可爱的地方。照理说写《思堂记》就要写三思而后行,而他写《思堂记》的时候却说就是要“不思”才对。为什么呢?他说“君子之于善也,如好好色;其于不善也,如恶恶臭,岂复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至哉?”作为一个君子,本能的反应就是对善事就喜欢,对恶事就厌恶,这还要思考什么呢?一旦前思后想,你就会想到怎样去逃避。人一旦有了反复的思考犹豫,私心杂念就会萌生。所以苏轼就说“是故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若夫穷达得丧,死生福祸,则吾有命矣”,我从来不思考这个事有利还是有弊,错误的我就要反对,像本能一样根本不需要思考,遇到生死祸福就是命运,我也不会去回避它。

苏轼的这样一种精神,可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很多中国人的处世智慧,就是怎样变得油滑世故,怎样见人说三分话,或者人前说人话,人后说鬼话,而苏轼是心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君子,他是靠自己直觉的厌恶和喜好来对待自己的人生。所以,他总是那么自信潇洒,对物质方面没有什么追求的兴趣,而追求内心人格的升华。

下面的这两句诗虽然是写给年轻朋友的,但也是苏轼的自画像,叫做“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所谓的诗书是一个文化的代名

词,文化品位越高,气质就自然不凡,并不靠外在的化妆、修饰而得来。我们评价一个人,可以说漂亮,但也会说很有气质,漂亮是外在的,气质则是内在的。所以中国要建成一个文化大国,就要在内在气质方面有所开拓。例如国人出境旅游,衣着光鲜阔气,但做出的许多不雅行为却暴露出素质问题。这就是太追求外在而放弃了内在的升华。这种内在精神就是人格的尊严,自己的人格尊严并不是以践踏他人的人格而获得的,人格的尊严一定是相互的,只有有人格的人才知道尊重他人的人格,所以苏轼的人格对我们非常有启发。

超然的审美

苏轼在《宝绘堂记》里提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作为一个君子,我们可以把精神寄托在某件东西之上,但是我们不要过于地留意这件东西。这个“物”是对我们人生有好处的“物”。他说如果我们把精神寄托于物上面,虽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外物我们都可以得到快乐;尤物是非常美的东西,那么它也不足以成为我们的一种病。但是反过来如果是留意于物,如果你把你的心智全部都放在这件东西之上,那么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东西,都足以造成你玩物丧志的病。比如年轻人整天沉溺于游戏之中,就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就是最美好的东西你都不会感到快乐,因为你过分注意它了,你想占有它的时候,你心中就有一种怕失去的担心。因为你

得到了尤物后就怕失去它,成了心病,就得不到快乐。苏轼说“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圣人也喜欢五色、五音和五味以及驰骋田猎,这四者没有问题,主要是看对待它们的人是什么态度。接着苏轼又举了几个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故事。刘备喜欢结髦、魏晋名士嵇康喜欢打铁,另一个名士阮孚喜欢蜡屐。这些爱好在一般人看来很无聊,但是他们各自却很喜欢,从中得到了快乐。苏轼又说“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他说书画就是最好的艺术,书画使人感到愉悦,但书画仍可以使人产生病,为什么呢?我们说对于书画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欣赏者的态度,书画可以使我们感到很多审美的愉悦,但另外一种是收藏家的态度,收藏家拍卖坊的态度,平时都把书画卷起来藏起来,就是作为一种财富,这样书画就成了人的负担,而且不光有负担,还可能造成灾祸。“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这就是留意于物的后果。近年我国反腐取得很大成就,查处的很多贪官就是如此,很多东西并未欣赏,只是埋藏起来或者收藏在家,结果呢?自己“害其国”,也“凶其身”,锒铛入狱。一个人一辈子很多财物对你来说没有价值,最有价值的是快乐,什么可以使你快乐?还是财富,但这个财富是精神的财富,它比物质的财富不知道可贵多少。现在有一些青年人比较追求物质方面的财富,但我还是要劝告大家,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时候如果过分留意于物,殊不知人生短暂,那些东西实际上对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当然这不是说一点钱财都不要,基本的生活资料还是需要的。

下面讲苏轼潇洒的人生。即他超然的审美态度,是如何使他的人生过得非常潇洒的。

苏轼著名的《赤壁赋》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审美是一种什么东西?是一种不带任何欲求的,超越功利的活动,只要带着欲望和功利心,审美就离开你了。有欲望,就有烦恼和悲苦。苏轼写《赤壁赋》的时候是以一个带罪之身写的,他所说的“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我们审美的对象,而不是欲望所要占有的对象。

我们在讲他潇洒人生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苏轼的一生是波澜起伏的。苏轼晚年走到金山寺的时候,有给人他画了一幅画像,他在画像上题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人生的滑铁卢,是他最倒霉失意的三个阶段,那怎么成了平生功业?其实,他在政治上的失败恰恰成就了他文化上的成功,黄州、惠州、儋州是他在文化创造上最丰富的三个时代,也是他对人生看得最透的三个时段。他在黄州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这样一些优美的作品,比如《定风波》这首词,写自然天气变化,同时又暗示人生遭遇。人一生有很多风雨,但也有风和日丽的时候,对于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来说,外在的风雨都不足为道,“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你自己就是你自己,在任何

