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选》和《文心雕龙》中乐府定位之比较

《文选》和《文心雕龙》中乐府定位之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e7125580.html,

《文选》和《文心雕龙》中乐府定位之比较作者:杨毅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1期

内容摘要:关于乐府的定位,处于同一时代的萧统和刘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萧统把乐府作为诗的一种来看待,这是与当时的共识相符的,刘勰把乐府和诗并列,文体辨析更为明晰。二者认识差异的重点在于对乐府音乐性上的认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与二人不同的文学观、身份地位和成书目的分不开的。

关键词:刘勰萧统乐府定位音乐性

“乐府”一词始于汉武,据《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产乐府,采诗夜诵,有越、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几章之歌。”[1]可见,乐府本为官署之名,其职在采诗歌,被以管弦以入乐。汉代人把当时乐府机关所编录的用于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歌词。到东晋六朝时人,才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从汉末到魏晋时期是乐府发展的鼎盛时期。从《汉书·礼乐志》中的记载中亦可看出乐府中收录的诗歌除了民间作品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封建统治者、文人和乐工所创作的。这样,乐府从一产生就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影响到以后对文体的分类。

一.《文选》和《文心雕龙》中对乐府的定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出现了许多的文章家和文学作品,从而使得文体的分类研究日益深入。梁代萧统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第一部按分体来分类收集的著名文学总集。对于当时比较流行的乐府这种文学样式,《文选》中是将其视为诗中的一类,并不是独立的文体。乐府一类《文选》共选十人,四十首作品,其中古乐府三首,为无名氏所作,所收诗人还有班婕妤、曹操、曹丕、曹植、石崇、陆机、谢灵运、鲍照、谢眺,其中陆机十七首,鲍照八首,曹植四首,曹丕各两首,余皆一首。从所选乐府来看,主要是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两类,都是俗乐。

与萧统同时代的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体例周详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分十卷,分上下编,各二十五篇。从“明诗”篇到“书记”篇共二十篇是刘勰关于各种文体的论说,体现了刘勰的分类标准和文体思想。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将乐府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和诗赋并列。除了刘勰,沈约在《宋书》卷一百《自序》中说沈林子“所著诗、赋、赞、三言、箴、祭文、乐府、表、笺、书记、白事、启事、论、老子一百二十一

首”[2],也是将乐府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和诗分开来看的。在《乐府篇》中,刘勰将乐府定义为“声依永,律和声”也,也就是把歌词用宫商角徴羽五音按照六律、六吕的规律来和乐谱曲,以使顺应音乐节奏而歌唱。虽然刘勰也说“凡乐辞曰诗”,但他对乐府定位的重点仍是放在协律可歌上的,入乐的诗才称为“乐府”,这样就把诗与乐府明确区分开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