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阶段检测13 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应用、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阶段检测13 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应用、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阶段检测13 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应用、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阶段检测13 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应用、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阶段检测13 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应用、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粗盐提纯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操作不规范的是()

2.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Na2CO3→NaOH B.CO2→O2C.BaCl2→NaCl D.KNO3→KCl

3.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铁生锈后质量增加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镁条燃烧时,能量的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光能

C.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同时施加两种肥料可增加肥效

5.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易分解,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A.MnO2B.H2S C.稀盐酸D.NaHCO3

6.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

..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第6题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7.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B.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8.把锌片放入CuSO4溶液中,锌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此现象进行猜想和分析,其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A.甲认为红色物质是铜B.乙认为锌的活动性比铜强

C.丙推测气体是二氧化碳并检验D.丁猜想CuSO4溶液呈酸性并验证

9.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第9题图

A.图①表示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图②表示探究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C.图③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图④表示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10.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Na2CO3是碱

B.NaCl和NaNO2都是有咸味的盐,故可以用NaNO2代替NaCl作食盐用

C.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D.H2O和H2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11.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NH +4、Na +、Cl -、SO 2-4

B .H +、Na +、NO -3、CO 2-

3 C .K +、Ba 2+、OH -、SO 2-4D .K +、Ag +、NO -3、Cl -

12.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结论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 .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一定完全变质

B .若D 为白色固体,则溶液A 是Na 2CO 3溶液

C .若

D 为气体,则加入甲溶液的目的是证明样品已变质

D .若D 为白色固体,且溶液C 为红色,则样品一定是部分变质

13.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第13题图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D .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

★14.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CaCO 3=====高温

CaO +CO 2↑。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第14题图

A .生成CO 2的体积

B .生成CaO 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5.取14.6g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不含水)于锥形瓶中,加入50.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Na2CO3+HCl===NaHCO3

+NaCl,NaHCO3+HCl===NaCl+H2O+CO2↑)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第15题图

A.N点的溶液表示氢氧化钠被恰好完全反应

B.PQ段(不含P点)溶液的pH>7

C.NP段表示产生气体的过程,a的值为210.2

D.该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第16题图

16.如图关系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有关的问题:

(1)若A是金属,C是FeSO4,则A是________(填“Fe”、“Cu”或“Mg”),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图中物质B应该是________(填序号)。

A.Cu B.O2C.NaOH D.Fe2O3

(2)若A是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B是非金属氧化物,C是一种蓝色的硫酸盐溶液,则A是________,写出图中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有许多“食人兽”(即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小山,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无法通过,请你帮助它走出小山。

第17题图

(1)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入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出口。

(2)盐酸刚进入口时,碰到两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其中一种是能“吃掉”盐酸的盐,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山中潜伏着黑色的“食人兽”,若盐酸遇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18.结合下列验证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实验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第18题图

(1)实验A中一定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2)实验B验证了氢氧化钙能与酸、______________作用。

(3)实验C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A、B、C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后只得到了无色溶液,则最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19.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第19题图

(1)操作1:将废渣粉碎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2:焙烧,CuS、NaCl和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CuCl2和Na2SO4,写出其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3是________(填名称);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等。

(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20.黄铜是Zn以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第20题图

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1)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Ⅰ、Ⅱ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此操作和步骤Ⅲ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4)溶液A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21.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

(3)取步骤(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是”或“否”)。

(4)对于是否含有NaCl,你认为应对步骤(2)作如何改进

(若步骤(3)填“是”,此空不作答)。

22.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的四种常见物质,丁是甲与乙、乙与丙反应的生成物之一(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转化关系如图:

第22题图

(1)常温下,若丁为红色粉末,甲为黑色粉末,则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丁为常见难溶性盐,常温下甲为气体,则丙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4分)

23.超氧化钠(Na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资料】NaO2分别与CO2、H2O反应,都生成O2

【实验】验证在NaO2中通入CO2,反应产生O2

第23题图

(1)上图装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NaO2和CO2反应产生O2。

(2)要检验缓缓通入的CO2是否过量,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3)证明生成O2的实验操作是:。

