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iO$_2$ Nanotubes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iO$_2$ Nanotubes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iO$_2$ Nanotubes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iO$_2$ Nanotubes

a r X i v :c o n d -m a t /0211441v 1 [c o n d -m a t .m t r l -s c i ] 20 N o v 2002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iO 2Nanotubes

V.V.Ivanovskaya*,A.N.Enyashin,N.I.Medvedeva and A.L.Ivanovskii ?

Institute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Ural Branch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Ekaterinburg,620219,Russia

New quasi-one-dimensional (1D)titania nanostructures -single-walled nanotubes formed by

rolling [101]planes of TiO 2(anatase phase)are modeled and their 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bond

orders indices are studied using the tight-binding band theory.We show that all zigzag (n,0)-and

armchair (n,n)-like nanotubes are uniformly semiconducting,and the band gap trends to vanish as

the tube diameters decrease.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 zigzag (n,0)nanotubes con?gura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form when the diameters are larger 1nm.The Ti-O covalent bonds were found to be

the strongest interactions in TiO 2tubes,whereas Ti-Ti bonds proved to be much weaker.

One-dimensional (1D)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nanotubes)have been the focus of extensive research due to their technological importance.Alongside there are the well-known classes of sp 2-bonded planar structures (graphite,BN,BC 3,BC 2N etc)which can be rolled into cylinders (reviews [1,2,3,4,5,6]),some e?orts are reported also in synthesis and studying of d-metal (M)containing inorganic nanotubes (NT).Nanotubes of layered dichalcogenides MX 2(M =Mo,W,Ta,Nb etc.;X =S,Se)have been produced [7,8,9,10,11],and some microscopic models of nanotubular structures formed from layered diborides MB 2(M =Sc,Ti,Zr)have been proposed recently [12,13].On the other hand,much interest was aroused recently in 1D nano-structures (nanowires and nanotubes)based on non-layered semiconducting d-metal oxides such as V 2O 5[14,15,16,17,18,19],Co 3O 4[20,21],MnO 2[22],WO 3[22]etc.Among them 1D nanostructured titania materials have considerable scienti?c and technological signi?cance due to their chemical inertness,endurance,strong oxidizing power,non-toxicity and lower production cost.Important progress was achieved in synthesis of polycrystalline TiO 2nanowires and nanotubes using sol-gel template approaches [23,24,25,26,27,28].Recently,the ?rst synthesis of single-crystalline TiO 2NTs has been performed [29]using unconstrained solution growth method by hydrolyzing TiF 4under acidic condition without resort to solid templates.Those titania multi-walled nanotubes are constructed with concentric stacking of [101]planes of the anatase polymorph.The diameters (D)of the inner and outer walls are within the range 2,5-5,0and 20-40nm,respectively.However,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titania nanotubes have not been studied up till now.In this Letter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our band structure calculations of titania nanotubes constructed from single planes of TiO 2(anatase).Their 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bond indices are analyzed as a function of tubes diameters (D)and con?guration (armchair-and zigzag-like).The anatase structure (space group I41/amd )is build up by TiO 6units.The lattice constants of TiO 2equal to a =0,3782,c =0,9502nm and the internal parameter u =d a /c ,where d a is the apical Ti-O bond length (0,1979nm)[30].The structure of the [101]layer (nominal stoichiometry TiO 2)is shown in Fig. 1.Similar to graphene sheets [1,2,3,4,5,6,7]),sandwich layers (S-M-S)[8,9,10,11,31,32])or metal-boron bilayers [12,13])in carbon,MS 2or MB 2-based NTs,respectively,these layers can be mapped onto the surface of a cylinder forming ”triple-wall”(O-Ti-O)tubes,Fig.2.As in single-walled carbon NTs [2,3,4,5]),depending on the rolling direction c in the 2D lattice c =n a 1+m a 2(a 1,a 2are primitive vectors for the honeycomb lattice),three groups of TiO 21D-structures can be constructed:armchair (n ,n )-,it zigzag (n ,0)-like and chiral (n ,m )nanotubes.Our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for (n ,0)and (n ,n )titania NTs as a function n in ranges from (8,0)to (15,0)and from (4,4)to (15,15),which correspond to the intervals of the inner diameters (D in )0,40-1,08and 0,28-2,06nm,respectively,see Table 1.The largest diameters of our model tubes are comparable with the smallest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TiO 2tubes diameters [29].The tight binding band structure method within extended Huckel theory (EHT)approximation [33]was employed.

Besides the electronic band structure,this approach allows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bonding based on the Mulliken analysis scheme.The total densities of states (DOS),crystal orbital overlap populations (COOP),and total band energies of the nanotubes (E tot )were obtained.The calculated DOS of some (n ,n )and (n ,0)-like TiO 2NTs (Fig.3)are similar for all titania tubes and also agree with DOS of the crystalline anatase [34].The valence band is composed of two electronic bands separated by a forbidden gap.The lowermost quasi-core band located ~17-16eV below

the

Fermi level(not shown in Fig.3)consists mainly of O2s states.The near-Fermi Ti3d-O2p-band is fully occupied,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conduction band is made up predominantly of Ti3d states.The lower energy part of the hybrid band is formed by mixed Ti3d-O2p(σ)-states,whereas the upper edge-by non-bonding O2p(π)states.Their distribution depends on the tubes’geometry and diameter and determines the variation in the band gap(BG)width. For the considered NTs with the maximal diameter(minimal curvature),the BG values are~3,34(armchair-like (15,15)NT,D in=2,06nm)and~3,01eV(zigzag-like(15,0)NT,D in=1,08nm)as compared with the calculated[34] value of~2,0eV(direct transition atΓ)and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35]band gap width of crystalline anatase (~3,4eV).The BG decreases with diminishing NT diameters(Fig.4a),and for armchair-like NTs it being still higher than those for zigzag-like NTs.It is of interest that a similar dependence in BG as a function of the tube diameter and con?guration was reported for semiconducting NTs based on layered MoS2and WS2[31,32].

Figure4b shows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E tot(per TiO2unit)versus titania NT diameters.The E tot dependence follows a~1/D2behavior indicative of a decrease in TiO2tubes stability with decreasing D.Analogous dependencies of strain energy(the di?erence between the energies of the plane atomic lay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NT characterizes the chemical stability of tubular structures)are known for carbon and the majority of non-carbon tubes[1,2,3,4,5, 6,7,8,9,12,31,32].It is worth noting that our results show that for small diameters(D in<1nm)armchair-like con?gurations are more stable,whereas for large diameters zigzag-like con?gurations of titania NTs have greater stability,Fig.4b.

The formation of the covalent bonds in a tube can be readily seen from the COOP values(Table1).For all tubes,(I) the main bonds are Ti-O interactions;(II)the occupation of the Ti-Ti bonds is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smaller;(III) O-O bonding are absent(COOPs<0);and(IV)there is a sharp anisotropy of separate Ti-O bonds depending both on their orientation relative to the TiO2tube axis and between the bonds of titanium and oxygen atoms belonging to inner(O in)or outer(O out)oxygen cylinders.For zigzag-like tubes,the main bonds are Ti-O out.As D increases, their anisotropy decreases.For armchair-like tubes,the COOPs values of Ti-O in and Ti-O out are comparabl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total energy versus diameter dependence is almost saturated at D>1,2nm and the asymptotic value of E tot is slightly depends from diameter up to2,4nm.The weak dependence of BG from diameter for large values of D is also observed(Fig4a).

