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柱、锥、台体、圆的面积与体积公式

柱、锥、台体、圆的面积与体积公式

柱、锥、台体、圆的面积与体积公式
柱、锥、台体、圆的面积与体积公式

柱、锥、台体、圆的面积与体积公式

(一)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

将侧面沿母线展开在平面上,则其侧面展开图的面积即为侧面面积。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矩形

圆柱的侧面积

2,,,S cl rl r l c π==圆柱侧其中为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底面周长

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

圆锥的侧面积

1

,,,2S cl rl r l c π==圆锥侧其中为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底面周长

3、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扇环

圆台的侧面积

(二)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积

把侧面沿一条侧棱展开在一个平面上,则侧面展开图的面积就是侧面的面积。 1、柱的侧面展开图——矩形

直棱柱的侧面积

2、锥的侧面展开图——多个共点三角形

正棱锥的侧面积

3、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多个等腰梯形

正棱台的侧面积

说明:这个公式实际上是柱体、锥体和台体的侧面积公式的统一形式 ①即锥体的侧面积公式;

②c'=c 时即柱体的侧面积公式;

(三)棱柱和圆柱的体积

,V Sh h =柱体其中S 为柱体的底面积,为柱体的高

斜棱柱的体积=直截面的面积×侧棱长

(四)棱锥和圆锥的体积

1

,3V Sh h =锥体其中S 为锥体的底面积,为锥体的高

(五)棱台和圆台的体积

说明:这个公式实际上是柱、锥、台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形式:

①0

S=

时即为锥体的体积公式;

②S上=S下时即为柱体的体积公式。

(六)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一)简单的组合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割补法的应用

割——把不规则的组合几何体分割为若干个规则的几何体;

补——把不规则的几何体通过添补一个或若干个几何体构造出一个规则的新几何体,如正四面体可以补成一个正方体,如图:

四、考点与典型例题

考点一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

例1. 有一根长为5cm,底面半径为1cm的圆柱形铁管,用一段铁丝在铁管上缠绕4圈,并使铁丝的两个端点落在圆柱的同一母线的两端A、D,则铁丝的最短长度为多少厘米?

D C

B

A

解:展开后使其成一线段AC

cm =

考点二求几何体的面积

例2. 设计一个正四棱锥形的冷水塔顶,高是0.85m,底面的边长是1.5m,制造这种塔顶需要多少平方米铁板?(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E

S

O

解:

)m (40.313.15.12

1

4S 2=???=?

答:略。

考点三 求几何体的体积

例3. 求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体积。

B

C

C 1

D 1

分析:将正四面体通过补形使其成为正方体,然后将正方体的体积减去四个易求体积的小三棱锥的体积。

解:如图,将正四面体补形成一个正方体,则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V 正四面体=V 正方体-4V 三棱锥=1-3

1121314=???。

考点四 求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

例4. 证明四面体的体积1s i n s i n s i n 6V a b c C

βα=,其中a ,b ,c 为自同一顶点S 出发

的三条棱SA 、SB 、SC 的长,α,β为点S 处的两个面角∠BSC 、∠ASC ,C 为这两个面所

夹二面角的大小。

证明:通过补形,可将此三棱锥补成一个三棱柱,如图。则该三棱柱的体积可以利用“直

截面面积×侧棱长”来进行求解,若设过A 点的直截面为AHD ,则由题意知:∠ADH =C ;

又AD ⊥SC ,故AD =SA ×sin β=a ·sin β;

若过B 作BE ⊥SC 于E ,则BE =HD =BC ×sin α=b ·sin α.所以,

1s i n s i n s i n

2

S a b C αβ?=

ADH 从而有

考点五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例5. 在球心的同侧有相距为9的两个平行截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49π和400π,求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分析:画出球的轴截面,利用球的截面性质求球的半径

解:设球的半径为R ,O 为球心,O 1、O 2分别是截面圆的圆心,如图。

则O 1A =7,O 2B =20,OA =OB =R ,从而分别解三角形OO 2B 和三角形OO 1A 得到OO 1和OO 2,由OO 1-OO 2=9解得R =25,从而

球的表面积为2500π,球的体积为362500

考点六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积法的应用

例6. 在正方体ABCD -A’B’C’D’中,已知棱长为a ,求B 到平面AB’C 的距离。

解:设B 到面AB’C 的距离为h ,因为AB’=B’C =CA =2a ,

所以S ΔAB’C =4

3

(2a )2=2

3

a 2,

因此31·23a 2·h =V B -AB ′C = V B ′-ABC =31·21a 2·a =61

a 3,

故h =3

3

a ,即B 到面AB ′C 的距离为3

3

a 。

附:拟柱体通用体积公式

拟柱体:所有的顶点都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多面体叫做拟柱体.它在这两个平面内的面叫做拟柱体的底面.其余各面叫做拟柱体的侧面,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拟柱体的高。

