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随堂演练:第四章 第3讲 寒潮 Word版含解析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随堂演练:第四章 第3讲 寒潮 Word版含解析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随堂演练:第四章 第3讲 寒潮 Word版含解析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随堂演练:第四章 第3讲 寒潮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讲寒潮

随堂演练

[能力过关]

某年2月23日至24日早晨,美国南部多个地区都出现了降雪、冻雨等恶劣天气,导致多地航班延误,学校关闭,交通事故频发。而美国东部和北部地区则再次受到寒潮影响,多个地区创下了低温纪录,马萨诸塞州的南塔克特岛海浪也被冻住(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美国与中国寒潮相比()

A.寒潮源地相同

B.寒潮路径相同

C.危害损失相同

D.危害方式相同

2.寒潮对农业产生的影响是()

A.带来的降雪是固态降水,对农业生产没有意义

B.当带来的低温在0 ℃以下才会使农作物受冻害

C.带来的降雪中含有氮化物是有效的天然“杀虫剂”

D.带来的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能起到抗寒保温的作用

解析:第1题,影响中国的寒潮源地在新地岛以西、以北的极地地区或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影响美国的寒潮源地在新地岛以东、以北的极地地区,故中、美两国寒潮的源地和路径不同;寒潮强弱不同,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防御能力等也存在差异,故中、美两国寒潮造成的损失不同;寒潮到来时,相继出现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大雪、冰冻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对农业造成霜冻、冰冻等冻害,故中、美两国寒潮的危害方式相同。第2题,寒潮带来的

降雪,当积雪融化时,能够缓解旱情,故A项错误;寒潮冻害不仅与降温幅度有关,还与作物种类有关,如我国南方地区的柑橘、橡胶等即使在0 ℃以上也会遭受严重冻害,而北方地区的冬小麦温度在低于0 ℃时不会受到冻害,故B项错误;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但没有杀菌作用,故C项错误;冬季积雪能够形成一个保温层,从而对越冬作物起到保温的作用,D项正确。

答案:1.D 2.D

倒春寒指春季回暖过程中冷空气活动导致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2016年年初由于倒春寒的影响,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读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

A.①时段B.②时段

C.③时段D.④时段

4.为防护茶园春季免受冻害威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改善茶园的通风条件

B.用塑料薄膜覆盖

C.给茶树培土

D.大量施肥、施药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倒春寒指春季回暖过程中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图中符合的时段为3月6~9日。第4题,为防护茶园春季免受冻害威胁,可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熏烟、增大湿度等方法。

答案:3.C 4.B

[热点命题]

[热点扫描]

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流域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它的综合治理措施要结合图示掌握牢固。

[名校押题]

下图示意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设施。据此完成(1)~(2)题。

(1)1963年,海河流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自此以后,在海河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其主要目的是()

A.调节水量,缓解旱涝灾害

B.调水入京,解决缺水现状

C.建坝发电,解决能源短缺

D.水产养殖,促进经济发展

(2)治理海河流域洪涝的措施合理的是()

A.山区河段裁弯取直

B.天津市区河段修建蓄洪水库

C.干流入海河段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D.源头地区建立分洪工程

解析:第(1)题,水库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因此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大量水库主要是缓解海河流域的旱涝灾害。第(2)题,治理海河流域洪涝的措施主要包括:在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兴修水库;在中游和下游开挖、疏通骨干河道,增加入海河道,便于分流、泄洪。

答案:(1)A(2)C

第三节 寒潮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寒潮(教学设计) 海南省乐东县黄流中学陈文欢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寒潮的形成、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 2.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按照《地理必修1》(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编排,是在第四章的第三节,前三章讲述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之后,围绕人地关系、以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为主线,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高中地理开始,就接受人地关系的思想。而第三节正是从人地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简要介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寒潮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它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 (3)列举寒潮的危害,对寒潮的“功”和“过”进行交流讨论。 2.方法与过程 (1)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表 达,培养与别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学会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获取、整理、分析资料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精神,关注当地的各种天气现象,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通过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寒潮发生的原因和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2、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比如,影响海南的自然灾害台风)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危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安排 1课时。 课前可布置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观察(或回顾)台风、寒潮过境时的天气。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两幅图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看两张图片:强冷空气南下,带来大风、降温、暴雪。然后引入新课。 【设计思想】让学生直观感受寒潮(或强冷空气南下)时的天气。 (二)新课教学 1、“探索”揭秘并思考课本三个问题,师生共同归纳:

