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备课资料新人教版重点、难点:

1、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3、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一、背景介绍

(一)作者介绍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qiān)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在上海迁移并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二)关于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关于课文有关内容

本文的删节部分,是写看社戏之前,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果作些引申,似乎还可以认为:

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

(摘自安永兴《中学鲁迅作品讲解》)本文体裁是小说,所以作品中的“我”,虽有作者童年生活的影子,但绝不是作者。另外,小说里因为要用船,所以虚构了去赵庄五里水路的情节。事实上是,平桥村原名安桥头,赵庄则分外赵和里赵两个小村。位置在平桥村的东首并排着。有一年曾往里赵去看戏,沿着河的北岸走去,不过一里路就是,河道很窄,又是个不通行的水路,船根本用不着,大家只是站在稻地上看罢了。

(摘自周遐寿《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及中心。

小说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作者就是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全文的。写月下行船的景色,表现“我”在看社戏的途中的愉快心情;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特别是课文的最后一段,含蓄地表明了怀念社戏的原因,对表现课文的中心意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感知交流

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情节;(想想你最感兴趣的情节)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想想你最喜欢的人物)

3、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看社戏前的波折

看社戏途中夜航

赵庄看社戏

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

全文结构

(一)(1——3)随母归省平桥村。

1、是我的乐土

2、优厚的待遇

3、有趣的生活

(二)(4——30)看社戏的情景。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3、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三)(31——40)看戏后的情景。

六一公公送豆

三、掌握本课字词

《社戏》鲁迅

1、消夏:过夏天。

2、倘tǎng:倘若,如果。

3、大抵:大都,大概。

4、归省xǐng:回家看望父母。

5、乐土:快乐自由的地方。

6、行háng辈:排行和辈分。

7、偶而:现在写作“偶尔”

8、犯上:在封建社会里,触犯长辈或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叫做“犯上”。

9、惮dàn:怕,畏惧。

10、航船:指航行在城镇和乡村间有一定班次的搭客的木船。

11、央求:求人,央,恳求

12、絮叨xùdao:翻来覆去说。

13、礼数:礼节。

14、宽慰:宽解安慰。

15、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16、大悟:豁然醒悟,彻底明白。

17、诚然:实在,确实。

18、委实:实在。

19、撺掇cuān duo:劝诱,这里是鼓励别人去做的意思。

20、写包票:这里是保证不出事的意思。

21、委实:实在。

22、弄潮的好手:懂得水性,善于游水使船的人。弄潮,在潮头搏浪嬉戏。

23、依稀:隐隐约约。

24、潺潺:拟声词,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25、朦胧:月光不明。“朦胧”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

26、依稀:模模糊糊。

27、渔火:夜间捕鱼点的灯火。

28、宛转wǎn zhuǎn :也作“婉转”悠扬动听。

29、悠扬:这里是形容笛声的曲折飘荡,优美动听。

30、惹rě眼:显眼,引人注意。

31、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32、弥mí散:弥漫消散。

33、蕴藻yùnzào:水草。

34、神棚:演戏时候搭的供神的棚。

35、乌篷的船:指专用的船。

36、筋jīn斗:跟头。

37、白地:空地。

38、一折:一出。

39、交椅:这里指比较大的靠背椅子。

40、漂渺piāo miǎo:通常写作“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41、夜渔:夜间捕鱼。

42、罗汉豆:蚕豆。

43、旺相;茂盛。

44、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45、渴睡:很想睡觉。

46、向xiàng午:将近中午。

47、棹zhào着小船:摇着小船。

48、好歹:好坏。

49、楫jí:桨。

50、倘tǎng若:如若,如果。

51、极口:在言谈中极力(称道、赞扬或抨击、抗辩)。

52、见识:见闻,知识。

辨字辨音

1、辨字形

蓬péng:蓬蒿,蓬勃,蓬头垢面

篷péng:白篷的航船,竹篷,篷车(棚车)

