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

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

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
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

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

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曾经,我就被一部有关动物的电视记录片深深地吸引。并不是因为难得见到这些凶猛的大型野生动物的新鲜感,而是那在莽原旷野中,驰骋天地间的自由与彪悍,是那捍卫生命、繁衍生息的勇猛搏斗和艰辛觅食的生命意志。

曾经,我见过一位摄影家从西藏拍摄的一幅照片,并为之振奋。那是雪地里一只双目凝视着远方的狼,那双在雪地里所独有的眼睛,坚定、深邃、英气逼人、摄人心魄。它的双目积聚着强大的力量,我想再奋勇无畏的人面对如此一双血腥的眼睛都会畏惧三分。它蓄势待发,随时攻击觅食或者反应攻击,捍卫自己生命的存在和尊严。不为别的,只为生存。

曾经,我观看过徐悲鸿的画展。一幅奔马图让人印象深刻。地面上扬起的尘土更突出了雄浑壮阔与豪迈。在铅灰色的乌云映衬下,越发荡起人潜在的一股力量,很莫名,只感到全身的血液在沸腾,就如同波涛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生命的存在,使它们凭籍着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和不屈的生命意志,大范围地迁徒,艰苦地寻找水源和草场,在充满危险的静谧中顽强地生活着,构成茫茫草原上跳动的生命旋律,成为美丽草原上的生命风景线。

欣赏,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成的空间里,有时感到很压抑,潜在的想宣泄一番,爆发出野生动物似的英豪气度。在无数次挣扎后,我们常常被这种野性的激情感染,渴望如它们一样

盎然的生机勃勃,激扬奔放,不受任何束缚地去做回自我;聆听着它们强劲的生命节拍,在心灵深处回荡起强烈的回应和信念,终于领悟了人生。

正是由于自然界的包罗万象,有如此之多生灵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存在,才使人类在这个世界中不再孤独。它们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更是世界中与人类一样的平等的生命,有个性、有灵魂,更有无限的激情为自己生命的尊严而怒吼。自由、自信、奔放、激昂,生命本该如此。如果没有了野生动物,我们将与自然隔绝,到那时,我们该何去何从?人类的道路又会有多远?生命的真正含义该如何获取?我茫然了,无助袭上心头。只为人类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悲哀!

对于自然而言,每一个生灵都是平等的、自由的。自然界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有骄傲的胜利,有惨烈的失败,更有无情的死亡;有甘甜,更有艰辛和苦难;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也不会没有生命的激情。

自然竞争是残酷的、野性的,然而整个自然界是和谐的、完善的。人类来到世界,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分子,向往野性,回归自然是人类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本性。所以,我们更该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自然。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

一幅画面在我眼前展开,一群充满野性的动物在呼唤!

保护大自然,让我们在自然成长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有太多的冷漠与无助,然而,从小便穿梭在钢筋水泥筑成的石头森林的你,是否曾将自己扔进那片奇妙无

穷的大自然,抛开所有的世俗与功利,去真切地体会一下生命最原始的精彩?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朋友,你是否因为早春的寒冷,把春天紧紧地锁在了门外?不,你需要为自己打开一扇窗,去呼吸大自然苏醒时的气息!拨开枝条上覆盖的春雪,去寻找那一丝新绿!撩开心头的愁云,去享受那一缕缕明媚的阳光!你尽可以让那一片片绿养养你的眼睛,让那一阵阵泥土的芳香熏染你的鼻子,让一颗颗野果塞满你的嘴巴,让那一声声鸟鸣充满你的耳鼓。你可以抛开一切让你烦心的事,拽着风筝的线,在草地上尽情地奔跑;你可以避开一切让你不开心的人,蹬上运动鞋,在野外采摘一朵朵美丽的野花;你可以……

夏天,大自然开始昌盛起来。朋友,你是否因为夏日的酷暑,而遗忘了那一轮明亮的圆月?不,你需要走出房门,抬起头,去观赏眨眼的星星!靠近墙角,去聆听那不知名的虫儿的歌声!赤着脚走进欢快的小溪,去感受那淙淙的流水从你指尖滑过!当然,你还可以折一枝柳条编成环,再插上几朵花儿,把自己幻想成一个花仙子。

秋天,对许多人来说,是伤感而哀愁的。朋友,你是否因为害怕哪一片凋零的树叶触及你不堪回首的往事,而拒绝感受那金灿灿的秋天?不,你需要为自己珍藏一片火红的枫叶,纪念那燃烧的青春,哪怕是痛苦也好沉沦也罢,青春终归无悔!对了,我们可不能忘了那些沉甸甸的果实,它们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笑得正欢呢!你看,它们那胖胖的身体已压弯了枝条,迫不及待地要跌落下来!还有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天,正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季

节……是的,朋友,秋风吹来的不再是伤心的往事,而是那沉沉的希望与无尽的豪情!