【地理热点】高考地理之热门考点寒潮专题

【地理热点】高考地理之热门考点寒潮专题 3月27日寒潮继续南下,重点目标南方。中午的气温变化图可见,长江中下游省份普遍降温10度以上,其中湖北、湖南、重庆降温15-21度,浙江杭州附近也猛降15度。寒潮来之前是真热,寒潮来后是真冷。 对这次寒潮,大家早有准备,但它的实力还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就在刚才,也就是3月27日晚上10点左右,湖北襄阳、安徽大别山区和江苏盐城一线出现了雨夹雪或冰粒。从地理位置上说,这三个地方都在秦岭--淮河以南,因此可以说,这股寒潮,已经 把雪下到了南方。

很显然,苏北等地并不是雪最大的地方,因为这里的水汽将很快耗尽。接下来寒潮将和暖湿气流在合肥--南京北部一线交汇,这里有可能在3月28日凌晨时分迎来更大的雨夹雪,不排除雪花跨过长江,来到南京、镇江乃至常州市区的可能性。 当然,现在已是3月底,暖湿气流也一直偏强,寒潮再厉害也只能是强弩之末,雪花只能飘一阵子,地面也不可能积雪。不过,正因为暖湿气流很强,寒潮不能完全把它赶走,冷暖空气只能在长江中下游和江南一带共存。这也意味着本周末,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江南地区将持续阴冷、湿冷。 到底有多阴冷呢?官方预报显示,从长沙到上海,本周末最高气温也就10度上下,最低气温要逼近5度,南京合肥一带非常接近0度。搭配上湿湿的北风甚至小雨,这完全是隆冬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提醒,本周末,长江中下游各省的朋友,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浙沪,要把棉袄拿出来穿。相比之下,四川盆地和北方反倒没那么冷。 江南要“下冰”,其实福建和华南已经下过冰了,但不是冰粒不是雪,而是冰雹。福州市区的冰雹非常少见,为1976年以来最明显。

中国天气复习题

《中国天气》复习 第一章 西风带大型扰动 1、何谓西风指数? Rossby 把35°~55°之间的平均地转西风定义为西风指数。实际工作中把两个纬度带之间的平均位势高度差作为西风指数I。 2、何谓指数循环? 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低指数交替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3、什么叫长波、超长波、短波?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有哪些? 超长波:波长在一万公里以上,绕地球一圈可有1~3个波,生命史10天以上,属于中长期天气过程。 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波长3000~10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 短波:波长和振幅均较小,移动快,平均移速为10~20经度/日,生命史也短,多数仅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往往迭加在长波之上。 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①制作时间平均图②制作空间平均图③绘制平均高度廓线图④分析长波的结构和特性 4、写出长波波速公式,并指出其推导的假定条件,说明其物理意义。 长波波速公式: 又叫槽线方程、罗斯贝波速公式 假定条件: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北无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 的作用:使槽东移;地转涡度平流 的作用: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 和 相对重要性 5、何谓长波调整? 广义的长波调整包括长波位置的变化和长波波数的变化,一般仅把长波波数的变化及长波的更替称为长波调整。长波调整是与长波稳定相对立的概念,长波稳定时,大型环流很少变动。 6、何谓上下游效应与波群速? 上下游效应:大范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动速度 7、何谓频散波与能量频散? 频散波:若频率与波数有关,则C g≠C ,称为频散波,如重力波、惯性重力波、长波。 能量频散:范围线以群速度向下游传播,这个速度大于纬向风速。这种波动最大 ???-V ?v β-???-V ?v β-22 22 )2()2(4πβππβL u L L u C -=+-=

寒潮及其影响

寒潮定义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由中央气象台2006 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若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低于5℃。 冷空气定义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即位于低