In summary,single-walled titania nanotubes with nominal stoichiometry TiO2were modeled and their 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bonding indic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he tight-binding band theory.We show that both zigzag-and armchair-like nanotubes are semiconducting,and the band gap trends to vanish for very small NT diameters. Zigzag titania nanotubes were found to form more readily for diameters comparable with those observed experimentally [29].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i-O covalent bonds are the strongest in TiO2tubes,whereas Ti-Ti bonds are much weaker.

There are numerous issues of interest for future studies.First of all,an important problem is the e?ect of”interlayer”interactions on the properties of milti-walled TiO2tubes,as well as simulation of the types of polyhedra,which close the open ends of the tubes.A probable factor of titania NT electronic properties variation is”polygonization”of their walls(?attened segments of[101]planes in the tube walls were obseved experimentally[29]),which calls for investigations of radially deformed tubes.

[1]M.S.Dresselhaus,G.Dresselhaus,P.C.Eklund,Science of Fullerenes and Carbon Nanotubes(Academic Press,San-Diego,

1996).

[2]R.Saito,G.Dresselhaus,M.S.Dresselhaus,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Imperial College Press,London,

1998).

[3]P.Moriarty,Rep.Progr.Phys.64,297(2001).

[4]R.Knupfer,Surf.Sci.Rep.42,1(2001).

[5]P.M.Ajayan,O.Z.Zhou,Carbon Nanotubes80,391(2001).

[6]A.L.Ivanovskii,Russ.Chem.Rev.71,203(2002).

[7]A.Rothschild,J.Sloan,R.Tenne,J.Am.Chem.Soc.122,5169(2000).

[8]R.Tenne,Prog.Inorg.Chem.50,269(2001).

[9]M.Nath,C.N.R.Rao,J.Am.Chem.Soc.123,4841(2001).

[10]R.Rosentsveig,A.Margolin,Y.Feldman,R.Popovitz-Biro,R.Tenne,Appl.Phys.A74,367(2002).

[11]R.Tenne,Colloids Surf.A208,83(2002).

[12]L.A.Chernozatonskii,JEPT Letters74,467(2001).

[13]V.V.Ivanovskaya,A.N.Enyashin,A.A.Sofronov,Yu.N.Makurin,N.I.Medvedeva,A.L.Ivanovskii,J.Mol.Struct.:

THEOCHEM(in press)(2002).

[14]F.Krumeich,H.-J.Muhr,M.Niederberger,F.Bieri,B.Schnyder,R.Nesper,J.Amer.Chem.Soc.121,8324(1999).

[15]F.Krumeich,H.-J.Muhr,M.Niederberger,F.Bieri,R.Nesper,Z.Anorgan.Allg.Chem.626,2208(2000).

[16]E.Muller,F.Krumeich,Ultramicroscopy84,143(2000).

[17]H.-J.Muhr,F.Krumeich,U.P.Schonholzer,F.Bieri,M.Niederberger,L.J.Gauckler,R.Nesper Adv.Mater.,12,231

(2000).

[18]M.Niederberger,H.-J.Muhr,F.Krumeich,F.Bieri,D.Gunter,R.Nesper,Chem.Mater.12,1995(2000).

[19]K.S.Pillai,F.Krumeich,H.-J.Muhr,M.Niederberger,R.Nesper,Solid State Ionics185,141(2001).

[20]X.Shi,S.Han,R.J.Sanedrin,C.Galvez,D.G.Ho,B.Hernandez,F.Zhou,M.Selke,Nano Lett.2,289(2002).

[21]X.Shi,S.Han,R.J.Sanedrin,F.Zhou,M.Selke,Chem.Mater.14,1897(2002).

[22]https://www.sodocs.net/doc/b42128649.html,kshmi,C.J.Patrissi,C.R.Martin,Chem.Mater.9,2544(1997).

[23]H.Imai,Y.Takei,K.Shimizu,M.Matsuda,H.J.Hirashima,Mater.Chem.9,2971(1999).

[24]K.Shimizu,H.Imai,H.Hirashima,K.Tsukuma,Thin Solid Films351,220(1999).

[25]T.Kasuga,M.Hiramatsu,A.Hoson,T.Sekino,K.Niihara,Adv.Mater.11,1307(1999).

[26]H.Imai,M.Matsuda,K.Shimitzu,H.Hirashima,N.Negishi,J.Mater.Chem.10,2005(2000).

[27]D.S.Seo,J.K.Lee,H.Kim,J.Crystal Growth229,428(2001).

[28]Z.Miao,D.Xu,J.Ouyang,G.Guo,X.Zhao,Y.Tang,Nano Lett.2,717(2002).

[29]S.M.Liu,L.M.Gan,L.H.Liu,W.D.Zhang,H.C.Zeng,Chem.Mater.14,1391(2002).

[30]J.K.Burdett,G.J.Hughbanks,https://www.sodocs.net/doc/b42128649.html,ler,J.W.Richardson,J.V.Smith,J.Am.Chem.Soc.109,3639(1987).

[31]G.Seifert,H.Terrones,M.Terrones,G.Jungnickel,Th.Frauenheim,Solid State Commun.114,245(2000).

[32]G.Seifert,H.Terrones,M.Terrones,G.Jungnickel,Th.Frauenheim,Phys.Rev.Lett.85,146(2000).

[33]R.Ho?mann,Solids and Surfaces:A Chemist’s View of Bonding in Extended Structures(VCH,New York,1988).

[34]R.Asahi,Y.Taga,A.J.Freeman,Phys.Rev.B61,7459(2000).

[35]Y.Tang,H.Berger,P.E.Schmidt,F.Levy,G.Burri,Solid State Commun.23,161(1977).

TABLE I:The number of atoms in unit cells,diameters(D,nm)and indices of intra-atomic bonds(COOPs,e)for TiO2 nanotubes.

COOPs**

Cell size D out Ti-O in2Ti-O out2Ti-Ti2

480,89600,3310,028

540,99200,3490,005

601,08200,3510,001

661,17400,3530

721,26600,3540

781,35600,3550

841,44800,3550

901,53800,3560

240,7820,3020,3020,036

300,9460,2790,3080,031

361,1080,2850,3100,029

421,2680,2920,3120,029

481,4260,2980,3130,029

541,5840,3020,3140,029

601,7420,3050,3150,030

661,9000,3070,3150,030

722,0560,3090,3160,030

782,2120,3100,3160,030

842,3680,3110,3160,030

902,5240,3120,3160,030

*D in,D out-diameters of”inner”and”outer”cylinders made up of oxygen atoms.

**Indices1,2correspond to paired bonds with a di?erent orientation along the tube axis(see Fig.1);Ti-O in and Ti-O out are the bonds of Ti with atoms of the”inner”and”outer”oxygen cylinders.