冬天,冰雪裹住了世界。朋友,你是否因为冬日的严寒,而收起了那个银色的梦?不,你需要解开大衣,在自家小院里,做一个红鼻子的雪人,让它打开你记忆的门,回到天真烂漫的童年,你可以观赏那一棵棵挺拔的劲松在大雪中昂首挺立,你可以走近那一株株不畏寒冷的腊梅,看它静静地在寒风中微笑……

朋友,生活的琐碎已让你的心灵麻木,世事的变迁已让你的灵魂郁闷,也许你正抱怨,也许你正烦恼,可是你是否认真为自己寻觅过一丝欢乐,哪怕是最原始的?

朋友,走近那片精彩的大自然,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从生态自然观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生态自然观谈谈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人自然生态自然观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创新与应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过分的自信与片面的发展观使得人类在物质财富涌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危机、环境恶化的惨重代价,而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恶化的生态环境对人类一次次无情的惩罚。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双赢,人们在不断反思探究,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生态自然观应运而生。而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必要的哲学依据。有了主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便肩负起了这样的伟大使命,那就是不仅要把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付诸实践,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完善这一主旨。 一、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概念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生物圈所以被称为生态圈,就是因为它普遍存在着生命现象。在整个生物圈中,森林、草原、海洋等地带有大量的生物生存,即使“死寂”的沙漠或冻土带中,也有生命存在,也分别构成

了沙漠生态系统和苔藓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生态系统的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就是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的一张生命之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伪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非生物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生物就不能生存,就无所谓生态系统;二是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其三,生态系统是组织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的输人维持。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系统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元素合成的有机物质,经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再回到环境中。这种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由自然辩证法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自然辩证法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观点与看法。辩证的自然观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20世纪初,全球人口约有16亿,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约增长3倍。人口激增,经济增长,需求扩大,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障碍。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对自然辩证法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认识,并结合新时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和谐相处。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源、环境、生态、和谐相处 一、辨证的自然观 自然界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小至粒子,大至宇宙。它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不断地为人的意识所认识并被人所改造。[2]从广义上讲,是指整个宇宙,即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物质世界及其一切表现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列宁的物质概念指明了自然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千姿百态、无限多样。同时,自然界的物质性决定了物质世界所具有的内在统一性——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变化和过程都遵循一定规律。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物质所表现出来的对称性等则都是物质世界统一性的具体表现。 1.2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物质系统具有的不可还原的整体性质。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