2

2h ,43S ,1S ,0S 021==

== 32)13(2261)S S 4S (h 61V 201=

+?=++=,选A 。

例2. 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

EF//AB ,23EF =

EF 与面AC 的距离为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A. 29

B. 5

C. 6

D. 215

2h ,8

27

S ,9S ,0S 021==

== 215)S S 4S (h 61V 201=

++=,选D 。

【模拟题】

一、选择题

1. (2008四川)设M ,N 是球心O 的半径OP 上的两点,且NP=MN=OM ,分别过N ,M ,O 作垂直于OP 的平面,截球面得三个圆,则这三个圆的面积之比为:( )

A. 3:5:6

B. 3:6:8

C. 5:7:9

D. 5:8:9

2. (2008山东)下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9π

B. 10π

C. 11π

D. 12π

3. (2008湖北)用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去截球,所得的截面面积为π,则球的体积为

( )

A.

38π B. 3

28π

C. π28

D. 332π 4.(2008湖南)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8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且AB =2,AD

AA 1=1,则顶点A 、B 间的球面距离是( )

D.

*5. (2008重庆)如图,体积为V 的大球内有4个小球,每个小球的球面过大球球心且

与大球球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4个小球的球心是以大球球心为中心的正方形的4个顶点.V 1为小球相交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体积,V 2为大球内、小球外的图中黑色部分的体积,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V 1=

2

V B. V 2=

2

V C. V 1> V 2

D. V 1< V 2

6. (2008海南改)一个六棱柱的底面是正六边形,其侧棱垂直于底面。已知该六棱柱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且该六棱柱的体积为8

9

,底面周长为3,那么这个球的体积为 ( )

A.

43π B.23

π C.13π D.53π 7. (2008天津改)若一个球的体积为π34,则它的表面积为( ) A. π34

B. C. 12π D. 24π

二、填空题:

8.(2008四川)已知正四棱柱的对角线的长为6,且对角线与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3,

则该正四棱柱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

9. (2008浙江)如图,已知球O 的面上四点A 、B 、C 、D ,DA ⊥平面ABC ,AB ⊥BC ,DA =AB =BC =3,则球O 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0.(2008广东卷)

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半径为R 的圆的内接四边形,其中BD 是圆的直径,60ABD ∠=,45BDC ∠=,PD 垂直底面ABCD

,PD =,E F ,分别是PB CD ,上的点,且

PE DF

EB FC

=,过点E 作BC 的平行线交PC 于G . (1)求BD 与平面ABP 所成角θ的正弦值; (2)证明:EFG △是直角三角形;

(3)当

1

2

PE EB =时,求EFG △的面积。

11.(2008辽宁卷)

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AP =BQ =b (0

(Ⅰ)证明:平面PQEF 和平面PQGH 互相垂直;

(Ⅱ)证明:截面PQEF 和截面PQGH 的面积之和是定值,并求出这个值;

(Ⅲ)若D E '与平面PQEF 所成的角为45,求D E '与平面PQGH 所成角的正弦值。

A

C

P A ''

D '

**12. 在六条棱分别为2,3

,3,4,5,5的所有四面体中,最大的体积是多少?并证明你的结论。

13. 设一直角四面体P -ABC (即∠APB =∠BPC =∠CPA =90o)的三条棱PA 、PB 、PC 的长之和为L ,试求(并证明)其最大体积。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DDBCD AB

二、填空题 8、2; 9、

9π2

三、解答题

10、【解】(1)在Rt BAD ?中,

60ABD ∠=

,,AB R AD ∴==

而PD 垂直于底面ABCD

,PA ===

PB ===,

在PAB ?中,222PA AB PB +=,即PAB ?为以PA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设点D 到面PAB 的距离为H ,由P ABD D PAB V V --=有PD AD AB

PA ??=?,即

R

11662R

11R 22R 3PA PD AD H =?=?=

sin 11H BD θ==;

(2)

GC PG EB PE ,BC //EG =∴

,而FC DF

EB PE =

,即,PD //GF ,DC

DF GC PG

∴=GF BC ∴⊥, GF

EG ∴⊥,EFG

∴?是直角三角形;

(3)12PE EB =时13EG PE BC PB ==,

2

3GF CF PD CD ==, 即11222cos 45,333333

EG BC R R GF PD R =

=???===?=, EFG ∴?的面积

2

EFG R 94R 324R 3221GF EG 2

1S =

?

?=

?=

?

