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我对话的文献综述

自我对话的文献综述

自我对话的文献综述
自我对话的文献综述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5, 5, 415-42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a95599809.html,/journal/ap

https://www.sodocs.net/doc/a95599809.html,/10.12677/ap.2015.56054

A Review of the Self-Talk Literature

Guoxiu Ma1,2,3, Jing Cao1,2, Zhuohong Zhu1,2*

1Key Laboratory of Psychology Health,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ng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3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Email: *zhuzh@https://www.sodocs.net/doc/a95599809.html,

Received: Jun. 5th, 2015; accepted: Jun. 27th, 2015; published: Jun. 30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a9559980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Self-talk should be defined as verbalizations or statements addressed to the self. It is multidi-mensional in the structure and is somewhat dynamic in the contents. Self-talk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and plays a huge role in the aspects of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The following from the concept of self-talk, measurement and structure introduces what is self-talk; through empirical study, we reveal the importance of self-talk in the asp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inally, we pointed out the lack of domestic research and hope domestic peer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elf-talk tech-nology.

Keywords

Self-Talk,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elf-Consciousness, Self-Motivation, Self-Cognition

自我对话的文献综述

马国秀1,2,3,曹静1,2,祝卓宏1,2*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3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Email: *zhuzh@https://www.sodocs.net/doc/a95599809.html,

收稿日期:2015年6月5日;录用日期:2015年6月27日;发布日期:2015年6月30日

*通讯作者。

自我对话的文献综述

摘要

自我对话(self-talk)是给自己的语言表达或陈述,在结构上具有多维性,在内容上具有动态性。自我对话也是心理干预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文将从自我对话的概念、测量和结构来介绍自我对话究竟是什么,以自我对话的实证研究来揭示自我对话在心理干预方面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国内研究的匮乏,希望引起国内同行更多的关注,促进自我对话技术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自我对话,心理干预,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认知

1. 引言

自我对话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心理现象。皮亚杰首先提出了自我中心化言语来描述儿童出声的自我对话,认为这种言语对儿童的成长没有益处。而维果茨基认为出声的自我对话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出声的自我对话是社会言论和内部的自我对话之间的桥梁,随着年龄的增长,出声的自我对话逐渐转变为内部的自我对话。二十几年前,Van Noorde指出,有许多的维度与自我对话相关。也许是因为自我对话的多样性,它几乎没有受到多数研究者的关注,直到最近二十几年里才开始被深入研究。因此,下文将从自我对话的概念、测量和结构来介绍自我对话究竟是什么,以自我对话的实证研究来揭示自我对话在认知(Lee, McDonough, & Bird, 2014)、情绪(Hatzigeorgiadis, Zourbanos, Mpoumpaki, & Theodorakis, 2009)、和行为(Senay, Albarracín, & Noguchi, 2010)方面的重要性。

2. 自我对话的概念

自我对话的定义经历了从认知和行为结合到纯粹以认知为基础的转变。例如Chroni认为自我对话可以表现在言语或非言语方式,一个词的形式,一个想法,一个微笑,一个皱眉等等形式(Chorni, 1997)。

将认知和行为结合在一起,使得对于自我对话的定义界定不清晰且容易产生困惑。

在后来以认知为基础的定义中,又经历了以思维倾向到以自我陈述为导向的转变。Bunker等人认为自我对话是你随时思考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是与自己对话。因此,Bunker等人也认为自我对话是认知控制的关键(Bunker, Williams, & Zinsser, 1993)。但是这个定义很模糊,把自我对话以思维倾向来解释。

使得自我对话的具体测量变得困难。而Theodorakis等人把自我对话定义为人们对他们自己说话,大声或头脑中一个小声音(Theodorakis, Weinberg, Natsis, Douma, & Kazakas, 2000)。这个定义体现了以自我陈述为导向,但是这可能有点简单,未能确定自我对话的潜在用途。

Hackfort和Schwenkmezger提供了另一种定义,他们认为自我对话是个体解释感觉和看法,调整和改变评价与认知,以及给自己的指令和强化的内部对话(Hackfort & Schwenkmezger, 1993)。这个定义不仅提供了一个自我陈述取向,也间接提到一些自我对话的使用。

在此基础上,James Hardy对自我对话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提出自我对话是给自己的语言表达或陈述,具有多维性,解释的元素与陈述所使用的内容是动态的,而且最少有两个功能:对于运动员的指导和激励功能(Hardy, 2006)。目前大家普遍认同Hardy关于自我对话概念的界定,这种界定不仅明确指出

