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住吉的长屋分析

住吉的长屋分析

住吉的长屋分析
住吉的长屋分析

住吉的长屋详细资料概要

住吉的长屋 1975年,当今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完成了他的成名作——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即“住吉的长屋”。 1979年,“住吉的长屋”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他的设计概念和材料结合了国际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由于他注重并理解建筑工艺技术的重要性,使赢得了建筑师和施工员的美称他最出名的著作之一就是完全的木结构——92年在西班牙参览的日本亭榭。 建筑师:安藤忠雄 基地位置:日本大阪住吉区 设计时间:1975/01- 1975/08 施工时间:1975/10-1976/02 基地面积:57㎡ 占地面积:34㎡ 总建筑面积:65㎡ 构造:清水混凝土、钢材、玻璃、 石头等建构,地2层楼,中间庭院 殊荣:1979 日本建筑学会赏《住吉的长屋》 整体风格 住吉的长屋的整体风格通常被人们评价为独特而冷洌深刻,具有抽象、洗炼、自我内向性压缩的审美情趣,其实是一定程度上禅宗思想简素、朴实的体现。

平面布局 住吉的长屋的 平面布局上,建筑师 首先用混凝土的墙 壁把狭窄而细长的 基地围合了起来,从 而限定了内部空间 作为一个特别的场 所和栖居的场所。接 下来,把这一似长方 形的箱子进行了三 等分,前和后为两 层,中间部分为向天空开放的庭院。前后部分的二层用无顶的桥连接起来,并有楼梯通向底层庭院。建成平面占地面积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平方米。

立面处理 在立面处理上:住吉的长屋继承了传统 长屋狭长的特点,但在立面处理时,较传统长屋要封闭。住吉的长屋对外没有设置一个窗户,面向街道的墙壁是一个四角形的没有分割的立面,除了入口以外没有任何的装饰性元素。从外部看似乎内部是没有光线的黑房子,且与外部缺乏交流,其实不然:长屋凹入处的

English住吉的长屋

a course-long investigation of inveterate systems, sites, and buildings 09Nov 2011 4Comments Azuma Row House by Tadao Ando | Designing Architecture to Purposefully Make People Feel uNCoMfoRTabLE The Azuma Row House (Sumiyoshi, Osaka, Japan) was designed by Tadao Ando in 1976. Built in an old post WWII neighborhood of wooden row houses, his project replaced its predecessor with a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the urban context. Cast in concrete, Ando’s austere and functional design divides the site into three parts – two equally sized enclosed interior volumes flanking an open-air courtyard. Centralizing the courtyard makes it an integral part of circulation and the focus of everyday life. What makes this setup particularly unique is that there is no way to cross to either side of the house without passing through exterior and ultimately confronting nature. Despite the hardships that this may enforce on the inhabitants, Ando defends his design: At the time [mid-1970s], I thought of residential design as the creation of a place where people can dwell as they themselves intend. If they feel cold, they can put on an additional layer of clothing. If they feel warm, they can discard extraneous clothing. What is important is the space be, not a device f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but something definite and responsive to human life… No matter how advanced society becomes, institutionally or technologically, a house in which nature can be sensed represents for me the ide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o live. With subtle and careful presentation Ando forces occupants to experience the dynamic flows of nature every single day. Despite the advent of highly thermally controlled architecture, the environment’s energy flows are somehow an inherent experience in inhabiting the house. I’d like to explor e how this seemingly anachronistic and modest design approach affects the comfort and lifestyle of its victims, oops I mean tenants ;-) Tadao Ando is actually one of my favorite architects, and is world renowned for his stunning manipulation of air, light, and water. This project, his first residential commission, explores issues we’ve discussed in class regarding heat transfer, air flow, and light.

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自己整理的)

安藤忠雄作品:住吉的长屋 建筑师:安藤忠雄 基地位置:日本大阪住吉区 设计时间:1975/01- 1975/08 施工时间:1975/10-1976/02 基地面积:57㎡ 占地面积:34㎡ 总建筑面积:65㎡ 构造:清水混凝土、钢材、玻璃、石头等建构,地2层楼,中间庭院 殊荣:1979 日本建筑学会赏《住吉的长屋》 整体风格 住吉的长屋的整体风格通常被人们评价为独特而冷洌深刻,具有抽象、洗炼、自我内向性压缩的审美情趣,其实是一定程度上禅宗思想简素、朴实的体现。

