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机柜架构物理拓普

机柜架构物理拓普

机柜架构物理拓普
机柜架构物理拓普

分层架构与业务逻辑实现方式

分层架构与业务逻辑实现方式

分层架构与业务逻辑实现方式 一、分层架构 在当今软件系统中,常用的软件架构思想就是分层,分层思想是现代软件架构的主要思想。无论是企业级应用系统(如:CRM,ERP,OA,电子商务平台),专用软件(如:OS、SVN、IDE 等),还有协议之类(TCP/IP,OSI等)绝大部分都采用分层架构思想进行设计的。 分层(Layer)不一定就是人们常说的二,三层,多层系统,因为这些说法都是分层架构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分层是一种设计思想,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软件架构模式(Pattern),这种思想的核心在于:划分系统的职责(Responsibility),如果这个系统的职责你分析清楚了,你的基于设计思路差不多就定下来了。你可以去看看,很多的现在代软件,不是一定是web方面。例如:SVN这样的源代码管理软件、 图一:SVN架构图

.NET Framework也是分层,Eclipse也是,TCP/IP更加是,还有像操作系统(OS)、编译器(Compiler),很多流行框架(Framework)也是分层。其实,MVC不也是分层,也就是把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不同职责分开。 那我们看看今天的企业级应用系统(很多说是web项目,其他我不认为是这样,因为web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用desktop程序,flash等作为表现形式),企业级应用系统很多人一说就是三层架构,其实确实也是这样的。即: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层。当然还有其他的分层,如:表示层,服务层(服务外观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映射层,数据层。也有分成:表现层,中间层,数据访问层等等。(注意这些都是逻辑上分层结构一般用Layer,物理上的分层结构,一般讲的是部署结构一般用tier)总体上都可以看成是三层:表现层,业务逻辑层(也可以说是领域层或领域逻辑层),数据层。像Spring,Structs、ORM 等一些框架,他们都是在不同的层上的相关实现技术。 二、业务逻辑几种实现方式 现在我们再看看,企业级系统中最核心是哪一层?肯定是业务层,因为企业级系统主要是与业务打交道(其实几乎所有软件都是实现业务,企业级系统业务逻辑主要偏向于商业逻辑,其他系统,像游戏,自动化控制、支撑系统等把业务看成是算法),而且业务是每个系统都不尽相同的。“业务逻辑是最没有逻辑的东西” [Fowler PoEAA,2003]。而且企业级系统的变化与改变大多都在业务层上。那么,做好企业级系统,首先主要分析好业务系统。你可以看看,现今所有的框架在整体结构(spring,structs,等要求系统按MVC结构来开发),表示层(jquery,extjs等),与数据层(ORM之类)做得最多,有没有业务的框架?(有,但是很少,而且只能是业务比较有规律的地方,像一些财务系统,有些权限系统,当然还有工作流系统)因为业务逻辑每个系统都很可能不一样,没办法通用。那么有什么办法以比较好的方式实现业务逻辑呢。现在终于说到主要问题上来了:也就是业务逻辑(Business Logic)的实现方式,也叫做领域逻辑(Domain Logic)的实现方式。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事务脚本(Transaction scripts) 2.领域模型(Domain Model)

架构设计之分层架构

架构设计之分层架构 分层架构的好处:1、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点分离,利于各层逻辑的重用;2、它规范化了层间的调用关系,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3、如果层间接口设计合理,则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也不是什么难事。 常见模式:展现层、业务层、数据层(三层架构) 一、层的职责 a)展现层,或称为表现层,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主用户提 供一种交互工操作的界面。 b)业务层,或称为业务逻辑层,用来处理各种功能请求,实现系统的业务功 能,是一个系统最为核心的部分。 c)数据层,或称为数据访问层,主要与数据存储打交道,例如实现对数据库 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二、层间关系 a)展现层会向业务层传递参数,发出服务请求,并获取业务层返回的信息显 示在界面上。 b)业务层接收展现层的命令,解析传递过来的参数,判断各种合法性,并具 体实现功能的各种“运算”要求,返回展现层所要的信息。 c)数据访问层不能被展现层直接调用,而必须由业务层来调用。 例如,《基于动态链接库的复杂信息分层框架设计》一文中用图-1刻画三层架构,体现了层之间的经典调用关系;图-2进一步说明了分层架构下的模块重用。即图中的业务层之“模块2”和数据访问层之“模块2”,都在一定程度上被重用了。

图-1 三层架构示意图-调用关系 图-2三层架构示意图-模块重用 常见模式:UI层、SI层、PD层、DM层(四层架构) 一、UI层,即用户界面层(User Interface),负责封装与用户的双向交互、屏蔽具体交互方式。 二、SI层,即系统交互层(System Interaction),负责封装硬件的具体交互方式,以及封装外部系统的交互。 三、PD层,即问题领域层(Problem Domain),负责问题领域或业务领域的抽象、领域功能的实现。