困难的情况下都要乐观地坚守道义和人生的立场。

在惠州,苏轼的政敌很想听到苏轼抒写痛苦失意的诗文传出,但苏轼在惠州的日子过得十分愉快。于是政敌就把他贬到更远的儋州,儋州就是现在的海南。然而,苏轼从海南岛遇赦北归时,却写下了从苦难中超脱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把在儋州这几年看作最奇绝的游览,这与唐代被贬的韩愈柳宗元相比,人格境界就高出许多。苏轼在儋州还写过“年来万事足,所欠唯一死”的诗句,说自己一生什么都很满足了,所欠缺的只有死去而已。在时人心目中,说死亡是犯讳,但苏轼直面死亡,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伟大。

智慧的观照

苏轼内心的强大除了因为有范滂这样的儒家典范之外,还来自老庄和佛教的影响,共同形成了苏轼观察人生的独特的智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耳熟能详的诗说出了人类认识的困境。之所以不能认识真面目,就是因为当局者迷,我们在此山之中。苏轼在此提出了这种困境,但是他解决这个困境却是在另外的地方。解决这个困境的方法就是他提出的“以大观小”之法,就是站在一个很大的立场,甚至是站在宇宙的立场上,重新来看庐山。我们设想庐山就是一座假山,欣赏假山的时

候山前山后都可以看的很清楚,这就是宇宙的立场,一种散点的透视,一种以大观小的立场。这种以大观小的立场来自《华严经》,《华严经》里讲站在大千世界的立场来看每一个微尘,每一个微尘里面又可以看到大千世界,小中蕴大,以大观小,所以苏轼看庐山的时候可以跳出庐山。

还有一个人生的困境是我们怎样对待人生短暂的问题。不舍昼夜,这是儒家的看法。而佛家有另外一种看法。《楞严经》讲波斯匿王62岁时问佛说,现在我已经62岁了,人生过得真快,一下子我的皮肤都皱了。佛反问他,你看过恒河吗?波斯匿王说,我三岁的时候就看过恒河了。佛问,现在看恒河跟你三岁看恒河有什么不同?波斯匿王回答说,现在的感觉和三岁时看的感觉一样,恒河还是那个恒河。佛说,对了,虽然你由三岁变成老人,但你看到的恒河是不生不灭的,一点没有减少,一点没有增加,还是不变的。可见,对待人生,如果站在佛教的立场来看,人生就是一个永远不生不灭的状态。《赤壁赋》就倾诉了人生短暂的悲哀——当年赤壁战场上的周瑜和曹操都不存在了,何况你我这样的小人物,完全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话锋一转,苏轼对客说起了水中的月亮:“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水不断流淌,月亮不停地阴晴圆缺,天地还没有一瞬间那么长。如果我们换一个立场来看,从不变的立场去观看世界和人生,之前的短暂和消逝就完全不一样了。

苏轼这样的思想是受到了东晋高僧僧肇的论著《肇论》的启发。董

其昌在《画禅室随笔》里说,“东坡水月之喻,盖自《肇论》得之,所谓不迁义也。”《肇论》中说,“不迁,故虽往而常静”,我们以不迁的态度来看,任何事物在变化的时候都是在静态的。如果我们以变化的眼光来看,任何一个静态的东西它都是变化的,哪怕我们现在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因为地球在动,我们也在动,就像蚂蚁在磨盘上一样,磨盘在动,蚂蚁实际上也在动。所以,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风其实是一种静态的,江河不断奔流,但实际上是不流的,尘埃在飘的时候也是不动的,日月每天在天上东升西落,实际上并没有循回。由此可见,苏轼的思想是有佛教来源的,这个来源使他的人生充满了智慧。

苏轼在写作时提倡一种自由的写作态度,所以他有那么丰富的思想,可以滔滔不绝地写出很多生动的比喻。他曾经评价自己的文章“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对于文人来说,写作都是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的过程,必然王国就是艺术的必然规律,自然王国是对这种规律完全的突破或驾驭。苏轼这一段话就提到了艺术的自由与规则问题。他说自己的文章写出来就像泉水冒出来一样。灵感的泉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冒出来,形成了小溪之后就涛涛汩汩形成江河。这个水冒出来并不是泛滥,像洪水一样冲毁一切,而是有自己的规则的,即“随物赋形”。水是液体,它的形态取决于装它的器皿。水装在一个圆的罐子里

就是圆的,装在方形的箱子里就是方的,水在江河里就随着河道而行,所以水是随物赋形,什么样的事物承受它,水就变成什么样。苏轼的文章也是随物赋形,没有特定的规律,怎么写要看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论述的道理是什么,他根据这些来选择自己书写的方式。所以苏轼的文章是最自由的,他不仅可以写政论文,写那些哲学论文和史论史评,他也写了很多小品,写生活中的小事。他说“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就是说该写的时候就写,写完了就停止,如是而已。苏轼提倡的文风就是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样的写作跟自由的心灵有关系。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心灵受到桎梏,受到压抑,还可以写出这样自由的东西。所以,苏轼给我们最震撼的就是自由人格的力量。

会通的艺术

苏轼在各个方面都是大家,诗词文书画无所不通。他具备一种认识艺术,认识人生的共通眼光。我们看苏轼有三段非常有名的话,这三段有名的话在宋代以及整个中国古代后期(宋以后)的艺术史上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第一段是“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主张不同艺术形式之间有不同的艺术趣味,共同的艺术规律。他的绘画是主张写意的画,而不是追求形式的画,