住吉的长屋的平面布局上,建筑师首先用混凝土的墙壁把狭窄而细长的基地围合了起来,从而限定了内部空间作为一个特别的场所和栖居的场所。接下来,把这一似长方形的箱子进行了三等分,前和后为两层,中间部分为向天空开放的庭院。前后部分的二层用无顶的桥连接起来,并有楼梯通向底层庭院。建成平面占地面积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65平方米。

立面处理 在立面处理上:住吉的长屋继承了传统长屋狭长的特点, 但在立面处理时,较传统长屋要封闭。住吉的长屋对外没有设 置一个窗户,面向街道的墙壁是一个四角形的没有分割的立 面,除了入口以外没有任何的装饰性元素。从外部看似乎内部 是没有光线的黑房子,且与外部缺乏交流,其实不然:长屋凹 入处的墙板将光线反射到街道上,光线成为这座内向式住宅与 街道相联系的调节器。让进入内部的来访者感到惊讶,因为有 了庭院而感到非常明亮。其次,其立面的严格对称,一使建筑 有均衡感,二使处于传统长屋区的建筑保留一定传统观念。此 外,通过将宅基地的三分之一设计为庭院,建筑覆盖率也可以 达到60% ,充分合理的运用了用地。 住吉的长屋的立面处理,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周围嘈杂环境 的不利影响,满足了地处中心城区的住宅对私密性的要求,同 时凸现了内部光线的丰富性。 中庭——空间流动的枢纽 长屋在大阪是比较普遍的一种住宅形式。近些年来,由 于大量旧建筑的更新,大都改建成了独家独户的组装式住宅 或集合式住宅,长屋就越来越少。普通的长屋大约是以2 间的宽度为一户的住宅,然后将其连续着排列而成的。进入 住宅里面有中庭或通道,以及后院。中庭或过庭中有一些小 的自然景色的空间。由于我们的生活需要采光、通风、日照 等,住吉的长屋的设计,安藤忠雄认为即使再小的房子,也 要在中间设置一个庭院空间。 “无论是多么小的物质空间,其小宇宙中都应该有其不 可替代的自然景色。” 为什么向自然开放的庭院是必须的呢?在高度工业化 的社会里,环境污染、环境破坏都成为常态,在城市中,已经不存在无垢的自然。追究其深层原因,这是禅宗思想对日本民族的影响体现。日本人在其内心深处还隐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特别关系:日本人从很久以前就把自己看做是自然的一个部分,有与自然统合在一起的强烈的思想倾向。或许安藤并没有有意识地在他的作品中体现日本的传统文化,但毫无疑问,日本传统文化特别是弥生文化(在建筑上最重要的表现是人与自然的直接结合)对他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住吉的长屋中庭院的两种构成手法天井式与自然式,和日本关西传统的庭院式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住吉的长屋中庭院也是核心部分:所有的房间都面向中庭,中庭加强了各空间水平、竖直方向的联系。完全敞开的中庭在竖直方向上将室外的自然,包括风、雨、光、声等,引入建筑内部,在有限的空间上完成了一个“微型的宇宙”。另外,中庭是一个过渡空间,与一般过渡空间的陪衬作用相反,它是整个建筑的中心。人的所有活动都要有中庭的参与,这使得中庭又成为人情的枢纽和组织情感的向心点。它完成了人类和自然的对话。

住吉的长屋浅析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建筑学系2010级05310119 卢方舟 住吉长屋位于大阪南部,设计于1975年。取代了一片密集住宅区内三座木制连排长屋之中的一座。宽约3.5m、全长约14m、高约6m,共2层,总建筑面积仅有65平方米。但其封闭的长方体块结构使得有限的地基得到了充分利用。 住吉的长屋尝试在通过对原有建筑形式内涵进行提炼升华的前提下,在原位置建立一个与周边环境协调,空间利用率高效,居住环境更加宜人的建筑。 在这样一个狭窄的空间内,安藤试图引入天光,风,雷,雨,雪等自然元素堪称一种挑战。 建筑的外墙面左右后紧邻其它住宅,前里面外即使交通道路,可以说,尝试拓展室外空间是十分困难的,然而安藤大胆的在建筑内部开辟出一块室外空间,在对室内空间合理简约布局的前提下,这样的处理不仅不显拥挤,反而创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建筑内涵。 建筑在延轴线方向均分为三分,中间为无遮蔽内院,内设垂直交通楼梯。在竖直方向上分为两层。考虑到街道拥挤嘈杂,视野及其有限,建筑外立面开窗极少,相反将上下四个主要房间均采用面向内院开落地窗及玻璃门,这一方面解决了采光问题,另一方弱化里室内外空间界限,充分将自然元素引入室内,并且并未妨碍隐私要求。 建筑内交通流动以内院为核心,这种室内外空间感的频繁转换可一说大大地削减了长屋这种建筑形式固有的狭小拥挤的特性。 有人也许会怀疑,就连上厕所也要打着雨伞经过内院的建筑空间真得有借鉴意义吗?我认为,这栋建筑或许正是对日本人文特点的一种诠释,即使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也要为自然留出位置,这大概就是日本人的生活哲学吧,毕竟,到如今,长屋的主人一家还居住在这里。 安藤把他对自然与建筑的深刻理解与他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辩证的继承,融合灌注在这样一个精巧的建筑中,渺小中足见伟大。作为建筑师,我想我们要学习的并非他一钉一铆的细节之处,而是扎根于民族文化,人民生活的哲学态度,杰作不因惊世骇俗,天马行空出色,而因对生活本质的理解而深刻,因为建筑是关于人的建筑,关于生命的建筑,关于自然的建筑。