软件架构设计之通用架构模式

电子知识 软件架构(4) 1.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是使用最多的架构模式,通过分层使各个层的职责更加明确,通过定义的接口使各层之间通讯,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分层分为:严格意义上的分层,一般意义的分层。严格意义的分层是n+1层使用n层的服务。而一般意义的分层是上层能够使用它下边所有层的服务。领域驱动设计的分层定义:UI层,UI控制层,服务层,领域层,基础设施层。 2.MVC架构:MVC架构相信做软件的都听说,主要是为了让软件的各部分松耦合,现在好多根据MVC思想构建的框架如:Spring MVC,Structs2,https://www.sodocs.net/doc/bf5444728.html, MVC等。MVC是Model View Control的简写,他的原理是什么那,比如拿web来举例吧。当一个web请求来了以后View接收这个请求,随即把请求转发给Control进行处理,Control通过分析请求的类型等信息决定加载哪些Model,当Model加载完成以后Control通知Model已经加载完毕,这是View就去读取Model数据进行显示自己。MVC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P,因为MVC的View跟Control和Model都有耦合关系所以为了解除View和Model之间的关系,View不直接读取Model而是通过Control来转发View 需要的数据。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VP,就是增加了一个ViewControl的层,用来辅助视图的生成,这样View的功能更加简单只是用来显示不包含其它的功能,而且有了ViewControl 使多视图或替换视图很方便。MVP微软的WPF就是使用这种架构。 3.微内核架构:微内核架构就是做一个稳定通用的内核,也就是给软件设计一个强劲的心脏。如果需要更多功能通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 究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属于是一门新兴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 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 建立正确的数据, 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 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 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由信源、信宿、信息处理、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信息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该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和选择信息、对于信息进行分类与识别、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衡量M IS 的优劣, 主要通过以下标准:需求信息的确定性与有效性、信息的可采集性与可加工性、能否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有用信息、能否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进行分析与判断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判断。同时, 必须考虑到随着信源、信宿、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的变化, 评价MIS 的标准的具体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 使得信息处理的方法与要求也随之改变,如何在发展中使得现有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变化, 保持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一直是MIS 面临的挑战之一。

1 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由于MIS 的基础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 因此MIS 必然是随着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为使用单位带来很多的优越性的同时, 也面临了更多新的挑战。概括起来, 目前, 采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 大都面临以下新的需求: (1)随着M IS 的深入, 各种信息数据共享的需求逐步提高, 同时,M IS 也面临着不断提高的安全要求。 (2)管理对信息数据统一查询、提取、管理的需求,种类日益增加, 数量日益庞大, 要求的速度越来越高。 (3)对经过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数据缺乏集成,难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内外用户提供全面、详细、快速、准确的信息。 (4)目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支持的功能还局限于事后追踪, 还不能够支持如:辅助决策与机器学习等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效, 就必须结合技术发展的成果对于信息系统来进行重新思考。 2 现代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MIS , 同时易于进行功能的扩充, 需要利用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来进行MIS 架构的重新分析与设计。软件架构理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它代表的是面向系统的高层结构指导思想, 是对软件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与分析, 对于设计大型复杂的应用系统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软件体系结构的思想来设计架构,

