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逻辑学导论陈波著第二版章节练习题参考答案及逻辑学导论综合练习100题参考答案

逻辑学导论陈波著第二版章节练习题参考答案及逻辑学导论综合练习100题参考答案

逻辑学导论陈波著第二版章节练习题参考答案及逻辑学导论综合练习100题参考答案
逻辑学导论陈波著第二版章节练习题参考答案及逻辑学导论综合练习100题参考答案

《逻辑学导论(2)》第一章习题解答

1.古希腊有一位智者叫普罗泰哥拉……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普罗泰哥拉的推理形式为:

(p→q)∧(r→q)∧(p∨r)?q

选项Ⅰ和Ⅱ中的推理形式也都是如此,而选项Ⅲ中的推理形式则是:

(p→q)∧(?p→?q)∧?q ?? p

选项Ⅳ中的推理形式是:

(?p→?q)∧q ? p

2. 只要呆在学术界……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学院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差别在于“只有沉浸在日常生活中,才能靠直觉把握生活的种种情感”。这是导出论题“小说家呆在学术界不能变伟大”的直接依据。而这则意味着对日常生活中情感的直觉把握乃是小说家成就其伟大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前者一定没有后者。故选C。

其余各选项均非原论证所依赖的假设。例如,A项所支持的论题实际上是呆在学术界有助于小说家变得伟大,与原论题刚好相反。

3.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以来……

【答案】:C

【解析】:假设C项的断定不成立,即假设上个世纪60年代造成新加坡人死亡的那些主要疾病,到本世纪,在该国的发病率没有实质性的降低,并且对这些疾病的医治水平也没有实质性的提高,那么,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不可能不断上升,更难以在本世纪初成为世界之最。这说明,如果题干的断定为真,则C项为真,即从题干可以推出C项。

其余各项均不能从题干推出。例如,A项不能从题干推出。因为尽管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是世界之最,但心血管病仍完全可能是造成目前新加坡人死亡的主要杀手。

4.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出现……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论证过程即:因为其他星球不可能同时具备地球上生命形式赖以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所以其他星球不可能存在与地球上一样的生命。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前提,即C: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需要像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一样的生存条件。

其余选项均非原论证所必须的前提条件。例如,A项中“惟一条件”的说法显然与题干中“至少……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的说法相悖,而B项的含义则与原论证的结论相同。

5.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学……

【答案】:E

【解析】:题干中谈到读大学是浪费钱,并举出一年挣10万元的人中多数没有大学文凭,进而劝人们最好不要去读大学,可见在说话者的心目中,物质方面的成就要比学识更重要,即有信念Ⅰ。另外,题干中还谈到在大学里学到的一切在工作中皆不实用,想多挣钱的人上大学是找错了门,可见在说话者的心目中,衡量读大学有无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教会人们多挣钱,即有信念Ⅲ。

此外,信念Ⅱ和Ⅳ在题干中皆找不到依据,显然皆不为说话者所具备。故选E。

6-1.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且钱选修历史……

【答案】:A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初中生王选修物理,则必有一高中生选修物理。但三位高中生中,已知钱选修历史,故不能选修物理;赵选修的是文学或经济,故亦不能选修物理。由此可知,另一位高中生即孙必定选修物理。即应选A。

其余各项均不能必然推知为真。例如,B项断定赵选修文学,然而没有任何条件可以表明赵不能选修经济。

6-2. 如果题干的断定为真,且有人选修经济……

【答案】:B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假设钱和孙两位高中生都选修经济,则二人皆不能选修物理。又因为另一位高中生赵选修的是文学或经济,故亦不能选修物理。这样,三位高中生皆不能选修物理。但是因为初中王选修了物理,根据已知条件,又必有一高中生选修物理。于是出现矛盾。说明假定不能成立,即钱和孙两位高中生不可能同时选修经济。

其余各项所述的情况均有可能存在。例如,A项断定高中生赵和钱同时选修经济,此时只要令高中生孙选修物理,初中生张和李皆选修经济,即符合所有已知条件。

7.新近被介绍的DNA酶解图谱是一种生化程序……

【答案】:C

【解析】:假定C为真,则存在各种不同的亚族群体,且每一群体中所有个体的DNA 图谱完全相同。这将从根本上否定题干中所说的前提,从而使题干中的观点失去必要的支持。

其余各项即使为真,也均不能构成对题干中观点的更严重质疑。例如,E项为真时,至多表明两个人有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DNA图谱,但由于不具有C中所述情况的普遍性,故不能比C更为有力地否定题干中所说的前提,进而反驳题干中所述的观点。

8.家用电炉有三个部件:加热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的条件,一个电炉,如果其加热的温度超出了温度旋钮的最高读数,则说明当温度达到恒温器的温度旋钮所设定的读数时,加热器并未自动关闭,即恒温器出现了故障;同时也说明当温度超出温度旋钮的最高读数时,加热器并未自动关闭,即安全器出现了故障。也就是说,一个电炉,如果其加热的温度超出了温度旋钮的最高读数,则它的恒温器和安全器一定都出现了故障。因此,D项作为题干的结论成立。

因为D项成立,所以E项不成立。

A项显然不成立。例如在加热器不工作的情况下,恒温器和安全器即使都出现故障,电炉的温度也不会超出温度旋钮的最高读数。

B项不成立。因为一个电炉,如果其加热的温度超出了温度旋钮的设定读数但加热器未关闭,只能说明恒温器出现故障,不能说明安全器出现故障。

C项不成立。因为一个电炉加热器自动关闭,可能是恒温器出现故障,但安全器工作正常。

9.目前全球的粮食年产量比满足全球人口的……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基于目前全球的粮食年产量比满足全球人口的最低粮食需求略高的事实,就断定将来不可能因粮食短缺而引发饥饿危机。这表明说话者相信将来会和目前的情况一样,不会发生粮食短缺现象。故选A。

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干。例如,B项断定将来不会有饥饿危机,但是题干中所说的却是饥饿危机的根源在于分配不公而不是生产不够,显然不相符合。

10.赵甲与他的武林宿敌吴方狭路相逢……

【答案】:C

【解析】:I限定了赵甲下一招只能使出三般武艺之一。但是根据II和IV,可知其不能

使出狐步鸳鸯腿。再根据III,可知其必须使出九曲连环棍。故选C。

其余选项皆不正确。例如,A项用狐步鸳鸯腿,则根据情形II,八卦勾魂刀会被吴方打掉,与情形IV冲突。B项使八卦勾魂刀,即不用狐步鸳鸯腿,则根据情形III,又必须挥九曲连环棍,同样存在冲突。D项和E项含义相同,均与情形三冲突,即或者用狐步鸳鸯腿,或者不用狐步鸳鸯腿(从而必须挥九曲连环棍),二者必居其一,不可能狐步鸳鸯腿和九曲连环棍都不用,当然更不能三般武艺一样也不使。

《逻辑学导论(2)》第二章习题解答

一、请将下述命题符号化,如果是复合命题,请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联结词,指出是何种复合命题:

1.阳光和红霞是好朋友。

【解】:p。这是一个简单命题,应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2.贝多芬和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

【解】:设p表示“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q表示“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3.说西红柿是蔬菜是假的。

【解】:设p表示“西红柿是蔬菜”,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这是一个负命题。

4.大连队将获得今年的甲A冠军,否则,冠军就是国安队。

【解】:设p表示“大连队将获得今年的甲A冠军”,q表示“国安队将获得今年的甲

A冠军”,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 q。这是一个选言命题。

5.尽管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但仍然有不少人很自私。

【解】:设p表示“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q表示“有不少人很自私”,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6.如果我们再不降低生育率,那我们就会连坐下来的空间都没有了。

【解】:设p表示“我们再不降低生育率”,q表示“我们连坐下来的空间都没有了”,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假言命题。

7.即使我们提高税收,财政赤字仍不会减少,除非我们削减政府开支。

【解】:设p表示“我们提高税收”,q表示“财政赤字会减少”,r表示“我们削减政府开支”,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r→?(p→q)。这是一个假言命题。

