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2004-05-20

本站5月20日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于近日颁布执行,此办法共分十章,全文如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联合印发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淤地坝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由中央安排投资建设的淤地坝专项工程。其他投资渠道建设的淤地坝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淤地坝工程建设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为指导,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安排实施。

第四条黄河水利委员会主要负责项目前期工作技术审查、工程建设技术指导与培训,以及工程实施的监督、检查验收。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

有淤地坝工程建设任务的,要分级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的淤地坝工程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第五条淤地坝工程建设参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建设单位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建,原则上由县级水利水土保持部门作为工程建设单位。

第二章前期工作

第六条淤地坝工程前期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两个阶段。前期工作实行合同管理,由建设单位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第七条黄河水利委员会依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及重点支流规划,提出淤地坝工程建设近期实施方案,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近期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前期工作。

第八条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进行编制;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按单坝进行编制,达到施工要求,并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九条淤地坝工程可行性研究和骨干坝初步设计编制单位必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以上资质;中小型淤地坝初步设计编制单位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丙级以上资质。

第十条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审查后,由省级计划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的审查意见审批,批复文件同时抄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十一条初步设计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计划主管部门负责审查批复,其中库容在100万方以上的骨干坝初步设计在审批前须先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

批复文件抄送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十二条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投资概(估)算编制,执行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

第十三条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经费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筹集落实。

初步设计工作经费根据有关定额标准,列入淤地坝工程建设投资计划。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十四条申报中央年度投资计划的淤地坝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省级计划主管部门对小流域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

2、单坝工程的初步设计审批文件,且属于省级计划主管部门已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范围内;

3、地方配套资金、群众投劳承诺文件,以及建后管护责任落实文件;

4、具备工程施工的基本条件。

第十五条省级计划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批复,以及上年度淤地坝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联合编制省级年度建议计划,于每年12月底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同时抄送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十六条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后,省级计划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一个月内将计划下达到建设单位。

第十七条淤地坝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中央下达的投资计划和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实施,不得随意变更计划和设计。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对单坝工程位置、建设规模、概算等进行调整时,建设单位须经设计单位同意后,按程序上报原审批单位审批。

第十八条淤地坝工程建设全面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度。工程实施前,建设单位要以单坝或坝系为单位,把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任务、中央投资规模、地方配套投资、所需群众投劳数量、建后管护责任单位等主要内容向工程所在地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九条淤地坝工程建设实行季报和年报逐级报送制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统计工作,每季度第一个月上旬报送上季度工程建设进度,每年1月报送上年度工程建设情况及工作总结。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统计等情况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抄送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将各省情况汇总并分析后报水利部。

第二十条黄河水利委员会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淤地坝工程管理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淤地坝前期项目储备及工程进展情况。

第四章招投标管理

第二十一条淤地坝工程建设要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水利部第14号令)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招标投标制。

第二十二条骨干坝的施工和所有淤地坝工程的监理必须通过招投标择优确定施工及监理单位。其中库容在100万方以上的骨干坝须由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或水工大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

第二十三条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标工作由建设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进行。严禁对工程施工和监理进行转包、违法分包。

第二十四条招标投标工作须按有关规定在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下进行。建设单位应在发布招标公告10日前,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拟招标项目的招标报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派监督员参加开标评标会议。

第五章工程监理

第二十五条淤地坝建设必须全面实行工程建设监理,监理工作按照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水建管[2003]79号)执行。

第二十六条承担监理工作的单位不得与建设单位有行政隶属关系,且必须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资格和能力。其中骨干坝的监理应由具有水利工程丙级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乙级以上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七条监理单位应依据监理合同开展监理工作,选派足够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人员组成现场监理机构,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按照“公正、独

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监理工作。

对骨干坝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必须实行旁站监理。

第二十八条建设单位应为监理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第六章质量管理

第二十九条淤地坝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实行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三十条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在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必须有工程质量条款,明确质量标准和责任,以及每座工程的质量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从组织、制度、方案、措施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责任制,认真执行初检、复检和终检的施工质量“三检制”,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等部门的质量检查。发生质量事故要及时报告,并严肃认真处理。

第三十二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管理机构,依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建[1997]339号)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全面负责辖区内淤地坝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等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责成责任单位加以纠正,问题严重的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整改建议,并监督责任单位执行;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要提请有关部门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淤地坝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要对所建设的淤地坝质量负终身责任,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将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资金管理

