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答案之一

一1、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见教材P4.5)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2、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见教材P11—12)

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博客,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的点击量,数千条留言与评论,盛况空前。目前,他的博客点击量是排在世界第一位,足足3亿。这就是写作的交流性。

3、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见教材P26、27、38)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先看“材料”。

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这里就有

对材料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最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表达,我们就选择什么材料。“选择”就是“取”与“舍”两个方面,因为有的材料很可能没有作用,甚至起反面作用,因此,选择、取舍很重要。所以,由此看来,思想依赖材料来表达,而材料的选择又受制于思想,是双向的。

那么,哪些材料可以是用的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教材中说了三点:要有代表性,要有精神启迪效果,具有可读性。

再看“思想”。

“思想”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意旨或倾向以及情感。“思想”是需要提炼的,什么样的“思想”最能为阅读者所接受呢?有三个要求:真实、深刻、新颖,这也是文本思想的提炼应达到的要求。在什么基础上进行提炼呢?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还要看到材料背后深藏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要能进行创造性思维。4、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见教材P27、38)

(这道题应该同学们自己来答。怎么答呢?举一篇自己的文章为例,写写其思考过程、行文过程、修改过程,就可以啦。)

5、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这类题怎么答呢?

首先,要说出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所体会到的思想与情感。

要注意其题目,题目常常是文章的眼睛与心灵。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然后,分析这个思想与情感是怎样得出的呢?从文章的“材料”——几个故事、议论(名人名言)中得出来的。第一个故事,小时候与祖母一起吃饭时,祖母的“谢饭”,她说的那些话,这让“我”对“天”有朦胧的谢意与感激,但并不明确。第二个故事,“我”到了国外,读到爱因斯坦的故事,并把他与中国的介之推联想到了一起,两人虽然远隔千里、远距千年,但都有一样的情怀:伟大的谦虚与胸怀。

第三个材料是议论,也可以说是名人名言,用雨果的话,点出主题,“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中国的“天”,与国外的“天”,是一样的,“谢”的情怀也是一样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谢天”的进一步阐释。

最后,点明文章的每一个材料都精心组织的,没有多余的、枝蔓的东西,对表达思想起到了非常好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文章作者由外国家庭吃饭时,饭前常由小孩或老人谢天而想到自己儿时祖母时常教诲自己要爱惜粮食,感谢老天,进而想到爱因斯坦在成功面前总是不忘,感谢同事,朋友,再到雨果对约伯的推崇。所选取的一系列材料生动,新颖,具有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对阅读者有“一见钟情”的吸引,让我们与作者一道从更普遍、更深广的层面上去领悟了谢天的道理,更天象,更生动地告知人们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答案之二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序”,这一命题中的“序”主要是指什么?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见教材P52)

答:“序”就是文本结构,结构就是文本内部的组织构造,也是我们平常说的“谋篇布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不能只答这些,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2、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否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有效地实现与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的理解。(见教材P55-57)

答:就一般写作而言,结构的审美效果更多地来源于文本的形式美,即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而结构的审美效果是一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完整匀称,周严缜密,错综变化。

我们就拿这次作业的第四题中的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来分析吧。

这篇小故事写的是“我”在火车上的一段经历,作者的行文很朴素很克制,但恰恰是这样的笔触很好地写出了人世间那些无法避免的伤痛与悲苦命运,使文章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主题),很动人。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简单地交待背景:“我”大年三十晚上坐火车回家,冷清中遇到一对父女,但无多的交谈,因为“我”认为“他们”“土头土脑”,不是共度寂寞的玩伴,而这个冷漠的“认为”在文章结构上是一个重要的伏笔,为文章最后的“我”的转变、“我”对“父女”的牵挂形成鲜明的对比,非常好地突出了主题,在文章的感情发展的线路上掀起了波澜。

第二部分是文章重点,故事展开。

“我”由于寂寞想请那对“父女”吃饭,故事进行到这里并无多的进展,转机发生在小女孩的提问:“你看过雪吗?”注意了:题目中的“雪”出现了。

但是,“我”只是随意应付了几句,这个细节的安排在后面是极有用处的。

然后,故事进一步发展,“我”发现那个男人在偷偷地哭泣,于是,“我”知道了这个苦难的家庭,知道了这个从来没有见过雪的小女孩因为白血病就走到生命的尽头。那个男人就是带女儿专程去杭州去雪。

于是,“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前面那个“应付”的细节在这里得到了呼应。

第三部分是尾声,是对文章思想的重要烘托与进一步推波助澜。

“我”回到了家里,此时“我”由最怕碰上风雪天变得“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然而,文章写道:“一天无雪”,“一夜无雪”。两段话,分别只有一句话。这样的安排非常强烈地表达了“我”对那个小女孩的心痛的感觉,只是这种心痛是藏在朴素的文字下面的,更是能够揪住读者的心肺。

最后的安排非常地温情,终于,下雪了,越下越大,如一床巨大的被子,“被子下面熟睡着一个善良而又苦难的灵魂”,苍天有情。

文章进行到这里,我们的感情跟随着“我”翻山越岭、一路跋涉,由冷漠淡然走到悲天悯人、温暖而感伤。

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是完整匀称的,有头有尾的,内部材料的组织也是周严缜密,并且有起伏有变化,扣人心弦。

全文分析结束。

同学们不一定要像我这样分析得这般细,但几个大的转折点、重要的地方还是要分析到位。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与分析,但一定要建立在对客观的原文的基础上,并能够自圆其说,要完整,不要自我矛盾。