FIG.1:Top view on the structure of[101]layer TiO2(anatase).

FIG.2:The structure of1-armchair(6,6)and2-zigzag(12,0)TiO2NTs.Side views and views along the tube axis are shown.

FIG.3:Total DOS of armchair(8,8),(15,15)(1,2)and zigzag(11,0),(15,0)(3,4)TiO2nanotubes.

FIG.4:Band gap(a)and total energies(per TiO2unit)(b)of armchair(it n,n)-squares and zigzag(n,0)-circles as a function of the diameter of Ti cylinder.

日本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可见光下的应用

日本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新华社东京1999年12月19日电】(记者张可喜)综述:日本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二氧化钛(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作为一种新的光催化剂,以其神奇的功能,近来在日本备受垂青,应用它制造的种种新产品相继问世,作为一种新的工业技术,正在日本兴起。 偶然发现的神奇功能 最初发现二氧化钛的催化剂效应的是日本的两位学者本多健一和藤岛昭。1969年,东京大学研究生院2年级研究生藤岛昭在导师本多健一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一项实验:用二氧化钛和白金作电极,放在水中,用光一照射,即使不通电,也能够把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二氧化钛的这种氧化分解功能被称为“本多—藤岛效应”。但是,随着实验、研究的加深,他们又发现,这种方法生产氢效率太低,难以成为大量生产氢能的技术。于是,这项研究成果就被搁置起来。4年前,藤岛教授有机会同来自东陶公司的客座研究员渡部俊也在另外一个科研项目中进行合作研究氧化钛的功能。一次,在交换意见时,渡部提出:“如果大量生产氢能不行,那么,把它应用在分解微量的有害化学物质方面,如清除厕所便器上的黄色污垢怎么样?” 二氧化钛确有这种功能。它在受到太阳光或荧光灯的紫外线的照射后,内部的电子就会发生激励。其结果,就产生了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空穴。电子使空气或水中的氧还原,生成双氧水,而空穴则向氧化表面水分子的方向起作用,产生氢氧(羟)基原子团。这些都是活性氧,有着强大的氧化分解能力,从而能够分解、清除附着在氧化钛表面的各种有机物。二氧化钛不仅有强大的氧化分解能力,而且还有自身不分解、几乎可永久性地起作用以及可以利用阳光和荧光灯的光线等优点。 这就是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在工业上得到应用的起点。 极其广泛的用途 目前,日本的企业、大学和政府科研机关都在积极地对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剂功能进行应用开发。它的用途集中在环境保护和卫生医疗等领域。 这一技术首先被应用在高楼大厦、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街道路灯等装置上。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就能够清除积落在上面的尘埃和污染物质,如氧化氮、硫化物、氯化物等,不仅节省用以清扫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自然地净化了环境。东陶公司于1998年首先应用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制成厨房和浴池用瓷砖、汽车的喷涂材料。它的氧化分解功能使瓷砖和车身得以经常保持清洁。 把含有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喷涂材料喷涂在公路表面,沾在路面的氧化氮便被分解为硝酸离子,下雨时被雨水冲洗掉,从而消除了氧化氮对环境的污染。“光催化剂公路”目前已经在千叶县进入试验阶段。 还可以把光催化剂涂敷在无纺布、玻璃和陶瓷等上,使之具有防污、脱臭、杀菌等性能。 东京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把非晶质状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事先混入氯乙烯等树脂材料中,燃烧时它就会吸附氯等有害物质,落在地面,遇到阳光,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相关应用

纳米材料的研究属于一种微观上的研究,纳米是一个十分小的尺度,而一些物质在纳米级别这个尺度,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对此类特性进行研究、控制。那么,关于纳米材料的特性及相关应用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例举介绍一下。 一、纳米材料的特性 当粒子的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将导致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的特性。比方说:被广泛研究的II-VI族半导体硫化镉,其吸收带边界和发光光谱的峰的位置会随着晶粒尺寸减小而显著蓝移。按照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控制晶粒尺寸来获得不同能隙的硫化镉,这将大大丰富材料的研究内容和可望获得新的用途。我们知道物质的种类是有限的,微米和纳米的硫化镉都是由硫和镉元素组成的,但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可以获得带隙和发光性质不同的材料。也就是说,通过纳米技术获得了全新的材料。纳米颗粒往往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每克这种固体的比表面积能达到几百甚至上千㎡,这使得它们可作为高活性的吸附剂和催化剂,在氢气贮存、有机合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对纳米体材料,我们可以用“更轻、更高、更强”这六个字来概括。“更轻”是指借助于纳米材料和技术,我们可以制备体积更小性能不变甚至更好的器件,减小器件的体

积,使其更轻盈。如现在小型化了的计算机。“更高”是指纳米材料可望有着更高的光、电、磁、热性能。“更强”是指纳米材料有着更强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和韧性等),对纳米陶瓷来说,纳米化可望解决陶瓷的脆性问题,并可能表现出与金属等材料类似的塑性。 二、纳米材料的相关应用 1、纳米磁性材料 在实际中应用的纳米材料大多数都是人工制造的。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十分特别的磁学性质,纳米粒子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和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成的磁记录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和信噪比好,而且记录密度比γ-Fe2O3高几十倍。超顺磁的强磁性纳米颗粒还可制成磁性液体,用于电声器件、阻尼器件、旋转密封及润滑和选矿等领域。 2、纳米陶瓷材料 传统的陶瓷材料中晶粒不易滑动,材料质脆,烧结温度高。纳米陶瓷的晶粒尺寸小,晶粒容易在其他晶粒上运动,因此,纳米陶瓷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高韧性以及良好的延展性,这些特性使纳米陶瓷材料可在常温或次高温下进行冷加工。如果在次高温下将纳米陶瓷颗粒加工成形,然后做表面退火处理,就可以使

光催化剂的发展前景与突破

光催化剂的发展前景与突破 一、解决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光催化学科是催化化学、光电化学、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光催化剂的研究应用一旦获得突破,将可以使环境和能源这两个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问题得以解决。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H2O →H2 + ?O2 彻底解决能源问题利用环境光催化C6H6 + 7 ? O2 → 6 CO2 + 3H2O 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光催化以其室温深度反应和可直接利用太阳光作为光源来驱动反应等独特性能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洁净能源生产技术。 二、光催化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 目前以二氧化钛为基础的半导体光催化存在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难题,使其广泛的工业应用受到极大制约,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 最突出的问题在于: (1)量子效率低(~4%) 难以处理量大且浓度高的废气和废水,难以实现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产业化。 (2)太阳能利用率低 由于TiO2半导体的能带结构(Eg=3.2eV)决定了其只能吸收利用紫外光或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部分(太阳光中紫外辐射仅占~5 %)。 (3)多相光催化反应机理尚不十分明确