第三十五条淤地坝工程由中央、地方、群众共同投资或投工建设。地方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工程计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专项列支。

第三十六条淤地坝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设立专账,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滞留和挪用。

中小型淤地坝原则上实行资金使用报账制度,根据工程建设进度,经监理单位同意,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在建设单位报账支付。骨干坝严格按照招标合同等规定支付工程建设费用。

第三十七条淤地坝工程建设资金的开支范围: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物料、材料采购及运杂费;直接用于工程建设的机械作业费用和劳务费用;有关科研和监测等独立费用。核定的建设管理等独立费用,只能用于工程勘测、设计、建设监理、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所发生的支出。

第三十八条各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配套、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设单位对已完工项目要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审计。

第三十九条淤地坝建设引起的土地占用、搬迁及淹没损失,其补(赔)偿由工程所在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解决。

第四十条建设单位和各级主管部门要按时逐级上报财务、基建统计报表。

第八章竣工验收

第四十一条淤地坝工程验收包括单坝工程和小流域坝系工程验收。单坝工程验收分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坝系工程验收分初验和终验。

第四十二条验收工作分级负责。单坝工程的中间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单坝完工一年内,在建设单位全面自验的基础上组织竣工验收。

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骨干坝竣工验收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计划主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黄河水利委员会。100万立方米以下的骨干坝及中小型淤地坝竣工验收由地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结果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三条小流域坝系工程验收,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验,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省级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终验,验收结果报水利部。

第四十四条工程验收的依据是已下达的工程建设计划,已批准的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单项工程初步设计、设计变更文件、技术规范和相关的管理规定。建设单位需提交竣工验收报告、监理报告、中间验收文件、施工记录、合同文本、监测评价报告及工程竣工财务决算。

骨干坝和坝系验收,建设单位还需提交工程审计报告和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评价报告。

第四十五条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建设任务及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2、工程建设内容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规定标准;

3、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章制度;

4、档案资料是否完整;

5、工程管护责任主体是否落实。

第四十六条验收合格的工程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合格证书。对未实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度、管护责任主体未落实的工程,不得通过验收。

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由验收组提出处理意见,限期处理,经复验合格后,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发合格证书。

第九章运行管理

第四十七条各省(区)应按照建管用、责权利相结合和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订并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行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方式,明确工程经营使用权,落实工程运行管护责任。

第四十八条骨干坝的运行管理原则上由县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中、小型淤地坝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负责。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负责淤地坝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九条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回收的资金要设立专账,专户储存,建立工程管护维修基金,用于本辖区淤地坝的运行维护、监测等。

第五十条淤地坝的防汛工作纳入当地防汛管理体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防汛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运行管护责任主体搞好淤地坝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第五十一条淤地坝工程管护要明确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其范围的确定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规定。

第十章监测工作

第五十二条为科学评价淤地坝工程建设成效,为规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淤地坝监测工作。

第五十三条监测工作以省(区)为单位编制监测实施方案,按拟开展监测的典型小流域坝系编制初步设计,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后,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开展监测工作。

监测实施方案及初步设计应由具有水土保持监测乙级资质单位编制。

第五十四条监测站点布设应与区域水文站、水土保持试验站等站点相结合,根据水土流失类型区和小流域坝系规模、水沙条件等合理确定。

第五十五条监测机构和监测技术人员须取得《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和《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

第五十六条淤地坝监测内容主要有:

1、水沙监测:监测小流域水文气象、坡面与沟道耦合侵蚀动态、坝系水沙变化及淤积等情况。

2、坝体监测:包括坝体变形和渗流,主要有表面变形、裂缝接缝、岸坡位移、渗流量、渗流压力浸润线位置等。

3、效益监测:包括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五十七条监测工作所需投资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列入工程建设总投资,并在省级计划主管部门审批的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以省(区)为单位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第五十八条监测单位应定期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监测单位报送经整理、分析、汇编的监测成果及评价报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按年度向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报送有关监测成果。

第十一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商省级计划主管部门制订本省(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细则。

第六十条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六十一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二○○四年五月九日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简介:主要论述山洪来临时水土保持的相关工程措施。 关键字:山洪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和规划布设原则 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锥不造成灾害。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防道防岸工程等。 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锥上的房屋、工

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及意义的防护对象。属于山洪气压层的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其工程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温地、引水上山等。 梯田、涝池,沟头防护以及引洪温地等措施相配合,对保护其下部的农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维护村庄和公路、铁路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梯田的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改变地形,减沙、改良土壤,增加话题,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作用。 第三节床固定沟