3、文本结构的安排涉及诸多环节,对此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予以具体阐述。

答:结构安排的考虑有这样几个方面: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进行回答。不一定三个方面都分析,分析一个方面就行了。可以参照上面对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的分析,这个故事的过度与照应,开头与结尾,有很多处理得好的细节,请同学们注意,比如,在开头部分,“我”的冷漠与淡然,到最后变得那样的缠绵和对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的牵挂,这样的对照,是很引人入胜的。

4、层次和段落是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层次安排好了,文本的结构框架就确定了。阅读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谈谈小说围绕情感变化安排层次的艺术特征。

(这篇小说在上面已经分析了,请参考。)

答: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发展为顺序来安排层次,即按照:冷漠——热情——同情——关心——牵挂这一感情变化发展为顺序来安排层次,使文章的思想内容自欺欺人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既反映了作者的心情的变化,也能通过阅读而影响读者的情绪,这对强化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5、阅读19世纪德国作家克莱斯特的短篇小说《智利地震》,谈谈你对小说结构艺术手法的感受和思考。(见教材P61-62)

答:先了解一下小说的主要特点:第一,小说具有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第二,小说要描写具体、真实的环境;第三,小说要塑造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

《智利地震》,让读者从头至尾会笼罩在当时浓浓的封建宗教的乌云中:小说主人公荷塞发与家庭教师相恋未婚先孕,被教会判处死刑。突然袭来的大地震让她和恋人奇迹般地逃脱了被处以死刑的命运。出于教徒的虔诚,荷塞发在地震后重返教堂忏悔,最终与恋人双双死于遭受封建宗教思想毒害的教徒棒下。

小说开始是非常紧张的,荷塞发就要被处死,她的恋人也准备自杀殉情,这时,地震发生了。九死一生的恋人相聚在一起,劫后余生的人们似乎接纳了他们,他们也以为经过惨烈的地震,人们会忘记会宽恕,此时的描写是疏缓和缠绵的。但是,当他们重返教堂,神甫将矛头指向了他们,小说骤然紧张,一场混战,愚昧的信徒残忍地杀死了他们。(具体分析请参见教材P61、62的分析。)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答案之三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文”,这里的“文”包含多层次的内涵,请结合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梳理。(见教材P71、7

2、87、88、89、90—95)

答:教材中“言之有文”中的“文”首先是指文本写作中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准确,畅达和简洁;然后是指文本写作中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包括:声韵美与辞藻美,感情美与理性美,朴素美与华丽美。(不能只答这些,还请自已结合教材内容来答)

2、写作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形式将写作者运思谋篇的思维成果外化为具有阅读交流功能的文本的活动。从保证阅读交流的有效性角度来看,书面语言表达应具有相应的基本特征和美学特征,结合自己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书面语言特征的理解。(见教材P81、82、83-95)答:语言的基本特征和美学特征,第一题中都讲到了,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不必每点都谈,分析一两点就可以了,比如什么叫做“简洁”,什么又是“畅达”。(不能只答这些,还要结合自己的写作、阅读实践来答些)

3、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表达方式。请结合不同的文体,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答: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要了解每一种表达方式的定义、特点和类型。(然后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对其中一两种的理解。)

(见教材P98、101、102、105、107)

4、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的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达技巧”。请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见教材P109--121)

答:表现技法包括:叙述技法,描写技法,说明技法,议论技法,抒情技法。

叙述的表现技法有这样几种: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平叙法。

描写的表现技法有:烘托法,对比法,错综法。

说明的表现技法有: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

议论的表现技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

抒情的表现技法有:客观法,主客化合法,主观法。

5、运用教材有关“言之有文“的相关理论解释,阅读散文《雪野里的精灵》,对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技法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

答:语言分析:

文章写了千年银杏树和雪地里星星点点的小花小草,一大一小,一个穿越千年,生命不断裂;一个每年一枯荣,生生死死。“我”的感受是什么呢?在定林寺苍劲高大的银杏树面前的感受是:“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而在小花小草的面前,“我”的感受是:“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感觉的描写准确而美丽。(同学们还可以自己举例)

表达方式分析:

文章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举例如下:

叙述——“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哨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挟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里,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菌,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

抒情——“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

表达技巧分析:

对比法: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高大的银杏树与星星点点的雪中小花小草的对比,以银杏树的高大更加衬托出它们的小,二是小花小草的孱弱与严寒天气的对比,但它们正因其小而显得有一种特别的伟大和美丽,那就是它们的以渺小的身躯“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雪地里”,“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答案之四

1、教材认为,只有在一种文体的特定要求范围之内来讨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的问题,才具有实际的和实践的意义。请结合教材,谈谈你对文本构成要素中的文体差异问题的理解。(见教材P131—138)

答:这道题的表述也非常地弯弯绕,我翻译一下:我们只有在同一种文体(比如,实用性文体:消息与通讯、调查报告与总结;析理性文体:评论、学术论文;审美性文体:散文、

诗歌、小说)的情况下,讨论什么是思想、材料、结构、语言以及它们的特点,才是有实际意义的讨论,所以,请你结合教材,从思想、材料、结构、语言几个角度来谈谈文体差异。

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在不同类型的文体中,1、材料的选用和表现不一样;2、思想所呈现的形态不一样;3、结构安排不一样;4、对语言的要求不一样。

分析:

(1)、材料的选用与表现:

比如:新闻的材料必须真、新、精。而调查报告的材料,要求则是真实和全面。理论性文章对材料的要求是真理性和权威性。散文的材料,要求则是形象性、生动性、审美性。

……

(2)、思想所呈现的形态:

比如:新闻要求绝对的客观真实,不允许把作者的见解搀和其间,所谓零度感情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作者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但只是间接地体现其写作意图。理论写作中,思想是以论点的形式直接提出,并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以确立。

……

(3)、结构安排:

比如:新闻的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科技论文的结构通常是绪论、材料与方法、观察与结果、讨论、总结、图片与说明、参考文献、外文摘要。诗歌要求分行分节,戏剧要求分幕分场。

……

(4)、语言:

比如:语言的准确性是任何文体都要求的,但其准确性要求的具体内涵也是因文体的不同而不同的。理论写作的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概念使用的科学性,文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则是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其效果是通过尽量具体的感性形象的描写,唤起阅读者相应的审美想象,从而在阅读中完成其文学形象的再创造。

……(同学们不一定每点都分析到,能分析一两点即可。)

2、简述意识功能的三种基本方式与文体的三大类别。(见教材142页)

答:意识功能的三种基本方式:实践的,精神的,艺术的(宗教的意义方式,教材不讲,整个中国大陆都不讲,我们在这里也不讲,尽管它存在着),并根据此而将文体现象概括为:实用(认知)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三大类别。

3、结合教材关于三种基本文体类型的相关知识,分别找出一篇例文,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本分析各自的文体特征。(见教材P150—155)

答:

例文:消息一则,属于实用性(认知)性文体

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

新华网成都5月12日电(记者刘谨)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位于北纬31度、东经103.4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地震灾区还发生了数百余震,最高震级达6级。

据政府官方消息,截止12日24时,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等详细灾情仍在进一步统计核实中。

分析:这则消息体现了新闻真、新、精的特点,通过客观的报道,告诉人们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情,情况是怎样的,数字是准确的。其结构是:标题,导语,结语。

例文:析理性文体(略)

例文:审美性文体

以本次作业第五题中的微型小说《烛心》为例

这篇小说的思想在哪里呢?读了它,你会意识这种误会在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自私、小我、冷漠、以小人之心看世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等等。但小说作者没有站出来讲,因为这是不允许的,它通过对一个误会的准确而简洁的叙述让你去想。结构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平铺直叙讲出来的,故事完了,小说也就收尾了,整篇小说就是用了叙述的手法,没有描写,更没有抒情、议论。但语言是生动而简洁的,里面两个人物形象是鲜明生动的。

4、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散文、诗歌、小说等审美性文体特征的理解。(见教材174、178页)

答:

散文的特点:选材自由,题材广阔;手法灵活,形式多变;结构独特,形散神聚;文笔优美,个性鲜明。

诗歌的特点:诗的本质专在抒情;以意象作为抒情的载体;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小说的特点:具有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真实的环境;塑造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

(不能只答这些,还请结合实践分析)

5、分析微型小说《烛心》,尝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艺短评。

《烛心》这篇小小说能以小见大,全篇没有一句议论的话语却通过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对话,言行。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内心世界。歌颂了小男孩纯洁、善良、童贞的内心世界。有力地鞭挞了这成人世界的阴暗、复杂。让小男孩的“烛心”照亮了这个世界温暖了人们的心。

这篇文章跌宕起伏,一个“乔迁新居”。写出了小薇的高兴、幸福。“还没收拾完毕“说她很忙碌。接着文章急转直下“突然停电,室内一片漆黑”。新居主人的心情也随之降到了最低点。烦躁、邪恶、阴暗、猜忌的心理也随之而来。一阵阵挚着的敲门声,把她唤醒,门开了,一个活泼的小男孩出现了:“阿姨,你家有蜡烛吗?”这说明小男孩的天真、稚嫩。不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阴暗。本来小男孩是想听到女主人说“没有”。好把蜡烛拿出来给她一个惊喜。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美好的行为,然而却引起女主人的误解,以为是来借蜡烛的,由此加深了女主人不好的心情,和猜忌的心。面对一个不懂世故的小男孩,极不友好地说出了拒绝的话,紧接着就要关门。这时小男孩并不知道女主人的心思,急忙拿出蜡烛。这里用了变戏法,高高举着描写了小男孩,天真、活泼、可爱的样子。结尾是整个小说的**。用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说明小薇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和教育。同时给读者也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黑夜掩饰了一切,烛心却给人以光明、温暖,新的希望。这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写,恰到好处:女主人与小男孩;烦躁与快乐;复杂、阴暗、猜忌与天真、活泼、纯洁;漆黑的夜与光明的烛心。双手捂面——女主人羞愧难当,她怕她的丑陋玷污了她也曾有过的纯真的心,这里我们看到了良知的回归与复苏。作者用语精当。