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

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二框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情境材料一:(见教材P37页图片) 图1:滥捕滥杀图2:乱砍滥伐 图3:大气污染图4:水污染 (指导学生看图,交流) 探究讨论—— ①看了上面的图片自己有什么感想? ②对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 2、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1、自然物种在减少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8页)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近600种鸟、400多种兽、20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植物濒于灭绝。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了有关物种灭绝的惊人信息:…… 讨论交流—— 读完上述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年每月,甚至每时每刻,都有某个物种在灭绝或濒临灭绝,而且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探究讨论—— ※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危害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共同归纳: 原因:人为因素、不可抗拒的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 影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 教师小结: 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人类的这种肆意行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比如:全球化气候正在变暖,温室效应逐渐增强;土壤过分流失与土地沙漠化扩展严重;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臭氧层的不断耗损,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的急剧减少,淡水供给不足,水源严重污染等,人类正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 为此我们呼吁——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吧! 体会与交流—— 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有什么危害? 2、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39页) 近年来,随着张家界旅游业迅速升温,一大批供游人食宿、娱乐、休闲、购物的楼堂馆所蜂拥而起。这些建筑与周围的青山绿水极不协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遗产委员会的专家到张家界考察时,发现景区内城市化严重,破坏了景区的环境和自然景观,要求限期拆除。否侧,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这块金子招牌将被摘除。面对联合国亮出的“红牌”,张家界人痛定思痛,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拆迁,此次拆迁将耗资3亿多元。 20世纪50年代初期,黄山和新景区建筑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80年代中期,约为7万平方米;90年代中期约为17万平方米;而到2001年,则达到20万平方米。尤其是近10年来,黄山核心景区新建、改建和扩建了大量宾馆、饭店、招待所和职工宿舍等。种种人工设施极大地破坏了黄山的自然景观。 在全国许多风景名胜区均存在这类问题,有的地方比张家界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缺乏科学规划,在核心景区内随心所欲乱建宾馆、商店和娱乐设置,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去发展旅游经济。 讨论交流—— 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摘要: 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我国的环境问题已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资源方面,我国的过度消耗是惊人的。我国生态建设要求更加迫切。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关键词: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发展生态文明 正文: (一)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从18世纪初到20世纪末,工业革命在200多年的突飞猛进中已经达到了它的顶点,工农业的发展早已突破了增长的极限,科技的进步也基本上达到了极大放飞人类想象力的地步,但是它并没有始终给人类社会带来福音。一方面,人类竭尽全力地攫取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在拼命地制造种类日益繁多、成分日益复杂的各种废弃物。人类的活动已经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使整个地球陷入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危机。 马克思、恩格斯是较早反思并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圣者,他们一方面欢呼新的文明时代的到来,另一方面又把批判这个制度的腐朽性、不合理性,建立理想社会和新的文明形态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而且已有能力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深层次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到,虽然现代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但人始终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人与自然应始终保持共存共荣关系。 (二)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人是生命的存在体,自然生态也是作为“生命存在体”而存在的。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的生命状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生态的死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的衰竭。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应该将“善”的观念加以扩展,应当从自然界而不是局限于人类来认知人们行为的正误,把善的观念扩充到自然界中去,“凡是有助于维护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的行为,就应是正当的、善良的、美好的”。一种伦理理论如果不包括人影响自然的行为规范,不确认人和生态是一种特别亲密、生死攸关的关系,就不能算是完善的伦理理论。因此,应当用生命的纽带把人与自然有机联系起来,把生命的完善和正常运转视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内在要求。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长期谋求解决的一个根本性课题。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自然界也在悄悄地报复人类。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重新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尤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科学发展 前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面对种种生态危机的威胁,人类应该真正地自我觉醒和自我约束,做到人与自然的平等协调发展。 (1)树立生态自然观念 首先要树立起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由于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和主导地位的形成,把人类看成为超自然的存在体,傲然凌驾于自然之上,将人与自然之间视“对立、对手、对抗”的关系。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人类任意地,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造成了对自然的极大破坏,导致了生态危机。今天,我们必须进行严肃的反思,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建立起新的生态自然观:人是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他必须从自然获得生活的资源,时刻与自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度相关的统一体;人类必须跟自然“共生、共存、共荣”和谐相处,自觉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调节者,使人类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 其次要树立起自然有限观。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对于非再生资源,由于人类的利用,只会逐渐减少,不会增加。因此,人类对自然资源不能任意索取,低效利用,随意遗弃。也不能进行盲目地、掠夺式开发,造成资源的枯竭,应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维护生态潜力的范围内,以利持续利用。 三是要树立起自然伦理观。所谓自然伦理是把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传统道德的视野扩展到自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伦理关系来对待和把握,把人类涉及自然的行为作为伦理行为来规范。 (2)生态自然观中人与自然关系 在人类早期观念中,人与自然之间并不存在一种价值关系意义,无论是中国的儒教、道教和佛教,还是古希腊的哲学自然观,都以各种不同的理解或解释方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大自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 2、认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激发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 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原因及危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声由心生:教师出示教材37页中的四组不同的图片,学生看图片,用自己的自然流露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看到图片后的内心感受。 2、教师小结导入:从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听出了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有看到美景的舒心,也有看到不和谐景象的气愤与无奈。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令人尴尬的不和谐,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 1、明确目标:学生齐读“我们的目标”,教师强调学习重难点。 a.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有哪些表现? b.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c.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情况? d.环境问题的含义原因危害 教师强调自学方法:圈点勾画学习法。 2、学生结合自学提示展开对课本的自学,可以遗留自己的自学疑惑。 3、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所学,力争在小组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惑。 4、交流展示:小组代表交流展示自己组的学习成果,力争用一些实例来说明情况,可以把自己组的共性疑惑提出来在班内求助。由其他小组帮组解决。 5、教师引导、归纳、强调。 a.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特别是人为因素) b.物种减少的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 c.正确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现象。(饮鸩止渴) d.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分享读书感受:大家自学的很好,读书要有感悟,老师今天带来了自己的读书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引导学生阅读“惊叹”“担忧”“无奈”。(幻灯片) 7、学生小组活动:“我们在思考” 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只有一个,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惊叹、无奈、担忧一起来反思自己或身边,看看有哪些对大自然的破坏的行为!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客观存在,无法逾越和不可忽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依赖于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或同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不和谐则是指人与自然的外在关系。目前人们更多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的价值与意义,忽视了产生这一价值和意义的内在源泉,即人性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问题。所以,为了确保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必须达成内在一致,才能担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在行为方面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关键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生态环境则是大自然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人与自然的原始关系 在古代的理念中,一般会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关系。 关于敬畏自然,古代关于树木禁伐,野生动物禁猎以及对死刑犯执行的时间限制,多与敬畏自然,敬畏鬼神的思想有关。鬼神崇拜,实际上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不可知的自然规律进行神化之后,就产生了鬼神。中国的宗教,基本上源于对大自然的思考,而不是对人的思考。某一特定时间(如春天),地点(如皇家陵园)不准砍伐树木,体现了设禁者害怕遭到鬼神(或者具有意志的自然界)的惩罚和报复的观念。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怪,很多与动植物,山林,土地,水有关,如狐狸精,土地神,山神,龙王,树精树怪等。统治者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时,也受到鬼神崇拜的影响,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基于无知的敬畏态度。 关于顺应自然,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靠天吃饭"。"靠天吃饭"具体就是靠山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的巨大干涉能力,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现代技术对自然平衡的干涉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而这种平衡的改变又明显地带来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后果,从而引起了我们现在所谓的“全球性问题”。关于全球性问题特征从影响方面可以认为全球性问题是指世界所有国家或几乎所有国家都受到实际影响的问题,而需要所有这些国家协同一致的努力能解决的问题。 全球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庞大压力,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对其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造成了现实的威胁,而人口增长的速度依然大的惊人,按照生物学的规律,当一个物种过度繁殖时,必将导致这一物种大批的死亡。环境危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工业革命、农业革命的同时带来的新问题——环境污染,也是全球性问题中最严重、最长远、最急需处理的问题,而其产生的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土壤退化加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问题都加大了人类生存压力,使人与自然越来越不和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先哲们开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省,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兴起与蓬勃发展,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既是划时代的发展观,又是

