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Высокие цены на жилье 高房价导致年轻人不愿结婚(俄语版)

Высокие цены на жилье 高房价导致年轻人不愿结婚(俄语版)

Высокие  цены  на  жилье  高房价导致年轻人不愿结婚(俄语版)
Высокие  цены  на  жилье  高房价导致年轻人不愿结婚(俄语版)

Высокиецены на жилье заставляют молодых

отказываться от свадьбы

Высокие цены на жилье заставляют молодые пары отказываться от свадьбы. Каждая шестая пара отказывается от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брака, потому что им негде жить, и они не могут позволить себе купить

жилье, отмечается в исследовании проведенном в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показало, что три четверти британцев в возрасте от 18 до 24 лет хотят сыграть свадьбу, причем многие уже несколько лет живутв гражданском браке.Однако официально зарегистрировать отношения мешает стоимость жилья и затраты на саму свадьбу, пишет Daily Mail.

Кроме того, пары, которые уже живут вместе, не спешат

регистрировать отношения, потому что копят деньги на свадьбу.

Между тем в России ситуация мало отличается от той, что

сложилась в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 Хотя подобно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у нас не проводилось, тем не менее, по мнению экспертов, в нашей стране

высокие цены на жилье, а также его недоступность для большинства населения России отрицательно влияет на создание семейи

рождаемости в стране. На сегодня лишь 27% населения страны

могут позволить себе приобрести жилье за счет собственных и

заемных средств, такие данные приводит фонд "Институт

экономики города". В их число входят люди, у которых есть

высокий постоянный доход - 73,9 тыс. рублей в месяц на семью. При этом до 60% семей в стране нуждаются в улучшении жилищных

условий.

В Британии ситуация со стоимостью жилья может усилить

дем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кризис. Средний возраст, в котором британки

рожают первенца, уже перевалил за 30 лет. Стоимость жилья и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ьвыплачивать ипотечный кредит считаются

ключевыми причинами, почему женщины рожают детей все позже. 40% супружеских пар в Лондоне сообщили, что они отложили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брак на несколько лет, потому чтозатраты были

слишком высоки.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知识归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一、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2.财政收入的构成: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3.分配政策的影响 (1)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2)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3)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点拨:(1)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行使国家职能,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2)但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妨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3)财政收入的增加,从根本上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还受分配政策的影响。必须在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因此,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三、财政支出及其构成

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浅析

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浅析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0.01.13 08:29:25 内容提要:在我国国民经济评价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都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各级政府、经济管理和研究部门、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指标。由于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等的不同,导致二者不是简单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定量关系上二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试图从税收的角度揭示GDP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在宏观层面上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判断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做一些探索,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管理提供参考。 一、GDP与税收的关系 促进税收增长主要有三个因素,即“自然性增长因素”、“管理性增长因素”、“政策性增长因素”。三个因素中“自然性增长因素”即经济发展和其隐含的效益对税收的支撑是基本的,经济增长因素在税收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由于两者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是简单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税收与GDP的核算范畴 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法。实际上这是从三个经济活动过程或环节核算经济活动总量:生产法是从生产环节计算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总量,分配法是从生产成果的分配环节计算经济活动总量,而支出法是从财富最终使用环节计算经济活动总量。从理论上讲,这三种方法从三个环节核算出来的经济活动总量应该是一致的,但税收却不是只在一个环节征收,复合税制下各个税种分布于上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即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经济活动过程均有相应的税种。 1.生产环节的税收与GDP的关系 目前在生产环节设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生产环节的流转税对三大产业是区别对待的。农业不征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只对烟叶课税;工业和批发和零售业征收增值税,部分产品还征收消费税;其余征收营业税,部分服务项目征收消费税。由于各行业征收的税种不同,因此产业结构会影响税收收入。 2.分配环节的税收与GDP的关系 用分配法计算GDP意味着从生产成果的初次分配角度汇集社会新创造的价