如果一个人论画的时候要看画的像不像,这个人的见解就跟儿童差不多。一个艺术家要看精神意韵而不是形象本身。“赋诗必此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前写诗都要给一个题目,始终围绕题目来写。如果是要从离不离题来判断一个诗人的诗写的好不好,这个人就不懂诗。苏轼就认为一个诗人可以冲破他的题目来写。苏轼在诗与画不同艺术之间找到了共同的规律,就是“天工”,天工就是天然而形成的艺术,而“清新”就是有创新又天真的艺术。

第二段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就是唐代的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有两派学者曾经争论,有一派说王维的诗哪一句中是诗中有画,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因此构成了一幅绘画。另外一派认为诗和画本来是不同的艺术,诗中不可能有画。但这些争论其实都忘记了一个事实,王维自己的诗中有没有画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察和欣赏王维作品的人何以能有此看法。不是王维自己的诗画本身具有那样的诗中有画的素质,而是苏轼从王维的诗中听出了画,从王维的画中看出了诗。我们知道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诗歌是听觉的意识,因为诗是吟诵的,而画是视觉的意识。苏轼打通了眼睛和耳朵的功能,这在佛教来看是“六根互动”,眼耳鼻舌身意,互相打通之后才能从诗中看见画,画中看见诗。

第三段是“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从杜甫的诗中看到画的因素,从韩干的画中看到诗的因素,这句话影响很大,后来出现“有

声画”、“无声诗”、“无色画”、“有形诗”等种种说法,超越媒介的界限去欣赏艺术品。

苏轼还有一句话:“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分科而医,医之衰也。占色而画,画之陋也。和缓之医,不别老少。曹吴之画,不择人物。”对于画家来说各种绘画的规律也是相同的,但是后来绘画分了工笔画、水墨画和各种各样的形式,这个画就变得很糟糕了,所以苏轼认为古时的名医不别老少,而曹、吴之画,不择人物。曹不兴是三国时的画家,他的画是“衣不出水”,衣服裹的很紧。而吴道子的画是很有力道,即“吴带当风”。总之,会通各门艺术,在各种艺术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是苏轼的一贯思想。

《艺术人生》策划简案

《艺术人生》策划简案 一、栏目简介 1、栏目名称:《艺术人生》 2、栏目宗旨: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 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3、栏目特点:优秀主持人朱军和嘉宾的感人故事,善于调动其它艺术手段,如 运用戏剧元素———分幕、布局、道具等,深入挖掘艺术家身上的闪光点和矛盾冲突,使整个节目层次分明,高潮迭起。 二、导演阐述 1、主题阐述 刁亦男不是新人,虽然他可以是永远的新锐。《白日焰火》获得金熊奖之后,很多媒体,特别是中国媒体,用的词是“爆冷”,这种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把《白日焰火》误以为是刁亦男处女作的谬误上。有些听说过刁亦男前作《制服》和《夜车》的媒体记者,也对这两部影片的情况一无所知。 刁亦男最早从事先锋话剧的创作,后来为《爱情麻辣烫》《洗澡》等影片做编剧工作。从《制服》这部电影开始导演生涯。这部电影去了不少国际电影节,并拿到了颇为关注中国独立电影的温哥华国际电影节的“龙虎奖”。他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夜车》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这样的成绩在中国独立电影领域已属一流,奈何独立电影是“看不见的影像”,所以在金熊揭晓的那一刻之前,已入不惑之年的刁亦男依然给人默默无闻之感。 只是这尊金熊能不能成为中国电影走向广阔天地的“通行证”,而非沦为自说自话的“墓志铭”,需要更多人的观看、观察以及见证。 2、嘉宾介绍 刁亦男,生于陕西西安,中国电影导演、编剧、演员。2002年主演余力为导演的电影《明日天涯》,入选戛纳电影节“一种瞩目”竞赛单元。2003年编剧和导演处女作《制服》,获第22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龙虎奖。2007年编剧和导演第二部电影《夜车》,入围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瞩目”竞赛单元,获第23届华沙国际电影节新导演和新电影大奖,并成为当年独立电影海外发行的黑马,欧洲影评界认为该片以简约鲜明的个人风格使其成为中国新电影的

古代经典诗文诵读 教学设计

古代经典诗文诵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体诗、近体诗、词的韵律特点。 2.体会诗词意境,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 3.默写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词意境,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了解古体诗、近体诗、词的韵律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 1.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盛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浓厚兴趣。 2.。诵读法 3.启发式法 4.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中,创造问题情景,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诗意,把握诗歌情感,精心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培养其善思会钻、深思善究的学习能力。 二、诗歌赏析 诗词五首 陶渊明《归园田居》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

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本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杜甫《前出赛九首其六》 翻译: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词语:挽:拉,当:应当,长:指长箭,擒:捉拿,列国:各国,疆:边界,苟能:如果能,侵陵:侵犯,岂:难道。 赏析:公元755年,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杜甫前去观看。不料吐蕃部队损失惨重,杜甫痛心疾首,写下了这首前出塞。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赏析: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李贺《雁门太守行》 感情基调: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表现词语:黑云、压、摧、开、燕脂、紫、半卷、临、霜重鼓寒、提携。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稿.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稿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1.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为你自豪(诗词)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的历史,