温区空气称为冷空气。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一样,有强有弱,降温幅度有多有少。冷空气像潮水一样涌动,受其影响范围广,可达到2千公里以上。由于移动的路径不同,受影响的区域也不同。 冷空气强度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弱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 中等强度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 较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23____________分配不均,因此我国洪涝灾 ○ 害主要集中在○24________季。 25____________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 3.○ 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26________原因。我 27________面积缩小、○28国河流上游地区的○ ____________加重,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等,也是引起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旱灾的特征 1.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灾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现次数多 B.持续时间长 C.影响范围广 D.南方成灾率高于北方 考查点2 旱灾的成因 2.关于我国干旱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干旱的发生 B.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可增加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C.人口数量增加是用水量增加的唯一因素

D.为减少干旱发生,应减少工业生产 考查点3 洪涝的成因 3.形成我国洪涝的原因有( ) ①锋面雨带②热带气旋③寒潮④西风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查点4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 4.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 B.我国东北一定不会出现洪涝 C.我国长江以南以6~9月份降水最集中 D.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夏季洪涝 方法技巧练 方法我国季风气候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 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 ( ) A.暴雨洪水 B.融雪洪水 C.冰凌洪水 D.其他洪水 方法技巧(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关系 时间强降水集 中地区 原因 4、5月份华南一带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

2018版第4章第3节寒潮

第三节寒潮 1.知道寒潮的成因以及我国不同地区寒潮的划分标准。 2.理解寒潮产生的危害。(重点) 3.掌握寒潮的预防措施。(重点) 教材整理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阅读教材P90~P91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即为寒潮。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3.成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移动形成。 正误判断: (1)寒潮是一种气旋天气系统。() (2)寒潮一定带来雨雪天气。() (3)在我国境内,寒潮标准都一致。() 【提示】(1)×从天气系统来看,寒潮是冷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2)×寒潮能否带来雨雪天气,关键看暖气团中的水汽含量;若水汽充沛,则会产生雨雪;若干燥,则不会形成雨雪。

(3)× 我国南北跨度大,不同地区寒潮标准不一致。 教材整理2 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阅读教材P 91第3段~P 93,完成下列问题。 1.多发季节:我国寒潮灾害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2.危害???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霜冻、冰冻等冻害 大雪、冰冻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大风造成海上翻船等事故 3.防治措施???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 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正误判断: (1)寒潮危害主要是由降温造成的。( ) (2)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发生在冬季。( ) (3)预防寒潮最重要的措施是发布信息和警报。( ) 【提示】 (1)× 寒潮的危害主要是由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造成的。 (2)× 不同季节,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同。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成熟;冬季寒潮可造成严寒,危害越冬作物。 (3)√ 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合作探讨] 2016年“霸王级”寒潮来袭,我国大江南北的多地即将“噤若寒蝉”,大雪乃至暴雪纷飞,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西北及华北、江南大部降温可达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地理)教案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地理)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及其危害,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会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认识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学会正视自然灾害,正确面对气象灾害的发生,通过了解抗灾救灾的事件,学习不畏灾害的精神,培养在灾害发生时采取积极主动抗灾救灾的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500)=500;”onmousewheel=“returnbbimg”> 本节从知识上结构非常清晰,即对每一种灾害都是从原因(或基本活动规律)、影响范围及危害等方面介绍的,但其中各有侧重。如寒潮和水旱灾害的产生与季风的势力关系密切,所以侧重成因的介绍,而

台风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不作过多解释,直接介绍它的运动轨迹,实际上指出了台风在我国的影响范围,这就为教师安排学生思考预防台风的地区提供了资料。 重点: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危害;收集相关气象灾害资料;灾害产生的原因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本节内容与前一节紧密相关,当冬季风活动强烈时,产生寒潮;台风是受夏季风影响产生的灾害;水旱灾害是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灾害。它们共同受气候特征的影响,季风是其中的关键。但其中寒潮和台风属于天气灾害,水旱灾害则属于气候灾害,也就是说,水旱灾害一旦出现,对我国农业生产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本节在知识上并无难点,所以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如教师应该通过气象灾害的产生与季风关系密切这一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季风对我国是极有利又有弊的;通过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并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通过我国准确预报台