【问题】按图示装置实验,缓缓通入过量CO2后,U形管内剩余固体可能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________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4)按要求完成表中相关内容:

①b中不能用Ba(OH)2溶液替代BaCl2溶液是因为

②实验步骤b中所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24.某学习小组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滴加酚酞试液,于是他们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酚酞试液,发现试液为无色。根据实验现象,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甲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CaCl2;②CaCl2和HCl;③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丙同学取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搅拌。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O-V1段中主要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甲同学的猜想中,________(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1)学习小组结合图像,分析了丙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B.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2后不变

C.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D.Na2CO3溶液体积为V2时,溶液中有NaCl和CaCl2

(2)小组同学讨论分析,发现烧杯内溶液的pH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而发生改变,请你在图中帮他们绘制出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pH的变化图像。

第24题图

四、解答题(25、26题每题6分,27题8分,共20分)

25.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25题图

(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g;

(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还没有沉淀析出的原因是

(3)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26.小东从海边捡来一些嵌有砂砾的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为测定碳酸钙的含量,他做了如下实验:首先称取50g贝壳样品,然后将150mL的盐酸分5次加入(假设其余杂质

均不与盐酸反应),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如下:

(1)X=________g;

(2)小东测得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3)若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共有________g。

27.碳酸钙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现在一烧杯中盛有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42.2g,向其中加入168.8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渐滴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第27题图

(1)写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实验现象:

(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3)在CaCO3和CaCl2的混合物样品中,含CaCO3的质量为________g。

(4)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阶段检测13 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应用、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一、选择题

1.D 2.D 3.B 4.D 5.D 6.B 7.A 8.C

9.B 10.D 11.A 12.C 13.C 14.C 15.C

二、填空题

16.(1)Mg Mg +FeSO 4===MgSO 4+Fe 置换 B

(2)Ca (OH )2 CO 2+Ca (OH )2===CaCO 3↓+H 2O

17.(1)③ ⑤ ⑦ (2)Na 2CO 3 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3)CuO +2HCl===CuCl 2+H 2O

18.(1)变浑浊 (2)酚酞(酸碱指示剂)

(3)Ca (OH )2+Na 2CO 3===CaCO 3↓+2NaOH (4)CaCl 2、NaCl

19.(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2)CuS +2NaCl +2O 2=====高温

CuCl 2+Na 2SO 4 (3)过滤 漏斗

(4)氯化钠

20.(1)Zn +H 2SO 4===ZnSO 4+H 2↑ (2)Zn 2+、Cu 2+ (3)过滤 玻璃棒 (4)小于 21.(1)CaCO 3 CuSO 4 (2)Na 2CO 3 Na 2SO 4

(3)否 (4)将BaCl 2溶液换成Ba (NO 3)2溶液或Ba (OH )2溶液

22.(1)CO 或H 2 C +2CuO=====高温

2Cu +CO 2↑

(2)盐 CO 2+Ca (OH )2===CaCO 3↓+H 2O

三、实验探究题

23.(1)不能 (2)澄清石灰水 (3)在E 端放一个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猜想】②Na 2CO 3

(4)酚酞(CuCl 2) 溶液变红(有蓝色沉淀产生) ①Ba (OH )2与Na 2CO 3反应会生成NaOH ②BaCl 2+Na 2CO 3===BaCO 3↓+2NaCl

24.【分析讨论】滴加酚酞试液,发现试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 【实验探究】开始会有气泡产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得出结论】② 【反思讨论】(1)BC (2)图略