自我对话的文献综述

了自我对话的实用功能,还揭示了自我对话的本质——结构的多维性和内容的动态性,这极大地丰富了自我对话的概念。

3. 自我对话的测量

Siegrist编制了包含18个项目的自我对话量表,每一个题目都反映了某一具体情境中的自我对话(Siegrist, 1995)。Duncan和Cheyne编制了自我暗示问卷(Self-Verbalization Questionnair, SQV),包含了27个项目,用于测量具体情境任务中的自我对话(Duncan & Cheyne, 1999)。这两个量表适用于特定情境下自我对话的测试。Brinthaupt等人(2009)编制了包含22个项目的自我对话量表(Self-Talk Scale, STS),其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批判、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评价(Brinthaupt, Hein, & Kramer, 2009),北京师范大学郭肃然、伍新春等老师把该量表翻译和回译形成中文量表(郭素然,伍新春,滕秀杰&张平,2011)。另外,西南大学徐雪萍编制了自我对话量表,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批评、自我调整和自我鼓励,共计24个题目(徐雪萍,2010)。与前两种量表相比,此类量表测量跨情境和跨时间性的自我对话,因此更具有普遍性。

4. 自我对话的结构

4.1. 效价维度

自我对话分为积极的自我对话和消极的自我对话,自我对话的效价维度作为研究重点已经超过了自我对话的其它任何方面的研究。一种观点强调自我对话的过程和内容,认为有助于保持运动员现在关注焦点的自我对话为积极的自我对话,使运动员关注焦点陷入过去的错误或遥远的未来的自我对话为消极的自我对话。另一种观点是强调结果及表现,促进表现的自我对话是积极的自我对话,而阻碍表现的自我对话是消极的自我对话。但是强调表现可能不是看待积极的和消极的自我对话最合适的方式,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的和消极的自我对话对表现水平的影响上。而积极自我对话与消极自我对话与表现的关系,也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结论,因此仔细检验自我对话效价和表现方向很有必要。

4.2. 内外显维度

自我对话是由隐秘和公开形式的自我对话这两方面构成的,但是这两种自我对话结构差异很大(MacKay & Reisberg, 1992)。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比较公开和隐秘的自我对话的有效性的实验。因此,哪种类型的自我对话对表现最有效,还尚未得出结论。

4.3. 自我决定维度

自我对话有外源设定性的,也有内源自我决定的。虽然可以从Deci和Ryan的认知评价理论中推断出,由个体自由决定的自我对话,可能产生最大的激励影响,内源自我决定的自我对话应该对内在动机的水平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目前还没有直接比较外源设定和内源自我决定的自我对话的效果研究。

4.4. 动机解释维度

这个维度是指个体是否认为他们的自我对话是为自己激励的。虽然发现一些运动员使用消极的自我对话作为激励,但是,相同的研究发现这些消极自我对话的解释方向维度是积极的、激励的,因此可以提高表现(Hardy, Hall, & Alexander, 2001)。关注动机解释维度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我对话是如何与动机联系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关注这个问题的研究非常有限。

自我对话的文献综述

4.5. 功能维度

自我对话的功能是研究的焦点之一,根据自我对话的功能将自我对话分为指导型自我对话和激励型自我对话。自我对话的这两大功能进一步细化为两个更加具体的指导功能和三个更加具体的激励动机功能。指导功能指涉及到的技巧和策略,激励动机功能为唤醒,掌控和驱动。激励的唤醒功能指的是使用自我对话来帮助做好心理准备,放松和兴奋水平的控制。激励的掌控功能与心理韧性,专注,自信和心理准备有关,个体通过这些来成功地掌控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激励的驱动功能可以帮助运动员继续实现他们的目标,这个功能与维持或增加驱动力和努力水平密切相关(Hardy, 2006)。不论在竞争还是练习中,运动员都相当频繁地使用这两种类型自我对话。

4.6. 频率维度

自我对话的频率是指个人使用自我对话的频率,由绝不到总是来划定。实验发现不同年龄组的自我对话频率有显著差异,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比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使用更多自我对话,童年时期有一个想象的同伴比没有想象的同伴使用更多自我对话(Brinthaupt & Dove, 2012)。自我对话频率的使用与自律的形成和孩子发育成长有密切关系,因此检查自我对话频率维度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5. 自我对话的实证研究

认知、情绪和行为是心理干预的重要内容,自我对话的心理技能则是心理干预措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下文从认知、情绪和行为这三个层面对自我对话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详细分析。

5.1. 认知

自我对话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认知策略。自我对话存在于学习中,并且在学习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Lepadatu,Ioana对两个小学的学生做以下测试:Toulouse-Pieron、视觉注意力测试、模拟传输测试、问卷调查以及物理测试和实验,引入自我对话的实验。他们认为自我对话是一种具有解释和教育价值的工具,在调整某些活动、认知功能、管理功能和迫切说服力功能等方面,自我对话对于学习很重要(Lepadatu, 2012)。

自我对话是通过何种机制来影响认知?很多研究验证了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郭素然等老师通过对389名大学生实验验证了自我意识在自我对话与情绪智力关系中的完全中介作用,即自我意识可以解释二者关系的全部变异。也就是自我对话通过自我意识对情绪智力起作用,个体通过自我对话这种策略提升了自我意识,而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表明个体能够较好地意识到自身认知、情绪和行为等,如此才能对情绪进行理解和调控,促进情绪智力的提升(Zourbanos, Papaioannou, Argyropoulou, & Hatzigeorgiadis, 2014; 郭素然等, 2011)。但是对孤独症患者的研究发现,由于与自我意识的关系,自我对话可能会加强主观感觉孤独,因此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Corinna,Reichl等人实验证明孤独水平越高,自我对话越多,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对于孤独症患者而言,自我对话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孤独症患者通过非言语对话与自我反应,可能会增加孤独的觉察,增加孤独感,于是对于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Reichl, Schneider, & Spinath, 2013)。因此他们认为对于没有自我对话需要的个体,自我对话不是一个保护因素,而是一个危险因素。

