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浦东暑假初升高物理补课 初生高物理衔接讲义

浦东暑假初升高物理补课 初生高物理衔接讲义

浦东暑假初升高物理补课 初生高物理衔接讲义
浦东暑假初升高物理补课 初生高物理衔接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

初升高中衔接教程 化学 典型试题举一反三 理解记忆成功衔接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1 知识目标 1、巩固并掌握化合价有关知识; 2、能熟练地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过程与方法 学会思考、分析并总结出有关知识的联系及规律; 学习重点 能熟练地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学习过程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 (1)金属元素:(字旁,其中汞元素特殊)如钠、镁、铜、铁、铝 (2)非金属元素:(字旁、字旁,其中溴元素特殊) 如氧、氢、氮、氯、硫、磷、碳、硅 (3)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 练习:书写下列元素符号 钾钡钙银铂锰氟碘铅锌 二、化合价 1.规律:(1)单质的化合价为 (2)所有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 为。 (3)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价;当氧元素与其它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氧通常显价,其它非金属元素显价;当氢元素与其它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氢通常显价,其它非金属元素显价。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价;+2价; 三四五价;氯有价,氧有价; 铁有、价;铜有、价; 3.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硫酸根()价;硝酸根()价; 碳酸根()价;氢氧根()价; 铵根()价;磷酸根()价; 高锰酸根()价;锰酸根()价; 亚硫酸根()价;碳酸氢根()价; 次氯酸根()价;氯酸根()价; 3应用: (1)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例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铵;硫酸铁;硝酸钙; 氢氧化亚铁;碳酸氢镁;磷酸钡; 次氯酸钙;氧化亚铁;氯化铜; (2)求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例2、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CuSO SO CaCO ZnSO HCl HClO KClO Na SO

初升高物理衔接班

初升高物理衔接班第2讲 初中力学综合 一. 教学目的: 解答力学综合题的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一)概念辨析法 概念辨析法就是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作为标准来衡量、辨析试题所给条件的作用和相互联系,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例1](江西省中考题)一个10N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3s 内移动了15m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阻力是2N ,求:(1)拉力的功率;(2)上述条件下,物体匀速运动了10s ,拉力做的功是多少? 分析:由于物体是水平方向做运动,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根据做功的条件必须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方向上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而本题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尽管作用在物体上,但不做功。 功率是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1s )内物体所做的功。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且物体此时应受平衡力的作用,因此水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则拉力大小可知。最后利用相关公式去求得结果。 解: (1)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N F F f T 2== W s m N t S F t W P T 103152=?= == ; (2)s m s m t S v /5315== = J s s m N t v F S F W T T 10010/52=??='='=' 答:(1)拉力的功率为10W ;(2)匀速移动10s 时拉力做的功100J 。 (二)假设法 就是对物理现象、物理条件、物理过程或物理结果事先作出假设,一般假设为理想状态或特殊情况,然后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作出推理、分析、演算直至得出结论。 [例2](长沙市中考题)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 和B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2:1:=B A ρρ 现将A 、B 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当A 、B 两球静止时,水对A 、B 两球的浮力之比为5:8,则=A ρ kg/m 3,=B ρ kg/m 3。 分析:判断A 、B 两球在水中静止时的浮沉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妨把两球可能出现的浮沉情况都进行假设,进行计算并与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比较,再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A 、B 两球质量相等,则: 1:2::==A B B A V V ρρ 假设两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所受的浮力之比为: 1:2:)(:)(:===B A B A B A V V gV gV F F 水水ρρ 显然假设不成立。 再假设两球都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

初升高衔接

课程目录 开篇语学法指导——————初高中物理的联系与区别第一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方法和物理量 第二讲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描述 第三讲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第四讲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五讲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第六讲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运用 第七讲力重力和弹力 第八讲弹力 第九讲摩擦力 第十讲力的合成 第十一讲力的分解正交分解 第十二讲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

