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亲属称谓词对比研究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亲属称谓词对比研究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亲属称谓词对比研究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亲属称谓词对比研究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亲属称谓词对比研究——裴香江[越南]

(一)一致性

1、汉语和越语一样,都有着庞大、细致、繁杂的亲属称谓系统,而且亲属称谓都根据家庭和宗族内部成员的属系、血缘关系、辈分、性别、年龄等差异来确定的。因此,汉语和越语的称谓都表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特点。如爷爷奶奶,越南语称“?ng n?i, Bà n?i”, 有着直系血亲关系。妈妈的弟弟,汉语称“舅舅”,越南语称“C?u”, 有着旁系血亲关系。

2、汉语和越南语都受儒家思想和宗族观念的影响,特别体现出男权主义的思想。女子出嫁后所生的子女为外姓,所以都要加“外”,这充分体现了内外分明的特点。

例如:汉语“外公”“外婆”“外孙”;越南语“?ng ngo?i”、“ bà ngo?i”、“Cháu ngo?i” 。

(二)差异性

1、汉语可以将人称代词用于自称,越语却多用亲属称谓词。例如:汉语: “爸爸妈妈,我很想你们。”

越南语: “B?M?,con r?t nh?B?M?.”(爸爸妈妈,孩子很想爸爸妈妈。)

2、汉语中大量使用通称,越语还是习惯用亲属称谓词。例如:

汉语: “红河,我很想你。”

越南语: “Hà, Ch? r?t nh?em.”(河,姐姐很想妹妹。)

3、越语亲属称谓的含义范围大于汉语。例如:

(1)越语中,伯伯、伯母和比爸爸妈妈大几岁的不分男女都用一个词Bác来表示;

(2)越语中,姑姑等比爸爸妈妈小几岁的女士都用一个词C?来表示;

(3)越语中,儿子、女儿和儿媳、女婿都用一个词Con来表示;(4)越语中,弟弟、妹妹、表弟、表妹等比自己小几岁的人都用一个词Em来表示;

(5)越语中,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等孩子都用一个词Cháu 来表示;

(6)越语中,孙子、孙女等孙辈都用一个词Cháu 来表示。

4、汉语与越南语单、双音节使用频率不同。汉语亲属称谓词中多用双音节,如果是单音节的还可以重叠。

例如:“爸爸”、“姐姐”等等。而越语中多是单音节,如B?, Bác,C?。

三、现代汉语与越南语亲属称谓词的使用对比

(一)长辈、同辈和晚辈称谓

1、共同点

(1)汉语与越语中,晚辈称呼长辈必须使用亲属称谓语,不可以用语气词,更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姓名,否则会被看作是大不敬的行为。这样不仅能表示双方的亲属关系,而且更能表示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如儿女称呼其父母时,都用“爸爸、妈妈”(B?, M?)等,孙辈称呼

其祖辈时,都用“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ng, Bà)等。(2)两种语言中长辈对于晚辈,一般很少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多数是直呼其名,如“ H??ng Giang(香江)、Thanh Th?y(清水)、Hoàng Lan(黄兰)、B?c Nh?n(北雁)、Van Di?m(云艳)” 等。在不正式的场合也可以叫乳名,如汉语中的“铁柱”、“圆圆”、“小猫”等,越语中的“T?m”(虾子)、Cún con (小狗)、Mèo con(小猫)等。这样称呼对方的名字,可以让被称呼者感到亲切,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怜之情。

(3)两种语言中同辈之间长幼不同,使用的称呼方式不同,幼者对长者一般也不能直呼其名,而要按亲属亲谓语来称呼。对比自己年龄小的,或用亲属称谓语,或可直呼其名或乳名。例如:哥哥(小龙),弟弟(小明),哥哥叫弟弟可以直接叫名字(小明),但是弟弟叫哥哥只能叫哥哥(或小龙哥)。

2、不同点

(1)汉语中,无论是长辈对晚辈、还是晚辈对长辈、或同辈之间在自称时大多数都使用人称代词;而越语中,却很少使用人称代词,一般都使用亲属称谓语。例如:

①汉语:爷爷对孙子(小明)说:“小明,给我一杯水。”

孙子回答:“好的,爷爷。我马上给您。”

越语:“ Minh ?i, ??a cho ?ng c?c n??c.” (小明,给爷爷一杯水。)“Vang ?, Cháu ??a cho ?ng ngay ?ay ?.” (好的,孙子马上给爷爷。)②汉语:女儿(玲玲)对妈妈说:“妈,您给我买件新衣服。”

妈妈回答:“等有时间我带你去。”

越语:“M??i, mua cho con m?t cái áo m?i”(妈,给女儿买件新衣服。)

“??i lúc nào M? có th?i gian M???a con ?i。)

③汉语:清心对她的朋友清河说:“清河,周末我们去公园好吗?”

清河说:“好啊,你再约几个朋友一起去吧。”

越语:“Hà ?i, cu?i tu?n chúng mình ?i c?ng viên ch?i ?i.”(河,周末我们去公园好吗)

“ ?, ?? Tam r? thêm m?y ng??i n?a cùng ?i lu?n.”(好啊,心再约几个朋友一起去吧。)

(2)汉语中,同辈之间常常直接称呼姓名,而越语中是用名。例如:香江和李娜是同学,但李娜小两岁;

汉语:香江:“李娜,借我那本词典。”

李娜:“我正在用,你等我一下吧。”

越语:香江:“Na ?i,, Cho ch? m??n cu?n t??i?n”(娜,借姐那本词典。)

李娜:“Em ?ang dùng, Ch? ch? em m?t lát nhé”,(妹妹正在用,姐姐等妹妹一下吧。)或

汉语:李娜:“香江,借我那本词典。”

香江:“我正在用,你等我一下吧。”

越语:李娜:“Ch?Giang ?i, Cho em m??n cu?n t??i?n”(江姐,借妹妹那本词

典。

香江:“Ch??ang dùng, Em ch? Ch? m?t lát nhé”,(姐姐正在用,妹妹等姐姐一

下吧。)

(3)还需要注意的是,越语中称名的方式和汉语是不同的,在汉语里只有非常密切或亲密的关系,尤其指恋爱关系;或者在家庭里使用昵称时候才用。在越语中,只要知道对方的姓名后,就可以使用这一形式,可根据对方的年龄、辈分,用“亲属词+名”的形式;如果是朋友或同学则直接称名。要引起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名绝大多数时候只是用名中的最后一个字。越语重名,一方面由于越语称谓词中亲属称谓的社会程度较高;另一方面,也表示对对方亲密友好的感情。例如:“李俊晓”这个名字,同辈称呼他,在汉语中是“俊晓”,而越南语中只是“晓”。