博bó:博士,博学

搏bó:搏斗,搏击

膊bo:胳膊gēbo

船楫jí:打着楫子,樯倾楫摧

编辑jí:逻辑

作揖yī:揖让

2、多音字

哄hōng:哄动

哄hǒng:哄骗

哄hòng:一哄而散

更gēng:更换

更gèng:更加

喝hē:喝水

喝hè:喝彩

吓xià:吓人,吓唬

恐吓hè:恐吓,恫吓

四、课文赏析

1、探讨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

“我”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小伙伴们对“我”体贴照顾的无微不至,在“看社戏”一节中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循,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

更加重要的是,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城镇宅院中那种苍白无味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

因此,“我”对这样的“乐土”、这样的童年往事,“一直到现在”,也念念不忘

2、《社戏》中写到了童年的伙伴,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文中提到的乡亲对“我”又是怎样?

《社戏》原文有前后两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作者描写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

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友爱热情。“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无私品质的突出表现。

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象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表现得也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头,“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他敢于负责,当老生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双喜提议回家;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又表现了他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不单是热情的伙伴带给“我”真挚的友谊,淳朴的乡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章还刻画了以六一公公为代表的淳朴乡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对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地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3、本文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有何作用?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

作者采用写意的手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

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漆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诸方面都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

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间接写船的迅疾,“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文章的景物描写让小说笼罩在江南水乡迷人的夜色之中,让读者沉浸在如此优美的氛围里,自然也会觉得“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五、探究·练习

1、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平生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地骂”,那夜吃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似乎这一切都无聊,但文中表现的是:

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过去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标志。在成人后那烦恼无限、束缚重重的生活中,这样的标志在人的记忆里越发清晰醒目,指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因为有了小伙伴纯真的友谊,因为有了童年美好的回忆,“我”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感觉”吗?(讨论发言)(通感)你要认真地想想!

2、说说下面几句话表现了平桥村怎样的民风。你能用几句话写出你家乡的好民风吗?

A、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这一句形象地刻画出平桥村农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这一点,东晋时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也有类似的记载:“村中闻有此人……便要还家,杀鸡设酒作食。”

例句把平桥村农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写得活灵活现。

B、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地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家的罢,我们家的大得多呢。”

阿发说的那句话最让人称道:“偷我们家的罢,我们家的大得多呢。”在这个时候,阿发没有考虑自家的豆子有何损失,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招待好自己的朋友。表明农村小朋友淳朴无私,憨厚善良的性格特点。就像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故乡》中说道:“不是(管贼)。走路的人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他们对过路人尚且如此,对待自己的客人自然更加热情。

C、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

这一句话,栩栩如生地写出了六一公公宽厚、淳朴、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同时还可以看出农村里对读书人的敬重。“毕竟是读过书的人”,在他眼里,读过书的人见识就是要比常人高出许多。因此当“我”夸奖豆子好吃时,六一公公不但不因偷豆踩坏了不少而生气,反而十分高兴,就是因为他得到了“读书人”的夸奖,尽管这个夸奖只是一个小孩子的客气话。

3、课文关于月下出航、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的景物都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你有没有过“人在图画中”的经历?描绘给大家听听。

学习文中的景物描写的方法,写自己家乡的美景,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4、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其中表示转折的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转折对于表现“我”对那夜看到的戏的喜好有什么作用?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虽是“回望”,“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充分表现“我”对那戏的向往、留连不已;虽“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表现“我”内心仍为社戏所牵挂,充分表现了那夜社戏之好。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藤野先生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一、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ēi)肺腑(fèi)解剖(páo)抑扬顿挫(yì)

B.描摹(mó)胆怯(què)发愣(lèng)深恶痛疾(è)

C.禁锢(gù)犀利(xī)诘责(jié) 广袤无垠(mào)

D.彷徨(fáng)鞭挞(tà)侮辱(wū)长吁短叹(xū)

