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文档】简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改革策略word版本 (3页)

【最新文档】简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改革策略word版本 (3页)

【最新文档】简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改革策略word版本 (3页)

【最新文档】简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改革策略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简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改革策略

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

1.高校的行政管理定位错误部分工作人员放弃了主观世界的改造,道德信仰紊乱,个人利益得失成了择业与从业的标准,不能用健康的思想、正确的理论来

思考和解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不能坚决抵制物质利益的诱惑,不

能很好地平衡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蔓延滋长。

2.行政体制和效率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交叉、推诿扯皮、官僚主义等问题,

严重影响高校行政效率和质量,且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往往容易出现下级

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工作负责,个人只对自己负责却不对部门负责的现象。

3.行政部门之间配合不好

我国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套用政府机关的行政级别,带有明显的科层制特点,构成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机构在行政分工中越设越多,功能越分越细,

虽然做到了各司其职,但又各自只完成其中的一小部分,造成行政部门之间缺

乏密切配合和有效合作,一旦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和扯皮。

4.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行政管理工作者直接关系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对高校的学术、教育、教

研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部分高校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行政管理人员待遇不高,尤其是高校分配制度改革后,行政管理人员和任

教的教师薪金差距逐渐拉大;同时在升迁、职称评定等事情上也是向教师倾斜,因此许多行政管理人员都忙于自身的专业考试或职称提升事项,忽视了常规的

行政挂历工作效率,不能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行政管理人员经

常转行或转岗,行业流动量大,又缺乏必要的培训措施,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整

体质量难以提高。

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策略

1.树立正确的行政管理理念和目标

浅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目录 摘要 (1) 导论 (2) 一、政府管理职能的概述 (2) (一)市场经济下西方国家政府职能 (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本国政府职能 (3) 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变迁 (3)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3) (二)当前政府行政管理主要弊端 (3) 三、推进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5) (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5) (二)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6) (三)科学设置政府机构 (7) (四)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方式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为适应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效解决各自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公共行政改革,“经济全球化和政府作用”是各国认真思考的课题。 文章以政府管理职能入手,简要阐述市场经济下西方国家政府的职能,以及在不同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的职能及其转变。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主要弊端。随着中国的入世,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此文章提出了可行性较好的推进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导论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当前形势下世界各国为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客观需要,相继开展了公共行政改革,“经济全球化和政府作用”是各国认真思考的主题。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直接面临竞争的是企业,承受最大挑战的却是政府。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一,也越来越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迎接这一严峻挑战,中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努力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廉洁、高效、法治、有权威、有能力的政府。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一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但我们注意到,当前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仍存在弊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文章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为立足点,以地方政府为主要视角,对现阶段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作了一些思考,并对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初步设想。 一、政府管理职能的概述 政府职能即公共行政职能,具体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角度,不同国家的政府职能各具特色。 (一)市场经济下西方国家政府职能 西方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历史,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职能,它大体经历了“守夜人”、“全面干预”到“混合经济”阶段,即从让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由调节经济运行到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混合型”经济。混合型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理职能既不直接干预经济运行,也不放弃间接影响和干预经济运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政府与经济关系的模式也非一致的,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德国模式和北欧模式。 尽管因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形成了各国政府职能上的不同特色。但综观各国,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职能作用大致表现为: 一是具有市场开拓的导航职能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必然使其表现出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其经济的发展必将付出昂贵的时间和社会成本,此时通过政府的导向力量,有利于促使市场经济系统整体抓住机遇,快速升级。 二是对市场运行的调控职能作用。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并逐渐使之成为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同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消除社会收入的分配不公,通过政府的积极作用,可以大大缓解由此所引发的社会矛盾。