分层架构模式.NET架构和模式

分层架构模式:.NET架构和模式 疯狂代码 https://www.sodocs.net/doc/bf5444728.html,/ ?:http:/https://www.sodocs.net/doc/bf5444728.html,/Programing/Article60049.html 什么是架构 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通常被称为架构指可以预制和可重构软件Software框架结构架构尚处在发展期对于其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个统意见而区别角度视点也会造成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区别理解以下是些主流标准观点 ANSI/IEEE 610.12-1990软件Software工程标准词汇对于体系结构定义是:“体系架构是以构件、构件的间关系、构件和环境的间关系为内容某系统基本组织结构以及知道上述内容设计和演化原理(principle)” Mary Shaw和David Garlan认为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是软件Software设计过程中超越计算中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个层次体系结构问题包括各个方面组织和全局控制结构通信协议、同步数据存储给设计元素分配特定功能设计元素组织规模和性能在各设计方案的间进行选择Garlan & Shaw模型基本思想是: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构件(component),连接件(connector)约束(constrain)}.其中构件可以是组代码如模块;也可以是个独立如数据库服务器连接件可以是过程、管道、远程过程(RPC)等用于表示构件的间相互作用约束般为对象连接时规则或指明构件连接形式和条件例如上层构件可要求下层构件服务反的不行;两对象不得递规地发送消息;代码复制迁移致性约束;什么条件下此种连接无效等 有关架构定义还有很多其他观点比如Bass定义、Booch & Rumbaugh &Jacobson定义、Perry & Wolf模型[7]、Boehm模型等等虽然各种定义关键架构角度区别研究对象也略有侧重但其核心内容都是软件 Software系统结构其中以Garlan & Shaw模型为代表强调了体系结构基本要素是构件、连接件及其约束(或者连接语义)这些定义大部分是从构造角度来甚至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而IEEE定义不仅强调了系统基本组成同时强调了体系结构环境即和外界交互 什么是模式 模式(Pattern)概念最早由建筑大师Christopher Alexander于 2十世纪 7十年代提出应用于建筑领域 8十年代中期由Ward Cunningham和Kent Beck将其思想引入到软件Software领域Christopher Alexander将模式分为 3个部分:首先是周境(Context也可以称着上下文),指模式在何种状况下发生作用;其 2是动机( of Forces),意指问题或预期目标;其 3是解决方案(Solution),指平衡各动机或解决所阐述问题个构造或配置(Configuration)他提出模式是表示周境、动机、解决方案 3个方面关系个规则每个模式描述了个在某种周境下不断重复发生问题以及该问题解决方案核心所在模式即是个事物(thing)又是个过程(process)不仅描述该事物本身而且提出了通过怎样过程来产生该事物这定义已被软件Software界广为接受 软件Software模式应用对软件Software开发产生了重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软件Software模式是人们在长期设计软件Software、管理组织软件Software开发等实战中大量经验提炼和抽象是复用软件Software设计思路方法、过程管理经验有力工具模式类似于拳击中组合拳它提供了系列软件Software开发中思维套路如通过模式使用有利于在复杂系统中产生简洁、精巧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创建卡类型表 create table会员卡(类型编号int primary key, 类型名char(10), 有效天数char(10), 价格money ); --创建机械表 create table机械(机械编号int primary key, 机械名称char(10), 使用介绍ntext ); --创建管理员表 create table管理员(管理员编号int primary key, 姓名char(10), 登录密码nvarchar(10),

); --创建教练表 create table教练(教练编号int primary key, 姓名char(10), 性别char(4), 年龄char(3), 电话号码nvarchar(20), 登录密码nvarchar(10), Constraint c1 check(性别in('男','女')) ); --创建课程表 create table课程(课程号int primary key, 课程名char(10), 课程简介ntext,,

机械编号int, constraint s1 foreign key(机械编号)references机械(机械编号) ); --创建活动表 create table活动(活动编号int primary key, 活动主题char(20), 活动内容ntext, 活动时间timestamp, 活动地点char(20), 组织者char(10) ); --创建分店表 create table分店(分店编号int primary key, 分店名称char(20),

软件架构设计三篇

软件架构设计三篇 篇一:软件架构设计之常用架构模式 1.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是使用最多的架构模式,通过分层使各个层的职责更加明确,通过定义的接口使各层之间通讯,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分层分为:严格意义上的分层,一般意义的分层。严格意义的分层是n+1层使用n层的服务。而一般意义的分层是上层能够使用它下边所有层的服务。领域驱动设计的分层定义:UI层,UI控制层,服务层,领域层,基础设施层。 2.MVC架构:MVC架构相信做软件的都听说,主要是为了让软件的各部分松耦合,现在好多根据MVC思想构建的框架如:Spring MVC,Structs2,https://www.sodocs.net/doc/bf5444728.html, MVC等。MVC是Model View Control的简写,他的原理是什么那,比如拿web来举例吧。当一个web请求来了以后View接收这个请求,随即把请求转发给Control进行处理,Control通过分析请求的类型等信息决定加载哪些Model,当Model加载完成以后Control通知Model已经加载完毕,这是View就去读取Model数据进行显示自己。MVC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P,因为MVC的View跟Control和Model 都有耦合关系所以为了解除View和Model之间的关系,View不直接读取Model 而是通过Control来转发View需要的数据。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VP,就是增加了一个View Control的层,用来辅助视图的生成,这样View的功能更加简单只是用来显示不包含其它的功能,而且有了View Control使多视图或替换视图很方便。MVP微软的WPF就是使用这种架构。 3.微内核架构:微内核架构就是做一个稳定通用的内核,也就是给软件设计一个

系统架构分层设计

系统架构分层设计 本文讨论关于项目系统架构的拆分模型,阐述每个层次(layer)的作用,以及面向SOA编程提供服务的方式。

服务端架构解决之道 大家看到这张图,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体现传统的服务端软件。最下层是操作系统,通常是Linux,最上层是我们的业务功能和服务。在服务端架构,很习惯用增加一个架构层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缓存层、数据访问层。在架构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搭建不同层次的衔接环节,使架构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即时堆成这样,它依旧是非常合理的。 MVC Framkwrok

# Model与Controller通信 Model与Controller之间是用实线表示,这表明Model并不能随意的访问Controller,但是有时Controller是需要接收Model层的消息的。在MVC模式中,要实现Model层到Controller层的通信,使用了一种类似广播的方式。Model中数据变化时,Model会发出一条广播,然后对这个Model感兴趣的Controller就会收到广播并告诉对应View改变现实方式。