二、对下面句子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将正确的一项写在括号内。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2、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A、比喻

B、夸张

C、反语

三、选词填空

A 熟识

B 熟悉

1、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 )的了。

2、有几个和我( )的同学也很不平……

四、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__________。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__。

A.感激涂改脱漏纠正

B.激动涂改遗漏纠正

C.感激添改遗漏订正

D.感激添改脱漏订正

五、加粗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就表达方式说,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黎明的通知》是抒情诗,《木兰诗》是叙事诗,《有的人》是说理诗。

B.“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例如诸葛老师的《出师表》。

C.剧本的特点是:①必须适合舞台演出,②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③人物的

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D.小说的情节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几部分。

七、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有明暗两条,它们是()

A.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B.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C.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D.“我”到日本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八、联系本文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加黑的副词对表达意思的作用。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3、实在标致极了

4、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一、答案: 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A、解剖读(pōu)。B、深恶痛疾(wù)。

D、彷徨(páng)。

点评:本题有难度,有汉字读古音,难以辨识。汉字拼音,学习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关注课文注释中生字的注音。做题时用排除法,将明显不可选的答项先行排除,减小辨识的范围,在两可的情况下,应选最有把握的一项。

二、答案:1、A 2、c

【分析】:比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与语法知识的认知能力,做题时应联系语境及字的造形来思考。

三、答案:1、B 2、A

【分析】:这两个词都兼属动词和形容词,都含有“知道、了解”的意思。主要区别是:“熟悉”是指“知道得比较清楚”,可用于人(如“熟悉学生”)和事物(如例①,指抽象事物;又如“熟悉山路”,指具体事物)。“熟识”是指“了解得比较透彻”,一般常用以表示与人认识得比较久,相处得比较熟(如例②),很少用于事物,即运用范围比“熟悉”小。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内容理解的判断题,只要能够认真读一读原文可以完成。

四、答案:D

【分析】:要结合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意)来判断选择。

【点评】这是考查生词辨析的题,需要逐个把词语读一读,加以区别。

五、答案:C

【分析】:A、B、D三项中加粗词语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褒词贬用,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标致:形容十分丑陋。精通时事:指精通一些无聊的事情。正人君子:指反动文人。

【点评】这是考查词语理解的,需要把该词语本义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都弄清楚,结合作者抒发的感情来考虑。

六、答案:D

【分析】:其中A、B、C三项说法正确,而D项有误,题中把小说的情节误为记叙的六要素。小说的情节应该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学体裁方面的知识,题中把小说的情节误为记叙的六要素。

七、答案:C、B

【分析】:注意“明、暗”的顺序。A项是作者所赞扬的内容,但不是线索,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过程才是文章的线索。

【点评】: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八、【分析】:1、“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2、“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3、“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标致”在这里是反语,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这就更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4、“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点评】:副词在句子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些副词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很有好处。

8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精编版

时间:2009年9月12日 地点:八年级办公室 内容:讨论备课组活动计划 参与人员:闻人琳、徐益明、童意凤、黄真、许达江 主讲:闻人琳 过程: 闻:今天我们一起讨论本期集体备课的活动安排。我们计划集体备课每三周进行一次,每次都讨论两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并讨论本期文学社的活动安排。 徐:负责第一单元的主备。 童:负责第四单元的主备。 黄:负责第三单元的主备。 许:负责第二单元的主备。 闻:负责第五单元的主备。 徐:负责第六单元的主备。 童:负责段考命题工作。 许:文学社活动我们本期开展8次。授课5次,开展三次活动。我们想想开展些什么活动。 黄:可以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徐:组织采访和调查活动,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闻:学习写小论文,寻找合适的命题。