点亮心灯作文500字

点亮心灯作文500字 点亮心灯作文500字(一) 有一个人,他启迪了我的灵魂,点亮了我的心灵,他是谁呢?他就是一位残疾人;;杨光。 我看到他的故事是在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中。他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失明的残疾人。他的父母希望他长大之后可以像阳光一样灿烂,所以就起了这个名字。他虽然患有先天性失明,但他不屈服于人生。他也想长大以后报答父母,可是一个瞎子,又能去干什么呢?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可以模仿别人的声音,于是他就开始模仿别人的声音,十分相似,最后上了“艺术人生”这个节目,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他的故事。 一个眼睛患先天性失明的人,凭借他自己的努力,最后真的可以养起父母。我一个健全的人,却没有他的那种意志。我上课的时候经常走神,你看我还是那样端端正正地坐着,可是我的心早就飞出了教室,和操场联系在一起了。终于熬到放学,铃声一响,我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向乒乓球桌打球,打的大汗淋漓回到家中,马上进入了精美的动画片旅途。吃完饭,洗完澡后,我回到房间里做作业。可是我的心还是定不下来,心跑到了网络游戏中,它想在网络游戏中遨游。我拼尽全力想把它拉回来,但不知道我的心是不是吃了兴奋剂,怎么拉

都拉不回来。就这样,一天就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学到。 我既然写出他的事了,那么我就要学习他顽强的意志。我决心当好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不受外界的诱惑,走好每一步,力求向上爬。我要爬得比别人高,愈高风景就愈美丽。爬的过程中是艰苦的,但我有杨光他的那一盏灯,点亮前方的路。 杨光,我希望你的那一盏灯能永远亮在我的心中! 点亮心灯作文500字(二) 有一种怀念叫做记忆,追忆,感恩! 时光匆匆,满载风霜,两鬓悄然斑白,又添苍老……年少闯世界,年老独观天。作为儿女的我们立下誓言:长大后能赚钱了,一定供养父母!然而,却忘了感恩于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有多少这样的“孝子”尝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一生的悲痛?!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生在大山里的孩子,张眼望世界的时候,从未想到,自己此刻已拥有了一笔伟大的财富;;贫穷与磨难!因为贫穷与磨难,我们更懂得成功的不易;以为贫穷与磨难,我们更懂喜悦的分享;因为贫穷与磨难,我们更懂人生的艰辛;因为贫穷与磨难,我们更懂世间美好的一切……千金难买少年穷!知足吧,感恩吧,别忘了尽责!在心中点亮一盏感恩的心灯,告诉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去爱身边的人,即使萍水相逢,也别忘了给他一个微笑!

艺术人生作文800字

艺术人生作文800字 导读:《艺术与人生》,看到作文题目我就头疼了,因为我觉得自己一点都不艺术,琴棋书画样样不精,小时候倒是学过绘画和围棋,但都是浮皮潦草,没有哪样有所建树。围棋下成了连五子,绘画画成了信手涂鸦,艺术似乎与我无关。当我踌躇地和妈妈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妈妈笑了。 妈妈问我:“什么是艺术?” 我说:“艺术就是画画,弹琴,唱歌,跳舞呗。” 妈妈问:“还有吗?” 我思索了一下又说:“那,还有下棋,书法,雕刻,朗诵。” 我说了很多,有些不耐烦了,也很沮丧,因为实在找不出哪样艺术能和我挂上钩,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的学点艺术。 妈妈看看我说:“我看你就挺艺术的。” 我很纳闷,觉得妈妈在挖苦我。妈妈语重心长地指着花瓶里的鲜花说:“你看,这些花都叫百合,可你能找出两朵花,或者两片叶子完全相同的吗?” 我看着那些花,真的是没有任何两朵是完全相同的。妈妈说:“其实这就是艺术,就像你的存在,没有一个人和你完全相同。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语言也都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人生也都有自己的艺术。” 我似懂非懂地问妈妈:“那要是照您这样说,我这次语文才考了78分,也艺术了?” 妈妈说:“没错,你惊吓了所有的人,难道这不和某种艺术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处吗?而这次考试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震撼了你自己,不是艺术吗?” 看我有些似懂非懂。妈妈继续说下去:“你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从生到死,

每一个阶段都自有其艺术性,你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品?像迈克杰克逊,还是像科比布莱恩特,或许像每一个善良快乐的普通人,都在你平时的艺术加工。” 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是啊,我有什么样的理想,怎么样去努力,这不都是我创造自己,创造艺术的过程吗?我大彻大悟一般地对妈妈说:“谢谢您!今天的谈话很艺术。” 原来艺术不仅仅是琴棋书画,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让我们好好享受生活,享受艺术!