MVC中的Controller,即控制器,控制着整个程序的逻辑和Model如何显示到View层。Controller把Model和View连接起来,让我们可以在View上看到Controller想要Model层现实的样子。 # View与Controller通信 在程序过程中,View层其实是需要与Controller通信的,当然View层不可能直接调用Controller的某个方法来处理用户点击事件,因为View不知道该使用Controller中的哪个方法。因此,使用了一种叫做Target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Controller会事先告诉View,如果触发了某个事件,View就会把这个动作转给Target。然后Controller运行完该方法,处理好这个时间以后就会告诉Veiw。

分层软件架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分层软件架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在当前软件系统设计中,使用多层架构设计能很好地实现系统功能的分离。本文分析了多层架构的利弊以及分层架构设计基本原则,并通过架构图描述了三层架构中各层的职责以及实现细节,很好地说明了层次之间交互关系。关键词:分层架构;三层架构;依赖倒置;接口 1.引言 分层的本质是什么?了解分层的本质,就得理解分工的概念。分工是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良,由于各司其职,每个人可以从事其最擅长的劳动,再加上单纯劳动所带来的劳动熟练度提升和减少了更换劳动时的损失,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分层描述的是这样一种架构设计过程:从最低级别的抽象开始,称为第1层。这是系统的基础,通过将第K层放置在第K-1层的上面逐步向上完成抽象阶梯,直到到达功能的最高级别,称为第N层。 因而分层架构就可以定义为:将系统的组件分隔到不同的层中,每一层中的组件应保持内聚性,并且应大致在同一抽象级别;每一层都应与它下面的各层保持松散耦合。2.典型的三层架构 典型三层架构即将系统分为三层,分别是数据访问层(DAL)、业务逻辑层(BLL)和表示层(UI)。 数据访问层实现对数据库操作的封装,完成数据的存储与读取,即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操作; 业务逻辑层则实现对业务逻辑的封装,隔离用户操作的界面和具体业务逻辑;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示层即用户界面层,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操作的界面。 3.分层架构的利弊分析 分层架构的优点: (1)开发人员的专业分工,专注理解某一层。由于某一层仅仅调用其相邻下一层所提供的程序接口,只需要本层的接口和相邻下一层的接口定义清晰完整,开发人员在开发某一层时就可以像关注集中于这一层所用的功能和技术。 (2)可以很容易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只要前后提供的服务(接口)相同,即可替换。系统开发过程中,功能需求不断变化,我们可以替换现有的层次以满足新的需求变化。 (3)降低了系统间的依赖。比如业务逻辑层中的业务发生变化,其他两层即表现层以及数据访问层程序也不需要变化。这大大降低了系统各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复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功能程序组件,将已经辨识的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层应用于新系统的开发,保证新系统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将重点集中于辨识和实现应用系统特有的业务功能,最终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系统的质量。 分层架构的弊端 (1)级联修改问题。一些复杂的业务中,由于业务流程发生变化,为了这个变化所有层都需要修改。 (2)性能问题。本来是直接简单的操作,现在需要在整个系统中层层传递,势必造成性能的下降,同时也加大的开发的复杂度。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分层架构设计有许多优点同样存在不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权衡利弊关系,选择一种符合实际项目的最佳方案。 4.分层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针对分层架构的特点,结合常用的设计方法简单描述一些在分层架构设计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4.1 单一职责原则 在面向对象程序架构设计中,任何一个操作类都应该有单一的职责,属于单独的一层,而不能同时担负两种职责或属于多个层次,比如实体类及辅助类可以被多个层使用,但它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层,而是独立存在,这也能增强系统层次的内聚。 4.2 开放-关闭原则 开发-关闭原则定义为: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具体到分层架构中,可以描述为:当某一层有了一个新的具体实现时,它应该可以在不修改其他层的情况下,与此新实现无缝连接,顺利交互,降低了系统层次间的依赖。4.3 依赖倒置原则 在软件设计原则中,有一种重要的原则叫依赖倒置。它的核心思想是:高层组件不能依赖底层组件,低层组件也不能依赖于高层组件,两者都应依赖于抽象。这里说的“依赖”是指“抽象层”。 抽象层包含的应该是应用系统的抽象逻辑,通过对整个系统的需求分析把那一些最稳定的、最有必要的元素抽象出来,把这层将来会改变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具体层次的跟具体业务相关代码是经常变动的,这样更能体现良好的可扩展性以及开封原则。 4.4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这里所指的接口,是指一种抽象的,在语义层面上起着接合作用语义体。它的具体实现,可能是接口,可能是抽象类,甚至可能是具体类。 具体到N层架构中,针对接口编程的意义在部分上是