财政与税收重点

简答题 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P60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正向作用、线性关系 (2.)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制约作用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政府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政 策倾向确定财政收入的水平 3、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由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的变化是影响财政 收入增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1)价格总水平 (2)价格结构性变化 二、国债发行的方式有哪些?P83 1.承购包销方式 2.公募拍卖方式 3.直接发行方式:亦称承受发行法 4.连续经销方式 国债负担是指国债的发行和偿还所产生的经济负担。包括: (1)债务人负担(借债要还本付息的负担) (2)债权人负担(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3)纳税人和其他劳动者负担(国债实际是捐税的预征,往往会形成债权人,债务人和纳税人的负担) 四、预算外资金的特点和定义P105 1、定义: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为履行或 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2、特点 (1.)自主性:财政专户存储,单位拥有支配权与使用权 (2.)专用性:专款专用 (3.)分散性:来源繁多、分散使用 (4.)灵活性:自行安排使用,管理灵活 五、财政政策的效应有哪些?P126 1.“内在稳定器”效应 2.乘数效应: ①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②税收乘数效应;③预算平衡乘数效应 3.奖抑效应 4.货币效应

六、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哪些?P123 1.税收(税收作为调节手段,一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是调节收入分配关系) 2.财政支出,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3.公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财政工具) 4.财政预算(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反映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和收支差额上) 七、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1.社会保险 2.社会福利 3.社会救济 4.社会优抚 八、税负转嫁的主要形式以及定义是什么?P150 1、定义: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的方式 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2、主要形式: (1.)税负前转:亦称顺转或向前转嫁, (2.)税负后转:亦称负逆转或税负向后转嫁 (3.)税负消转 (4.)税负辗转 (5.)税负叠转 (6.)税收资本化 九、增值税的特点有哪些?P182 1.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避免重复征税 2.具有征收的广泛性:税源充裕、道道征税 3.具有税收中性:同一商品同一税负 4.实行税款抵扣制度 5.实行价外税制度:消除对成本、利润和价格的影响 十、影响税收制度结构的因素有哪些?P168 1.生产力发展水平 2.经济结构 3.政府调节经济的意图 4.税收征管水平 5.历史原因 6.国际影响 计算题 一、增值税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学员姓名入学时 间指导老师试点 学校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1宏观税负理论 2、税收弹性理论 3、平衡预算原理 二、税收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1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回归 2、税收收入与GDP双对数回归 三、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1?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2?税制变动的影响。 3?税收政策的影响。 四、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的若干结论 五、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学号讲师