初高中物理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的区别 1、教材方面 初高中物理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初中物理重现象,且探讨的物理现象(或过程)较简单,多数为学生所熟悉的物理现象。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少,认知特点为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高中物理虽然其内容也是力、热、光、电等,但对知识的要求更高,重视现象的本质,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抽象;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且研究问题相对独立,知识点间联系较少;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知识间联系紧密,构成一个物理知识体系;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与提高。 近几年初中、高中物理教材的难度降低幅度较大,中考试题几乎无难、繁题,以应用为主,高考由于受选拔人才功能等客观因素制约,在实际教学中,难度降不下来,因而反使高、初中之间的衔接更困难。 2、教学方法方面 初中阶段,教学内容要求较低,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传授的知道性,课堂密度小,进度慢,有时间对重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习题类型较少,变化少,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习惯大多为接受学习。高中阶段教学进度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对知识的要求也较高,常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高中物理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中必须多对比、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同类问题的共性。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学生逐渐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多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也能勾勒出具体的物理情景帮助解决问题。 3、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 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与不严密性的,然而这些知识有时却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例如初中阶段学习压力时,经常遇到的是水平状态下的情形,结果不少学生形成“压力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势,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了消极影响。高中教材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理想模型,如“质点、单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及简谐运动”等,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多因素的,需要学生抽象地假设一些中间物理状态或抽象出物理情景,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此外还要有空间想象能力,比如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

物理初升高衔接试题

初升高物理试题2013.6.29 一、选择题:( 3*24=72分) 1、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B )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2、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一定为零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米/秒2,它意味着( B ) 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两倍 B.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米/秒 C.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为2米/秒 D.物体任一秒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米/秒 4、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B.速度的增量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在连续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增量都相同 5、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 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 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 6、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D) A.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秒内的平均速度 B.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4秒末的即时速度 C.第4秒内的位移小于头4秒内的位移 D.第3秒末的速度等于第4秒初的速度 7、甲、乙两物体沿一直线同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 t时刻, 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 (B) A.运动时间 B.速度 C.位移 D.加速度 8、若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速度和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则该运动一定不是 (D)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加速度减小的运动 9、有一个物体开始时静止在O点,先使它向东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钟,使它的加速度方向立即改为向西,加速度的大小不改变,再经过5秒钟,又使它加速度方向改为向东,但加速度大小不改变,如此重复共历时20秒,则这段时间内: ( C) A.物体运动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物体最后静止在O点 C.物体运动时快时慢,一直向东运动 D.物体速度一直在增大

(2020年整理)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doc

第一讲 数与式 1、 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0,||0,0,,0.a a a a a a >??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a f x a -<<。 ②()(0)f x a a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f x a f x a ><-或。 ③2 2 ()()()()f x g x f x g x >?>。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 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 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 +1 段进行讨论. 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 例1. 求不等式354x -<的解集 例2.求不等式215x +>的解集 例3.求不等式32x x ->+的解集 例4.求不等式|x +2|+|x -1|>3的解集. 例5.解不等式|x -1|+|2-x |>3-x . 例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5|+|x -3|<a 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 练习 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13x x -+->4+x (2)|x +1|<|x -2|

(3)|x -1|+|2x +1|<4 (4)327x -< (5)578x +> 3、因式分解 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 ()()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 ()2a b a ab b ±=±+ (3)立方和公式 2233 ()()a b a ab b a b +-+=+ (4)立方差公式 2233 ()()a b a ab b a b -++=- (5)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 ()2()a b c a b c ab bc ac ++=+++++ (6)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 ()33a b a a b ab b +=+++ (7)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 ()33a b a a b ab b -=-+-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解因式: (1)x 2 -3x +2; (2)2 672x x ++ (3)22 ()x a b xy aby -++; (4)1xy x y -+-. 2.提取公因式法 例2.分解因式: (1)()()b a b a -+-552 (2)32 933x x x +++ 3.公式法 例3.分解因式: (1)164 +-a (2)()()2 2 23y x y x --+ 4.分组分解法 例4.(1)x y xy x 332 -+- (2)2 2 2456x xy y x y +--+-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资料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1讲 令狐文艳 一.教学目的 1. 总结归纳初中电学基本知识 2. 对题目的基本类型进行总结归类 二. 教学内容 (一)静电部分 1. 静电现象 (1)带电 ①梳子带电:干燥的天气下,梳过头发的梳子会吸引头发,这是因为梳子经摩擦带了电; ②衣服带电:春秋季节,干燥天气下,化纤衣服容易吸尘土,主要是因为衣服经摩擦带了电的缘故; ③塑料捆扎绳带电:把塑料捆扎绳向下捋几次,捋的次数越多,绳子越松散,主要是因为绳子在摩擦时带了同种电荷,绳子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分开。 (2)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叫中和现象;中和现象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如雷电、我们晚上在脱毛衣时看到的电火花等。2. 电荷的种类 我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以及与它有相同性质的电荷叫正电荷,我们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以及与它有相同性质的电荷叫负电荷。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吸引法:准备一些纸屑或轻小物体,如果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就带了电。这种方法较麻烦。 (2)用验电器检验: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专门仪器: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它包括金属球、金属杆、金属铂片,带电体与金属球接触后,金属铂片就会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证明物体带了电。