高中地理寒潮问题分析

高中地理寒潮问题分析 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强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即为寒潮。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3.成因:影响我国的寒潮实质上是冬半年快行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过程及天气系统如下所示: ①形成过程 ②天气系统:快行冷锋 思考:寒潮一定会带来雨雪天气吗? 解析:寒潮发生时,能否降下雨雪,关键要看暖气团中的水汽含量,若水汽充沛,则会产生雨雪天气;若暖气团非常干燥,则不会形成雨雪,会产生大风、冻害,甚至沙尘天气。 二、寒潮的多发季节 1.时间分布特征 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约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

2.寒潮在我国形成的主要原因 春秋季正是冬夏季风转换期间,冷暖空气更替频繁,因而冷空气活动次数较多,而冬季,冷空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于优势,天气形势稳定,降温幅度相对较小,达不到寒潮的标准。 3.寒潮在我国空间分布特征 寒潮影响我国的范围很广,东部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西北部都在其影响范围内,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强冷空气难以爬升,一般不会受其影响。四川盆地、滇南谷地因地势低洼,周围有高大地形阻挡了冷空气,一般也不会受寒潮影响。 三、寒潮的利弊和防治措施 1.利弊 寒潮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所示:

高一地理寒潮测试

第三节寒潮 1.若快性冷锋一直南下,则我国大部分地区常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A.洪涝B.寒潮 C.台风 D.干旱 2.能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 ( ) A.台风 B.寒潮C.干旱D.洪灾 3.关于寒潮活动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夏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 B.它会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C.它的大风会带来干旱现象? D.它的影响范围(在我国)很小,且属单一灾害 4. 下列季节中发生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5.关于寒潮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以使交通受阻,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B.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冬季危害最大 C.青藏高原首当其冲,受寒潮危害最大D.南方远离寒潮源地,不会受到影响 6.下列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潮是一种无法准确预报的气象灾害B.只要有冷空气影响,就会爆发寒期 C.我国夏半年最易发生寒潮天气D.在地面制造烟雾,可减轻寒潮产生的冻害 7.经常影响到墨西哥湾沿岸的气象灾害除台风外还有() A.地震B.火山C.寒潮D.水土流失 8.关于寒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寒潮对农业的影响危害主要是剧烈降温造成的霜冻、冰冻等冻害 B.冬季寒潮容易冻伤作物的幼苗 C.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因此我国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D.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北方春旱 9.我国北方地区在不同季节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 ) A.秋季和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B.春季和夏季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C.春季和秋季的台风袭击华北地区 D.春季和夏季的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 10.下表是广州某学校气象小组2004年12月27日—2005年 1月4日的观测记录,判 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这几天,广州的风向是偏东风;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台风 B.这几天,广州的风向是偏西风;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干旱 ?C.这几天,广州的风向是偏北风;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寒潮 D.这几天,广州的风向是偏南风;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洪涝 11.有关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强寒潮时东北地区危害很大 B . 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在冬季 C . 寒潮可以净化大城市的空气 D . 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小 12.读下图回答: (1)甲是 气象灾害。 (2)乙是 气象灾害。 (3)甲影响的季节是 ,乙影响的季节是 。 (4)甲造成的灾害主要有 ;乙造成的灾害主要有 。 (5)对待这两种气象灾害的有效方法是根据气象预报或警报,人和动物进行 。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联系2005年元旦前后上海市经历的一次寒潮过程,回答问题。 日 期 27日 28日 29 日 30日 31 日 1日 2日 3日 4日 最低气温(℃) 9 9 5 6 2 2 2 9 9 最高气温(℃) 20 17 12 12 12 13 14 15 15

中图版必修一第三节《寒潮》教案

中图版必修一第三节《寒潮》教案 第三节寒潮(教学设计) 乐东黄流中学陈文欢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寒潮的形成、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 2.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按照《地理必修1》(地图出版社)的编排,是在第四章的第三节,前三章讲述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之后,围绕人地关系、以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为主线,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高中地理开始,就接受人地关系的思想。而第三节正是从人地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简要介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寒潮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它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 (3)列举寒潮的危害,对寒潮的“功”和“过”进行交流讨论。 2.方法与过程