时间:9月30日 地点:八年级办公室 参与人员:闻人琳、徐益明、童意凤、黄真、许达江 主讲:许达江 备课内容:第二单元 会议摘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本单元要求,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拒绝,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课堂教学应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组织,根据篇目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闻: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引导学生在仔细揣摩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学习写人的作文。 徐: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教学时应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童:本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可以根据情况,好好开展一次活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春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以风俗人情为主题,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社戏》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回延安》追忆了诗人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描绘了延安的新面貌,赞美了10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巨大的变化,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了美好的明天;《安塞腰鼓》描写了黄土高原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灯笼》回忆了与灯笼的结缘,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与怀念;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是由生命之音为主题,这个单元主要以说明为主,通过本单元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培养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四单元是以名家讲坛为主题编写的,三篇演讲词,一篇议论文。《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讲述了作者自己一生中重要的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表现了作者质朴的胸怀;《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五年来的发展,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并提出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是在本单元的基础上,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主备人:古丽扎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首先,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同时,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鲁迅单元整体备课

走近鲁迅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课文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这样使鲁迅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的回忆,展示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读起来使人历历在目。《一面》文中的对话及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赞扬了鲁迅。 总体构想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模块二:领悟表达 模块三: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二部分: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与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事例中深刻解读人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读懂课文,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总结各种描写方法,感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一、解读单元导语 自读单元导语,想一想,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习要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自主合作学习按预习提示要求预习课文 (一)预习提示: 1.遇到生字、新词要记忆并用各种方法理解。 2.读文时要思考每段讲了什么,全文讲了什么故事。 3.读文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4.读完板本单元四篇课文,想一想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学生自主学文 不再出示目标,以提示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再来自主学习。 1.教师辅导学生学习一个片段。 (1)朗读《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给自己眼前的画面命名,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并想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2)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3)分组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那些画面? 2.各小组学生交流后分别排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三、自由学习《一面》《有的人》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说说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有的人》。 (1)激情导入。 (2)诵读全诗,自由表达。 四、预习与理解检测 1.字词检查,由组长考核。 2.课文大意:写在练习本上,各组交流,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3.质疑与解疑。 各组将不能解决的疑问提出来,全班交流,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统一讨论。 4.人物初印象 说说鲁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结合学习过程,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八年级下册语文备课组计划

八年级下册语文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在教学中要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坚决把“四名工程”落到实处,提高教学质量, 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重点深化有效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全年级语文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化责任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及特点,特开展集体备课,在教师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创新意识,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基本情况分析: 班级情况:八年级共有四个班,有四名语文老师任教。各班总体上看,班风较好,学风正,绝大部分同学能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平时学习较勤奋刻苦,积极追求进步,在语文学科方面,绝大多数同学兴趣浓,积极性高,自觉性好,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是,但也有部分学生学科之间不够平衡,语文学科的学习较为困难,甚至达不到班级的平均水平。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学习懒散,时有作业拖拉或不做的现象。这学期我们将努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切实加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力争使该班语文成绩再上新台阶。 教材分析:八年级下册,在基本理念和总体指导思想与前面三册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主题和特色。全书一共有六个合成单元,其中第六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所谓自由读写单元,就是教材不为文本设计统一的“探究·练习”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设计或与同学合作设计“探究·练习”题,在独立研究、合作学习中释疑解读。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咏物抒怀”,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修养”,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事理说明”,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之林”,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精彩演讲”。文体的样式更为丰富。第一单元是散文,第二单元是议论文,第三单元是说明文,第四单元是小说,第五单元由散文和诗歌等多种文体组合而成,第六单元是演说词。和七年级相比,选文具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第一单元是一个散文单元,主题词是“咏物抒怀”。《海燕》《白杨礼赞》《紫藤萝瀑

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材料

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材料 学校:主备人: 教学内容:《回忆我的母亲》 一、知识点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4、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二、课标要求 1、回忆录主要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一生中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诵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中考考点 1.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 子:(2 2.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A. 具体生动的记叙B. 富有感情的描写 C. 深沉的抒情D. 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 3.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爱,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4.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 5.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 四、教学策略 1.快速阅读全文,认真想一想: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小事。 ·记叙了母亲同情革命、支持儿子的事情。 2.这些事件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甲生: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 乙生:表现了母亲的宽厚仁慈。 丙生: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 丁生:表现了母亲深明大义、识大体、耐大劳的特点。