11

、解:

(Ⅰ)证明:在正方体中,AD A D ''⊥,AD AB '⊥,又由已知可得PF A D '∥,

PH AD '∥,PQ AB ∥,所以PH PF

⊥,PH PQ ⊥

,所以PH ⊥平面

PQEF 。

所以平面PQEF 和平面PQGH 互相垂直。 (Ⅱ)证明:由(Ⅰ)知PF PH '==,,又截面PQEF 和截面PQGH 都是矩形,且PQ =1,所以截面PQEF 和截面PQGHR 的 面积之和是

)PQ '+?=

(III )解:连结BC ′交EQ 于点M 。

A

C

P

A '' D '

因为PH AD '∥,PQ

AB ∥, 所以平面ABC D ''和平面PQGH 互相平行,因此D E '与平面PQGH 所成角与D E '与平

面ABC D '

'所成角相等.

与(Ⅰ)同理可证EQ

⊥平面PQGH ,可知EM ⊥平面ABC D

'',因此EM 与D E '的比值就是所求的正弦值.

设AD’交PF 于点N ,连结EN ,由1FD b =-知

(1)22

D E ND b '

'==

+-. 因为AD’

⊥平面PQEF ,又已知D

E '与平面PQE

F 成45角,

所以D E ''=,即

(1)22

b ?+-=??

, 解得1

2

b =,可知E 为BC 中点.

所以EM 32D E '==,

故D’E 与平面PQGH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

EM D

E =

'. 12、【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按题设的数据,一边为2的三角形,其余两边只

可能是:①3,3;②5,5;③4,5;④3,4。

从而,四面体中以2为公共边的有两个面,其余两边只可能有下列三种情形:1.①与②;2.①与③;3.②与④.

下面就这三种情形分别讨论.

1. 如图a ,由勾股定理,CD ⊥AC ,CD ⊥BC ,所以,四面体的体积

3/28132

1

2431S CD 31V 2ABC 1=-????=?=?

2. 如图b 、c ,这样的四面体有两个,它们的体积为 1243

1

V S V ABC

?

3. 如图d 、图e ,这样的四面体也有两个,体积为

1223V 116

5)25(3521231V <=-????<

13、设一直角棱长为x ,一直角棱长为y ,则第三条直角棱长为L -x -y ,则体积

3)

3y x L y x (61)y x L (xy 2131V --++?≤--?=,等号当且仅当x =y =L -x -y 时成立,从而162L V 3

max =。

圆的面积计算

圆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新课标数学六年级上册P67、68例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圆面积计算的运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让学生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质疑、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教学重点: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圆的分解教具,学生准备圆纸片和圆形物品。 教学过程: 出示以下图形: 1、请同学们指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2、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电脑课件演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出示圆: (1)让学生说出圆周长的概念,并指出来。 (2)想一想:圆的面积指什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3)对比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感受他们的区别。 同时引出课题——圆的面积。 2、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学生观察书本P67主题图,思考: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也就是要求什么?怎样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 (2)刚才我们已经回顾了利用平移、割、补等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那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猜一猜,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呢?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转化? (3)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拼成什么图形,打算怎么剪拼,然后动手操作。 ①分小组动手操作,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拼成其他图形,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②展示交流并介绍:小组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拼出来的图形近似于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剪拼的?为什么只能说是“近似”?能不能把拼出的图形的边变直一点? ③当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时,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

【公开课教案】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柱、锥、台体的研究,掌握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 (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全的全积,并且熟悉台体与术体和锥体之间的转换关系。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几何全的侧面展一过程,感知几何体的形状。 (2)让学生通对照比较,理顺柱体、锥体、台体三间的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几何体面积和体积的求解过程,对自己空间思维能力影响。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难点:台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通过剖析实物几何体感受几何体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实物几何体,投影仪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1)教师提出问题: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及公式,哪些几何体可以求出表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回忆,互相交流,教师归类。 (2)教师设疑: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展开圈的面积,那么,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展开图是怎样的?你能否计算?引入本节内容。 2、探究新知 (1)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放正棱柱、正三棱锥和正三棱台的侧 面展开图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三个图 形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表面积如何 求? (3)教师对学生讨论归纳的结果进行点评。 3、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的结构,并归纳出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22rl l r r r S +++=(圆台表面积π r 1为上底半径 r 为下底半径 l 为母线长

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有答案)

A 级 课时对点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母线长为1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等于4 3 π,则该 圆锥的体积为 ( ) A.2281π B.881π C.4581π D.1081π 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则2πr 1=43π,∴r =2 3 , ∴圆锥的高h = 1-? ?? ??232=53. ∴圆锥的体积V =13πr 2h =45 81 π. 答案:C 2.如图,是一个几何 体的三视图,侧视图和正视图均为矩形, 俯视图为正三角形,尺寸如图,则该几何 体的侧面积为 ( ) A .6 B .12 3 C .24 D .3 解析:注意到此题的几何体是底面边长为2的正三角 形,于是侧面积为S =6×4=24. 答案:C