自我意识对于自我对话和自我认知的中介作用已被证实,有功能的和失功能的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是有区别的。例如Schneider对203名德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只有有功能的自我意识可以预测自我认知(Schneider, 2002)。另一个实验是自我意识对于自我对话和自我认知之间消极的关系是由失功能的自我意识调节的,与此同时有功能的自我意识就像一个抑制变量(Schneider, Pospeschill, & Ranger, 2005)。

自我对话的文献综述

除了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外,自我对话还可以通过对注意力和反应时的调节来影响认知。自我对话可以在表现下滑时缩小注意焦点,增强自信心,来重新调整思维。板球运动员使用自我对话对于击球性能表现的定性调查研究中发现,使用指导和激励型自我对话,都可以增强技能表现、自我效能感和注意焦点,而减少表现焦虑(Miles & Neil, 2013)。国内对于自我对话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研究证明了运动员使用激励型自我对话对他们投篮时的注意力、自信心和放松感大有帮助,而指导型自我对话则对提高其传球技术更加有效(林克强,2010)。

使用激励型自我对话可以缩短任务反应时。34名女大学生两次测试反应时,在第二次测试之前,被鼓励使用激励型自我对话,并进行自我对话问卷测试,然后再进行与第一次相同的反应时测试,结果发现全身反应时(Whole bodyRT)和简单反应时无明显差异,但是选择反应时有非常显著的差异(Boroujeni & Ghaheri, 2011)。

另外,指导型自我对话和激励型自我对话对于认知的作用是不同的。Oliver,Markland和Hardy通过对106名本科生对于上课体验和理解的实验,发现指导型的自我对话对于学生上课体验和理解都有积极的影响。激励型的自我对话对于学生的上课体验和理解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当学生使用较高水平的激励型自我对话时,消极的体验或贫乏的理解可以预测高状态焦虑和消极作用(Oliver, Markland, & Hardy, 2010)。另一个对学生水球精密测试任务实验发现,控制焦虑的自我对话线索词和控制注意力的自我对话线索词的功能不同。在焦虑方面,控制焦虑的自我对话线索词比控制注意力的自我对话线索词有更大作用。而在关注、努力、自信、自动性以及集中注意力方面,控制焦虑的自我对话线索词和控制注意力的自我对话线索词是类似的(Hatzigeorgiadis, Zourbanos, & Theodorakis, 2007)。因此不同类型的自我对话对于认知的作用不同。

5.2. 情绪

自我对话对情绪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对网球运动员的实验验证了自我对话可以通过提高自信和减少认知焦虑来调控情绪(Hatzigeorgiadis et al., 2009)。根据自我对话的不同作用分为积极自我对话和消极自我对话,大量实验证明了积极的自我对话和消极的自我对话与情绪有不同的关系。

一项针对105名小学儿童的实验发现,积极的自我对话与自尊是正相关的,与非理性信念和抑郁是负相关(Burnett, 1994),但是,没有得出消极的自我对话与情绪的关系。对于儿童在轻微焦虑条件下的自我对话的实验(Lodge, Harte, & Tripp, 1998)和对于成年人自我对话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之间的关系(抑郁、焦虑和愤怒)的实验(Calvete et al., 2005)都发现,消极的自我对话和心理状态模型(states-of-mind, SOM)在心理症状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还不清楚什么程度的任务难度感知产生了焦虑以及焦虑和消极的自我对话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的研究是对856名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in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的实验,研究发现自我对话与外化症状(externalizing syndrome)有很小的相关,但是与内化综合症有很强的相关,其中,自我对话在事件和情绪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消极的自我对话以及SOM比率都可以预测心理失调。但是,与积极的自我对话相比,消极的自我对话和SOM比率与内化症状(internalizing syndrome)有更大的相关(Calvete & Carde?oso, 2002)。这种对情绪的调适作用主要源于指导的自我对话与心理调适的关系。

5.3. 行为

自我对话在行为表现方面的重要作用已被很多实验验证。研究发现,积极与消极的自我对话的言语内容存在差异,并且对于行为表现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事后回溯访谈的方法,发现积极的自我对话可以

自我对话的文献综述

提高运动员的成绩(Hatzigeorgiadis, Galanis, Zourbanos, & Theodorakis, 2014),消极的自我对话可能会降低运动员的成绩(Moran, 1996)。Hardy,Hall,Alexander对90名高中运动员的实验支持了积极的自我对话和提高行为表现的关系,但是发现一些运动员使用消极的自我对话作为激励(Hardy et al., 2001)。Hamilton,Scott和Mscdougall对9名骑自行车的人的忍耐力的表现中发现,无论积极的、消极的还是自动生成的自我对话都对表现有提高,但是积极的自我对话提高最显著(Hamilton, Scott, & MacDougall, 2007)。