崭新的世界观、文明观和自然观,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社会繁荣背后的人与自然冲突,对传统的“征服自然”等不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挑战。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102位国家首脑出席了这次“地球高峰会议”,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可持续发展观被全球持不同发展理念的各类规矩所普遍认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使命。 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两个概念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正是由于全球性范围内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使得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显露,才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于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性问题日趋严重,治理起来相当困难,而这种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突出,然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也相对落后了很多,处理的难度就更加艰巨了。中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的接受是走在世界前的,并且在行动上是超前的。《中国21世纪议程》包含了中国根据本国的社会制度制定了适合中国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很好处理了可持续发展下科学技术的应用。最主要的通过利用社会主义的良好制度下,调节不适合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辩证关系的落后体制。还有在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矛盾时协调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的做到发展科学技术而又不违背可持续发展。在当代中国,我们要认清发展的方向,把握好科学技术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班级:道路桥梁1003班姓名:张淑文 2010年12月21日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摘要: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特别是要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1.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 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人与自然和谐,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一、互动和谐;从实践层面上讲,它应有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应保护的关系之中。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1.2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间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成的。人不能选择脱离自然的道路,只能选择某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的能力空前提高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和谐。生态文明发展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人类开始了为有效遏制生态危机,为自己重建一个可以使儿孙万代永续发展的绿色家园做了一次有益的伟大尝试。 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