几种常用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几种常用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来实现。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虽然软件体系结构已经在软件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定义。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对软件体系结构进行了刻画,较为典型的定义有: Dewayne Perry和A1ex Wo1f曾这样定义:软件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化元素,即构件的集合,包括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处理构件负责对数据进行加工,数据构件是被加工的信息,连接构件把体系结构的不同部分组组合连接起来。这一定义注重区分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这一方法在其他的定义和方法中基本上得到保持。 Mary Shaw和David Garlan认为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层次,这一层次超越计算过程中的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体系结构问题包括总体组织和全局控制、通讯协议、同步、数据存取,给设计元素分配特定功能,设计元素的组织,规模和性能,在各设计方案间进行选择等。软件体系结构处理算法与数据结构之上关于整体系统结构设计和描述方面的一些问题,如全局组织和全局控制结构、关于通讯、同步与数据存取的协议,设计构件功能定义,物理分布与合成,设计方案的选择、评估与实现等 Kruchten指出,软件体系结构有四个角度,它们从不同方面对系统进行描述:概念角度描述系统的主要构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块角度包含功能分解与层次结构;运行角度描述了一个系统的动态结构;代码角度描述了各种代码和库函数在开发环境中的组织。 Hayes Roth则认为软件体系结构是一个抽象的系统规范,主要包括用其行为来描述的功能构件和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接口和关系。 David Garlan和Dewne Perry于1995年在IEEE软件工程学报上又采用如下

研发团队的总体架构设计方案

研发团队的总体架构设计方案 写在前面 企业总体架构是什么,有什么用,具体怎么做呢?以我曾任职的公司为案例,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这家公司当时有 200 位研发人员和 200 多台服务器,我刚进这家公司时,他们的系统就已经玩不下去了,总是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日常发布系统时或访问量稍微过大时,系统就会出现很多故障,而且找不到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

我进这家公司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个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写了那份企业总体架构文档,文档共有 124 页,直接指导了之后的技术改造,下图是那份文档的目录。 一、企业商务模型 企业商务模型的内容主要包括主营业务、商务模式、商务主体、竞品分析、组织架构、商务运作模型和业务流程等。 主营业务即公司做什么业务,商业模式即公司怎么赚钱,商务主体即哪几个人在一起做这门生意,竞品分析即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组织架构即公司部门是怎么划分的。组织架构图中标出人数,根据系统与业务之间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系统中哪些模块使用频率高,以及业务与其对应模块的复杂度。商务运作模型即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售前做计划,找供应商把东西买进来后,经过服务和结算,再卖给我们的经销商和采购商,使我们获得利润,售后进行大数据分析最后又指导着我们的售前,整个过程形成良性循环。可以把一家公司想象成一台机器,输进去的是钱,转一转后,又能够生出更多的钱出来。

最后是业务流程和更多业务资料下载,业务流程包括预订流程、订单处理流程、产品供应流程、财务结算流程、账户管理流程。企业商务模型的建立,指导着整个应用系统模型的建立,毕竟系统是为业务服务的。 二、架构现状 架构现状的内容主要包括:功能架构、应用架构、数据设计和物理架构。 功能架构 功能架构主要包括功能、角色和权限三部分。功能是企业服务,用户使用的每一个功能,就是企业的每一个服务。角色是用户操作的归类,功能与角色的对应关系即权限。了解系统架构的现状,从功能架构开始。

软件的三层架构

基于软件三层架构的研究报告 引言 三层结构是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发展,代表了企业级应用的未来,典型的有Web下的应用。多层结构和三层结构的含义是一样的,只是细节有所不同。之所以会有双层、三层这些提法,是因为应用程序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软件架构和分层 (一)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 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计算机科学)来实现。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与建筑师设定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和目标,作为绘图员画图的基础一样,一个软件架构师或者系统架构师陈述软件构架以作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实际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 (二)分层 分层是表示将功能进行有序的分组:应用程序专用功能位于上层,跨越应用程序领域的功能位于中层,而配置环境专用功能位于低层。分层从逻辑上将子系统划分成许多集合,而层间关系的形成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分层,可以限制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使系统以更松散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维护。子系统的分组标准包含以下几条规则可见度。各子系统只能与同一层及其下一层的子系统存在依赖关系。 (三)使用分层架构开发的必要性 1、分层设计允许你分割功能进入不同区域。换句话说层在设计是就是逻辑组件的分组。例如,A层可以访问B层,但B层不能访问A 层。 2、用分层的方法,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并使其更容易扩展,以提高性能。 (四)设计分层的原则 1、层意味着组建的逻辑分组。例如,对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组建应该使用不同的不同的层。