(二)夫妻之间相互称谓

1、共同点

汉语中的“丈夫、妻子”和越语中的“V?” (妻子)、“Ch?ng'’(丈夫)一般都不用于面称,而只用于背称。例如: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汉语:“这是我妻子。” ,“这是我丈夫。”

越语:“?ay là v? t?i.”,“?ay là ch?ng t?i”

当把妻子或丈夫介绍给他人时,汉语中,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一般还有“爱人”、“丈夫”、“先生”、“孩子他爹”等;丈夫对妻子的称呼一般还有“爱人”、“妻子”、“老婆”、“做饭的”、“屋里的”等;老年夫妻的

称呼语与上述称呼语有所不同,一般使用“老头儿”、“老太婆”、“老婆婆”之类的称呼,“老伴儿”可以夫妻双方互称。越语中,丈夫对妻子的称呼一般还是“Nhà t?i”(屋里的)、“Bà x?”(老婆)等;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一般有“Nhà t?i”(屋里的)、“?ng x?”(老公)等。老年夫妻的称呼有“?ng nhà t?i”(我老头儿)、“ Bà nhà t?i”(我老婆)、“ Bà già”(老伴儿)等。

没有他人在场时,年轻夫妻可以用昵称,如汉语中的“亲爱的”、“宝贝”等,越语中的“Anh yêu, Em yêu”(亲爱的)、“C?c c?ng”(宝贝)等,这一点越南人跟中国人一样,受两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性格比较细腻、内向,一般只有夫妻两人时才使用昵称。

此外,汉越语中,夫妻之间还常用“从儿称呼”方式来称呼对方,这种称呼方式最常见的是在农村和年龄较大的夫妻之间。如汉语中:“孩子他爸、孩子他妈、小兰爸爸、小刚妈妈”等,越语里“B?nó”(孩子他爸)、“M?nó”(孩子他妈)、“B?Hà”(阿河的爸爸)、“M?Hà” (阿河的妈妈)等。汉语中,年龄大的夫妻之间还常称“老头儿、老婆婆”等,越语有“?ng nó ”(老头儿)、“Bà nó” (老婆婆)等。

2、不同点

在中国,年轻的夫妻可以互称名字,如“李娜”、“王斌”等。在越南,没有夫妻双方互称名字的现象,而只有丈夫可直呼妻子名字的,如:“Dung ?i”(阿容)、“Hà ?i ”(阿河)等。妻子呼丈夫名子时,在名子前要加“Anh”(哥),如“Anh Nam ?i” (阿南哥)、“Anh Thành ?i”(阿成哥)等等。越语里夫妻之间还常用"Anh, Em”(哥—妹)来称呼自己的配偶,

如妻子跟丈夫说:“Anh l?y h? em quy?n sách v?i”(哥帮妹妹拿一本书吧),丈夫答:“Em ??i Anh ty nhé”(妹等哥哥一下)。

汉语中,夫妻相称时,可以用零称呼,如“喂”、“唉”等,有时还用“老+ 姓氏”来称呼对方。“老”用于丈夫,如“老李”、“老张”等,“小”用于妻子,如“小艳”、“小红”等。越语中,夫妻之间一般不使用零称呼,也不用“老” “小”的称呼方式,这是越南人的习惯,面称与背称时,不称对方姓氏,而只称名字,在特别情况下才称呼对方姓名。

总之,汉越语夫妻之间的称呼比较灵活、随意,不同形式的称呼方式反映了不同的夫妻关系、夫妻双方的个性以及个人的知识修养等等。(三)姑姑称谓的用法

1、共同点

在汉语和越南语中,“姑姑”都指爸爸的妹妹。

2、不同点

越语中,“姑姑”这个亲属称谓词的使用范围比汉语的大。

越语中,无论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只要说话者觉得对方女士的年龄和自己的父母相似,都称其为“姑姑”以表示尊敬和亲切;而汉语只用在自己的亲属身上。例如:

①在银行,接待小玫的是个中年女士。

汉语:小玫:“请您给我一张存款单。”

越语:“C? làm ?n cho cháu xin m?t t? gi?y ??ng ky g?i ti?n.”(姑姑,请给侄女一张存款单。)

②在大街上,一个中年女士向小强问路。

汉语:女士:“你好!请问,我想去昆明医院该怎么走?”

越语:“Chào cháu, Cháu cho c? h?i,???ng ??n b?nh viên Kunming ?i nh? th? nào?”???(侄子好,请问,姑姑想去医院姑姑该怎么走?)

可见,无论在汉语还是越南语中,“姑姑”都指爸爸的妹妹。但是,汉语中的“姑

姑”仅仅只指有血缘关系的爸爸的妹妹,而越南语中的“姑姑”还可以泛指与说话

人爸爸年龄相似的女士。

(四)兄弟姐妹称谓使用

从以上第一、第二点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兄弟姐妹的称法在越语中很普遍,不只亲的兄弟姐妹才使用亲属词来称谓,而且夫妻、同事、同学、或陌生人也使用兄弟姐妹的称法来称谓,只要年龄相差不是特别多,称呼时,就一定要用兄弟姐妹亲属称谓词(形式:亲属称谓词+名字)。例如:“军哥哥”、“江姐姐”、“河弟弟”、“贤妹妹” 。但在汉语中一般只用在亲属关系中,甚至在亲属关系中也易淡化。

例如:①哥哥(杨海滨)与弟弟(杨海河)是亲兄弟。

汉语:哥哥:“海河,你和我去书店吧!”

弟弟:“我不想去!”或“哥,我不想去!”

越语:哥哥:“Hà,, Anh v?i em ?i hi?u sách ?i”(河,弟弟和哥哥去书店吧)

弟弟:“Anh, em kh?ng mu?n ?i”(哥,弟弟不想去)

②在工作单位里,马秋香是处长,王强是职员,马秋香比王强大三岁。

汉语:王强:“马处长,这是本周工作计划,请您审阅。”

马秋香:“小王,这怎么行,你重新再做一份。”

越语:王强:“Chi??? H??ng, ?ay la kê hoa ch la m viêc cu a tuan na y, Ch? xem giu?p em

v?i”(香姐姐。这是本周工作计划,请姐姐审阅)

马秋香:“Nh? thê na y kh?ng ???c, em la m la i ?i ”(这怎么行,弟弟重新再做

一份)

所以,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越南语亲属词的泛化程度比汉语大。

四、结论

(一)汉语和越语一样,都有着庞大、细致、繁杂的亲属称谓系统,而且亲属称谓都是根据家庭和宗族内部成员的属系、血缘关系、辈分、性别、年龄等差异来确定的。因此,汉语和越语的亲属称谓都表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内外分明的特点。

(二)越语将亲属称谓用于社交场合的比重远远大于汉语。

1、汉语可以将人称代词用于自称,越语却多用亲属称谓词来自称;

2、汉语中大量使用通称,越语还是习惯用亲属称谓;