5. 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不同,摩擦起电过程中,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强的要得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弱的要失去电子带上正电荷,也就是说: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荷由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 6.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都是摩擦起电现象。 (2)接触带电:与带电物体相接触使物体带电叫接触带电;验电器金属球和带电的玻璃棒或带电的橡胶棒接触后带上电荷就属于接触带电。 (3)静电感应带电:当不带电导体与带电的物体相靠近时,由于静电间的相互作用会使该导体两端产生等量的异种电荷。若将导体接地后又断开(或用手触摸一下随即将手离开,则该导体带上异种电荷)这种靠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静电感应带电。 7. 静电现象的危害与防范 (1)雷电 (2)静电引爆易燃物 8. 静电现象的利用 (1)静电复印 (2)静电除尘 (3)静电喷涂 (4)静电植绒 (二)电路部分 1. 六个基本物理量 (1)电荷量Q (2)电流I (3)电压U (4)电阻R (5)电功W (6)电功率P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第一讲数与式 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a,a0, | a | 0,a0, a, a0.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a b 表示在数轴上,数 a 和数b之间的距离. 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① f (x) a(a 0)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a f ( x) a 。 ② f (x) a(a 0)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f (x) a或 f ( x) a 。 ③ f (x) g ( x) f 2 ( x)g 2 (x) 。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 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 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1段进行讨论. 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 例 1.求不等式3x 5 4 的解集 例 2. 求不等式2x 1 5的解集 例 3. 求不等式x 3 x 2 的解集 例 4. 求不等式 | x+ 2| + | x- 1| > 3 的解集.

例 5. 解不等式 | x- 1| + |2 -x| > 3-x. 例 6.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 x-5|+| x-3|< a 有解,求 a 的取值范围. 练习 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x 1 x 3 >4+x (2) | x+1|<| x-2| (3) | x- 1|+|2 x+1|<4 (4)3x 2 7 (5)5x 7 8 3、因式分解 乘法公式 ( 1)平方差公式( a b)( a b)a2b2 ( 2)完全平方公式( a b) 2a22ab b2 ( 3)立方和公式( a b)(a2ab b2 )a3b3 ( 4)立方差公式( a b)(a2ab b2 )a3b3 ( 5)三数和平方公式( a b c)2a2b2c22(ab bc ac) 33223

初中升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物理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关系; 了解高中物理及高考概貌,了解初高中学习脱节点,明确衔接与学法要领; 着眼高中三年乃至一生发展,激发科学情感意志,启迪理想信念。 授课内容: 一、物理学研究什么?有什么用? 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及运动规律的学科。物质运动形成由简单到复杂分别为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和原子核内的运动。 2.物理包括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五大组成部分。高中力电两大块必考,后三块任选一。学好力学是关键。 3.物理与其他学科关联 4.物理与人类社会进步——物理化学支撑的信息时代和生物世纪; 5.物理与个人发展——新一轮高考改革超80%名牌大学要求选考物理;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干什么工作,物理知识及其思维方法将受益终身。 二、高中课程与高考