四、解答题

25.(1)5 (2)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

(3)设原滤液中CaCl 2的质量为x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111 100

x 5g

111x =1005g

x =111×5g 100

=5.55g 原滤液中CaCl 2的质量分数=5.55g 50g

×100%=11.1% 答: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11.1%。

26.(1)30 (2)90% (3)19.8

27.(1)有气泡冒出 (2)CaCl 2 (3)20

(4)146g 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含有的氯化氢的质量为146g ×10%=14.6g , 设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x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100 73 44

x 14.6g y

100/x =73/14.6g 44/y =73/14.6g

x =20g y =8.8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42.2g +168.8g +146g -8.8g =348.2g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348.2g 。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学业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关于实验室制Cl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KMnO 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 B .用碱石灰干燥Cl 2 C .用排水法收集Cl 2 D .用饱和石灰水吸收尾气 【解析】 KMnO 4、MnO 2都是氧化剂,都能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 2,A 正确。Cl 2是酸性气体,能溶于水,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也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 、C 错误。Ca(OH)2微溶于水,饱和石灰水中溶有的Ca(OH)2太少,吸收尾气不彻底,D 错误。 【答案】 A 2.下列物质可用来干燥Cl 2的是( ) ①碱石灰 ②浓硫酸 ③无水CaCl 2 ④P 2O 5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 碱石灰属于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和中性气体,但不能用于干燥酸性气体;浓H 2SO 4和P 2O 5属于酸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除H 2S 、HBr 、HI 外);无水CaCl 2属于中性干燥剂,可以用于干燥所有气体(除NH 3外)。 【答案】 C 3.二氧化锰与浓盐酸作用制氯气的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HCl 和参加反应的HCl 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2∶1 C .1∶2 D .任意比 【解析】 反应: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中,4 mol HCl 参加反应,只有2 mol 作还原剂被氧化为氯气。 【答案】 C 4.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所用试剂的组合不合理的是( ) A .制Cl 2:MnO 2、盐酸(浓) B .制H 2:硫酸(稀)、Zn C .制O 2:MnO 2、H 2O 2 D .制CO 2:硫酸(稀)、CaCO 3 【解析】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难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1molH2SO4和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相同条件下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NaCl溶液 D、酸性AgNO 3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中纯净物(括号内物质),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AgNO3 (AgNO3) B、NaOH (NaOH) C、KCl (HCl) D、CuSO4 (Cu(OH)2) 4.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5.8kJ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P4(s)+5O2(g)=P4O10(s)△H=-745.8kJ·mol-1 B.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红磷比白磷稳定 D.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5.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产生的影响是()3X(g)+Y(g) 2Z(g)+2Q(s)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6.在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4++OH-,要使用NH3·H2O和NH4+的浓度都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NaOH溶液B.加NH4Cl固体C.加盐酸D.加NaCl溶液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SO2+NO2NO+SO3(气),达到平衡后,若往容器中通入少量O2,此时将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试题A及答案

课程名称《 化学反应工程 》 考核时间:120分钟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类型:考试 一、选择题(总分20分,每题2分) 1. 对于非均相液-液分散过程,应优先选择( )搅拌器。 A 锚式 B 涡轮式 C 桨式 D 推进式 2. 为维持200℃的反应温度,工业生产上常用( )作载热体。 A 水 B 导生油 C 熔盐 D 烟道气 3. 反应A + B → C ,已知1 15.0-=s k ,则反应级数n=( )。 A. 0 B. 1 C. 2 D. 3 4. “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指_( )。 A .化学反应 B. 反应工程 C. 反应热力学 D. 反应动力 5. 串联反应A → P (目的)→R + S ,目的产物P 的总收率P φ=( )。 A. A A P P n n n n --00 B. 00A P P n n n - C. 00 S S P P n n n n -- D. 00R R P P n n n n -- 6. 下列属于非均相反应的是( )。 A. 乙酸乙酯水解 B. 氢气燃烧 C. HCl 与NaOH 的中和 D. 催化裂解 7. 对于可逆放热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 ) A. 提高压力 B. 降低压力 C. 提高温度 D. 降低温度 8. 反应3A → P ,已知s l mol k ?=/15.0,则反应级数n=( ) A. 0 B. 1 C. 2 D. 3 9. 对于反应级数n <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C. 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10. 反应釜内壁有非金属衬里且物料易结垢时,应选用( )传热。 A 夹套 B 列管式换热器 C 蛇管换热器 D 插入式传热构件 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1. 全混流反应器的返混( )。 2.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 )的科学。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教案(1)