3、汉语亲属称谓用于非正式场合,越语用于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

4、汉语社会称谓重“姓”,越语重“名”;

5、汉语中行业、职务称谓发达,越语中则无此现象;

6、汉语亲属称谓词的泛化主要是晚辈对长辈、年幼对年长的亲属称谓词的泛化;越语中长辈对晚辈、年长对年幼的亲属称谓词也可以泛

化。

(三)越语亲属称谓的含义范围大于汉语。

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总结而知,越语称谓系统及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离不开特定的民族心理、社会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越语称谓系统及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儒家文化的影响;

2、宗法、家族的观念;

3、外来文化的影响;

4、以亲切为礼貌。

[注释]

[1]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页

[2]复正农等.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1937页

[3]复正农等.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2190页

[4]复正农等.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1265页

[参考文献]

1、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3、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

4、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5、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余志和、叶云梅.称谓妙拾[M].新华出版社,1995 。

7、毕继万.汉语与英语称谓词用法比较[D].世界汉语教学,1989。

8、卞成林.民族心理与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M].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6。

9、吴剑安.晚辈类亲属称谓的方言词研究[J],2001。

10、陈月明.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以及文化印记[M].延吉:汉语学习,1990 。

11、丁安仪.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称谓[M]. 新乡: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

12、韩明.汉越称谓法对比初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

13、黄健红.浅谈中越称谓语使用共性[M].解放军外国语学报,1999。

14、林明华.越语称谓与人称代词[M].广州:现代外语,1994。

15、潘攀.论亲属称谓的泛化[M].语言文字应用,1998。

16、Bùi Minh Y?n .X?ng h? trong gia ?ình ng??i Vi?t,?ng x? ng?n ng?trong gia ?ình ng??i Vi?t[M].Nhàxu?t b?n v?n hóa th?ng tin,1998.

17、Tr?n Qu?c V??ng .V?n hóa Vi?t Nam tìm tòi và suy ng?m[M].Nhàxu?t b?n v?n hóa vàdan t?c,2000.

18、Nguy?n V?n Chi?n.T?x?ng h? trong ti?ng Vi?t[M].H?i ng?n ng?

h?c Vi?t Nam, 199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wor ds of relative’s appellation in modern Chinese and those in Vietnamese

Abstract: The Relative’s appell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part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o use it correctly is not only the request of language itself but also the manifestation of politeness. Especially as a Vietnamese student, one should be aware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ords of relative’ appellation in Chinese and those in Vietnamese so that one can use the language correctly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fluently. This thesis tries to fi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ords of relative’s appellation in Chinese and those in Vietnamese, so as to analyze the rules of usage of the words of relative’s appellation.

Key Words: modern Chin ese; Vietnamese; words of relative’s appellation; comparison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使用特点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使用特点 【摘要】传统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了解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这些敬谦称。 【关键词】亲属称谓;敬称;谦称;使用特点 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与传统的汉文化关系密切,或者说,传统的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而敬谦称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了解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这些敬谦称。 一、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1)“嗯,仁者,求仁得仁;恕者,犯而不校。好名字,谁给你起的?” “家父所赐。” “令尊是……” “家父易元杰,曾在中堂大人麾下为国效力。” (霍达《补天裂》第一章) (2)健生说道:“令兄出去了吗?” 燕秋道:“程先生带他去拜访一个人去了。” 健生道:“这样早,程先生就来过了吗?” 燕秋道:“是的,他来过了。因为我没有起来,他没有惊动我,就同家兄出去了。” (张恨水《雁归来》第四十二回) “家父”、“令尊”虽然都是对“父亲”的称谓,但是他们所具体使用的场合不同。“家父”只用于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令尊”用于对对方父亲的称呼,就是说,一个指向内,一个指向外。如果对它们不加以区别,甚至颠倒使用,就只会闹出笑话了。 除了“家父”和“令尊”以外,其他的如“家母”和“令堂”,“贱内”和“尊夫人”,“家兄”和“令兄”,“舍妹”和“令妹”,“小儿”和“令郎”,“小女”和“令爱”等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家母、贱内、家兄、舍妹、小儿”等都是内向性的,只能用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而“令堂、尊夫人、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都是外指性的,只能用于对方或与对方相关的人。

汉语形容词大全

汉语形容词大全 形容词检索: 按结构分类 aabb式A里AB式abab式abb式aab式 aa式abac式abcc式aabc式单字形容词 形容人 男人女人儿童老人 心情笑 形容季节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描写季节六月 其它常用 颜色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等。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精明、可爱、冰凉、初级”。 主要语法特征 (1)性质形容词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大、很大、不生动、很生动”。少数状态形容词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说“不冰凉、很冰凉、不雪白、很雪白、不初级、很初级”。