【摘要】税收收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从税收对经济的 影响来看,既可以妨碍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大要素决定了税收的宏观特征,但在三大要素的关系中,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展开 了激烈讨论。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主要指GDP 的增长)关系进行研 究,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建立适当的模型,以供参考。 【关键词】税收GDP 税收收入协调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对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首先要选择能代表“经济”的具体指标。虽然在影响 宏观经济指标中有很多对税收具有明显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但要找到一个最能代表经济的 规范指标当属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文通过借鉴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通过计量经 济学模型试图对经济增长与税收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谋求本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 济政策的共同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颇为丰富,而且不同的学派还建 立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这些模型中,很多学者都考虑到了政府的作用,其中政府政策运行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 估量的影响,这些政策就包括税收政策。所以在衡量经济增长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税收对经济 增长不可或缺的影响。 1、宏观税负理论宏观税负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用T 表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 即T/GDP, 也称宏观税率。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学者阿瑟? 拉弗通过拉弗曲线解释了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税率为0 时,税收收入为0;税率为100%时,将无人选择工作,生产停止,也没有税收收入。如果税率由100% 开始下降,则生产开始恢复,政府有少量税收;当税率继续下降时,生产扩大,政府税收增加。同样道理,如果税率从0 开始上升,政府收入也会增加,但不会影响生产。 C 点右方区域被视为“禁区”因,为在取得等量税收收入的情况下,该区域的税率要比左方区域税率高 得多。可产生最大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 A 点,超过 A 点,生产和税收都会下降。拉弗曲线 表明,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 税率设计有一个最佳点C,在这个最佳点上,使得宏观税负水平处于最优状态,即能兼顾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如果技术水平出现了进步,C 点会发生向左或向右的移动。从长期来看,C 点最终的运动方向只能是向左,即越来越接近于0。不过在短期内,C 点的运动态势应当结合技术进步对社会公众收入的具体影响来谈,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低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自然会希望采用政府提供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 点必然会向右移动,此时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税率最佳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高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则会希望采用市 场交换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 点必然向左移动,此时也会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最佳税率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 2、税收弹性理论 研究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离不开对税收弹性的分析。税收弹性反映的是税收收 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其基本表达式为:E=( △ T/T)/( △ GDP/GDP)E为税收弹性,T为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一、从理论与实践上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是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二者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辨证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在什么条件、什么社会经济制度和什么经济运行模式之下都自动生效,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模式之下,才可以使二者具有良性互动关系。 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明,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在实践中不可能充分体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税收有两种基本职能,一个是财政收入职能,另一个是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体,以税收为补充。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占60%左右,税收只占30-40%。税收对经济的关系得不到充分体现,经济发展主要不是靠税收调节,而是靠计划调节,如果汁划发生重大失误,经济发展就要遭遇严重的困难和障碍。税收收得再好、设计再好,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它是一种从属的关系。财政只是摆设,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完成。而进行跟进式的财力保障。大跃进时有句荒谬的话:“经济需要多少,国家财政就拿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好象国家财政是一个随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任何财力保障的东西。因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体现不出来。 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财政收入模式的转变和税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税收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为人们所认识才受到举国上下的充分关注。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财税体制改革才基本走上正轨。在此之前也进行了税收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1983年实施的利改税以及1984年实施的第二步利改税。随着计划经济烙印的消退和计划对国民经济影响的逐步减弱,市场机制、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增强,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调节的无序性、自发性、盲目性等市场缺陷、市场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用宏观经济调控纠正市场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使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更加充分完善、正确。实践证明,只有宏观经济调控加市场经济的作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有利方面,又克服其固有弊端。资本主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充分证明,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再加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方式才是有效的。市场经济越成熟、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也越重要、越明显。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双重职能必然为人们所认识,因为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最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大支柱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派生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政策是核心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作用得以显现,其中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建国50年来最突出的,税收的双重职能以及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得到充分体现。 (一)经济发展与税制的关系 税制的确定要遵循若干原则,如公平与效率原则,税收既要照顾到社会的公平、公正,为不同的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又必须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激励与约束的原则,税制要体现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客观要求,要有利于建立促进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税收不能妨碍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对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要加以约束和抑制;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如果体现了这些原则,税制就是比较好的,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税制就不好,必须加以是废除。我国的现实情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983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在40%左右,这种模式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自主

地方税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地方税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地方税收持续增长的“源动力”,地方税收持续稳定增长也是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新的时期,采取有力措施,应对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和地方税收稳定增长,是各级地税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现通过对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相关情况的比较分析,就如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我市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收入基本情况 (一)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情况。我市GDP总量从2000年的200.58亿元,逐年递增到2008年的749亿元,年均增长17.9%。分年看,2003-2008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17.42%、24.61%、12.02%、19.29%、21.03%和15.8%,经济从2003年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全市财政收入情况。我市2008年财政收入达到123.85亿元,是2000年的4.7倍。尤其是2003年-2008年期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2003年-2008年财政收入分别为42.87亿元、59.48亿元、67.53亿元、82.60亿元、105.16亿元和123.85亿元,增幅为18.6%、38.7%、13.53%、22.32%、27.3%和17.8%,分别高于同期GDP增幅1.2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同期地方财