化学反应的利用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首先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让学生体会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并总结曾经学过的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第二部分承接本章第一节中化学反应中能量释放问题,以“化学能如何转变成电能”为例解释了“为什么说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并说明了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作用。 作为化学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的双重任务。(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具体的知识点外,致力于培养学生从大视野、高观点、多角度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化学研究的前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以及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 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4、利用“化学前沿”、“资料在线”等拓展性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从更多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交流·研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初中化学 物质间的转化和循环

第30讲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一、选择题 1.(2013·浙江嘉兴)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 4 。同学们分 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物质,其中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 4的是 ( ) A.Mg B.MgO C.Mg(OH) 2D.MgCl 2 解析与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镁,可以使金属镁,金属氧化为氧化镁,碱氢氧化镁。氯化镁不会与硫酸反应。 答案D 2.(2013·浙江省)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物质的转化或流向。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A项中应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错误;B项中海洋水不能直接转化为陆地水,C项中氧化物可以转化为金属,如氧化铜转化为铜,金属与酸反应可以转化为盐,盐能转化物氧化物如碳酸钙高温转化为氧化物。 答案C 3.(2013·舟山)我们可以利用物质与物质间的反应制造出新的物质。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Cl 2→Cu B.Ba(OH) 2 →NaOH C.H 2SO 4 →HCl D.NaNO 3 →NaCl

解析A.转化:Fe+CuCl 2===FeCl 2 +Cu;B.转化:Na 2 SO 4 +Ba(OH) 2 === BaSO 4↓+2NaOH,C.的转化:H 2 SO 4 +BaCl 2 ===BaSO 4 ↓+2HCl。 答案D 4.(2013·重庆市)化学变化多姿多彩,美丽如花。 如图中甲、乙、丙、X分别是Fe 2O 3 、C、CO、盐酸 中的某一种,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则X是 ( ) A.C B.Fe 2O 3 C.CO D.盐酸 解析如下图分析四种物质的反应情况: 显然,有三种物质都与Fe 2O 3 反应,所以X是Fe 2 O 3 。 答案B 5.(2013·广东省揭阳)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法 A CO 2(H 2 O)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 B Cu(CuO)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C Na 2SO 4 (Na 2 CO 3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FeCl 2(CuCl 2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解析A项错误,因为CO 2 也会与火碱反应;B项错误,通入足量的氧气,将铜除去并转化为氧化铜;C项错误,加入盐酸,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引入杂质。 答案D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2020届中考科学(杭州版)复习同步练习题:第二篇 主题3 第二单元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第二单元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学生用书P123] 1.[2018·济宁]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C) A.C→CO→CO2 B.Mg→MgO→MgCl2 C.CuO→Cu(OH)2→CuCl2 D.NaOH→NaCl→NaNO3 2.[杭州滨江区模拟]如图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循环 B.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D.碳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3.[2019·诸暨模拟]现有甲、乙两种溶液,共含有8种离子,分别为H+、Ag+、K +、Ba2+、OH-、Cl-、NO-3和CO2-3,且两种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4种离子是(填离子符号)__H+、Ag+、Ba+、NO-3__。 4.[2019·湖州]图中的a、b、c、d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类 别的物质,连线的两物质(或其水溶液)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 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其中甲是标准 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乙为氯化物,是家庭做菜时必要的调味品;a为常见的单质,它的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极广,其组成元素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所必需的;c 中含有三种元素,c和d相混时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物丙。 (1)c的化学式是__NaOH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Fe+2HCl===FeCl2+H2↑__。 (3)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复分解反应__。 5.[2019·杭州模拟]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2、电解池或原电池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6、酸碱中和滴定的扩展应用(仪器使用、平行实验、空白试验、误差讨论) 7、Ksp的计算和应用 8、综合计算(混合物计算、化学式的确定、关系式法、守恒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三、不同知识点的解题技巧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反应热计算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要求书写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并配平,其次在反应物和产物的后面括号内注明其状态,再次将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与已有的热化学方程式比对(主要是反应物和产物的位置、系数),最后根据盖斯定律进行适当运算得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H,空一格写在热化学方程式右边即可。 注意:并非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一定都用到。 2、电解池或原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其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再次配平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系数,最后根据质量守恒添加并配平其他未变价物质的系数。 注意:一般未变价物质是酸、碱或水。 【方法指导】读懂题意尤其是相关示意图,分析电解池的阴极室和阳极室存在的阳离子、阴离子及其放电顺序,必要时根据题目要求还要考虑分子是否会放电。首先写出阴(阳)极室发生还原(氧化)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离子(分子),分析其化合价变化,标出其得失电子的情况,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在左边或右边配上其他离子,左后根据质量守恒配上其它物质。注意:①并非放电的一定是离子,应根据题目要求及时调整。 ②用来配平电极反应式的离子(物质)应是电解池中含有的,而且前后不能矛盾。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方法指导】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是关键。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方法指导】①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两个直接标准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另外间接标准是“变量不变”即观察一个可逆反应的相关物理量,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若全部为反应物如何、全部转化为产物该物理量又如何,如果该物理量是可变的而题目说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即可认为该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另外也可以用Q与K比较(Q=K则处于平衡状态;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 ②平衡移动的方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变化均可通过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加以判断,也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计算得到。但要关注特殊反应的特殊性。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方法指导】平衡常数的计算可用三段法即找出浓度可变的反应物、产物在起始时、转化的、平衡时的浓度,然后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系数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中考科学预测试题之《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浙教版