《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之心得体会

《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之心得体会 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人们可以从这些优秀诗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了解民族历史的演变,感受汉语表达的丰富和美好,诵读经典诗文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为审美打下基础。 诚然,在浩如烟海的经典诗文中,仅仅依靠12节课24学时的诵读与赏析肯定是不够的,但就是通过这有限的时间,我也有了不少的收获… 可以说,我们是在经典诗文的浸润下长大的,从小,我们就接触到了不少经典古诗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把我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 然而可以说,我们只做到了“背诵”,而离真正的“诵读”还很远,只有通过“诵读”,才能真正体会经典诗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意境,从而有所收获…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诵读需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急不徐,字字清楚轻松愉悦。经典,乃悠扬自得的雅致之音,我们每天坚持不懈,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定在之中,慧在之中。现代文阅读更需声

情并貌,在读经典的影响下恭敬认真地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能生巧,巧而后出新,诵读就是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家智慧库里,随用随取。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 通过诵读经典,使我们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通过诵读经典,让我们学会分辨人物的美丑,分析事件的善恶,形成高尚的人格。 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加深我们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我们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虽然通过这有限的12节课,我们诵读并赏析了部分经典诗文,但是对于这门课我仍然有一些建议:比如,适当增加些现当代的中外经典诗文的内容,毕竟从小开始,我们就接触到了不少古诗文,有些甚至达到了熟记于心的地步,而对于一些现代经典诗文,我们就接触得较少,而且我觉得,诵读现代诗文更需要感情及技巧,如能顺利地诵读出来,则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这门公选课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定会寻找机会,依靠学到的诵读技巧,继续赏析经典诗文,体会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经典古诗文主题朗诵稿

经典古诗文主题朗诵稿 (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 心怀壮志,满腹经纶却无从施展,面对人生的失意,陈子昂惟有“怆然而涕下”。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有欢乐,自然也就会有悲伤;有相聚,自然也就会有离别;有圆满,自然也就会有残缺。所有的如意与不如意,都将伴随我们的一生,我们惟有——坦然面对。 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像松柏一样坚贞。 (合)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A) 面对离别,我们应该像王勃一样乐观。 (B C)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面对苦难,我们应该像刘禹锡一样通情: (D)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停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像李白一样豁达: (ABCDE)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面对邪恶,我们应该像文天祥一样坚韧不屈: (B)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ABCDE)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面对他人和社会的冷落,我们应该像龚自珍一样,始终保持火热的爱心 (E)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当然,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也可像王维和陶渊明一样淡泊,所谓“进一步柳暗花明,停一步景色宜人,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应该有很多选择,关键的是看自己的内心 (B朗诵,C配合表演,似陶向友人描述其悠然自得的生活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C)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A) 坦然面对人生,乐观、坚韧、尊贵地活着: (合) (男)亭亭山上松,(女)瑟瑟谷中风。 (男)风声一何盛,(女)松枝一何劲! (男)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女)岂不罹凝寒,(合)松柏有本性。

董卿-艺术人生

董卿-艺术人生 我平时很少看电视,昨晚无意间正好看到央视3台董卿做客的艺术人生,感觉真好,这是一个无论从外表到内心都散发着无限魅力的女人,她对工作无私的付出和对自己的严格的要求在让人心疼的同时也让人觉得敬佩,她说,如果进步靠的是我们的智慧,那么成就靠的就是我们的信念,2013,我同样把信念送给自己,我要靠着信念去完成我的梦想。这是董卿传递给我的正能量,看得出她是一个爱读书,很有内涵的女人,今晚我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第一个是前面说的信念,第二个就是宽容,那说到第三个学到的东西就是珍惜时间,儿时学过朱自清的《匆匆》但是真的没有太多的体会和感悟,但是今天,是她让我重新翻开了这篇课文,里面这样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我们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日子悄悄从我们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真的,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看完后我想对自己说,不能再日复一日的推脱了,我们应时刻准备,即日启程,谢谢董卿向您学习。 匆匆-1922年3月28日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秋韵经典诗文朗诵稿

《秋之韵》经典诗文朗诵稿 秋天是一首诗, 秋天是一幅画, 秋天是一首歌,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 “万美之中秋为最”,请听我们的朗诵诗——秋之韵。 滴答、滴答,那是秋雨的脚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秋天是五彩缤纷的,不信请听: 在白花花的棉瓣上秋是洁白的 在沉甸甸的谷穗上秋是金黄的 在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上秋是紫色的 在挂满小灯笼似的枣树上秋是红色的 在一畦一畦的菜地里秋是绿色的 在汩汩流动的的清溪里秋是蓝色的

秋林映着落日,天边酡(tuo)红如醉,衬托着渐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凄楚之美! 《山行》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是明净的。皎洁的月亮把清丽的余辉铺洒开来,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透出温馨、宁静、梦幻般的美。 《望洞庭》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天是快乐的,你瞧,一群孩子在捉蟋蟀呢!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秋天是多愁善感的,怎能不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枫桥夜泊》(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呵,自从秋来了之后十月就乘着歌声的翅膀飞来了花朵就伴着新婚的倩影开起来了微笑就挽着欢乐的音符舞起来了红旗就随着红霞的风景升起来了 我们赞美你啊,秋!

