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小学素质教育的粗浅认识_0

对小学素质教育的粗浅认识_0

对小学素质教育的粗浅认识_0
对小学素质教育的粗浅认识_0

对小学素质教育的粗浅认识

摘要: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挑战,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简单谈一下自己对素质教育的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教育

一、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常规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出发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素质教育目标入手,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管理模式,构建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新模式,从扩充教育本身创造性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出发,建立科学的评估、评价体系,在全省中学实行规范化学校建设,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当前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影响下,从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学校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适应性、学校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出发,不断地探索新形势对学校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使学校素质教育常规管理系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提高素质教育常规管理的效率,增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活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它的运行机制,其系统内部应不断地进行协调,使之从无序向有序转化。其转化的直接成果表现为:学生整体优良素质的养成,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小学素质教育的常规管理,只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种基础管理,要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质量和效益,还应使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真正建立起素质教育正常的工作秩序和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是学校常规管理的基本使命。

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小学素质教育常规管理规范化的典型,以推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创造出较高水平的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常规管理规范化的新模式。

二、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的设想和基本原则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系统工程。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王园园(云南省文山市 663000) 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但许多学校只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高校 教育是关于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基于此,如何在大学阶段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指导思想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如何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自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 所谓的“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利用环境的熏陶、知识的传授、加之自身实践的作用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成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包括气质、人格、修养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怎样做人做好引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怎样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人自身意志、情感、以及理性等问题;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人能够对人生进行思考,能够明确人生的价值、意义、目的等问题,促进人能够不断追求完美,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等,从本质而言,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性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教育”。1 1凌烨丽,浅议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常州轻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4期.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讨论题目 1.谈谈你对学习比较教育课程的认识 2.“什么是教育”谈谈你的理解 3.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4.谈谈阅读与写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5.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 要求 1.从上述5个问题中选择其中1个论文题目(不少于3000字) 2.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偏: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偏,纠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之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素质的内涵和特征等问题已达成了一些共识。学者们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 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呢?文辅相认为,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解释。心理学认为,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点,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理论界的许多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素质既包括先天遗传特征,又包括后天习得的素养。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至于素质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内潜性。素质是人的潜能,不但遗传素质是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必须 内化为人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视为素质的形成。人的素质的外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方能实现。 (2)整体性。素质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这些因素统一在一个 人身上,存在于一个统一的结构之中,整体的水平取决于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间结构的整合。 人的素质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构成素质整体的各因素也可以区分为不同层次,并得到测量。 (3)稳定性与发展性。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 来。当然这种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素质和一定社会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联系,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对素质的要求不同。另外,个体的素质也是发展的。 (4)社会评价性。人的素质具有优劣好坏之分,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素 质,这些优良的素质可以得到客观的测量。 此外,也有学者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对素质的特点作了划分,如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相对稳定性与发展变化性的辩证统一,内在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等等。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 师应该做到全面发展,原来知识单一的“教书匠”向博学多才的“多面手”发展。总之,学科综合性特点决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久而广泛的阅读、积累是教师丰富专业知识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要不懈地博览群书,具备极强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方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的教学艺术和研究能力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并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自我”进行不断锤炼,以形成有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这是教学主体的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名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课堂上,教师要以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创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到知识、增长才干;教师还应不断总结、积累,及时记下自己在教学艺

术探索中的感受和体验,并适时进行理性思考和概括。唯有如此,才会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成熟。第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师每上一节课都有其具体的教学目标,尤其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不论是画面的出现,还是结合案例、事例问题的设计,都要紧紧依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教材展开,应达到什么目标,用什么方法达到已确定的目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克服盲目性。第二,教学主线精炼清晰。任何一个问题内容都有它的主线,教学主线要清晰,总结概括要精炼。对于教学主线首先教师要清楚明白,教师对教材要能够整体把握,没有这一步,课就会讲的稀里糊涂,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更不要说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了。第三,逻辑关系科学准确。教学中的任何知识、任何设计,即方法手段的设计、问题的设计、板书的设计、甚至学生活动的设计等等,都要特别注意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