以半导体能带理论为基础的光催化理论难以解释许多实验现象,使得改进和开发新型高效光催化剂的研究工作盲目性大。 (4)光催化应用中的技术难题 如在液相反应体系中光催化剂的负载技术和分离回收技术,在气相反应体系中光催化剂的成膜技术及光催化剂活性稳定性问题。 上述关键问题也是目前国内外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焦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可望在光催化基础理论方面获得较大的突破,而且有利于促进光催化技术真正能在上述众多领域得到大规模广泛工业应用。 三、光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光催化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可见光诱导的新型光催化剂的研究、提高光催化过程效率的研究和光催化功能材料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1、可见光诱导的光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采用固相合成、过渡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掺杂、金属-有机络合物、表面敏化、半导体复合等多种方法,制备出了一系列新型非二氧化钛系或二氧化钛基可见光光催化材料,这些材料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能将H2O分解为H2和O2,或能有效降解空气、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2、为解决多相光催化过程效率偏低的问题,近年从提高催化剂自身的量子效率和改进反应过来程条件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采用离子掺杂、半导体复合、纳米晶粒制备、超强酸化等方法,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和抑制电子-空穴的重新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光催化剂的量子效率。 3、光催化材料超亲水性的发现,开辟了光催化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 利用光催化膜的超亲水性和强氧化性等特性,研制开发出一系列光催化功能材料,如光催化自清洁抗雾玻璃、光催化自清洁抗菌陶瓷和光催化环保涂料等。这些功能材料已开始在建筑材料领域应用。与之相应的光催化膜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也有大量的文献报道。 4、超分散性及可见光活性实现突破 河南工业大学李道荣教授开发出了超分散性及可见光活性纳米二氧化钛光

钢板分类及用途

钢板分类及用途 钢板、钢带、镀涂钢板、不锈钢板与硅钢片 钢板是钢材四大品种(板、管、型、丝)之一。 钢板按厚度分为薄板和厚板两大规格。 薄钢板是用热轧或冷轧方法生产的厚度在0.2-4mm之间的钢板。薄钢板宽度在500-1800mm之间。根据不 同的用途,薄钢板采用不同材质钢坯轧制而成。通常采用材质有普碳钢、优碳钢、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不锈钢、弹簧钢和电工用硅钢等。它们主要用于汽车工业、航空工业、搪瓷工业、电气工业、机械工 业等部门。薄钢板除轧制后直接交货之外,还有经过酸洗的、镀锌和镀锡等。 厚钢板是厚度在4mm以上的钢板的统称,在实际工作中,常将厚度小于20mm的钢板称为中板,厚度> 20mm至60mm的钢板称为厚板,厚度> 60mm的钢板则需在专门的特厚板轧机上轧制,故称特厚板。厚钢 板的宽度从1800mm-4000mm。厚板按用途又分造船钢板、桥梁钢板、锅炉钢板、高压容器钢板、花纹钢板、汽车钢板、装甲钢板和复合钢板等。 钢板的一个分支是钢带,钢带实际上是很长的薄板,宽度比较小,常成卷供应,也称为带钢。钢带常在多 机架连续式轧机上生产,切成定尺长度后就是钢带。 一、中、厚板 (一)普通中、厚钢板 1、普碳钢沸腾钢板(GB3274-88) 普碳钢沸腾钢板顾名思义是由普通碳素结构钢的沸腾钢热轧制成的钢板。沸腾钢是一种脱氧不完全的钢 材。 沸腾钢含碳量低,且由于不用硅铁脱氧,故钢中含硅量常<0.07%。沸腾钢的外层是在沸腾状态下结晶的,所以表层纯净、致密,表面质量好,加工性能良好。沸腾钢没有大的集中缩孔,用脱氧剂少,钢材成本低。沸腾钢心部杂质多,偏析较严重,力学性能不均匀,钢中气体含量较多,韧性低、冷脆和时效敏感性较大,焊接性能较差,故不适用于制造承受冲击截荷,在低温下工作的焊接结构件和其他重要结构件。 (1)主要用途 沸腾钢板大量用制造各种冲压件、建筑及工程结构和一些不太重要的机器结构和零件。 (2)材质的牌号、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符合GB700-79(88)(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中沸腾钢的规定。 (3)钢板规格尺寸 热轧厚钢板厚度为4.5-300mm。 (4)生产单位 普碳沸腾钢板由鞍钢、武钢、马钢、太钢、重庆钢厂、邯郸钢铁总厂、新余钢厂、柳州钢厂、安阳钢钢公司、营口中板厂和天津钢厂等生产。 2、普碳钢镇静钢板(GB3274-88) 普碳镇静钢钢板是由普通碳素结构钢镇静钢坯热轧制成的钢板。镇静钢是脱氧完全的钢,钢液在注锭前用 锰铁、硅铁和铝等进行充分脱氧,钢液在钢锭模中较平静,不产生沸腾状态,故得名为镇静钢。 镇静钢的优点是化学成分均匀,所以各部分的机械性能也均匀,焊接性能和塑性良好、抗腐蚀性较强。但 表面质量较差,有集中缩孔,成本也较高。 (1)主要用途 普通镇静钢板主要用于生产在低温下承受冲击的构件、焊接结构及其他要求较高强度的结构件。 (2)材质的牌号、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符合GB700-79(88)(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中镇静钢的规定。参阅型钢等部分。 (3)钢板规格尺寸 热轧厚板厚度4.5-300mm。 (4)生产单位 普碳镇静钢板由鞍钢、武钢、舞阳钢铁公司、马钢、太钢、重庆钢厂、邯郸钢铁总厂、新余钢厂、柳州钢厂、安阳钢铁公司、天津钢厂、营口中板厂、上钢一、三厂、韶关钢铁厂和济南钢铁厂等生产。 3、低合金结构钢钢板(GB3274-88) 低合金结构钢板是由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制成。低合金钢板都是镇静钢和半镇静钢钢板。其优点是强度较高、性能较越、能节省大量钢材、减轻结构重量等。 (1)主要用途 低合金结构钢板越来越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和金属结构件等。 (2)材质的牌号、化学成分 参见型钢类有关部分。 (3)钢板规格尺寸 热轧钢板厚度为4.5-300mm。 (4)生产单位 鞍钢、武钢、舞阳钢铁公司、马钢、重庆钢厂、新余钢厂、柳州钢厂、昆明钢铁公司、天津钢厂、韶关特 钢厂、安阳钢铁公司、上钢一、三厂和太钢等。

纳米材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属于纳米技术中的一种,是一种很特殊的材料。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0.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纳米材料指的就是这种尺度达到纳米单位的、具备特殊性能的材料。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包含以下几点: 1、纳米磁性材料 在实际中应用的纳米材料大多数都是人工制造的。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十分特别的磁学性质,纳米粒子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和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成的磁记录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和信噪比好,而且记录密度比γ-Fe2O3高几十倍。超顺磁的强磁性纳米颗粒还可制成磁性液体,用于电声器件、阻尼器件、旋转密封及润滑和选矿等领域。 2、纳米陶瓷材料 传统的陶瓷材料中晶粒不易滑动,材料质脆,烧结温度高。纳米陶瓷的晶粒尺寸小,晶粒容易在其他晶粒上运动,因此,纳米陶瓷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高韧性以及良好的延展性,这些特性使纳米陶瓷材料可在常温或次高温下进行冷加工。如果在次高温下将纳米陶瓷颗粒加工成形,然后做表面退火处理,就可以使纳米材料成为一种表面保持常规陶瓷材料的硬度和化学稳定性,而内部仍具有纳