Hardy对47个研究分析后发现,积极、指导和激励的自我对话对于表现都有积极的影响,消极的自我对话没有阻碍表现;基于任务特征的指导型和激励型自我对话的作用有差异(Tod, Hardy, & Oliver, 2011)。

为了研究指导型和激励型的自我对话对投篮任务的影响,一项实验将60名体育学生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使用通用指令,而自我对话组分为使用线索词“放松”组和使用线索词“快”组。实验显示,只有使用“放松”这个线索词的自我对话组显著改善了他们的表现。因此不是所有的自我对话都可以显著提高表现,只有自我对话的内容与执行的任务相匹配,自我对话对表现才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Theodorakis, Chroni, Laparidis, Bebetsos, & Douma, 2001)。在水球任务中也进一步发现,在精准任务(有目标的扔一个球)中,两个自我对话组都改善了他们的表现,而使用指导型自我对话的组提高更多;在力量任务中(远距离扔一个球),只有激励型自我对话组显著改善其表现(Hardy, Begley, & Blanchfield, 2014)。

在篮球运动员自动化技能方面,随机抽取72名学生来测试传球速度和准确度以及投篮准确度。设置了三个组,分别为对照组,指导型自我对话组和激励型自我对话组。结果发现三组被试表现都有提高。指导型自我对话组在传球准确度和投篮准确度上的表现有显著提高,激励型自我对话组在传球速度上的表现有显著提高(Boroujeni & Shahbazi, 2011)。因此,在比较精细的需要技能、时间和准确性的运动任务中,指导型自我对话比激励型自我对话,更有利于表现的提高;在需要速度、时间的自动化任务中发现,激励型自我对话比指导型自我对话,更有利于表现的提高。指导型自我对话和激励型自我对话都可以通过自我对话来减少与任务执行无关的思想,从而提高对任务的注意力(Hardy et al., 2014)。然而使用指导型自我对话可以通过触发适当的注意力集中、技术分析和战术选择所需的行动来提高表现;使用激励型自我对话有助于建立信心和动机,使运动员更加努力,抑制兴奋和焦虑,对他们投篮时的注意力、自信心和放松感大有帮助,进而提高表现(林克强,2010)。

不仅对于正常的成年运动员自我对话可以显著提高表现,而且对于膝盖半月板切除术患者的实验也表明可通过使用指导和激励的自我对话来提高平衡测试的表现(Beneka et al., 2013)。另外,Zourbanos等人在45名小学学生足球任务研究中发现,指导型自我对话显著提高了表现,显示自我对话对于小学生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Zourbanos, Hatzigeorgiadis, Bardas, & Theodorakis, 2013)。不仅在运动领域,在教师技能方面,教师的自我对话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师生关系的保持有重要作用。如对于9个学生课堂表现的录像进行对话分析,发现当偶发事件出现时,自我对话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来使老师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与老师的交流,从而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使用自我对话,激发学生的共同感受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Hall & Smotrova, 2013)。

6. 结语

综述以上研究,自我对话既可以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来分析,也可以作为一种干预技术来使用,自我对话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自我对话的行为和认知方面的实证研究,国外已经相当广泛而深入了,特别是自我对话作为心理干预技能的应用研究已经比较系统,但是国内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却很少;在自我对话的适用理论方面,国内外都很匮乏。期待有更多心理学同行关注自我对话的理论、深入研究自我对话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促进自我对话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自我对话的文献综述基金项目

创新与适应能力的早期培养与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课题号:Y1CX012Y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郭素然, 伍新春, 滕秀杰, & 张平(2011). 自我对话与情绪智力的关系: 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5期, 513-421.

林克强(2010). 激励型与指导型自我对话的功能及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偏好.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5期, 37-41.

徐雪萍(2010). 自我对话量表的编制与实测. 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大学, 重庆.

Beneka, A., Malliou, P., Gioftsidou, A., Kofotolis, N., Rokka, S., Mavromoustakos, S., & Godolias, G. (2013). Effects of in-structional and motivational self-talk on balance performance in knee injured.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 15, 56- 63.

Boroujeni, S. T., & Ghaheri, B. (2011). The effect of motivational self-talk on reaction time.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9, 606-610.

Boroujeni, S. T., & Shahbazi, M. (2011). The effect of instructional and motivational self-talk on performance of basket-ball’s motor skill.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5, 3113-3117.

Brinthaupt, T. M., & Dove, C. T. (2012). Differences in self-talk frequency as a function of age, only-child, and imaginary childhood companion statu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6, 326-333.

Brinthaupt, T. M., Hein, M. B., & Kramer, T. E. (2009). The self-talk scale: Development, factor analysis, and valid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91, 82-92.

Bunker, L., Williams, J. M., & Zinsser, N. (1993). Cognitive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building confidence.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Personal Growth to Peak Performance, 2, 225-242.