政收入也随之增长,增幅分别为20.33%、19.84%、33.93%、22.71%、28.6%和23.9%。 (三)全市地方税收情况。2008年地税部门组织地方税收38.38亿元,比2000年增长6.21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7%,高于GDP年均增幅近8个百分点。从历年增幅看,2002、2005年增长较为缓慢,增长率低于10%,其余年度受经济强劲增长的带动,税收收入呈现加速上扬态势,2001年为 70.23%、2003年36.48%、2004年为31.29%,2006为21.80%、2007年32.73、2008年为32%。特别是进入2003年以来,税收收入在投资和工业强势作用下,基本保持20%-30%的增幅,税收总量和增幅全省排名前列。通过以上对我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地方税收与同一时期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发展步伐是基本同步的,即在2000-2002年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同时期的财政收入和地方税收总量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自2003年以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持续增长增添了活力。 二、我市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收入关系分析 (一)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股份制经济一枝独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比较2000年和2008年全市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单位个数、税收总额和税收比重可以看出:经过多年培育,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企业数量份额由2008年的88.5%上升至98%,

财政与税收的教案

第8课财政与税收 考纲展示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3.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 4.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 【主干解读】 理解1种意识 纳税人意识 把握2种关系 财政收支的关系、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理清2个构成 财政收入的构成、财政支出的构成 牢记2个作用 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区分3个特征 税收的基本特征 牢记4种行为 违反税法的行为 考点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考点梳理 1.财政收入 (1)财政 ①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②实现形式:财政主要是通过国家预算的形式实现的。

③本质:一种收入分配关系。 (2)财政收入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温馨提示】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财政收入的多少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构成: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关系 (1)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3)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温馨提示】合理的财政赤字有利于经济发展,过大的财政赤字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重难突破 1.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保障财政收入持续增加。 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全面认识财政赤字 (1)含义: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如果财政支出略大于财政收入,不属于赤字。 (2)出现的原因 ①收支不平衡:当年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财政收支结构失衡。 ②调节经济: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3)产生的影响

税收与GDP增长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e5977393.html, 税收与GDP增长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 作者:马素香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第09期 摘要: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般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税收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增长的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的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的经济决策可能存在着问题,研究GDP与税收的关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篇文章针对当前税收与GDP的增长速度的现状,深入地分析了税收与GDP增长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税收国内生产总值相互关系影响因素 在我国,税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的政策推行了三十多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不仅经济实现了稳定、健康的发展,而且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得到了稳步的攀升。与此同时,我国的税收政策发生了变化,不论是税制改革,还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税收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只有将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清楚,才能保证GDP增长与税收的和谐发展。 一、税收与GDP增长的相互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货币表现,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地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任何单位想要达到消费和投资的目的,都必须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进行分配。税收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与国内生产总值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一)经济决定税收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通过讨论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能够得到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税收收入的规模的大小受国内生产总值的制约:我国的税收基本上可以分为五大类,包括商品课税、资源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和行为税,计算税额的依据包括增值额、财富存量、商品流转额和国民净收入,而这些计算税额的依据有都与国内生产总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税收结构受国内生产总值结构的影响:不可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同,直接影响着不一样的税种的收入的多少,进而决定着税收的规模的大小。就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而言,当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变化时,会直接导致税收结构和收入规模的随之性变化。 (二)税收反作用于GDP 税收是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我国的再生差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首先,税收的结构决定着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不过的行业、不同的部门征税的税种是不一样的,这必然能

《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

《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总学时:72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自学48学时 适用专业:经管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财政与税收是金融学、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将财政学与税收学的有关知识与国家财政与税收政策、企业的具体业务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既有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与政策分析,又有实际的业务知识,是一门实用性、政策性较强,对从事实际经济活动有重要使用价值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家财政与税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制度,充分认识国家财政、税收与企业的关系,以及在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掌握财政与税收的基本业务实践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财政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主要税种的计算,以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理解国家的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有关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 2.掌握主要税种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方法。 4.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录像、英特网等手段。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讲授要运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而且注重课堂讲授的理论的循序渐进,注意与经济学基础知识的结合和运用,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授课时结合相关内容引入案例分析,课后适当布置作业,以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与财税政策、法规和制度密切相关,因此在使用本大纲时,应结合现行财税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有关内容作较为切合实际的说明。 大纲正文 财政篇 第一章总论学时:12学时(面授4学时,自学8学时)本章讲授要点: 1.财政及产生与发展