联系,要符合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概念原理要准确表述。若不注重这个问题,就会出现风马牛不相及、不伦不类的笑话或科学性的错误。第四,教学内容衔接自然。每一节课教学的每一步骤,内容衔接要自然娴熟,运用自如,方法要多样灵活,特别要注意不要生硬、拘谨做作,拿腔拿调。第五,脱离教案授课自如。教师讲课要尽可能的脱离开教案,教案内容在头脑中要清晰熟练,不是简单地背诵教案。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主动的多,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和情绪反应,随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程序,把握学生、控制课堂。第六,善选难题勇于创新。面对教学选材问题经常能听到老师们的这种说法,这课好讲,那课不好讲等。其实教材的每个框题、目标题下都有学问可钻研,要善于组织材料,精选事例,巧用方法,若大家都认为某课题不好讲的内容,你若能讲出特点、新意来,就是你的创新,当教材的某一框题没有

我对素质教育的一点认识

我对素质教育的一点认识 素质教育是现在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是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中的发展方向,一味的教与学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教育,也不再符合学生的发展,它的实践性与现代性表明,它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代的丰富与发展。可是,有不少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由此导致教育观念混乱,不能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 2、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德、智、体、美、劳基本质量的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知识、能力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5、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通过市场竞争重新配置物质资源,而且要求重新配置人才资源,要求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人才规格等多方

面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不同要求。 6、素质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的结构化性质决定了素质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也决定了人的素质培养与发展的整合性特征。 那么,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手段的优劣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新办法。我们应该把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狠抓教学管理这一学校管理的核心,真正体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1、课堂教学,求实创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师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紧抓了课堂教学控制与管理的缰绳,进行“强化课堂教学改革,高扬学生主体地位”为主题的教改实验,强调课堂教学自主化。其次,教学结构优化,一是抓驾驭课堂,稳定课堂教学秩序,包括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提问,组织课堂练习,控制课堂内的时间分配。二是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注意教学程序的控制,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和教学诸因素的相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抓加强主体意识,要求课堂面向全体,强化因材施教。 2、教育科研,常抓不懈

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文/薛峰摘要: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素质教育的四个方面来简述对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关键词:量化评价;工作考核机制;素质创新能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大主题下,素质教育的提出可以说为我国的教育确立了根本的方向。一、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活泼、生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无论是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还是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无一不与人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学校教育如何适应科技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制订了自己的教育改革规划,其共同之点都是注重素质培养,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三、建立素质培养目标体系具体为:(1)品德培养目标。(2)能力培养目标。(3)身体素质培养目标。(4)审美素质培养目标。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 1.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随着教育的发展,过去的许多知识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育实际。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树立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观点,才能逐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健全教师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工作考核体系:(1)紧抓工作态度考核。(2)盘活教师的用人机制。(3)探索教师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3.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教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任务,教师是崇高神圣的职业,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既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现阶段我认为有效实施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统一认识,营造良好的创新素质教育环境;(3)创新教学,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4)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考试的量化评价性决定了现阶段以及今后素质教育的考核都离不开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富县沙梁中学申余忠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单纯的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相对应,与高考录取的精英教育相对应。不单看学生考试分数,还要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目前,社会对教育评价的依据是高考考生人数的上线率,上线率高则说明教育质量高,反之则会对教育形成巨大的压力。教育主管部门也多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校质量高低,学校也以分数论教师,教师在有意或无意的重点关注学生分数,对学生也是以分数论聪明,不管学生的其它方面是否突出,也不管“好学生”的其它方面是否有问题。家长对学生在学校表现不闻不问,只看成绩单,如果成绩高有奖励,反过来,如果考不好,轻则批评教育,有甚者棍棒加身。这些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都对素质教育的推行造成了重大阻碍。再加上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进行的考核,迫使教师不得不戴着应试教育的枷锁进行素质教育。这也是造成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扎扎实实的原因。尽管上级部门也会时常提素质教育,比如近年推行的体育、艺术“2+1”,大课间活动等,但教师还是自觉不自觉地以降低其它能力的发展为代价,挤用学生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甚至睡眠时间,进行题海战术,加强学生的应试机能。上面检查时突击完成活动任务的计划、记载,检查的风一过,继续盯紧分数不放松。继续训练考试“机器人”。 教育的本意就是素质教育,在“教育”前赘上“素质”二字,是为了区别“应试教育”,矫正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更加突出和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育人还是育分”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应试教育把分数放在第一位,教育者眼中只“见分数”“不见人”,具体表现为“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以考高分为教育的追求目标,以分数为评价教育的标准,有人戏说“分分分,师生的命根”,就是应试教育下师生对分数的一种心理感受。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把学生当成了“考试机器”,“题海”战术被普遍采用,对学生反复进行考试训练,研究考试技巧几乎成了教育教学的全部,追求升学率几乎成了学校工作的全部,偏离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学生被动学习、被迫考试,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素质教育,简单说来,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既要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发现和培养学生某方面有优势的潜在素质。具体说来,素质教育就是完全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教育。“高中课程方案”对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都有详细要求,在“培养目标”里明确指出,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 础,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都有具体的要求,所以,严格实施课程方案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就是品格,是人在不经意中各种表现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强调做人的根本,强调人的内在素养。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段精彩论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行为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只有形成好的习惯,才能有好的品格,有好品格的人,才能成就一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崇高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优秀