初高中物理课程中,数学知识脱节点: 矢量与标量;误差与有效数字;三角函数与解斜三角形;一次函数图象的斜率与截距; 二次函数(图象最值顶点,斜率变化等);解析几何曲线斜率与变化率,极限与微分思想。 三、高中物理难学吗? 具体到抽象——概念重深入理解,“记”不管用;简单到复杂——规律应用分析难。一看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穿,不点也穿;定性到定量,标量到矢量,公式加图象,数学不习惯,而且跟不上;课堂容量加大,进度较快,需要自律自省自学。 四、高中物理怎么学?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 1.持之以恒的课前预习习惯; 2.咬文嚼字,注重理解的阅读习惯; 3.认真听讲,做笔记的习惯; 4. 独立作业,做题“三多”的习惯; 5.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 6.勤观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优化学习方法 1.着力“三基”,弄清概念规律方法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概念——为何引入,如何定义,物理意义,本质内涵,适用外延,相关相近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物理量遵循的运算规则等;规律——适用条件和范围,解决什么问题,使用注意事项等。 2.强化训练,把课本渗透的科学思想方法转化为解题的技能技巧 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与类比法,等效法与对称法,极限法与特值法,极值法与临界法,图解法与图像法,微元法与求积法等思维技巧。 小题大做,大题选做,真题多做,难题少做,怪题不做,错题重做,多题一做;每天多做一道题,三年累积见功底 3.提前补习数学,为跨越障碍提供支持 矢量与标量,误差与有效数字,三角函数,函数及其图象,截距和斜率,极限思想。 4.质疑意识,批判精神,探究学习,实践至上;科学精神的核心在创新

初中升高中物理教材衔接知识点归纳总结13牛顿第二定律

衔接点13牛顿第二定律 1 【基础知识梳理】 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2、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 3、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同向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2)瞬时性;加速度与力是瞬间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同体性:加速度和合外力(还有质量)是同属一个物体的 (4)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 2、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 3.求出合力.注意用国际单位制统一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建立方程并求解. 3、超重和失重 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1.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3 kg的物体B用轻质细线悬挂,A、B接触但无挤压。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g=10 m/s2)

A .12 N B .22 N C .25 N D .30N 【答案】A 【解析】剪断细线前,A 、B 间无压力,对A 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弹簧的弹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21020A F m g ==?=N 剪断细线的瞬间,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 B A B m m g F a m m =+-+ 代入数据得整体加速度为:6a =m/s 2 隔离对B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B B m g N m a -= 代入数据解得:12N =N ,故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 . 2.如图所示,小球从轻弹簧正上方无初速释放,从小球开始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度和所受的合力的变化是 A .合力变大,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小 B .合力与加速度逐渐变大,速度逐渐变小 C .合力与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 .合力、加速度和速度都是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C 【解析】小球与弹簧接触后,受重力和弹力作用,开始重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向下,则加速度方向向下,向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重力和弹力相等后,弹力大于重力,合力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向上,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小运动。所以合力和

2020年初高中衔接物理重点10 力的合成与分解-(解析版)

衔接点10 力的合成与分解 知识点梳理 一、力的合成 合力和分力的定义: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力的合成的定义:求几个力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表示两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求一个力分力的过程和方法叫做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为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那么力的分解也应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当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合力时,那么分力应该是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相当于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邻边.学科#网 2、正交分解法: 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 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①首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确定正方向. ②把各个力向x 轴、y 轴上投影,但应注意的是: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反的为负,这样,就用正、负号表示了被正交分解的力的分力的方向. ③求在x 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 x 合和在y 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 y 合. ④合力的大小x y F F F =+合合合 合力的方向:tan (y x F F x F θθ= 合合合 是合力与的夹角) 1.如图所示,大小分别为F 1、F 2、F 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且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 1<F 2<F 3,则下列四个图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A . B .