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析

市场论坛 MAR KET FORUM 金融市场 2008年第06期(总第51期) 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析 申自强 (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2)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阐述了税收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分析了税收 与经济管理体制的关系问题。并对所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阐释。 【关键词】税收 经济发展 经济管理体制【中图分类】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777(2008)06-0079-02【收稿日期】2008-04-21【作者简介】申自强(1980-),男,河南鲁山人,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西南政法大学200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贸易经济、市场经济理论。 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政权的根基,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从理论上弄清税收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税收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税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问题,首先要认识税收的范畴,弄清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就要研究经济与分配和分配与税收的关系问题。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民经济及其运行状况,是相对微观经济(部门经济或局部经济)而言的,是对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高度概括,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的活动及相互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方面的活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等三个环节,分配、交换、消费等三个环节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适应生产,而是积极地影响生产,反作用于生产。在这四个环节中,生产是生产者的事,交换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事,消费是消费者的事,政府一般不参与不干预这三个方面的活动,但通过税收参与企业和个人的收益分配,影响各方面的经济活动。 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是国家生存发展和国民共同利益的需要,是由国家政治权力和国家所有制决定的。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国家主权在经济上的重要体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征税不能超过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税收是国民的福音。在以跨国经营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税收管辖权的划分也是以纳税人的国籍为依据。国家政权机关管理国家事务、兴办公益事业,都需要大量财力作后盾。然而,国家政权本身不创造财富,国家财力来源于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国家要把税收蛋糕做大,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就要大力发展经济。 从上述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经济包括分配,分配包括税收,税收是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第二,经济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经济。税收参与国民 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税收与国家政权的生存紧密连在一起,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必须运用政权力量,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第四,财产和分配关系是经济的核心和要害。税收处在国家与企业和个人、中央与地方等各方利益分配的焦点上,是各方最关心最敏感的经济问题。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正是从这些意义上讲,税收属宏观经济的分配范畴,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经济决定税收与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 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决定税收,经济是税收的来源。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事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职工工资水平和政府的开支。而税收的多少决定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即经济决定税收。同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这种作用是负向影响经济的发展,即过高的税收必然降低经济的发展。税收征收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只有经济发展较快,税收的增速才能加快,只有经济总量增多,税收的征收总量才能增加。不能不顾经济的发展,过分强调税收征收的数量,征收的增加不是越多越好,而要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的多少同步增加,即税收的征收和经济的发展应当协调,税收的征收不能影响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反作用于经济,是经济税收观的基本观点,对于正确理解、认识和处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是税收的源泉,决定税收的产生和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1经济决定税收的产生。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生产的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一般来说,经济活动延伸到哪里,税收就跟踪到哪里,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税收。 21经济规模决定税收规模,税收规模随经济规模扩大而 — 97—

[浅谈税收的经济增长效应]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浅谈税收的经济增长效应]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要: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在外生增长理论中税收并不能影响增长,直到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才为研究税收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提供了可行的分析工具,内生增长模型提供了一个解释和理解历史数据的视角,并给出了未来政策变化的结果,这一点对于理解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重要,通过这些模型,我们可以理解和预测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此时,税收不仅影响物质资本积累,还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并且对物质资本征税和对人力资本征税对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由征税所带来的税收扭曲,尤其是税收结构扭曲将持久影响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一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可以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是主要的工具之一。以往对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多是集中在从财政理论层面上说明如何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或是分析税收收入与GDP二者之间增长速度 的差异及造成不同步的原因,但对税收这个经济变量到底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税收及税收结构是通过哪些途径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适合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和财政体制要求的最优税收结构是什么样的研究则很少。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对税收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述评。 政府的税收政策和经济增长很久以来就被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联系在一起。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Adam Smith(1776)的《国富论》。Smith认为,经 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一国的劳动生产率,二是生产工人与其他人口的比例,其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劳动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劳动分工,而产生分工的必要条件则是资本积累,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基于以上分析,Smith认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资本积累来实现。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降低了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由于资本积累依赖于投资,而投资的动机来源于预期利润的驱动,征税会降低预期利润,影响资本积累;另一方面,税收减少了各阶层的可支配收入,从而直接 减少投资,影响资本积累。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税收都是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所以,税收不应该设定得过高,设定税负水平的原则应该是能低则低;同时,国家的职能应尽量减少,政府的最佳角色是充当经济生活的守夜人,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经济。