《基础写作》期末作业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第七章结构 一、问答题: 1、文章结构的原则是什么?文章结构的原则有四点:(1)、文章的篇章结构要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和内在联系;(2)、文章的篇章结构必须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3)、文章的篇章结构要体现不同文体的特点; (4)、文章的篇章结构要求自身做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2、谈谈思路与结构的关系。思路是思想运行的路线。思路是结构的内在依据。思路的起始、结尾以及曲伸流转 便是文章的结构形式。思路清晰,结构才清晰条理。因为想得清楚,才写得清楚。而结构是思路的物化形式,是思路在文章形式上的具体体现。结构可以检验并促进思路的清晰条理。因此,安排文章的结构,深思熟虑,理清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3、谈谈层次与段落的区别。①划分的依据不同:层次划分的依据是内容;段落的划分依据是表达。 ②两者在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层次是仅次于篇的结构单位;段落是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③两者的大小不同:一般层次大于段落。在一些短小文章中,比如语文课本上选的文章,层次等于段落,这时的层次相当于一个“意义段”。 ④两者的外部征象不同:段落有“换行”另起,开头空两字的明显标志;而层次没有。层次的划分必须经过阅读,根据内容的次序来划分。 4、安排文章的层次应注意什么? 其一,应根据不同文体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常见的安排层次的方法如下:①记叙文,主要按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来安排。A 按照时间顺序安排;B 按照空间顺序安排;C 按照时空交错的方式安排;D 按照认识发展或者感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②议论文,大多按照问题的性质和事物的几个不同侧面来安排。A 总分式;B 平列式;C 递进式。③说明文主要按照被说明的事物的实际情况结构文章。 其二,层次安排的次序,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不得随意措置或颠倒,以免整体松动、脱节。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以性质不同的三个材料安排的三个层次就是按照战士的职责与义务安排的,不能随便调换。 其三,文章层次的安排应有主有次,不可平均用力。主要之处要详写,使材料丰厚,内容充实;次要之处要略写。如此,文章内容疏密有致,文势节奏分明,波澜起伏,生动活泼,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5、划分段落的要求有哪些?划分段落的要求有三条: A 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完整性”。这一条主要针对段落的“意义段”而言。意思是说,一段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不可把一些互不相干的意思放在一个段落里,即段落内容要单一;另外一层意思是,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集中讲完,不要这一段说一点,那一段说一点,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搞得支离破碎,即段落内容的“完整性”。这一条是划分段落最基本的要求。 B 划分段落要长短适度。段落的长短措置主要根据该段在文章整体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该段所阐述的内容

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从中央电大的《基础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看来,试题将出得比较活,同学们特别要注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一、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二、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 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寒的博客(https://www.sodocs.net/doc/a515631471.html,/twocold),每篇文章都是

2010年7月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号:2412 2010年7月国开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17年6月5日; 2017年春期考试时间:2017年6月25日11:00至12:30。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标“√”,错误的标“×”) 1.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对) 2.写作的一般规律,是指在写作活动中的某个因素、某个阶段、某个方面的特定范围之内起作用的具体规律。(错) 3.文本思想即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基本的意旨或者倾向。(对) 4.-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而不是若干层次组成。(错) 5.真正的辞藻美来源于语词的恰当使用与文本的整体表达效果的相互融合。(对) 6.第一人称,我们通常称之为“万能人称”。(错) 7.抒情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是依附性,其次是非语言性。(对) 8.演绎是从个别事理中推论出一般原理的一种论证结构方式。(错) 9.议论技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和反证法。(对) 10.消息和通讯是析理性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错)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从写作的一般属性来看,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写作的个体性特征; (2)写作的实践性特征; (3)写作的创造性特征。 2.简述写作过程中对典型材料进行选择的要求。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 (2)材料要最有精神启迪效果; (3)材料要具有可读性。 3.简述描写的三种表现类型。 (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2)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3)场面描写: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的综合性描写。 三、分析论述(16分) 分析并阐述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实用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其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如报告、解说; (2)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其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3)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文学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超功利性、(感性)形象性、情感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每个要点4分,文字阐述4分。答题要点仅供参考,评分不必拘泥本参考答案,只要学生回答合理,论述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50分)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古往今来,诸如成功、失败、荣誉、毁谤、困难、挫折等等,无一不要人们面对,其时总会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镇定,有人慌乱;有人理智,有人糊涂。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我们也需要面对许多事情…… 请就以上材料,围绕“面对”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1

基础写作期末整理

名词解释 应用文:是人们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指导工作沟通信息,具有极强实用性的文章。 公文:即公务文书。它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法定主权所制定的文件。它是各类机关单位发布政令、传达工作意图、联系公务、记载工作活动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通知:是一种知照性公文,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文件;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中,通知的使用频率最高,其用途也是最广泛的。 通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通报有关情况的公文。 报告:与请求相对应的报告,是行政机关和党的机关都广泛采用的重要上行文。它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公文。 请示:机关单位经常使用的一种陈请性上行文。它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计划:为完成一定时期的任务而事前对目标措施和步骤作出简要部署的事务文书。及事务文书的常用文体。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要完成的任务或要做的工作预先出设想、部署的文书。 总结:就是在某一阶段的工作结束之后,对其进行检查,反思和研究,找出经验教训,以形成理论性、系统性、规律性的书面认识材料,并用以指导未来的实战,也叫小结。 调查报告:是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和认真严肃的研究所撰写的反映客观事物,揭示本质、规律的书面报告。常见的调查、调查记、调查汇报、调查综述、情况调查、考察报告等。 简报:传递某方面层的简短的内部小报。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用来汇报、反映、沟通情况和交流经验的文体,它不能代替正式公文,也不公开出版。 规章制度:是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规则、规程、制度、守则、公约、须知等的简称,它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的秩序,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制定的一种具有法规性和约束力的,要求有关人员必须按章办事,共同遵守的事务文书。它是在一定范围内要求人们必须工内遵守的规范和准则。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从中央电大的《基础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看来试题将出得比较活同学们特别要注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一、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你得思考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 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二、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 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博客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的点击量数千条留言与评论盛况空前。目前他的博客点击量是排在世界第一位足足3亿。这就是写作的交流性。 三、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先看“材料”。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这里就有对材料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最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表达我们就选择什么材料。“选择”就是“取”与“舍”两个方面因为有的材料很可能没有作用甚至起反面作用因此选择、取舍很重要。所以由此看来思想依赖材料来表达而材料的选择又受制于思想是双向的。 那么哪些材料可以是用的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教材中说了三点要有代表性要有精神启迪效果具有可读性。 再看“思想”。“思想”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意旨或倾向以及情感。“思想”是需要提炼的什么样的“思想”最能为阅读者所接受呢有三个要求真实、深刻、新颖这也是文本思想的提炼应达到的要求。在什么基础上进行提炼呢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还要看到材料背后深藏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要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四、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这道题应该同学们自己来答。怎么答呢举一篇自己的文章为例写写其思考过程、行文过程、修改过程就可以啦。五、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这类题怎么答呢 首先要说出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所体会到的思想与情感。要注意其题目题目常常是文章的眼睛与心灵。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然后分析这个思想与情感是怎样得出的呢从文章的“材料”——几个故事、议论名人名言中得出来的。第一个故事小时候与祖母一起吃饭时祖母的“谢饭”她说的那些话这让“我”对“天”有朦胧的谢意与感激但并不明确。第二个故事“我”到了国外读到爱因斯坦的故事并把他与中国的介之推联想到了一起两人虽然远隔千里、远距千年但都有一样的情怀伟大的谦虚与胸怀。