8.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解】:设p表示“钱不是万能的”,q表示“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9.如果你是草,羊会站在你的身上,践踏你,啃食你,不管你是它的亲人还是朋友;如果你是参天大树,羊会仰望你,赞美你,无论你是残疾还是孩子。

【解】:设p1表示“你是草”,q1表示“羊会站在你的身上践踏你”,r1表示“羊会站在你的身上啃食你”,s1表示“你是它的亲人”,t1表示“你是它的朋友”,则上述命题的前半部分可表示为:p1→?(s1∨t1→?q1∨?r1)。

设p2表示“你是参天大树”,q2表示“羊会仰望你”,r2表示“羊会赞美你”,s2表示“你是残疾”,t2表示“你是孩子”,则上述命题的后半部分可表示为:p2→?(s2∨t2→?q2∨?r2)。

整个命题可表示为:(p1→?(s1∨t1→?q1∨?r1))∧(p2→?(s2∨t2→?q2∨?r2))这是

一个联言命题。

10.某液体是酸类,当且仅当,它让石蕊试纸变红。

【解】:设p表示“某液体是酸类”,q表示“该液体让石蕊试纸变红”,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q?p。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1.既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情,我就不应该因我的过失而受到责备。

【解】:设p表示“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情”,q表示“我不应该因我的过失而受到责备”,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2.恐龙无法被克隆,除非科学家能够获悉恐龙的完整基因。

【解】:设p表示“科学家能够获悉恐龙的完整基因”,q表示“恐龙能被克隆”,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3.如果你没有失约,老板仍然不高兴,那么或者是因为你没有做成那笔买卖,或者是因为我的错。

【解】:设p表示“你没有失约”,q表示“老板不高兴”,r表示“因为你没有做成那笔买卖”,s表示“因为我的错”,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r∨s。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4.所有可靠的论证都是有效的,并且它们有真的前提。

【解】:设p表示“所有可靠的论证都是有效的”,q表示“所有可靠的论证都有真的前提”,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15.如果我们提高税收并且削减政府开支,那么,除非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财政赤字将会减少。

【解】:设p表示“我们提高税收”,q表示“我们削减政府开支”,r表示“发生大的自然灾害”,s表示“财政赤字将会减少”,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r→s)。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6.雨、雪、风、霜都不会阻止那位邮递员按时投送邮件。

【解】:设p表示“雨不会阻止那位邮递员按时投送邮件”,q表示“雪不会阻止那位邮递员按时投送邮件”,r表示“风不会阻止那位邮递员按时投送邮件”,s表示“霜不会阻止那位邮递员按时投送邮件”,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r∧s。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17.甲、乙、丙、丁至少有一人将来会成为杰出人士。

【解】:设p表示“甲将来会成为杰出人士”,q表示“乙将来会成为杰出人士”,r表示“丙将来会成为杰出人士”,s表示“丁将来会成为杰出人士”,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 ∨q∨r∨s。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

18.聪明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填补自己的大脑,愚蠢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干扰自己的情绪。

【解】:设p表示“聪明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填补自己的大脑”,q表示“愚蠢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干扰自己的情绪”,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二、用真值表方法去验证下述公式是不是重言式:

1.?(A∧?A)

【解】:列真值表进行真值运算如下:

A ?A A∧?A ?(A∧?A)

1 0 0 1

0 1 0 1

最后一列真值均为1,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2.(A→?A)→?A

【解】:列真值表进行真值运算如下:

A ?A A→?A (A→?A)→?A

1 0 0 1

0 1 1 1

最后一列真值均为1,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3.?A→(A→(B→C))

【解】:列真值表进行真值运算如下:

A B C ?A B→C A→(B→C)?A→(A→(B→C))

1 1 1 0 1 1 1

1 1 0 0 0 0 1

1 0 1 0 1 1 1

1 0 0 0 1 1 1

0 1 1 1 1 1 1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最后一列真值均为1,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4.(A→(B→C))→((A→B)→(?C→?A∨D))

【解】:列真值表进行真值运算如下:

A B C D (A→(B→C)) →((A→B) →(?C →?A ∨D))

1 1 1 1 1 1 1 1 10 10 1

1 1 1 0 1 1 1 1 10 10 0

1 1 0 1 0 0 1 1 1 1 10 1

1 1 0 0 0 0 1 1 0 1 00 0

1 0 1 1 1 1 1 0 10 10 1

1 0 1 0 1 1 1 0 10 10 0

1 0 0 1 1 1 1 0 1 1 10 1

1 0 0 0 1 1 1 0 1 1 00 0

0 1 1 1 1 1 1 1 10 1 1 1

0 1 1 0 1 1 1 1 10 1 1 1

0 1 0 1 1 0 1 1 1 1 1 1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0 1 1 1

0 0 1 0 1 1 1 1 10 1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主联结词在所有行的真值均为1,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5.A?A∨(A→C)

【解】:列真值表进行真值运算如下:

A C A→C A∨(A→C)A?A∨(A→C)

1 1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0

0 0 1 1 0

最后一列第三、四行真值均为0,故原公式不是重言式。

6.(A?B)→((C?D)→((A?C)→(B?D)))

【解】:列真值表进行真值运算如下:

A B C D (A?B) →((C?D) →((A?C) →(B?D)))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0 1 1 0 0

1 1 0 1 1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1 1 0 1 0

1 0 1 1 0 1 1 0 1 0 0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0 0 1 0 1 0 1 0 1 0

1 0 0 0 0 1 1 1 0 1 1

0 1 1 1 0 1 1 1 0 1 1

0 1 1 0 0 1 0 1 0 1 0

0 1 0 1 0 1 0 1 1 1 1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0 1 1 1 1 1 1 0 1 0

0 0 1 0 1 1 0 1 0 1 1

0 0 0 1 1 1 0 1 1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主联结词在所有行的真值均为1,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三、用归谬赋值法判定下述公式是否重言式:

1.(?A→A)→A

【解】:用归谬赋值法判定如下:

(? A →A)→ A

1 0 0

0 (代)(矛)

1

(盾)

变元A的取值出现矛盾,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2.(A→B)→((A∨C)→(B∨C))

【解】:用归谬赋值法判定如下:

(A →B)→((A ∨C)→(B ∨C))

1 0

1 0

0 0 0 0

0 代 1 代

盾矛

变元A的取值出现矛盾,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3.(A→B)→((C→D)→(A∧C→B∧D))

【解】:用归谬赋值法判定如下:

(A →B)→((C →D)→(A ∧ C → B ∧D))

1 0

1 0

1 0

1 1 1 1

代 1 代 1 1

盾代0

矛变元D的取值出现矛盾,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4.(A→(A→C))→(A→C)

【解】:用归谬赋值法判定如下:

(A →(A →C))→(A →C))

1 0

1 1 0

代 1 1 盾

代 1

变元C的取值出现矛盾,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5.(A∧(B∨C))→((A∧B)∨(A∧C))

【解】:用归谬赋值法判定如下:

(A ∧(B ∨C))→((A ∧B)∨(A ∧C))

1 0

1 1 1 0 1 0

0 代0 代0

代 1 盾

变元C的取值出现矛盾,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6.((A∨B)∧(A∨C))→(A∨(B∧C))

【解】:用归谬赋值法判定如下:

((A ∨B) ∧(A ∨C)) →(A ∨(B ∧C))

1 0

0 1 0 1 0 0

代 1 代 1 1

盾 代 0

变元C 的取值出现矛盾,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四.用树形图方法判定下述公式是否重言式: 1.A ∧?A →(A ∧B)∨C 【解】:依画图规则构造树形图如下: 由于该树形图只有一个闭枝,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2.((A →B)→A)→A 【解】:依画图规则构造树形图如下:

该树形图已经终结,并且各个枝都是闭枝,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3.(A →B)→(A ∧C →B) 【解】:依画图规则构造树形图如下:

?((A →B )→(A ∧C →B ))

A →

B ?(A ∧

C →B ) ︱

A ∧C ?