初升高衔接的重要性

择成教育有梦想有追求有行动有成就选择成必成功想到做到进入高中后,不仅所学科目增多,各科目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有一次大的飞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升入高中之前,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基本技能,从而为高中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但显然,还是有不少初中学习上的“佼佼者”,并未意识到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转变,在进入高中后,基本技能掌握方面的不足就暴露出来。 初升高之后,如果你还保留着原来学习上的坏习惯而不自觉,那么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即便你初中时成绩再好,不久之后就会发现突然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而暑期初升高衔接的重要性,就在于能提前进入高中学习状态,提前掌握学习方法。正所谓快人一步,步步领先! 以下总结一下初升高过程中同学们容易陷入的几种误区,以数学学科为例: 1)疏忽大意 刚进高中的时候,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初中数学学得好,基本功扎实,学习能力强,学好高中数学是理所当然的,过于自信导致对高中数学的轻视,从而影响了对高中数学入门课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到后续学习。 2)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 满足于一知半解或不敢问问题,怕丢面子,对没弄透的问题不提问质疑,结果问题越积越多;缺乏责任心,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上课作业都应付了事,不求甚解。 3)被动学习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主要表现在不定计划、课前没有预习几点,从而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听课没有针对性;上课忙于记笔记导致没听到“门道”;课后不主动去整理上课所学内容,对上课所学内容不进行必要的复习巩固,只求完成书面作业。 4)上课不能保持注意力,经常走神 5)感情用事 有些同学总爱以自己对数学老师的好恶来决定他们对数学课的好恶,其实即使老师真的令人讨厌,他们讲授的知识也不应是“讨厌的”。 6)趣味至上 高中不比初中——初中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少,有多样有趣的课堂形式并不奇怪。但高中教学进度紧,涉及的概念多,有些学生认为这堂课枯燥无味之后,马上就不想听了,他们不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它是否以一种趣味的方式表达,他们更不知道趣味来自你是否认真听和开动脑筋思考。 7)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即使做了大量习题,结果也仍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8)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小毛病一大堆。 以上提到的很多误区,很多情况下都能够避免。首先要认清初高中学习的差异,不能盲目自信,对新接触的基础知识则要提起重视;其次再从自己的薄弱环节下手,查漏补缺,打好基础之后才能更深入更好地学习高中各科目。所以2015下半年正式开学之前,暑假时间的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相比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问题都比较分散,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中抽出半个月做好初升高衔接,集中攻克薄弱环节,其效果就会明显得多。 暑假班初升高衔接课程设置上,多针对分班考、新课内容、基础强化等方面进行侧重讲解,夯实新课中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强化以往学习中薄弱知识点。大家在选择报名时也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第1 页择成教育祝所有学子金榜题名

2018暑假人教版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

初高中教学衔接教材 第二讲物质的组成 在我们的周围,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怎样?物质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化学正是研究这些问题的一门科学。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化学才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魅力无限!

课题1 元素 一、元素的基本知识 1、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里也包括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意:(1)不能说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2)“一类原子”指核内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的原子。(3)元素是表示物质宏观组成的一种概念,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无数量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 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简单离子都应包括在同一种元素内。 3、元素的分类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的为金属元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的为非金属元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个(氦为2个)的为稀有气体元素。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5、常见元素符号

(1)书写规则: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使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例如:Oxygenium 氧,表示为O Hydrenium氢,表示为H,当第一个字母与其他元素重复时,可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并用小写表示,如果Na、Ca、Cu 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6、元素的存在形态 元素存在形态,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有两种:一种是以游离态存在,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称游离态,如氧气就是氧元素的游离态;另一种是以化合物状态存在的,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称化合态。如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就是化合态存在的氧元素。 7、元素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3)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5)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说明:(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化学元素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也能按照一定的化合价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而且种类、种数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化学式不同的化合物和化学式相同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由于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所以110多种元素便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 (2)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元素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中(单质或化合物),脱开具体的物质,抽象的元素是不存在的。 二、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 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要强调的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

初升高衔接教材初高中化学衔接暑期教程:序言Word版

序言 一、初高中化学的区别 1.宏观:初中——蜻蜓点水,埋下生命的种子 高中——知识系统性凸显,脉络更清晰,学科特征更明显(初中更像科普) 2.微观: (1)从知识的层次看 ①陈述性知识 初中化学 ②程序性知识高中化学 ③策略性知识 (2)从能力的层次看 ①思维能力 ②表达能力初中化学 ③计算能力高中化学 ④综合能力 ⑤自学能力 (3)从考试的要求看 ①知识的简单再现 初中化学 ②知识链的关系考查(或者对学习过程、方法的考查) ③联系STSE(社会、科学、技术、环境),以此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 知识的能力高中化学 ④考查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深刻