中考科学预测试题之《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浙教版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嘉兴)固实验室中有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为了区分它们,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你认为不能把两者区分开来的是( )。 A.进行导电性试验,能导电的是饱和食盐水 B.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压强较大的是饱和食盐水 C.分别加入少量食盐晶体,晶体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食盐水 D,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能看到钠离子的是饱和食盐水 精析:能否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区分开来,关键在于选项中的试剂或条件能否使两者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因为饱和食盐水能导电而蒸馏水不能导电,故A选项能将两者区分开来;因为饱和食盐水的密度比蒸馏水大,所以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饱和食盐水较大;由于食盐水是饱和的,所以它已经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而蒸馏水则可以溶解食盐;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物质的微观世界,观察不到两者的区别,所以不能区分。其实,区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用蒸发的方法,有晶体析出的是食盐水;将一木块投入两种液体中,浸入体积较大的为蒸馏水;放一新鲜的蔬菜菜梗,菜梗变萎蔫的是饱和食盐水;取两份体积相同的液体,放在天平的两端,沉下去的一端放着的是饱和食盐水;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饱和食盐水等。 解答:D 2.(衢州)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的 关系是初中自然科学中重要学习内容 之一。现有如下所示的转换关系: 请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G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精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推断题,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是能找到“突破口”——些富有“特色”的现象。在本题中,第一个突破口应为E,因为在初中阶段,只有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所以可以确定E即为氢氧化铜,由此还能得出C为一种铜盐;本题的第二个突破口应为G,因为在初中阶段,只有两种沉淀不溶于酸,即为硫酸钡和氯化银,所

2020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2019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除了PM 2.5外,还有CO、SO2、氮氧化物(NO和NO2)、O3等气体。 (1)汽车尾气中含有NO 和CO气体,可利用催化剂对CO、NO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2CO(g) +2NO(g) N2(g) +2CO2(g) △H 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N2(g) +O2(g) =2NO(g) △H1 = + 180.5kJ/mol,2C(s) +O2(g) =2CO(g) △H2=-2210kJ/mol ,C(s)+O2(g)=CO2(g) △H3=-393.5kJ/mol,则△H=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NO、2.4molCO气体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在0~15min,以N2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N2)=________。若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变,20min时再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_____移动 (填“向左”“向右”或“不”)。 (2)在相同温度下,两个体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O、NO催化转化反应,有关物质的量如下表:

容器编 号起始物质的量 /mol 平衡物质的量 /mol N O C O N CO 2 CO2 I 0.2 0.2 0 0 a II 0.3 0.3 b 0.1 0.2 ①容器I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75倍,则a=________。 ②容器II平衡时的气体压强为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 为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破少NO 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对CO、NO 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 转化为N 2的转化率随温度CO 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n(NO)/n(CO) =1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

甘肃联合大学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复习总结 一选择题 1.阿伦尼乌斯公式:)exp(0RT E k A - = 2.气液传质基本理论是:费克定理 3.釜式反应釜上夹套的作用:加热或冷却 4.对于反应dS cR bB aA +=+,组分A 的膨胀因子δA 是:[(c+d)-(a+b)]/a 5.与平推流反应器比较进行同样的反应,全混流反应器所需要的体积大 6.某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在时75℃才开始反应,最佳反应温度为115℃最适合的传热介质是:导热油 二.判断题 1.按反应器的结构形式,可把反应器分成釜式、管式、固定床和流化床。 ( √) 2.在间歇反应器中所有的物料反应时间相同、不存在返混。( √) 3.对于零级反应增加反应物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 ×) 4.计算反应釜的理论传热面积时,应以反应开始阶段的速率为依据 ( √) 5.平推流反应器与全混流反应器均不存在返混。 ( ×) 6.反应级数应为整数。 ( ×) 7.若一化学反应为一级反应式,则λ-与c A 的一次方成正比( ×) 8.对于任一反应,其反应级数就是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 ×) 9.就 10.管式反应器亦可进行间歇式连续操作。 ( √) 三.填空题 1.间歇反应器的生产周期包括反应时间和辅助时间 2.已知反应速率k=0.02h kmol cm ?3 ,该反应为 0 级反应 3.固定床反应器主要分为绝热式和换热式两大类。 4.搅拌釜式反应器的结构组成包括壳体,搅拌装置,轴封,换热装置。 5.搅拌的目的是加强反应器的溶液均匀混合,加强传质、传热。 6.鼓泡塔反应器的基本组成包括气体分布器、塔筒体部分、塔顶气液分离。 7.化学反应过程的技术的目标有速率、选择性、能量消耗。 8.流化床内装设内部构件的作用是破碎气体在床层中产生的大气泡、增大气固相之间的接触机会、减少返混而增加反应速率和提高转化率。 9.绝大部分催化剂的组成有哪三部分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反应分子数?什么是反应级数,反应级数对反应速率有什么影响? 答:反应级数是指动力学方程式中浓度项的指数,它是由实验确定的常数。 反应级数的绝对值愈高,则该物料得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愈显著,如果反应级数等于零,在动力学方程式中该物料的浓度项就不出现,说明该物料浓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如果反应级数是负值,说明该物料浓度的增加反而阻抑了反应,使反应速率下降。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试题A及答案

课程名称《 化学反应工程 》 考核时间:120分钟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类型:考试 一、选择题(总分20分,每题2分) 1. 对于非均相液-液分散过程,应优先选择( )搅拌器。 A 锚式 B 涡轮式 C 桨式 D 推进式 2. 为维持200℃的反应温度,工业生产上常用( )作载热体。 A 水 B 导生油 C 熔盐 D 烟道气 3. 反应A + B → C ,已知1 15.0-=s k ,则反应级数n=( )。 A. 0 B. 1 C. 2 D. 3 4. “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指_( )。 A .化学反应 B. 反应工程 C. 反应热力学 D. 反应动力 5. 串联反应A → P (目的)→R + S ,目的产物P 的总收率P φ=( )。 A. A A P P n n n n --0 0 B. 00A P P n n n - C. 00 S S P P n n n n -- D. 00R R P P n n n n -- 6. 下列属于非均相反应的是( )。