《艺术人生》栏目分析

品味《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电视节目名称,该节目的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主持人是朱军,每期节目全长50分钟。作为一档谈话节目,《艺术人生》的成功之道并不仅因为拥有优秀主持人和嘉宾的感人故事,还在于它善于调动其它艺术手段,如运用戏剧元素———分幕、布局、道具等,深入挖掘艺术家身上的闪光点和矛盾冲突,使整个节目层次分明,高潮迭起 现在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娱乐化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娱乐节目层出不穷,为争取高收视率,往往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通过做秀“制造”快乐。这样一定会影响谈话类节目的整体水平。《艺术人生》作为谈话类节目的典型,以“文化引导娱乐”为栏目的终极目标,重视节目含金量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艺术人生》的解读,来探讨电视谈话节目如何从情感的深入理解,集体记忆的挖掘,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方面实现其内容方面的深入开掘。通过感悟人生,浅谈艺术,制作出有深度、有底蕴又不失娱乐化的电视谈话节目精品。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内涵 电视谈话节目是指: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

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 论节目。随着谈话类节目的不断发展,电视谈话的话题也不断丰富,除了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各类以人物为核心的谈话节目也不断推出。 二、从《艺术人生》看电视谈话节目内容的深入开掘 现在有些谈话节目喜欢用感性代替理性,用感官的刺激取代情感的升华,而忽略了对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必然会使文艺节目不再保有生命力,促使人们不再追求高尚情感。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制作出精品,一部精品要拥有文化的灵魂,要有生活的气息。我们只有不断强调对文艺节目的深入挖掘,才能使之健康的发展,对于电视节目的来说,“深入开掘”不但要在内容上进行深入研究,更要在形式上有整体的美感。《艺术人生》在深入开掘方面称得上是一个典范,《艺术人生》给我们一种和谐,平静,礼乐相济,人情融融的美。我认为《艺术人生》在表现人物方面,通过探索找到了最有利于塑造其生动形象的方式,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而重点还是内容能够打动人。就像有些经典的影片,它的拍摄手法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我们依然被深深感动,这是因为它融入了人性,是一种人文关怀。什么是人文关怀?现如今的电视节目一直追求创新的形式和独特的内容,但是艺术的创造,贵在朴实,《艺术人生》正是因为重视人性,生命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才会使节目更贴近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正做到“用艺术照亮生命,用感情温暖人心”。

艺术人生论文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艺术人生结业论文 题目东方传奇——李小龙 指导教师王景亮职称助教 学生姓名宋怡萱学号20101223235 专业审计班级审计二班 院(系)商学院会计学系 完成时间2012年6月7日

东方传奇—李小龙 摘要 李小龙(1940 11.27 - 1973 07.20),一代武术宗师、UFC起源者、MMA之父、功夫影帝、功夫电影的开创者、截拳道的创始人、中国功夫首位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演员。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李小龙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多影迷的武术家的世界纪录。全球共拥有2亿以上的影迷,毛泽东,本拉登都喜欢看他的电影。1964年,秒杀黑市拳高手弗兰克陈,1967年,将截拳道传授给拳王阿里。1971年秒杀泰拳王察尔铺。他将 Kung Fu(功夫)一词写入了英文词典。美国人称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泰国人称他为武打至尊。电影界称他为功夫影帝。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却创造和打破了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他短暂的一生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他对现代搏击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内外,功夫闻名于世。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他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他用32岁和四部半电影缔造了不朽的东方传奇。 关键词武术宗师/中国功夫/世界纪录/东方传奇

目录 中文摘要 东方传奇—李小龙 (1) 致谢 (4) 参考文献 (5)

东方传奇—李小龙 “All the warriors in this world /Join the passion of this master of soul/ From the Chinese hills and shore/We still listen to Bruce Lee battle call……” 每当在生活的长河中心灰意冷、心力交瘁的时候,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个人的身影越来越清晰,爽朗灿烂的笑容在脑海中回荡、萦绕,把我们眼前漫无边际的黑暗驱走,给我带来一个又一个的黎明。 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他创造了中国世界记录协会世界最多影迷的武术家的世界记录。全球共拥有2亿以上的影迷。 没错,他就是李小龙。他为什么能够才33岁就用六部电影缔造了不朽的东方传奇呢? Confident,自信。自信不是在你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在你还没有得到之前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的一种信念。李小龙生前曾自信地在一张便笺上写道:“我的明确目标是,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他的自信,成为他今后在人生道路上无所畏惧的强大内心力量,为自己扬起胜利的风帆。自信的表现,突出了勇字的无畏,其实,对某件事视作毫无价值,也是勇敢自信的表现;对某件事视为绝对成功或视为当然时,这同样是勇敢自信的表现;但是如果对某件事束手无策的话,那么便是畏缩了。此理对敌亦是一样,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己,纵使失败,精神上仍是胜利的。“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Brave,勇敢。“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勇敢,是大丈夫能屈能伸,是面对竞争对手时的从容镇定,是用心征服浩瀚宇宙的磅礴大气。李小龙在18岁那年就独自漂洋过海,孤身一人在美国打拼。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备受歧视的年代,他骄傲地抬起自己的头,公然宣告:我要做全美冠军。在面对日本空手道著名武术家山本与著名柔道家杰利威依的挑战下毫不畏惧,从容镇定。在好莱坞打拼时并不因为自己的肤色而自卑,用自己的实力向全世界证明了一切,把中国功夫挂满了世界的银屏,让宇宙在勇敢、诚实中感动。