素质教育的内涵如何理解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记者:现在大家都讲素质教育,究竟应当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李岚清: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民族地区更应有自己的特点。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 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教育是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试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它主要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有的人书念得很好,考分很高,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修养很差,缺乏与人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这不能认为是好人才。有的人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创造性,不会解决实际问题,“高分低能”,也不能认为是好人才。道德修养好和本事大的人,身体不好也派不了大用场。当然,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差,更不能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我们决不能重犯“文革”中不学好知识,甚至提倡交白卷那种极其荒谬的错误。有一点我想再次说明的是,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统

浅议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方法

浅议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14-10-14T09:04:48.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张怡杨青[导读] 许多医学院校在强调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张怡杨青(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核医学科 65010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使医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必要的。本文初步探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方法。【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必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363-01 The necessary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reinforce the medico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ZHANG YI,YANG QING.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Kunming Medicial University, Yunnan 650101, China 【Abstract】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medicine pattern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medicine education, train height medicine talented person and finally make the medico full scale development. It is obliged to reinforce the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medico. This paper discusses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medical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and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necessity method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在强调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尤其是很多医学院校合并进入综合性大学后,由于学科门类较齐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师资较强,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了更明显的优势[1]。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水平离它应当承担的责任还相距甚远,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依然是困难重重[2],人文教育的具体实践在医学教育中依然处于虚空、偏差状态。医学院校专业性强,医学生过多关注专业学习而往往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面向未来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20世纪以来,人类疾病谱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其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3],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医学生迎接新的挑战。现在医学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质文化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科技进步和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加,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灾难。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环境污染已成为各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三是社会结构转型以及利益关系调整,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将有助于医学生更好的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理论讲授与社会问题、医疗实践相结合 要努力做到将人文知识与医疗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相结合,即课堂与社会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能够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解决医疗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社会调研、社会考察、社区共建、职业体验、勤工俭学等活动,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工程。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带领学生到贫困地区,开展医疗社会实践活动,走访县、乡镇村各级医疗机构,可深入到农户中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健康普及教育。使医学生了解农民疾苦,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使医学生的个人价值在为社会服务中得以充分实现。使医学生真切感受到居民、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及百姓医疗服务需求的特点,通过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培养医学人文关怀的情感,认识到了自身肩上的责任,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2、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医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备素质。医学生未来的工作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他们不仅要解除患者生理上的疾苦,而且要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障碍。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体系,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广大学生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并根据医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适时举办专题讲座和宣传橱窗,同时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活动,积极营造增进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帮助医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帮助有心理问题医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学习新的适应方式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最终能够自立自强和增进心理健康水平,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因此,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4],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才能使医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人,才能使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培养、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5],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永松,张良吉.医学人文教育:问题、挑战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06 ,27 (12):69. [2] 张大庆.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J].医学与哲学,2001 ,22 (8):10. [3] 马存根.试论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及其辐射功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15(6):30.