《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第七章结构 一、问答题: 1、文章结构的原则是什么? 2、谈谈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3、谈谈层次与段落的区别。 4、安排文章的层次应注意什么? 5、划分段落的要求有哪些? 6、常见的照应方法有哪些? 7、怎样使文势波澜起伏、曲曲折折? 8、如何理解段落的“单一性”、“完整性”? 二、名词解释 1、文章的结构 2、思路 3、层次 4、段落 5、过渡 6、照应 7、开头 8、结尾 三、判断题 1、结构有构成文章、突出主题、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2、没有结构,便没有文章。 3、思路清晰,文章的结构才清晰条理。 4、文章的结构完整:指文章的结构有头、有身、有尾,不残缺。 5、文体不同,安排层次的方式也不同。 6、过渡、照应是使文章篇章结构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 7、“开门见山”是议论文的开头方法;“曲径通幽”是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8、文章的组织结构与主题的变化无关。 9、“文无定法”是说文章的结构没有原则。 10、“文如看山不喜平”是说文章的结构安排应灵活多变,错综见意。 11、过渡照应是使文章篇章结构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 第八章表达方式 一、问答题 1、描写和叙述有什么不同? 2、说说细描的特点。 3、说说白描的特点。

4、抒情的作用有哪些? 5、抒情的要求是什么? 6、为什么抒情要有真情实感? 7、说明的要求是什么? 二、名词解释 1、叙述 2、倒叙 3、描写 4、直接描写 5、间接描写 6、细描 7、白描 三、判断题 1、叙述的本质是交代过程。 2、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开卷兴波、引人入胜,所以写作中应多用倒叙。 3、抓住特征,粗笔勾勒是细描的特征。 4、议论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5、心理描写是打开人物心灵奥秘的钥匙。 6、驳斥论据比驳斥论点更重要,因为它可以釜底抽薪。 7、抒写情怀是从文章写作方面认识抒情的作用。 8、论证的基本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9、解说性是说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10、在说理中,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1、对居室处所的描写属于场面描写。 第九章语言 一、问答题 1、谈谈语言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2、为什么说语言是写作构思的基本工具? 3、积累语言的途径是什么? 4、怎样才能使语言准确? 5、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有哪些? 6、使语言朴实的方法有哪些? 7、为什么语言要生动? 8、增强语体意识的意义是什么? 二、名词解释 1、语体 2、语言朴实 3、语言简明 三、判断题 1、语言是文章表达思想的工具。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1)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应部分同学要求, 本人根据老师提纲讲解课上所讲内容而整理出该份资料,其中的红色字体代表了老师所讲的重点、讲解、补充及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绪论(有些老师说这部分不考) 1.什么是写作? 2.谈谈你对写作的认识。 3.总结一学期学习写作的收获(包括兴趣、意识、能力三方面),你计划第二学期如何继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章散文 1..如何理解散文概念的多种含义? 2.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散文分成几类?各类散文有什么特点? 3.散文文体有哪些特征? 4.散文叙事有什么特点? 5.清人王夫之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补充: 6. 散文笔法P21 第二章诗歌 1.诗歌有哪些分类? 2.诗歌的特征有哪些? 3.情感对诗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诗歌情感有什么特点?(该点老师说可以降低重视度)4.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举例说明诗歌意象形成的过程。 5.诗歌中架构意象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补充:6. 诗歌的押韵P69--71 第三章小说 1.小说文体特征是什么?