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方法总结

读背结合 , 分类集中 _____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方法总结 经典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富于哲理,给人启迪,语言精粹,极富情趣。诵读之后,既利于学生的修身养性,又能使他们的语言流畅练达。在多年来的经典诵读教学中,本人经过认真实践和努力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适合本地学生的经典诗文教学方法,即读背结合,分类集中。 一、读背结合。 (一)读。首先,必须让学生做到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既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注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次,尽量让学生做到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让文学作品中传诵百世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背。背诵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望而生畏的难题,特别是对貌似艰涩难懂的经典诗文更是如此。因此,在经典诵读教学中,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乐背”、“善背”。要收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做: 1、提高认识,让学生明确经典诗文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基础之一。学习它,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使自己成长为具有独特性格的中国人。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情感的培养。 2、营造浓厚的经典诗文学习气氛。必要时,可以用古诗文的朗读代替课前预备时的歌声,创造一种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让稚嫩悦耳的读书声飘溢校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就是这种做法的典范。 3、用经典作品中深邃的思想及精彩的句段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苏轼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壮豪迈;李清照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婉动人等都无不使学生深受感染并自觉吟诵。 4、在平时的教学及作文中适时而巧妙地运用经典诗文名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例如在学习《孔子游春》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论语》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经典诗文的精妙。 5、列出明确而详细的背诵一览表,督促学生背诵,并根据背诵情况打分。这种方法虽然较为传统和普遍,但仍行之有效,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的提高。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稿

WORD格式可以任意编辑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稿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1.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为你自豪(诗词)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的历史, 丝绸瓷器远涉重洋, 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的故乡。

艺术人生(完美总结版)

《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栏目介绍 节目宗旨: 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周五之夜,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节目理念: 以“正直品质、极端制作”作为核心理念,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强大的制作班底制作完美节目。 一、节目受众定位与风格特征 《艺术人生》以访谈艺术家人生经历为主。中央电视台曾做了一份收视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观众是喜欢《艺术人生》里讲述的人生故事,他们从故事中寻找到感动和抒发生活感慨;也有一部分观众是喜欢朱军,觉得朱军在访谈中跟嘉宾之间的互动特别好;还有一部分观众是冲着访谈嘉宾而收看节目的……其实,一档节目要形成自己固定的观众群,就必须要以内容取胜。尤其是访谈类节目,不管访谈嘉宾是谁,只要故事能够打动人,观众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节目就肯定会获得成功。 《艺术人生》选择的嘉宾大都是知识分子型的明星,因为“用文化引导娱乐”是它的目标。为此,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力求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首先,在选题上,《艺术人生》推崇知性的大众明星,而不是小

众的艺术。节目到现在已经邀请的明星主要来自影视界、音乐界、曲艺界等各种大众艺术。明星知名度越高就越吸引观众,听明星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更是吸引很多普通观众的制胜法宝。在《艺术人生》节目中,观众最感兴趣的访谈嘉宾往往是那些有着知识分子背景的明星,如罗大佑、陈凯歌等,在他们的身上,观众看到了传统和现代对接的烙印。 其次,在节目内容的取舍上,以内容对社会的向善影响作为标准。《艺术人生》弘扬的是明星们“真善美”一面,中心话题基本上围绕着个人如何面对命运的挑战,如何协调个人和家庭、个人和时代的关系。栏目在《温暖2002》和《温暖2003》的元旦特别节目中,盘点了一年之中演艺界最突出的人,不是以知名度排名,而是以彰显人性的光辉为序。例如,2003年的个人主题《英雄》、家庭主题《和你在一起》、时代主题《激情燃烧的岁月》三个段落,分别邀请谈理想主义的陈凯歌、谈不惧伤痛的张柏芝、谈丧亲之痛的赵季平;节目中还邀请张越作为嘉宾主持,在老年人《今生无悔》、中年人《顺流逆流》、年轻人《长大成人》三集中,黄宗英和观众谢幕告别、曾志伟追忆好友梅艳芳、谢霆锋真诚告白……这些内容的设置,让观众深深体味到2003年的温暖和感动,体现了《艺术人生》用情感温暖人心的主题。 再次,创作人员始终保持着创作上的“真诚”。陈凯歌曾说《黄土地》是他的诚意电影,并说人的一生中只会有一到两个诚意作品。然而,《艺术人生》却始终坚持不懈地创作着他们的一部又一部诚意作品。虽然从事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者更多的关注与节目的形式,但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升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 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 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 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 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 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 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 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 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 理解;如创用诗文,提升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 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 如改创诗文,培养创*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 等 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 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学生把对经典诗 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教学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 心撰写的读后感上。丰富的教学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 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五、教学总结

经典诗文诵读稿

古诗文朗诵稿 城关镇中心小学五一班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乙: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乙: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他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 合:请听五一班诗文朗诵第一篇章《春之歌》 第一篇春之歌(春天在哪里曲) 男:春天是一幅水彩画,艳丽而真切。春天孕育着生命与希望,春给人以鼓舞和信心,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 女:可春天呢,到底在哪里呢?(插入歌伴舞《春天在哪里》) 男:小鸭子入水了,岸上桃花点点枝头,春意盎然。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女:小燕子回家了,呢喃着搭着新窝,鸟鸣山涧,春回大地。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男:一抹明媚的春光,竟无法留住这纤弱的美丽。片片落红如蝶飞舞,萎地无声,捡拾起飘零的花瓣,任忧伤满怀。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女:春,暖人心脾。 女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男:春,沁凉润透。 男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女:春,酒里飘香。 女齐:“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男:春,魂牵梦绕。 男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请听第二篇章莲之曲 女:莲花,乃花中之君子也。 男:莲花,美丽、纯洁、高尚,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 齐:江南盛夏,小船轻飘,莲叶田田,浆声应和着采莲姑娘的歌声,构成江南采莲曲。 童声: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艺术学校宣传标语