(1)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会 表 达,培养与别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学会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获取、整理、分析资料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精神,关注当地的各种天气现象,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通过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寒潮发生的原因和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2、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比如,影响海南的自然灾害台风)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危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安排 1课时。 课前可布置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观察(或回顾)台风、寒潮过境时的天气。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两幅图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看两张图片:强冷空气南下,带来大风、降温、暴雪。然后引入新课。

寒潮及其影响

寒潮及其影响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寒潮定义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由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若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低于5℃。 冷空气定义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即位于低温区空气称为冷空气。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一

样,有强有弱,降温幅度有多有少。冷空气像潮水一样涌动,受其影响范围广,可达到2千公里以上。由于移动的路径不同,受影响的区域也不同。 冷空气强度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弱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 中等强度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 较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气。 冷空气寒潮成因 冷空气成因:

2017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寒潮》

2017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寒潮》 一、单项选择题: 1、能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 A.寒潮 B.台风 C.旱灾 D.涝灾 2、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气象灾害,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A:夏秋季节B:春冬季节C:夏冬季节D:春秋季节 3、关于寒潮活动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夏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 B.它会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C.寒潮造成的大风会带来干旱现象 D.它的影响范围(在我国)很小,且属单一灾害 4、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冷锋天气 B.全年皆可出现 C.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D.影响范围较小,但多种灾害并发 5、关于寒潮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使交通受阻,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B.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冬季危害最大 C.青藏高原首当其冲,受寒潮危害最大 D.南方远离寒潮源地,不会受到影响 6、下列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潮是一种无法准确预报的气象灾害 B.只要有冷空气影响,就会爆发寒期 C.我国夏半年最易发生寒潮天气 D.在地面制造烟雾,可减轻寒潮产生的冻害 7、有关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寒潮来源于西伯利亚B.寒潮对西藏、云贵地区影响也很大 C.寒潮只发生在我国冬季 D.寒潮只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二、综合题 8、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联系下图回答问题: (1)读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时天气变化情况: (2)下列选项中,与寒潮过境有关的是 A.感冒患者数量激增 B.交通事故频发 C.来年病虫害减少,有利于作物生长 D.羽绒服装热销 答案: 1、A 2、D 3、B 4、A 5、A 6、D 7、A 8、(1)寒潮属于冷锋天气过程,寒潮过境时气温剧烈下降,气压升高,出现大风、冻害、雨雪等恶劣天气。(2)ABCD 答案:

寒潮定义及形成原因

寒潮定义及形成原因 什么是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造成寒潮的主要原因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寒潮的形成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从我国往北去,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是气候很冷的地方,再往北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了。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影响我国的寒潮就是从那些地方形成的。 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方,一年到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也越来越少,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 -20℃以下,最低时可到-60℃—— -70℃。1 月份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 由于北极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气温很低,大气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便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当这个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像决了堤的海潮一样,一泻千里,汹涌澎湃地向我国袭来,这就是寒潮。 每一次寒潮爆发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要减少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新聚集堆积起来,孕育着一次新的寒潮的爆发。

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学案中图版必修1

第三节寒潮 [学习目标] 1.了解寒潮的概念及寒潮发生的原因。2.理解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概念 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标准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即为寒潮。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3.成因 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移动形成。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多发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2.危害

3.影响范围 我国受影响范围很大,从北到南,会影响几个甚至十几个省区,而且伴随多种并发灾害。 4.防治措施????? 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 准备 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思考 1. 寒潮一定会带来雨雪天气吗? 答案 寒潮发生时,能否降下雨雪,关键要看暖气团中的水汽含量,若水汽充沛,则会产生雨雪天气;若暖气团非常干燥,则不会形成雨雪,会产生大风、冻害,甚至沙尘天气。 2. 同一强度的寒潮在不同地区造成的危害是否相等? 答案 不相等。同一强度的寒潮灾害虽然产生的自然异变相同,但由于寒潮灾害发生地区的 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即承灾体的密度不同,因此灾害产生的危害并不相同。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能力弱的地区,危害更大。 探究点 寒潮 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灾、减灾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课题。