米材料的延展性的高性能陶瓷。 3、纳米传感器 纳米二氧化锆、氧化镍、二氧化钛等陶瓷对温度变化、红外线以及汽车尾气都十分敏感。因此,可以用它们制作温度传感器、红外线检测仪和汽车尾气检测仪,检测灵敏度比普通的同类陶瓷传感器高得多。 4、纳米倾斜功能材料 在航天用的氢氧发动机中,燃烧室的内表面需要耐高温,其外表面要与冷却剂接触。因此,内表面要用陶瓷制作,外表面则要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作。但块状陶瓷和金属很难结合在一起。如果制作时在金属和陶瓷之间使其成分逐渐地连续变化,让金属和陶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便能结合在一起形成倾斜功能材料,它的意思是其中的成分变化像一个倾斜的梯子。当用金属和陶瓷纳米颗粒按其含量逐渐变化的要求混合后烧结成形时,就能达到燃烧室内侧耐高温、外侧有良好导热性的要求。 5、纳米半导体材料 将硅、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异性能。例如,纳米半导体中的量子隧道效应使某些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输运反常、导电率降低,电导热系数也随颗粒尺寸的减小而下降,甚至出现负值。这些特性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光电器件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利用半导体纳米粒子可以制备出光电转化效率高的、即使在阴雨天也能正常工作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由于纳米半导体粒子受光照射时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具有较强的还原和氧化能力,因而它能氧化有毒的无机物,降解大多数有机物,然后生成无毒、无味的二氧化碳、水等,所以,可以借助半导体纳米粒子利用太阳能

纳米光催化TIO2的应用领域及现状

自1972 年, a.fujishima和k. honda在n型半导体tio2电极上发现了水的光电催化分解作用之后,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tio2产生了深厚的兴趣。tio2氧化活性较高,化学稳定性好,对人体无毒害,成本低,无污染,应用范围广,因而最受重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纳米光催化材料,也是最具有开发前途的绿色环保型催化剂。应用领域纳米tio2 能处理多种有毒化合物,包括工业有毒溶剂、化学杀虫剂、木材防腐剂、染料及燃料油等,迄今详细研究过的有机物达100种以上。此外,tio2光催化技术也被用于无机污染物的处理。利用光催化法在柠檬酸根离子存在下,可以使hg2+被还原成hg而沉积在tio2表面;此法同样适用于铅。tio2光催化可能降解的无机污染物还有氰化物,so2、h2s、no和no2等有害气体也能被吸附在tio2表面,在光的作用下转化成无毒无害物质。 1.空气净化当前解决空气污染主要有物理吸附法(活性炭)、臭氧净化法、静电除尘法、负氧离子净化法等,但是这些方法自身都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端,所以一直难以大范围地推广使用。与其相比,利用纳米光催化tio2净化空气则有如下优点:降解有机物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没有其它毒副产物出现,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纳米微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导致其吸收光谱的吸收边蓝移,促进半导体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提高;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很大,增强了半导体光催化剂吸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利用纳米光催化tio2治理空气污染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都出现了很多产品,例如纳米空气净化器、中央空调净化模块、光触媒涂料等,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水处理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污水治理一直得不到好的解决。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可能彻底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表明,纳米tio2能处理多种有毒化合物,可以将水中的烃类、卤代烃、酸、表面活性剂、染料、含氮有机物、有机磷杀虫剂、木材防腐剂和燃料油等很快地完全氧化为co2、h2o等无害物质。此外,纳米tio2在降解毛纺染料废水、有机溴(或磷)杀虫剂等到方面也有一定效果。无机物在tio2表面也具有光化学活性。例如,废水中的cr6+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在酸性条件下,tio2对cr6+具有明显的光催化还原作用。在ph 值为2.5的体系中,光照1h 后,cr6+被还原为cr3+。还原效率高达85% 。迄今为止,已经发现有3000多种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通过纳米tio2或zno而迅速降解,特别是当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很高或用其他方法很难降解时,这种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德国开发出了利用阳光和光催化剂对污水进行净化的装置,每小时可净化100-150升水。虽然利用纳米光催化tio2进行水处理目前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我们可以看出它未来的应用前景必将非常广阔。 3.杀菌消毒纳米tio2的杀菌作用是利用光催化产生的空穴和形成于表面的活性氧类与细菌细胞或细胞内的组成成分进行生化反应,使细菌头单元失活而导致细胞死亡,并且能使细菌死亡后产生的内毒素分解。研究表明:将tio2涂覆在陶瓷、玻璃表面,经室内荧光灯照射1小时后可将其表面99%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杀死。目前国外新型无机抗菌剂的开发与抗菌加工技术进展较快,已经形成系列化产品,其中tio2高催化活性纳米抗菌剂是市场前景最好的品种。日本在tio2光催化抗菌材料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早,日本东陶等多家公司开发的光催化tio2抗菌瓷砖和卫生洁具已经大量投放市场。日本将今后发展的目光投向欧美国际抗菌产品市场,预计海外市场将是其国内市场的10倍,他们也极其关注中国抗菌塑料近年来的迅猛发展,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应用现状在当今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的情况下,利用纳米材料进行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各国高科技竞争中的一个热点。在纳米光催化方面日本、美国等国家均投入巨资开展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大力推动其产业化,目前已有多种产品出现,其中所使用的纳米光催化材料绝大多数都是tio2。

钢材的分类和性能

一、钢材相较于其他工程材料的优缺点 优点: 1、强度高、塑性、耐热性、韧性好。 2、材质均匀,工作可靠性高。 3、钢结构制作简便,施工周期短,具有良好的装配性。 4、钢具有可焊性。 5、钢材具有不渗漏性,便于做成密闭结构。 6、钢材更接近于匀质和各向同性体。 缺点: 1、钢材耐腐蚀性差。 2、钢材耐热但不耐火。 3、保温效果差。 4、易产生扭曲。 5、特有的冷桥问题(北方是"冷桥"现象多发的地区,因为冬天北方天气比较寒冷,室内外温度差异较大,冷空气进入房屋后与热空气结合而形成水雾吸附于墙体,便会出现房屋潮湿、霉变的现象)。 二、钢材的分类及特性 1、按化学成分分类:碳素钢、合金钢 碳素钢:①低碳钢(C≤0.25%);②中碳钢(0.25≤C≤0.60%);③高碳钢(C≥0.60%)。合金钢:①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②中合金钢(5%≤合金元素总含量≤10%); 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2、按用途分类:工程用钢、渗碳钢、碳素工具钢、特殊性能钢 工程用钢:普通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钢筋钢;渗碳钢:渗氮钢、表面淬火用钢、易切结构钢、冷塑性成形用钢; 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 特殊性能钢:不锈耐酸钢、耐热钢、电热合金钢、耐磨钢、低温用钢、电工用钢。 3、按冶炼方法分类:按炉种分、按脱氧程度和浇注制度分 按炉种分:①平炉钢(酸性平炉钢、碱性平炉钢)②转炉钢(酸性转炉钢、碱性转炉钢)③电炉钢(电弧炉钢、电渣炉钢、感应炉钢、电子束炉钢) 按脱氧程度和浇注制度分:沸腾钢、半镇静钢、镇静钢、特殊镇静钢 4、按断面不同分类:线材、型材、板材、管材 线材:普线、高线、螺纹钢…… 型材:工字钢、槽钢、角钢、方钢、重轨、高工钢、H 型钢 板材:中厚板、容器板、中板、碳结板、锅炉板、低合金板 管材:焊管、不锈钢管、热镀锌管、冷镀锌管、无缝管、螺旋管 5、按品质分类: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 普通钢(P≤0.045%,S≤0.050%) 优质钢(P、S 均≤0.035%) 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