艺术学校宣传标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艺术学校宣传标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展艺术之美,育未来之才。 2、给你一双翅膀,助你翱翔。 3、每个孩子都是我们心中的艺术家。 4、艺术殿堂,实现自我。 5、感悟艺术之美,体味文化之韵。 6、给你一个艺术的舞台,让你展现自我风采。 7、艺术的摇篮,孩子的未来。 8、艺术相伴,精彩相随。 9、启迪心智,丰富人生。 10、让艺术给你加速度。 11、存放孩子的梦想,开启属于他的明天。 12、天才源于点滴,点滴成就生活。 13、艺术大舞台,人生更精彩。 14、艺术丰富生命内涵,文化铸就人生目标。 15、选择琴棋书画,成就人生梦想。 16、艺术,给孩子心灵加点诗意的光。 17、传授国学之经典,铸造时代之英才。 18、启迪艺术人生,塑造美好心灵。

19、扬艺海之帆,流世芳之技。 20、艺术之城,谁与争峰。 21、圆你艺术之梦,共谱心灵乐章。 22、歌舞升平画中仙,其实就这么简单。 23、艺术殿堂,人生领航。 24、因材施教,发挥特长,艺术启蒙,从小做起。 25、艺术的皇冠,名家的摇篮。 26、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艺术玲珑这里。 27、塑造艺术天才,成就完美人生。 28、放飞梦想,展现希望;路,就在你脚下。 29、一次明智的选择,一生受用的收获。 3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 31、为了孩子的明天,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32、艺术,雪巷冷街上我们共同仰望的灯火。 33、艺术的殿堂,社会的希望。 34、牵手阿尔特,成就艺术梦想。 35、艺术之路,在这里开启。 36、艺术新世界,美丽新人生。 37、与艺术相伴,提高自我情操。 38、为学子架起通往艺术天堂的桥梁。 39、学识只可会艺,广告不可言传。 40、放飞你的艺术梦想,迈出精彩人生第一步。

品味《艺术人生》

品味《艺术人生》 摘要:谈话节目在1995年到2003年一直很火,在当时是一个很新的节目形态,观众对此类节目充满好奇。在2004年之后,观众渐渐对此类节目熟悉,而长期以来此类节目渐渐形态老化,信息量不足,观众对此失去新鲜感。 节目兴起初期,人们对访谈节目充满未知与新鲜,也对充满神秘的艺术家和明星充满好奇。访谈类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渐渐深入,使观众了解到更多关于明星和艺术家在生活中荧幕后的一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事,或许是他们的心路历程,或许是他们的奋斗经历,更或许是一些有趣的事,这无形中拉近了观众和明星之间的距离,是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明星显得更为真实。 通过不段创新和改革研究出新的访谈内容和形式,通过更深层次的了解观众的口味和需求,是在节目日益增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所必须的。 一、《艺术人生》节目解析 “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这是央视三套的品牌节目——《艺术人生》的节目宗旨。自2000年开播以来,就深受观众的喜爱,年年都稳居央视综艺频道的前三名,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节目,也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它以“正直品质、极端制作”作为核心,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强大的制作班底制作出完美的节目。因而它的每一期都会给人很多启示。 二、从《艺术人生》看电视谈话节目内容的深入开掘 现在有些谈话节目喜欢用感性代替理性,用感官的刺激取代情感的升华,而忽略了对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必然会使文艺节目不再保有生命力,促使人们不再追求高尚情感。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制作出精品,一部精品要拥有文化的灵魂,要有生活的气息。我们只有不断强调对文艺节目的深入挖掘,才能使之健康的发展,对于电视节目的来说,“深入开掘”不但要在内容上进行深入研究,更要在形式上有整体的美感。《艺术人生》在深入开掘方面称得上是一个典范,《艺术人生》给我们一种和谐,平静,礼乐相济,人情融融的美。我认为《艺术人生》在表现人物方面,通过探索找到了最有利于塑造其生动形象的方式,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而重点还是内容能够打动人。就像有些经典的影片,它的拍摄手法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我们依然被深深感动,这是因为它融入了人性,是一种人文关怀。什么是人文关怀?现如今的电视节目一直追求创新的形式和独特的内容,但是艺术的创造,贵在朴实,《艺术人生》正是因为重视人性,生命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才会使节目更贴近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正做到“用艺术照亮生命,用感情温暖人心”。 (一)对情感的深入理解 人的情感很广博,是大海是天空,其中包括对祖国的热爱,对亲人的依恋,对恋人的真情,对朋友的信任,对过往的怀念,对于文艺节目来说,挖掘情感至关重要。《艺术人生》选取了嘉宾身上的特质,使观众感同身受。流泪是情感宣泄的一种外化形式,是人情到深处的一种真情流露,有人说这样做是为了煽情,但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嘉宾与观众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文档4篇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文档4篇Classic reading experience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文档4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道德经典诵读体会范文一 3、篇章3:道德经典诵读体会范文二 4、篇章4:道德经典诵读体会范文三 篇章1: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文档 经典诵读就是对一些传统优秀文化篇章进行诵读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下面是小泰精心整理的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学习和参阅。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 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 爱小弟、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学期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