为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中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岸工程等,称为沟道治理工程。沟床固定工程的主要售后服务则在于防止沟道底部下切,固定并抬高侵蚀基准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沟床的固定对于沟坡及山坡的稳定也具有重意义。沟床固定工程包括谷坊、防冲槛、沟床铺砌、种草皮、沟底防冲林带等措 为主要目的,防治泥沙灾害的挡拦建筑物。它是荒溪治理主要的沟道工程措施,坝高一般为3-15m,在黄土区亦称泥坝。 在水土流失地区沟道内修筑拦沙坝,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拦蓄(包括块石)经免除泥沙对下游的危害,便于下游对河道的整治。 (2)提高坝址处的侵蚀基准,减缓了坝上游淤积段河床比降,加宽了河床,

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

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壑治理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有关淤地坝的技术标准。这里节选了该部分标准中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场地准备 包括选好土、石料场,确定运送土、石路线,修筑交通道路,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安装机泵,修建堆放物资(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的临时仓库等。 2.施工定线 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用测量工具逐项落实到地面,并用打桩等办法予以确定。 二、清基(包括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位置范围内的坝基与岸坡)1.土质沟床清基 要求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一般要求30cm以上。

沿坝轴线位置开挖接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1.0m,深0.5~1.0m,边坡1∶1。 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2.石质沟床清基 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接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台阶状。 如岩石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方法严格处理,或作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 3.削坡要求 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的坡度要求: 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 岩石岸坡不陡于1∶0.5~1∶0.75。 4.其他要求 坝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 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三、土坝施工 本篇只对碾压式土坝施工的技术作出规定。关于水坠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可参照SD112-84执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作者:杨秀梅 摘要: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如果离开水和土壤,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继续。但是黄土高原上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总面积为64万km2,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水土流失”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 气候差异比较大 黄土高原气候系统中岩石圈和大气圈相互影响;大气系统中降水量具有很明显的地域和季节性,降水年际变率大,时间变化上降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 2.5mm左右,下降速度高原东部明显快于西部,年降水存在2~4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年、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全区以一致变暖为主,高原中部变化幅度大于周边,气温上升速度年平均气温为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收费标准完整版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收费 标准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 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咨询等计费工作,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的有关规定,现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和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计列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的水土保持勘测设计费按该文件执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可参考表1标准计列。

表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计列标准 二、水土保持监理费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修订建设监理与服务收费标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将共同开展建设监理收费标准的制定工作,水土保持监理收费应按新标准计列。新标准未颁布前,可参考主体工程现有标准执行。 三、水土保持监测费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要求,水土保持监测费包括监测设施费和施工期监测费。其中,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费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费中计列,施工期监测费可参考表2标准计列。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修改稿)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 防治的思路与对策 庆阳市国土资源局李晓岩陈志奎张新民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内陆腹地、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的重要枢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整个塬面梁峁相依,塬塬相峙,冈峦起伏,沟壑交错,独具一格,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以5‰坡降向东南倾斜,也有“陇东盆地”之称。总土地总面积271.17万公顷,人口264万人。 庆阳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雨量较充沛,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8.2~10℃,最高气温38.4℃,最低 -22.8℃,由北向南逐渐升高。7~9月为雨季,雨量较丰富,且多以大雨、暴雨出现,多年平均降雨量407.3~623.5㎜。 一、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理特点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地理特点。根据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地形地貌、行政区域特点,将庆阳地质环境分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部黄土低山丘陵区等三个区。主要由塬地、丘陵山地、河流滩地和河谷组成。黄土塬面积约占土地总