Burnett, P. C. (1994). Self-talk in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its relationship with irrational beliefs,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Journal of Rational-Emotive and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 12, 181-188.

Calvete, E., & Carde?oso, O. (2002). Self-talk in adolescents: Dimensions, states of mind, and psychological maladjustment.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26, 473-485.

Calvete, E., Estévez, A., Landín, C., Martínez, Y., Carde?oso, O., Villardón, L., & Villa, A. (2005). Self-talk and affective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 Valence of thinking and cognitive content specificity. The Span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8, 56-67.

Chorni, S. (1997). Effective verbal cues make the skier’s and coach’s lives easier. American Ski Coach, 18, 13-14, 19. Duncan, R. M., & Cheyne, J. A. (1999). Incidence and functions of self-reported private speech in young adults: A self-verbalization questionnaire.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Revue canadienne des sciences du comporte-ment, 31, 133-145.

Hackfort, D., & Schwenkmezger, P. (1993). Anxiety. In R. N. Singer, M. Murphey, & L. K. Tennant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sychology (pp. 328-364): New York: Macmillan.

Hall, J. K., & Smotrova, T. (2013). Teacher self-talk: Interactional resource for managing instruction and eliciting empathy. Journal of Pragmatics, 47, 75-92.

Hamilton, R. A., Scott, D., & MacDougall, M. P. (2007).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f-talk interventions on enduranc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19, 226-239.

Hardy, J. (2006). Speaking clearly: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self-talk literature.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7, 81-97. Hardy, J., Begley, K., & Blanchfield, A. W. (2014). It’s good but it’s not right: Instructional self-talk and skille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In Press.

Hardy, J., Hall, C. R., & Alexander, M. R. (2001). Exploring self-talk and affective states in sport.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19, 469-475.

Hatzigeorgiadis, A., Galanis, E., Zourbanos, N., & Theodorakis, Y. (2014). Self-talk and competitive spor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26, 82-95.

Hatzigeorgiadis, A., Zourbanos, N., & Theodorakis, Y. (2007).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self-talk content on self-talk func-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19, 240-251.

Hatzigeorgiadis, A., Zourbanos, N., Mpoumpaki, S., & Theodorakis, Y. (2009).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elf-talk—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self-talk on self-confidence and anxiety.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0, 186-192.

自我对话的文献综述

Lee, S., McDonough, A., & Bird, J. (2014). Investigating eight- to nine-year-olds’ self-regulatory self-talk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classroom tasks.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84, 1661-1676.

Lepadatu, I. (2012). Use self-talking for learning progres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33, 283-287.

Lodge, J., Harte, D. K., & Tripp, G. (1998). Children’s self-talk under conditions of mild anxiety.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12, 153-176.

MacKay, D. G. (1992). Constraints on theories of inner speech. In D. Reisberg (Ed.), Auditory Imagery(pp. 121-149).

Hillsdale, NJ: L. Erlbaum Associates.

Miles, A., & Neil, R. (2013). The use of self-talk during elite cricket batting performance.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4, 874-881.

Moran, A. P. (1996). The psychology of concentration in sport performers: A cognitive analysis. Hove: Psychology Press.

Oliver, E. J., Markland, D., & Hardy, J. (2010). Interpretation of self-talk and post-lecture affective states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0, 307-323.

Reichl, C., Schneider, J. F., & Spinath, F. M. (2013). Relation of self-talk frequency to loneliness, need to belong, and health in German adul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4, 241-245.

Schneider, J. F. (2002). Relations among self-talk, self-consciousness, and self-knowledge. Psychological Reports, 91, 807- 812.

Schneider, J. F., Pospeschill, M., & Ranger, J. (2005). Does self-consciousness medi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self-talk and self-knowledge? Psychological Reports, 96, 387-396.

Senay, I., Albarracín, D., & Noguchi, K. (2010). Motivating goal-directed behavior through introspective self-talk the role of the interrogative form of simple future tens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 499-504.

Siegrist, M. (1995). Inner speech as a cognitive process mediating self-consciousness and inhibiting self-deception. Psycho-logical Reports, 76, 259-265.

Theodorakis, Y., Chroni, S., Laparidis, K., Bebetsos, V., & Douma, F. (2001). Self-talk in a basketball-shooting task.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92, 309-315.

Theodorakis, Y., Weinberg, R., Natsis, P., Douma, I., & Kazakas, P. (2000).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versus instructional self-talk on improving motor performance. Sport Psychologist, 14, 253-271.

Tod, D., Hardy, J., & Oliver, E. (2011). Effects of self-talk: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33, 666-674.

Zourbanos, N., Hatzigeorgiadis, A., Bardas, D., & Theodorakis, Y. (2013). The effects of a self-talk intervention on elemen-tary students’ motor task performance.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83, 924-930.

Zourbanos, N., Papaioannou, A., Argyropoulou, E., & Hatzigeorgiadis, A. (2014). Achievement goals and self-talk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rceived competence. Motivation and Emotion, 38, 235-251.