2. 小说叙事有什么特点? 3. 按内容特征分,小说分为哪几类?P96 4.小说人物塑造有那些主要技巧?P99 5.小说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109 6.小说情节的要求与主要因素是什么?P114 7.小说为何要巧用细节?P120 8.小说两种叙事视角的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杂文 1.杂文与一般性议论文主要有哪些不同?(理解) 2. 杂文作为边缘文体有哪些文体特征?P203 (“杂文作为边缘文体”指的是杂文边缘于议论文与文学之间) 3.形象性议论对杂文写作有哪些影响?(降低重视度) 4.杂文形象性说理有哪些方法?P211 5.试举例说明“就事论理法”的写作技巧。 第六章消息 1.消息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2.消息的叙事特征是什么? 3. 如何理解消息事实的完全真实? 4.什么是导语?导语有何作用?如何才能写好导语? 5.消息的结构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点? 6.什么是消息背景材料?有些消息为什么要交代背景? 7. 消息标题有那几种?有多少种配置方式? 第七章通讯 1.通讯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2.通讯与消息的异同是什么? 3.什么是事件通讯? 4.什么是风貌通讯?

《基础写作》参考答案

第一章写作、写作学、写作课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写作? 一般来讲,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阐明事理的活动。说通俗一点,写作就是写文章。写作时,作者借助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思想——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固定化、外物化、形式化,形成一种有物有序的东西——文章。 2.谈谈写作的社会性的表现。 (1)、写作因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也可以说写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殷周以前,没有文字的洪荒时代,人们?口耳相传?、?声气相求?、?结绳明。 (2)、社会生活激发了作者的写作欲望。?人禀七情,应物斯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是说人有七情六欲,都是因外物的变化而感发。人在社会生活中因外物的感触,因遭逢际遇的困扰,心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怀,才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如果没有社会生活,作者无感无会生活与写作活动,一个催生,一个反映,互为因果,两不分离。 (3)、社会生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写作材料取自于社会生活,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早在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列宁也说:?我们的感觉、我们的不可能写出文章。 (4)、社会生活影响作者的写作思想。写作的主体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社会生活、时代精神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思想。此时代此环境的作家在选材、立意、写作形式,运用的写作方法等方面与彼时代、彼环境的作家都不同。有人曾给老舍说,让他与山西的赵树理换一下,老舍说,那我就完了。 (5)、社会生活影响读者的品评意向,从而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读者是写作的受体。他们的世界观、文章观、审美情趣、阅读倾向都受其所处的社会生活在这里,读者的意见是基于现阶段人们对文章与文学的不同观念并反馈给作者的,尽管作者作了解释,也说明他对读者的意见有所关注。 (6)、社会生活能帮助作者克服主观偏见。列夫〃托尔斯泰在开始写作《安娜〃卡列尼娜》时,曾把安娜构思成一个坏女人,但是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受到现实生活的启迪,他断然改变了最初的构想,把安娜描绘成一个正面的带有复杂性格的上层俄罗斯妇女形象,充分体现了生活(7)、社会生活可以启发作者获得写作技巧。柳青在《生活是创作的基础》一文中说:?技巧从哪里来的呢?一般地认为技巧从别人书里学来的,前人的书或者现代人的书。其实呢?其实,技巧主要地也是从研究生活来的。?(《创作例话》第20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写作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写作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写作的规律与技巧也孕育在丰厚的社会生活之中。技巧的形成和创新主要来自对生活的研究。所谓?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即为一例。 二、名词解释 1、写作: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阐明事理的活动。说通俗一点,写作就是写文章。 2、写作学:写作学是研究文章制作的基本规律及方法的科学。说简单一点,写作学就是研究如何制作文章的学问 三、判断题 1、从本质上讲,写作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2、社会生活可以启发作者获得写作技巧。√ 3、写作学是研究文章制作的基本规律及方法的科学。√ 4、写作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5、文章是一个流变的概念。√ 6、?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是说研究社会生活,可以获得写作技巧。√ 7、写作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达三个阶段。√ 第二章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物——意——文?转化律? 这个规律也称双重转化律。是说写作过程必须实行两重转化,即由物至意,再由意至文。 由物到意,这是第一重转化。这重转化就是客观外物经过作者的观察、了解,映入作者的大脑,又经过大脑的思考、分析、综合,注入作者的理解、 由意到文是第二重转化。这重转化是把第一重转化的结果经过再认识、再深化、再整理,使之更加深刻、完整、严密、精细,更有逻辑性、条理性,并 规律,任何作者写任何文章,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电大《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基础写作》题库及答案一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 ( )1.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 )2.写作的特殊规律,是指在写作活动中的某个因素、某个阶段、某个方面的特定范围之内起作用的具体规律。 ( )3.一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而不是由若干层次组成的。 ( )4.文本思想即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或倾向。 ( )5.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彼此配合、关照和呼应。如果说过渡体现的是上下文之间的直接联系,那么照应体现的则是前后文之间的间接联系。 ( )6.语言具有简单性和单一性的思维与交际功能。 ( )7.第三人称叙述,我们称为主观叙述。 ( )8.抒情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是依附性,其次是非语言性。 ( )9.评论和学术论文是析理性文体的两种基本类型。 ( )10.演绎是从一般原理中推论出个别事理的一种论证结构方式。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从写作的一般属性看,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写作者在运用说明方式进行写作时,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请简要解释。 3.简要说明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 三、分析论述题(16分J 分析并说明新闻写作、理论文章写作、实用文体写作在材料选择中的主要不同之处。 四、文章写作题(50分)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每年ll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此节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关吃火鸡的习俗有这么一说:1620年冬,102位不愿忍受英国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五月红花”号船历尽艰辛,来到北美大陆,