(2)能修饰名词,经常作谓语或定语。如“大眼睛、高楼、冰凉的酸梅汤、初级职称”。 (3)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4)不能带宾语。 A、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如“大大、高高、短短、细细”。这类重叠式修饰动词时表示程度的加强,修饰名词时不仅没有加强的意味,反而表示程度减弱,即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例如: 大大缩短了距离(程度加强) 大大的眼睛(与“大眼睛”相比程度减弱) 高高举起(程度加强) 高高的个儿(与“高个儿”相比,程度减弱) B、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一般表示程度的加强,有三种格式: a、AABB: 口口声声断断续续浩浩荡荡开开心心干干净净 松松散散密密麻麻冷冷清清来来往往踉踉跄跄 大大方方客客气气说说笑笑的的确确反反复复 方方正正实实在在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平平安安 是是非非堂堂正正偷偷摸摸唯唯否否快快乐乐 蝎蝎螫螫形形色色铮铮佼佼白白胖胖陆陆续续 洋洋洒洒战战兢兢零零散散老老实实遮遮掩掩 b、A里AB:这里的AB限于某些含贬义的形容词,重叠后既表示程度加强,又表明嫌恶的感情。如:小里小气古里古怪慌里慌张糊里糊涂马里马虎 c、ABAB:这里的AB只限于某些带有表示程度的语素的双音节形容词。如: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张伯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要形容词在不同的语言里有偏谓词性和偏体词性的两种倾向,偏体词性的语言里,形容词做谓语 依赖系词性句法标记。本文强调汉语形容词在句子平面上做谓语依赖句法标记。文章第一部分论述 了汉语形容词做谓语时“很”“不”等程度副词都有系词的性质,第二部分提出“状态形容词”不是词,是汉语形容词独有的形态化的谓语形式。综合这两方面的观察,可以总结出:程度副词、形态化谓语 形式和“是……的”框架是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的三种主要句法手段。文章第三部分依据形容词 陈述性的普遍特征,在汉语里寻找性质形容词直接做谓语现象,得出性质形容词不加标记直接做谓语 只出现在主谓谓语句和动补结构这种低于句子平面的结构里的结论。 关键词形容词系词状态形容词句子平面 〇引言 讨论形容词做谓语问题,首先要把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分开。状态形容词自由地 做谓语是没有争议的。性质形容词做谓语是否自由,是否依赖语法标记,做谓语是不是汉语性质形容词的主要功能,这样的问题在汉语语法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将讨论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带标记与不带标记的情况(文中如不特别指明,则“形容词”均指性质形容词),并提出对汉语形容词(包括状态形容词)谓语功能的总体看法。 什么情况是形容词做谓语? 需要简单地交代一下。性质形容词表示恒定的属性意义, 做谓语时应该是这一意义的实现。不管加不加句法标记、加什么样的句法标记,“陈述恒定的属性”这一意义都是基本意义。依此,形容词加时体标记做谓语的情况就不在考虑之内了。这是因为,时体标记所表达的“变化”意义,是带给谓语的,无论什么词性的成分充当谓 语,都是如此。动词谓语句“张三休息[了]”、名词谓语句“张三大学生[了]”、形容词谓语 句“张三开朗[了]”都是在原本的陈述意义上由“了”带来了变化义( 见赵元任(1968:8. 1. 3. 4)。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形容词做谓语现象,不包括“花红了”这样的句子,也不把“了”看 成形容词做谓语时的一种必要的句法标记。 一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带标记问题 朱德熙(1956)指出形容词单独做谓语并不自由(要依赖比较或对照意义的语言环境), 跟“的”结合成体词性结构之后,还要依赖系词才能自由地做谓语。同一篇文章里,朱先生3 张伯江: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也指出形容词做谓语“不是自由的造句原则”。性质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做定语还是做谓语,这篇文章里没有明确表态;但朱德熙(1982) 把形容词归为谓词。沈家煊(1997) 引申了赵元任(1968)关于形容词做定语并不绝对受限制的说法,明确指出“单音性质形容词做定语所受的限制并不是语法上的限制”。沈文的结论是:“汉语形容词典型的或无标记的句法功能是充当定语”,“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大多要加标记”,“性质形容词只在有标记的句式中 才可以不加标记做谓语”。 郭锐(2001)对此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沈文的论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该把“程度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内容摘要】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不仅在语音构词方面独具特色,同时体现出了鲜明社会文化特征。 【关键词】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特点发展 亲属称谓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族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同时,考察亲属称谓词的变化能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和人们心理状态等的变迁。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文字初祖”的仓颉就是陕西宝鸡人。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中可以了解到古老的华夏文化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方表的真情实感。研究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陕西地区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研究。 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 1.从音节上看,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如:爸、妈、爷、婆、姨、姑、哥等等。还有少数的双音节词,如:老姑、老舅、老姨等。 2.从声调上看,主要以阳平声调为主,如:爸(bá)、姑(gú)、哥(gé)、姐(jīé)等。 3.亲属称谓词主要是采用附加式构词法。最常见的是前加“老”和“大”。有的加了之后意义发生了改变。如:“老姑”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姑母;“老姨”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姨母;“老爷”是指曾祖父。有的则只是为了增加亲切感。如:对兄妹中排行最小的弟弟或妹妹常亲切地称之为“老妹”或“老弟”。 二、亲属称谓词的发展。 随着普通话的推行,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方言中有些称谓已被其他称谓所代替,有的则已绝迹。 陕西方言中称“爸爸”为“答”或“爹”,现在这一称谓即将绝迹,但在大龄人中还能听到,常常是一个家庭中,三代对“爸”的称呼均不一样。 “妈妈”则称之为“娘”,现在已不常使用,通常称为“妈”。 “伯父”在陕西方言中通常被称之为“白白”,伯母则通常称之为“大大”这一称呼现在仍在普遍使用。 “舅妈”陕西方言中通常称之为“妗子”;外公不叫“姥爷”而称之为“魏公”;这些称呼在城市中已逐渐消逝,但在农村仍在普遍使用。 “屋里人”陕西方言中常把媳妇称之为“屋里人”。过去的农家,男的在田间劳作,女的便在家纺织织布,内外分明,各行其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把女的称之为“屋里人”的称谓,就连《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称呼。如:《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有,袭人想:“······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屋里人。”这里的屋里人已与陕西方言中所指的已婚妇女含义大致相近。 三、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1.强调他称,体现尊敬。 亲属称谓词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称,是用于当面招呼的的亲属称谓词。另一类是背称,不用于当面招呼,常用在书信中或正式场合及向别人介绍时的亲属称谓词。无论是背称还是面称,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 陕西方言在面称中为了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常强调他称,如:称呼老人一般前加儿孙辈的名字,如“某某他爷爷”或“某某他奶奶”;称呼平辈一般以自己孩子的称呼为标准,如:如果自己孩子的大娘则称之为“他大爷”“他大娘”或“某某他大爷”“某某他大娘”。对晚辈的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特点