3.下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不考虑接触点) ( ) A .6+3+π B .18+3+4π C .18+23+π D .32+π 解析:据三视图可得几何体为一正三棱柱和其上方放置一个直径为1的球,其中正三棱柱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故其表面积 S =4π×? ?? ??122+2×3 4×22+3×2×3=18+23+π. 答案:C

4.一个多面体的三视 图分别为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矩形, 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体积 ( ) A .48 cm 3 B .24 cm 3 C .32 cm 3 D .28 cm 3 解析:据已知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一个三棱柱,如图. 其中侧面矩形ABCD 中,AD =6(cm ),AB =4(cm ),底面等 腰三角形ADF 的底边AD 上的高为4(cm ),则其体积V = 1 2 ×4×4×6=48(cm 3). 答案:A 5.已知某几何体的 三视图如图,其中正(主)视图中半圆 的半径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24-32π B .24-π 3 C .24-π D .24-π 2

球柱锥体积公式

球柱锥体积公式,面积公式 V体积 = h/6 (b1 + 4b2 + b3) S面积 = h/6 (b1 + 4b2 + b3) b1 、 4b2、 b3为长度 其中:b1 → 上底面积→ 计算S面积时用上底长度,下同,参见4后面的b2 → 中间截面积 b3 → 下底面积 h → 立体高度 1、圆球体积 上底面积b1 → 0 中间截面积b2 → πR2 2表示平方 下底面积b3 → 0 立体高度h → 2R V圆球= 2R/6 (0 + 4πR2 + 0) = 4π/3 R3 2、圆柱体体积 上底面积b1 → πR2 中间截面积b2 → πR2 下底面积b3 → πR2 立体高度h → h V圆柱= h/6 (πR2 + 4πR2 + πR2) = π R2 h 3、圆锥体积 上底面积b1 → 0 中间截面积b2 → 1/4πR2 中截面面积是底面积的 1/4,即π[(0+R)/2] 2=1/4πR2 下底面积b3 → πR2 立体高度h → h V圆锥= h/6 (0 + 4*1/4πR2 + πR2) = π/3 R2 h 4、截顶圆锥体积 上底面积b1 → πr2 r是上面圆面积的半径 中间截面积b2 →π[(r+R)/2]2中截面半径是(上r+下R)÷2 下底面积b3 → πR2 立体高度h → h V圆锥= h/6 (πr2+ 4*π[(r+R)/2]2 + πR2) =πh/6(r2+ r2+2 rR+ R2+ R2)=πh /3(r2+R2+ rR

面积公式 S面积= h/6 (b1 + 4b2 + b3) 其中:b1 → 上底长 b2 → 中间截长 b3 → 下底长 h → 高度 5、三角形面积 上底长度b1 → 0 中间长度b2 → a/2 中位线长度是底边长度的 1/2 下底长度b3 → a 立体高度h → h S△面积 = h/6 (0 + 4*a/2 + a) = 1/2 a h 就是,底×高÷2 2、梯形面积 上底长度 b1 → b1 中间长度b2 → (b1 + b3)/2 中位线长度是:上底+下底的 1/2 下底长度b3 → b3 立体高度h → h S梯形面积 = h/6 (b1 + 4*(b1 + b3)/2 + b3) = (b1 + b3) h/2 就是:(上底+下底)×高÷2 3、长方形面积 上底长度b1 → b1 中间长度b2 → (b1 + b3)/2 中位线长度是:上底+下底的 1/2,(视为特殊的梯形)下底长度b3 → b3 上中下长度相同,b1=b2=b3,都作b1 立体高度h → h S梯形面积 = h/6 (b1 + 4*b1 + b1) = b1 h 就是:长×高(长×宽)

圆的面积公式03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正定回民小学吴彦霞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学习了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教学的,是小学平面几何的最后阶段,教材通过直观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让学生操作、观察、比较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有了将一个图形转化成另一个面积相等的图形的转化思想,在此基础上将圆转化成长方形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情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

公式。 教学难点:“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和极限思想的感受。 教学准备:平均分成16份的学具、课件。 教学策略: 1、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2、教学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出将圆割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探索欲望 1.复习圆的周长计算方方法,圆周长的一半计算方法。 2.复习圆的面积,学生自己总结圆的面积是什么? 3.复习已学的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 4.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 我们遇到没学过的图形可以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那能否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 【设计意图:复习铺垫,让学生能很快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很快就能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探究

圆的面积(23)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9~71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 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是一个什么图形呀? 生: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生: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马儿的困惑”这一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

