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业及区位因素专题

农业及区位因素专题

农业及区位因素专题
农业及区位因素专题

工业、农业及区位因素专题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杨大伟

一、高考定位

(一)世界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三)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比较

(五)我国主要农业区区位条件分析

(六)工业区位的选择与评价

突出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即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科技水平低。

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副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将农业生产由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八)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的分析。区位因素分析:盆地地形,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广人稀,东水西调,改善灌溉条件;邻近港口和公路,交通方便。主要特点: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我国珠江三角洲也有混合农业分布。

我国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生产结构的单一性。区位因素分析: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位于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气象灾害多发,生物物种丰富;土地类型多样;生活能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借鉴:生态农业体系,南方丘陵山区应建设良好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多样化经济,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等多种经济;市场灵活性,根据国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的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十)世界和我国一些典型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乳畜业

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我国大城市周围。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2)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3)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2、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3)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伏旱,酸雨危害。

3、我国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4、我国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较多,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3)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原因:(1)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2)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6、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上海和北京市郊区

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便利,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产值高,可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7、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三、典例分析

1、读澳大利亚降水、自然带、人口和小麦---牧羊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澳大利亚大陆降水分布的特点。

(2)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世界其它地区自然带类型及成因与A地相同的还有哪些?

(3)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

(4)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主要分布规律如何?其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1)降水量由北、东、南沿海向内陆减少,呈半环状分布。

(2)纬度地带性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中美地峡东侧,巴西高原东南部等。

(3)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历史悠久,是殖民者最早登陆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4)分布于国土的西南、东南部。①气候温暖湿润;②土壤肥沃;③地形平坦;④距海洋较近,交通便利;⑤机械化水平高;⑥科技先进,实现良性循环;⑦商品率高。

2、下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2)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答案:(1)C (2)D

3、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答案:(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护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

水平高)

(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

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下图示意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的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4---6题。

4、图中a、b、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5、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6、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

答案:4C 5B 6C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7--8题。

7、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8、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答案:B;A

下图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完成9--10题。

9、推测P地属于()

A、草原区

B、森林区

C、都市区

D、农耕区

10、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美国

B、法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

答案:C ;A

11、阅读资料和分析图形,完成下列要求。

自1971年9月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彩电起,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彩电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消费类电子工业中较为悠久的传统产业,1988年全国有120家彩电生产企业,产量约为1037万台;1996年有90家彩电生产企业,产量约为2711万台;2004年彩电生产企业减少到40余家;2005年彩电产量约为8283万台。

(1)

简要说明1988~1996年、1997~2005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的发展与空间变化。

(2)指出我国彩电制造业集聚产生的效益。

(3)推测未来10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变化趋势。

答案:(1)1988~1996年彩电产量大幅度增长(由1988年的1037万台增加到1996年的2711万台); 生产企业减少;(六省区)集中度提高(由1988年的50%提高到1996年的80%);广东、四川、江苏增势明显。

1997~2005年彩电产量进一步大幅度增长(2005年达8283万台); 省区集中度变动不大; 省区间转移明显(广东高速集聚,山东、辽宁不断增加,四川下降幅度较大)。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3)未来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将更加集聚于沿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以及辽宁等)。

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右图中,为O 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 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12--13题。

12、如果工厂选址在O 点最合理,那么( ) A 、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B 、Ml 、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C 、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

D 、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

13、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 ) A .N B .P C .Q D .R 答案:D ; B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右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4--16题。

14、X 、Y 、Z 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15、在距城镇OJ 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 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

A 、E 、F

B 、F 、G

C 、E 、H

D 、F 、H 16、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 ) A 、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 、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 、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 、总是收益最低 答案:D ; C ; A

下图中M 1为能源地,M 2为原料地,M 3为市场,P 1、P 2分别为甲、

M 2

乙两企业所在地。据此回答17---18题。

17、当企业选择在P1时,则该企业可能是()