第一单元克认识集体备课资料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理解集体备课资料 一、导入 我们今天的集体备课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背景分析 "克和千克"是西师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点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是质量单位教学的"起始课"。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观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绝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点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和千克质量观点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此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数学课程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本节课我先出示教师购物中的一些物品,让学生学会找这些商品的共同之处,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这个知识其实就存有生活当中,为学生学习数学建立信心。 2.通过多种活动感受1千克和1克。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课前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教学中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协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点,如: (1)通过掂一掂的活动让每位学生都亲自体验1克和1千克有多重。 (2)给学生提供实际测量物品的机会。如问:我要知道一个书包有多重怎么办呢?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能够用秤称”,让学生说说你理解哪些秤,再通过课件演示介绍秤的演变过程及理解盘秤的使用方法。再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称出1千克食盐。 (3)通过估一估的活动让学生对1千克有更深一步的体验。通过先掂一掂手中的两袋盐或二块肥皂让学生先估一做,看看它是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还是同样重。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让学生在修正的过程逐步建立质量单位与具体实物的关系。 (4)使用对比的方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如一手掂两袋食盐,一手掂1个2分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关系。 三、重难点 1.建立克、千克、吨的观点,获得对这些质量单位实际大小的体验,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2.获得1克、1千克、1吨实际轻重的感受,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观点,培养估量意识和水平。 四、微课设计 (一)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资料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模板(试用) 小学语文第三册集体备课笔记 第五单元 一、年段训练目标: 拼音: 1.在识字、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拼音的认读与识记。 2.复习整体认读音节、汉语拼音字母表。 语文水平: 1.学习根据已有经验和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学习分析、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几种基本结构),准确、规范、整洁地书写,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2.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学会倾听,听懂别人说话地大致意思。 4.学习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指导下朗读比较有感情;在阅读、生活情境中积累古诗、成语、名言警句等。 5.理解更多形式的词语;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大致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结合语言环境,能对一些近义词或形近字(同音字)作简单辨析与选择; 有些词语能在生活情境中使用。 6.能根据要求,借助图片、情境、生活等围绕一个意思说或写几句准确、通顺的话;对课文典范的句式实行迁移模仿; 初步理解比喻,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并能仿照例子说或写这样的句子。7.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8.学习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培养想象水平;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学习的方法。 9.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单元分析: 1、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一个识字、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识字5”选了五条谚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课文《称赞》告诉了学生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地称赞他人,这样我们就会获得快乐;《蓝色的树叶》一文让学生懂得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它引导学生懂得友情的珍贵;《从现在开始》告诉我们:相互尊重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只有相互尊重,世界才会更美好。语文园地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2、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54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在怎样与人相处方面受到一定的启发。积累谚语。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课文,积累语言,并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他人友好相处、团结协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发现别人的有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协助、互相尊重。 3、主要语文训练点: 1)高度重视识字写字教学。理解60个生字,会写48个生字。 2)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道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藤野先生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8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09年9月12日 地点:八年级办公室 内容:讨论备课组活动计划 参与人员:闻人琳、徐益明、童意凤、黄真、许达江 主讲:闻人琳 过程: 闻:今天我们一起讨论本期集体备课得活动安排。我们计划集体备课每三周进行一次,每次都讨论两个单元得教学计划,并讨论本期文学社得活动安排。 徐:负责第一单元得主备。 童:负责第四单元得主备。 黄:负责第三单元得主备。 许:负责第二单元得主备、 闻:负责第五单元得主备。 徐:负责第六单元得主备。 童:负责段考命题工作。 许:文学社活动我们本期开展8次。授课5次,开展三次活动。我们想想开展些什么活动。 黄:可以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与语文知识得运用。 徐:组织采访与调查活动,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闻:学习写小论文,寻找合适得命题、 八年级语文组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9月30日 地点:八年级办公室 参与人员:闻人琳、徐益明、童意凤、黄真、许达江 主讲:许达江 备课内容:第二单元 会议摘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得能力。从单元课文得内容来说,