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与传统的汉文化关系密切,或者说,传统的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而敬谦称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了解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这些敬谦称。 一、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1)“嗯,仁者,求仁得仁;恕者,犯而不校。好名字,谁给你起的?” “家父所赐。” “令尊是……” “家父易元杰,曾在中堂大人麾下为国效力。” (霍达《补天裂》第一章) (2)健生说道:“令兄出去了吗?” 燕秋道:“程先生带他去拜访一个人去了。” 健生道:“这样早,程先生就来过了吗?” 燕秋道:“是的,他来过了。因为我没有起来,他没有惊动我,就同家兄出去了。” (张恨水《雁归来》第四十二回) “家父”、“令尊”虽然都是对“父亲”的称谓,但是他们所具体使用的场合不同。“家父”只用于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令尊”用于对对方父亲的称呼,就是说,一个指向内,一个指向外。如果对它们不加以区别,甚至颠倒使用,就只会闹出笑话了。 除了“家父”和“令尊”以外,其他的如“家母”和“令堂”,“贱内”和“尊夫人”,“家兄”和“令兄”,“舍妹”和“令妹”,“小儿”和“令郎”,“小女”和“令爱”等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家母、贱内、家兄、舍妹、小儿”等都是内向性的,只能用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而“令堂、尊夫人、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都是外指性的,只能用于对方或与对方相关的人。 对“尊”、“贤”、“令”、“家”、“舍”等敬谦语素的使用,除了要注意内外指向性,还要注意上下指向性。有些语素只可用于长辈或平辈,而有些必须用于平辈或晚辈。“令”是通用于他人亲属的敬语素,无年龄和辈分之分,而“尊”、“家”一般用于长辈和平辈,“贤”、“舍”、“小”则用于平辈或晚辈。 二、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汉语称谓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例如同是对父亲的称呼,汉语中有“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等不同的叫法,而在英语中,往往只是最简单的“yourfather”或“myfather”,不象汉语称谓这样丰富且具有表情性。使用不同的称谓显示说话者的感情好恶和尊恭谦卑,这是汉语敬谦称中才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性。再将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和英语中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myfather 家母、家慈、家堂、家夫人mymother 家兄、愚兄、小兄myelderbrother 贱房、贱荆、贱内、贱妻、贱累、贱室mywife 小儿、小犬、小豚、贱息、贱子、犬子myson 小女、拙女mydaughter …… 尊慈、尊堂、尊母、尊萱yourmother 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yourfather 令兄、令兄大人、尊兄、贤兄yourelderbrother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以《吾国与吾民》黄嘉德汉译版为例 摘要:本文对几位知名语言学家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作了大概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的研究。本人认为形容词的分类一定要结合语义和语法功能,并根据两个标准,对形容词所在的语句进行综合分析。文中把现代汉语形容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并作了大量比较分析。第二部分本人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的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举例。从语义的角度,形容词主要起抽象表述、状态描写、程度区分、感情表达、施事陈述和未来驱动的作用。从句法功能的角度,本人详述了形容词作定语和谓语的主要功能。第三部分本人选取了形容词的三个特殊现象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语义功能语法功能状态描述程度区分形容词叠词 第一部分前人对形容词的定义及分类的论述 (一)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对形容词的论述 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1里把形容词定义为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事物的实字2。《文通》中把形容词定名为“静字”,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形容词实为“静字”中的“象静”一类。他认为,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存在着差别,而形容词承载着细致描绘这些差别的功能。 在《文通》的实字卷里,马建忠先生讨论了文言文中形容词的构词方式3主要有三类:一,名词(字)、代词(字)、动词(字)、副词(字)作状语形容词(放在名词前)二,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圣明、辛勤、端庄等; 三,有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安危、奸贤、公私等。 尽管一个世纪以来部分学者指责此书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不能作为现代汉语的语法书,同时还批评它机械模仿西方语法,但《文通》作为中外文化产物,它的研究价值和开创之功是不可否认的。 (二)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对形容词的论述 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是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年),在此书中 1《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著作。以下简 称《文通》 2原文为:“凡实字以肖事物之形者” 3《文通》第112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摘要:亲属称谓词是主要用于亲属之间表示称谓的词。汉语的亲属称谓词系统相较于其他语言,非常复杂,同时还存在着拟亲属称谓以及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是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之一。教学时,在重点讲解常用称谓词的基础上,应加强不同语言间称谓词的对比,同时可进行偏误预警。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对比;偏误预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8006203 亲属称谓词是建立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之上的亲属之间用于称谓的词。亲属称谓词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与本人关系的名称,在各种语言中具有普遍性。亲属称谓词在民族语言中自成体系,相对稳定,这些称谓词不仅表达了人们之间的亲情关系,从中亦可窥见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1]。 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相对于其他语言而言,非常复杂,确定关系的要素包括血亲与姻亲、直系与旁系、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这些要素纵横交错,形成了复杂的亲属网络系统,在每一个网络的结点都有一个具体的称谓词,不可谓不细密精确。 亲属关系首先可分为血亲和姻亲,而血亲又有宗亲、外亲之

别,宗亲指与自己同姓的亲属关系,包括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子孙女等;外亲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的亲属关系,如外祖父母、母亲的兄弟姐妹、自己的表兄弟姐妹及其子女、自己女儿的子女等。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包括自己的配偶以及配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的配偶、堂(表)兄弟姐妹的配偶等。由于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当下大多数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导致亲属关系不如从前复杂,加之人们的亲属观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渐淡化,当代的称谓词系统有逐渐简化的趋势。汉语三代以内的亲属称谓词如下页图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亲属称谓词之外,汉语还存在一种亲属关系词。两者的区别是,亲属称谓词是用来称呼的,而亲属关系词则是用来表明亲属之间关系的,如“妈妈”是亲属称谓词,而“母子”或“母女”则是亲属关系词;“姐姐”是亲属称谓词,而“姐弟”或“姐妹”则是亲属关系词。在一些有关个人社会关系的表格填写中,往往要用到亲属关系词。其他亲属关系词还有“姑嫂”“姑侄”“婆媳”“兄妹”“父女”“父子”“舅甥”“连襟”“叔侄”“兄弟”“妯娌”“祖孙”“姨甥”“祖孙”“夫妻”“翁婿”“叔嫂”“伯娣”,等等。此外,还存在几个主要用于口语中的亲属关系词:“哥儿们儿”指家里的弟兄们,也用于男性朋友间的互称;“姐儿们儿”指家里的姐妹们,也用于女性朋友间的互称;“娘儿们儿”是长辈妇女与晚辈的合称,“爷儿们儿”是长辈男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