论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装订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业 年级、专业、班级:16物理本科班姓名:陈松林学号:16400101014 作业题目:论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面作答时,请留出装订线位置) 从生命的起源来讲,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人类从莫大的自然界脱颖而出,但无论如何进化,人类属于自然。人类与自然之必然关系密不可分。由此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类的活动从原始社会时期或者更早便与自然界挂钩,采摘野果,狩猎,然后发现火并使用火烹饪食物、取暖。在奴隶社会人类学会制作使用一些简单工具,取材于自然,应用于自然。即使建立城邦,或者剥削制度,人类的种种活动都离不开自然,封建社会人类对于自然的索取更为广泛,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外,还有装饰品,武器,或者更为高级的文化、建筑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大约就是这个道理。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更为紧密了,伴着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进程,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各种金属矿石,稀土资源为人类所利用。架桥修路,修缮房屋,做电子产品,探索太空,太多太多都与自然密切相关。 今天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只增不减,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自然不会减少。众所周知,资源是有限的,总有枯竭的一天,此外开采自然资源也会对自然界造成一定危害。 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享有盛誉的制造大国,中国制造走向全世界。随之而来的是自然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北方的污染尤为严重。

暑假我兴致勃勃的去秦皇岛看长城,火车一进入河北地界,漫天的烟尘映入我的眼帘,太阳仿若蒙了一层纱,我看不清他的脸庞。我在一个小镇上安顿下来,那是我曾经生活了多年的地方,然而,再见时,它也没了往日风采。虽然这些年,大家都在努力治理环境,但作为一个集钢铁,石油,燃气的生产基地,这点治理算不得什么,脏水河加了护栏,远远望去是一条白色的长龙,走进了,便是河水发出的刺鼻的臭气。我本以为秦皇岛作为国家的重点的旅游城市,不会像那偏僻的小镇一样。的确,秦皇岛的环境要好的多,地面一尘不染,而天空呢,仍然布满烟尘,山海关也被笼在这云雾里了。海面能见度不足两百米,大海那宽阔的胸襟也容不下这小小的雾霾。 记忆中的北国,夏日炎炎,不似这闷热的天气。而冬日,真的就是毛泽东诗中提到的那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日光回来,即使再冷的天气也是暖融融的,不似这般的压抑。我在河北呆了一月左右,却未见过星月。污染的严重性不必强调也能知晓。 再来说说南方吧,当然主要讲讲我们的西南地区。重庆是我的家乡,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发展也十分迅速,但这却不是我理想的生活地方,重庆虽没有北方那样密集的工厂,但是污染依然不减。重庆主城区尤其是渝北区污染最为严重,我记得第一次去菜园坝时,我恶心的吐了,生活垃圾除的较为干净,但空气质量却使我不能呼吸,此外还有噪音污染,夜晚躺在被窝里时,听着窗外一辆辆汽车经过,久久不能入眠。云南是个好地方,玉溪、石林、西双版纳,美景无处不在。污染依然不能忽视,垃圾处理中心整日冒着青烟,路旁行道树树叶布满尘埃。这样的环境怎么能生活的愉快呢?再拿我们的遵义来说说吧,从火车站到学校的这一段路不算长,单经历的也绝不会少,每天都有清洁工一遍遍清扫,却还是尘埃遍布。 人类对自然索取与破坏真的太多太多,除了污染还有对动物的迫害,候鸟迁徙,我们在它的身后补上一枪。动物的生存空间被我们压缩压缩再压缩,以至于白鳍豚离我们远去,扬子鳄濒临灭绝,几百余年的红豆杉倒下了她沉重的身躯。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会是一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设计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设计 寿光市洛城二中秦金凤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二学生 2、学科: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3、课时:1课时 4、课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5、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提前将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学。并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情。 2、【百度搜索】:1、滥捕滥杀图片及资料 2、乱砍乱伐图片及资料 3、大气污染图片及资料 4、水污染现象及资料 学生准备:1、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3个学习小组,分别就“自然物种减少状况”、“自然景观遭破坏情况”、“环境状况”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百度搜索】进行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对数据归类、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2、依据学案导学中的预习新知的要求,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收看电视、百度搜索等),搜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时事或热点事例,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简洁明了的文字并做相应评述。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现况、出现的原因以及危害,了解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从自身做起关爱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平等的对待一切生物,提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环境的忧患意识,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原因。 难点: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五、教材分析; 本课为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感受大自然第二课时,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内容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图片来说明自然界面临的威胁,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材从三个层次上介绍了这一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目前自然界物种减少的状况、减少的原因及危害;其次,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景观的意识;最后,让学生了解目前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通常说“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问题是人类的一些所作所为够朋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一)教师【百度搜索】最新环境破坏图片 https://www.sodocs.net/doc/a03371434.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 0&word=%D7%EE%D0%C2%BB%B7%BE%B3%C6%C6%BB%B7%CD%BC%C6%AC 让学生观看并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关心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大事、关心身边事的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明辨是非,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二)新知初探 1、教师展示四组图片 【百度搜索】滥捕滥杀图片 https://www.sodocs.net/doc/a03371434.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 0&word=%C0%C4%B2%B6%C0%C4%C9%B1%CD%BC%C6%AC 【百度搜索】乱砍滥伐图片 https://www.sodocs.net/doc/a03371434.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 =ala0&word=%C2%D2%BF%B3%C2%D2%B7%A5%CD%BC%C6%AC 【百度搜索】大气污染图片 https://www.sodocs.net/doc/a03371434.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 =-1&fm=ala0&fr=ala0&sf=1&fmq=1332590109283_R&pv=&ic=0&z=&se=1&showtab =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4%F3%C6%F8%CE%DB%C8%BE% CD%BC%C6%AC&s=0 【百度搜索】水污染图片