园的面积公式一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还记得吗? 我们是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它转化成长方形的。 小结:把圆转化成哪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而得到它的面积公式,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复习引导中让学生回想一下什么叫面积,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作铺垫,同时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直观的演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渗透了要求圆的面积也需从转化的思想放手。 二、教学实施 (一)、定义: 1、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圆的面积? 2、师: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二)、渗透极限思想: 师:圆与以前我们研究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圆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如何化曲为直呢? 引导学生操作: 师:(拿出一个圆片)我们怎么剪?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直径、半径) 生:(圆的大小由直径或半径决定。)沿直径或半径剪。 师剪第一刀,再问:第二刀怎么剪? 师:我们要把圆通过剪成多份并用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规则图形,为了计算上的方便,我们把圆平均分成多份。 将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2份、4分、8分、16份,分别罗列排好。请学生观察四组图。 师: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你有什么发现吗? A: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曲线越来越直。 B: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每一小份越来越接近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圆与以前学习的直线图形性质有很大不同,对“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都是一种挑战,因此,“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和极限思想的感受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拼摆推导面积公式。 1、拼摆 师: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操作,演示学生的作品。 师: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面积不变。 课件出示:把圆等分成不同等份时的图形的趋势。 2、推导面积公式

圆柱、圆锥常用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刘老师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周长×高 字母表示:S 侧=C 底h 2. 底面圆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2×半径 字母表示:C 底=πd=2πr 3. 求圆柱的表面积三步: (1)圆柱的底面积=S 底=πr2=π(d÷2)2=πd2÷4 (2)圆柱侧面积=S 侧=h×C 底(底面圆周长)=2πrh=πdh (3)圆柱表面积=S 表=S 侧+2S 底 圆柱体积的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示:V 柱=S 底h 圆锥体积的公式 (1)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V 锥=V 柱÷3=S 底h÷3 (2) 已知圆锥底面积(S )和高(h ),求体积的公式:V 锥=S 底h÷3 (3) 已知圆锥体积(V )和高(h ),求底面积的公式:S 底=3V 锥÷h (4) 已知圆锥体积(V )和底面积(S ),求高的公式:h=3V 锥÷S 底 板块一 圆柱与圆锥 【例 1】 如图,用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为1.5米、1米和0.5米的3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问这个物体的 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π取3.14) 1110.51 1.5 例题精讲 圆柱与圆锥

【例 2】有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6厘米,零件的一端有一个圆柱形的圆孔,圆孔的直径是4厘米,孔深5厘米(见右图).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的部分涂上防锈漆,那么一共要涂多少平方厘米? 【例 3】(第四届希望杯2试试题)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放平,是边长分别为10厘米和12厘米的长方形,那么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结果用π表示) 【例 4】如右图,是一个长方形铁皮,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能做成一个油桶(接头处忽略不计),求这个油桶的容积.(π 3.14 =) 【巩固】如图,有一张长方形铁皮,剪下图中两个圆及一块长方形,正好可以做成1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10厘米,那么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 3.14 =) 【例 5】把一个高是8厘米的圆柱体,沿水平方向锯去2厘米后,剩下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12.56平方厘米.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柱,锥,台体体积公式

柱,锥,台体体积公式 V台体=1/3h(S上+√(S下*S上)+S下) 当S上=S下时: V柱=S*h 当S上=0时: 柱体积公式推导图 V锥=1/3S*h 都可根据台体体积推得."S上"为台体上体面,"S下"为台体下底面,"h"为高. 本人推导出在非标准状态下更正确的体积公式 底面a×b,顶面c×d,高h 体积公式:v=1/2(ab+cd)h-1/6(a-c)(b-d)h 完全试用于锥体、柱体、棱台(不需要是正棱台) 在棱柱状态下,底面与顶面a=c,b=d, 则体积公式简化后为v=a×b×h 在正棱锥状态下,顶面面积为0,并且是c=0,d=0. 则体积公式简化为 v=1/2abh-1/6abh=1/3a×b×h 在非标准状态下棱台体积如顶面为只有长没有宽状态下的刃型体积(如横放 的三棱柱) 顶面c=a,d=0 正棱台体积推导

v=1/2a×b×h (用三棱柱立式来算也是该结果)像这种非标准状态恰恰是现有公式根本无法计算的(只要不立起来算) 当棱台为正棱台时,简化公式为:相当于底面、顶面均为正方型,即a=b,c=d; v=1/2(aa+cc)h-1/6(a-c)(a-c)h=1/3h(aa+cc+ac) 与标准状态下的棱台计算公式完全吻合。对于圆台也是一样,只不过将圆理解成正方型(派×r平方理解成边长为根号派×r) 对于很特殊体积计算一样有效: 如底面面积为0,顶面面积为0的体积计算高为h(其实是一个非标的四面体) b=0,c=0 v=1/6adh 这恐怕标准的棱台公式是怎么也无法计算的,因为底面积为0,顶面积也为0,按照公式推导只能是0,而其实是有这样的实物的,就是一个四面体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吴琼)