面积3O% ,梁峁丘陵区约占7O%。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庆阳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受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及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将地质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较易发区(包括中度易发区、轻度易发区)、基本无地质灾害区3个区(详见下表)。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地方病、水库淤积和水污染12种。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1107处,其中崩塌隐患点231处,占总数的90.25%;滑坡425处,占38.4%;泥石流271条,占24.5%;不稳定斜坡132处,占11.9%;地裂缝37处,占3.3%;地面塌陷9处,占0.81%。且分布广、隐患多、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较大。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时有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制约了庆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滑坡、崩塌。在七县一区均有分布,且发生频率高,直接危害较严重。从地域分布上看,多数崩塌、滑坡发生在坡度大于45°~60°,沟谷呈V字型,坡脚多无原生土体支撑的基底平缓的塬、梁、峁的边坡、黄土塬侧沟头、河谷阶地斜坡地带,相对切割坡高在100米以上,在其前沿均能见到地下水溢出成泉。从地质结构上看,由马兰黄土(Q3)或上部为马兰黄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发改农经〔2011〕170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24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程根据经批准的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强化管护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实施。 第四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担。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对中央补助地方点多、面广、单项资金少的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实行中央切块下达投资规模计划、地方分解安排具体项目的管理办法,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衔接平衡、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综合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文件审查、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有关流域机构做好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六条水土保持工程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前期工作文件组织实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章前期工作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43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 理基本知识(正式版)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 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 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 施,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最初的淤地坝是自然形 成的,距今已有400多年。明代隆庆三年(公元 1569年),陕西子洲县黄土洼,因自然滑坡、坍 塌,形成天然聚湫,后经加工而形成高60米、淤地 800余亩的淤地坝。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记载,最 早见于山西省《汾西县志》:明代万历年间(公元 1573年-1619年)“涧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

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淤地坝在清代已引起官方的重视,据《续行水金鉴》卷十一记载,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陕西监察御史胡定在奏折中呈“黄河之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中条山一代涧中,请令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水发,沙滞涧中,渐为平壤,可种秋麦。”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在1922年所著《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一文中指出:“皆渭沟洫可以容水,可以留淤,淤经渫取可以粪田,利农兼以利水,予深赞斯说。”又说:“治水之法,有以水库节水者,各国水事用之甚多。然用于黄河,则未见其当,以其挟沙太多,水库之容量减缩太速也。然若分散之为沟洫,则不啻亿千小水库,有其用而无其弊。且有粪田之利,何乐而不为也。”1945年黄委会批准关中水土保持试验区在西安市荆峪沟流域修建淤地坝一座,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土