A、印刷工业

B、电解铝工业

C、电子工业

D、制糖工业

18、P1是企业的运费最低点。以P2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是企业乙的等运费线,即企业乙从P2点移动而产生的单位产品运费(货币单位:元)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假设劳动力费用(货币单位:元)从P2点向周围降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在P2点为50元,L1点为42元,L2点为28元,L3点为20元,L4点为15元。当综合考虑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时,企业乙将从P2点移向()

A、L1点

B、L2点

C、L3点

D、L4

答案:D; B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

完成19---20题

19、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

B、干湿季分明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0、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答案:C;A

四、跟踪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某农产品产量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农产品最有可能()

A、冬小麦

B、水稻

C、棉花

D、橡胶

2、该农作物在世界的主要产区有()

①埃及②泰国③澳大利亚④乌兹别克斯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某地农事安排表,完成3—4题。

3、下列地区中可

安排该农事活动

的是()

A、东北平原

B、河套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华北平原

4、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雨热同期②生产规模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人口稠密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由于梨果质脆、汁多、酸甜适口、多具芳香,因此一向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欢迎。我国梨果资源非常丰富,生产区集中在华北、黄河流域;上世纪末,梨园用工劳力亩成本年约100美元;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果园用工劳力亩成本年分别约为3000美元、1800美元;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价格低、出口量少;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栽培面积小,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大多数果实混级贮运……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发展梨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多干旱、多洪水气象灾害

C、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D、加工条件优越,市场需求量大

6、我国梨果业发展的对策是()

A、建设商品化梨果生产基地

B、提高梨园用工的费用

C、缩短产业链,提高总产量

D、以农户为单位,发展梨果深加工

读图,回答7—8题。

7、该作物()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8、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

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此回答9—11题。

9、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N—40°N西海岸

B、30°N—4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10、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是2004---2006年世界各种谷物的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各种谷物产量变化表明世界()

A、谷物总产量下降

B、农业劳动力减少

C、谷物需求量减少

D、谷物单产下降

12、埃及是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之一,保证该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A、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国际合作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劳务输出,减少粮食消费

D、控制人口增长,调整饮食结构

下图为2002年亚洲、欧洲、北美洲(除墨西哥)的谷物进、出口量和生产量占世界的比例。据此读图并结合表完成13-15题。

13、与①、②、③三幅图所示内容相符的是()

A、①进口量②出口量③生产量

B、①生产量②出口量③进口量

C、①出口量②生产量③进口量

D、①生产量②进口量③出口量

14、下表为亚洲某地干湿年份出现的概率及农作物收益的统计。表中显示收益受干湿变化影响最小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燕麦

15、依表可知该地区经营者首选种植的农作物应是()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燕麦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16-18题。

16、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17、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读某类工业净收入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回答18-19题。

18、仅从经济效益考虑,图中最适宜该类工业布局的区域范围是()

A、H—I

B、I—J

C、J—K

D、K--M

19、影响该类工业净收入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工资和市场距离

B、运费和原料成本

C、地租和原料成本

D、运费和地租下图中M1、M2分别为不同两种原料的产地,N为市场,读图回答20-22题。

20、某企业布局在甲地,该企业可能是()

A、炼铝工业

B、水果罐头厂

C、高档服装厂

D、瓶装饮料厂

21、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于M1、M2,N是该企业的唯一市场,以M1、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下列四个地点建厂最合适()

A、乙

B、丙

C、丁

D、戊

22、该企业经过技术革新后,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原料M2的重量下降到原来的1/3。该企业在考虑建立新厂时,对其厂址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原料M1

B、原料M2

C、市场

D、技术

23、读下表,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该企业的区位指向是()

某企业在四地的成本结构比较

A、动力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读冀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4-25题。

24、为把铝土矿石运到火车站,计划修一条公路,合理的选线是a、b、c、d中的()

A、a

B、b

C、c

D、d

25、图中有四座水泥厂,原料主要来自采石场,产品主要外运,若在环境整治中保留一

座,应保留()