B ︱ A

C ?A ※

B ※

√ √ ?(((A →B )→A )→A )

(A →B )→A ?A ?(A →B ) A ※

︱ A ?B ※

?((A ∧?A )→(A ∧B )∨C )

A ∧?A ?((A ∧

B )∨

C ))

︱ A ?A ※

该树形图已经终结,并且各个枝都是闭枝,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4.(A →B)→((A ∧C)?(B ∨C)) 【解】:依画图规则构造树形图如下:

该树形图有不能关闭的枝,故原公式不是重言式。 5.(A ∧B →C)?(A →(B →C)) 【解】:依画图规则构造树形图如下:

该树形图已经终结,并且各个枝都是闭枝,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6.(A ?(B ∧C))→(A ?B)∨(A ?C) 【解】:依画图规则构造树形图如下:

?((

A ∧

B →

C )?(A →(B →C ))) A ∧B →C ?(A →(B →C )) ︱ A

?(B →C ) ︱ B ?C ?(A ∧B →C ) A →(B →C ) ︱

A ∧

B ?

C ︱ A B ?(A ∧B ) C ※

?A ※

B →

C ?B ※

C ※ ?B ※

?A ※

√ √ √ √

√ √

?((A →B )→((A ∧C )?(B ∨C )))

A →

B ?((A ∧

C )?(B ∨C )) A ∧C ?(B ∨C ) ?(A ∧C ) B ∨C ︱ A C ︱ ?B ?C ※

?A ?C

B

C B

C ※

?A ?A

?A

B

B B √ √

√ √ √

该树形图已经终结,并且各个枝都是闭枝,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五.在PN 中证明,下述公式是PN 定理: 1.A ∨?A 【证明】:

(1) 〇?( A ∨?A) 假设 (2) | 〇A 假设 (3) | |A ∨?A (2)∨+

(4) | |?( A ∨?A) (1)∈(假设引用) (5) | ?A (2)(3)(4)?+ (6) | A ∨?A (5)∨+

(7) | ?( A ∨?A) (1)∈(假设引用) (8)A ∨?A (1)(6)(7)?- 2.??A ?A 【证明】:

(1) 〇A 假设 (2) | 〇?A 假设

(3) | | A (1)∈(假设引用) (4) | | A ∧?A (2)(3)∧+ (5) | ??A (2)(4)?+ (6) A →??A (1)(5)→+ (7) 〇??A 假设 (8) | 〇?A 假设

(9) | | ??A (7)∈(假设引用) (10)| | ?A ∧??A (8)(9)∧+

?((A ?(B ∧C))→(A ?B)∨(A ?C))

A ?(

B ∧C) ?((A ?B)∨(A ?C)) ︱

?(A ?B) ?(A ?C) ?A ?(B ∧C) ?C ?B A B ∧C ︱

B

C

A ?

B ※ ?A B ※ A ?B ※ ?A B A ?B ※ ?A B

※ A ?C ※ ?A C ※

√ √ √

√ √

(11)| A (8)(10)?-

(12)??A→A (7)(11)→+

(13)??A?A (6)(12)?+ 3.?(A∧?A)

【证明】:

(1)〇A∧?A 假设

(2) | A (1)∧-

(3) | ?A (1)∧-

(4)?(A∧?A)(1)(2)(3)?+ 4.(A→B)→(?B→?A)

【证明】:

(1)〇A→B 假设

(2) | 〇?B 假设

(3) | | 〇A 假设

(4) | | | B (1)(3)→-

(5) | | | ?B (2)∈(假设引用)(6) | | | B∧?B (4)(5)∧+

(7) | | ?A (3)(6)?+

(8) | ?B→?A (2)(7)→+

(9)(A→B)→(?B→?A)(1)(7)→+ 5.(A→(B→C))→(?C→(B→?A))

【证明】:

(1)〇A→(B→C) 假设

(2) | 〇?C 假设

(3) | | 〇 B 假设

(4) | | | 〇A 假设

(5) | | | | B→C (1)(4)→-

(6) | | | | B (3)∈(假设引用)(7) | | | | C (5)(6)→-

(8) | | | | ?C (2)∈(假设引用)(9) | | | | C∧?C (7)(8)∧+

(10)| | | ?A (4)(9)?+

(11)| | B→?A (3)(10)→+

(12)| ?C→(B→?A) (2)(11)→+

(13)(A→(B→C))→(?C→(B→?A))(1)(12)→+ 6.(A→B)→((B→C)→(A→C))

【证明】:

(1)〇A→B 假设

(2) | 〇B→C 假设

(3) | | 〇A 假设

(4) | | | B (1)(3)→-

(5) | | | C (2)(4)→-

(6) | | A→C (3)(5)→+

(7) |(B→C)→(A→C)(2)(6)→+

(8)(A→B)→((B→C)→(A→C))(1)(7)→+ 7.(A∧B→C)→((?C∧A)→?B)

【证明】:

(1)〇A∧B→C 假设

(2) | 〇?C∧A 假设

(3) | | 〇B 假设

(4) | | | ?C∧A (2)∈(假设引用)(5) | | | A (4)∧-

(6) | | | ?C (4)∧-

(7) | | | A∧B (5)(3)∧+

(8) | | | A∧B→C (1)∈(假设引用)(9) | | | C (7)(8)→-

(10)| | | C∧?C (6)(9)∧+

(11)| | ?B (3)(10)?+

(12)|(?C∧A)→?B (2)(11)→+

(13)(A∧B→C)→((?C∧A)→?B)(1)(12)→+ 8.(A∧B)∨(A∧C)→A∧(B∨C)

【证明】:

(1)〇(A∧B)∨(A∧C)假设

(2) | 〇A∧B 假设

(3) | | A (2)∧-

(4) | | B (2)∧-

(5) | | B∨C (4)∨+

(6) | | A∧(B∨C)(3)(5)∧+

(7) |(A∧B)→A∧(B∨C)(2)(6)→+

(8) | 〇A∧C 假设

(9) | | A (8)∧-

(10)| | C (8)∧-

(11)| | B∨C (10)∨+

(12)| | A∧(B∨C)(9)(11)∧+

(13)|(A∧C)→A∧(B∨C)(8)(12)→+

(14)| A∧(B∨C)(1)(7)(13)∨- (15)(A∧B)∨(A∧C)→A∧(B∨C)(1)(14)→+ 六.在PN中证明,下述推理是有效的:

1.A∧(B→C),?(C∧A),∴?B

【证明】:

(1) A∧(B→C)前提

(2)?(C∧A)前提

(3)〇B 假设

(4) | B→C (1)∧-

(5) | C (3)(4)→-

(6) | A (1)∧-

(7) | C∧A (5)(6)∧+

(8) | ?(C∧A)(2)∈(前提引用)

(9) |(C∧A)∧?(C∧A)(7)(8)∧+

(10)?B (3)(9)?+

2.H→K,(K∧L)→M,∴L→(H→M)

【证明】:

(1) H→K 前提

(2)(K∧L)→M 前提

(3)〇L 假设

(4) | 〇H 假设

(5) | | K (1)(4)→-

(6) | | K∧L (5)(3)∈、∧+

(7) | | M (2)(6)→-

(8) | H→M (4)(7)→+

(9) L→(H→M)(3)(8)→+

3.A∧B→C,?(C∨?A),∴?B

【证明】:

(1) A∧B→C 前提

(2)?(C∨?A)前提

(3)?C∧A (2)德*摩根律

(4)〇B 假设-

(5) | ?C (3)∧-

(6) | A (3)∧-

(7) | A∧B (4)(6)∧+

(8) | C (1)(7)→-

(9) | C∧?C (5)(8)∧+

(10)?B (4)(9)?+

4.A∨B,C,A∧C→D,?(?F∧B),∴D∨F

【证明】:

(1) A∨B 前提

(2) C 前提

(3) A∧C→D 前提

(4)?(?F∧B) 前提

(5) F∨?B (4)德*摩根律

(6)〇?D 假设

(7) | ?(A∧C) (3)(6)DR1

(8) | ?A∨?C (7)德*摩根律

(9) | ?A (2)(8)否定肯定式(10)| B (1)(9)否定肯定式(11)| F (5)(10)否定肯定式(12)?D→F (6)(11)→+

(13)D∨F (12)蕴析律

5.?(D∨C),?C→(A→?B),A?B,∴?A

【证明】:

(1)?(D∨C) 前提

(2)?C→(A→?B) 前提

(3) A?B 前提

(4)?D∧?C (1)德*摩根律

(5)?C (4)∧-

(6) A→?B (2)(5)→-

(7) A→?A (3)(6)RP(等值置换)(8)〇A 假设

(9) | ?A (7)(8)→-

(10)| A∧?A (8)(9)∧+

(11)?A (8)(10)?+

6.A∨B,C,A∧C→D,∴D∨B

【证明】:

(1) A∨B 前提

(2) C 前提

(3) A∧C→D 前提

(4)〇?D 假设

(5) | ?(A∧C) (3)(4)DR1

(6) | ?A∨?C (5)德*摩根律

(7) | ?A (2)(6)否定肯定式

(8) | B (1)(7)否定肯定式

(9)?D→B (4)(8)→+

(10)D∨B (9)蕴析律

7.K→((L∨M→R),R∨S→T,∴K→(M→T)

【证明】:

(1) K→((L∨M)→R) 前提

(2)(R∨S→T)前提

(3)〇K 假设

(4) | 〇M 假设

(5) | |(L∨M)→R (1)(3)→-

(6) | | L∨M (4)∨+

(7) | | R (5)(6)→-

(8) | | R∨S (7)∨+

(9) | | T (2)(8)→-

(10)| M→T (4)(9)→+

(11)K→(M→T) (3)(10)→+

8.(M∨N)→(M→?N),?(N→P)→?(M→?N),M∨N,∴M∨P 【证明】:

(1)(M∨N)→(M→?N) 前提

(2)?(N→P)→?(M→?N) 前提

(3) M∨N 前提

(4)〇?M 假设

(5) |(M→?N) (1)(3)→-

(6) | N→P (2)(5)DR1

(7) | ?M→N (3)蕴析律

(8) | ?M→P (6)(7)DR2

(9) | P (4)(8)→-

(10)?M→P (4)(9)→+

(11)M∨P (10)蕴析律

9.A?B,?(A∧?R)→(A∧S),∴?(B∧S)→?(A∧R)

【证明】:

(1) A?B 前提

(2)?(A∧?R)→(A∧S) 前提

(3)〇?(B∧S) 假设

(4) | ?(A∧S) (1)(3)RP(等值置换)(5) | A∧?R (2)(4)DR1

(6) | ?R (5)∧-

(7) | ?A∨?R (6)∨+

(8) | ?(A∧R) (7)德*摩根律

(9)?(B∧S)→?(A∧R) (3)(8)→+

10.(A∧B)∨C,(A∧B)→(E→A),(C→D) ,∴(E→A)∨D

【证明】:

(1) (A∧B)∨C 前提

(2) (A∧B)→(E→A) 前提

(3) C→D 前提

(4) 〇?D 假设

(5) | ?C (3)(4)DR1

(6) | A∧B (1)(5)否定肯定式

(7) | E→A (2)(6)→-

(8) ?D→(E→A) (4)(7)→+

(9) D∨(E→A) (8)蕴析律

(10)(E→A)∨D (9)交换律

11.C?D,B→(D∧E),?C∨?D,∴?B

【证明】:

(1) C?D 前提

(2) B→(D∧E) 前提

(3)?C∨?D 前提

(4)?D∨?D (1)(3)RP(等值置换)(5)?D (4)消去律

(6)?D∨?E (5)∨+

(7)?(D∧E) (6)德*摩根律

(8)?B (2)(7)DR1

12.A∨(?B∨?C),A→(D→E),?(?B∨?D),∴C→(D→E)

【证明】:

(1) A∨(?B∨?C) 前提

(2) A→(D→E) 前提

(3) ?(?B∨?D) 前提

(4) 〇C 假设

(5) | B∧D (3)德*摩根律

(6) |(A∨?B)∨?C (1)析取结合律

(7) | A∨?B (4)(6)否定肯定式

(8) | B (5)∧-

(9) | A (7)(8)否定肯定式

(10)| D→E (2)(9)→-

(11)C→(D→E) (4)(10)→+

七.对于下面的每一个论证,先将其符号化为命题逻辑公式;如果它是有效的,则构造一个其有效性的形式证明;如果它是无效的,则画出相应的树形图揭示它的无效性:1.如果发现新的能源,那么,仅当世界的人口数量降低时,生活水平才会提高。生活水平不会提高,就意味着新的能源未被发现。或者新的能源将被发现,或者我们将不会提供研究经费。所以,如果我们提供了研究经费,世界的人口数量将会降低。

【解析】:设P——发现新的能源,Q——世界的人口数量降低,R——生活水平提高,S——我们提供研究经费,则上述论证可表示为:

P→(R→Q),?R??P,P∨?S,∴S→Q

这是一个有效的论证。可构造其有效性的形式证明如下:

【证明】:

(1)P→(R→Q) 前提

(2)?R??P前提

(3)P∨?S前提

(4)〇S假设

(5) | P(3)(4)否定肯定式

(6) | R→Q(1)(5)→-

(7) | R(2)(5)PR1

(8) | Q(6)(7)→-

(9)S→Q (2)(11)→+

2.如果语言学研究者是正确的,那么,若在古希腊出现了不止一种方言,则不同的部落就是在不同的时间来自北方。如果不同的部落在不同的时间来自北方,那么他们必定是来自达卢比河谷。但是,考古发掘将会揭示某些不同部落的遗迹,如果他们真是在不同时间来自北方的话;而考古发掘并没有在那里发现这样的遗迹。所以,如果在古希腊出现了不止一种方言,那么语言学研究者必定是搞错了。

【解析】:设P——语言学研究者是正确的,Q——在古希腊出现了不止一种方言,R——不同的部落就是在不同的时间来自北方,S——不同的部落是来自达卢比河谷,T——考古发掘揭示了某些不同部落的遗迹,则上述论证可表示为:

P→(Q→R),R→S,R→T,?T,∴Q→?P

这是一个有效的论证。可构造其有效性的形式证明如下:

【证明】:

(1)P→(Q→R) 前提

(2)R→S前提

(3)R→T前提

(4)?T前提

(5)〇Q假设

(6) | 〇P假设

(7) | | Q→R(1)(6)→-

(8) | | R (5)(7)→-

(9) | | T(3)(8)→-

(10)| | ?T(4)∈(前提引用)

(11)| ?P(6)(9)(10)?+

(12)Q→?P(5)(11)→+

3.如果李白获胜,则马丽会感到高兴。如果傅德获胜,则萨乔会感到高兴。如果彼尔获胜,则萨乔会感到高兴,并且如果保罗获胜,则马丽会感到高兴。或者萨乔将不高兴或者马丽将不高兴,并且或者傅德不会获胜或者彼尔不会获胜。所以,或者彼尔不会获胜或者保罗不会获胜,并且或者傅德不会获胜或者李白不会获胜。

【解析】:设P——李白获胜,Q——马丽会感到高兴,R——傅德获胜,S——萨乔会感到高兴,T——彼尔获胜,U——保罗获胜,则上述论证可表示为:

P→Q,R→S,(T→S)∧(U→Q),(?S∨?Q)∧(?R∨?T),∴(?T∨?U)∧(?R∨?P) 这是一个有效的论证。可构造其有效性的形式证明如下:

【证明】:

(1)P→Q前提

(2)R→S前提

(3) (T→S)∧(U→Q) 前提

(4) (?S∨?Q)∧(?R∨?T) 前提

(5)?S∨?Q(4)∧-

(6)?R∨?T(4)∧-

(7)T→S(3)∧-

(8)U→Q(3)∧-

(9)〇T假设

(10)| S(7)(9)→-

(11)| ?Q(5)(10)否定肯定式

(12)| ?U(8)(11)PR1

(13)T→?U (1)(12)→+

(14)?T∨?U (13)蕴析律

(15)〇R假设

(16)| S(2)(15)→-

(17)| ?Q(5)(16)否定肯定式

(18)| ?P(1)(17)PR1

(19)R→?P (15)(18)→+

(20)?R∨?P (19)蕴析律

(21)(?T∨?U)∧(?R∨?P) (14)(20)∧+

4.如果工资提高或者物价提高,将会有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则议会必须限制通货膨胀,否则人民将遭受损失。如果人民遭受损失,议员们就会失掉人心。国会将不会限制通货膨胀并且议员们不会失掉人心。因此,工资将不会提高。

【解析】:设P——工资提高,Q——物价提高,R——通货膨胀,S——议会限制通货膨胀,T——人民将遭受损失,U——议员们会失掉人心,则上述论证可表示为:P∨Q→R,R→(?S→T),T→U,?S∧?U,∴?P

这是一个有效的论证。可构造其有效性的形式证明如下:

【证明】:

(1)P∨Q→R前提

(2)R→(?S→T) 前提

(3)T→U前提

(4) ?S ∧?U 前提 (5) 〇 P 假设 (6) | P ∨Q (5)∨+ (7) | R (1)(6)→- (8) | ?S →T (2)(7)→- (9) | ?S (4)∧- (10)| T (8)(9)→- (11)| ?U (4)∧- (12)| ?T (3)(11)PR1 (13)?P (5)(10)(12)?+

5.尽管世界人口在增长,但农业产量却在下降,而制造业的产品保持稳定。如果农业产量下降而世界人口却在增长,那么,或者有新的食品源可资利用,或者将从根本上对世界上的食品资源进行重新分配,除非人类的营养需求降低。没有新的食品源可资利用,也不鼓励家庭节约食品,并且人类的营养需求也不会降低。所以,将从根本上对世界上的食品资源进行重新分配。

【解析】:设P ——世界人口在增长,Q ——农业产量在下降,R ——制造业的产品保持稳定,S ——有新的食品源可资利用,T ——将从根本上对世界上的食品资源进行重新分配,U ——人类的营养需求降低,V ——鼓励家庭节约食品,则上述论证可表示为:

P ∧Q ∧R ,Q ∧P →(?U →?(S ∨T )),?S ∧?V ∧?U ,∴T 这是一个无效的论证。可用树形图法证明其无效性如下: 【证明】:?((P ∧Q ∧R )∧(Q ∧P →(?U →?(S ∨T )))∧(?S ∧?V ∧?U ))→T

该树形图已经终结,但是有不能关闭的枝,故原公式不是重言式,上述推理无效。 6.如果上帝愿意阻止邪恶,但没有能力这样做,他就不是万能的;如果他能够阻止邪恶,但不愿意这样做,那么他就不是仁慈的。只有当上帝或者能够但不愿意或者愿意但不能够阻止邪恶时,邪恶才能存在。存在着邪恶。如果上帝存在,那么他既是万能的也是仁慈的。所以,上帝并不存在。

【解析】:设P ——上帝愿意阻止邪恶,Q ——上帝能阻止邪恶,R ——上帝是万能的,

P ∧Q ∧R

Q ∧P →(?U →?(S ∨T ))

?S ∧?V ∧?U

?T ?S ?V ?U P Q R ?Q ※ ?U →?(S ∨T ) ?(Q ∧P ) ? P ※

U

?(S ∨T ) ?S ?T

S——上帝是仁慈的,T——邪恶存在,U——上帝存在,则上述论证可表示为:P∧?Q→?R,Q∧?P→?S,T→(Q∧?P)∨(P∧?Q),T,U→R∧S,∴?U

这是一个有效的论证。可构造其有效性的形式证明如下:

【证明】:

(1)P∧?Q→?R前提

(2)Q∧?P→?S前提

(3)T→(Q∧?P)∨(P∧?Q) 前提

(4)T前提

(5)U→R∧S前提

(6) (Q∧?P)∨(P∧?Q) (3)(4)→-

(7)〇U假设

(8) | R∧S(5)(7)→-

(9) | S(8)∧-

(10)| ?(Q∧?P)(2)(9)PR1

(11)| P∧?Q(6)(10)否定肯定式

(12)| ?R(1)(11)→-

(13)| R(8)∧-

(14)?U (7)(12)(13)?+

7.如果你有自由意志,那么你的行动就不是被某个先前的事件所决定。如果你有自由意志,那么,如果你的行动不是被某个先前的事件所决定,则你的行动就无法预测。如果你的行动不是被某个先前的事件所决定,那么,如果你的行动无法预测,则你的行动的后果也无法预测。所以,如果你有自由意志,那么你的行动的后果就无法预测。

【解析】:设P——你有自由意志,Q——你的行动不是被某个先前的事件所决定,R——你的行动无法预测,S——你的行动的后果无法预测,则上述论证可表示为:P→Q,P→(Q→R),Q→(R→S),∴P→S

这是一个有效的论证。可构造其有效性的形式证明如下:

【证明】:

(1)P→Q前提

(2)P→(Q→R)前提

(3)Q→(R→S)前提

(4)〇P 假设

(5) | Q(1)(4)→-

(6) | Q→R(2)(4)→-

(7) | R(5)(6)→-

(8) | R→S(3)(5)→-

(9) | S(7)(8)→-

(10)P→S(4)(9)→+

8.如果那本书写得很好,那么,若我阅读它我就会喜欢它。如果我喜欢它,那么,或者我会保存它或者会把它借给朋友。那本书确实写得很好,并且我读了它但没有保存它,所以我把它借给了朋友。

【解析】:设P——那本书写得很好,Q——我阅读了它,R——我会喜欢它,S——我会保存它,T——我会把它借给朋友,则上述论证可表示为:

P→(Q→R),R→(S∨T),P∧Q∧?S,∴T

这是一个有效的论证。可构造其有效性的形式证明如下:

【证明】:

(1)P→(Q→R)前提

(2)R→(S∨T)前提

(3)P∧Q∧?S前提

(4)P(3)∧-

(5)Q(3)∧-

(6)?S(3)∧-

(7)Q→R(1)(4)→-

(8)R(5)(7)→-

(9)S∨T(2)(8)→-

(10)T(6)(9)否定肯定式

9.如果乙不是盗窃犯,那么,甲昨晚未遇见乙而且盗窃案发生在午夜。如果盗窃案发生在午夜,则乙是盗窃犯或甲说谎。所以,如果甲未说谎,则乙是盗窃犯。

【解析】:设P——乙是盗窃犯,Q——甲昨晚遇见乙,R——盗窃案发生在午夜,S——甲说谎,则上述论证可表示为:

?P→?Q∧R,R→P∨S,∴?S→P

【证明】:

(1)?P→?Q∧R前提

(2)R→P∨S前提

(3)〇?S假设

(4) | 〇?P假设

(5) | | ?Q∧R(1)(4)→-

(6) | | R(5)∧-

(7) | | P∨S(2)(6)→-

(8) | | P(7)(3)否定肯定式

(9) | P(4)(8)?-

(10)?S→P(3)(9)→+

10.如果宣战是一个正确的战略行动,则或者有50个师作好了战斗准备,或者已有20个远程轰炸机编队已准备好发动攻击。然而并没有50个师已作好战斗准备。因而,如果20个远程轰炸机编队尚未准备好发动攻击,则或者宣战不是一个正确的战略行动,或者有新的生化武器可用。

【解析】:设P——宣战是一个正确的战略行动,Q——有50个师作好了战斗准备,R ——已有20个远程轰炸机编队已准备好发动攻击,S——有新的生化武器可用,则上述论证可表示为:

P→Q∨R,?Q,∴?R→?P∨S

这是一个有效的论证。可构造其有效性的形式证明如下:

【证明】:

(1)P→Q∨R前提

(2)?Q前提

(3)〇?R假设

(4) | 〇P假设

(5) | | Q∨R(1)(4)→-

(6) | | R(2)(5)否定肯定式

(7) | | ?R(3)∈(假设引用)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 (法律、教育等专业适用) 一、填空 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和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的不同决定的。 常项、变项、常项 2.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 概念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3.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单独概念 4.主项与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E、I 5.性质判断的主项S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有、、、、五种关系。 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6.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肯定、全称 7.根据有关推理规则,判断不能换位,判断不能换质位。