A. 乙酸乙酯水解 B. 氢气燃烧 C. HCl 与NaOH 的中和 D. 催化裂解 7. 对于可逆放热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 ) A. 提高压力 B. 降低压力 C. 提高温度 D. 降低温度 8. 反应3A → P ,已知s l mol k ?=/15.0,则反应级数n=( ) A. 0 B. 1 C. 2 D. 3 9. 对于反应级数n <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C. 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10. 反应釜内壁有非金属衬里且物料易结垢时,应选用( )传热。 A 夹套 B 列管式换热器 C 蛇管换热器 D 插入式传热构件 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1. 全混流反应器的返混( )。 2.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 )的科学。 3. 在流化床中为了传热或控制气—固相间的接触,常在床内设置内部构 件,但很少使用水平构件,它对颗粒和气体的上下流动起一定的阻滞作用,从而导致床内产生明显的( )梯度和( )梯度。 4. 对于反应级数n <0的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反应 器为宜。 5. 基元反应的级数即为化学反应式的( ),对非基元反应的级数通过 ( )确定。 6. 反应物能同时分别进行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反应,称( )。当初始反 应物所生成的产物能进一步反应生成次级产物时,称( )。 7. 间歇反应,只要C AO相同,无论处理量多少,达一定( )每批所 需的( )相同。 8. 对同一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达到相同转化率,全混釜反应器所需有效 体积( ),平推流反应器所需有效体积( ),多釜串联全混釜所需有效体积( )。 9. 间歇釜式反应器有效体积不但与( )有关,还与( )有关。 10. 平推流反应器实际体积与有效体积( )。相同条件下,用全混流反 应器和平推流反应器处理物料,( )所需有效容积小。 11. 搅拌的根本目的是( ),( )。 三、判断题(总分10分,每题1分) 1. 釜式反应器可用来进行均相反应,也可用于以液相为主的非均相反应。 2. 釜式反应器的所有人孔、手孔、视镜和工艺接管口,除出料口外,一 律都开在顶盖上。 3. 搪玻璃反应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特别适于酸碱交替的反应过程。 4. 对于低粘度液体,应选用大直径、低转速搅拌器,如锚式、框式、桨 式等。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第三章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word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 学法指导 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为掌握知识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要采用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有条件时,要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说明1.本章内容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物质之间转化的主要规律,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和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并学会通过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本章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物质之间转化规律归纳和阐述;第二部分是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方法的归纳讲解;第三部分是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碳、氧循环的概述;第四部分是对生命的重要元素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循环情况的讲述。 本章的重点是单质、氧化物和酸(碱)之间的转化规律;根据化学方程式,化学式进行计算。难点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综合题的计算。 2.后面附有学习本章的“学习目标”、知识的归纳及学习时应了解运用的思想方法。3.本章各节习题的解答可参阅“教材直通车”。 物质的转化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了解物质转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已学知识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转化的例子,能说出物质之间转化的一些规律。 通过教材P56 ~ P59四个活动掌握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教材P60和P62两个活动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之间的相互转化。 (2)认真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物质转化规律的了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规范、步骤和方法。并能正确解答相关计算题。 (2)认真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规范、步骤和方法的掌握。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方式、规律和状况。 (2)认真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碳、氧循环的了解。