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进入信息化

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进入信息化 伴随着信息化、现代化浪潮的汹涌而至,不时地撞击着治黄决策者的超前思维理念:如何把黄土高原装进计算机,利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数据问题,以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一直是管理决策层所思考的重大命题。在经过长期深思熟虑和广泛调研之后,流域管理部门借助中国水利部三大“亮点工程”之一淤地坝建设的强劲东风,在水土保持管理工作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探索,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数出百家,各不相同”的混乱局面,基本上实现了流域机构数据管理的有机统一。 特别是自2003年起,随着淤地坝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基础信息的不断增加,国家也对淤地坝的管理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科技人员,借助专家智囊团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经过近三年的刻苦钻研,探索并开发出了一套符合黄土高原实际和满足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要求的《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快速、高效、严格、准确地对淤地坝进行动态管理,从而为淤地坝建设计划下达、流域治理、数据统计、方案调整、管理决策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极大地方便了管理决策层的有效工作,全面提升了科技管理水平。不仅得到了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而且也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 利用《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在庞大的淤地坝数据录入系统中,科技人员巧妙地把统计学的原理进行了人性化设计,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在事先设计好的电子表格中,把实地监测调查数据和地方主管部门上报数据一一对应进行输入,较好地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固定表格录入或批量导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实现了管理数据的统一校正。为了避免管理系统的计算误差,针对淤地坝数据信息录入,系统还对数据对应电子表格做了专门的分析和设计,对于特定的数据类型只能输对应的数据,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误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利用《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查询功能,为了方便管理,按照投资方式的不同,数据查询子系统还较好地实现了全流域坝系查询、黄土高原淤地坝试点工程查询、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查询三种方式的随意交互使用。坝系查询又可分为按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行政区、支流、小流域等进行查询,为上级快速、准确地掌握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动态,提供了科学保证。例如我们想了解黄河流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坝系情况,便可通过该系统的查询功能迅速地查出计算机所给出的统计结果,并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该地区所有坝系数量,同时还可以查看每座坝系的基本情况、可研情况、初步设计、计划下达、开工情况、竣工验收这几个阶段的运行情况,并实现运行阶段对其不同属性数值进行组合查询,如某流域可研阶段的骨干坝数量、坝系内中小型淤地坝数量、分布位置等,快速显示查询结果。 此外,利用《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坝系和淤地坝,按照省(区)、市(县)以及支流进行统计,快速直观地显示所需结果。当你点击淤地坝名称时,便可以看到每座淤地坝的具体情况,省工省时,快捷方便,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利用《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的信息分类功能,可以按照建设阶段进行分类信息选取,选择自己关心的阶段,比如选择可研、初设和竣工验收阶段,进行淤地坝坝系的进一步优化建设与调整,十分便于科学管理与分类指导。 同时,利用《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的报表编辑功能,还可以对查询和统计结果进行筛选,并按照用户需要的表格形式和数据内容定制报表,随时输出成Excel表格。所有管理要素如支流名称、坝系数量、计划下达、合计等数据信息结果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自动化功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摘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治理措施 在中国大陆这块广袤无垠的大地的西北部偏中部地区,一直存在着这样一块土地,它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800~3000米。 黄土高原之上,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千百年来,数以万计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不停地耕作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人们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生存与发展所需的食物。 然而,曾作为农耕文明发源地的黄土高原,逐渐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贫瘠的土地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大量的养分物质从土壤中流失殆尽,土地的肥力降低,因而收成减少,损失巨大。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长,黄土高原开始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念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土流失的面积较大,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起秦岭北至长城,面积十分广阔,并且对于该区域工农业影响在不断加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面积广、强度大、区域明显、产沙集中、成因复杂的特点,该地区沟壑纵横、黄土广布、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有了一些改进,但总体上来说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种。自然因素中首先为黄土特性,无理层,但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砂粒(0.05mm~0.005mm)为主,土质酥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而粉砂粒级中又以粗粉砂占绝对优势,约占总重量的50%以上。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它胶结疏松,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在水中极易分散悬浮,土块遇水后,迅速崩解。黄土的颗粒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 然后为植被因素,被具有涵养水源、减小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及保持水土的作用。黄土高原植被的覆盖率较低,而径流减少率和侵蚀较少率却在逐年增加,而较低的植被覆盖率则会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植被减少使相同降水条件下河流径流流量加大,侵蚀加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其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水土保持的对象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水土保持的内涵不只是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地定义: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涉及预防、治理以及成果管护3个层面。预防主要是针对一些尚未造成水土流失或水土流失状况较轻的地区,在这一地区除了要采取植物"工程等技术措施外,还要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激发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以及保护意识。而治理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地区,这一地区会采取植物、工程以及耕作措施等进行治理。成果管护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巩固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 一、水土保持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天然草场退化、山区生态屏障破坏导致的水资源涵养功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新的形势下,水利部确立了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本思路,明确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三大目标”、“四项任务”。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大目标 (1)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进入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的控制和对重点江河湖库周边的水源保护及生态改善。 (2)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突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3)在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洪涝灾害的同时,重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四项任务 (1)预防监督 重点加强对主要供水水源地、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能源富集、开发集中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规范标准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壑治理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有关淤地坝的技术标准。这里节选了该部分标准中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场地准备 包括选好土、石料场,确定运送土、石路线,修筑交通道路,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安装机泵,修建堆放物资(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的临时仓库等。 2.施工定线 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用测量工具逐项落实到地面,并用打桩等办法予以确定。 二、清基(包括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位置范围内的坝基与岸坡) 1.土质沟床清基 要求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一般要求30cm以上。