软件架构设计方法理论

1. 软件架构概述 1.1 什么是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的概念很混乱。如果你问五个不同的人,可能会得到五种不同的答案。 ◎软件架构概念主要分为两大流派: 组成派:软件架构 = 组件 + 交互。 决策派:软件架构 = 重要决策集。 ◎组成派和决策派的概念相辅相成。 1.2 软件架构和子系统、框架之间的关系 ◎复杂性是层次化的。 ◎好的架构设计必须把变化点错落有致地封装到软件系统的不同部分(即关注点分离)。 通过关注点分离,达到“系统中的一部分发生了变化,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目标。 ◎软件单元的粒度: * 粒度最小的单元通常是“类”。 * 几个类紧密协作形成“模块”。 * 完成相对独立的功能的多个模块构成了“子系统”。 * 多个子系统相互配合才能满足一个完整应用的需求,从而构成了软件“系统”。 * 一个大型企业往往使用多套系统,多套系统通过互操作形成“集成系统”。 ◎软件单元的粒度是相对的。同一个软件单元,在不同场景下我们会以不同的粒度看待它。◎架构(Architecture)不等于框架(Framework)。 框架只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框架也有架构。 ◎可以通过架构框架化达到“架构重用”的目的,如很多人都在用 Spring 框架提供的控制反转和依赖注入来构建自己的架构。 1.3 软件架构的作用 ◎如果一个项目的系统架构(包括理论基础)尚未确定,就不应该进行此系统的全面开发。 -- Barry Boehm,《Engineering Context》 ◎一个缺陷充斥的系统,将始终是一个缺陷充斥的系统。 -- Timothy C. Lethbridge,《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软件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它是跨越现实世界与计算机世界之间鸿沟的一座桥。 软件架构设计要完成从面向业务到面向技术的转换,在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需求 -> 架构设计 -> 软件架构 -> 系统开发 -> 软件系统 ~~~~~~~~ ~~~~~~~~ ◎软件架构对新产品开发的作用: * 上承业务目标。 * 下接技术决策。 * 控制复杂性。 先进行架构设计,后进行详细设计和编码实现,符合“基于问题深度分而治之”的理念。 * 组织开发。

2016年系统架构师:论企业应用系统的分层架构风格

论企业应用系统的分层架构风格 摘要 2015年6月,我所在的公司为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开发了行贿犯罪档案互联网查询系统的产品,我担任系统架构师职务,主要负责软件架构和安全体系设计的工作,该项目是基于互联网,为单位、企业和个人等公众群体提供7*24小时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申请服务,同时兼顾预防宣传工作的网站系统。 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以行贿犯罪档案互联网查询系统为例,论述企业应用系统的分层架构风格,首先,分析了两层架构和三层架构,讨论三层架构中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的设计过程和实施方法,最后说明了采用三层结构带来的效果。经过项目组近半年的努力,本产品已顺利开发完成,目前,已在浙江、云南等多个省上线使用,取得客户和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正文 随着应用中间件与Web 技术的发展,分层架构风格的设计和使用越来越流行。2015年6月,我所在的公司为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开发了行贿犯罪档案互联网查询系统的产品,我担任系统架构师职务,主要负责软件架构和安全体系设计的工作。 1.项目概述 全国检察机关在检察专网已全面完成全国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建设,作为政府采购和招标审查的必经关口,将有行贿犯罪记录者拒之“门”外,大大降低了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领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几率,为有效预防贿赂、震慑犯罪提供了很好的积极作用。但检察专网与互联网物理相互隔离,单位、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公众群体需要到检察院现场申请查询,不便于申请查询工作及时开展。而且随着申请查询量越来越大,各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院受人力限制,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建设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IBCRQ),为单位、企业和个人等公众群体提供实时、高效、方便的行贿犯罪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

XXX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重点在于将系统分层并产生层次内的模块、阐明模块之间的关系)一.概述 描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二.目的 描述本文编写的目的。 三.架构设计 阐明进行架构设计的总体原则,如对问题域的分析方法。 3.1.架构分析 对场景以及问题域进行分析,构成系统的架构级设计,阐明对于系统的分层思想。 3.2.设计思想 阐明进行架构设计的思想,可参考一些架构设计的模式,需结合当前系统的实际情况而定。 3.3.架构体系 根据架构分析和设计思想产生系统的架构图,并对架构图进行描述,说明分层的原因、层次的职责,并根据架构图绘制系统的物理部署图,描述系统的部署体系。 3.4.模块划分 根据架构图进行模块的划分并阐明模块划分的理由,绘制模块物理图以及模块依赖图。 3.4.1.模块描述 根据模块物理图描述各模块的职责,并声明其对其他模块的接口要求。。 3.4.2.模块接口设计 对模块接口进行设计,并提供一定的伪代码。 XXX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重点在于将模块分解为对象并阐明对象之间的关系) 一.概述

描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二.目的 描述本文的编写目的。 三.模块概要设计 引用架构设计说明书中的模块图,并阐述对于模块进行设计的大致思路。 3.1.设计思想 阐明概要设计的思想,概要设计的思想通常是涉及设计模式的。 3.2.模块A 3.2.1.概要设计 根据该模块的职责对模块进行概要设计(分解模块为对象、描述对象的职责以及声明对象之间的接口),绘制模块的对象图、对象间的依赖图以及模块主要功能的序列图,分别加以描述并相应的描述模块异常的处理方 法。 3.2.2.模块接口实现 阐明对于架构设计中定义的模块接口的实现的设计。 XXX详细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重点在于对模块进行实现,将模块的对象分解为属性和方法,并阐述 如何实现) 一.概述 阐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二.目的 阐述本文的编写目的。 三.模块详细设计 3.1.设计思想 阐述对模块进行详细设计的思想。 3.2.模块A