住吉的长屋

建筑师:安藤忠雄 基地位置:日本大阪住吉区 设计时间:1975/01- 1975/08 施工时间:1975/10-1976/02 基地面积:57㎡ 占地面积:34㎡ 总建筑面积:65㎡ 1976年大阪市住吉区,安藤忠雄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安藤先生自己对这座建筑也有一番评价“这个小住宅是我后来作品的起点,它是我值得纪念的建筑,也是我所钟爱的建筑之一。这栋房子是三幢联立住宅中间的一个矩形插入体。我的基本构思是楔入一个混凝土盒子,并在其间创造一处世外桃源,和一个由多样化空间和动态直线组合的简洁构成”。 住吉的长屋是在日本大阪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引入现代住宅的概念,而又在这个利用西方发明的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住宅中充分体现出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点。而且是在一个十分小的空间内完成的,又要考虑到与四周民居的统一。因为所要做改建的长屋与其他长屋是一个整体,地基和大梁都是通用的。一般的建筑师可能只是将其内部做一些改造,装饰一下而已,而安藤不仅成功解决以上各种问题,而且是安藤早期最优秀的作品,正是它使他日后逐步走向了世界。使其成为经典建筑之一,并获得1979年日本建筑学会奖奖。所以不能简单的观赏建筑外形,还要深刻的体会其建筑内涵和建筑风格。 1,住吉的长屋采用的建筑材料是非常普通的混凝土和钢材,其受力体系十分清楚简单。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和钢筋混凝土现浇得二层过道,经混凝土剪力墙传到基础,十分经济。现浇模拆除后会留下很多矩形图形,安藤就将这些巨型图案作一些简单处理而使其成为内外????? 墙的饰面,淡雅、朴素。 2,? 屋内则采用自然材料,地板为木材或者石材,家具全部采用木质材料,充分体现出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让住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3,? 长屋的所有墙面都开有为了通风的小地窗,与相邻的住宅间留有十厘米的缝隙用以通风,是一座没有空调设备也可以生活的节能型空间,这一细微的设计可谓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从其剖面图可以看出地窗位置 ?? 4,??长屋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对外没有设置一个窗户。从外部来看就像一个封闭式的火柴盒,似乎内部是没有光线的黑洞。但是进入内部就会发现,因为中间有一个庭院而感到十分明亮,足可以让来者大吃一惊。并不是推开门就可以见到起居室,还要转一个弯,这使建筑中光的效果更加显著。 5,? 此建筑还成功的利用了视差效果,从二层看中庭感觉似乎全是墙壁,而实际上墙高只有6厘米,在尺度上安藤先生竟做得如此细腻,充分的体现出安藤先生对建筑的严格要求,对建筑细节的特别留心。“在小空间中到处都有设置,将自然要素引入其中,日本人就那么热爱自然吗?”难怪查尔斯.穆尔在参观时这样发问。 6,? 住吉的长屋基本上是对称的,而中庭的设置又是两边的建筑相互对照,相互衬托,如将长屋两边的房间放大百倍会有什么效果?我是想到了美国前世贸大厦——双子塔。 7,? 中庭的设计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也有很多人会这样问“为什么要设计成下雨天还必须打伞去厕所的建筑呢?”对此安藤先生自己也做了回答“我觉得我自己并没有什么过错并为在这么小的用地中能够建造这么‘大’的建筑而感到自豪”他接着还作了以下的解释“我采用的手法不是直接引用对这些小住宅的空间、生活以及历史的记忆,和传统材料、做法等不可或缺的要素来继承传统,而是像理查德.塞拉和盖里的绘画一样在完全抽象化的几何四方盒子中将关西居民继承下来的传统居住方式,以及对自然的认识等全部装入进去的手法。”我个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