A、甲

B、乙

C、丙

D、丁

读iPOd产业链示意图,回答26-27题。

26、根据图中信息,该类工业的指向型为()

A、市场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27、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零部件因在生产上的联系而自发地集聚

B、iPOd产品组装在中国完成得益于铁路、水运等交通的迅速发展

C、该工业为寻求最优区位,形成工业分散的现象

D、此类工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

读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图,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28-30题。

28、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29、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30、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②乙、丙产业的集聚,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③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④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二)综合分析题

31、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5年10月2日13时30分(当地区时),“和平之旅”使者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于左图中A港启航,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2006年8月29日10时30分(抵达地区时)抵达右图中B港。

(1)位于C港西南方向且距离最近的世界著名海峡名称是。试分析C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

(2)指出左图中甲阴影区与右图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3)甲区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试用你所学地理知识对上述工业特点的成因分别给予合理解释。

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油气开

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

答案要点:

(1)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扼北海航线要冲;位于莱茵河入海口;地处亚欧大陆桥西端。

(2)甲区以畜牧业、园艺业为主,乙区以种植业为主。甲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同季),适宜谷物生长。

(3)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劳动力资源丰富(有较多熟练劳动力和技术人才);区内市场狭小;对外经济联系方便(临海)。

油气开采和化工:临近北海油田;邻近世界重要煤产地。

机械设备:近钢铁产地(鲁尔工业区);科技力量雄厚。

食品工业:乳畜业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城市密集(有城市群);海运条件便利;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10月16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较强。

材料二黑农江农垦总局作出决定,停止对北大荒开垦荒地。集中力量保护好湿地生态资源,近年来非法开垦的林地和1994年前开垦的坡面角在25°以上的耕地要全部退耕还林。坡面角在15°以上的耕地要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

材料三黑龙江区域图和大庆市畜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曲线图。

(1)材料一反映的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是,其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图中有我国的商品粮基地,简要分析该区商品粮基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黑龙江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的必要性。

(4)读大庆市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变化曲线图,说明其变化趋势,并从地理角度分析大庆市实施“农转牧”战略的有利自然条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3农业区位条件专题卷

微专题(十三) 农业区位条件 (2017·山东潍坊模拟)1960年独立初期到70年代以前,尼日利亚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棉花、花生等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70年代起尼日利亚经济发展转向石油工业,花生产业每况愈下。近年来,南部热带经济作物发展迅速。下图示意尼日利亚的主要经济作物和石油产地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尼日利亚南部发展可可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 ) A.灌溉便利B.科技水平高 C.能源充足D.热量丰富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尼日利亚花生产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工业及相关产业兴起 B.花生加工能力低 C.花生种植的自然条件越来越差 D.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的兴起 3.20世纪70年代以前,尼日利亚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森林减少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原退化D.水土流失 答案 1.D 2.A 3.C 解析第1题,可可为热带经济作物,尼日利亚南部纬度低、热量丰富,适于可可种植。第2题,材料“70年代起尼日利亚经济发展转向石油工业,花生产业每况愈下”可以看出,花生衰落受石油工业影响。第3题,花生种植业主要在北纬12°左右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大力发展花生种植,必然破坏原有草原植被,造成草原退化。 (2017·山东潍坊二模模拟)雨育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地区完全依靠天然降水从事作物生产的一种栽培制度。下图示意伊拉克雨育农业和灌溉农业分布区及雨育农业区气候资料。据此完成4~5题。