(1)侵入我国的寒潮有几条路径?简述寒潮发生的原因。 (2)据图分析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哪些地区受寒潮影响小,或不受寒潮影响,为什么? (3)寒潮会给人类经济活动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1)侵入我国的寒潮绝大多数源自北冰洋的深厚寒冷空气,其路径主要有北(东路)、西北(中路)、西(西路)三条。 高纬度因为接受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干冷空气堆积形成密度大的冷气团;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当强冷空气从高纬向低纬移动时,就形成了寒潮。 (2)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大,主要影响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因地势高或地形阻挡,青藏高原受寒潮影响小,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基本不受寒潮影响;海南岛位于热带,距寒潮源地较远,受寒潮影响很小。 (3)强烈的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会造成通讯、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等。 1.寒潮的形成 2.寒潮的利弊 寒潮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

2020最新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三节 寒潮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专用)

第三节寒潮 课程标准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学习目标 1.知道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列举寒潮的危害,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4.掌握防御寒潮的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阅读教材P90~P9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填写下列知识。 1.寒潮的含义 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寒潮的标准 类型标准 中国气象局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C以下的就称为寒潮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6°C或以上,或过程降温(一般为3天内降温)在10°C或以上,且最低气温北部地区降至4°C或以下,南部地区降至8°C 或以下的均称为寒潮 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移动形成寒潮。 【思考感悟】联系第二章内容,寒潮常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提示寒潮即强冷空气过境,常形成冷锋。寒潮源地为高压(反气旋)控制。 教材梳理2 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阅读教材P91~P9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填写下列知识。 1.危害 (1)大雪、冰冻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 (2)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 (3)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霜冻、冰冻等冻害,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成熟,冬季寒潮危害越冬作物。 2.多发季节

我国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3.防治措施 (1)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2)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 (3)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图表解读】读材料图4-3-4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据图分析: (1)侵入我国的寒潮有几条路径? (2)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受寒潮影响较小,为什么? 提示(1)侵入我国的寒潮绝大多数源自北冰洋的深厚寒冷空气,其路径主要有北(东路)、西北(中路)、西(西路)三条。 (2)青藏、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影响较小。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冷空气不易侵入。另外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途中有高原、山地阻挡,寒冷气流势力减弱。 [预习效果自测] 中新网乌鲁木齐2016年4月16日电,受西西伯利亚南下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13日以来新疆南北部各地自西向东先后出现降水(雪)、大风及明显降温天气,部分地区遭受2016年春最强冷空气侵袭。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2题。 1.请问以上降温、大风、暴雪主要是由哪一种气象灾害引起的( ) A.台风 B.干旱 C.龙卷风 D.寒潮 2.以上揭示的气象灾害的产生主要是( ) A.强冷空气快速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引起的 B.强冷空气快速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引起的 C.较强的暖空气快速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引起的 D.较强的暖空气快速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引起的 解析第1题,由寒潮定义可知,降温、大风、暴雪等天气现象是由寒潮引起的。第2题,寒潮的产生与强冷空气的集聚与快速移动有关。 答案 1.D 2.A 3.寒潮若在春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 ④干旱天气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产生暴雨现象,干旱是由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导致的。 答案 A

《寒潮》教案(2)(1)

寒潮 课标要求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对本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确定本教学内容要求: 1、什么是寒潮?它是怎样发生? 2、寒潮给我国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人类应采取什么防御措施? 从寒潮的降温标准上记忆理解寒潮概念;在理解我国冬季大气环流的基础上,理解寒潮发生的原因。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寒潮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以辩证观点看待寒潮对人类带来的益处。正确认识减轻寒潮危害的措施。 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种多样、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教材选取寒潮为案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会搜集其他自然灾害的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探究其它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灾害带来的危害及辩证地评价自然灾害。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接处相关内容,我们本地也有寒潮发生,学生对寒潮已有一定了解,只是学生试图能力较差,又结合相关图片材料进一步学习的必要。 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资料,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减灾、防灾意识,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事物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案例分析法启发讨论探究