研发团队的总体架构设计方案范本

研发团队的总体架构设计方案

研发团队的总体架构设计方案 写在前面 企业总体架构是什么,有什么用,具体怎么做呢?以我曾任职的公司为案例,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这家公司当时有 200 位研发人员和 200 多台服务器,我刚进这家公司时,她们的系统就已经玩不下去了,总是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日常发布系统时或访问量稍微过大时,系统就会出现很多故障,而且找不到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

我进这家公司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个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写了那份企业总体架构文档,文档共有 124 页,直接指导了之后的技术改造,下图是那份文档的目录。 一、企业商务模型 企业商务模型的内容主要包括主营业务、商务模式、商务主体、竞品分析、组织架构、商务运作模型和业务流程等。 主营业务即公司做什么业务,商业模式即公司怎么赚钱,商务主体即哪几个人在一起做这门生意,竞品分析即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组织架构即公司部门是怎么划分的。组织架构图中标出人数,根据系统与业务之间对应关系,能够了解系统中哪些模块使用频率高,以及业务与其对应模块的复杂度。商务运作模型即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售前做计划,找供应商把东西买进来后,经过服务和结算,再卖给我们的经销商和采购商,使我们获得利润,售后进

行大数据分析最后又指导着我们的售前,整个过程形成良性循环。能够把一家公司想象成一台机器,输进去的是钱,转一转后,又能够生出更多的钱出来。 最后是业务流程和更多业务资料下载,业务流程包括预订流程、订单处理流程、产品供应流程、财务结算流程、账户管理流程。企业商务模型的建立,指导着整个应用系统模型的建立,毕竟系统是为业务服务的。 二、架构现状 架构现状的内容主要包括:功能架构、应用架构、数据设计和物理架构。 功能架构

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之分层设计

在正规的项目开发中,项目往往是并行开发的,也就是说硬件设计、底层 软件设计、应用软件设计等是同步进行的。比如说在开发板上调试模块驱动, 在其他平台上调试应用程序再移植到目前这个平台等。 一、为什么很少看见嵌入式软件架构师职位? 在招聘网站搜索架构师,会出现各种系统架构师:web架构师,后台服务 端架构师等等,但是唯独很难看到嵌入式软件架构师。嵌入式软件不需要架构吗,驱动不需要架构吗? 答案当然是需要,不过为什么没有这方面的职位? 一般的人会说,小项目才用单片机,实现功能简单,无需太多人参与,所 以无需注重软件设计。其实是很幼稚的观点(刚毕业时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目前国内的嵌入式开发主要分为嵌入式底层开发和嵌入式应用开 发,嵌入式的底层开发一般叫做驱动开发,或者b sp开发,有时也有 称之为l i nux内核开发,名字听着都很高大上的感觉。 而嵌入式上的应用开发,一般业务逻辑比较简单,被很多人忽略,所以招聘方也会感觉没必要招架构师级别的了。 二、嵌入式软件架构的好处 为什么有人觉得没必要有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那可能你做的项 目只是流水灯级别吧。 当然,不能说完全需要,至少对于大多数项目而言,都需要有一 个软件架构设计,好处也是有很多,这里罗列一些: 1、应用的代码逻辑清晰,且避免重复的造轮子。 2、如果没有好的架构,移植将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3、方便后期维护和升级。 4、最大限度的复用。 5、高内聚低耦合。 三、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之分层设计 经典的l i nux+ar m配置属于资源比较丰富,高配的嵌入式系统, 其操作系统本身就很强大,软件设计也变得水到渠成。 本文所要提到的嵌入式,其实更偏向于单片机,结合一个案例给 大家讲讲分层设计。以MC U +IA R为例,讲讲把底层软件和应用软 件分开。 第一种方式:把底层软件生成一个静态库提供給应用。但是这样 就会有一个问题,如果静态库改变了,得重新编译,然后提供給应用,应用程序也得重新编译一下,这显然是很麻烦的一种处理方式。 另外一种方式:底层软件和应用软件是两个独立的bi n文件,姑 且叫l i b d ev.bi n和ap p.bi n。非操作系统的嵌入式是没有动态库.s o这 样一说的,不过底层软件这个可执行文件姑且就认为是a pp的.s o吧。 这两个bi n文件通过配置i c f,映射到不同的fl a sh空间以及分配 不同的R AM空间。显然,这两个bi n文件的关系是ap p.bi n会调用 l i b de v.bi n的实现。 但是他们是独立的bi n文件,如何关联起来呢。这事就需要一个 函数表告诉ap p.bi n到哪里去调用l i b d ev.bi n里面的函数实现。要实 现这个函数表,就需要有统一的函数接口才方便管理。这个函数表可