4.与灌溉农业区相比,该雨育农业区( ) A.地形平坦,平原广布 B.热量丰富,光照充足 C.降水较多,水土流失较严重 D.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5.改善该雨育农业区发展条件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发展集蓄水工程、集蓄雨水 B.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C.修建温室大棚,减少水分蒸发 D.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答案 4.C 5.A 解析第4题,雨育农业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降水较多,水土流失严重;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平原地区,降水较少。第5题,雨育农业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所以应发展蓄水工程,集蓄冬季雨水,加强夏季灌溉。 (2017·山东淄博打靶模拟)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一、自然条件及影响 1、气候:光照及温差、热量、降水 ·光照及温差: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影响农产品品质 ·热量: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降水: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2、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生产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3、土壤 ·酸碱性影响品种,肥力影响产量 4、科技 ·技术投入决定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改造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进而影响产量、品质、区位范围和竞争力 5、政策 ·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6、工业基础 ·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机械、化肥、农药等),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2.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3.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4.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②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③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水热条件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 ⑤冬雪春融,利于缓解春旱,改善土壤墒情; ⑥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较肥沃 弊:①纬度高,热量不足,冬春季节低温冻害(寒潮)严重,影响生长和收成; ②夏季降水多,洪涝严重,农业生产不稳定; ③冬季漫长无法放牧,还要解决牲畜防冻、饲料问题; ④纬度高,热量不足,气候生长期短,一年只能一熟,农作物品种有限;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五大湖区周围的乳畜带。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鲜牛奶。 A.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②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二、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 有利条件: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 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河谷农业) 主要制约因素: ①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 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

有机质积累。 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 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C.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我国东北与西北地区)——以东北地区为例 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①热量不足(与南方相比);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 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农业区位因素一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 制作人:李淑霞周振国于斌审核人:赵春秀 高考目标定位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能说出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生能够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3.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对农业的影响。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请先阅读课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完善和细化“知识框架”;再完成“基础知识复习问答”部分,10分钟时间识记,并完成预习检测。最后找出自己的疑惑点。 一、知识框架: 二、考点分频: 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梳理

1.请分别按生产对象、投入多少、产品用途、发展历史将农业分类。 2.说出下列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对自然条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造,试举例说明。 5 6.判断下列农作物分布的温度带: 棉花_______,甘蔗________,甜菜________,亚麻________,柑橘________,苹果________ 7.在布局郊区农业时,需考虑哪些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景观图)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度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图3.8)。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

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小结: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创设情境三: 在洞庭湖平原上种植了多 年水稻的你,发现你的邻居, 在这十几年把耕地改了几次: “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 卉棚”,是哪些因素影响的? 作 物花卉 蔬 菜 稻米甘蔗 市场价 格(元 /kg) 5 3 2 1 生产成 本(元 /kg) 2.5 2 0.8 0.4 运费率 (元 /kg/km ) 0.5 0.3 0.01 0.01 单位面 积产量 20 15 4 10 影响农 业区位选择 的因素不是 一成不变的, 尤其是社会 经济因素。 学生 自由发言, 总结规律: 由社会经 济因素变 化导致的 变迁。 充分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和获取知 识的主动 性;培养学 生分析图 表,对比归 纳的能力; 理论联系 实际。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状况B.科学技术 C.草场分布D.市场需求 2、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区的牛奶完全由甲地区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 ①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无地可种植牧草 ②甲地区的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 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④乙、丙两地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牛奶产量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阶段Ⅰ牛奶生产基地位于城市附近,靠近消费市场。第2题,乙、丙两城市附近牛奶生产基地消失,而奶制品由甲地运入,说明甲地牛奶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便利。 目前,山东寿光在盐碱滩涂上,利用海水或地下卤水浇灌种植有机海水蔬菜,并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据此完成3~4题。 3.海水蔬菜的种植取决于( ) A.盐碱地的改良B.生产技术的发展 C.运输条件改善D.灌溉水平提高 4.对露天海水蔬菜种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太阳光照B.气温 C.降水D.土壤肥力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能够直接利用海水或地下卤水浇灌种植蔬菜主要得益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故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海水蔬菜是利用海水或地下卤水浇灌种植的,并没有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故A项错误;运输条件的改善对海水蔬菜种植没有直接影响,故C项错误;海水蔬菜虽然是直接利用海水或地下卤水进行灌溉的,但灌溉水平并没有提高,故D项错误。第4题,由材料可知,海水蔬菜属于耐盐碱的作物,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华北鱼塘-台田模式的优点,以及它解决了哪些问题?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有哪些好处? 课堂练习1:[2013·四川卷]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12分) 课堂练习2: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 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