基础写作作业1

基础写作形考作业 作业1 1.答:(P4-5)1。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2。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3。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达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2.答:(P11-12)1。参与写作的真实的读者;2。参与写作的隐含的读者;3。双重主体:作者与读者来信的相对性。 3.答:(P26\27\38):“言之有物”是中国传统写作理论始终强调垢一条基本写作规律。所谓“言之有物”。 就是要求写作成果含的丰富而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出写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体验认识。写作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精神交流的一种基本手段,而言不由衷或者言之无物显然都不可能达到与阅读才进行精神交流的目的,因此从写作的精神交流性特征来看,是否言之有物是评价写作成败的最基本的标准。写作成果如果不能首先达到言之有物的要求,那么它即使在其他方面达到很高水平,也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写作,因为它并不具有写作的精神创造性的交流性,因而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从写作表达的角度来看,言之有物之“物”。即通常所说的文本内容,包括文本材料和思想方面要素。4.答:(P32-38,P40-43)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规律的要求对其进行识别与选择。1。应当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2、应当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3。应当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写作者在原始材料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写作意图和文本思想之后,为了这种思想获得有效表达,就需要对所积累的原始材料进行新的选择。1、材料要最具有代表性;2。材料要最有精神启迪效果;;3。材料要具有可读生。 文体思想的提炼,目的在于依据写作规律的要求,使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1。在尽可能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3。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5.答: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善意或倾向以及情感。文本思想是通过材料表现出来,选取新颖、典型材料表达文章中心。本文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选取典型材料表达中心思想。本文中心是表达人们对大自然,感谢天地养育之情。选用了外国朋友感谢上天;小时候祖母的谢天,时常教诲自己要爱惜粮食,感谢上天;爱因斯坦和介之推在成功面前总是念念不忘,感谢同事,朋友;再到雨果对约伯的推崇。所选取一系列材料生动新颖,具有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1。外国家庭吃饭谢天;2。小时候外祖母的谢饭;3。家因斯坦感谢同事、朋友。4。 雨果对给约伯的推崇。这些材料让读者能与作者能从普遍,更深层面去领悟了谢天的道理,更形象,更生动告知人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 作业2。 1.答(P52):“言之有序”指文本的结构安排。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的安排。是写作者按照思想表达的要求而将所选定的材料妥善地组织成一个符合语言表达要求的有机整体过程中所进行的谋划和安排,以及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方式和方法。就是要求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够符合语言表达的线性特征所体现的本质要求,使文本思想内容表现过程具有严密而又灵活的线性表达式秩序,其目的在于使阅读者能够循此而最有效地实现与写作者的交流。 2.答(P55-57)(1)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完整匀称;(2)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周严缜密;(3)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 作为人的精神创造活动产物,成功的写作成果对写作者和阅读者来说,都会产生一写审美效果。这里暂且不论以审美创造为其本质特征的文学写作。仅就一般写作而言,写作的审美效果更多地来源于文本的形式美。一般来说,构成文本形式美的因素包括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其中语言表达中的审美问题将在“言之有文”中进行讨论。这里只谈结构安排中的审美效果问题。文本的结构安排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实现与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因此我们也将“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确定为结构安排所应当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它包含完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答案之一 一1、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见教材)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2、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见教材P11—12) 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博客,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的点击量,数千条留言与评论,盛况空前。目前,他的博客点击量是排在世界第一位,足足3亿。这就是写作的交流性。 3、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见教材P26、27、38)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先看“材料”。 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这里就有对材

基础写作作业1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1参考答案 重庆电大巫山分校余 德保 1.教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予以论述。 教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内容和材料两个方面的内容。 材料的涵义: 材料是写作者用来提炼和表现文本思想的那些事 实现象、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 材料的作用: 1.在写作之前,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2.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材料是准确地表达思想的支柱。 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广义材料选择的要求: 1.要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 2.要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 3.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狭义材料的选择: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

2.材料要具有思想启迪效果。 3. 材料要具有可读性。。 思想的涵义: 即指通过文本写作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或倾向。 提炼思想的途径: 其一,在尽可能全面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 其二,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 其三,在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文本思想的要求: 1.文本思想要真实; 2.文本思想要深刻; 3.文本思想要新颖。 2.如何理解从广义的材料概念而言,在具体的写作之前,广博、深入的原始材料的搜集和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从狭义的概念而言,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之中,善于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使思想得以充分的表现的支柱这样的理论观点。

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广义材料选择的要求: 1.要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 2.要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 3.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狭义材料的选择: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 2.材料要具有思想启迪效果。 3. 材料要具有可读性。 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进行分析论述(略)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基础写作》期末作业