8.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其推理的逻辑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有的律师是非共产党员、有的非共产党员是律师、S O P→S I P →P I S 9.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SOP取值为,SAP取值为。 假、真、假 10.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 真假不定、真 11.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结论应为。 MAS 、SOP 12.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中项不周延 13.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真、假 14.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15.“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一判断的负判断是,与负该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 16.当“p ←→q”为假时,”pvq为。 真 17.“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你来且他也来 18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不由外国人当经理也能把企业搞好 19.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甲队必然能获冠军”真,可推出“甲队可能获冠军”、 “某甲必然不能获冠军”。 真、假 20.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小张必然考上大学”真,可推出假,真, 假。 小张必然不考上大学、小张可能考上大学、小张可能不考上大学21.根据不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逻辑学试题库及答案 辛苦整理 最全版本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E 真假不定;O为假;I 真假不定。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文和诗歌”,这一划分违反了划分不全的规则。 38、从关系判断的性质来看,“父母关心子女”属于非对称关系;“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属于对称关系。 三、图表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A学生、B党员、C浙江籍学生、D大学生、E女学生、F三好学生。

逻辑学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 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看不清负号在 哪)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分析题、证明题、综合题)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分析题、证明题、综合题).doc 七、分析题 1.下列作为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简单判断就是仅对一类对象有所断定的判断。简单判断可以分为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和模态判断"。 2.已知"SIP SOP"为真,能否确定SAP的真假,为什么? 3.对下列A、B两种情况,甲都赞成,乙都反对,试问"甲、乙两人的判断在逻辑上能否成立?为什么? A:小王与小李都是司机 B:"如果小王是司机,那么小李也是司机"这种说法不对。 4.列出下列推理的形式,并分析是否正确。 "如果甲上场,那么丙上场;如果乙上场,那么丁上场;丙不上场或丁不上场,所以,甲不上场或乙不上场"。 5.举例说明是否存在一种关系R,使得下列A、B两式同真(成立)。 A:aRb bRa B:aRB bRc aRc 八、证明题 根据下设两条件,证明概念B不与概念C全异。 (1)若A与B全异,则A与C全异。 (2)A真包含于C。 九、综合题 1.已知(1)"只有张明没有得奖或李东没有得奖,王洪和高亮才都得奖。" (2)"王洪没得奖或高亮没得奖"是不真的。 (3)"李东得奖"了。 问:由上述议论能确定张明、王洪、高亮谁得奖?谁未得奖?(写出推导过程或推导根据) 2.已知下列A、B、C三人的议论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请问:甲班班长是否是上海人?写出推导过程。 A:有上海人是甲班学生。 B:甲班王英与刘民都不是上海人。 C:甲班学生有的不是上海人。七、分析题 1.(1)"简单判断"的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对"简单判断"的划分不正确,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简单判断可以划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不包括模态判断。 2.可以确定SAP为假。 (1)由SIP SOP可推出SOP; (2)SOP与SAP矛盾; (3)由SOP真可推出SAP假。 3.(1)A与B两种意见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但能同假。 (2)甲的说法不成立,违反矛盾律。 (3)乙的判断可成立,不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 4.(1)推理形式为: (p→q)(r→s) ( q s)→( p r)(其中,p、q、r、s分别表示甲、乙、丙、丁上场) (2)这是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正确有效 5.(1)A式表示R是反对称关系。 (2)B式表示R是传递关系。 (3)存在一种关系可使A、B两式同真。 (4)如"真包含关系"即是反对称关系,又是传递关系。 八、证明题 1.由(2)A真包含于C可推知(3)A都是C,可推知(4)A与C不全异。 2.由(1)与(4)可推知A与B不全异,则(5)有A 是B。 3.由(3)与(5)可推知(6)有B是C,由B与C不全异。 九、综合题 1.(一)根据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和其等值判断间的关系,由(2)得出(4)王洪和高亮得奖了。 (二)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由(1)和(4)得出(5)"张明没得奖或李东没得奖"。 (三)根据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由(3)和(5)得出"张明没得奖"。 (四)由上推理可知:王洪和高亮得奖了,而张明没有得奖。 2.(一)A与C下反对,必有一真,由题意可知B假。 (二)B假,则王英与刘明至少有一个人是上海人。 (三)由(2)可推得A真,因为"有上海人是甲班学生"等值于"有甲班学生是上海人" (四)由(3)及题意可推知C假,即"甲班学生有的不是上海人"为假,则"甲班学生是上海人"真。 (五)由(4)可推知甲班班长是上海人。 - 1 -

逻辑学试题

逻辑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将受益无穷。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 A、客观规律 B、思维规律 C、心理规律 D、语言规律 2、参加会议的人不都是干部。这句话可用符号表示为()。 A、SOP B、SEP C、SIP D、SAP 3、科学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 A、有效性 B、必然性 C、非或然性 D、或然性 4、明天一定下雪。这句话表达了()命题。 A、假言命题 B、模态命题 C、性质命题 D、概率命题 5、已知“我单位有的干部不会开车”为真,则可推知下面()命题为真。 A、我单位所有所有干部都不会开车。 B、并非我单位有的干部会开车。 C、并非我单位所有干部都会开车。 D、并非我单位所有干部都不会开车。 二、双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以非p为前提,若增补()或()为另一前提,可必然推出非q。 A、或者p或者非q B、当且仅当非q则p C、如果非p那么非q D、p并且q E、如果p那么q 2、在“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北京”与“中国”之间是()()关系。 A、全异 B、真包含 C、相容 D、反对 E、真包含于 3、直接推理①┐(SIP)→S0P和②SOP→SIP的正确情况是()()。 A、都正确 B、不都正确 C、都不正确 D、①正确但②不正确 E、①不正确但②正确 4、以“并非甲队和乙队都获得了出线权”为一个前提,再加上()或()为另一个前提,就能进行正确的选言推理。 A、甲队获得了出线权 B、乙队获得了出线权 C、甲队和乙队都获得了出线权 D、甲队没有获得出线权 E、乙队没有获得出线权 5、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科学产生了新的逻辑是()()。 A、辩证逻辑 B、形式逻辑 C、普通逻辑 D、传统逻辑 E、数理逻辑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真值函项的类型有()()()()()。 A、重言式 B、矛盾式 C、赋值式 D、系统式 E、协调式 2、若┐p和q都取真值,那么()()()()()。

逻辑学习题集

逻辑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何在? 第二章概念 练习 一、填空题 1.词项是反映思维对象_____的思维形式。 2.任何词项都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即_____和_____。 3.词项间的关系,是指词项在_____之间的关系。 4.词项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是指,词项的内涵越_____则外延_____;词项的内涵越_____则外延越_____。 5. a、b两个词项。如果所有的a都是b,并且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关系是_____。 6.给词项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叫______。 7.划分由三个要素构成,即_____、____和_____。 8.“虎”这一词项可以概括为_____,限制为_____。 9.概括是将一个_____词项推演到_____词项;限制是将一个_____词项推演到_____词项。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一命题中“中国人”是()。 ① 集合词项②非集合词项 ③否定词项④属性词项。 2.词项与语词的关系是()。 ① 所有语词都表达词项 ② 所有语词都不表达词项 ③ 所有词项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④ 有的词项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如c词项是a、b两个词项的属词项,并且所有a不是b,a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外延,则a 与b之间的关系是()。 ① 交叉关系② 反对关系 ③ 矛盾关系④ 真包含于关系 4.在“有的逻辑学家是心理学家”这一命题中,“逻辑学家” 与“心理学家”在外延上具有()。 ① 全同关系② 全异关系 ③ 真包含关系④ 交叉关系 5.“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里对“国家”这个词项是()来说明的。 ①仅从内涵方面②仅从外延方面 ③先从内涵再从外延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 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① 定义过宽② 定义过窄 ③ 循环定义④ 同语反复 三、双项选择题