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1、农业区位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 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对区域的自然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件,进行逐条审视,(如自然因素的四大方面一一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然后重点评析其优势明显的因素;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类 ①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地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②主导区位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地势低注)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区位因素。

③限制性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是当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国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3.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1)看农业生产类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都是面向市场生产的,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类型及生长特性: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看农业生产特色:如沙漠地区的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 (4)看优势或制约因素: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其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源就成为当地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典型模板: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 (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A.气候 b.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等土层深厚,易于耕作的地形区。 c.土壤:肥沃如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d.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如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 a.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b.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c.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d.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e.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种植养殖技术 f.社会:消费偏好、种植历史、生产经验等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

第十六讲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水热组合及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农作物品种及耕作制度。 (2)地形:不同地形适宜发展不同农业类型。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会引起农业的不同。 (3)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4)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1)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对易腐变质产品影响大。 (3)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 (4)科技:加大科技投入是现代农业提高产出的重要手段。 (5)政策:对农业生产宏观调控。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1.大范围地区

2.小范围地区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农业生产若以无限地获取农产品为目的,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违反自然规律,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考向一农业区位因素 (2017·江苏学测21 )下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造成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光照B.热量 C.水分D.土壤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整体呈现由南向北推迟的特点,2~5月间我国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热量逐渐减少,致使春耕春播时间自南向北推迟。 (2017·宿迁学测一模)贵州省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根据当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图1为“稻鱼鸭生产景观图”,图2为“稻鱼鸭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A.植被B.水源 C.地形D.土壤 答案 B (2016·南京学测一模)2016年1月中旬,“新疆特色产品年货节”在淘宝启动。继红枣、葡萄干、核桃后,面粉、大米等农副产品也将“触网”。基于电子商务的产、销、购服务渗透到农村,有利于新疆农产品直接面向全国的消费者和市场。据此完成下题。 3.新疆发展农产品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B.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D.市场广阔 答案 C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选择,我的说课分为四个环节,其中教学过程作为说课重点。下面我就各设计环节做详细说明 一、说教材 1、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内容。本节课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作为说课对象。教材先给出农业区位的概念,然后再以核心原理概念图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最后再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及区位因素的影响,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2、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理中的区位问题,也是为学习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做铺垫,所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内容是第三章的第一节,为后面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打基础。可见此节内容比较重要。 教学重难点 接下来是说教学重难点,课标要求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教材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把影响农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作为教学重点,又因为农业区位因素随着发展不断变化,进而影响农业布局,学生需要综合的分析农业区位问题,难度较高,因此我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确定之后,我又对学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本节内容是面向高一下学期的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识储备,也能够分析简单地理问题。但是他们对于问题的看待常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综合分析的能力也比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会注意循序渐进、多引导鼓励学生。 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其特点,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掌握影响农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区域农业的区位因素差异,说明每一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从自然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优势因素和限制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农业生产需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的思想,培养可持续性发展观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题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东北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玉米集中产区,也是我国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随着玉米、水稻播种面积的扩大,其他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不断减小。该地区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食用品种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种植玉米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A.土壤贫瘠B.气候干旱 C.日照时数少D.无霜期短 2.调减玉米播种面积的重点区域是 A.辽宁辽河流域B.吉林松花江流域 C.河套平原地区D.黑龙江北部地区 3.该地区调减玉米播种面积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环境恶化B.劳动力不足 C.国际优质玉米竞争D.国内市场饱和 天麻是我国千年传统的药膳滋补品。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等地。人工种植宜选山区的缓坡地,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好。由于气候不宜,北方地区一直没有大面积种植。2011年在北京昌平区,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实现越冬种植,“南麻北移”成功。2012年产量达30万斤,新鲜天麻开始供应首都市民餐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北京昌平引种天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水源B.交通和劳动力C.市场和技术D.气候和土壤5.“南麻北移”成功,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光热、降水B.土壤、水源 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 7.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D.洪涝灾害 林莱模式是指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的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林下经济模式,每亩(666平方米)可以获得700—1200元收益。我国某地在秋末林木开始脱叶时将大蒜、洋葱等菜苗栽入林下,夏季在林下栽种冬瓜和南瓜等蔬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地最可能位于() A.广东B.黑龙江C.山东D.西藏 9.推广林菜模式可以() 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②提升经济效益③防止水土流失④加快城市化进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福建省屏南县(26.92°N,118.98°E)和山东省寿光市(36.86°N,118.73°E)均为我国著名的反季节蔬菜之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内容解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在逻辑思维顺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则要求在分析某个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时,不仅能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外观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条件,还能进一步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讲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个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大体上,教材是以因果关系作为内容编排的逻辑顺序的。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部分,先讲农业区位的概念,再从静态上讲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最后从动态上谈这些因素的变化。为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教材编排了一个“活动”;在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教材使用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案例来进行具体说明。显然,教材的目的是试图教会学生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即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时如何通盘考虑。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受农业主要区位因素影响的,但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其前提条件的范围更广。总的来说,它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思考方式相同,如果掌握了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那么这部分知识就较为容易把握了。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2.过程与方法 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难点 (1)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 五、课时:1.5节 六、教学过程 引入: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花都区名优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引出农业的概念。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 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 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文地理专项训练(5)农业区位因素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文地理专项训练(5) 农业区位因素 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块耕地上,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复种指数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所在省份可能是( ) A.黑龙江 B.江苏 C.青海 D.海南 2.导致该地图示时间内复种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生长期延长 B.全球气候变暖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业技术进步 3.复种指数的降低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活强度增加 C.土地集约利用 D.农村人地压力增大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4-5题。