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第94页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江油市世纪奥桥小学吴琼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角度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圆面积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公式推导培养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认识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和方法。 2.运用转化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过程: 1.回忆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指导转化。

将已分成16等份的圆用剪刀把每一份剪开,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依次横着拼起来,并用固体胶粘在纸上,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 按照老师的示范,请同学们动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谁能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把圆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生答: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请把你拼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 (3)课件演示过程。 把圆分成16等份,这些小纸片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把圆分成32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4)推导面积公式。 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同位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答师继续演示课件。 生: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 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 S=πr2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

高一数学柱、锥、台的表面积与体积

§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柱、锥、台体的研究,掌握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 (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全的全积,并且熟悉台体与术体和锥体之间的转换关系。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几何全的侧面展一过程,感知几何体的形状。 (2)让学生通对照比较,理顺柱体、锥体、台体三间的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几何体面积和体积的求解过程,对自己空间思维能力影响。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难点:台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通过剖析实物几何体感受几何体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实物几何体,投影仪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1)教师提出问题: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及公式,哪些几何体可以求出表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回忆,互相交流,教师归类。 (2)教师设疑: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展开圈的面积,那么,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展开图是怎样的?你能否计算?引入本节内容。 2、探究新知 (1)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放正棱柱、正三棱锥和正三棱台的侧面展开图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三个图形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表面积如何求? (3)教师对学生讨论归纳的结果进行点评。 3、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的结构,并归纳出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22rl l r r r S +++=(圆台表面积π r 1 为上底半径 r 为下底半径 l 为母线长 (2)组织学生思考圆台的表面积公式与圆柱及圆锥表面积公式之间的变化关系。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白泉一小郝永辉 一、教学目标: 知道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理想解并掌握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二、教学重点: 圆锥体积的公式 三、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准备: 沙、圆锥教具、圆柱教具若干个,其中有等底、等到高圆柱,圆锥多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6。28平方分米,高是5公米。 (2)底下面半径是3公米,高与半径相等。 3、小结 (二)新授 1、点明课题,圆锥体积的计算

2、体积公式的推导 (1)要研究圆锥的体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圆锥的体积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关系? (2)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圆锥体积与底面积、高的关系? (3)圆锥的体积需转化成已学过的物体的体积来计算。转化成哪一种形体最合适? (4)实验 ·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教具观察特征:等底等高 ·教师示范用空间圆柱里倒,让学生观察看看倒几次倒满圆柱。·得出结论:圆锥体积等于这个圆柱体积的1/3。 ·教师再次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先做等底等高的实验,再做不等底不等高的实验,然后提问,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1/3吗?为什么? 3、学生讨论实验情况,汇报实验结果。 4、推导出公式 指名口答,师板书: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1/3 V=1/3Sh S表示什么? H表示什么? SH表示什么? 1/3SH表示什么? 5、练习(口答) 6、运用公式

(1)出示例1、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讲评。 (2)出示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言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重多少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学生读题思考后尝试练习。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43页“做一做”第1、2题。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要求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计算 V=1/3Sh 例1、1/3×19×12=76(立方厘米)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例2、(!)麦堆底面积:(略) (2)麦堆体积:(略) (3)小麦重量:(略)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提高同学们推理归纳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新知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片、正六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体验“圆出于方”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平面图形,看大家认不认识(课件依次展示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当课件展示到正二十四边形时同学们都回答是圆, 这时教师把正二十四边形放大,让同学们观察到它确实是一个 多边形,再依次展示其它正多边形。大家不难发现正多边形的 边数越多它就越接近圆形。) 师:如果正多边形有无数条边,它就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圆。 师:(课件出示圆形)其实圆形就是一个有无数条边的正多边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圆出于方”。大家想一下我们都了解过圆的哪些知识

生:周长、半径、直径…… 师:有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生:C=2πr、C=πd. 师:很正确,我们了解了圆的这么多知识,大家还想研究一下圆的哪些知识 生:圆的面积。 师:你知识什么是圆的面积吗 生: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师:你回答的可真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圆的面积。(通过本环节,让同学们感受圆出于方的变化过程、复习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认识圆的面积,都为下面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做好准备。)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1.推导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圆就是一个有无数条边的正多边形,我们研究圆的面积就从最简单的正多边形开始研究。(课件出示正方形)拿出学具袋中的正方形,要求它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 生:边长。 师: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抛开以前求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学具袋中的工具看看能不能再探究出一种求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小组合作时教师可适当引导,最后汇报总结。)