挪威的森林绿子语录

挪威的森林绿子语录 2、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3、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4、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5、我们总要这样或那样死去的,你也好我也好。 6、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 7、希望你可以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 8、我几次朝夜幕中伸出手去,指尖毫无所触,那小小的光点总是同指尖保持一点不可触及的距离。 9、只要有时间,我会忆起她的面容。 10、世界一天变一个样儿,在我不知道的时间里。 11、哪里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不乱交朋友罢了,那样只能落得失望. 12、不会忘记的永远不会忘记,会忘记的留着也没有用! 13、绅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应做之事。 14、孤零零一个人,觉得身体就像一点点腐烂下去似的。渐渐腐烂、融化,最后变成一洼黏糊糊的绿色液体,再被吸进地底下去,剩下来的只是衣服。 15、在此以前,我是将死作为完全游离于生之外的独立存在来把握的。就是说:“死迟早会将我们俘获在手。但反

言之,在死俘获我们之前,我们并未被死俘获。”在我看来,这种想法是天经地义、无懈可击的。生在此侧,死在彼侧。我在此侧,不在彼侧。 16、我扬起脸,望着北海上空阴沉沉的云层,浮想联翩。我想起自己在过去的人生旅途中失却的许多东西——蹉跎的岁月,失去或离去德人们,无可追回的懊悔。 17、当周围一团漆黑的时候,只能静等眼睛习惯黑暗. 。 18、你总是蜷缩在你自己的世界里,而我却一个劲儿“咚咚”敲门,一个劲儿叫你。于是你悄悄抬一下眼皮,又即刻恢复原状。 19、只有在开始忘记的时候回忆才会渐渐出现。 20、我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不希望别人理解自己。 21、无论谙熟怎样的真理,也无以解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的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响,日复一日地如此冥思苦索。 22、始终百无聊赖,以后也一个样,并非对此不满,只是无奈罢了。 23、记忆到底还是一步步远离开去了。我忘却的东西委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加句型 一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 Effect of (因素) 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 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 d) 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略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之经典语句摘抄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之经典语句摘抄 导读: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下面是相关的读书笔记,快来看看吧。 1) 我追求的是一种单纯的爱情,一种完美的真情。比方说,现 在我跟你说我想吃草莓蛋糕,你就丢下一切,跑去为我买!然后喘着 气回来对我说:”阿绿!你看!草莓蛋糕!放到我面前。但是我会说:“哼!现在我不想吃啦!然后就把蛋糕从窗子丢出去。我要的爱情是这样的。” 2) 我们最正常的地方,就是知道自己是不正常的。 3) 我们活着,只需考虑怎样活下去就够了。 4) 太麻烦了。譬如说半夜断烟时那个难受滋味吧,等等。所以 戒了。我不情愿被某种东西束缚住。 5) 死不是生的对立,而是他的一部分。 6) 死不是生的对等,而是潜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7) 如果我给你留下伤口,那么我自己也会有伤口。 8) 人生苦短,看这些没有经过时间洗礼的书,完全是浪费生命。 9) 人生不需要理想,需要的是行动规范(做自己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 10) 能够这么确信的爱着某个人,应该很幸福吧! 11) 没有人愿意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

12) 楼上的,我也赞同你的说法,说到这我也有话说,去年我也在杨嘟嘟那个麻将馆打过一次麻将,不过不知道那个时候李承西是否跟他在一起,不过我知道这个杨嘟嘟在圈里有点水性杨花,喜欢跟人家搞扯不清的关系,反正是很复杂的关系,不是我在说人家坏话,是因为我亲眼所见的。找朋友还是要找个有眼缘的在一起才…… 13) 记忆这玩意儿真是不可思议,当我身临其境时,我是一点也不去留意那风景。 14) 方式都不能像太深,方式和自己都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 15) 绿子在电话的另一头久久默然不语,如同全世界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一般的沉默在持续。 16)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儿,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17) 人与人可以爱的那么深,实在很美妙。 18) 任凭怎么解释,世人也只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越是拼命争扎,我们的处境越是狼狈。 19) 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总会一次次不知觉望向远方,对远方的道路充满憧憬,尽管忽隐忽现,充满迷茫。有时候身边就像被浓雾紧紧包围,那种迷茫和无助只有自己能懂。尽管有点孤独,尽管带着迷茫和无奈,但我依然勇敢地面对,因为这就是我的青春,不是别人的,只属于我的。 20)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①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②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④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技巧