沿坝轴线位置开挖接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1.0m,深0.5~1.0m,边坡1∶1。 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2.石质沟床清基 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接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台阶状。 如岩石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方法严格处理,或作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 3.削坡要求 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的坡度要求: 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 岩石岸坡不陡于1∶0.5~1∶0.75。 4.其他要求 坝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 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三、土坝施工 本篇只对碾压式土坝施工的技术作出规定。关于水坠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可参照SD112-84执行。 1.取土要求 土料取用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应对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应对 发表时间:2019-05-22T15:02:47.5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作者:高志琴 [导读] 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一直都是我国重点的建设项目之一,国家有关部门采取较多的措施对其展开了全面的建设工作。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水利局 717200 摘要: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一直都是我国重点的建设项目之一,国家有关部门采取较多的措施对其展开了全面的建设工作。但是现有的管理机制以及科研基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已经不能在适应淤地坝大规模建设的新形势了,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质量,那么也就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先进的对策展开相应的处理,如此才能确保建设项目可持续化的发展下去。本文接下来将对此展开详细分析,以希望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问题;处理对策 有关人士应当明确,淤地坝建设项目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化的保护黄土高原水土而开展的工程,淤地坝建设的质量较高,那么必定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黄土高原的水土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此项工程的修建已经经历了50多年的修建,并且修建规模也逐渐加大,在各个方面的确取得了较多的成功经验。然而随着国内建设新形势的到来,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遇到了较多的新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处理,如此才能提升淤地坝建设的最终质量。 一、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所存在的现状问题研究 (一)淤地坝的坝系结构存在问题 观察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情况来看,其坝系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坝系结构指的是各种类型沟道工程数量比例以及平面的布局。良好的坝系结构能够产生极其重要的拦泥、防洪、灌溉等作用,而且还能有效拦截并利用洪水泥沙,由此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坝系结构的组成能够直接影响坝系的功能以及效益。要想使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达到这样的功效,那么也就需要使得坝系结构更加的具有合理性。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的坝系结构,在实际修建的过程中,仅仅只是考虑了治沟骨干工程以及淤地坝,却并没有注重小水库以及塘坝等水资源利用工程结构,所以最终坝系结构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完善,从而降低了坝系结构的实际功能。 (二)黄土高原地区坝系规划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对于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淤地坝的建设工作来讲,淤地坝最为关键的技术环 节就要当属坝系规划工作,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技术问题之一,往往淤地坝规划质量较高,那么必定会提升坝系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坝系内部的建设潜力,因此必须要做好黄土高原地区的坝系规划工作。同样观察当前国内黄土高原地区坝系规划方面工作的开展,部分建设团队过于重视工程建设的进度,没有提前做好各个环节施工的规划工作,所以在实际工作开展的时候,往往只是凭借自身已有的经验进行规划建设,最终大大降低了坝系规划建设的合理性,并且坝系结构应有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发挥。 二、全面解决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极力强化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的质量体系 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项目来讲,最为关键的便是做好其质量体系 的管理工作,而质量体系又来源于相关制度的确立。黄土高原建设淤地坝能够为当地群众创造出更加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条件,切实维护好黄河生命的健康,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对此加以绝对的重视。落实到实际操作上,有关部门需要在现有坝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淤地坝建设督察机构,要将各个环节建设的制度明确的制定出来,形成规范性的文件标准,同时还需要对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建设等各个方面展开详细督察,并将督察的信息加以数据模式记录,从而确保整个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的建设项目能够更加顺利的得以实施。 (二)做好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前期建设工作 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工作来讲,前期建设工作在整个坝系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前期工作得到了更加扎实的修建,那么最终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前期的建设工作,需要设计出阶段性建立机制,确保有关设计工作能够更加的具有规范化特征,并且在操作方面还要相对简便,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前期规划建设工作中,做好审查把关工作,不能仅仅的停留在听取汇报以及阅读材料的方面上,应当按照实际工程的具体等级,由不同的单位展开有关组织审查,如此才能强化前期工作各个环节的职责与分工,并且节约时间,切实加快施工建设的进度。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前期建设工作,是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前期管理工作还相对缺乏固定成熟的模式,但是随着今后社会不断的进步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相应科学的投资融资形式和前期管理模式必定会出现。 (三)在实际工作中做好黄土高原坝系建设工作 实际的坝系建设过程与整项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同时在小流域当中能够全方位的发挥出拦截淤泥的实际效用。落实到具体操作上,相关建设管理部门,需要全面规范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制定出一系列施工流程,在展开技术操作工作中,必须要具备水利水保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科学避免一次或者多次转包问题的出现。对于坝系工程的变更处理也需要更加的得当,不能够进行越级审批,同时还应当建立出与之相应的互相承诺机制,比如施工建设中的相关变更工作都需要做出明确的提示,如此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坝系建造问题,进而促进淤地坝建设工程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还需要实行量化管理以及黄牌警告制度,比如某些监理单位如果没有依照实际的建设情况展开进度报账,或者相关淤地坝建设团队没有按照建立核准的工程量展开建设资金的支付,那么也就应当依据所占年度资金的比例,予以不同程度上的惩罚,如此才能有效的确保黄河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拥有良性的资金运转。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总结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工作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广大施工建设团队应当对淤地坝建设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的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能够得到合理解决的,只要广大团队切实做好前期规划、制度建立以及控制好实际施工过程等方面的工作,那么最终必定能够有效解决黄土高原淤地坝建