性、逻辑性、独创性 二、高中化学教材知识体系简介 根据高中化学模块课程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必修模块课程和选修模块课程。必修模块课程包括两个课程模块:《化学1(必修)》和《化学2(必修)》;选修模块课程包括六个课程 模块:《化学与生活(选修1)》、《化学与技术(选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和《实验化学(选修6)》。必修 模块课程是为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是基础;选修模块课程是必修模块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见图1) 高中教材 必修模块 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 选修模块 社会类学科类 化学与生活(选修1)化学与技术(选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实验化学(选修6) 图1高中化学课程模块关系 其中,《化学1(必修)》和《化学2(必修)》分别为高一上、下学期开设,《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为高二上学期开设,《化学与技术(选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各个高中学校会根据自己学校特点选择这三本书中的一本或多本进行开设。 在内容设置上,初高中在学科知识的安排上进行了如下的课程设计,(见表一) 表一:初高中化学内容设置对比 分类 阶段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模块高中选修模块实验 元素化合物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实验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 初升高衔接存有哪些问题? 1.初中所学知识不系统。 因为初中“课改生”学习科学课后,所学知识不系统,知识储备 不足,使用知识的水平也较差,升入高中后,定量研究的多,不但有算 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使用函数、图像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 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2.初中和高中知识差度较大。 近几年,初中物理部分的难度降幅较大,高中教材虽有调整,但 因为高考物理内容及要求并未降低,这使初中生进入高中学习时遇到 极大困难。化学在初中的一部分知识是选修的,而在高中的基础教学中,老师则认为是学生已经掌握的,这就使得我们的学习中出现了断层,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如何应对初升高衔接? 1.放慢进度 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困难、最基础的部分在高一的力学部分,高 一物理基础没打好,就会直接影响到高二、高三物理学习。所以,要 学好高中物理,高一须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打好基础。同时培 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化学知识的跳跃性让很多学生在高中感觉化学难,所以我们在暑期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将高一的一些必备的,而初中却 忽略的知识实行补充,一点点的积累,做好基础的铺垫。 2.强化逻辑推理水平 刚升入高中,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不强,不善于使用代数法解题,往往只会死记公式,对公式应用的条件、范围不太注意,在学习时应 注意增强这方面的训练。

3.调整学习方法 升入高中后,常出现学生课堂上听得懂,课本也看得明白,但一 解题就出错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对知识的理解不深不透,综合使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水平还较弱。所以,学生在强化物理、化学概念、规律 的同时,对每一道习题都要认真完成,实在解不出来,能够相互讨论,讨论未果再找教师请教。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 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 五个部分。 力学 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比 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再如,我们 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热学 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电学 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 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 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 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 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光学 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 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初升高物理衔接知识点