德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德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1949年联邦宪年制定的联邦德国《基本法》以及根据1957年联邦宪法法院的裁决,联邦德国在文化教育领域实行联邦制,文化教育由各州自治,州享有文化的自主权。这意味着,原则上州享有教育立法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最高权限。州有权通过宪法、学校法和其他各种法令作出具体规定,决定如何安排本州的文化事业和学校教育事业。《基本法》规定了联邦范围共同的某些教育的基本问题,比如,国家对学校的监督、宗教课在公立学校作为正规学科开设等,但这些也都由州行使有关权力来加以实现。不过,根据《基本法》精神,联邦政府享有校外职业培训领域的立法权。 在1969至1971年间,《基本法》作了几次修改,扩大了联邦权限,1969年10月,联邦德国首次建立了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联邦教育和科学部”。该部虽不是一个立法机构,其职责主要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规划,在促进超地区范围的重大科学研究方面与各州进行合作,但它可以通过提出建议和控制拨款来影响各州教育。此外,根据修改后的《基本法》,联邦政府除了原来可以制定职业培训助学金法和大学助学金法以外,还可以制定高等教育一般原则性法规等。于是联邦有关机构先后制定了《高等学校总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高等学校建造促进法》等。同时《基本法》的修改保证了联邦与州在行政管理和教育规划方面互相合作的可能性。这样就形成了所谓“合作式的文化联邦制”。 这种“合作式的文化联邦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学校教育仍由各州自治为主,另一方面联邦可以通过一定的权限和建立一些协调机构参与教育事宜的决策上。但这种合作不仅指联邦与州的合作,而且也指州与州的合作。下面我们就一些对这种合作起重要作用的联邦一级机构作一些介绍。 为了协调教育事宜,早在1948年2月东西部占领区各州文化教育部长在斯图加特召开了一次各州文化教育部长会议。随着东西德对立的加剧,东西德教育政策分歧扩大,这一次会议便成了最后一次由全德范围内各州教育部长参加的会议。在当时西部占领区联邦德国成立后不久,联邦德国于1949年10日8正式成立了作为协调各州教育事宜的重要机构——各州文化教育部长。这是一个各州文化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浅析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浅析 发表时间:2009-05-22T10:26:27.40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5月上旬刊供稿作者:王剑[导读] 行政管理质量在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摘要: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指高等学校依凭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通过组织、计划、实施等行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学校现有资源,有效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行政管理质量在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改革0 引言 高校管理本质上是高等教育的一个衍生性的行为。这种“衍生性”表现在:一方面,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先,而高等学校的管理行为在后,高等学校的管理是服务于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管理行为也是发生在教育制度化之后的事,教育制度化使得教育教学行为有了某种规范,因而产生了管理。高校管理行为应服从于高等教育行为,而高等教育无论是从历史维度上还是从逻辑维度上,也无论是在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上还是在“育人性”上,都要求高等学校管理具有科学性。中国的高等教育将要进入大众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占全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而高等教育质量却受到了大众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尤其前一段时间我国进行了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许多院校从中等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电视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升格到大学本科行列中,这类新增院校更需要加强管理的科学性。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存在众多弊端,如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机构臃肿,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淡薄等,这些都导致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大量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严重阻碍了高校各项工作的良性运行。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亟待改革与创新。高校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队伍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稳步进行。 1 树立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本身是一份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工作,但多数行政管理人员缺乏这种管理理念,轻视自己的本职工作,认为行政管理无非是为他人打杂、跑腿之类的粗活,无须用心和动脑;还有的认为学校本身就重教师和教学,轻行政人员和管理工作。由于种种不正确的思想,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在为教师服务的工作中不积极主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甚至过于看重权力,以为担任一品高官,便可高人一等,呼风唤雨,从而出现滥用权力、工作作风败坏等不良现象。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之后,还应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落实,因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高效率运转的基本条件。要健全管理制度,一是要落实决策层的负责制。由校领导、各部门的处级领导组成的决策层在重大事项上,如在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等方面,起领导和决策作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如果决策层人云亦云,不对形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那就很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而影响大局。所以决策层的每个人一定要有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要克服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和公正性。二是要落实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制。每个职能部门虽然分工不同,但共同目标都是为学校师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某些方面可谓是息息相关,所以应有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不能各自为营,各自为战。在涉及学校的整体利益和发展规划时,各职能部门应团结协作,共谋计策,共促学校各项事业的进步与繁荣。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不能互相推诿,应协商解决。三是要改革人事聘用制度,缩减庞杂的行政队伍。在人事选用上,要坚决抵制“拉关系”、“走后门”现象,实行公开、公平、竞聘上岗,任人唯贤唯能,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另外,合理设岗设编,能者重任,不能胜任者转岗或淘汰,不断增强行政队伍的活力。四是要改革考核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在对行政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上,要进行思想品德、管理能力、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业绩等方面全方位的考察,同时,还要收集单位领导与同事对该行政人员平日表现的反馈意见,进行综合考评。在效益分配上,要克服以往的“大锅饭”或“一碗水端平”等思想,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使物质利益与绩效挂钩,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于表现优秀者除提供一定额度的物质奖励外,还可为其提供在国内外进修和学习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挖掘行政人员的潜力,有效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提高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2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素质当前,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尤其是一些中层管理干部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丧失职业道德,利欲熏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享受,利用特权谋取私利,利用公款铺张浪费,私拉关系。对待工作,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因循守旧,随波逐流。这些不良思想和行为导致许多行政工作处于消极低迷状态,对营造学校的和谐发展氛围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由此,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对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行政管理人员应端正思想,重视自身的工作,具有超前服务意识,应该以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而自豪,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应热情相迎,以礼相待。对于外来的指责,要以宽广的胸怀容纳,并进行自我反省,力求上进。只有为师生服好务,才能彰显自己的工作价值,这也是对自我奉献价值的一种肯定。行政管理人员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效率意识。无论是对于上级领导指派的任务还是师生交付的工作,都要认真负责,尽可能快速办理,不拖拉。其次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行政管理人员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丰富知识。除了学习岗位理论和专业管理知识,还应学习其它相关知识,做到博学多通。定期的政治理论学习也是必要的,这有利于行政管理人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不受外界不良风气的侵袭。此外,职能部门可根据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表现和部门需求,给行政管理人员提供高级进修机会或鼓励他们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以提升知识文化水平。再次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一项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高低。行政管理人员应善于将理论付诸实践,勤于钻研业务。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公文写作和口头表述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广泛捕捉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中的效果逐渐凸显,这也对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须熟悉电子政务,做好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擅长运用现代技术处理日常工作。总而言之,高校行政管理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它的改革需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及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等多方面入手。只有不断推进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高校教育、科研等方方面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使高校的发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浅谈美国大学的行政管理

