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外语学习者学习主体认知差异研究

外语学习者学习主体认知差异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c4920161.html,

外语学习者学习主体认知差异研究

作者:杨梅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03期

一、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国外语言学发展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广泛吸收邻近学科(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知识,产生了许许多多交叉学科: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其研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伴随着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人心,教育的研究中心从教学法转向学习者的特征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我国语言学发展虽目前总体上不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基本保持与国际研究同步。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有北外的刘润清、广外王初明、中山大学的黄国文等知名学者。不难看出,第二语言习得(SLA)的研究重心已从教学法转向学习者特征及其在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关于学习者特征的研究目前有两大主题:一是探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如普通语法和错误类型等;一是从认知因素和语言学习策略等方面探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近年来,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就包括探讨学习主体即学习者认知方式的差异。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学习主体的认知差异是影响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加工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个体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态度和方式。不同的认知方式对语言学习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即在语言学习中,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往往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每一种认知风格中既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认知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处不能认为是一个人的缺点,更不能与错误相提并论,而应视为学生在认知风格上尚未挖掘的潜力。这种潜力在经过教师研究、了解和发现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匹配策略进行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学习者个体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学习效果明显。

为充分认识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作用,从心理语言学和外语习得的角度对学习主体不同的认知方式与语言学习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对学习主体作更全面的了解,最终达到为语言学习者创造条件,促进外语习得进程。

认知风格一直是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近20年来,语言学家借助心理学研究成果,对认知方式与第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由于研究者研究的方式和侧重点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对认知风格的分类也不相同,例如,Messick(1984)将认知风格分为19类,而Riding等(1991)则将认知风格分为30多类。认知风格的多样性决定了外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者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决定了其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的不同,同时也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提出,认知风格并没有绝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