4.造成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分布 C.降水 D.地形 5.图中丙所在省区的农业生产潜力较高,但人均粮食较低,每年需从省外调入大量粮食,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水热组合不好,粮食产量低 B.降水丰富,日照不足 C.多山地丘陵,人均耕地不足 D.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粮食单产低 烤烟是云贵高原种植历史悠久的经济作物。烤烟的生长习性是喜光、喜热、不耐寒。土壤条件红壤最好,黄壤次之。黔中高原一带分布有黄壤,而滇中高原一带则为红壤。读黔中高原的贵阳和滇中高原的玉溪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6-7题。 6.下列不属于云贵高原发展烤烟种植业的区位优势的是( ) A.气温适中,降水适量 B.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C.土层深厚,多有机质 D.技术成熟,经验丰富 7.滇中玉溪香烟久负盛名,使玉溪香烟质量优于贵阳香烟的主要因素是( ) ①市场 ②土壤 ③科技 ④光照

最新农业区位分析--高考专题复习专题

专题:农业区位条件 制作人:雷山中学李老师 一、农业区位条件描述方法: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 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 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二、高考真题例证: 典题1: (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改编)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 ℃,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 ℃以上,

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二、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xxxx周围地区、xx、xx以及澳大利亚和xx 等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xxxx区周围的乳畜带。xxxx、xx等xx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鲜牛奶。 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xx(xx.A. 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①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②社会经济条件:人口、xx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二、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A.有利条件: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夜雨较多;⑤xx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xx农业)主要制约因素: 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热量不足,生长①期短; 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

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B.xx(xx、xxxx)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③水源:有xx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 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xxxx: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xx土壤肥沃、地势平坦。)C.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我国xx与西北地区)——以xx地区为例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 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①热量不足(与南方相比);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 与xx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 (1)