浅谈美国大学的行政管理 2006年暑假,华南理工大学启动教育管理高级人员出国交流培训项目,首批28名管理干部被派往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培训。从7月22日到8月21日一个月的培训学习中,学员们通过课程讲授、实地考察、参观交流,对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美国一流大学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作了全面了解。他们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我校实际,立足自身工作岗位,从不同的角度对美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马里兰大学各项工作加以关注和研究,撰写学习考察心得体会和论文,现挑选其中五篇予以发表,希望能抛砖引玉,对推进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的转变有所启迪。 摘要:本文在对当代美国大学管理体系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美国大学的行政管理机构和主要特点,并对美国大学校长的工作职责与管理定位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我国大学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美国;大学;行政管理 一、美国大学的管理体系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也是科技与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联邦政府虽设有教育部,但其管理职能与作用非常有限,在美国没有一个完整的全国性的教育管理体系。186 2年《莫里尔法案》以立法形式确立州政府的办学责任。美国的州政府通常是通过教育协调委员会之类的组织来对本州区域的各类大学进行管理与协调,但州政府与大学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美国的宪法从法律上赋予了各州拥有教育立法权和管理权,各州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州的教育发展战略和教育目标,向本辖区内的大学拨款和监管教育质量。 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出于对高等教育重要性的再认识,正在巧妙地利用一套调节机制把联邦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贯穿到大学中去,通过与大学建立起某种联系,推动大学参与国家的建设与科学研究。其主要的调控方式: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各州政府的教育责任;以“签约”形式,委托大学管理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研项目,使大学科研向着国家需要的方向发展;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保证教学质量,把教育的选择权交给受教育者;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及其改革方向

目前公共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 其改革方向 问题1: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几个方面? 答案: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它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换取得了很大进展,促进了政府体制的逐步变革,初步建立了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直接经济职能缩减,社会职能增强,形成了多元的产权结构,市场基础逐步得到确立;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变了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的状况,使政府的服务更方便、办事更透明;政府行为的公益性有了明显提高;政府的投资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环境保护得到高度重视。虽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继续深化改革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