超导材料论文

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 陈志义 2011326690110 应用物理11(1)班 摘要:超导是金属或合金在较低温度下电阻变为零的性质。超导材料是当代材料科学领域一个十分活跃的重要前沿,其发展将推动功能材料科学的深入发展。高温超导材料经过近 20年的研发,已经初步进入了大规模实际应用和产业化。随着超导材料临界温度的提高和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它将会在许多高科技领域获得重要应用。 关键词:超导高温超导体进展超导超导材料临界温度进展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像石油、煤等能源储备有限且不可再生。故而,如何在有限能源的条件下使社会健康稳步地发展,亦即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成了当今人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超导材料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长期以来,如何找到一种完全没有电阻,能消除电能损耗的导电材料,一直是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愿望。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尼斯首次意外地发现了超导现象:将水银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时,其电阻突然消失。这一现象的发现为解决电路损耗带来了福音。从此,对于超导材料的研究如火如荼。 一、超导材料的概念 超导材料是在低温条件下能出现超导电性的物质。超导材料最独特的性能是电能在输送过程中几乎不会损失。超导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低温到高温的过程,经过无数科学家的努力,超导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超导材料的性能不断优化,实现超导的临界温度也越来越高。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工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制备高温超导材料的材料陆续被科学家发现。现在,超导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导输电线缆,超导变压器等电力系统方面,还有,利用超导材料可以形成强磁场,是超导材料在磁悬浮列车的研究上有了用武之地,另外,超导材料在医学,生物学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超导材料的研究未来,超导材料的研究将会努力向实用化发展。一旦室温超导体达到实用化、工业化,将对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超导材料的分类 超导材料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 1、低温超导材料 何谓低温超导材料?低温超导材料是具有低临界转变温度(T c<3OK=在液氦温度条件下工作)的超导材料,分为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具有实用价值的低温超导金属是Nb(铌),T c 为9.3K已制成薄膜材料用于弱电领域。合金系低温超导材料是以Nb为基的二元或三元合金组成的β相固溶体,T c在9K以上。低温超导材料一般都需在昂贵的液氦环境下工作,由于液氦制冷的方法昂贵且不方便,故低温超导体的应用长期得不到大规模的发展。低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分为:强电应用,主要包括超导在强磁场中的应用和大电流输送;弱电应用,主要包括超导电性在微电子学和精密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2、高温超导材料 高温超导体材料(HTS)具有超导电性和抗磁性两个重要特性。要让超导体得到现实的应用,首先要有容易找到的超导材料。即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寻找能在较高温度下存在的超导体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用途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三大类:大电流应用、电子学应用和抗磁性应用。大电流应用是由于超导材具有零电阻和完全的抗磁性,因此只需消耗极少的电能,就可以获得的稳定强磁场。超导体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当它处于超导态时具有理想的导电性,同时由于其载流能力远远强于常规导体,因此,利用超导体可以传输大电流和产生强磁场,并且没有电阻热损耗。电工设备的基本特点是大电流、强磁场和高电压,因此在电工设备中使用超导材料可以减少电气损耗、提高效率、缩小体积、减轻重量、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装置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 【摘要】: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其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本文将从纳米材料的热容,晶格参数,结合能,内聚能,熔点,溶解焓,溶解熵及纳米材料参与反应时反应体系的化学平衡等方面对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的研究进行阐述,并对纳米材料热学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材料热学特性发展前景 【正文】: (一)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一种既不同于晶态,又不同于非晶态的第三类固体材料,通常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 1 n m~1 0 0 n m)的固体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处于粒子表面无序排列的原子百分比高达l 5 ~5 0 %。纳米粒子的这种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高浓度界面及原子能级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不同于常规块体材料和单个分子的性质,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得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具有特殊性,纳米材料的各种热力学性质如晶格参数,结合能,熔点,熔解焓,熔解熵,热容等均显示出尺寸效应和形状效应。可见,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在各方面均显现出与块体材料的差异性,研究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热学特性 一热容 1996年,在低温下测定了纳米铁随粒度变化的比热,发现与正常的多晶铁相比,纳米铁出现了反常的比热行为,低温下的电子比热系数减50 %。1998年,通过研究了粒度和温度对纳米粒子热容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预测热容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过剩的热容并不正比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当比表面远小于其物质的特征表面积时,过剩的热容可以认为与粒度无关。2002年,又把多相纳米体系的热容定义为体相和表面相的热容之和,因为表面热容为负值,所以随着粒径的减小和界面面积的扩大,将导致多相纳米体系总的热容的减小,二.晶格参数,结合能,内聚能 纳米微粒的晶格畸变具有尺寸效应,利用惰性气体蒸发的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上制备了1. 45nm 的pd纳米微粒,通过电子微衍射方法测试了其晶格参数,发现Pd 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结合能的确比相应块体材料的结合能要低。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Pd 纳米微粒在热力学平衡时的稳定结构,并计算微粒尺寸和形状对 晶格参数和结合能的影响,定量给出形状对晶格参数和结合能变化量的贡献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形状下,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在一定尺寸时,球形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要高于立方体形纳米微粒的相应量。 三纳米粒子的熔解热力学 熔解温度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几乎所有材料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化学性能都是工作温度比熔解温度( T /Tm )的函数,除了熔解温度外,熔解焓和熔解熵也是描述材料熔解热力学的重要参量;熔解焓表示体系在熔解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而熔解熵则是体系熔解过程中熵值的变化。几乎整个熔解热力学理论就是围绕着熔解温度,熔解熵和