一、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如“朋友们、你们”。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2.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 方位词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如“桌子上”、“房间里”。 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如“在椅子上”。 少数方位词,如“前、后、之前、以后、内、之内、以内”可表示时间,如“出发前”等。方位词有封闭性(指数量有限),它能产性差,又有定位性,因而带有虚词性,所以有人称它为“后置词”。 (二)动词 1.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来了”、“我爱祖国”。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怕、很喜欢”等。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想想、说说”,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打扫打扫”。有些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是AAB,如“散散步”。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太阳红~红太阳”。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快走、老实说”。 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动词“地”,才可以做状语。例如“慢慢说、轻松地说笑”。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例如“看清楚,走快(了)”。 (2)形容词不带宾语。 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例如“端正态度”(使态度端正)、有致使义,这样用时叫“使动词”。 还有“花了眼、直着身子”,表示一种变化或者事物表现为某种状态,“直、花”等是动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简单”。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综述 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论述,根据词类划分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两种:一种从意义出发,另一种从功能出发。 一、意义派 意义派对形容词的处理主要是在中国语法学的创立时期和革新时期,代表人物有:马建忠,黎锦熙,王力,吕叔湘等,他们的词汇划分标准的主要特点是根据意义划分。但并不完全一致,首先,语义内涵不同。,马建忠的语义主要是指词汇意义,依次划分的词类实际上属逻辑分类。这种词类是孤立于句法结构之外的归类,不是语法分类。黎锦熙先生承袭马建忠的逻辑分类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根据词的句法功能给词分类。显然黎锦熙先生进了一步,有人认为他第一个明确地使词类成为语法分类,他的观点是现代汉语最早的词类划分。吕叔湘先生按意义和作用归类。王力先生把词类分为理解成分和语法成分,前者按意义分类,后者按语法作用。其次,在意义和功能发生矛盾时,各家处理不同。马先生发现“字无定义,故无定类”。而欲知其类,当先知上下文何如耳。自然陷入字无定类的困境。对此他提出了字类假象说,先确定某种字常做某种句子成分,他类词作此成分时算是假借。黎锦熙的四类形容词中只有性状形容词与我们所说的形容词相当。能充当定语的不一定是形容词,为了维持其句法功能标准,他提出转类说:性状形容词由它种词类转成的颇多。比如名词转成形容词:“玻璃窗”等。由此得出句品说:“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马先生和黎先生都没有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留下了“词无定类”、“类无定词”的结论。吕叔湘的《文法要略》和王力的《现代语法》与马、黎的处理方法不同。《文法要略》采纳了陈承泽《国文法草创》中词类活用的理论,提出了本用和活用说。《现代语法》里的词变性说与此相当,把本用称为正常用法,把活用称为变性。但这里的活用和变性指的是极其罕见的临时用法,不是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是指通过重叠、附加后缀等构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形容词具有显著描绘性的生动化形式。在汉语研究史上,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这一说法形成较晚,但其重要形式——形容词重叠式却出现较早,研究历史比较长,而且从对状态形容词的研究现状来看,几乎所有学者都把它放在形容词的研究中一起讨论,并把它当作形容词重叠这一特殊现象来分析。虽然,对形容词重叠现象的研究成果为状态形容词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目前,状态形容词研究中还存在着界定模糊、范围和名称不统一、形式归属不一致,研究力度不均衡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标签: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问题与争论研究价值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 朱德熙、吕叔湘为形容词重叠研究奠定了基础。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年)里,对形容词作了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包括重叠式和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重叠式按构造可以分为完全重叠式XX、XXYY和不完全重叠式X里XY,例如:“小小儿、老老实实、古里古怪”等;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可分为双音节的和三音节的两类,例如:“红通通、脏里呱唧、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同时,在他的另一篇优秀著作《语法讲义》(1982年)中,他又把上面这种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归为状态形容词,并指出了它跟性质形容词在功能及语义上的对立。他认为,从语法功能上看,状态形容词无论是作定语还是作状语都比性质形容词自由。也就是说状态形容词可以较为自由地修饰名词和动词。 吕叔湘先生对形容词重叠的研究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上,一是发现了形容词重叠AA式、ABB式、AABB式都有两类不同的存在形式。在他撰写的论文《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1965年)中,他将重叠式分为:a)AA式,有两种。一种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例如“淡淡的清香”,一种是重叠后方才成为形容词,例如:“漫漫的岁月”。b)ABB式,有两种。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冷清清的地方”;一种是AB不成词的,例如:“活生生的历史”。c)AABB式,有两种。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渺渺茫茫的海市”;一种是AB 不成词的(AA都能单用,BB不一定),例如:“茫茫荡荡的大湖”。二是考察了形容词重叠式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的具体情况。他认为形容词重叠后修饰名词性成分,无论哪种格式一般都必须带“的”,例如:“清清的水,蓝蓝的天”;修饰动词短语,一般都带“地”,例如:“慢慢地走过来,笑嘻嘻地说”;作谓语,一般都带“的”,例如:“小河的水清悠悠的”;在“得”字后作补语,AABB式可省“的”,其他格式不能,例如:“收拾得整整齐齐”,“脸气得煞白煞白的”。宏观上,吕叔湘全面分析了形容词生动形式的构成与功能,并对AA、ABB、ABC、AXYZ、AABB、A里AB、BABA等各式重叠格式和生动格式一一列表,分析它们的结构。

关于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资料收集

关于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资料收集 著作中形容词重叠研究 1.曾雅琴《<封锁>中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及语法功能研究》,《文学教育(中)》,2013年06 期 2.陈思思; 黄宇一《<缀网劳蛛>中形容词重叠现象研究》,《语文学刊》,2012年04期 3.陈曦《<白鹿原>形容词重叠现象研究》,《鄂州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4.崔雪梅《<型世言>重叠形容词考察》,《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高小红《<醒世姻缘传>形容词重叠形式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6.罗润锋《王朔作品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7.潘伟斌基于《<儒林外史>浅析江淮方言的语言特点》,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年11期 8.潘晓《<红楼梦>形容词重叠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9.孙君翘《<红楼梦>重叠形容词研究》, 《青年文学家》,2009年09期 10.王红梅《形容词、动词AABB重叠式构成的语义条件——以“三言”、“二拍”为例》,《学 术交流》,2003年07期 11.王震《《骆驼祥子》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分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4 期 12.王震《<骆驼祥子>形容词重叠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3.王震试析《<骆驼祥子>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5期 14.吴彦君《浅析朱自清散文的形容词重叠》,《群文天地》,2012年11期 15.杨倩《<儿女英雄传>形容词重叠形式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16.尹钟宏; 龚韶《《围城》形容词重叠现象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7.尹钟宏《<骆驼祥子>形容词重叠研究》,《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8.张菊红《<红楼梦>重叠词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9.张莹论《鲁迅<小说形容词重叠式研究>》,《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年03期 20.周小英; 尹钟宏《试论《倪焕之》的形容词重叠》,《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方言中关于形容词重叠的研究 1.阿衣古丽·马木提《汉语—维吾尔语词语重叠的对比研究——以《子夜》汉维文本的对 比为例》,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2.才娟《黑龙江方言形容词重叠探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04期 3.曾海清《挽救和保护城市濒危方言——以新余城市方言形容词重叠式为例》,《安徽文学 (下半月)》,2010年08期