人与自然关系小论文

谁是谁的主人―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童文杰 090605 [摘要]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总是处在很绝对的对立之中。或者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主人,自然的存在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应该绝对地主宰和奴役自然;或者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从属于自然,是自然的奴隶。 [关键词]主人辩证统一和谐 一:人是大自然的主人 有人认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由人类占主导地位的,人是世界的主宰,人是万物存在的价值尺度,自然存在是人类的奴隶和工具。培根提出 ,“世界的创造是为了人 ,而不是人为了这个世界”,科学努力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恢复亚当和夏娃曾在伊甸园失去的支配自然存在物的权力。达尔文虽然以大量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明 ,人起源于类人猿 ,但他仍然意味深长地论述了人类的优越性。“在他现在所生存的最粗犷的环境中,人是地球上所曾出现过的最具优势的动物。他的分布范围比任何一种高度组织起来的生命形式都要宽广得多 ,而其他生命形式在他面前都俯首称臣。”康德更是认为,人类拥有自我观念 ,这一事实本身就使他无限地超出生活于地球上的所有其他存在物之上;人凭借先验理性完全能够为自然立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们依靠自己的科技不停地改造自然,不停地从自然中夺取自己想要的资源,在自然中留下人类的印记,证明自然是属于人类的。 二: 大自然是人的主人 古希腊人认为自然世界是一个活的自我运动的有机体 ,它不仅充满灵魂 ,而且还拥有理性。它在为自身立法的同时也为人间事务立法。居住在自然世界中的所有被造物 ,其灵魂和理智是这个充满活力有机体的特定部分。一种植物或动物如同它们在物质上分有自然世界躯体的物理机能那样 ,在心理上也依它们自身的等级也分有自然世界的灵魂 ,以及在理智上分有自然世界的心灵。 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三: 人类与自然界辩证的统一体 人类是依赖于自然界存在而存在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便不能生存,然而如果没有了人类,虽然自然界依旧存在可是却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由此得出: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马原论文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摘要;本文从普遍联系、本质联系是规律、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从人受自然规律的盲目支配和受外部社会关系的盲目支配两个角度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环境破坏根源的思想和当代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根源。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论证了生态危机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促进作用。通过论述得出:解决环境破坏的最根本方法是人类主动改造自身实践活动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的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进入自由王国,使人成为自然界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 关键字;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环境污染,对立统一规律,唯物主义自然观, 正文;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融合当时时代的哲学思想,从而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辩证唯物论中提出的世界的物质性统一原理对当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人类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建设和自然保护的对立统一,指明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将社会的发展进步与自然保护统一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破坏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人类的发展历程就是从自然中不断获取各种生存资料维持人类群体生存的过程。然而,由于人类早期自然科学技术水平并不太高,虽然拥有高度发达的各种文明,但人类本身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影响并不大。自18世纪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瓦特蒸汽机的推广使用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使用,大机器生产占据主导,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取得进一步的巨大飞跃。煤炭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促进煤炭开采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大量燃烧煤炭也给当时的英国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大英帝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姓名:邵俊俊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倍受关注。人类与大自然是一个紧密相联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探究了人与自热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人与自然的发展历程 人类诞生之初,在那个茹毛饮血,、甚至还没出现刀耕火种的遥远年代,是完全依赖与自然的,此时此刻的人类也只是出于动物的本能去利用自然。渐渐地,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在长期的劳动中逐步形成了认识与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逐渐从从动物之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然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都以自然界统治者的身份自居,肆意地统治自然,奴役自然,破坏自然,尤其是工业文明时代,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造成对自然的泛滥破坏,造成生态资源环境,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社会经济生存发展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注意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近的或大或小的利益,却忘记了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长远的结果。自然界遭到人类的残酷对待而产生“报复”行为,比如厄尔尼诺现象,海啸,臭氧空洞等等,这些都是一点一点的破坏积累起来酿成的巨大灾害。人们以为自己战胜了自然,可以凌驾与大自然之上,陶醉于对自然的奴役,其实是不应该在人与自然之间构建战胜与战败的关系。因为人类并不是战胜了自然,而是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成就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取得的。恩格斯曾经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因此,在遭到自然的“报复”之后,人才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加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认识自然规律也取得了巨大进步,才明白到人类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应该科学地而不是盲目地改造自然,开始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论证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即他们经历了肯定(人与自然和谐)—否定(人与自然分离对立)—否定之否定(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过程。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劳动由人的本质表现(肯定)到异化(否定),再到异化劳动之扬弃重新使之成为人的本质(否定之否定)的论述。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一)人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 它包括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这两层含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从自然界有了人类以后,人类便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参与着整个自然界的发展,“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站在“自然界之外”(人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存在物,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同时,又指出人与纯粹的自然存在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他们看来,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在“第一性”和“第二性”的意义上讲的。