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高三数学 刘玉国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A 级 课时对点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母线长为1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等于4 3 π,则该 圆锥的体积为 ( ) A.2281π B.881π C.4581π D.1081π 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则2πr 1=43π,∴r =2 3 , ∴圆锥的高h = 1-? ?? ??232=53. ∴圆锥的体积V =13πr 2h =45 81 π. 答案:C 2.(2010·杭州二次质检)如图,是一个几何 体的三视图,侧视图和正视图均为矩形, 俯视图为正三角形,尺寸如图,则该几何 体的侧面积为 ( ) A .6 B .12 3 C .24 D .3

解析:注意到此题的几何体是底面边长为2的正三角 形,于是侧面积为S =6×4=24. 答案:C 3.(2010·德州质检)下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不考虑接触点) ( ) A .6+3+π B .18+3+4π C .18+23+π D .32+π 解析:据三视图可得几何体为一正三棱柱和其上方放置一个直径为1的球,其中正三棱柱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故其表面积 S =4π×? ?? ??122 +2× 3 4 ×22+3×2×3=18+23+π. 答案:C

4.(2010·淮南模拟)一个多面体的三视 图分别为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矩形, 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体积 ( ) A .48 cm 3 B .24 cm 3 C .32 cm 3 D .28 cm 3 解析:据已知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一个三棱柱,如图. 其中侧面矩形ABCD 中,AD =6(cm ),AB =4(cm ),底面等 腰三角形ADF 的底边AD 上的高为4(cm ),则其体积V = 1 2×4×4×6=48(cm 3). 答案:A 5.(2010·厦门模拟)已知某几何体的 三视图如图,其中正(主)视图中半圆 的半径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24-32π B .24-π 3 C .24-π D .24-π 2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又在“第二学段”中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在各知识板块的编排中,都体现了上述的理念与内容,即以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主动探索,最终理解概念(或得出结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拼一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索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三)学生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常规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正确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 一年级数学教案 设计: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中的第一节课。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圆面积的概念,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生看完提问题) 生:1羊走一圈有多长?2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3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 A:启发猜想

师: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最大是圆形:1、这个圆的面积有多大猜猜看;2、试想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3、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生试说)B:分组实验,发现模型 学生分小组将平均分成16等分、32等分的圆放在桌上自由拼摆,拼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摆好后想一想: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2、你摆的图形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请小组长汇报拼摆的情况,鼓励学生拼摆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师课件展示动画效果)可以拼摆成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种情况。 三、应用知识,拓展思维 1师: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2 运用公式计算面积 A完成羊吃草的面积 B完成课后"做一做" C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D找出身边的圆,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径,算一算面积(完成实验报告单) 测量物直径(厘米)半径(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3应用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知识应用)

在圆的面积公式S

(1) 在圆的面积公式S=πr 2中,常量是----------,变量是---------。 (2) 某村的耕地面积是108m 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m 2随这个村的人数x 人和变 化而变化,其中常量是--------,变量是----------。 (3) 下列变量之间的系中,是函数关系的是( ) A.人的体重与年龄 B,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C.长方形的面积与长 D.y=±x 中,y 与x (4)李教师讲完“变量与函数”这节知识后,让同学们说出实际生活中有函 数关系的 实例,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自变量及函数。 甲生说:“如果设路程为s (千米),速度为v (千米/时),时间为t (时),当路程s 为 一定值时,s 为常量,v,t 为变量,v,是自变量,t 是v 的函数。” 乙生说:“甲生所举实例中,t 是自变量,v 是t 的函数。” 丙生说:“四生所举实例中,当v 为一定值量,v 为常量,s ,t 是变量,t 为自变量,s 是t 的函数。”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说法正确?( ) (5)函数1 1+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6)函数y= 2-x 中,自变量x 的取傎范围是( ) (7)函数y=31 -x 中,自变量x 的取傎范围是( ) (8) 函数y=2x 2-3x-1中,自变量x 的取傎范围是( ) (9)如图,等腰△ABC 的周长为10,腰长为x ,底边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 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A A.y=10-2x(x>0) B.y=10-2x(0

数学必修二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1.3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考纲要求: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会求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会积分思想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运用. 重难点: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会求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会积分思想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运用. 经典例题:在三棱柱ABC—DEF中,已知AD到面BCFE的距离为h,平行四边形BCFE的面积为S. 求:三棱柱的体积V. 当堂练习: 1.长方体ABCD-A1B1C1D1的AB=3,AD=2,CC1=1,一条绳子从A沿着表面拉到点C1,绳子的最短长度是() A.+1 B. C. D. 2.若球的半径为R,则这个球的内接正方体的全面积等于() A.8R2 B.9R2 C.10R2 D.12R2 3.边长为5cm的正方形EFGH是圆柱的轴截面, 则从E点沿圆柱的侧面到相对顶点G的最短距离是()