《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 地理本1002班赵静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于地理本1002班的赵静,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农业区位因素》。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特色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设计理念)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进而渗透农业活动理念,这种层层递进的过程,让学生在寓教寓乐中获得知识。 从教材来看,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继上一章学习城市区位因素后对区位的再一次分析,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打下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主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分析,让学生掌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业活动理念。 课标要求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当然教学的过程离不开对学生的了解,下面我谈谈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城市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知道生活中某些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并且高一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推理和自学能力,对情境教学有很大兴趣。但学生并不知道农业区位分析方法,没有从整体上认识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没有形成农业活动理念。故我的解决策略为:从生活中的身边案例入手,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各因素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主体地位。

相应的重点:说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地理因素 整节课以“小明农耕记”创设具体情境对农业区位因素展开探索,因而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就成为整个探索过程的核心,即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活动 在核心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对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合理布局显得生疏,无从下手,因而将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针对于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说明农业区位选择时要考虑的地理因素 过程与方法:小组内合作分析信息,表达交流各地理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呢?谈谈我的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情境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充分体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呢?下面我将详细的谈谈的教学过程: 整堂课从新课导入、在具体的情境和案例中探索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课堂小结及学以致用。 首先看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学 我是通过播放一组优美的农业景观图,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和学生的情感朗诵导入新课,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2018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杞柳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喜生长在河漫滩和沟渠边的深厚沙壤土中。安徽省霍邱县适宜种植杞柳,当地人自周朝以来就使用杞柳枝条编制生产、生活用品。2008年,柳编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霍邱县柳编产业发展迅速,但杞柳种植面积却有所下降。下图为淮河流域(局部)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霍邱县适宜杞柳种植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B.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C.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崎岖D.河滩众多,土壤深厚肥沃 2.历史上对图示区域杞柳种植有利的地理事件是 A.淮河流域人口外迁B.黄河泛滥经正阳关夺淮入海 C.长江流域多次大旱D.全球气候冷暖干湿不断交替 3.近年来,霍邱县杞柳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①淮河上游水利治理工程成效显著②运输费用上升,柳编产业效益下降 ③城市化造成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④柳编工艺失传,柳编制品质量降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艾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极易繁衍生长。《蕲艾传》记载:“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补”。近年来,湖北蕲春县开始人工栽培艾草,已发展到35万亩,端午节前后十天家家户户采摘艾草,一片繁忙景象。该县艾草产品如今已有几百种,大量出口日韩、东南亚等地,但在欧美市场销售不佳。据此完成4—6题。 4.蕲春县艾草种植农户选择在端午节前后采摘,主要是因为此时 A.符合当地风俗B.错开农忙时节C.艾草品质最好D.艾草产量最高 5.目前蕲春县艾草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主要原因是 A.种植面积扩大B.生长周期变长C.使用化肥增多D.人力成本上升 6.相比日韩、东南亚市场,蕲春县艾草产品开拓欧美市场,最需要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微专题2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 农业区位因 素与农业地 域类型 1.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 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d 评价农业地域类型 的区位条件 2.农业地域类型 (1)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2)水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及区位条件 c c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生产条件)分析

(1)自然因素 ①热量:热量充足,生长期长——有利 降水:降水丰沛,季节分配均匀——有利 雨热配合:雨热同期——有利 光照:光照强,日照时数长——有利 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大——有利 ②地形? ?? ??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种植业发展山区——有利于林业、牧业等发展 ③土壤:土壤深厚、肥沃——有利 ④水源:灌溉水源(河、湖、地下水等)充足——有利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市场广阔——有利 ②交通:交通便利——有利 ③劳动力:劳动力充足而廉价——有利 ④政策:政策优惠——有利 ⑤科技:科技发展——有利 2.影响农作物品质、产量的因素分析 ? ??? ?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 ? ??? ?热量充足、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农作物产量高 3.区分影响农业布局的三大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生产类型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条件),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该地发展该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生产类型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该因素对该种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业类型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3)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那么这个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如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C级知识归纳 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 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相关主题