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 一是政府角色定位不当。虽然经历了多次的改革,我国的政府的全能角色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尽管一直以来,都十分强调有效放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政府仍习惯于包揽一切。市场体制框架虽然已初步建立,但政府行使职能时往往夸大其缺陷和不足,任意加以干预,各种必要的、没有必要的项目审批层出不穷,有些地方,政府还给企业下指标、定规模,用行政命令搞技改,用传统的方法搞评比,搞激励,走马灯似的考评成为基层的沉重负担。这几年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会自治组织虽然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的,这些机构大多为政府附属物,由政府决定其目标任务、工作方向、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政府运行监督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行政随意性大。各级政府虽然采取了行政公开、增强政府运行透明度的举措,但是政府的很多做法只停留在形式层面,尚未制度化,在实际操作上,人为影响的因素很大,这种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政府官员的主观意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政府的监督渠道单一,监督手段有限。人大、政协监督缺乏刚性,公民、新闻舆论监督缺乏途径、制度、法律的保障。所以目前政府运行的透明度不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国家行政学院 薄贵利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 适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应是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为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不断深化。 一、由行政管理体制走向公共行政体制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和确立的,其突出弊端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政资不分,各级政府都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导致政府权力过分集中,机构庞大,人员臃肿,职责不清,权责脱节,官僚主义严重,工作效率低下。这些弊端,经过多次改革,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和调整,但并没有从体制上根本消除。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对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稳步推进,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要求政府管理体制必须转型,即由行政管理体制走向公共行政体制。所谓公共行政体制,就是执行公共意志,行使公共权力,制定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行政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公共行政体制下的政府是民主政府、服务政府、公平政府、法治政府、分权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现代政府这些基本特征,是公共行政体制的基本要求和必然反映。 由行政管理体制走向公共行政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必然选择。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多元主体公平竞争的经济,它要求政府必须从那些不该管的事务中退出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管好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民间组织管不了、管不好和不该管的事务,即社会公共事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不能随意干预和侵犯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要求平等、公平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效防止公权侵犯民权,消除各种特权现象。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公民社会的形成,公民文化的变革,都要求建立健全公共行政体制。 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核心定位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明确政府的职责权限,使政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有利于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

科研管理系统用户手册科研处

科研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适用对象:科研人员(个人权限) 北京易普拉格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快速入门 (1) 2.1系统功能整体布局 (1) 2.2 系统的通用功能 (2) 2.2.1 新增 (2) 2.2.2 查看 (2) 2.2.3 报表 (2) 2.2.4 权限 (3) 第三章操作指南 (3) 3.1 综合办公 (3) 3.1.1通知公告 (4) 3.1.1.2 通知公告查看 (4) 3.1.2 接收消息 (4) 3.2 个人资料 (4) 3.3科研项目 (4) 3.3.1 项目一栏表 (5) 3.3.2 项目申报 (6) 3.3.3项目结项 (7) 3.3.5 年度工作量 (7) 3.3.6 年度经费 (8) 3.4科研成果 (8) 3.4.1论文成果 (9) 3.5 学术活动 (11) 3.5.1 参加会议 (11) 3.6 科研考核 (12) 3.6.1考核结果 (12) 3.6.2 奖励结果 (12) 3.7 退出系统 (13) 第四章常见问题 (13) 4.1 项目、科研成果录入 (13) 4.2 成果新增页面关联字段 (13)

第一章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高校办公自动化的建设,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一个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已显得非常重要。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学术论著管理、机构人员管理、文件资料管理等等。 编写目的 本文档面向科研人员用于指导《科研管理系统》的操作、使用,读者为本系统的最终用户。第二章快速入门 2.1系统功能整体布局 进入科研管理系统首页,页面分为LOGO区域、一级菜单区域、主操作区域三部分。一级菜单区域主要是各个科研业务间功能的切换;而主操作区域主要是某个科研业务内各个操作功能的切换。进入科研系统页面分为:LOGO区域、一级菜单区域、主操作区域三部分如如图2.1: 图2.1 (1)LOGO 区域: LOGO区域主要是学校的校徽及名称。 (2)一级菜单区域:

[原因分析,行政管理,人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招聘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招聘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要:招聘不仅是高校储备人才的重要渠道,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许多高校通过现代化招聘方式取得可喜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目前高校招聘前人力资源规划不到位、招聘中考核方法不全面、招聘小组专业性不强和招聘后管理不完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文章对招聘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同时也分析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完善高校招聘体制,以期为高校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企业;人才招聘 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全教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行政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也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行政管理人员不仅是保障高校教育和科研顺利进行,而且是培养祖国未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录用合适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员不仅减少后期的培训费用而且推动整个教育事业长远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高校投入很多时间精力在人员招聘中,但招聘的实际成效并不理想。 一、我国高校人才招聘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招聘行政管理人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高校招聘小组事前无规划、招聘小组专业性不强和忽视招聘后的管理等等,致使不能招聘到人岗比配的人员,导致招聘成本增加。 1、高校没有设立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高校从战略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组织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主要关注的是人力资源供求之间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相互匹配。[1]目前,大多数高校招聘过程是二级用人单位在岗位出现空缺时才提出招聘需求然后上报人事处,人事处急忙地根据招聘需求组织招聘新人,这样无规划招聘往往导致招聘小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即无规划、无目标的招聘最后招不到合适人员。对于高校招聘小组而言,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自然而然招不到适合的行政管理人员或者招不到人员的局面。很多高校招聘过程过于简单化,即对行政管理岗位所需人员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业务素质、业务技能、责任心、事业心和服务意识等各方面的基本条件不在考核范围内,出现被录用人员人岗不匹配的现象,达不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导致新入职人员失去对工作积极性甚至离职,对高校和新入职人员都不利,所以急需建立一套招聘规划系统。招聘小组成员需要深入分析每个岗位需要任职条件和素质同高校长远发展相联系,并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什么样的素质和服务意识等条件才能胜任该岗位。一套完整招聘规划才不至于由于考虑不周、不远而导致招聘工作具有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甚至导致高校在一段时间内人岗不匹配,造成某种程度岗位空缺。[2] 2、招聘人员专业性不强 首先招聘人员代表整个高校的形象,从潜在意义上来说,他们代表一个高校整体形象,招聘者的言行举止是传递高校文化的重要渠道、着装、精神面貌代表高校的风貌,招聘人员应该是经过专业培训上岗的招聘团队,而不是由一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简单组成,所以急需