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技巧 会计1155班同学注意:文献综述和读书笔记在6月9日之前写好,6月9日班长收齐交给本导。 撰写文献综述是教学环节之一。一般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目的是为大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做好前期准备。但是,实际执行的情况不容乐观,常见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从网上搜寻一篇应付了事,老师往往也没有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退回去重新撰写,往往打个低分。因此,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果就是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学生不知如何选题、也不知如何搜集相关文献,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很被动。针对这一现象,加强对于撰写文献综述的撰写指导就凸现其重要性。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顾名思义,文献综述就是对围绕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先“综合”再“评述”。文献综述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因为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个观点综述,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以往主要的观点,并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新”的东西,围绕某一选题提出并回答“为什么”,就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何谓“主题”呢?主题就是针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给出的理论解释。比如对于“会计改革”、“盈余管理”、“两权分离”这些经济现象提出的理论。先有现象,再有理论,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有解释力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文献综述就是对这些理论观点进行总结评述。比如,我们观察到,全世界都存在“会计”这门职业,总有人从事会计工作。那么会计是什么?有什么用处?会计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新技术对会计工作提出了什么挑战?等等,都需要理论进行解释。 对于“会计是什么”,也就是会计的本质问题,国内有三种观点:“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和“控制系统论”。为什么会存在这三种观点?每种观点的逻辑在哪儿?他们是如何论证这些观点的?围绕这些问题就可以写一篇文献综述,题为“对会计本质的几点认识”。 再比如盈余管理,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不是就是利润操纵?盈余管理有那些手法?每一种手法的经济后果是什么?会计准则如何应对盈余管理问题?等等,也可以写一篇文献综述。 再比如,对于“内部控制”问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关心。那么什么是内部控制?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有那些观点?内部控制理论是如何演进的?内部控制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等等,围绕这些问题又可以撰写一篇文献综述,题为“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 宏观一点看,目前全球都在关注公司治理问题。那么,何谓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目前围绕公司治理的研究有那些进展?影响公司治理的因素有那些?存在最优的公司治理模式吗?公司治理是一个大的题目,在这一范围内,可以进一步细分一些小问题,比如董事会独立性问题、独立董事的效用、管理者薪酬等等都可以进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句子

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句子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

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 从此以后,我同世界之间便不知何故总是发生龃龉,犹如有一股冷空气硬生生地横插进来。 我会看人,知道肯掏心的人和不掏心的人区别,你属于肯掏心的人,准确来说,是想掏就能掏心的人。 事情不过发生在半年前,我却觉得似乎过去了很久很久,或许是因为我对此不知反复考虑了多少次的缘故。由于考虑的次数太多了,对时间的感觉便被拉长,变得异乎寻常了。 一听这曲子,我就时常悲伤得不行。也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觉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里面又冷,又黑,又没有一个人来救我。

普通人啊。生在普通家庭,长在普通家庭,一张普通的脸,普通的成绩,想普通的事情。将自己说成普通人的人,是不可信任的。 无论如何也爱不起来。 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我真希望拥有真爱,哪怕一回都好”“你想要什么样的真爱呢?”“比方说吧,我跟你说我想吃草莓蛋糕,你就立刻丢下一切,跑去给我买,接着气喘吁吁地把蛋糕递给我,然后我说‘我现在不想要了’,于是你二话不说就把蛋糕丢出窗外,这,就是我说的真爱。”“我觉得这跟真爱一点关系都没有嘛”“有啊,我希望对方答道‘知道了,都是我的错,我真是头没脑子的蠢驴,我再去给你买别的,你想要什么?巧克力慕斯还是芝士蛋糕?’”“然后呢?”“然后我就好好爱他。”--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不会忘记的永远不会忘记,会忘记的留着也没有用!--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摘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对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干预及培养进行展望。 关键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干预及培养 一、情绪自我效能感概念 Bandura(1986)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应付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作为自我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层面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Schultz(1990)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自信、自重与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心理学家caprara等人提出。Caprara等人(1999)认为个体在管理日常情绪体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体的管理技巧和能力,还在于不同个体对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干上有很大差异,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Bandura等人(2003)同样强调个体管理情绪生活的能力感,他们认为个体具有自我情绪调节技巧是一回事,在不同的场合中能够坚持运用这些技巧是另外一回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Bandura,caprara等,200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的形成、保持、回避和抑制能力的评价及对内部情绪调控的信心/信念(Caprara, Alessandri&Eisenberg, 2012)。 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 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 Watson &Tellegen(1985)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为两个维度: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expressing positive affect , POS)和调节负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negative affect , NEG)。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指个体面对成功或其它愉快事件时,体验或表达注入快乐、热情、自豪等整形情绪的效能信念(Bandura etal ., 2003; Caprara & Gerbino , 2001) 。调节负性情绪的自

文献综述写作要求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2]分隔[3]。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在综述的引言(或者导言、介绍)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文献发表的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引言部分所确立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主题内容根据综述的类型可以灵活选择结构安排。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一般用两级,第三级上用圆括号()中间加数字的形式标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4]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简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浅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关键字 网络语言;因素;发展趋势; 一、关于“网络语言”涵义及现状的研究 1.网络语言的涵义研究 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于根元,2001)。 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2000)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 周洪波(2001)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 于根元(2003)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何洪峰(2003)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狭义上是指网民所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总的看来,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2.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如: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表示,网络语言的混乱,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对此类现象加以引导和批评。国家网络工程委会副秘书史自文表示,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比如说在写出作文的时候,可以针对彩简单的网络语言还是用含义更有韵味的唐诗更好做一个主题研讨会,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就可以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用何种语言形式多了一个选择,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王晓春表示,在网络世界里用网络语言无可厚非。但在正式场合要引导学生不使用网络语言。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