浅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浅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摘要】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呢?激发兴趣、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是让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方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观念角色知识能力心理 二十一世纪我国刮起的教育风暴,其核心是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旧的教育机制已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是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教师深刻反思教育现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方法。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的实施,最艰难的是教师,最高兴的是学生,最满意的是家长。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高要求,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人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成才观念 智力超常的天才必竟是极少数的。如果缺乏勇气、意志、勤奋、善于向别人学习等非智力因素,智力再超常也百无一用。中国人不缺智慧和勤劳,却缺少快乐。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达了,城市漂亮了,住房变大了,走在街头,看到的却是阴郁、困倦、防备、愤懑的脸。他们快乐吗?没有快乐的生活怎么算是幸福的呢?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成为普通的劳动者,因为多数人在某个时期还是必须为生存而奋斗,我们要生存,就必须学习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应尊重普通劳动者,为自己是一位普通劳动者而感到光荣。有的人后来成了领导什么的,那也只不过是分工不同罢了。素质教育是快乐教育。 二、转变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今已有本质的不同。作为教师,传授的是社会主义和谐之道,引导学生自己去解惑。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应着重关注学生悟到了什么。师生之间应平等地切磋、交流问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将成为现实。 新时代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作为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位置。总体来说教师有以下几种角色。 1.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

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中国素质教育的未来的发展 过去的应试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中小学教育以“应试”为主,更多的强调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标准,像工厂生产标准件一样,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按一个规格,一个标准生产出来。但世界是多彩的,社会是多元的,对人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更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的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在以后对诸多方面都有更加深刻的影响。 一、国家管理 政府资金:加大资金支持,提供一些设施,使进行素质教育成为可能。对农村地区加以扶持。 机构管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将素质教育摆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素质教育的发展将会促使考试制度的改革与评分标准的改变。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有条件的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多种形式的高考制度改革试验,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考生的选择机会 完善教育经费拨款办法,充分发挥教育拨款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二,学校管理 教育观念:不再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紧箍咒”来念,把教职工福利待遇与学生分数挂钩。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课程的设置:这方面主要是高等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各个学校将从自己所肩负的培养人才的层次、规格等实际情况出发,各有特点的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以实现理工结合、文理交叉,使学科间的整体联系以及科学和社会系统的联系得到了加强,拓宽了专业口径,开阔了科学视野,当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加学科课程。 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的发展现状,对课程体系、 学科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并提出了在医学教育中加强 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旨在培养既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又具有高尚的职 业道德和健康心理素质的优秀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医学教育 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1],人们开始意识到人文精神对于救死扶伤的意义,培养医疗卫生人才 的医学教育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网上曾有护士发微薄希望患者等她下班后再死,凸显了医疗从业人员人文素质的极度匮乏。因此,在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质的教 育十分必要。 1 目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1 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据统计,我国84所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类课程平均课时为62学时,仅占总课 时的1.71%,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只占总课时的8.85%,而且大部分还是任意 选修课[2],一部分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3]。人文社会类课程 在开设课程的指导思想上带有一定片面性,只强调其政治教育和导向功能,忽视 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课程设置面过窄,内容过于单一(许多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只是简单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简称为“两课”)。在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思维的惯性导向下,部分医学人文社会 科学教育者对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不足,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规律、目 标及考核等相关问题没有足够把握,在课程中往往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的系 统性,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脱离实际,必修或选修、学分制或学年制 都是一个模式,教学效果不佳。长此以往,学生和老师都对人文教育缺乏足够的信心,学生逃课和在课堂看课外书籍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1.2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中正在被边缘化 无论从事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人,还是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学科及 其成果,对医学教育的决策层影响很小,没有真正进入医学人才培养、办学标准、教育评价等核心层面。这种影响力的减弱,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医学人才的培 养方案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得不到充分体现,教学计划基本上没有体现 新的医学教育模式,更没有反映行业和社会关于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刻要 求[4]。此外还表现在医学教育的评价标准、医学教育研究的立项、评奖等方面。 以2005年国家级医学教育成果奖为例,在46项医学院校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中只有2项与医学人文教育有关。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与领导决策层不够重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本身的工作与研究水平不高有关。因此,重新认识医学 性质,深化人文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转变教育思想,切实有效地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紧迫局面。 1.3 学科建设滞后,学科力量薄弱 相对于综合性大学。医学类院校缺乏一定的人文环境平台,在师资队伍、课 程体系与教材、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能力测评体系等学科建设方面都受到现有资 源的限制。目前人文教学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均存在较大的问题。从事人文教学的 教师大都是单纯文科专业毕业,缺少对医学的实际体验和研究,对医学的很多认 知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另一部分师资来自医学院校毕业留校任教的教师,自

浅谈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的认识 单位:河南省宁陵县柳河镇时洼小学 姓名:时冬霞