《寒潮》教案(3)(1)

寒潮 [教学理念] 1、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寒潮的成因和危害为重点:课外查找有关广东省常见的自然灾害— —台风的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和危害。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重视合作学习。 3、用直观化的语言——动画、图片(形)来化解难点知识。 4、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分析寒潮产生的危害,讨论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影响我国的寒潮为案例分析寒潮产生的原因、危害;通过一系列图片、影视材料、事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重点] 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 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思路与过程] 首先,据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不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有必要先了解“自然灾害及其种类”。为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及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先给出六幅图片,让学生得出它们反映的共同自然事件——自然灾害,然后介绍其种类及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为引入本节主题——寒潮,先展示一幅集动画、声音(点击画面即可)于 一体的景观图,继而打出一则“气象警报”,让学生观察后得出这是自然灾害寒潮。 为了激发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寒潮的热情,先链接两段材料:1812年拿破仑和1941年希特勒兵败莫斯科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遇上寒潮)。接着引入寒潮的概念,并从概念中的“入侵”入手,链接到以我国侵入的寒潮路径为例,追溯其形成的原因。其中的几条路径均以动态箭头演示,增强感性认识,旁边设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合作学习的习惯。然后链接到以图示法分析高纬地区为何能成为寒潮形成的源地,最后又链接返回到主页,以文字框的形式依次叙述寒潮的成因。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寒潮天气的成因并复习以前的知识,特补充了“快行冷锋”,并链接 flash动画增强直观性,引导同学们分析快行冷锋的天气。大风、降温是主要表现,雨季、冰冻(链接的几幅图片也是增强感性认识)实际上是由剧烈降温产生的。 为激发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寒潮带来的危害,先链接一段寒潮的影视材料(但并未播出产生的后果),留下一个悬念让同学们去探究,并结合课文前面的“探索”(有关1999年新疆寒潮)讨论寒潮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帮助归纳总结,并以图片形式展示以增强直观性和说服力。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迫使人们要去思考如何预防寒潮,可由同学们先想想办法。 “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人们自然会想到发布的标准是什么?所以,我 1

寒潮灾害及防御

寒潮灾害及防御 一、定义: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 二、时空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三、危害:短时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四、我国寒潮灾害 (1)标准: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以下,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为寒潮。 (2)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 (3)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4)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 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 入。 (5)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①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阻挡寒 潮南下,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③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6)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7)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8)带来的后果 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降温——农作物遭受冻害,冬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9)防御措施 提前发布准确寒潮消息或警报,使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 港;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作好防寒准备。 例题:(2011年山东文综)右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 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 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 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1)题:通过图示寒潮总次数等值线的数值分布 判读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借助图示“山西 高原”、“太行山脉”等文字信息和区域位置信息综合分析。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下列关于寒潮的天气现象、成因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造成大幅度降温的天气现象,都叫寒潮 B.寒潮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反气旋形成的 C.是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高压南下形成的 D.寒潮能影响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的所有地区 2.寒潮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强冷空气快速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 B.强冷空气快速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 C.较强的暖空气快速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 D.较强的暖空气快速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 中央气象台3日6时继续发布寒潮、暴雪橙色警报以及大雾预报。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3.关于此次天气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年有春秋季两个高峰期②主要来自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③通过西北路径和北方路径南下④在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该天气现象若发生在春秋季,往往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④干旱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我国很少受或不受该天气过程影响的地区有() ①四川盆地②滇南谷地③海南岛④塔里木盆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6.图中a、b、c三地区气压P相比较() A. Pa>Pb>Pc B. Pa<Pb<Pc C. Pb>Pc>Pa D. Pb>Pa>Pc 7.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寒潮 8.图示时间,寒潮易发生的原因有() ①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冰雪覆盖,气温低、气压高 ②冷气团势力强,易从高纬向低纬流动 ③北半球南北温差较小 ④北半球较低纬度暖气团势力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9.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①台风②寒潮③沙尘暴④干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