黄土高原沟壑区建筑空间研究

黄土高原沟壑区建筑空间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建筑空间也在不断研究, 但是在研究还是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就从对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建筑空间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原沟壑区;建筑空间 一、前言 随着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对于沟壑区建筑空间的研究越来越完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解决问题是刻不容缓的,更能促使社会稳定和经济的不断的发展。 二、地貌景观类型及其结构特征 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貌结构由沟间地与河沟谷地两类黄土地貌形态组成。沟间地包括黄土源、黄土梁,是指由河沟谷地所围合的、由黄土所覆盖的高平地。黄土源大小不一,源面平坦开阔,坡度一般小于5“,土壤侵蚀轻微。源边地形破碎,土壤侵蚀强烈。河沟谷地泛指除沟间地以外的负地形,根据发育和开析状况可概括为浅沟、切沟、冲沟、干沟、河沟和河流。浅沟指深约0.5一1.om的“V”字形的,无明显沟边的细沟;切沟是冲沟的初级形态,指坡面浅沟切人黄土Zm 以上,有明显沟形时发展为切沟。沟长100一500om,沟深10m以上;冲沟是大型切沟 在水流集中作用下,下切加强,沟壁扩展,长度延伸而形成的,宽度从几米到loom,深度10一20om;干沟多为河沟的支沟。上游横断面呈“V”形,下游呈 “U’’形,沟坡崩塌,滑坡较多。一般宽100一Zoom,长2侧洲〕一5尔义)m;河沟是一种大型侵蚀沟,常年有流水。横断面呈梯形,谷坡陡切,多崩塌、滑坡,但溯源侵蚀不活跃。河流指洛河、径河、马莲河、葫芦河等规模更大的现代河流。黄土高原沟壑区是具有相同地貌发育史、相同地表特征和相同现代地貌内外营力过程的地貌综合体。地貌结构呈明显的自相似性,宏观尺度上表现为“沟壑廊道+黄土源斑块+沟壑廊道”的重复。微观尺度上表现为每个黄土源都具有相似的“源面+沟坡+沟谷”结构。 三、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分布特征及土地利用对小流域SOC空间分布的影响 1、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向在不同坡度上的分布特征 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复杂,地形各因子的单一比较不足以反映其地形地貌特征,故分析研究区各坡度不同坡向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来研究随坡度的增加,坡向的分布特征。阳坡面积比例在坡度上的分布特征高原沟壑区阳坡土地主

工程建筑施工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2 - 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目标............................................................ - 3 - 三、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与管理............................................................ - 3 - 四、水土保持标准 ................................................................................ - 4 - 五、水土保持的目标 ............................................................................ - 4 - 六、水土保持措施 ................................................................................ - 4 -

一、工程概况 1.1 电厂规模 中电新能源热电厂2×350MW级燃机扩建工程。老厂规模为2×180MW 9E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老厂的天然气由城市燃气运营商新奥燃气公司提供,新奥燃气公司与厂区相邻,位于厂区东北侧。原电厂燃用双燃料,即燃用天然气,以轻油作为备用。目前业主已经完成油改气,厂区的油罐和油泵房已拆除。 本期扩建2×350MW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及相应的公用设施,部分公用系统按3×460MW机组预留,电厂最终规模为3×460MW(改进型)机组。 1.2 现场条件 电厂位于工业园南部工业组团的南端,为二类工业用地。电厂东侧地块为新奥燃气公司和LNG分输站,往东距离莞深高速公路约300m,北侧为电厂主要热用户——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西侧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实用版

YF-ED-J668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 识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 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 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 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 史。最初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距今已有400 多年。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陕西子 洲县黄土洼,因自然滑坡、坍塌,形成天然聚 湫,后经加工而形成高60米、淤地800余亩的 淤地坝。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记载,最早见 于山西省《汾西县志》:明代万历年间(公元

1573年-1619年)“涧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淤地坝在清代已引起官方的重视,据《续行水金鉴》卷十一记载,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陕西监察御史胡定在奏折中呈“黄河之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中条山一代涧中,请令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水发,沙滞涧中,渐为平壤,可种秋麦。”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在1922年所著《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一文中指出:“皆渭沟洫可以容水,可以留淤,淤经渫取可以粪田,利农兼以利水,予深赞斯说。”又说:“治水之法,有以水库节水者,各国水事用之甚多。然用于黄河,则未见其当,以其挟沙太多,水库之容量减缩太速也。然若分散之为沟洫,则不啻亿千小水库,