浅析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众所周知,高校行政管理在我国高校管理系统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高校行政管理是学校实施教育、科研和师生管理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保证办学方向和实施依法治校的必要保障。高校行政管理在高校管理体系中既处于领导组织地位,又处于保障和服务的基础地位。它在高校管理系统中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制约功能、调节功能。因此,如果缺失行政管理,高校教育职能的实现就缺乏基本保证,高校教育发展规划、教学、科研、学术管理以及师生管理各项的运转都可能失去牵引而导致功能障碍,教学科研秩序就将失去规范和保证,各项工作可能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最终导致校风涣散、教育质量下降、科学研究萎缩等不良现象产生。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所面临的现状与弊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是直接为教学和科研等学术活动服务的,在整个学校的架构中起着组织和决策的作用。行政管理工作的好与否, 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当前,我国各类高校(以公立学校为主)内部管理机构的工作方式和思路基本仍都沿袭了原先计划体制下的管理套路,多数高校的行政决策依然依赖“自上而下、逐级加以贯彻和落实”的模式。长此以往,必将给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弊端。 (一)高校行政权力泛化,挤占学术权力现象层出不穷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虽获得巨大发展,完成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但由于目前的高等教育在管理上主要沿用的是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这使得行政权力易于泛化在高校组织当中,从而也使得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力的现象变得比较普遍和严重。高校行政权力泛化直接导致学术权力萎缩,从而使得其自身服务功能也大为削弱。例如,在各类高校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行政不支持,学术活动就无法进行”、教师业务需求难获满足、各类学术上的合理化意见不能有效地被采纳并付诸实施等现象,进而造成了“官本位”观念在一些高校盛行、行政与学术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弱化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严重影响与阻碍了学术的创新与发展;在有些高校,当教师教学与开会的时间档发生冲突时, 教务管理部门却坚持 “教学必须为会议让路”的荒谬原则,要求教师“课可以不上,但会必须开”。可以试 想,以学术活动为中心任务的高等学府,其学术活动 被限制在行政指令下“齐步走”,不能充分发挥出个人的想象和思考能力;学术团体无权独立自由地开展学术研究,只能唯行政指令是从,久而久之,就会思想僵 化、思维褊狭,从而将使高校的整体发展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使高校教育失去创造力,至于新知识、新思想、新创造力更无从产生。因此,高校行政应还权于学术,并且还要建立可行的机制以保障学术权力。 (二)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严重削弱,服务意识不强 行政服务职能是我国行政中的一种基本职能,它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主要是 指高校行政职能部门为教学科研、基层、教职工、学生等各方面提供服务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但在当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轻慢、服务效率低下等旧式机关作风,有时甚至还出现有偿服务的不良倾向,其主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弊端分析,探讨了高校行政管 理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从而以创新的思路推动高校行政管理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提升高校行政管 理的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002(2010)05-0029-03浅析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费琛 (上海商学院,上海200235)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第27卷第5期 2010年5月Vol.27No.5 May 2010 [收稿日期] 2010-03-10[作者简介]费琛(1979-),男,江苏兴化人,上海商学院助理馆员。 ·29·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2) 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2) 2、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取得的显著成就 (3) 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存在的不足 (4) 4、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 (5) 二、当代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 (5) 1、政府即为改革主体又为改革客体 (5) 2、复杂的利益关系难以协调 (5)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6) 4、政府职能转阻力重重 (6) 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7) 1、探求解决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处理对策 (7)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8) 3、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9) 4、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9) 5、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及政府职责体系 (10) 6、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 (11) 7、深化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建议 (11) 【参考文献】 (13)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为分析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现状,研究行政改革的难点,找出促进我国行政改革发展的对策,撰写本论文。本论文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概论、中国行政史、公共政策、行政组织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知识。纵观当代中国行政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行政改革的任务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主要动力。横向比较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各项措施,从现状、难点和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的政府管理,无论从组织架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等,与计划体制下相比,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充分肯定政府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政府依然强势不改,继续扮演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角色,忽视或者淡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甚至继续把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投资于竞争性领域,继续强化政府的行政审批色彩,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市场作用和行政权之间的扭曲,引发政府行为的紊乱,助长权力行使的非理性,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下降。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际,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与矛盾,认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点,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做法,强调为我所用,不能照抄照搬。探索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沿理论成果,总结各地改革的基本经验,预测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对于推进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体制障碍和瓶颈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完善相关保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设置行政机构,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起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标准和执法责任制等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克服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难点,推动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难点;对策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主要是指:国家高等教育行政体制 严格遵循相关的特定规范,以某一种组织方式运行,包括机制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关系、职权划分等内容。对高等教育领域的行政管理 运行机制展开全面地分析研究极为重要。 一、健全完善信息化管理运行系统 学校的各行政部门首先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对信息化管理 工作的重视,对学校、各院系、相关部门的组织运行流程进行整合 优化,建立全面化、广阔化的数据信息及办公信息资源库。与此同时,积极建立好一套完整科学化的信息发布、维护机制,可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各行政信息之间的传输,以此实现科学的行 政管理。 二、建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 (一)积极开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积极鼓 励多类投资主体的参与,主要目的是为高校运转、发展谋求更多的 社会资金。因而高校在行政管理中,需注意加强自身与社会之间的 联系。在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改变高校 投资依赖职能的现状,使高校成为多元化的融资主体。具体措施可 分三项。第一,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加强教育改革,提升人才质量,争取更多支持。第二,采用自主及校企合作的科研 方式,尽量争取到更多的科研经费。第三,采用校办企业的方式扩 大经费来源。凭借高等教育人才集中的优势,开办各类知识型企业 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实现行政管理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的转变。 (二)扶持教育中介机构一同参与管理在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中,需促进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使其为高校分担一部分的行