鲁科版高中化学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教案必修

一、氯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eq \o(=====,\s\up10(△),\s\do8())MnCl2+Cl2↑+2H2O。 (2)仪器和试剂 1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酒精灯、集气瓶、铁架台、石棉网、烧杯。 2试剂:MnO2、浓盐酸、NaOH溶液。 (3)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 eq \x(连)—根据装置图,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顺序连接。 eq \x(检)—eq \a\vs4\al(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导管伸入水中,微热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且,保持不动,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eq \x(装)—eq \a\vs4\al(装药品,先向烧瓶里加固体MnO2,再向,分液漏斗中加浓盐酸。)eq \x(制)—点燃酒精灯,加热制气体。 eq \x(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eq \x(验)—eq \b\lc\[\rc\ (\a\vs4\al\co1(\a\vs4\al(1观察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2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瓶口,试纸变蓝。))) (5)尾气处理 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OH—+Cl2===Cl—+ClO—+H2O。 微点拨:实验室制备Cl2时,可用KMnO4或KClO3代替MnO2,利用“固体+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装置制备:16HCl(浓)+2KMnO4===2KCl+2MnCl2+5Cl2↑+8H2O,6HCl(浓)+KClO3===KCl+3Cl2↑+3H2O。 2.工业制法 (1)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eq \o(=====,\s\up10(通电),\s\do8())2NaOH+H2↑+Cl2↑。(2)离子方程式为 2Cl—+2H2Oeq \o(=====,\s\up10(通电),\s\do8())2OH—+H2↑+Cl2↑。 二、利用化学反应制备其他物质 物质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氢气Zn+H2SO4===ZnSO4+H2↑C+H2O(g)eq \o (=====,\s\up10(高温),\s\do8())CO+H2 CO+H2O(g)eq \o(=====,\s\up10(高温),\s\do8())CO2+H2二氧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 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 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题库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题库 一判断题 1、釜式反应器可用来进行均相反应,也可用于以液相为主的非均相反应。√ 2、釜式反应器的所有人孔、手孔、视镜和工艺接管口,除出料口外,一律都开在顶盖上。√ 3、搪玻璃反应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特别适于酸碱交替的反应过程。× 4、对于低粘度液体,应选用大直径、低转速搅拌器,如锚式、框式和桨式。× 5、釜式反应器的夹套高度一般应高于料液的高度,以保证充分传热。√ 6、含有固体颗粒的物料及粘稠的物料,不宜采用蛇管式换热器。√ 7、当反应在沸腾温度下进行且反应热效应很大时,可采用回流冷凝法进行换热。√ 8、计算反应釜理论传热面积时应以反应开始阶段的放热速率为依据。√ 9、流化床反应器中加设挡板挡网后,不易形成大气泡,提高了床层对器壁的给热系数。× 10、流化床反应器对于传质传热速度的提高和催化剂性能的发挥均优于固定床反应器。√ 11、流化床的操作速度处于临界流化速度和带出速度之间。× 12、大而均匀的颗粒在流化时流动性差,容易发生腾涌现象,添加适量的细粉有利于改善流化质量。√ 13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化学平衡,并对催化反应具有选择性。√ 14反映催化剂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时空收率和催化剂负荷。√ 15催化剂床层高度越高,操作气速、流体阻力将越大。√ 16增加床层管径与颗粒直径比可降低壁效应,提高床层径向空隙率的均匀性。√ 17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控制过程包括:吸附、化学反应、脱附;扩散控制过程包括:外扩散、内扩散。√ 18催化剂的失活有物理失活和化学失活两种。× 19鼓泡塔内气体为连续相,液体为分散相,液体返混程度较大。√ 20当传递速率远大于化学反应速率时,反应速率为扩散控制。× 21由于床层内气流与颗粒剧烈搅动混合,所以流化床反应器床层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催化剂性能的发挥,转化率提高。× 22换热式固定床反应器可分为中间换热式和冷激式两种。× 23全混流连续操作反应器,反应器内温度、浓度处处均匀一致,故所有物料粒子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相同。× 24流化床反应器对于传质传热速度的提高和催化剂性能的发挥均优于固定床反应器。√25流化床反应器,需要控制和测量的参数主要有床层压力和温度、流量等。× 理想反应器不存在反混。√ 26釜式反应器不存在反混。√ 27、化工生产上,为了控制200~300℃的反应温度,常用熔盐作热载体。× 28、化工生产上,为了控制300~500℃的反应温度,常用导生油作热载体。× 29、单位体积的催化剂所具有的表面积称为形状系数。× 30、由于催化反应的吸附、脱附以及表面反应都是与催化剂表面直接有关,故吸附控制、表面反应控制和脱附控制称为动力学控制。√ 31、化工生产上常用多孔表面的物质作为助催化剂。× 32、流化床中常见的流化现象是沟流和散式流化。× 33、流化床中常用气体分布板是直孔型分布板。× 34、挡板、挡网和换热器都属于流化床的内构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