A.10cm B.5cm C.5cm D.cm 4.球的大圆面积扩大为原大圆面积的4倍,则球的表面积扩大成原球面积的() A.2倍B.4倍C.8倍D.16倍 5.三个球的半径之比为1:2:3,那么最大球的表面积是其余两个球的表面积之和的() A.1倍B.2倍C.1倍D.1倍 6.正方体的全面积是a2,它的顶点都在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 B. C.D. 7.两个球的表面积之差为48,它们的大圆周长之和为12,这两个球的半径之差为() A.4 B.3 C.2 D.1 8.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a,过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的截面分别截去8个角,则剩余部分的体积是() A.a3 B.a3 C.a3 D.a3 9.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E、F分别为BC、CD的中点,沿AE,EF,AF折成一个三棱锥,使B,C,D三点重合,那么这个三棱锥的体积为()A.B.C.D.

圆的面积公式

最佳答案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咼吃直径=半径X2半径=直径吃圆的周长=圆周率X直径= 圆周率X半径X2 圆的面积=圆周率X半径X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X宽+长X高+宽X咼)X2 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X咼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X高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a—边长C = 4a S = a2 长方形a和b —边长 C = 2(a+b) S = ab 三角形a,b,c —三边长 h—a边上的高s —周长的一半 A,B,C —内角 其中s= (a+b+c)/2 S = ah/2 =ab/2 ?inC =[s(s-a)(s-b)(s-c)]1/2 =a2s in Bsi nC/(2s inA) 四边形d,D —对角线长 a—对角线夹角S = dD/2 ? sin a 平行四边形a,b —边长 h —a边的高 a—两边夹角S = ah =absin a 菱形a —边长 a—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 —短对角线长S = Dd/2 =a2sin a 梯形a和b —上、下底长 h —高 m —中位线长S = (a+b)h/2

=mh 圆r—半径 d 一直径 C = nd= 2 n r S = n r2 =n d2/4 扇形r—扇形半径 a—圆心角度数 C = 2r + 2n r X (a/360) S = n r2 X (a/360) 弓形I—弧长 b —弦长 h —矢高 r—半径 a—圆心角的度数S= r2/2 ? ( na /-S8l? a ) =r2arccos[(r-h)/r] - (r-h)(2rh-h2)1/2 =na r2/360- b/2 [r2-(b/2)2]1/2 =r(I-b)/2 + bh/2 ~ 2bh/3 圆环R—外圆半径 r —内圆半径 D—外圆直径 d —内圆直径S = n (R2-r2) =n (D2-d2)/4 椭圆D —长轴 d —短轴S = n Dd/4 立方图形 名称符号面积S和体积V 正方体a —边长S = 6a2 V = a3 长方体a-长 b —宽 c—高S= 2(ab+ac+bc) V= abc 棱柱S—底面积 h 一高V = Sh 棱锥S—底面积 h —高V = Sh/3 棱台S1和S2 —上、下底面积 h —高V = h[S1+S2+(S1S1)1/2]/3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而且还能应用公式进行有关圆的面积计算。 教学重点: 利用圆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的面积公式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 1.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数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操作总结圆面积公式。难点是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关健是弄清圆与转化后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本课教学,采用直观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由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1、复习导入: 为了激发兴趣,课件出示图片:一片草地中间拴着一只小狗,这只小狗的最大活动范围有多大?让学生明白小狗的最大活动范围就是一个圆。这个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又叫什么? 2、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质疑: 独立阅读课本并自学例1,自己尝试完成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并利用推导出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做例题1。 三、小组交流: 小组4人交流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并说说各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四、展示点拨:

参考公式锥体的体积公式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

参考公式:锥体的体积公式Sh V 3 1 = ,其中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B P A P B A P +=+. 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 n i i n i i i x n x y x n y x b 1 2 2 1) ,x b y a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 i 是虚数单位, =+2 ) 1 (1 i ( ) A . 2i B .2 i - C .21 D .i 2 2.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 ,“)(x f 是奇函数”是“|)(|x f 是偶函数”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D .充要条件 3.{}n a 是等差数列,1a 与2a 的等差中项为1,2a 与3a 的等差中项为2,则公差=d ( ) A .2 B . 23 C .1 D .2 1 4.函数)sin()(?+=x x f 在区间3 2 , 3 (π π 上单调递增,常数?的值可能是( ) A .0 B . 2π C .π D .2 3π 5.双曲线C :14 22 =-y x 的两条渐近线夹角(锐角)为θ,则=θtan ( ) A . 158 B .815 C .43 D .3 4 6.一个四面体如图1,若该四面体的正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直角边长为1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它的体积=V ( ) A . 21 B .31 C .61 D .12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