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以同心圆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以同心圆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43157189.html,

以同心圆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作者:谭冉

来源:《经济》2016年第32期

在2016第二届智慧城市(北京)高峰论坛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代表,分别就智慧城市评价标准体系、投资模式和建筑大数据等方面进行了演讲和讨论。

目的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徐俊杰(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

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农村一直作为人口的长居地,数量十分庞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中国的城镇化得到了较快发展。根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将达到70%以上,到2050年将达到75%。城市化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如今华北、东北地区的严重雾霾以及水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住建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交通部、公安部、旅游局、财政部等,都针对智慧城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开展了试点建设。其中,住建部推行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有277个,工信部68个,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20个,发改委80个。在所有试点城市中,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参与了顶层设计的占15%。另外,我们和超过50%的城市有过交流

和沟通,60%以上的基础信息与城市共享。

在国际合作方面,实验室和许多国家都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包括日本和美国。目前来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全球最大的试点城市数量,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分布得密密麻麻。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模式是从上而下,而国际上采用的是自下而上。换言之,国外建设智慧城市更多专注于解决城市中的某一个问题,很少有全面统筹的顶层设计。

从现状和趋势来看,智慧城市有很多热点,例如智慧小城镇、智慧微城市、智慧社区等。我们一方面在研究如何聚合像京津冀一体化智慧城市群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也在研究如何做更细化的工作,把整个智慧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除此之外,我们实验室也致力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将积攒下的经验用于沿路国家,尤其是一些相对不太发达的地区,这也同时也向国外输出了我们中国的软文化。

周意诚(ISO/PWI 37153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国际标准课题组国际组组长):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所站角度不同,结论也不一样。一个城市要有基础设施、水、能源、交通和ICT,也要有智慧社区设施设备,这样才能提供城市社区的基本服务,包括教育、经济、安全、健康、旅游等。不管怎么定义,其目的都是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