逻辑学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1 某城市考上大学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比男生高。根据这个事实,王老师认为本市女生学习比男生好。 以下哪项最能削弱王老师的结论? A、第一中学考上大学的学生中,男生的比例比女生高。 B、考生中男生的比例比女生低。 C、大多数考上大学的女生就是文科班的。 D、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 E、全国考上大学的学生中,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 ■2 李教授说:矿泉水比纯净水含有更多的矿物质。所以,经常饮用矿泉水的人会增加肾结石的危险,因为矿物质会在肾脏里沉淀。 以下哪项最能削弱李教授的论证? A、有些矿物质也就是人体所必需的。 B、形成肾结石的只就是某些种类的矿物质。 C、矿物质在肾脏里沉淀的原因就是肾功能出现了问题。 D、有些经常饮用纯净水的人也有肾结石。 E、在平常的饭菜里也含有矿物质。 ■3 某三口之家节假日对瞧电视的态度如下:妈妈要瞧电视,什么节目都可以;爸爸可以不瞧电视,要瞧就瞧新闻节目;孩子可以不瞧电视,要瞧就瞧动画节目。她们根据自己的态度对以下意见表示自己的瞧法。 ①不瞧电视 ②瞧新闻节目 ③瞧动画节目 以下哪项就是不可能成立的? A、有一个人同意全部意见。 B、每个意见至少有两个人同意。 C、妈妈不同意①。 D、爸爸与妈妈都同意②。 E、孩子同意①与③。

■4 孟/关组合在雅典奥运会夺冠时,还有两对选手与她们几乎同时到达终点。在北京奥运会前,人们预测:虽然孟/关组合没有达到她们的最佳状态,但也有可能获得金牌。 以下各项中,除一项外都能提高孟/关组合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的概率,这不能提高夺冠概率的就是哪一项? A、孟/关组合在比赛中正常发挥。 B、那两对选手也没有达到她们的最佳状态。 C、那两对选手中有一对没有参加北京奥运会。 D、孟/关组合与那两对选手的成绩远远超过其她选手。 E、孟/关组合在比赛中超水平发挥。 ■5 李老汉说:“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发生过屠村事件。” 以下哪一项就是李老汉说话必须预设的? A、李老汉就是屠村事件的幸存者。 B、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非常残暴。 C、中国历史上有过屠村事件。 D、中国历史上有过抗日战争那个时期。 E、李老汉从来不说谎话。 ■6 农业科学研究所对水稻品种进行施肥试验。试验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钾肥比磷肥多,则品种1号比品种2号长势好;如果磷肥比钾肥多,则品种2号比品种1号长势好。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 A、除钾肥与磷肥外,品种1号与品种2号不需要其它肥料。 B、氮肥也就是水稻生长所需要的。 C、品种1号与品种2号对于肥料的要求不一样。 D、如果改变了试验的其它条件,得到的结果可能就是不一样的。 E、在相同的条件下,品种1号与品种2号都比其它水稻品种长势好。 ■7 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则不就是骑车人违反了交通规则就就是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所以,如果骑车人没有违反交通规则,则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 上述论证与以下哪项最相似?

逻辑学试题大全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 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 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 、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与“”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

法律逻辑学试题与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D )。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 )。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C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C )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形式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

《形式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概念 一、填空题 1.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属种关系,而“子项”与“子项”之间具有全 异关系。 2.从“属加种差”的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负判断是否定某一判断的判断”中,“否定某一判断的”是种 差,“判断”是属。 二、单选题 1.“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犯罪”是(B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负概念 2.“安顺位于贵州”这句话中的“安顺”与“贵州”这两个词项外延之间具有( D ) A、真包含于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下列各句属于逻辑划分的是(B) A、选言判断分为选言肢和选言联结项 B、命题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C、直言命题分为主项和谓项 D、论证分为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4.“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万里长城”作为定义,则(A) A、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B、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C、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D、遵守了各项定义规则,没有逻辑错误。 5.下列对概念的概括中,正确的是(B ) A、把“律师”概括为“先进律师” B、把“刑法”概括为“法律” C、把“中级人民法院”概括为“高级人民法院” D、把“判断”概括为“推理”。 6.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是(D ) A、交叉关系 B、全同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 7.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这句话中,“中华民族”是( C )。 A、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B、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C、集合概念、正概念 D、集合概念、负概念 8.设a为“《三国演义》”,b为“《鲁迅全集》”,则a与b的外延关系为( C )。 A、a真包含于b B、b真包含a C、a与b全异 D、a与b全同 9.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B )。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C、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三、双选题 1.在“新闻报导应该是实事求是的”这个判断中,“新闻”是( B C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2.下列概念的概括或限制,正确的有( BC ) A、“牛”限制为“牛郎” B、“月亮”概括为“星体” C、“鲁迅”限制为“文学家” D、“楷书”概括为“书” 3.下列限制与概括正确的是(BD )

逻辑学试卷及其答案三

逻辑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在“并非‘当且仅当p,才q’中,逻辑常项是。 2.论证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3.在形成假说的阶段,主要应用推理和推理。 4.根据普通逻辑的律,若“王强是党员”为假,则“王强不是党员”为真;根据律,若“王强是党员”为真,则“王强不是党员” 为假。 5.在“逻辑形式中的项只有逻辑常项和变项”这一判断中,“逻辑形式中的项”与“逻辑常项”在外延上具有关系;“逻辑常项”与“变项”具 有关系。 6.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主项与谓项均不周 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7.一个有效的第三格三段论式,其大前提若为MIP,则其小前提应 为,结论应为。 8.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和 的逻辑根据。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说明: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括号内。) 1.“小丁与小王是同学”这一判断是( )判断。 (1)全称(2)特称(3)关系(4)联言 2.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结论的知识( )前提的知识范围。 (1)少于(2)等于(3)超出(4)有时等于有时超出 3.“并非可能p”与“并非可能非p”之间具有( )关系。 (1)矛盾(2)差等(3)反对(4)下反对 4.若肯定p∧﹁q,而否定p→q,则( )的要求。 (1)违反同一律(2)违反矛盾律(3)违反排中律(4)不违反逻辑基 本规律 5.关系推理(一)“A与B不等值;B与C不等值;所以,A与C不等值” 与(二)“A蕴涵B;B蕴涵C;所以,A蕴涵C”( )。 (1)都是有效的(2)都是无效的(3)(一)有效(二)无效(4)(一)无效 (二)有效 6.若“所有P是S”与“有的S不是P”均真,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 是( )关系。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 一、 1.逻辑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思维得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得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就是思维内容得存在方式、联系方式。逻辑常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得逻辑内容。逻辑变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得具体内容。如“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就是……”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得逻辑内容。“S”、“P”就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得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P、Q”就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得具体命题,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得代入,就是指用具体得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如用具体得词项“杨树”与“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S”与“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所有杨树就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又如用具体得命题“过度砍伐森林”与“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P”与“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如命题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逻辑规律有特殊与一般之分。如定义、划分得规则,就是特殊得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得特殊范围。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理由律,就是一般得、基本得逻辑规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得基本性质与联系,普遍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各类思维形式结构得特殊规律(规则),对思维具有强制得规范与约束作用,保证思维得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与论证性。违反这些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5.逻辑矛盾,就是指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得思想内容。如“有S不就是S”、“P并且非P”。命题逻辑中得矛盾式,指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假。谓词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不能得到一个真命题。模态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模态公式在任意模型得任一可能世界上都假。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狭义得逻辑矛盾指同时肯定一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广义得逻辑矛盾还包括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就是马”),因为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相当于同时肯定两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与“这就是马,并且这不就是马”)。

逻辑学 课程考试试卷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逻辑学》课程考试试卷( A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历史的逻辑是无情的。”这里的“逻辑”一词是 指 。 2.从∧的真值表可以看出,∧的逻辑性质 是 。 3.“p→q”的负命题等值 于 。 4.定义 由、 和三部分组成。 5.“泄密者是到会人员,甲是到会人员,所以甲是泄密者。”这一推理的逻辑错误是 。 6.在谓词逻辑中,全称命题一般表示 为。 7.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 。 8.假说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1), (2) 。