黄土高原淤地坝防汛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展望

CHINA FLOOD &DROUGHT MANAGEMENT 中国防汛抗旱Mar.2019NO.3VOL.29 2019年3月第3期第29卷 1淤地坝建设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运行情况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减少入黄泥沙、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陕西视察调研时指出:“淤地坝是流域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要因地制宜推行”。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淤地坝的建设范围涉及39条入黄支流(片),总面积42.6万km 2。2003—2007年,水利部将黄土高原淤地坝试点工程列为全国水利“亮点”工程,每年安排中央投资2亿元用于淤地坝建设。截至2015年,黄土高原累计建设淤地坝5.92万座,涉及7省(自治区)239个县,其中中型以上淤地坝1.78万座,分布于210个县。 受投资和技术的限制,建成的淤地坝配套设施不完善,骨干坝多数未设溢洪道,中型淤地坝大部分属无泄水 和放水建筑物的一大件工程,俗称“一口吞”或“闷葫芦”工程。据统计,已认定的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中,无配套泄洪设施的病险坝3066座,其中工程下游有重要设施的病险坝2724座,这些工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经过多年运行,受淤地坝运行功能、淤积库容、运行年限、所属小流域环境、天气等因素的限制,一些早期建设的淤地坝已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甚至有溃坝的可能,病险淤地坝的数量不断攀升。据统计,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淤地坝中,有2751座坝体存在不同程度的贯通性裂缝、滑坡、塌陷、冲沟及管涌或渗漏等病险问题;有1398座放水工程存在卧管(或竖井)损毁、涵洞(管)发生断裂、堵塞、渗漏、明渠损毁等现象;有1134座原有溢洪道存在损毁、掏刷悬空等情况;有2592座存在坝体、溢洪道,或坝体、放水建筑物,或溢洪道、放水建筑物同时存在病险;有761座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同时存在病险。这些淤地坝各类病险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之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防汛基本未纳入各地防汛体系,导致淤地坝主管部门防汛监管任务越来越繁重艰巨。 黄土高原淤地坝防汛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展望 史红艳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21) 摘 要:介绍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及运行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监控预警系统建设情况。黄土高原淤地坝监控预警管 理系统为解决黄土高原淤地坝防汛工作难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提出了建设实现雨水情监测与监控预警、应急响应有机结合,达到预警信息实时传递,是决策层实施科学合理的指挥调度的有力支撑,及时高效开展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淤地坝防汛安全,是全面提高淤地坝监管水平的有力手段。关键词:黄土高原;淤地坝;防汛;监控预警系统中图法分类号:S157.2;TP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264(2019)03-16-04 收稿日期:2018-04-09 作者信息:史红艳,女,高级工程师,E-mail:8412948@https://www.sodocs.net/doc/a75891178.html,。 DOI:10.16867/j.issn.1673-9264.2018088 史红艳.黄土高原淤地坝防汛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展望[J].中国防汛抗旱,2019,29(3):16-19.SHI Hongyan.Prospec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lood control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warping dams on the Loess Plateau[J].China Flood &Drought Management ,2019,29(3):16-19.(in Chinese ) 信息化建设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1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总则 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管理,统一概(估)算编制办法,提高概(估)算编制质量,合理确定工程投资,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自身的特点,制定本规定。它是编制和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的依据。 2.本规定适用于中央投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或其他投资的矿业开采、工矿企业建设、交通运输、水工程建设、电力建设、荒地开垦、林木采伐及城镇建设等一切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 3.本规定应与《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配套使用。 4.工程概(估)算应按编制年国家政策及价格水平进行编制,开工前如设计方案有重大变更、国家政策及物价有较大变化时,应根据开工年的国家政策及价格水平重新编制,并报原审批单位审批。 5.本规定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管理和解释。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编制说明 1.本规定所称的“水土保持工程”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中所指的“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工程、机械固沙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植物措施工程”等。

2.工程项目可划分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施工临时工程、独立费用共四部分。 3.工程各部分下设一级、二级、三级项目 第二节概算文件编制依据 1.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发的有关法令、制度、规定。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编制规定。 3.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和有关部门颁发的定额。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文件及图纸。 5.有关合同、协议及资金筹措方案。 6.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节概算文件组成内容 一、概算编制说明 1.水土保持工程概况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地点、工程布置形式、工程措施工程量、植物措施工程量、主要材料用量、施工总工期、施工总工时、施工平均人数等。 2.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主要指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指标主要包括工程总投资、静态总投资、年度价格指数、预备费及其占总投资百分比等。 3.编制原则和依据 (1)概算编制原则和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