架构设计之物理架构

架构设计之物理架构 物理架构=硬件分布+软件部属+方案优化 物理架构(如图-1所示)关注“目标程序及其依赖的运行库和系统软件”最终如何安装、烧写或部属到物理机器,以及如何部属机器和网络来配合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伸缩性等要求。 物理架构和运行架构的关系:运行架构特别关注目标程序的动态执行情况,而物理架构重视目标程序的静态位置问题;物理架构还要考虑软件系统和包括硬件在内的整个IT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图-1 物理架构的设计内容 如果使用UML来描述架构的运行架构,则该视图可能包括部属图和组件图。 物理架构设计包括的核心设计任务是:硬件分布、软件部属、方案优化。 【设计任务】一、硬件分布 选择的硬件是什么?嵌入式系统往往是单板机、单片机、专用机等,企业应用则是PC、服务器。 这些机器间的物理拓扑结构是怎样的?基于什么网络、什么总线规范、有没有冗余? 【设计任务】二、软件部属 不同的“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关系”,都要考虑到: 1、桌面软件,是安装 2、嵌入式系统,是烧写

3、Web系统,是部属 总之,目标单元什么类型、目标单元有几个,它们将运行在哪台PC、哪个单板、哪个服务器上。 【设计任务】三、方案优化 物理架构设计的好坏,严重影响着一系列重大质量属性,可从“攻”与“守”两个方面理解: 1、高性能(攻) 2、持续可用性(攻) 3、可伸缩性(攻) 4、经济性(守) 5、技术可行性(守) 6、易维护性(守) 因此,有必要评审物理架构设计、甄选更合理的物理部属方案。从思维要点层面,“开销”和“争用”是核心。即围绕物理节点、网络、软件单元、数据单元等物理架构设计的基本内容,通过如下4个方面的设计优化来“降低开销”和“避免争用”: 1、如何降低物理节点“内”的计算开销 2、如何降低物理节点“间”的通信开销 3、如何避免物理节点“内”CPU、内存、硬盘等资源的争用 4、如何避免物理节点“间”网络的带宽资源冲突

架构设计之运行架构

架构设计之运行架构 运行架构=技术选型+控制流划分+同步关系 运行架构(如图-1所示)关注进程、线程、中断服务程序等运行时控制流,以及相关的并发、同步、通信等问题。运行架构的设计(及其所依赖的物理架构设计)对运行期质量属性有重大影响,例如性能、可伸缩性、持续可用性和安全性等。 图-1 运行架构的设计内容 运行架构和开发架构的关系:开发架构一般偏重程序包在编译时期的静态依赖关系,而运行架构关注这些程序运行起来之后形成的线程、进程、中断服务程序,以及它们引用的类实例、传递的数据。 如果使用UML来描述架构的运行架构,则该视图的静态方面由包图、类图(其中主动类非常重要)和对象图(其中主动对象非常重要)等来说明关键运行时概念的结构关系。动态方面由序列图、协作图等来说明关键交互机制。 运行架构设计包含的核心设计任务是:并发技术选型、控制流划分、控制流间同步关系。 【设计任务】一、并发技术选型 控制流(Control Flow)是一个在处理机上顺利执行的动作系列。在实践中,最常用于实现控制流的手段有3种: 1、进程 2、线程

3、中断服务程序 进程(Process)是重量级控制流,既是处理机资源的分配单位,又是其它计算机资源的分配单位。 线程(Thread)是轻量级控制流,仅仅是处理机资源的分配单位。一个进程内可以包含多个线程,后者共享前者的资源;但处理机资源例外,线程是独立的处理机资源的分配单位。 实际上,中断服务程序(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 ISR)也是常见的控制流实现机制。当你没有OS的支持却要实现并发时,这更是必不可少。 【设计任务】二、控制流划分 确定引入哪些控制流,并没有固定不变的套路,但有几点考虑是必不可少的: 1、物理架构中每个节点(node)之上,至少有一条控制流。 2、为了实现节点(node)之间的通信,通常做法是引入一条控制流来专门负责。 3、节点(node)是具有主动行为的设备,为其引入专门的控制流(例如中断服务程序)。 4、在需求一级的描述中(例如用例规约中)就是并行或并发的,引入多条控制流。 5、来自用户或外部系统的并发访问,常要求后端服务支持多控制流。 6、如果控制流关系复杂,可以考虑引入对其他控制流进行协调的控制流。 【设计任务】三、控制流间同步关系 一旦系统中存在不止一条控制流,就产生了附加的工作量。除了控制流的创建、销毁之外,还要进一步考虑:控制流之间的通信机制(例如共享内存或消息等)、同步关系,若有资源争用还要引入加锁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