陇东方言(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亲属称谓方面的差异与其内涵

陇东方言(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亲属称谓方面的差异与其内涵 刘宝锋 【内容摘要】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陇东地区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称“陇东粮仓”。本文旨在研究陇东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亲属称谓方面的差异,分析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陇东方言亲属称谓词特点差异内涵 亲属称谓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族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同时,考察亲属称谓词的变化能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人们心理状态等的变迁。 汉语以其悠久的历史,地域分布辽阔广泛,使用人口众多,对于亲属之间的称谓也复杂多样。人们经常说到一个词——“七大姑,八大姨”,虽然这个词仅指人多,但从另一面可看到中国的确是一个称谓语大国。当前所有的亲属分为两类,之下又分为四个小类。两大类分别是血亲亲属和姻亲亲属。血亲亲属又分为两支,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姻亲亲属也同样分为两类:夫系亲属和妻系亲属。从交际对象角度来分析, 亲属称谓又分面称和背称(又叫叙称) 。面称是称呼人与被称呼人面对面交谈时使用的直接称呼语;背称是受话人不是被称呼者时使用的间接称呼语。亲属称谓是亲属制度下在语言方面的反映,它以简单的词语形式反映了极其复杂的亲属制度,那么对于考察亲属称谓也就具有语言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三重意义了。陇东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中可以了解到古老的华夏文化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方表的真情实感。 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 1.从音节上看,陇东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如:爸、妈、爷、婆、姨、姑、哥等等。还有少数的双音节词,如:老姑、老舅、老姨等。 2.从声调上看,主要以阳平声调为主,如:爸(bá)、姑(gú)、哥(gé)、姐(jīé)等。 3.旁系称谓的关系。把义父称作“干大”,义母称作“干妈”,称妯娌为“先后” 。 4.亲属称谓词主要是采用附加式构词法。最常见的是前加“老”和“大”。有的加了之后意义发生了改变。如:“老娘”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姑母;“老姨”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姨母;“老爷”是指曾祖父。有的则只是为了增加亲切感。如:对兄妹中排行最小的弟弟或妹妹常亲切地称之为“老妹”或“老弟”。 二、亲属称谓词的发展。 随着普通话的推行陇东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方言中有些称谓已被其他称谓所代替,有的则已绝迹。 陇东方言中称“爸爸”为“答”或“爹”,现在这一称谓即将绝迹,但在大龄人中还能听到,常常是一个家庭中,三代对“爸”的称呼均不一样。 “妈妈”则称之为“娘”,现在已不常使用,通常称为“妈”。 “伯父”在陇东方言中通常被称之为“爹爹”或者“大爹”,伯母则通常称之为“大妈”这一称呼现在仍在普遍使用。 “舅妈”陇东方言中通常称之为“妗(jin)子”;外公不叫“姥爷”而称之为“魏(wei)爷”;这些称呼在城市中已逐渐消逝,但在农村仍在普遍使用。 “屋里人”陇东方言中常把媳妇称之为“屋里人”(宁县地方常见)。过去的农家,男的在田间劳作,女的便在家纺织织布,内外分明,各行其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把女的称之为“屋里人”的称谓,就连《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称呼。如:《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有,袭人想:“······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屋里人。”这里的屋里人已与陇东方言中所指的已婚妇女含义大致相近。 三、陇东方言亲属称谓词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1.强调他称,体现尊敬。

从汉语亲属称谓看语言的象似性

从汉语亲属称谓看语言的象似性 发表时间:2017-02-22T14:07:09.53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1月作者:李雪玲 [导读] 由汉语亲属称谓语可以看出,语言形式和社会关系有着某种象似性,这也是人类运用象似性原则把语言与自己的思维方式相结合的结果。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一种语言的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和使用,反映着该语言使用民族的社会文化特点,体现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思维特点。自古以来,汉族社会都有着自己严格的等级观念,这种传统伦理文化一直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汉语亲属称谓语正是中国伦理文化等级观念最好的印证。称谓系统分类与思维分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充分体现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象似性。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象似性 一、引言 象似关系可分为“镜像象似(imagic iconicity)”与“关系象似(diagrammatic iconicity)”。所谓“镜像象似”是指符号对所指的简单摹状,如语言中的象声、象形现象;所谓“关系象似”是指符号内部各成分间的关系与所指的内部成分间的关系存在结构性对应。(Haiman,1980)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关系象似”,通过分析汉语亲属称谓语来阐释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这种“象似性”。 二、亲属称谓语的象似性分析 自古以来,汉族社会都有着自己严格的等级观念,这种传统伦理文化一直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汉语亲属称谓语正是中国伦理文化等级观念最好的印证。印欧语系中大多数语言都用同一套系统称呼男女双方的亲属,而汉语却严格区分男方亲属称谓与女方亲属称谓。如英语“uncle”一词对应汉语中的“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aunt”一词对应汉语中的“伯母、婶婶、舅妈、姑姑、姨妈”。汉语亲属称谓极其复杂,本文讨论的范围暂时圈定在以“我”为中心的上下三代近亲中,以普通话为基础,成都方言和昆明方言为例证。 男方亲属在称谓上明显比女方复杂,具体表现如下: 1、在普通话中,母亲的兄弟无论年龄大小统称为“舅舅”;而父亲的兄弟则有长幼之分,长于父亲者称“伯伯”,幼于父亲者称“叔叔”。在这一点上,成都话、昆明话与普通话基本保持一致。在成都话中,母亲的兄弟称之为“舅爷”,父亲的长兄称之为“伯伯”;父亲的弟弟称之为“叔叔”。在昆明话中,父亲的长兄称之为“大爹”,父亲的弟弟称之为“耶耶”,并且,父亲最小的弟弟称为“老耶”;母亲的长兄称之为“舅爹”,母亲的弟弟称之为“舅耶”,虽然母亲的兄弟分长幼,但是可明显看出,该称谓与父族称谓有密切的联系。 2、即使都为父亲的兄弟姐妹,父亲的兄弟有“伯伯”“叔叔”之分,而女方在称谓上没有姊妹之分,统称为“姑姑”。在这一点上,成都话和昆明话也是同样的。成都话中,父亲的姐妹统称为“姑妈”。昆明话中,父亲的姐妹统称为“姑嫫”。 3、这种不对称分布不但存在于男方亲属身上,也存在于他们配偶身上。如哥哥的妻子有专门的称呼“嫂嫂”,而姐姐或妹妹的丈夫却只是由“姐姐”或“妹妹”与表示丈夫的“夫”组成,称谓“姐夫”或“妹夫”;叔叔的妻子称为“婶婶”,而舅舅妻子的称呼是由“舅舅”和表示年长女性的“妈”合成的。成都话和昆明话基本与这条规律相符。 4、从以“我”为中心的上下三代开始,凡女方亲属,其称谓都是在对应的男方亲属称谓前加上“外”而得,如,“(曾/玄)孙”→“外(曾/玄)孙”,“(曾/高)祖父”→“外(曾/高)祖父”。成都话中,“祖父”“祖母”分别称为“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分别称为“外爷”“外婆”。昆明方言中,“祖父”“祖母”分别称为“老爹”“奶”,“外祖父”“外祖母”分别称为“公公”“婆婆”,这一点上,昆明方言不太符合此条共性。 综上所诉,男方亲属称谓的确比女方亲属称谓更加复杂。但是,这并不表明男方亲属关系本身要比女方亲属关系复杂。这种亲属称谓分布不对称主要是受到中国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思想影响,男方亲属关系比女方更受关注,,封建的尊卑观念和性别歧视不可避免地通过汉语亲属称谓语体现了出来。这清晰地体现了男权社会里森严的等级制度与语言间的象似性。由此可见,称谓系统分类与思维分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充分体现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象似性。 三、结语 任何一种语言的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和使用,都反映着该语言使用民族的社会文化特点,体现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思维特点。用Wierzbicka的话来说就是,“形式系统差别和思维系统差别异质同构(isomorphic),在这个意义上,两者关系是象似的。”由汉语亲属称谓语可以看出,语言形式和社会关系有着某种象似性,这也是人类运用象似性原则把语言与自己的思维方式相结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郑祖荣,《云南方言称“叔”为“耶”探考》[J],玉溪师专学报(综合版),1986(4):18-21. [2] 张映庚,《昆明汉族亲属称谓语之探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46-50 [3] 王雅刚,《称谓形式变化的象似性动因》[J],语言应用研究,2011(3):100-103 [4] 李勉,《从亲属称谓语看中国伦理文化的等级观念》[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3):8-11 作者简介:李雪玲(1991.11-),女,汉族,四川达州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2010现代汉语论文状态形容词的研究