如何写论文的文献综述

如何写论文的文献综述 一、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二、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

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 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1].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表1 香港大学建议的论文撰写模式

积极语言文献综述汇总

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公共课 课程论文(作业)封面 课程成绩: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授课教师:齐梅 授课时间:2015年7月 学生姓名:谭晓霞 学号:2014040240 专业:学前教育 年级班号:2015级1班 完成时间:2015年8月 注:封面和论文(作业)正文要求用A4纸双面打印。

目录 引言 一、我国积极语言研究的概况 (一)积极语言概念的演变 (二)不同阶段与角度积极语言研究的内容二、当今积极语言的实践研究 (一)、积极语言的研究特点 (二)、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应用研究 三、研究方法分析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于我国积极语言的文献综述 文谭晓霞 引言 高名凯先生说:“无疑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的事物的产生或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人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概念的产生要求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的语言有所改变,有所发展。”积极语言作为一个新兴、不断发展而来的词,从1997年至今,内涵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现阶段我国对这一领域的进展如何呢?我通过CNKI(中国知网)以"积极语言"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获得1997年6月-2015年7月的篇60余篇相关文献。我进一步搜索"积极语言研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则有3篇相关文献,本文试对所获得文献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虽然已有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法出发,对积极语言的概念、基本问题等方面上作出了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已有的研究在深度、广度上仍然进一步需要拓展的地方,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帮助。 一、我国积极语言研究的概况 关于积极语言这个词最早见于1997年乔新发表在江苏教育《如何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从教学角度出发、对积极语言进行了的阐述,2002年吴忠豪对积极语言这个词进行了的界定,而后有文章提到积极语言这个词,还是沿用了先前的概念。直到2013年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对积极语言赋予新的内涵,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把有代表性的表述整理如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导读:经典语录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 1、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2、世上没有喜欢孤独的人,我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这最终只会落得失望。 3、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愿失望。 4、哪会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不想失望罢了。 5、对某种人来说,爱是从根本不值一提,或者非常无聊的小事萌芽的。要不然就萌芽不了。 6、有时看遍这个世界后,真的令人厌烦。为何那些家伙不努力呢?没有努力又怎能光是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 7、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 8、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全力,该受伤的人也无由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

9、生在这头,死在那头。而我是在这头,不是在那头。 10、我总是一边盯着飘浮在这静谧的空间里闪闪发光的光粒子,一边努力试着探索自己。我究竟在追求些什么?而人们究竟希望我给他们什么?但我始终找不到一个像样的答案。我对着飘浮在空中的光粒子伸出手去,却什么也碰不到。 11、绅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之事,而是自己应做之事。 12、孤单时,仍要守护你心中的思念。 13、我总以为十八岁之后是十九岁,十九岁后是十八岁,二十岁永远不会到来。 14、没有谁会喜欢孤独,只是害怕失望。 15、外面的世界里,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反常。而在我们这个小天地中,反常,恰恰成了前提条件。正如印第安人头上戴有表示其部族的羽毛一样,我们身上也带有反常。我们在此静静的生活,避免相互伤害。

16、我就等于火柴盒边上那种叫磷纸的东西。不过我不介意,我并不讨厌这样的我。我喜欢当一流的火柴盒,胜于当二流的火柴棒。 17、丧失至爱的哀伤,是无法治愈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真理,什么样的诚实,怎样坚强,怎样温柔,也无法浮萍这哀伤,我们只能够……从哀伤中挣脱出来,从中领悟点什么,但无论领悟到什么,下次哀伤袭来时,还是派不上用场。 18、风并不大,却在从我身旁吹过时留下了鲜明的不可思议的轨迹。 19、无论事态看上去多么悲观,也必定在某处有突破口可寻。倘若周围一团漆黑,那就只能静等眼睛习惯于黑暗。 20、说不定我体内有个叫记忆安置所的昏暗场所,所有的宝贵记忆统统堆在哪里,化为一摊烂泥。 21、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22、人与人可以爱的那么深,实在很美妙。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作者:林玉庆来源:本站原创添加日期:09-07-12 19:58:14 点击:2495 摘要: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本综述主要介绍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概念界定、形成机制、培养途径、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我效能理论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社会学习理论归因理论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在其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框架体系。自我效能感被人们接受以后,广泛的应用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十多年来,人们围绕着自我效能感这一研究课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成面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二、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1、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A.Bandura,1986)。 2、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Schultz)。 3、是使个体能够有效的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Barfield,1974)。 4、是个体对特定环境作出反应的一种心态(Ashton&Webb,1986)。 5、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影响成绩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感觉(C.Midgley)。 6、是个人对自己所从事某种工作所具能力以及对该工作可能做到地步的一种主观评价(张春兴,1991)。 7、是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周国韬、戚立夫,1993)。 8、是个体对自己所采取的行为影响行为结果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自我体验(杨心德,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如何写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如何写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5年11月20日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如何写 开题报告如何写: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搜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辩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跟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科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以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以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直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