都就是写普通人得。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得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得风采。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得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得认识。这一单元得前边;恰恰就是一个写战争得单元,显得十分沉重。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得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与启示。 本单元要求,要联系自己得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拒绝,领悟课文深长得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得表达技巧。 课堂教学应以自主、合作、探究得方式进行组织,根据篇目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闻:本单元课文都就是叙事性作品,写得都就是普通人。引导学生在仔细揣摩人物形象得基础上学习写人得作文。 徐:本单元得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得形形色色得“爱”,从而陶冶自己美得情操。教学时应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得特点。 童:本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可以根据情况,好好开展一次活动。 八年级语文组第三次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0月20日 地点:八年级办公室 参与人员:闻人琳、徐益明、童意凤、黄真、许达江 主讲:童意凤 集体备课发言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得诗文,都就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得优秀篇章。与自然融为一体就是这些文人学士得共同追求,她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得美。山水本就是无情物,但因她们融入了自己得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什么,人与自然可以亲切地交流、对话。《答谢中书书》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得自豪感,《记承天寺夜游》传达了作者微妙复杂得心境,《湖心亭瞧雪》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得文人雅趣,《归园田居》表现得就是归隐山林得遁世思想,《游山西村》表现了作者对农家淳朴风俗得留恋。但就是,教学中也不要将这种情绪得表现作绝对化得理解,诗文中包含得感情基调就是确定得,而具体得指向则就是模糊得、含蓄得、多义得、《三峡》与《观潮》两篇文章,作者得个人情感体现得就不十分明显,

2.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教材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的读、写方法,以后遇到再大的数的读、写,就可以依此类推了。教材先通过数数扩展计数单位到亿,再分别学习万级数的读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万级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最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本单元以教学万级数的读、写法为重点,关键是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因为掌握了万级数的读、写法,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只要按级读、写就可以了。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3、使学生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4、根据新课程改革,结合读数、写数用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对写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时划分]: 1、信息窗(一)万以上数的读法........2课时 2、信息窗(二)万以上数的写法..........2课时 3、信息窗(三)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和整万整亿数的改写..........2课时 4、信息窗(四)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课时 5、拓展平台数字编码..................2课时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八年级下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霍城县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为了加强八年级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备课过程中激发新思想,创造新理念,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取优补短,创造语文教师合作交流的机会,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如下: 二、年级基本情况分析 教师情况: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共有成员6人,张悦、李霞、崔耀华、田子江、郑玉萍、赵玉霞。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年轻教师,干劲足;教研教改热情高,有利于团结学科队伍,发挥集体教研教改的优势,促使本组的集体备课在稳定与创新中有序的进行。 (一)学生现状分析: 1、八年级学生,经历了七年级一年的学习生活,渐渐适应初中学习,大部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较高,有少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性差,主动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学习习惯有待于提高,从上一学期的成绩看,外区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而大多数本区班学生的语文基础掌握的不扎实,对于字词的写法和读音及意思模棱两可,特别是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对于应用文请假条的书写极不规范,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基础部分失分较多。 2,阅读题失分严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透彻、语言组织能力欠缺。无论是课内阅读短文还是课外阅读短文都不能全面的答题。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同学只读一遍,觉得难了就想放弃,老师在课堂上为了害怕占用时间,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初读、细读、品读的阅读方法。 3、作文质量不高,别出心裁的作文很少。学生的写作思维没有打开。思维局限在经常写的内容范围中。老师缺乏正确的指导,作文讲评教学没有跟得上。 5、期末试卷中的课外古诗鉴赏大多数学生在这两道题上失分严重。 (二)整改措施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整理人:滕晨辉 一、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文言文两则》通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二、第一单元实化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 1文言文两则 原虚化目标为: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 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体会道理。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评价方法设计: (一)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2匆匆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新丰三小集体备课记录时间12月18日地点大办公室学科语文年级低年级备课内容第五单元主讲人刘爱华参加教师刘爱华 仲秀萍 施卫芳 陈占顺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大海睡了》、《冰花》、《北风和小鱼》三篇课文。《大海睡了》是一首诗歌,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语言流畅、富于想象,课文插图体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冰花》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课文充满了童趣,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想象力;《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4.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6.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本单元的生字。三、主要措施及策略1.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景文章,如何才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设计时,采用情景导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去亲身感受这美丽的秀色;《大海睡了》激发学生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 《冰花》晶亮洁白、千姿百态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体会;《北风和小鱼》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北风、青草、梧桐、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4 )活动主题有效教学讲座参加者(签名)活动时间20110 月11 日下午第三四课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主持人徐飞飞主讲人吴舒青 活动形式讲座、讨论 一、活 动 记 录一、吴舒青老师做讲座 二、讨论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教学不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不过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只有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其实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1、备课要根据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目标。 2、备课还要深刻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如《故乡》这篇课文,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深远,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理解好。 3、备课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课中要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够接受什么、需要什么。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会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 学生也要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上课时就自己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解自己不懂的内容,疑难之处,自然就会迎刃而解。这样,学习内容更集中,目的性更强。对于自己预习时已搞懂的问题,也可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老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对照,从中得到较大的启发,进一步打开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社戏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目标导学二:把握线索,概括文章事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集体备课稿 内容:《观潮》《蜡烛》 时间:2010年11月22日 地点:教科室 发言人:某某 参与人:某某、某某 《观潮》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3、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观潮》是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观潮》是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3、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四、落实措施