《基础写作》期末作业 第七章结构 一、问答题: 1、文章结构的原则是什么?文章结构的原则有四点:(1)、文章的篇章结构要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和内在联系;(2)、文章的篇章结构必须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3)、文章的篇章结构要体现不同文体的特点; (4)、文章的篇章结构要求自身做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2、谈谈思路与结构的关系。思路是思想运行的路线。思路是结构的内在依据。思路的起始、结尾以及曲伸流转 便是文章的结构形式。思路清晰,结构才清晰条理。因为想得清楚,才写得清楚。而结构是思路的物化形式,是思路在文章形式上的具体体现。结构可以检验并促进思路的清晰条理。因此,安排文章的结构,深思熟虑,理清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3、谈谈层次与段落的区别。①划分的依据不同:层次划分的依据是内容;段落的划分依据是表达。 ②两者在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层次是仅次于篇的结构单位;段落是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③两者的大小不同:一般层次大于段落。在一些短小文章中,比如语文课本上选的文章,层次等于段落,这时的层次相当于一个“意义段”。 ④两者的外部征象不同:段落有“换行”另起,开头空两字的明显标志;而层次没有。层次的划分必须经过阅读,根据内容的次序来划分。 4、安排文章的层次应注意什么? 其一,应根据不同文体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常见的安排层次的方法如下:①记叙文,主要按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来安排。A 按照时间顺序安排;B 按照空间顺序安排;C 按照时空交错的方式安排;D 按照认识发展或者感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②议论文,大多按照问题的性质和事物的几个不同侧面来安排。A 总分式;B 平列式;C 递进式。③说明文主要按照被说明的事物的实际情况结构文章。 其二,层次安排的次序,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不得随意措置或颠倒,以免整体松动、脱节。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以性质不同的三个材料安排的三个层次就是按照战士的职责与义务安排的,不能随便调换。 其三,文章层次的安排应有主有次,不可平均用力。主要之处要详写,使材料丰厚,内容充实;次要之处要略写。如此,文章内容疏密有致,文势节奏分明,波澜起伏,生动活泼,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5、划分段落的要求有哪些?划分段落的要求有三条: A 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完整性”。这一条主要针对段落的“意义段”而言。意思是说,一段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不可把一些互不相干的意思放在一个段落里,即段落内容要单一;另外一层意思是,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集中讲完,不要这一段说一点,那一段说一点,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搞得支离破碎,即段落内容的“完整性”。这一条是划分段落最基本的要求。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12)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12) 盗传必究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本思想:写作学研究中所说的“思想”,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即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或倾向。文本的思想,不是像通常所理解的“思想”那样,只是理性和观念性的东西,它还包含着情感因素,甚至在某些类型的文本写作,例如文学创作中,还可以是以情感因素为主的。当然,情感并非无本之木,在心理根源上,情感是与理性相通的,否则情感将会变成不可分析和认识的怪物。正是从这种意义上,写作学仍采用“思想”这个概念来指代写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某种意旨或倾向。它是从写作者对所积累的原始材料所包含的意义与价值的体验、思考和感悟中形成的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是人自身的某种感受、认识和评价。 2.过渡:过渡是使文本内容前后连贯的一种重要结构手段。结构安排要求做到布局严密,衔接自然,前后贯通,形成有机整体,离不开过渡的有效而巧妙的安排。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它在文本结构安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关的两个层次或段落衔接紧密,转换自然,天衣无缝。需要安排过渡的情况主要有这么三种:一是由开头部分进入主体部分,或是由主体部分转入结尾部分,都应有过渡衔接,才能使全文结构严密而完整。二是当文本内容转换时,例如由一个材料、一个事件、一个观点的叙述或论证,转入下一个材料、事件或观点的叙述或论证时,一般要用过渡来衔接。三是当表达方式或表现方法变化时,例如由抒情转入叙述时,或者由叙述转入议论时,通常也应当安排过渡,以使读者的理解跟上写作者思绪的变化,不至于造成阅读理解上的混乱。常见的过渡方式主要有这么三种:过渡 词,过渡句,过渡段。 3.声韵美:汉语表达是以音节作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每个音节都是特定声、韵、调的结合体。如果在写作中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安排,使音节的组合适当匀称,并注意音节组合中声韵的协调和声调的配合,就能使语言表达在声音形式上产生一定的美感效果。声韵美,正是指写作者恰当地利用和发挥语言的声音特性,使语言表达具有一种音节匀称、声韵和谐、节奏优美的表达和阅读的审美效果。 4.文体:所谓文体,一般包括体式和风格两种含义。若专指文本体式,则是指写作活动中有效实现文本构成各要素之间有机融合的一种整合机制。文体作为一种形式规范,就意味着它是一种“尺度”,写作者正是根据精神生产活动对象的“种”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尺度”,并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以此来规范文本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诸要素之间的和谐一致,从而“再生产整个的自然界”,即以观念形态出现并为写作者所主宰了的客观世界——文本。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简述结构安排的原则。

电大《基础写作》基础写作形考答案

《基础写作》形考一答案 (单选)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写作材料的作用()。 选择一项: A. 在写作中寄托作者的情感 B. 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C. 在写作后,材料可以来用证明作者的观点是完全客观的,不带了作者的主观发挥。 D. 在写作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题目2 (单选)创造的前提在于要有不懈追求的创新意识,创造的基础在于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的成功在于要有捕捉灵感的能力,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选择一项: A. 个体性 B. 创造性 C. 通变律 D. 实践性 题目3 (单选)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体心灵对写作客体的一种对象性限定,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意义的一种生气灌注,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载体的匠心独运,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选择一项: A. 创造性

B. 实践性 C. 个体性 D. 通变律 题目4 (单选)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写作的特殊属性()。 选择一项: A. 化生性特征 B. 书面性特征 C. 参与性特征 D. 交流性特征 题目5 (单选)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选择一项: A. 个体性 B. 通变律 C. 实践性 D. 创造性 题目6 (单选)写作应遵循文有大法,无定法;字字古有,言言古无,体现的是()的写作基本规律。 选择一项:

A. 写作化生律 B. 写作整合律 C. 写作转化率 D. 写作通变律 题目7 正确 (多选)广义材料的选择要求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应当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 B. 应当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 C. 应当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材料 D. 应当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题目8 (多选)对材料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层次分析 B. 阶段分析 C. 逻辑分析 D. 部分分析 题目9 (多选)写作思想的基本要求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