超导材料基础知识介绍

超导材料基础知识介绍 超导材料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 特性超导材料和常规导电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性能。 ①零电阻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这种“持续电流”已多次在实验中观察到。 ②完全抗磁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只要外加磁场不超过一定值,磁力线不能透入,超导材料内的磁场恒为零。 ③约瑟夫森效应:两超导材料之间有一薄绝缘层(厚度约1nm)而形成低电阻连接时,会有电子对穿过绝缘层形成电流,而绝缘层两侧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绝缘层两侧出现电压U(也可加一电压U),同时,直流电流变成高频交流电,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其频率为,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e为电子电荷。这些特性构成了超导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各类应用的依据。 基本临界参量有以下 3个基本临界参量。 ①临界温度:外磁场为零时超导材料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或相反)的温度,以Tc表示。Tc值因材料不同而异。已测得超导材料的最低Tc是钨,为0.012K。到1987年,临界温度最高值已提高到100K左右。 ②临界磁场:使超导材料的超导态破坏而转变到正常态所需的磁场强度,以Hc表示。Hc与温度T 的关系为Hc=H0[1-(T/Tc)2],式中H0为0K时的临界磁场。 ③临界电流和临界电流密度:通过超导材料的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也会使超导态破态而转变为正常态,以Ic表示。Ic一般随温度和外磁场的增加而减少。单位截面积所承载的Ic 称为临界电流密度,以Jc表示。 超导材料的这些参量限定了应用材料的条件,因而寻找高参量的新型超导材料成了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以Tc为例,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开默林-昂内斯发现超导电性(Hg,Tc=4.2K)起,直到1986年以前,人们发现的最高的 Tc才达到23.2K(Nb3Ge,1973)。1986年瑞士物理学家K.A.米勒和联邦德国物理学家J.G.贝德诺尔茨发现了氧化物陶瓷材料的超导电性,从而将Tc提高到35K。之后仅一年时间,新材料的Tc已提高到100K左右。这种突破为超导材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米勒和贝德诺尔茨也因此荣获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分类超导材料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材料、合金材料、化合物材料和超导陶

光催化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光催化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谭强150110115 摘要:光催化材料对于环境的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几年来,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发展成为了一种节能、高效的绿色环保新技术。综述了光催化材料的反应机理和种类,阐述了影响光催化反应的条件和提高反应的效率等问题以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的展望。同时又介绍了光催化材料的特点及发展历程,对光催化纳米材料在处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合性的评述。作为新功能材料,它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例如:催化效率不高,催化剂产量不高,部分催化剂中含有有害重金属离子可能存在污染现象。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它隐含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利用价值,作为处理环境污染的一种方式,它凭借零二次污染,能源消耗为零,自发进行无需监控等一些优势必将居于污染控制的鳌头。 关键字:光催化材料应用催化效率环境保护 引言 光催化是半导体材料的独特性能之一 , 主要应用于环境保护方面。光催化材料是指通过该材料、在光的作用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所需的催化剂,世界上能作为光催化材料的有很多,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二氧化锆、硫化镉等多种氧化物硫化物半导体,其中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因其氧化能力强,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成为世界上最当红的纳米光触媒材料。1972年Fujishima 等人发现了TiO2微粒经过光的照射能使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生成氢气,是光催化反应研究的开始。特别是在近年来由于日益严重的污染状况 , 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研究受到了非常大的重视。经过了近30年来的研究 ,特别是对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使光催化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由于经济的发展迅速,造成了环境的很大污染,迫使人们不断寻求方便快捷的处理污染的方法。通过不断研究,已发现有3000多种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通过纳米 TiO 来迅速降解。特别是在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或者用其它方法很难降解时,该技术就更显示出其更明显的优势和价值。 1.光催化材料的反应机理

钢材种类及分类

钢材知识 钢的分类按品质分类 (1) 普通钢(P≤0.045%,S≤0.050%)P代表磷元素,S代表硫元素 P和S都是钢中的有害元素,一个导致热脆性,一个导致冷脆性 (2) 优质钢(P、S均≤0.035%) (3) 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 按化学成份分类 (1) 碳素钢: a.低碳钢(C≤0.25%);又称软钢,强度低、硬度低而软,常用於制造链 条,铆钉,螺栓,轴等。它包括大部分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一部分优质碳 素结构钢,大多不经热处理用于工程结构件,有的经渗碳和其他热处理用于 要求耐磨的机械零件。 b.中碳钢(0.25≤C≤0.60%);有镇静钢、半镇静钢、沸腾钢等多种产品。 热加工及切削性能良好,焊接性能较差。塑性和韧性低于低碳钢。可不经热 处理,直接使用热轧材、冷拉材,亦可经热处理后使用。淬火、回火后的中 碳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约为HRC55(HB538),σb 为600~1100MPa。所以在中等强度水平的各种用途中,中碳钢得到最广泛的 应用,除作为建筑材料外,还大量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 c.高碳钢(C≥0.60%)。常称工具钢,可以淬硬和回火。锤, 撬棍等由 含碳量0.75%的钢制造; 切削工具如钻头, 丝攻, 铰刀等由含碳量0.90% 至 1.00% 的钢制造。 (2)合金钢: a.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 b.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 c.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按成形方法分类: (1)锻钢;(2) 铸钢;(3) 热轧钢;(4) 冷拉钢。 按金相组织分类 (1) 退火状态的 a.亚共析钢(铁素体+珠光体) b.共析钢(珠光体) c.过共析钢(珠光体+渗碳体) d.莱氏体钢(珠光体+渗碳体)。 (2) 正火状态的: a.珠光体钢; b.贝氏体钢; c.马氏体钢; d.奥氏体钢。

超导材料应用与制备概况

摘要:新型超导材料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从超导材料的性质,制 备,应用等方面探索超导材料科学的发展概况。随着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方法的不断成熟,超导材料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尖端技术中去,超导材料的应用将给电工技术带来质的飞跃,因此,超导材料技术有着重大的应用发展潜力,可解决未来能源,交通,医疗和国防事业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超导材料强电应用弱电应用超导制备 1. 引言 1911年荷兰科学家onnes发现纯水银在附近电阻突然消失,接着发现其他一些金属也有这样的现象,随着人们在Pb和其它材料中也发现这种性质:在满足临界条件(临界温度Tc,临界电流Ic,临界磁场Hc)时物质的电阻突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的零电阻现象。只是直流电情况下才有零电阻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现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物理领域。 超导材料具有1)零电阻性2)完全抗磁效应3)Josephson效应。这些性质的研究与应用使得超导材料的性能不断优化,实现超导临界温度也越来越高。一旦室温超导达到实用化、工业化,将对现代科学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2. 超导材料主要制备技术 控制和操纵有序结晶需要充分了解原子尺度的超导相性能。有序、高质量晶体的超导转变温度较高 ,晶体质量往往强烈依赖于合成技术和条件。目前,常用作制备超导材料的技术主要有: 2.1.1单晶生长技术 新超导化合物单晶样品有多种生长方法。溶液生长和气相传输生长法是制备从金属间氧化物到有机物各类超导体的强有力工具。溶液生长的优点就是其多功能性和生长速度 ,可制备出高纯净度和镶嵌式样品。但是 ,它并不能生产出固定中子散射实验所需的立方厘米大小的样品。浮动熔区法常用来制备大尺寸的样品 ,但局限于已知的材料。这种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些超导氧化物单晶生长的 主要技术。这种技术使La 2 - x Sr x CuO 4 晶体生长得到改善 ,允许对从未掺杂到高度 掺杂各种情况下的细微结构和磁性性能进行细致研究。在T 1Ba 2 Ca 2 Cu 3 O 9+d 和 Bi 2Sr 2 CaCu 2 O 8 中 ,有可能削弱无序的影响从而提高临界转变温度。最近汞基化合 物在晶体生长尺寸上取得的进展 ,使晶体尺寸较先前的纪录高出了几个数量级。但应该指出的是即使是高 Tc的化合物 ,利用溶液生长技术也可制备出高纯度的YBCO等单晶。 2.1.2高质量薄膜技术 目前 ,薄膜超导体技术包括活性分子束外延(MBE ) 、溅射、化学气相沉积和脉冲激光沉积等。MBE能制造出足以与单个晶体性能相媲美的外延超导薄膜。在晶格匹配的单晶衬底上生长的外延高温超导薄膜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这些材料物理性质的基础研究中。在许多实验中薄膜的几何性质拥有它的优势 ,如可用光刻技术在薄膜上刻画细微的特征;具备合成定制的多层结构或超晶格的潜能。 在过去的 20年里 ,多种高温超导薄膜生长技术快速发展。有些技术已经适用于其它超导体的制备。目前所使用主要方法有溅射和激光烧蚀(脉冲激光沉积)。类似分子束外延这种先进薄膜生长技术也已经发展得很好。臭氧或氧原