政管理责任。将非政F组织参与、管理作用实现最大化地发挥,不仅仅是政F职能转变的需求,同时也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的要求。教育中介机构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对政F、高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协调,且可增加一些社会人士参与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决策的透明与公正,达到较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三、提升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中政F的调控能力 (一)加强中Y政F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中,有一问题较为突出,即政F在教育管理中起到的是什么作用。政F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应积极转变自身职能,采用宏观调控方式,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现状,避免直接性地干预管理。具体可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中Y政F积极应用规划、评估、信息服务、拨款等方式对高等教育实行宏观管理。第二,中Y政F需注意加强对教育宏观决策的研究,尽可能地实现教育管理决策的科学、民主化。第三,政F需注意加强有关高等教育的法规建设,完善其法律规范体系。 (二)加大高等教育中省级政F的管理范围在现今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中,需注意协调好中Y与地方两者的关系,进一步扩大省级政F管理范围。具体操作方式为:第一,切实解决地方政F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收入问题。进一步扩大地方政F的行政管理权限,落实好地方政F对于高校发展的投资,采用政F办学方式,确保高校良好生存、发展。第二,合理扩大省级政F对于高校的管理范围,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办学特色。所谓办学特色即实现与地方发展状况有机结合的特色,这可进一步促进地方优势的发挥,实现地方及高等教育管理的双重发展。中Y和地方政F管理力度及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发表时间:2012-01-17T16:11:04.86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9月下期供稿作者:杨璐 [导读] 提高行政管理绩效,促进社会进步和协调发展是政府管理重要。 杨璐 (上海朗科品牌设计,上海 200000)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1)09-0000-01 摘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1.1982年,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第一次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但是以前计划经济时期,行政权力依然集中,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当时的行政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所以进行了第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经济权限、人事管理权限、财政收支权限和人事管理权限,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精简干部队伍,但是很不彻底。 2.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1988年开始推行的。这次改革的重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党政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等等。这次改革首次提出了要转变政府职能。 3.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在1993年开始的。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掌握政策、统筹规划、信息引导、提供服务、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上,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队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我国的第四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1998年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为中心的而进行的改革,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行政改革,宏观调控、社会监管和公共服务是政府转变后的主要职能,真正把生产经营交给企业。调整政府机构,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划分、加强行政体系法制建设。 5.2003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第五次改革。这次改革是对1998年改革的继承和发展。按照推进刑侦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政企分开、统一、精简、和依法行政的原则,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完善政府机构设置,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形成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 1.政府职能不完善。 政府转变职能还不到位,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导致了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涉较多,同时使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等方面处于薄弱状态。政府的越位主要表现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如有些地方行政审批事项依然过多,地方政府仍然存在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现象,代替企业招商引资等,从而影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政府管理的缺位主要表现在对国有资产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对市场监管体制还要不完善,行政垄断、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建立。 2.政府运行的透明度不高,监督不到位。 这些年来,在行政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各级政府也采取了行政公开、增强政府运行透明度的举措,如政务公开、决策公开、价格听证等。然而,这些做法目前只停留在形式层面,尚未制度化,在实际操作上,人为影响的因素很大。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政府官员的主观意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封锁、截留、蚕食信息,漠视、剥夺公民的知情权,以及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资源“寻租”等非正常现象并不少见。而对政府的监督却缺少有效办法,监督渠道单一,监督手段有限。人大、政协监督缺乏刚性,公民、新闻舆论监督缺乏途径、制度、法律的保障。 3.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政府职能定位的不清晰,因此承担职能的相应部门机构也存在职责交叉、责权脱节、效率低下和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之间的关系即“块块”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强调“上下对口”,造成“上下一般粗”,下级机构臃肿是政府机构臃肿的重要原因。”“二是政府部门之间即“条条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理顺,政府职能互相交叉,宏观管理不利的状况依然存在,部门分割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再者,政府部门既负责公共服务决策也负责公共服务的执行,这就造成决策与执行的一体化,从而引发政府管理中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利益法制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政府部门的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三、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1.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管理本质的概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求政府在管理方式上从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向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上来,从对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过多的管制转向为他们的服务上来。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的政府就是一个能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只有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合法性与价值。而且,服务型政府不仅仅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各种服务职能,更为重要的是,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目标模式,是对政府管理的本质概括。 2.大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效率是现代政府管理的生命线也是现代管理的主要目标政府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各国政府改革的事实一再证明,政府管理和其他任

浅析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建设

浅析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建设 【摘要】目前,各大高校对于学校的行政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促进高校的教学水平,必然要有高质量的行政管理。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行政管理中行政权力泛化;倾向“机关化”;基层行政管理被忽视以及行政管理人员不够专业,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的进步。本文浅要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化;制度建设 1.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1.1行政管理工作可以保障高校的正常运行。高等教育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特别是高校基层的行政管理,它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高等教育学校的学员比较多,机构也比较复杂,在高效运转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而高校内部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就是负责管理这些事情,只有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将各种事情处理好,充分将其只能发挥出来,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才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作用就是行政管理的保障作用。1.2行政管理工作可以协调高效的发展。高等院校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人才,这一重要作用的实现是通过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来实现的。除此之外,高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就是学术研究,但不管是学术研究价值还是培养人才价值,都避免不了要和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协调,而各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系统,进行管理的领导又都有所不同,进行工作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高校日常的管理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分歧。1.3行政管理工作可以促进高校的发展与改革。现如今,人们的思想变化的非常迅速,一些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在一直变化。高等教育院校要想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必然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教育形式和教育观念的新变化,并将新的思想快速掌握。而高效的行政管理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对新的教育观念迅速掌握,并要迅速收集各种最新的消息,并针对这些新消息提出针对性的想法和建议,为高校高层的决策起到一定的参谋作用。而且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监督和检查高校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情况,这一定可以起到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弥补的作用,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还应该对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