开发区地方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开发区地方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作为全市招商引资和发展现代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在15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中,以建设现代工业园区为龙头,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完善区域设施功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当前,为更好地实现企业资源利用与增加社会贡献的和谐,准确把握地方税源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的内在联系,把握地方税收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开发区产业结构及其税源结构分析 2004年以来,开发区GDP年均递增40.3%。2007年,开发区实现GDP35.37亿元。其中,第二产业经济年均递增40.6%,在长时间内占据全区GDP的近80%;第三产业经济年均递增约39%。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经济年均增长略高于全区GDP年均增长速度,全区的GDP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的经济增长来拉动。 概括看,开发区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1、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2004年以来,二产经济始终占GDP总量的80%左右,全区的产业结构呈“二三”特征,即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2007年全区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7.68%。

2、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自2004年始,第三产业经济比重以年均39%的速度递增着,正逐步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后发优势。近年来,开发区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发区财税部门紧密结合全区经济发展状况,强化税收管理,实现了地方税收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与2004年比,2007年完成的税收增幅为44.9%。2007年,第二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为80%,提供的地方税收占总税收的80.76%;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 的比重为20%,提供的地方税占总收入的19.24%(目前,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还未充分显现出来),基本实现了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 1、从各产业提供的地方税收现状看,全区地方税收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完全吻合,地方税收结构呈现出“二三”的特征,而不是“三二”的特征。 2、从地方税收及二、三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看,则是大体匹配,略有差异。地税收入、二产税收和三产税收的年均增速基本对应于开发区国民经济年均增速。 3、从各经济类型提供的地方税收情况来看,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在开发区,无论股份制经济、个体私营、外资企业经济等,地方税收增长都稳步提升。其中,股份制经济始终保持了强势增长,是全区地方税收的主力军;个体私营经济的税收总额和比重已跃居次席;外资企业经济在地方税收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2007年占到了32.71%。

财政与税收习题答案

《财政与税收》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5小题,每小题2分) 1.从财政学对物品的区分标准角度分析“设置岗亭不允许载货汽车通过的桥梁”属于( B )A.纯公物品 B.混合物品 C.私人物品 D.以上都不是 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B )。 A.花园 B.国防 C.教育 D.私人住宅 3.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体现的是( B )。 A.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B.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C.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D.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是( C )。 A.公务员的工资 B.法院法官的工资 C.企业职工的工资 D.解放军战士的津贴 5.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C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剩余产品的出现 C. 国家的产生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6 .把财政思想上升到理论进行论述,使财政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A )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萨缪尔森 D.马斯格雷夫 7.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财政应采取的政策是B A. 财政平衡政策 B. 财政结余政策 C. 财政赤字政策 D. 略有赤字政策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 A )是确定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依据。 A.市场失灵 B.计划失灵 C. GNP D.GDP 9.如果政府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B )。 A.物价水平下降或就业增加 B.物价水平上升或就业增加 C.就业机会减少或通货膨胀 D.通货紧缩和就业机会增加 10.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从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看,我国在近期内应( B )。 A.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牺牲公平以实现效率 D.牺牲效率以实现公平 11.对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的支出是( C )。 A.社会保障支出 B.流动资金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12.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的支出是( D )。 A.积累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财政与税收期末考试