初升高物理八年级上册 1.第一章《机械运动》 参照物、运动的概念、运动与静止 的描述、相对静止、运动的快慢— 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s-t/v-t图像的分析 2.第四章《光现象 光的反射原理、折射原理 八年级下册 1.第七章《力的产生》、第八章 《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二力平衡、同一方向上的 二力合成、受力分析、牛顿第一定 律、摩擦力的含义/分析/计算 九年级全一册 1.第十三章《内能》 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 2.第十五至第十八章《电学部分》 串并联电路的分析、电流电压和电 阻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欧姆定 律的理解和计算、测未知电阻的阻 值、电功率的计算、焦耳定律 3.第二十章《电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右手安培定则、奥斯特实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磁感应、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衔接知识点 衔接高中知识点 1.高中必修一第一章 参考系、相对运动、相对静止、位置变化、路程、平均速率,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v-t、s-t图像 2、选修3-4光学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角,折射率 3、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力的产生,力的图示,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牛顿运动第一定 律--惯性定律 牛顿运动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 4、选修3-3 热学 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布朗运动 5、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 电流、电源、电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焦耳定律,电路的连线,电路短路、断路判断,电表的使用 6、选修3-1 第三章磁场 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感线,磁感应强度,奥斯特实验。直线导体、通电螺旋管的磁场分布,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左手定则,电磁感应,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当前一些学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 许多家长为使孩子新学期尽快进入状态,除了为孩子准备学费、打点入学前的行装外,还为孩子选报预科班、找家教,有的家长甚至带孩子咨询心理医生,以期调整心态。 对此,教育专家分析说,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生变化,初中的知识相对浅显,重视知识的结果,而高中更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和其形成过程,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所学知识要融会贯通,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工作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较为关键。 为此,我们认为,高一新生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目的和目标,要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所学知识要进行系统复习,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记、试卷、作业、小结要注意分类保存,尤其是对其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要反复思考和练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要轻易放过,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和推敲。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持不急不躁的平稳心态,按照学习计划稳步学习。其次,要正确对待学习成绩的起伏,不少初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不适应高中的教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在学习上失去优势,从而一蹶不振,因此,学生应及时调整自己心态,不要盲目把自己定位在只能胜不能败上。同时,学生还应注意培养“临阵不乱”的良好心理素质。只要牢牢把握以上几个方面,就能很快适应高中生活。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六章机械功和机械能 初高中知识对接 一、本章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的知识 (1)知识点:功、功率、机械功原理、机械效率、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主要能力要求: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本章在高中阶段将要学习的知识 (1)知识点:功、功率、动能、动能定理、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联系、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 (2)主要能力要求: ①善于在读题后形成物体的运动情景并用图示意。 ②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题 ③能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二、知识对接: 1、功:在初中只要求计算力F和物体移动距离S方向相同时所做的功,在高中教材中拓宽到物体受到的力F与发生的位移S互成角度时功的计算。 2、功率:在初中“功率”概念的基础上,导出公式P=FV,并提出瞬时功率的概念。 3、动能:在初中只需知道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在高中则给出了计算物体动能 = mv2/2 。 大小的公式:E K = 4、重力势能:与动能一样,在高中教材中给出了计算物体重力势能的公式E P mgh。 5、弹性势能:与初中要求的一样。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初中教材中所讲“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7、功和能的关系:在初中讲了“能”的概念和“能的转化”基础之上,总结了功和能的关系。 二、例题引路 三、衔接训练 (初升高)高一物理衔接班第7讲——功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功的定义,理解功的两个要素。 2. 掌握功的公式及单位,并能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 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二、学习要点: 1. 功的概念的理解。 2. 功的计算方法。 三、课程精讲: 思考1:初中我们学过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思考2:举几个例子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 判断:在下列图片所示的情景中,人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如果是,请说明理由。

2016初升高精编物理教材衔接班讲义

初中升高中衔接班 讲 义

编者寄语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高中是人生求学阶段的重要里程,它既是初中学习的延伸,也是大学生活的预备,因此如何度过高中的三年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作为一名高中阶段的物理老师,我想和即将踏入高中门槛的学生浅谈一下高中物理的有关学习。 想学好高中物理,特别是高一物理,首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初中物理是知识型的学习,只要多做题,取得好成绩是比较容易的;高一物理是能力型的学习,特别强调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对初高中物理的学习类型反差,准高中生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 其次,想学好高中物理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课本的阅读,学会看书。高中物理较为抽象,注重物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比初中物理高,不能死记公式。物理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学生预习上,作为学好物理的第一步,仔细反复阅读课本,领会要领是极其重要的。二是学会反思,善于总结。做习题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能读懂所表达的物理情景,明白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状态。要学会分析解题的难点,要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不能简单对答案。 有鉴于此,高一预科班(衔接班),初高中衔接教材,教材除了汇集有关高考重点、难点知识点外,还精选的习题以及高考真题。从而达到对学生一下五种能力的重点培养: 一、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并能应用于简单的实际物理问题。 二、推理能力——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中已知的事实和条件,结合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做出正确判断,并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三、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问题的本质,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并能进行推导、求解和合理外推,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判断、进行物理解释或作出物理结论。 五、实验能力——能根据实际要求,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更多精彩内容,比如对于高中阶段的不同及衔接研究成果将会在暑期预科班上由教师展开讲解,由于篇幅所限,编者只分析到这里,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及排版等各种原因书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