浅谈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认识 河南省宁陵县柳河镇时洼小学时冬霞【内容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整体索质,从而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兴趣素质教育认识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正是当前广大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新课题。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整体索质,从而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奠基工程,而小学数学则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整体育人功能,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学习素质理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持续不断的改进,大家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的素质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同时又是一种重知识,又不唯知识,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最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新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折飞荣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中心小学,陕西榆林 719002 ) 摘要: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和,面对着教育改革的大潮,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学校教育 教学中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学校教育;素质教育;自身素质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新世纪里,素质教育的风刮过大江南北,享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的教师理应与时俱进,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然面,教师的教育思想、自身素质、教育科学性和艺术性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决定作用。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成功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我们教师必须有紧迫感、使命感,必须踏踏实实地端正教育思想,内强自身素质,外树良好形象上下功夫。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落后的地区,应试教育仍然主导着教育,为了让它向素质教育转轨,我们教师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促使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转变。其次,要立足讲台,放眼未来,充分认识新世纪所需的人才以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培养目标。 二、搞高自身素质。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符合时代要求的业务知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而如今的时代这一说法已过时,那一桶水已是一潭死水,而是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常流水,活到老学到老恰好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强烈要求。此外,还要掌握计算机和程序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计算机工作的一定技巧。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它决定教育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育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水平。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习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教师要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教师的角色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充当主宰者、传授者、呈现者的角色。一堂课学什么,怎么学;讲什么,什么时候讲;练什么,练多少,都由教师决定。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待灌的瓶。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能被动接受。新课程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仅仅为了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适应就业需要,而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为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必须由主宰者、传授者、呈现者转为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并就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当好组织者、引导和激发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2.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要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根据学生需要,变换教学策略,主要是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动起来,互动起来,主动起来,使学

浅谈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

浅谈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取消这种差异;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无法也没必要取消这种差异,作为教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每一个个体都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尊严。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也由原来的单一评价变为素质综合评价,而现行的考试制度却严重影响着素质综合评价的落实,制约着新的评价方法的落实,必须加以变革才能使素质综合评价落到实处。 新课程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使我们对学生有了清晰全面、深刻的认识与考查,将学生作为一个个主体、完整发展的人,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一、对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 人生而平等,之所以会出现先进和落后之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的原因,既包括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又包括教育者的因素。作为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学生,教师的评价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以考试分数论英雄,因为学习和考试不能划等号,学习应关注学习者的素质,而考试则关注考试的功利目的。 二、评价应饱含激励,让学生获得自信、走向成功 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的自信。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老师们,让我们善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让我们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抬起头迎接每一天吧!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冷淡、责怪、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鼓励学生获得自信,饱含激励的加以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感受到浓浓的师爱,得到了向上的力量。但是,赞赏也应有“度”,千万不可滥用,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发现无论他们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很浮躁,那么还会在乎表扬吗? 教师的评价,要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即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的威信来自思想的前沿性,语言的哲理性,认识问题的深刻性,对学生作出总体价值的积极向善性,体现着真善美的、充满魅力的人格”。的确,一个思想保守僵化,说话婆婆妈妈,看问题肤浅,总是以苛刻、挑剔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的教师肯定适应不了现代思想积极活跃的青少年一代,肯定会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伴脚石。教师只有具有一定的综合能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说到素质教育,在我认为,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当今的教育界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让教育者、受教育者都从思想上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接下来,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我所认为的素质教育 首先,区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1、应试教育衡量学生的最重要依据就是分数,如果一个学生的考试分数高,他就是一个优秀生、好学生,如果一个学生的考试分数不高,那么,他就会被列入到差生行列,在分数的影响下,学生的其他方面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这样,无形中就抑制了学生特长的发展,最终学生把考试视为自己的对立面,把自己看成被分数奴役的人,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而素质教育则注重面向每一个学生,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学生取得的成绩不单单是分数上的,而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是成功。这样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即有广泛的知识又有各种技能与创造力的人,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型人才。 2、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们本能的充实大脑,却限制在书本这个小天地中,这不能不说是学生的一大悲哀!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康个性、丰富创造性的人才,只有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让学生不是简单的重复别人的想法和做法,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和突破。使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其次,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们必须适应素质教育: 1、教师要从思想上尽快接受素质教育,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教师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决定性作用,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那种只重教师教不重学生学、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只是被动的装知识容器、只重填鸭式的灌输等教学方法将不再存在。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尊重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