超导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浅谈超导材料的超导特性及应用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超导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人类对超导电性及其应用将越来越重视。超导材料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这是不容置疑的。超导的实用前景似乎既近既远,近者,在人类的生活中已得到了超导电技术带来的好处,如医用的核磁共振成像的超导磁体;同时,在电子器件上的应用,近几年将会在市场上出现。远者,人们会看到例如在微波通讯、计算机器件、储能及平衡电网方面的应用。在总结超导电性的同时,本文将就超导材料的应用作简要的介绍。 关键字:超导、特性、应用、前景 1、超导材料的超导特性 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值时,电阻会突然消失,即零电阻,这一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将具有超导性的物质,称为超导体,超导体如钛、锌、铊、铅、汞等,在超导状态,当温度降至温度(超导转变温度)时,皆显现出某些共同特征。1.1电阻为零。一个超导体环移去电源之后,还能保持原有的电流。有人做过实 验,发现超导环中的电流持续了二年半而无显著衰减。 1.2完全抗磁性。这一现象是1933年德国物理学家迈斯纳等人在实验中发现的, 只要超导材料的温度低于临界温度而进入超导态以后,该超导材料便把磁力线排斥体外,因此其体内的磁感应强度总是零。这种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 2、超导材料的应用 2.1 超导应用的巨大潜力 超导态是物质的一种独特的状态,它的新奇特性,立刻使人想到要将它们应用到技术上。超导体的零电阻效应显示其具有无损耗输运电流的性质。工业、国防、科研上用的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如能实现超导化,将大大降低能耗并使其小型化。利用超导隧道效应,人们可以制造出世界上最灵敏的电磁信号的探测元件和用于高速运行的计算机元件。用这种探测器制造的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可以测量地球磁场几十亿分之一的变化,也能测量人的脑磁图和心磁图。超导体用于微波器件可以大大改善卫星通讯的质量。 因此,超导体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2.2 超导材料在强电方面的应用

超导体论文

超导体的电磁性质及其应用 院别: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09级物理学 姓名:王雪梅 完成日期:2014 年6 月3 日 摘要: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翁奈首先发现超导现象以来,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超导材料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质和优越的性能,目前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超导材料;分类;性质;应用;原理;展望 1、引言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翁奈在研究水银低温电阻时首先发现了超导现象。后来又陆续发现了一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在低温时电阻也变为零,即具有超导现象。物质在超低温下,失去电阻的性质称为超导电性;相应的具有这种性质的物质就称这超导体。超导材料具有的优异特性使它从被发现之日起,就向人类展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目前,超导材料已被应用于很多领域,本文拟就超导材料的分类、性质、应用、原理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超导材料。 2、分类 元素超导体、合金和化合物超导体,有机高分子超导体三类。 3、性质 3.1零电阻性 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这种“持续电流”已多次在实验中观察到。 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与常导体零电阻在实质上截然不同。常导体的零电阻是指在理想的金属晶体中,由于电子运动畅通无阻,因此没有电阻;而超导体零电阻是指当温度降至某一数值Tc或以下时,其电阻突然变为零。 3.2完全抗磁性 1933年迈斯纳和奥尔德首次发现了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的特点。把锡单晶球超导体在磁场(H≦Hc)中冷却,在达到临界温度Tc以下时,超导体内的磁通线一下子被排斥出去;或者先把超导体冷却至Tc以下,再通以磁场,这时磁通线也被排斥出动;如图所示。即在超导状态下,超导体内磁感应强度B=0.这就是迈斯纳效应。 3.3约瑟夫森效应 两超导材料之间有一薄绝缘层(厚度约1nm)而形成低电阻连接时,会有电子对穿过绝缘层形成电流,而绝缘层两侧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绝缘层两侧出现电压U(也可加一电压U),同时,直流电流变成高频交流电,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其频率为,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e为电子电荷。这些特性构成了超导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各类应用的依据。 3.4同位素效应 超导体的临界温度Tc与其同位素质量M有关。M越大,Tc越低,这称为同位素效应。例如,原子量为199.55的汞同位素,它的Tc是4.18开,而原子量为203.4的汞同位素,Tc为4.146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齐齐哈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专业) 摘要:纳米材料是当今及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以及量子尺寸效应 ,使得材料的电学、力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了惊人的变化。本文分别从纳米材料的定义,发展,分类,特性,应用及未来发展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引言 很多人都听说过"纳米材料"这个词,但什么是纳米材料级简称为纳米材料,是指其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广义上是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超精细颗粒材料的总称。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发展可能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它在化工、催化、涂料等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分类特性应用 一.什么是纳米材料 纳米级简称为纳米材料(nanometermaterial)。从尺寸大小来说,通常产生显着变化的细小的尺寸在0.1以下(注1米=100,1=10000微米,1

微米=1000,1=10),即100以下。因此,颗粒尺寸在1~100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材料。其中,纳米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后来相继问世的有纳米薄膜、纳米、纳米瓷性材料和材料等。 二.纳米材料发展简史 纳米材料的应用实际上很早就有了,只是没有上升成纳米材料的概念。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利用燃烧蜡烛来收集的碳黑作为墨的原料及染料。这是应用最早的纳米材料。我国古代的铜镜表面长久不发生锈钝。经检验发现其表面有一层纳米氧化锡颗粒构成的薄膜。十八世纪中叶,胶体化学建立,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直径为1-10nm的粒子系统。即所谓的胶体溶液。事实上这种液态的胶体体系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纳米溶胶,只是当时的化学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尺寸范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的层次。在后来的催化剂研究中,人们制备出了铂黑,这大约是纳金属粉体的最早应用。把纳米材料正式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在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的国际第一届纳米科学技术学术会议上确定的。所以纳米材料的发展将1990年7月作为界线,1990年7月以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之前,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人们主要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手段制备不同种材料的纳米粉末、合成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性;但研究大部分局限性在单一材料。人们开始看到,当材料的尺寸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内时,会呈现许多不同的性能特征,这对新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1990年以后,纳米材料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纳米科技的诞生,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一次革命。它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物质的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