(一)导入 (二)背景简介 (三)听读感知全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4、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五、注意事项 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率。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作业设计(翻译下列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4、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蜡烛》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其读音、词义。 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3、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师备课资料

SHZXZX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文情况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课文中所选择的名人,是 那些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们在人格、气质、精神、品 格等方面都有诸多令后人景仰,也需要后人学习发扬之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了 解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认识他们所做的贡献,感受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 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是非常有益的,这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重要体现。 本单元阅读课文的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及其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的贡献,值得细细揣摩。在篇章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也都各有特色,可 以细读、积累。 《邓稼先》的作者和主人公都是著名的科学家。邓稼先是“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 为新中国两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作者杨振宁是邓稼先的好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文章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也不是一般的写人记叙文。作者 并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例,而是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大背景中推出邓稼先,在中华几 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来评价邓稼先,文章主题集中,大气、厚重。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主要从“说”和“做”两方面来写闻一多。闻一多一生中的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前期怎样为了 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 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闻一多同 时又是一位民主战士,他的言行表现出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精神品格的主 要方面。文章的后半部分,即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最后一句,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鲁迅逝世之后,许多人写了回忆鲁 迅的文章,据目前已经整理的情况看,这些回忆文章不下 240万字。萧红的长篇回忆散文《回忆鲁迅先生》是其中极为生动传神、独特隽永的篇章之一。原作由若干回忆性的片段 连缀成篇,看似凌乱无序,却贯穿着一条深沉难抑的感情线索。课文节选了其中的几个 片段:鲁迅的笑、走路,鲁迅日常的生活起居,开玩笑的鲁迅,鲁迅对青年的态度,和 鲁迅坐车去看电影,鲁迅的休息,繁忙的工作,鲁迅对儿童的理解和尊重,鲁迅在小事上 的细心,鲁迅不顾健康地工作。虽是节选,仍能让人“ 管中窥豹”,感受到不同于以往 被神化的或被误解的,带着赤子之心,宽厚慈爱、可亲可近、富有人情味的,在工作上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