自然辩证法论文_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以阿斯旺大坝为例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上课地点: 完成时间:2014年 4 月15 日

摘要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巨型水库大坝的建立,在发电、防洪、航运方面取得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使我们更加关注大型水坝建立的综合评估问题,以及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我们在剧烈改造自然前,怎样对其进行更全面的技术综合评估,从而更早地采取配套的措施,使自然达到一种更为和谐的状态。本文以埃及的阿斯旺水坝为例,用自然辩证法了解它的正、负面影响,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的进行深度思考,讨论了技术综合分析的问题。

目录 一、引言 (1) 二、兴建阿斯旺大坝的设想与取得的效益 (2) 1. 设想 (2) 2. 效益 (2) 三、阿斯旺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 (2) 四、阿斯旺大坝的人与自然问题 (3) 五、结论与建议 (5) 六、总结 (6) 参考文献 (6)

一、引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前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不停的演变。这种关系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阶段,即原始的农耕文明阶段,人与大自然是相对亲近的,人类从属于自然;第二阶段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天人相分并对立”阶段,即近代工业文明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奴关系”,这一阶段以人类大规模地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为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渐走向疏离;第三阶段是人与自然重新走向和谐的新“天人合一”阶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一阶段呈现出人对自然关系的新认识和某种程度的复归。或许,这就是曾经让人晕乎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吧。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手段,它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其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谋福利。但是现代科技在发展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却违背了人类发展它的初衷,究其原因,除了科技自身属性和人类知识局限性导致科技负面效应的不可避免之外,其深层原因在于人们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关系,而近代以来的现代性两大特征,即工具理性和主体性又诱发了科技负面效应,并使其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得以凸现和普遍化。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息息相关。现实生活中小到日常用品,大到汽车飞船,各行各业无不彰显着科学技术的魅力。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近现代科技活动的负面效应也愈益凸显,从而科学技术的应用与传统伦理观念的冲突渐渐尖锐起来。因此,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享受、财富和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痛苦、灾难和挑战。三峡水电站大坝带来航运,抗洪,发电等正面效用后,会不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怎样平衡与评估它的负面影响,我们来以埃及的阿斯旺水坝为例进行分析。 阿斯旺水坝(英文:Aswan Dam),位于埃及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畔,高111米,长3830米的大坝,将尼罗河拦腰截断,形成水域面积5120平方公里。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集防洪、灌溉、航运、发电为一体,阻止了很多巨大的洪灾。可是这个大坝建成之后不久,它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日益严重,就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它的评价。10年前,埃及总统穆巴拉丸在—次科学大会上,对参加会议的各国科学家们说:“兄弟们,姐妹们,从现在到2000年,埃及将不得不面临一些重大的挑战,你们一定要帮助我们取得胜利。这些挑战,也就是现在和将来我们所必须要面对的严重问题,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严肃的科学研究,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阿斯旺大坝所造成的影响。”可以看到,阿斯旺水坝的负面影响的程度。 本文将针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问题,以阿斯旺水坝为例子,用自然辩证法展开分析与讨论,希望我们可以和自然共同发展,和谐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