2010现代汉语论文状态形容词的研究摘要现代汉语形容词主要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大类。与性质形容词相比状态形容词有其自身的特征。状态形容词是形容词中非常重要的成员其意义、功能以及形式和性质形容词不一样值得我们对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关键词状态形容词、述物形容词、述行形容词、规定性、临时性、客观性正文一、状态形容词的形式及鉴别标准状态形容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状态。“状态形容词也叫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表示程度比较高的意义因而前面不能再加…很?使用时后面一般要加…的?。”?“状态形容词与性质形容词不同二者刻画不同的勾勒侧面。就表述功能而言性质形容词勾勒的是不同属性差异而状态形容词勾勒的则是同质属性的程度高下。”?例如 1 东京物价贵。 2 东京物价昂贵。 1 中的“贵”是对物价的属性做出断定。而2中的“贵”则是就属性“贵”做出程度上的描绘其属性值的程度与内还有“有点儿贵”、“比较贵”、“非常贵”等其他相对成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性质凸显的是属性状态凸显的是程度。状态形容词的程度 ? 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动能与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凸显使它获得了某程度值定位于刻度尺的某一位置从而破坏了它被不同量级的程度词切割的可能。因此我们认为当某形容词具备被四个量级的程度形容词最、很、比较、稍微切割潜能时可以判定这个词不是状态形容词。如“贵”可以被“最、很、比较、稍”等切割所以可以认定“贵”不是状态形容词而“昂贵”则不可以程度量再次被刻画的“最/很/比较/稍昂贵”等都不具有合法度或者不太高的合法度所以“昂贵”具有状态形容词的可能。还有另外一种鉴别方法状态形容词前不能加“不”或“没”。二、状态形容词的分类 1.述物形容词状态形容词的主要表义功能是描绘情状和模拟声音多以事物为其对象。《文心雕龙》中谈到了状态形容词的这种功用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作者:高璇(现代语文2011年4月上旬刊) 摘要:现代汉语亲属称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汇系统,其称谓语语素的组合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本文从语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和组合顺序等几方面全面分析亲属称谓语素的构成特点,并进行成因考察,以期以一个较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亲属称谓系统。 关键词: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 一、引论 ……………… ………………而本文主要从语素组合特点的角度来重审亲属称谓系统,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收集一定的语料,对其进行计量研究,使研究更科学、具体。通过这次研究,能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亲属称谓语的语素组合方式及组合顺序特点,以指导人们正确地使用它们,对亲属称谓语的传承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语素构成 本文所采用的亲属称谓主要取自《现代汉语词典》,其中方言词、尊称、古语词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所以未收,共收词条212个,包括182个单称和30个合称。…………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语素类型,考察亲属称谓语素的组合方式、组合顺序(主要针对合称)。 (一)亲属称谓语素的提取 ……………… 祖辈祖父:祖父爷爷爷太爷爹爹阿公外祖父:外祖父外公姥爷 祖母:祖母奶奶阿婆外祖母:外祖母外婆姥姥 父辈父亲:父父亲翁亲老亲爸爸爸爹严公公:公公公翁 ……………… 提取语素:高、祖、父、母、曾、老、太、爷、奶奶、爹、阿、公、婆、翁、亲、爸、严、子(子女)、妈、娘、伯、大、叔、姑、兄、哥、长、胞、弟、姐、姊、妹、堂、从、儿(儿子)、男、郎、子(孙子)、闺、侄、儿(孙女儿)、孙、玄外、姥姥、舅、姨、表、甥、祖、父、母、爷、婆、妈、兄、哥、弟、姐、妹、女、儿、孙、子岳、丈、人、夫、婶、妗、小、嫂、妇、媳、妻、太太、内、婿、赘、配、偶、爱、公、婆、父、翁、丈、母、妈、女、儿、男、伯、大、子、叔、姑、舅、姨、兄、弟、姐、妹、侄、 ……………… (二)亲属称谓语素组合规律总结 1.构成方式多样化分布 从表中观察到,亲属称谓词的构词方式有: (1)词根单用,如父、爸、妈、爹、娘、兄、弟、姐、妹等; (2)叠音词,如奶奶、姥姥、太太;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摘要:现代汉语亲属称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汇系统,其称谓语语素的组合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本文从语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和组合顺序等几方面全面分析亲属称谓语素的构成特点,并进行成因考察,以期以一个较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亲属称谓系统。 关键词: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 一、引论 所谓“亲属”,《中国大百科全书》说是“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1],“称谓”就是称呼方式,杨应芹、诸伟奇在其《古今称谓辞典》的“自序”中指出,“称谓,就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2](P1)孙维张先生指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3](P114)由此可见,“亲属称谓”就是指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及其用语。 “一人犯罪,九族连诛”是封建社会最残酷的刑罚,而所谓的“九族”据《尔雅·释亲》可知是以本人为中心上推四世下延四世,即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及其兄弟姐妹、子、孙子、曾孙、玄孙。就此一端,可见中国亲属关系的复杂,由此也带来了称谓系统的复杂。 亲属称谓语在世界民族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类分型,另一种是

描述型。类分型的亲属称谓语,不标明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及排列的顺序,只标明尊卑辈分。描述型的亲属称谓语,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辈分及同一辈分的长幼的排列都非常明确。[4](P37)中国汉语的亲属称谓是描述型的。比如英语中的aunt相当于汉语中的姑母、婶母、姨母、舅母、伯母等。因此,一个说英语的人学习汉语时,常常不知道该怎么用汉语去表示某种亲属关系,而中国人学习英语时,也时常想知道对方所说的uncle或aunt和说话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宗族即父系亲属;母党即母系亲属;妻党即妻族;婚姻即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戚。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几乎沿袭了古代的亲属称谓体系,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姻系称谓。父系称谓是表示自己与父家血亲及其配偶之间关系的称谓,包括祖父、父亲、伯父、叔父、姑母、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母系称谓是表示自己与母家血亲及其配偶之间关系的称谓,包括外祖父、舅父、姨母、表兄弟、表姐妹等。姻系称谓是表示婚姻关系的称谓,它纵横交错,远比前两者复杂,包括公公、婆婆、媳妇、大姑子、大伯子、弟媳、小叔子、小姑子、嫂嫂;岳父、岳母、女婿、内兄弟、姨姐妹、姐夫、妹夫;亲家公、亲家母等。[5](P62)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尔雅》中的《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后代陆续有关于称谓的汇辑。清代梁章钜的三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