9.论题可以是科学上已经证实的判断,也可以 是 。 10.若 p→q取值为假,则p∨q取值为,p q取值为。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 20分) 1.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这句话的逻辑推论。 a、只有己所欲,才能施于人。 b、若己所欲,则施于人。 c、除非己所欲,否则不施于人。 d、凡施于人的都应该是己所欲的。 2.微波炉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就会释放出氯气;在浴盆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也会释放出氯气;在排烟机清洁剂中加入漂泊剂,没有释放出氯气。现在有一种未知类型的清洁剂,加入漂白剂后,没有释放出氯气。根据上述实验,关于这种未知类型的清洁剂作出三种判断: I、它是排烟机清洁剂; II、它既不是微波炉清洁剂,也不是浴盆清洁剂; III、它要么是排烟机清洁剂,要么是微波炉清洁剂或浴盆清洁剂。 以下哪项断定一定为真。() a、仅I b、仅II c、仅III d、仅I和II 3.“长春人都是北方人,有些长春人不是工人。”以上命题为真,则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 a、有些北方人不是工人 b、有些北方人是工人 c、有些工人是北方人 d、有些工人不是北方人 4.小李说:“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以下哪项最能反驳小李的论断。() a、也许有的非金属是固体。 b、可能有的金属不是固体。 c、日常生活中已没有出现不是固体的金属。 d、水银是金属,但不是固体。 5.在一次体育课上,20名学生进行了箭耙射击测试。随后,这些学生上了2天的射箭技能培训课,之后又重新进行了测试,他们的准确率提高了30%。该结果表明,培训课对于提高人的射耙准确率是十分有效的。下列哪个选择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边论述。() a、这些学生都是出色的田径运动员,出色的田径运动员一般都善于射耙。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 (1)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二 请点击广东商学院→教学信息化→Blackboard 数字化教学平台→输入帐号和密码→普通逻辑→媒体资料(注:该资源仅供广东商学院必修、选修普通逻辑学课程的学生使用) 综合练习三 一、不定向选择 1、在“甲教唆乙犯罪,乙教唆丙犯罪,则甲可能教唆丙犯罪”中,“教唆”是: (1)对称关系;(2)非对称关系;(3)传递关系;(4)非传递关系;(5)反传递关系。 2、 在下列各式中,根据反对关系而进行的有效推理形式是 (1)SEP SAP →;(2)SIP SAP →;(3)SAP SEP →;(4)SOP SIP →;(5)SIP SOP →。 3、根据三段论的规则和格的规则,可以断定下列属第一格的有效式为: (1)AAI ;(2)AOO ;(3)EAO ;(4)AII ;(5)IAI 。 4、“人民检察院侦查的案件,侦查终结后,应当作出提起公诉、免予起诉或者撤消案件的决定。”这个判断中的“提起公诉”与“免予起诉”是:(1)矛盾关系;(2)属种关系; (3)交叉关系;(4)反对关系;(5)不相容关系。 5、下列与q p ∨相矛盾的是: (1)q p ∨;(2) q p → ;(3)q p ∧ ;(4)q p ← ;(5) q p ←。 6、以“某航班的飞机上没有一个乘客不是中国人”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可以推出的有效结论是: (1)所有乘客都不是中国人;(2)并非有些乘客不是中国人;(3)有些乘客是中国人; (4)并非有些乘客是中国人;(5)并非所有乘客都不是中国人。 7、以“某航班的飞机上没有一个乘客不是中国人”为前提进行判断变形推理,可以推

逻辑学试题

《逻辑与思维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逻辑与思维技巧》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属于逻辑学范畴,是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设的全校性选修课,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科目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素质的提高,作为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方法、规律的学科,逻辑科学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素质负有重要的责任。因为逻辑科学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因此,学习逻辑科学对于自觉地进行创新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保障思维的严 谨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并把所学到的逻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逻辑技能及思维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 业知识提供必要的思维能力支撑。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逻辑与思维技巧》作为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二是它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推演技巧的应用。 ~ 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逻辑知识的积极性。 作为学生,为了学好本门课程,在学习方法上要求做到:第一,要认真阅读教材,在尽可能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中的基本概念、规则、逻辑形式,包括公式、符号等,并力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由 此及彼,融会贯通。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2)

.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2*13分) 1、“所有人都是有缺点的”与“并非所有人都不是有缺点的”,这两个判断之间具有()。 B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2.在下列概念中,()是单独概念。 D A、非洲国家B、省人代会C、高等院校D、亚洲 3、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温。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到50%的空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的结晶,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以保温。A A、求同法 B、差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4、.“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小李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小李是大学生。”这个三段论违反以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中项不周延 5、城市运动会举行女子万米比赛决赛,湖北、湖南和云南各有三名运动员参赛。赛前,甲乙丙丁四位体育爱好者一起预测赛事结果。 甲:湖北队实力最强,这次决赛前三名,非湖北队莫属; 乙:湖北队没那么强,金银铜牌湖北队顶多拿一个; 丙:我认为湖南队或者云南队会拿到牌; 丁:第一名如果不是湖北队,就应该是湖南队。 比赛结束后的结果,发现上述四人的预测,只有一人言中。现在问: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A A、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B、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南队,第三名云南队。 C、第一名湖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云南队。 D、第一名云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6“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在高等院校学习的是大学生。”这个推理违反以 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7、机修工和小轿车的比较恰恰类似于以下哪个对象和人体的比较? 以下四个选项,哪项最合适这种比较?B A、办事员 B、医生 C、修理工 D、狗 8、在下列真值形式中,()与“p∧q”之间的真假关系是矛盾关系。B A、?p∧q B、p→?q C、?q∧p D、?p∧?q 9、在黑、蓝、灰、白四种从深至浅排列的油漆中,一种油漆只能被比它自身或者比它颜色更深的油漆所覆盖。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一项或者哪几项,最确切地概括了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B (1)这种颜色不会是蓝色。 (2)这种颜色不会是黑色。 (3)这种颜色不如蓝色深。 A、只有(2) B、只有(3) C、只有(1)和(2) D、(1)、(2)和(3) 10、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推理形式是()。A A、SAP,所以,SIP B、SIP,所以,SOP C、SEP,所以,并非SOP D、SOP,所以,并非SEP 11、在过去几年中,娱乐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电影院的收入却一直在下降。 影院界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录像带出租业的发展抢了电影院的生意。以下答案选项 均属实,其中拿一个选项最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观点?C A、租借录像带的费用远远高于看电影。 B、在消费者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喜欢看电影。 C、在录像带出租业繁荣之前,电影院的生意就已经呈下降趋势了。 D、许多电影制片厂通过出售他们影片的录像版权获得大笔收入。 12、国家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大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以前大有改观。因为, 现在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 上述结论可由以下哪个假设推出?C A、现在的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这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勤 工俭学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了。 B、尽管家境有改善,学生也应当参加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 C、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标志。 D、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业上,勤工俭学的人就少些了。 13、开展国际营销的企业,一旦在某国外市场建立一套广泛的销售网络并取得销售显著 增长,就应该在国外市场采取与本国类似的营销策略。因此,在开创初期或在才建 立销售代表处的国外市场上,需采取与本国不同的营销策略。 以上哪项若为真,最支持上文中的结论?D A、国外市场与本国市场上销售网络可以完全相同。 B、广泛的营销网络要优于不发达的销售网。 C、某些国家经济比其他国家发展迅速。 D、比较起来,大型的国外市场比小型的更能适应本国营销策略。 二、双项选择题:(有2个可选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

逻辑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逻辑学模拟考试试题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 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逻辑常量 和 逻辑变量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负概念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真 ,q 为 真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重言式 、 矛盾式 还是 非重言的可真式 。 5、直言命题的 主项 和 谓项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否定式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不当 记者的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全同 关系和 真包含于 关 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 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 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共变法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真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真实性 的思维形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与“s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b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d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