如何促进公共财政制度建设 一、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是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健全财政体制,既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也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一是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事权和支出责任清晰是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重要前提。在合理划分政府职能范围和简化政府层级的基础上,遵循受益范围、成本效率、基层优先等原则,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事权与支出责任。 二是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转移支付是实现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重要保障。要科学设置、合理搭配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促进地方政府的财力与其事权相匹配。 三是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这是实现省以下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客观需要。四是加快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县级政府是落实民生政策、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责任主体。 二、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 公共财政具有稳定经济、配置资源、收入分配、监督管理等职能作用,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不断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一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完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按照强化税收、规范收费的原则,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 二是实施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税政策。建立健全主体功能区利益补偿机制,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格局。 三是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健全科学规范、注重绩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税收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体现正确的利益导向,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强化税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在实施和完善消费型增值税的基础上,结合增值税立法,稳步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进一步消除重复征税,最终实现货物与劳务税制的统一,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增加消费税应税品目,充分发挥消费税促进节能减排和引导理性消费的作用。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鼓励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 二是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统筹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逐步改变目前房地产开发、流转、保有环节各类收费和税收并存的状况。 三是构建地方税体系。结合上述税收制度的改革完善,将财产行为类有关税收作为地方税体系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加地方税收收入,进一步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安排使用收入的自主性、编制预算的完整性和加强资金管理的积极性。 (二)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目标导向

2021届高三政治复习学案-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含解析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构建网络]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了解财政与税收政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进一步增强对这些政策的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弄清财政与税收的关系,把握财政和税收的来龙去脉,理解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法治意识:增强依法纳税的法治意识 [主干归纳]

明确1种意识——纳税人意识 把握2种关系——财政收支关系、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牢记2个作用——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 区分3个特征——税收的3个基本特征 了解4种行为——违反税法的4种行为 考点一财政及其作用 |考点精备| 1.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 ①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②实现形式:财政主要是通过国家预算的形式实现的。 (2)财政收入、支出及其关系 财政 收入 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影响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基 础性的) 要求: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社会财 富 分配政策 要求: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 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财政 支出 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构 成, 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 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收支 关系 收支 平衡 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 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这意味着财政资金得到了有效运用,有利 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特别提醒|财政盈余并非越多越好,财政赤字也并非一定不好,只要在可控范围内,就是合理的。 |名师点睛|认识财政赤字 2.财政的地位及作用 (1)地位: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2)作用

财政与税收论文

浅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认识 070830134 沈谊 摘要:个人所得税是对(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由于个人所得税在世界税收史上具有税基广,弹性大,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增长等诸多优点,因而正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发展,不仅成为许多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几乎与每个公民的自身利利益息息相关。 关键字:个人所得税税额比例问题建议 本学期,在经济模块选修课中,我选择了《财政与税收》这门课。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经济学。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税收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面对的,更是即将跨上社会的我们必须了解的一门课。在所有税收种类中,我对表示个人收益的个人所得税最感兴趣,老师上课所举的中国公民出国纳税与外国公民出国纳税对比的例子很能好的激发了我对个人所得税的兴趣,另外,个人所得税又是与个人利益结合的最紧密的,我们应当关注。下面我就谈谈我对个人所得税的看法。 个人所得税1799年首创于英国,是指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随着经济的发展,该税种所占地位越来越显著。而在我国现阶段,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并不理想。对工资薪金外个人收入难以监控,对偷税处罚不力,对部门协调工作不够等等因素,促成个人所得税征管不力的现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是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尽管,如今我国经济和经

济发展水平都位于世界前列,但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却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2001年这一比例为6.6%,而美国这一比重超过40%.我国周边的国家,如韩国、泰国、印度、印尼的比重均超过我国水平。据国家税务总局最近测算的一项数据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每年的税金流失至少在一千亿元以上。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占总收入水平的30%。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要成为国家的主要收入还不太现实。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所占的比重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实在是太低。可见,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现状令人堪忧。二是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体现出较高的征管水平。个人所得税是所有税种中纳税人数量最多的一个税种,征管工作量相当大,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保证。而我国目前实行的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其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自行申报制度不健全,代扣代缴制度又难以落到实处。税务机关执法水平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税款的征收。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 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信息不能实现共享,这些都造成了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不妥。三是偷税现象比较严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个人收入的多元化、隐蔽化,税务机关难以监控。公民纳税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富人逃税、明星偷税好像是习以为常、无所谓的事情。在报纸上新闻报道上经常会看见、听见一些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